CN110548099A -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8099A
CN110548099A CN201910956322.6A CN201910956322A CN110548099A CN 110548099 A CN110548099 A CN 110548099A CN 201910956322 A CN201910956322 A CN 201910956322A CN 110548099 A CN110548099 A CN 110548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part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gina pector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63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振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Badao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Badao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Badao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Badao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63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80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8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80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0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inanimate materials
    • A61K35/10Peat; Amber; Turf; Hum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14Blood; Artificial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37Digestive system
    • A61K35/413Gall bladder; Bi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55Gla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5/22 - A61K35/545, e.g. thyroids, parathyroids or pineal gl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65Amphibians, e.g. toads, frogs, salamanders or new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2Alg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61K36/074Ganoder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6Ligusticum (licorice-r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5Araliaceae (Ginseng family), e.g. ivy, aralia, schefflera or tetrapanax
    • A61K36/258Panax (ginse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1Astragalus (milkvet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7Salvia (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6Papaveraceae (Poppy family), e.g. bloodr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0Polygonaceae (Buckwheat family), e.g. spineflower or dock
    • A61K36/704Polygonum, e.g. knotw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61K36/734Crataegus (hawtho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6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daylily, plantain lily, Hyacinth or narcissus
    • A61K36/8966Fritillaria, e.g. checker lily or mission b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13Organic compounds, e.g. phospholipids, f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8Dragees; Coated pills or tablets, e.g. with film or compression coating
    • A61K9/2806Coating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eating ischaemic 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g. antianginal drugs, coronary vasodilators, drug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tinopathy, cerebrovascula insufficiency, renal arterioscle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9Complex extraction schemes, e.g. fractionation or repeated extraction st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3Liquid-solid separation, e.g. 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or crystalliz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丹参、川芎、西红花、延胡索、人工麝香、蟾酥、熊胆粉、冰片、三七、山楂、琥珀、山羊血、人参、黄芪、灵芝、制何首乌、平贝母、海藻十八味中药制成,所述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用十八味中药通过磨粉或水提或醇提获得的药剂,加入硬脂酸镁压片制得片剂。本方十八味中药,协同成方、既突出君药的作用,又发挥诸药的群体效应。重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品辅以补虚益气、通络安神、开窍止痛之剂,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开窍止痛之效,以达到祛邪逐瘀、扶正固本、气血双调、标本兼治的目的,无论对冠心病的治疗还是预防都起作用,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卫生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冠心病占总人口发病率的7%-9%。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高达1200万,占死亡总数的四分之一。美国每年有6000万人患冠心病,60万人死于冠心病;北京市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为死亡总数的28%。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特别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尚需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成立了国际心血管疾病协作中心,我国也把防治心血管病列入了“八五”计划,防止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范畴属胸痹、心痹、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在中医领域,对胸痹和心痛的治疗,张仲景根据辩证的不同,设立了瓜萎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乌头赤石脂数方对症治疗。在理、法、方、药方便为后世确立了规矩准绳。至今仍为人们所取法。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已达100余年,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已相继于60年代和80年代进入临床,用于治疗心绞痛。尽管这三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抗心绞痛作用,但也含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即治疗期间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而且单独或合并用药不都能完全缓解疼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达到既注重治疗,又注重预防,以预防为主,无论对冠心病的治疗还是预防都起作用,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丹参、川芎、西红花、延胡索、人工麝香、蟾酥、熊胆粉、冰片、三七、山楂、琥珀、山羊血、人参、黄芪、灵芝、制何首乌、平贝母、海藻。
其中,所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它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它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特别是,所述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如下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本方根据中医防治胸痹的“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经潜心研究,反复临床验证整理而成,基于“胸痹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气机障碍、气滞血瘀、痰阻胸隔”所致,本品是以活血益气,开窍止痛为主要功能,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中药组方,主要用于胸部刺痛或绞痛,活动加重,气短,胸闷,乏力,时或心悸不宁,具有“健康脉络、补益心气”的作用。
本处方由十八味中药组成,其中:
君药:丹参、川穹;
臣药:人参、黄芪、延胡索、三七;
佐药:山楂、平川母、海藻、制何首乌、灵芝、西红花、琥珀、山羊血;
佐使药:蟾酥、冰片、麝香、熊胆粉;
丹参苦、微寒,入心经血分、清血中结热,有活血益气、养血、行血、宁心安神、通络之痛的功效;川穹,为血中气药,善行血中之气,有活血行气、解郁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两药协同,相得益彰,能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为君药。
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中益气,两药合用有补益心气、健脾安神之功,共为臣药。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主要在于气虚和气郁,致使气机在胸隔中运行升降失调,导致血行瘀滞、心脉受阻,而瘀血形成基础是气虚。因运用人参、黄芪补气养血可使心气充盛,脉道鼓动有力而畅达,瘀血得散,胸痛自可解除。配合三七、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加强丹参、川穹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也为臣药。
佐药:山楂入血活血散瘀;西红花活血化瘀;山养血通经温脉、活血散结;琥珀、安神宁心,均为佐药以加强君、臣的活血化瘀作用。痰血阻滞、血脉不通易形成痰浊,因此加用平贝母、海藻化痰散结,也为佐药;中老年大多伴有肝、脾、肾功能的减弱,因此加制何首乌,补益肝肾阴血;灵芝健脾益气安神,也为佐药。
佐使药熊胆粉入心经,清热解痉;麝香归心、脾经,活血散结,开窍止痛;冰片入心经,开窍清热止痛;蟾酥止痛开窍。引诸药入心经,又有开窍止痛作用,加强君、臣之通心窍、止心痛速效之共为佐使药。
综上所述,本方十八味中药,协同成方、既突出君药的作用,又发挥诸药的群体效应。重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品辅以补虚益气、通络安神、开窍止痛之剂,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开窍止痛之效,以达到祛邪逐瘀、扶正固本、气血双调、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1)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准备原料:
丹参57-59、川芎49-51、西红花3、延胡索49-51、人工麝香0.19-0.21、蟾酥0.79-0.81、熊胆粉9-11、冰片2、三七11-13、山楂49-51、琥珀9-11、山羊血24-26、人参14-16、黄芪57-59、灵芝32-34、制何首乌57-59、平贝母14-16、海藻49-51;
2)川芎40份、丹参、西红花、熊胆粉、三七、琥珀、蟾酥、山羊血、平贝母九味中药粉碎成细粉,得到九味中药细粉;人工麝香用乙醇10mL室温下浸提1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冰片使溶解,滤过,滤液另器密闭贮存;滤渣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与所述九味中药细粉配研,得到药粉;
3)另取川芎9份-11份、海藻、灵芝、黄芪、人参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6倍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4倍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6~1.28(58℃测)的清膏;
4)山楂、延胡索、制何首乌三味中药用质量浓度70%乙醇回流提两次,第一次6倍量,第二次4倍量,每次各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4(58℃测)的稠膏,与步骤3)清膏及步骤2)药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均匀喷入人工麝香、冰片乙醇液,混匀,加硬脂酸镁,混匀,制片,干燥,包衣,得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片剂。
特别是,步骤2)低温干燥,干燥温度50±5℃,干燥时间5分钟。
特别是,步骤3)所述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5±5℃,浓缩后清膏相对密度为1.26~1.28(58℃测)。
特别是,步骤4)所述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温度:65±5℃,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稠膏相对密度为1.32~1.34(58℃测)。
本发明将工艺将处方中起主要作用的丹参、川穹两味中药及部分贵细药材西红花、熊胆粉、三七、琥珀、蟾酥、山羊血粉碎成细粉;芳香易挥发的麝香、冰片分别以乙醇浸提,滤过,残渣干燥与丹参等药粉配研,制粒、制粒整粒后,乙醇滤液低温喷入混匀,压片,以利于保留挥发性成分及混合均匀。海藻、灵芝、黄芪、人参等主要含皂苷、多糖类,采用水提取,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山楂、延胡索、制何首乌药材中含有机酸、蒽醌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采用乙醇分两次提取,可使其醇溶性、水溶性成分充分溶出。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方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和有关文献,按处方中君臣佐使的顺序组方制药,与其他同类治疗胸痹的中西药相比,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既注重治疗,又注重预防,以预防为主,无论对冠心病的治疗还是预防都起作用。冠心病的形成是经历一个过程。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含有灵芝、人参、熊胆粉等贵重药材可做到有病治病,没病防病,长期服用没有副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保心护心、养肝通脉的积极作用。因此,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既注意对人体进行整体调整,又有正对性地作用于心脏局部。标本兼治,既注意气虚血瘀基本病的治疗,也重视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的综合治疗。既注意近期效果,又追求远期疗效。既是药品,又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品,长期服用具有保护心脏、保护肝脏的作用。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更佳,停用或减少速效护冠药品的使用,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高达88.89%。
(3)临床治疗效果:经辽宁中医学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临床实验,得出结论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7.00%,显效率54.00%,心电图总有效率48.00%,显效率14.5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9.00%,显效率49.00%。山海丹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67.00%,显效率27.00%,心电图总有效率34.00%,显效率9.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4.00%,显效率30.00%。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心绞痛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效比传统心血管药品疗效提高大约20%,明显优于山海丹,通过对患者肝脏功能及血、尿、便常规进行检查未发现不良反应,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从剂型上看,本品系半提取半用原料药粉的片剂,即中药半浸膏片剂,具有服用方便、利与保管、服用量小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处方及制法见表a:
表a
以上十八味,取丹参、川芎(40g)、西红花、熊胆粉、三七、琥珀、蟾酥、山羊血、平贝母九味粉碎成细粉备用;人工麝香用乙醇10mL浸提1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冰片使溶解,滤过,滤液另器密闭贮存;滤渣50±5℃低温干燥5分钟,粉碎成细粉与上述九味细粉配研备用,得到药粉。
另取海藻、灵芝、黄芪、人参、川芎(10g)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328g水(8倍量)2小时,第二次996g水(6倍量)1.5小时,第三次664g水(4倍量)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5±5℃,浓缩后清膏相对密度为1.27(58℃测)的清膏。
其余山楂、延胡索、制何首乌三味用70%乙醇回流提两次,第一次6倍量,第二次4倍量,每次各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温度:65±5℃,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稠膏相对密度为1.33(58℃测)的稠膏,与上述清膏及药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均匀喷入人工麝香、冰片乙醇液,混匀,加硬脂酸镁补足重量至250g,混匀,制成1000片,干燥,包衣,即得。
药材的质量标准:处方中共有18味中药材,14味味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所载。山羊血、灵芝、琥珀制定了厂标。灵芝基源摘自《部颁药品标准》二期附录14页。琥珀基源摘自《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24页。熊胆粉标准按《卫生部标准》试行W3-09(B-09)-29标准执行。
按有关“新药初步稳定性”考察的要求,我们对三批产品于室温自然置三个月,按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连续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产品质量稳定。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有冰片香气,味苦。
功能与主治:活血益气,开窍止痛。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气虚血瘀证者症见胸部刺痛或绞痛,活动加重,气短,胸闷,乏力,时或心悸不宁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规格:每片片芯重0.25g。
一、毒理学研究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测定:小鼠灌胃给药测不出D50。测得最大耐受量为40g/kg,相当于临床日用剂量的666.7倍。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长期毒性测定: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临床日用剂量15、25、50倍剂量给大鼠连续喂饲20周,结果对磊鼠生长和一般状态均无明量影;测定阻C、WBC等六项血液学指标和GPT、BUN等十项血液生化学指标,无论给药中间与给药后比较或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O.05):大体解剖检查只见少数动物肺部有陈旧性炎性病变,且没有剂量依赖关系,其它脏器均无肉眼可见病理改变;主要脏器重量指数均在常值范围内: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脑、辜丸等病理切片检查,均没发现因施加药物因素而致的组织学改变。可见该药毒性较小,用药比较安全。
二、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I期临床(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临川药理一室)—耐受性试验总结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申报生产的中药三类新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97)ZL-92号批件要求,对该药进行临床前的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观察人体对该药的反应和耐受性,探索安全有效的剂量,提出合理的给药方案和注意事项。
选择健康正常受试者12人,分3组,每组4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7.42±5.45岁。低剂量组男2人,女2人,平均年龄30±9.20岁。中剂量组男2人,女2人,平均年龄26.5±1.92岁。高剂量组男2人,女2人,平均年龄25.75±2.63岁,各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
(一)试验依据
1、《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果
(二)试验目的
观察人体对新药的反应和耐受性、探索安全有效的剂量,提出合理的给药方案和注意事项。
(三)试验程序
l、为完成本研究方案规定的各项要求,参加单位及每一研究者和参加试验的有关人员均应按照、“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原则”及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2、伦理委员会审定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方案并签署同意后进行
3、一般体检、查血、尿、便常规,做胸透、ECG、初选自愿参加的受试者,对初步选定的受试者进一步查肝、肾功,肝、肾、脾B超,合格者确定为受试者,并随机分到各剂量组。
4、在试验开始前,对合适入选病人应获得知情同意书。可由病人直接签字或在第三者在场情况下取得参加试验的口头同意,主管医生及见证人在同意书上签字。
5、开始各剂量组的观察记录
6、总结分析
(四)受试者选择标准
l、健康中青年,年龄18-45,男女均可,月经及哺乳期妇女除外。
2、无烟、酒嗜好
3、无药物过敏史
4、经询问、休验、化验检查,均无心、肝、肾、巾.液等影响本试验的疾患。
5、3个月内未使用过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6、1月内未参加过其它药物试验
7、对试验的目的充分了解,对受试的药物药理特征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基本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试验条件
操作者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合格临床药理医生,并在高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试验方案须经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试验地点必须是规范的一期临床病房,抢救设备齐全,药品由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送入受试者手中,并观察其服下,操作人员、检查仪器固定,以减少试验误差。
(六)试验方法
1、受试者人数及剂量分组
将选定的1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男女各半,每组4人,每人仅参加一个剂量试剂。本试验初试量为一次临床用量的1/2,即2片/次,递增量为4片/次,最大量为一次临床用量的2倍,即8片/次,每次试验一个剂量组、受试者服药后,在一期临床病房内持续观察24h。
2、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
(1)一般情况:包括全面体征,脉率、呼吸、血压、体温
(2)理化检查:包括血常规15项;尿八项;大便常规(含潜血);肝功能(GPT、GOT);肾功能(BUN、Cr);ECG肝、胆、肾脾B超;心电监护。
(3)不良反应:处方由丹参、川穹、西红花、元胡、麝香、蟾酥、熊胆、冰片、三七、海藻、山楂、琥珀、山羊血、人参、黄芪、灵芝、何首乌、贝母组成。其中主要注意蟾酥中毒表现,依据文献报道蟾酥中毒主要表现:呕吐、腹痛、上腹不适、心悸、心率缓慢、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电图示S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及头晕、头痛、昏睡、面色苍白、囚肢厥冷、体温不升、出汗、抽撞、昏迷、烦躁不安、膝反射减弱或膝反射亢进。
a:处理办法:首先用1:4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用硫酸镇或硫酸纳导泻,必要时高压灌肠,也可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及浓茶;补液,补充大量维生素C、B,若有呕吐者,可不予止吐,以便使毒物排出。如有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能提高心肌细胞对乙酌胆碱的感受域,从而解除过分兴奋的迷走神经引起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成人每次0.5-lmg,静脉或肌肉注射3-4/d,如效果不显著或有发生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J征的T正象时,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若有室性心动过速时可加用利多卡因,以防止发生室性颤动。如有休克可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呼吸、循环衰竭可选用中枢兴奋剂。如有损伤眼睛肘,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口服维生素Bl,B2,C及维生素A、D。
b:主要记录受试者服药后主观感受及理化检查。准确记录受试者不良反应的症状,持续时间及处理经过。
c:明确判断不良反应与本试验的关系:*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无关。
d:确定不良反应的程度
*轻度(轻微反应、不需任何处理);中度(反应略重但不需处理);*重度(反应重需对症处理);*死亡(住院治疗)
(4)观察时间:受试者试验前禁食12h,试验当日经各项指标检查后,空腹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服药1、2、4、6、8h分别观察一般情况并记录,24h除记录一般情况外,并做各项指标检查。服药后统一清淡饮食。
(七)试验资料的处理
试验后对各组数据用NDST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对服药后的各项指标与服药前进行比较,以考察其意义。
(八)观察结果
1、观察前后一般情况的变化
表1观察前后脉搏的变化(次/分)(X±SD)
各剂量组疗前、疗后心率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
各剂量组间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2:观察前后呼吸的变化(次/分)(X±SD)
各剂量组疗前、疗后呼吸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
各剂量组间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3:观察前后体温的变化(℃)(X±SD)
各剂量组疗前、疗后体温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
各剂量组间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
2、观察前后理化检查的变化
表4:观察前后血15项、尿8项加镜检、便常规+潜血的变化
项目 人数 观察前异常数 观察后异常数
血15项 12 0 0
尿8项+镜检 12 0 0
便常规+潜血 12 0 0
表5:观察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
项目 人数 观察前异常数 观察后异常数
GPT 12 0 0
GOT 12 0 0
BUN 12 0 0
GR 12 0 0
表6:观察前后肝、胆、脾、肾B超的变化
项目 人数 观察前异常数 观察后异常数
12 0 0
12 0 0
12 0 0
12 0 0
表7:观察前后心电图、心电监护的变化
项目 人数 观察前异常数 观察后异常数
心电图 12 0 0
心电监护 12 0 0
表8:观察前后血压的变化(mmHg)
项目 人数 观察前异常数 观察后异常数
低剂量组 4 0 0
中剂量组 4 0 0
高剂量组 4 0 0
3、不良反应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受试者服药后未见不良反应,高剂量组有一例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轻度恶心,无呕吐、无腹痛。持续十分钟消失,未做处理。两例在服药后一小时出现中度恶心,无呕吐、无腹痛。持续半小时消失,未做处理。高剂量组有两例于服药后一小时出现轻度头晕,持续2-3分钟消失,未做处理。以上不良反应与受试药可能有关。
4、结论
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I期临床耐受性方案共观察受试者12人,服药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未见不良反应,高剂量组出现轻度、中度不良反应,理化检查未见异常。建议其临床用量为4粒/次,3次/日。
三、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Ⅱ期临床—临床研究
根据卫生部药政局(97)ZL-92号批文,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负责,组织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其进行II期临床试验研究,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本试验采用模拟双盲对照法及开放治疗的方法,共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400例,其中双盲治疗组200例,双盲对照组100例,开放治疗组100例。结果表明:双盲对照观察的300例患者中,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7.00%,显效率54.00%,心电图总有效率48.00%,显效率14.5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9.00%,显效率49.00%。山海丹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67.00%,显效率27.00%,心电图总有效率34.00%,显效率9.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4.00%,显效率30.0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开放治疗组共100例,其心绞痛总有效率89.00%,显效率35.00%;心电图总有效率47.00%,显效率14.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00%,显效率59.00%。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明显优于山海丹(P<0.05或P<0.01)。现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Ⅰ.一般资料
(一)病例来源:
选择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共400例。其中门诊患者51例,占12.75%,住院患者349例,占87.25%。所有病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
(二)年龄:各组治疗前年龄分布比较见表9。
表9各组治疗前年龄分布比较(岁)(X±SD)
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X2=l.82,P>0.05。
由表9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性别:各组忠者性别比较见表10。
表10各组患者性别比较
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X2=0.67,P>0.05。
由表10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病程:各组忠者病程分布比较见表11:
表11各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年,X±SD)
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X2=1.17,P>0.05。
由表11可见,双盲治疗组病程最短3天,最长30年,平均病程3.58年;对照组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平均病程4.05天。两组病程分步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五)病情:各组患者病情比较表见表12
表12各组患者病情比较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0.80,P>0.05
由表12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六)中医症状: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比较见表13
表13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比较
双盲治疗组与对照比较:胸闷:X2=0.257,P>0.05;憋气:X2=0.004,P>0.05;心悸:X2=0.004,P>0.05;气短:X2=0.94,P>0.05;乏力:X2=1.71,P>0.05。
由表13可见,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七)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各组患者疗前积分比较见表14
表14各组患者疗前积分比较(X±SD)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
双盲治疗组 200 22.04±5.70
双盲对照组 100 20.73±4.99
开放治疗组 100 25.09±4.69
总治疗组 300 22.54±5.68
临床试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1.95,P>0.05。
由表14可见,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八)各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比较,见表15
表15各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比较(次/周,X±SD)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
双盲治疗组 200 8.97±6.87
双盲对照组 100 9.23±6.72
开放治疗组 100 10.08±5.78
总治疗组 300 8.51±6.81
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0.31,P>0.05。
通过统计学分析,对疗前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心绞痛发作次数、中医症状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Ⅱ.病例选择标准: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胸痹中医诊断标准;
①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
②轻者仅感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2、中医辩证及症候判定标准:
血瘀兼气虚证:胸部刺痛或绞痛、活动后加重、气短、胸闷、乏力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弦。
舌象:舌紫暗。脉象:脉细涩。
3、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制定。
(1)劳累性心绞痛:
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
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3类:
a.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b.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
c.恶化型劳累型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依据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成及功能主治,选择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劳累性心绞痛为观察对象,而以初发及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为主。
(二)胸痹心痛轻重分级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价》制定。
1、较轻:有较典型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周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服硝酸甘油。中医证候积分≤15分。
2、中度:每天有多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十分钟,绞痛较重,一般需要口含服硝酸甘油。中医证候积分≥16分,<30分。
3、较重度:每日有数次典型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中医证候积分≥30分。
4、重度:此类病人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比较重度为重,不列为本药观察计划。
(三)中医症状计分法:
1、心绞痛
①发作次数:0分:一周内没有发作。2分:每周发作≤6次。4分:每日发作1~3次。6分:每日发作4次以上
②持续时间:0分:一周内没有发作。2分:每次疼痛持续≤5分钟。4分:每次疼痛持续6~9分钟。6分:每次疼痛持续≥10分钟
③疼痛程度:0分:一周内没有发作。2分:发作时经休息即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4分:发作时需药物治疗,缓解后可继续正常活动。6分: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散步、大便可肉发症状发作)。
④硝酸甘油的用量:0分:无。1分:每周服1~4片。2分:每周服5~9片。3分:每周服10片以上。
2、胸闷0分:无。2分:偶感胸闷,可自行缓解。4分:胸闷发作较频繁,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6分:胸闷持续不解,影响生活和工作。
3、憋气:0分:无。2分:偶感憋气,可自行缓解。4分:憋气较重,服药后可缓解。6分:憋气,服药后不能彻底缓解。
4、心悸:0分:无。1分:偶发心悸,可自行缓解。2分:频繁发作,但能坚持工作。3分:心悸持续不解,影响生活和工作。
5、气短:0分:无。1分:活动后气短。2分:稍动即气短。3分:平素亦感气短。
6、乏力:0分:无。1分:重度活动即乏力。2分:中度活动即乏力。3分:轻度活动即乏力。
(四)、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中医辩证为血瘀兼气虚证患者。
(2)每周发作3次以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3)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4)年龄在18~65岁之间。
(五)排除病例标准
(1)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自发型心绞痛以及其它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
(2)重度高血压(Ⅲ期高血压)患者。
(3)重度心肺功能不全。
(4)重度心律失常(房颤、房扑、陈发性室速、室上速、病窦)患者。
(5)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
(8)过敏体质。
(9)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Ⅲ.试验方法
(一)分组方法:本试验由四家医院共同完成。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治疗200例与对照组10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双模拟法)随机数字表见附表。
2、治疗组其余100例为开放治疗组。
(二)治疗方法:采用双盲模拟的方法,先分别与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和山海丹在剂型、颜色和口味相似但无药效作用的片剂A和胶囊B。
1、治疗组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每次4片,每日三次,同时口服B胶囊,每次5粒,每日三次,发后半小时服。
2、山海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三次,同时口服A片剂,每次4片,每日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三)疗程:4周为一个疗程。
(四)试验例数
治疗组300例,对照组100例。在所有试验病例中,住院例应不少总例数的2/3。
(五)观察指标
1.疗效性观测
①一般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
②临床证状:胸的、憋气、心悸、气短及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扩冠药物的倍减率等。
③体征:舌象及脉象的变化。
④心电图: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后分前进行心电图检查。
⑤运动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治疗前后可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
⑥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部分病人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⑦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前后部分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⑧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蛋白)治疗前后进行血脂检查。
2、安全性检测:
①一般体检项日。
②血、尿、便常规化验。
③肝、肾功能(GPT、BUN、Gr)化验
(六)对门诊病例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控制可变因索:
1.在临床试验开始前,组织参加临休试验的临床医师认真学习临床试验方案,落实各项技术指标。
2、参加临床试验的医生相对固定。
3.病人应按观察方案的要求复诊,如病人未能按时复诊,医生应及时通知其复诊或进行随访。
4、对于病人的依从性,住院病人,每次服药由护士送药到口:门诊病人要做好受试者的工作,使其理解试验的意义,并由家属督促服药。
(七)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必须向受试者提供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包括试验的、试验性质、可能的受益和危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了后表示同意。
Ⅳ.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价》制定。
(一)胸痹症状疗效标准:
1、轻度:显效:胸痛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胸痛发作明显减轻。
无效:胸痛症状无改善。
加重:胸痛发作加重,达到“中度”以上标准。
2、中度:显效:胸痛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胸痛减轻一级,达轻度标准。
无效:胸痛症状无改善。
加重:胸痛症状加重,达到“较重度”或以上标准。
3、较重度:显效:胸痛症状消失或减轻到“轻度”标准。
有效:胸痛减轻至“中度”标准。
无效:胸痛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加重:胸痛发作加重(或达到“重症标准”)
(二)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心电图恢复个“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
2、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
3、无效:心电图与治疗相同。
4、加重:治疗后S—T段降低加重,T波加深,或T波由平田变倒置。
(三)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积分法判定总疗效。
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n)≥70%
有效:疗效指数(n)≥30%且<70%。
无效:疗效指数(n)<30%且≥0%。
(四)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速效扩冠药物指硝酸甘油、消心痛)
1、停药:治疗后完全停服速效扩冠药物
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扩冠药物用量减少50%以上
不变:治疗后速效扩冠药物用量减少不足50%
2、计算方法:
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治疗前的用药片数-治疗后的用药片数)/治疗前的用药片数×100%。
Ⅴ.安全性评价标准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Ⅵ.中止和撤除临床实验的标准
(一)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对试验中止的原因及与试验的关系如何等要认真记录,包括中止时的评价。
1、不能坚持治疗者。
2、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3、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它并发疾病者。
4、症状恶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者。
(二)对中途有患者提出退出试验的患者要明确记录原因,并纤细记录中止时评价的指标。
1、患者提出退出试验。
2、患者未按时来院复诊,应电话、信件等询问理由并调查事情的经过。
3、其它
(三)病例剔除原因
1、观察中自然脱离者。
2、服用该药有效,但患者为加速疗效服用其它相似药物,无法判定疗效。
3、最终诊断不符合本证者。
4、服药二周以上无效停用或改其它药,应按无效处理不得剔除。
Ⅶ.治疗结果
(一)各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6。
表16各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Ridit分析: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4.62,P<0.01。
由表16可见,双盲治疗组心绞痛显效率为54%,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心绞痛的显效率为27%,总有效率为67%。治疗组对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
(二)各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17
表17各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Ridit分析: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2.12,P<0.05。
由表17可见,双盲治疗组心电图显效率为14.50%,总有效率为48.00%;对照组心电图的显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34.00%。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
(三)各组患者硝酸甘油类药物停减情况,见表18。
表18各组患者硝酸甘油类药物停减情况
Ridit分析: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0.81,P>0.05。
由表18可见,双盲治疗组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为89.43%;对照组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为79.31%。两组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
(四)、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见表19。
表19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比较(次/周,X±S)
Ridit分析: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2.69,P<0.01。
由表19可见,各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双首治疗组与对照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五)各组患者中疾证候总疗效比较,见表20
表20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Ridit分析:与对照组比较:U=1.19,P<0.01。
由表20可见,双盲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为49%,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64.00%。二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六)、采用摸拟双盲对照法各医院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21.
表21-1治疗组各医院心绞痛疗效比较
Ridit分析:四苑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U=1.93,P>0.05。
西苑医院/沈阳中医研究所:U=0.63,P>0.05。
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1.26,P>0.05。
由表21-1可见,各医院治疗组间心绞痛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1-2对照组各医院心绞痛疗效比较
Ridit分析:西苑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U=1.86,P>0.05。
西苑医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0.37,P>0.05。
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1.58,P>0.05。
由表21-2可见,各医院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七)采用双摸拟对照法各医院心电图疗比较,见表22。
表22-1治疗组各医院心电图疗效比较
Ridit分析:西苑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U=0.29,P>0.05。
西苑医院/沈阳中医研究所:U=1.01,P>0.05。
辽宁中医院附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0.82,P>0.05。
由表22-1可见,治疗组各医院心电图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表22-2对照组各医院心电图疗效比较
Ridit分析:西苑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U=0.88,P>0.05。
西苑医院/沈阳中医研究所:U=0.31,P>0.05。
辽宁中医院附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0.59,P>0.05。
由表22-2可见,对照组各医院心电图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八)采用双摸拟对照医院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表23。
表23-1治疗组各医院中证候疗效比较
Ridit分析:西苑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U=1.05,P>0.05。
西苑医院/沈阳中医研究所:U=0.09,P>0.05。
辽宁中医院附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1.66,P>0.05。
由表23-1可见,治疗组各医院心电图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3-2对照组治疗组各医院中证候疗效比较
Ridit分析:西苑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U=1.03,P>0.05。
西苑医院/沈阳中医研究所:U=0.09,P>0.05。
辽宁中医院附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U=1.47,P>0.05。
由表23-2可见,对照组各医院心电图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九)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见表24
表24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6.32,P<0.01。
由表24可见,各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十)各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见表25。
表25各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Ridit分析: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胸痛:U=4.40,P<0.01。胸闷;U=3.44,P<0.01。心悸:U=2.51,P<0.05。气短:U=1.51,P<0.05。憋气:U=1.64,P<0.05。乏力:U=1.451,P<0.05。
由表25可见,各组患者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憋气、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双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胸痛、胸闷、心悸、气短、憋气、乏力的改善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十一)依从性
本研究共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0例,共有9例患者偶尔有漏服药的情况。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3例,其余均按要求用药。
(十二)删除病例
共删除病例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原因如下:1例因胃肠刺激症状严重,在服药后第三天,自动中止用药。2例聊城结束时未复查。1例年龄超过65岁,1例在观察过程中自行退出试验。
典型病例
病例一:(西苑医院)
张某,女,59岁,患者六年前春季始,因劳累而发生胸闷及心前区疼痛,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偶有肩背放射痛,在外院就诊,心电图示ST-T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服用消心痛及心痛定治疗,病情尚稳定,此后每遇冬季及秋冬交季时发作,今年开始心绞痛发作,服消心痛、心痛定,疗效一般,加重时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缓解,98年发作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每周发作1-2次,劳动能力下降,遂来就诊。刻下症:胸痛彻背,伴胸闷、气短、乏力、心慌、纳可、便调。心电图示:ST-T改变。舌质紫暗,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T:37℃,BP:140/80mmHg,HR:98次/分。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每次4片,每日3次;查体服药一周后,病情缓解,服药4周后胸痛、胸闷、憋气、气短、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由疗前16分降至4分,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最终疗效判定:心绞痛疗效有效,心电图疗效显著,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治疗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安全性检查,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
病例二:(沈阳市中医研究所)
苏某,男,37岁,工作单位:沈阳市委宣传部,住院号:11698
现病史:胸痛、胸闷伴心悸、气短、乏力五个月,每周发作3-4次,发作无明显诱因,发作时胸痛难忍,每次持续2-3分钟,需服硝酸甘油才能缓解,今来诊。
查体:心率70次/分,血压130.08/79.70mmHg,呼吸16次/分
检查:心电图lavlV5T波低平
四诊:神清、形体中等、面色正常、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该患者长期思虑劳作伤及气血,气虚血弱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血瘀之症,瘀血阻塞心脉不通则痛,而见胸痛、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沉强弦等血瘀症候,而乏力、气短等症为气虚的表现。疗前症状总积分为27分。
治疗:活血益气
用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4片/次,每日三次口服
结果:用药前胸痛每周发作3次,每次持续3-4分钟左右,每周用硝酸甘油4片;服药4周后心绞痛发作停止,各中医症状基本消失,积分从21降为l分,停用硝酸甘油。心电图从心肌缺血恢复到基本正常心心电图,舌质及脉象无明显改善。根据临床试验疗效判定标准,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电图疗效为显效;中医证候疗效为显效。
讨论
(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根据中医防治胸痹的“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经过反复临床验证,整理而成的验方,开发成中药新药(三类)。其功能活血益气,开窍止痛,用于治疗气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症引起的胸部刺痛或绞痛,活动加重,气短,胸闷,乏力,时或心悸不宁。
(二)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痹、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病之范畴。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症状的认识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辨证论治是其突出特点之一。临床上,胸痹多虚实火杂,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标实的病机最多见的是心血瘀阻,心脉不通,其主要症状是胸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弦。心脉燎阻的主要原因是气虚,气虚运血无力,以致心脉瘀阻。因此冠心病的本虚多以气虚为主,同时出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同时伴有五脏功能的衰退,出现肝脾肾的不足。以致在临床表现上,除胸痛等心脉瘀阻外,还可见气短、胸闷、乏力、自汗、心悸等。
(三)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双盲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在治疗后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行差异(P<0.01)。部分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后,可以停用或者减少速效护冠药物的食用。其停减率可达88.89%。
检验结论:通过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进行II期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采用模拟双盲对照的200例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7.00%,显效率为54.0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48.00%,显效率为14.5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9.00%,显效率为49.00%。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山海丹。除少数患者出现胃胀、胃痛、恶心、口干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通过对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检查,亦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实施例2
(1)原料药组成:丹参57g、川芎51g、西红花3g、延胡索51g、人工麝香0.19g、蟾酥0.81g、熊胆粉9g、冰片2g、三七13g、山楂49g、琥珀11g、山羊血24g、人参16g、黄芪57g、灵芝34g、制何首乌57g、平贝母16g、海藻49g;
2)川芎40g、丹参、西红花、熊胆粉、三七、琥珀、蟾酥、山羊血、平贝母九味中药粉碎成细粉,得到九味中药细粉;人工麝香用乙醇10mL室温下浸提1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冰片使溶解,滤过,滤液另器密闭贮存;滤渣50±5℃低温干燥5分钟,粉碎成细粉与所述九味中药细粉配研,得到药粉;
3)另取川芎11g、海藻、灵芝、黄芪、人参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6倍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4倍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5±5℃,浓缩后清膏相对密度为1.28(58℃测)的清膏;
4)山楂、延胡索、制何首乌三味中药用质量浓度70%乙醇回流提两次,第一次6倍量,第二次4倍量,每次各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温度:65±5℃,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稠膏相对密度为1.34(58℃测)的稠膏,与步骤3)清膏及步骤2)药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均匀喷入人工麝香、冰片乙醇液。混匀,加硬脂酸镁15g,混匀,制1000片,干燥,包衣,得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片剂,规格:每片片芯重0.25g。。
实施例3
丹参59g、川芎49g、西红花3g、延胡索49g、人工麝香0.21g、蟾酥0.79g、熊胆粉11g、冰片2g、三七11g、山楂51g、琥珀9g、山羊血26g、人参14g、黄芪59g、灵芝32g、制何首乌59g、平贝母14g、海藻51g;辅料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2)川芎40g、丹参、西红花、熊胆粉、三七、琥珀、蟾酥、山羊血、平贝母九味中药粉碎成细粉,得到九味中药细粉;人工麝香用乙醇10mL室温下浸提1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冰片使溶解,滤过,滤液另器密闭贮存;滤渣50±5℃低温干燥5分钟,粉碎成细粉与所述九味中药细粉配研,得到药粉;
3)另取川芎9g、海藻、灵芝、黄芪、人参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6倍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4倍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5±5℃,浓缩后清膏相对密度为1.26(58℃测)的清膏;
4)山楂、延胡索、制何首乌三味中药用质量浓度70%乙醇回流提两次,第一次6倍量,第二次4倍量,每次各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温度:65±5℃,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稠膏相对密度为1.32(58℃测)的稠膏,与步骤3)清膏及步骤2)药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均匀喷入人工麝香、冰片乙醇液。混匀,加硬脂酸镁10g,混匀,制成1000片,干燥,包衣,得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片剂,规格:每片片芯重0.25g。

Claims (6)

1.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如下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丹参 57-59
川芎 49-51
西红花 3
延胡索 49-51
人工麝香 0.19-0.21
蟾酥 0.79-0.81
熊胆粉 9-11
冰片 2
三七 11-13
山楂 49-51
琥珀 9-11
山羊血 24-26
人参 14-16
黄芪 57-59
灵芝 32-34
制何首乌 57-59
平贝母 14-16
海藻 49-51。
2.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1)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准备原料:
丹参57-59、川芎49-51、西红花3、延胡索49-51、人工麝香0.19-0.21、蟾酥0.79-0.81、熊胆粉9-11、冰片2、三七11-13、山楂49-51、琥珀9-11、山羊血24-26、人参14-16、黄芪57-59、灵芝32-34、制何首乌57-59、平贝母14-16、海藻49-51;
2)川芎40份、丹参、西红花、熊胆粉、三七、琥珀、蟾酥、山羊血、平贝母九味中药粉碎成细粉,得到九味中药细粉;人工麝香用乙醇10mL室温下浸提1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冰片使溶解,滤过,滤液另器密闭贮存;滤渣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与所述九味中药细粉配研,得到药粉;
3)另取川芎9份-11份、海藻、灵芝、黄芪、人参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6倍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4倍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6~1.28(58℃测)的清膏;
4)山楂、延胡索、制何首乌三味中药用质量浓度70%乙醇回流提两次,第一次6倍量,第二次4倍量,每次各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4(58℃测)的稠膏,与步骤3)清膏及步骤2)药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均匀喷入人工麝香、冰片乙醇液,混匀,加硬脂酸镁,混匀,制片,干燥,包衣,得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片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低温干燥,干燥温度50±5℃,干燥时间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5±5℃,浓缩后清膏相对密度为1.26~1.28(58℃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浓缩处理过程,一次浓缩:真空度:一效0.02~0.05MPa,二效0.05~0.08MPa;温度:一效80±10℃,二效65±10℃;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以上(50℃测);二次浓缩:温度:65±5℃,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稠膏相对密度为1.32~1.34(58℃测)。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201910956322.6A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480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6322.6A CN110548099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6322.6A CN110548099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8099A true CN110548099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6322.6A Pending CN110548099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809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75A (zh) * 1992-11-14 1993-07-07 连汝安 一种特效型山海丹及其生产方法
CN106177759A (zh) * 2016-07-31 2016-12-07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75A (zh) * 1992-11-14 1993-07-07 连汝安 一种特效型山海丹及其生产方法
CN106177759A (zh) * 2016-07-31 2016-12-07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国家药品标准 新药转正标准 第85册》", 31 August 201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娜荣华等: "对186种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中成药的分析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8083C (zh) 一种防治中风疾病的中成药及其生产方法、用途
CN113827657A (zh) 一种治疗时疫感冒(气阴两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6138668A (zh)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69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5252753A (zh) 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US7381430B2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CN105832978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33280A (zh) 一种治疗痰阻心脉型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54809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6051A (zh) 养血化痰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04956B (zh) 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4471A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579804B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中药
CN101658626A (zh)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制剂
CN105833055A (zh) 一种治疗“三高”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40579B (zh) 经前安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94352B (zh) 一种改善学习记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3445B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83706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225155A (zh) 一种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组合物
CN102600436A (zh)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6193B (zh) 预防和/或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05576B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和应用
CN105796832B (zh) 一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001362A (zh)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或pci术后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