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7144B -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7144B
CN110547144B CN201910979364.1A CN201910979364A CN110547144B CN 110547144 B CN110547144 B CN 110547144B CN 201910979364 A CN201910979364 A CN 201910979364A CN 110547144 B CN110547144 B CN 110547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nsmission
driving wheel
electric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9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7144A (zh
Inventor
柴玉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xin County Jiq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793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7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7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7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7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7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Nonmetal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清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为解决现有装置通过机械进行菌盖正位,然后人工清理鬼伞,过程中菌盖底部无防护,易爆发二次鬼伞病害,设计了菌盖夹送装置、双板夹、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和柄盖分离装置,先用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切出足够的薄膜,通过双板夹对菌盖进行包裹,用柄盖分离装置将菌柄切断,最后菌盖夹送装置将菌盖排出装置。本发明达到了对菌盖紧密包裹防止孢子散播引起二次病害爆发,环绕切割保证在无固定装置情况下将菌柄稳定切断,自动将菌盖排出装置,自动清除鬼伞同时防止爆发二次鬼伞病害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清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背景技术
口蘑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产量稀少,菌盖直径约17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口蘑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和天然氨基酸抗氧化剂——麦硫因。最新研究发现,口蘑是惟一一种能提供维生素D的蔬菜,而且麦硫因水平是麦芽的12倍以上,是鸡肝的4倍多,同时口蘑的补硒仅次于灵芝,口蘑在具有大补效果的同时,味道鲜美、吃法多样。以上种种,让口蘑成为了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为昂贵的一种蘑菇。口蘑养殖极具经济效益,但是养殖过程中非常容易在菇床上发生鬼伞病害现象。鬼伞是一种繁殖能力比口蘑更强的蘑菇,幼年期呈白色,与口蘑及其相似,仅凭肉眼难以区分,在成熟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成黑色,鬼伞会抢夺口蘑的营养物质,而且自溶后会引发霉菌病害,造成口蘑严重减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鬼伞清除装置也得到了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鬼伞清除装置使用不易,只能通过机械进行菌盖正位,然后由工人进行手动切除或拔除,人工清除效率低下,而且在正位和清除的过程中,菌盖底部缺少防护,鬼伞孢子非常容易因正位、切除和拔除造成的震动从菌盖底部飞出,然后落在菇床上,为爆发二次鬼伞病害埋下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鬼伞清除装置使用不易,只能通过机械进行菌盖正位,然后由工人进行手动切除或拔除,人工清除效率低下,而且在正位和清除的过程中,菌盖底部缺少防护,鬼伞孢子非常容易因正位、切除和拔除造成的震动从菌盖底部飞出,然后落在菇床上,为爆发二次鬼伞病害埋下隐患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包括主箱体、顶盖、菌盖收集盒、菌盖夹送装置、薄膜切割提供装置、柄盖分离装置、运行轨道、双板夹、切缝转刀和光敏传感器;主箱体顶端左侧设置有顶盖;主箱体左底部与菌盖收集盒进行焊接;主箱体内顶部左侧与菌盖夹送装置相连接;主箱体内底部右侧设置有薄膜切割提供装置;主箱体内底部右侧设置有柄盖分离装置,并且柄盖分离装置位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右侧,而且柄盖分离装置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相连接,而且柄盖分离装置左侧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相连接;主箱体底中部内侧设置有运行轨道;主箱体内底中部与切缝转刀进行焊接;主箱体底中部左侧与光敏传感器相连接;运行轨道内中部左侧与双板夹相连接;
菌盖夹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松弛皮带、控制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第一平齿轮、双面齿杆、限位夹、U型推杆、第一滑块、第一菌盖夹、第二菌盖夹、固定圆盘、第一电动滑轨、第一滑槽、电动升降转轮和齿传送板;第一传动轮外表面左上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外表面左下侧与松弛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松弛皮带内中部设置有控制轮;松弛皮带内底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控制轮右下侧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相连接;第一平齿轮左侧与双面齿杆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底端与第一滑槽相连接;双面齿杆前底部与限位夹相连接;双面齿杆底端与U型推杆进行焊接;双面齿杆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并且第一滑块前顶中部与限位夹相连接;U型推杆前底部左侧与第一菌盖夹进行传动连接;U型推杆前底部右侧与第二菌盖夹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菌盖夹前端左侧与第一菌盖夹相连接;第一滑块底中部与固定圆盘进行焊接,并且固定圆盘前端底部与第二菌盖夹相连接;第一滑块内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互相插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左侧与右侧均与第一滑槽相连接;第一滑槽右侧与电动升降转轮相连接;电动升降转轮外表面右侧与齿传送板相互啮合;齿传送板顶端与主箱体相连接;
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包括薄膜放置室、薄膜辊、第二电动推杆、摩擦板、牵引平台、切刀槽、齿传动切刀、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和第四平齿轮;薄膜放置室内顶部通过挂架与薄膜辊进行转动连接;薄膜放置室内右侧顶部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薄膜放置室左中部上侧与牵引平台进行焊接;薄膜放置室左顶部与齿传动切刀相连接;薄膜放置室顶端左侧与第二平齿轮相连接,并且第二平齿轮外表面左侧与齿传动切刀相连接;薄膜放置室顶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相连接;薄膜放置室顶端右侧与第四平齿轮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左下侧与摩擦板进行焊接;牵引平台内中部右侧设置有切刀槽;薄膜放置室底部与主箱体相连接;第四平齿轮前端轴心与柄盖分离装置相连接;
柄盖分离装置包括步进电机、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辅控轮和机关门;步进电机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外表面左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前底部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底端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底端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表面左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顶端轴心与辅控轮相连接;辅控轮外表面左侧与机关门相互啮合;第六传动轮外表面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右侧与主箱体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后端轴心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底端与主箱体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底端与主箱体相连接;
双板夹包括第四电动推杆、第二滑槽、第二电动滑轨、第二滑块、第三滑槽、第三电动滑轨、第一上夹板、第一下夹板、转轴支撑杆、电动转轴、第四滑槽、第四电动滑轨、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第四电动推杆顶端与第二滑槽进行焊接;第二滑槽内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外表面与第二滑块相连接,并且第二滑块底部与第二滑槽相连接;第二滑块顶端与第三滑槽进行焊接;第二滑块右顶部与转轴支撑杆进行焊接;第三滑槽内中部与第三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三滑槽右中部与电动转轴相连接,并且电动转轴底部与转轴支撑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滑轨外表面上侧与第一上夹板相互插接;第三电动滑轨外表面下侧与第一下夹板相互插接;电动转轴右侧与第四滑槽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槽内中部与第四电动滑轨相连接;第四电动滑轨外表面上侧与第二上夹板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滑轨外表面下侧与第二下夹板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推杆底部与运行轨道相连接;
机关门包括外缘转轮、弧形传动杆、环切片和内缘固定环;外缘转轮前端右中部下侧与弧形传动杆进行螺栓连接;弧形传动杆左上侧与环切片进行螺栓连接;环切片外周设置有内缘固定环。
优选地,第一上夹板和第二上夹板底部均设置有硅胶块。
优选地,双板夹共设置有两组,分为安装在运行轨道的左侧和右侧。
优选地,光敏传感器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主箱体底中部左侧和底中部右侧。
优选地,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松弛皮带、控制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和第一平齿轮组成的装置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滑槽的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鬼伞清除装置使用不易,只能通过机械进行菌盖正位,然后由工人进行手动切除或拔除,人工清除效率低下,而且在正位和清除的过程中,菌盖底部缺少防护,鬼伞孢子非常容易因正位、切除和拔除造成的震动从菌盖底部飞出,然后落在菇床上,为爆发二次鬼伞病害埋下隐患的问题,设计了菌盖夹送装置、双板夹、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和柄盖分离装置,使用时,先通过薄膜切割提供装置裁切出足够大小的薄膜,接着用菌盖夹送装置夹紧菌盖,然后通过双板夹对菌盖进行包裹,再用柄盖分离装置将菌柄切断,最后由菌盖夹送装置将菌盖排出装置,从而达到了对菌盖紧密包裹防止孢子散播引起二次病害爆发,环绕切割保证在无固定装置情况下将菌柄稳定切断,自动将菌盖排出装置,自动清除鬼伞同时防止爆发二次鬼伞病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菌盖夹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薄膜切割提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柄盖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板夹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机关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薄膜切割提供装置、柄盖分离装置、运行轨道和切缝转刀组合结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辅控轮和机关门组合结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主箱体,2-顶盖,3-菌盖收集盒,4-菌盖夹送装置,5-薄膜切割提供装置,6-柄盖分离装置,7-运行轨道,8-双板夹,9-切缝转刀,10-光敏传感器,401-第一传动轮,402-第二传动轮,403-第三传动轮,404-第四传动轮,405-松弛皮带,406-控制轮,407-第一电动推杆,408-第五传动轮,409-第一平齿轮,4010-双面齿杆,4011-限位夹,4012-U型推杆,4013-第一滑块,4014-第一菌盖夹,4015-第二菌盖夹,4016-固定圆盘,4017-第一电动滑轨,4018-第一滑槽,4019-电动升降转轮,4020-齿传送板,501-薄膜放置室,502-薄膜辊,503-第二电动推杆,504-摩擦板,505-牵引平台,506-切刀槽,507-齿传动切刀,508-第二平齿轮,509-第三平齿轮,5010-第四平齿轮,601-步进电机,602-第六传动轮,603-第七传动轮,604-第八传动轮,605-第九传动轮,606-第十传动轮,607-第一锥齿轮,608-第二锥齿轮,609-第三电动推杆,6010-第十一传动轮,6011-第十二传动轮,6012-辅控轮,6013-机关门,801-第四电动推杆,802-第二滑槽,803-第二电动滑轨,804-第二滑块,805-第三滑槽,806-第三电动滑轨,807-第一上夹板,808-第一下夹板,809-转轴支撑杆,8010-电动转轴,8011-第四滑槽,8012-第四电动滑轨,8013-第二上夹板,8014-第二下夹板,601301-外缘转轮,601302-弧形传动杆,601303-环切片,601304-内缘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包括主箱体1、顶盖2、菌盖收集盒3、菌盖夹送装置4、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柄盖分离装置6、运行轨道7、双板夹8、切缝转刀9和光敏传感器10;主箱体1顶端左侧设置有顶盖2;主箱体1左底部与菌盖收集盒3进行焊接;主箱体1内顶部左侧与菌盖夹送装置4相连接;主箱体1内底部右侧设置有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主箱体1内底部右侧设置有柄盖分离装置6,并且柄盖分离装置6位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右侧,而且柄盖分离装置6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4相连接,而且柄盖分离装置6左侧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相连接;主箱体1底中部内侧设置有运行轨道7;主箱体1内底中部与切缝转刀9进行焊接;主箱体1底中部左侧与光敏传感器10相连接;运行轨道7内中部左侧与双板夹8相连接。
其中,菌盖夹送装置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三传动轮403、第四传动轮404、松弛皮带405、控制轮406、第一电动推杆407、第五传动轮408、第一平齿轮409、双面齿杆4010、限位夹4011、U型推杆4012、第一滑块4013、第一菌盖夹4014、第二菌盖夹4015、固定圆盘4016、第一电动滑轨4017、第一滑槽4018、电动升降转轮4019和齿传送板4020;第一传动轮401外表面左上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3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3后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轮404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4外表面左下侧与松弛皮带405进行传动连接;松弛皮带405内中部设置有控制轮406;松弛皮带405内底部与第五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控制轮406右下侧与第一电动推杆407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8后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409相连接;第一平齿轮409左侧与双面齿杆4010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409底端与第一滑槽4018相连接;双面齿杆4010前底部与限位夹4011相连接;双面齿杆4010底端与U型推杆4012进行焊接;双面齿杆4010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4013相连接,并且第一滑块4013前顶中部与限位夹4011相连接;U型推杆4012前底部左侧与第一菌盖夹4014进行传动连接;U型推杆4012前底部右侧与第二菌盖夹401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菌盖夹4015前端左侧与第一菌盖夹4014相连接;第一滑块4013底中部与固定圆盘4016进行焊接,并且固定圆盘4016前端底部与第二菌盖夹4015相连接;第一滑块4013内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4017互相插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4017左侧与右侧均与第一滑槽4018相连接;第一滑槽4018右侧与电动升降转轮4019相连接;电动升降转轮4019外表面右侧与齿传送板4020相互啮合;齿传送板4020顶端与主箱体1相连接。
其中,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包括薄膜放置室501、薄膜辊502、第二电动推杆503、摩擦板504、牵引平台505、切刀槽506、齿传动切刀507、第二平齿轮508、第三平齿轮509和第四平齿轮5010;薄膜放置室501内顶部通过挂架与薄膜辊502进行转动连接;薄膜放置室501内右侧顶部与第二电动推杆503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左中部上侧与牵引平台505进行焊接;薄膜放置室501左顶部与齿传动切刀507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顶端左侧与第二平齿轮508相连接,并且第二平齿轮508外表面左侧与齿传动切刀507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顶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509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顶端右侧与第四平齿轮5010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3左下侧与摩擦板504进行焊接;牵引平台505内中部右侧设置有切刀槽506;薄膜放置室501底部与主箱体1相连接;第四平齿轮5010前端轴心与柄盖分离装置6相连接。
其中,柄盖分离装置6包括步进电机601、第六传动轮602、第七传动轮603、第八传动轮604、第九传动轮605、第十传动轮606、第一锥齿轮607、第二锥齿轮608、第三电动推杆609、第十一传动轮6010、第十二传动轮6011、辅控轮6012和机关门6013;步进电机601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602相连接;第六传动轮602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七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3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604相连接;第八传动轮604外表面左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九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5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传动轮60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6后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607相连接;第一锥齿轮607前底部与第二锥齿轮608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608底端与第三电动推杆609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9底端与第十一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0外表面左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1顶端轴心与辅控轮6012相连接;辅控轮6012外表面左侧与机关门6013相互啮合;第六传动轮602外表面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4相连接;第七传动轮603右侧与主箱体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5后端轴心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0底端与主箱体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1底端与主箱体1相连接。
其中,双板夹8包括第四电动推杆801、第二滑槽802、第二电动滑轨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槽805、第三电动滑轨806、第一上夹板807、第一下夹板808、转轴支撑杆809、电动转轴8010、第四滑槽8011、第四电动滑轨8012、第二上夹板8013和第二下夹板8014;第四电动推杆801顶端与第二滑槽802进行焊接;第二滑槽802内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803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803外表面与第二滑块804相连接,并且第二滑块804底部与第二滑槽802相连接;第二滑块804顶端与第三滑槽805进行焊接;第二滑块804右顶部与转轴支撑杆809进行焊接;第三滑槽805内中部与第三电动滑轨806相连接;第三滑槽805右中部与电动转轴8010相连接,并且电动转轴8010底部与转轴支撑杆809相连接;第三电动滑轨806外表面上侧与第一上夹板807相互插接;第三电动滑轨806外表面下侧与第一下夹板808相互插接;电动转轴8010右侧与第四滑槽8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槽8011内中部与第四电动滑轨8012相连接;第四电动滑轨8012外表面上侧与第二上夹板8013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滑轨8012外表面下侧与第二下夹板8014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推杆801底部与运行轨道7相连接。
其中,机关门6013包括外缘转轮601301、弧形传动杆601302、环切片601303和内缘固定环601304;外缘转轮601301前端右中部下侧与弧形传动杆601302进行螺栓连接;弧形传动杆601302左上侧与环切片601303进行螺栓连接;环切片601303外周设置有内缘固定环601304。
其中,第一上夹板807和第二上夹板8013底部均设置有硅胶块。
其中,双板夹8共设置有两组,分为安装在运行轨道7的左侧和右侧。
其中,光敏传感器10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主箱体1底中部左侧和底中部右侧。
其中,第三传动轮403、第四传动轮404、松弛皮带405、控制轮406、第一电动推杆407、第五传动轮408和第一平齿轮409组成的装置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滑槽4018的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安装在需要使用的地方,外接电源和控制装置,然后开启装置。先将接近成熟或者成熟的鬼伞通过两个光敏传感器10中间的孔伸入主箱体1内,然后双板夹8在运行轨道7上运行,将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中的塑料包裹膜截断拉出合适大小的一块,接着通过切缝转刀9将包裹膜中间切开一段但不完全切断,然后控制双板夹8用开缝的包裹膜将鬼伞菌盖进行严密的包裹,用菌盖夹送装置4抓紧菌盖后用柄盖分离装置6将鬼伞的菌盖切下,再将菌盖扔进菌盖收集盒3中,整个装置使用简便,能够通过光敏传感器10识别可能是鬼伞幼株的菌体并对操作者加以提醒警示,在初期防治鬼伞病害,然后对菌盖进行严密的包裹再切除菌盖,自动化清除鬼伞的同时防止孢子散播,减少了二次爆发鬼伞病害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菌盖夹送装置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三传动轮403、第四传动轮404、松弛皮带405、控制轮406、第一电动推杆407、第五传动轮408、第一平齿轮409、双面齿杆4010、限位夹4011、U型推杆4012、第一滑块4013、第一菌盖夹4014、第二菌盖夹4015、固定圆盘4016、第一电动滑轨4017、第一滑槽4018、电动升降转轮4019和齿传送板4020;第一传动轮401外表面左上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2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403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3后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轮404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4外表面左下侧与松弛皮带405进行传动连接;松弛皮带405内中部设置有控制轮406;松弛皮带405内底部与第五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控制轮406右下侧与第一电动推杆407相连接;第五传动轮408后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409相连接;第一平齿轮409左侧与双面齿杆4010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409底端与第一滑槽4018相连接;双面齿杆4010前底部与限位夹4011相连接;双面齿杆4010底端与U型推杆4012进行焊接;双面齿杆4010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4013相连接,并且第一滑块4013前顶中部与限位夹4011相连接;U型推杆4012前底部左侧与第一菌盖夹4014进行传动连接;U型推杆4012前底部右侧与第二菌盖夹401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菌盖夹4015前端左侧与第一菌盖夹4014相连接;第一滑块4013底中部与固定圆盘4016进行焊接,并且固定圆盘4016前端底部与第二菌盖夹4015相连接;第一滑块4013内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4017互相插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4017左侧与右侧均与第一滑槽4018相连接;第一滑槽4018右侧与电动升降转轮4019相连接;电动升降转轮4019外表面右侧与齿传送板4020相互啮合;齿传送板4020顶端与主箱体1相连接。
先夹紧菌盖,第一电动推杆407先收缩拉动控制轮406将松弛皮带405收紧,然后第一传动轮401传动第二传动轮402,转动第四传动轮404,传动松弛皮带405带动第五传动轮408,转动第一平齿轮409,然后啮合双面齿杆4010使其向下运动,限位夹4011起固定作用,双面齿杆4010向下推动U型推杆4012再推动第一菌盖夹4014逆时针转、第二菌盖夹4015顺时针转,将菌夹紧,第一菌盖夹4014和第二菌盖夹4015两端设置成尖头形状,能够刺进菌盖中,进一步提高夹紧效果,防止菌盖掉落,而固定圆盘4016负责固定第一菌盖夹4014和第二菌盖夹4015。当菌盖被切下后,控制第一滑块4013在第一电动滑轨4017上滑动将菌盖运送至左侧的管道上方,然后经过齿轮带动将第一菌盖夹4014和第二菌盖夹4015升起,菌盖落入管道最终掉在菌盖收集盒3中等待后续处理。第一滑槽4018、电动升降转轮4019和齿传送板4020共同配合,负责上下调整整个装置的高低,以适应高矮不同的鬼伞菌株,提高了装置的泛用性。
其中,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包括薄膜放置室501、薄膜辊502、第二电动推杆503、摩擦板504、牵引平台505、切刀槽506、齿传动切刀507、第二平齿轮508、第三平齿轮509和第四平齿轮5010;薄膜放置室501内顶部通过挂架与薄膜辊502进行转动连接;薄膜放置室501内右侧顶部与第二电动推杆503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左中部上侧与牵引平台505进行焊接;薄膜放置室501左顶部与齿传动切刀507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顶端左侧与第二平齿轮508相连接,并且第二平齿轮508外表面左侧与齿传动切刀507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顶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509相连接;薄膜放置室501顶端右侧与第四平齿轮5010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3左下侧与摩擦板504进行焊接;牵引平台505内中部右侧设置有切刀槽506;薄膜放置室501底部与主箱体1相连接;第四平齿轮5010前端轴心与柄盖分离装置6相连接。
当需要包裹鬼伞菌盖的时候,先将拉拽牵引平台505上的薄膜一端,将薄膜拉出足够的长度,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03伸长,使摩擦板504与薄膜辊502上的薄膜摩擦卡住,然后将第三平齿轮509降下与第二平齿轮508和第四平齿轮5010啮合,接着转动第四平齿轮5010带动第三平齿轮509带动第二平齿轮508,啮合齿传动切刀507向下运动,穿过切刀槽506将确定好长度的包裹薄膜切断。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修,能自动控制切割薄膜的长度,使用起来简单高效。
其中,柄盖分离装置6包括步进电机601、第六传动轮602、第七传动轮603、第八传动轮604、第九传动轮605、第十传动轮606、第一锥齿轮607、第二锥齿轮608、第三电动推杆609、第十一传动轮6010、第十二传动轮6011、辅控轮6012和机关门6013;步进电机601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602相连接;第六传动轮602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七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3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604相连接;第八传动轮604外表面左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九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5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传动轮60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6后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607相连接;第一锥齿轮607前底部与第二锥齿轮608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608底端与第三电动推杆609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9底端与第十一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0外表面左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1顶端轴心与辅控轮6012相连接;辅控轮6012外表面左侧与机关门6013相互啮合;第六传动轮602外表面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4相连接;第七传动轮603右侧与主箱体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5后端轴心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5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0底端与主箱体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1底端与主箱体1相连接。
包裹好菌盖后,步进电机601传动第六传动轮602带动第七传动轮603,再带动第八传动轮604传动第九传动轮605,接着传动第十传动轮606转动第一锥齿轮607,啮合第二锥齿轮608转动第三电动推杆609,然后带动第十一传动轮6010传动第十二传动轮6011,最后传动辅控轮6012,控制机关门6013将鬼伞的柄切断,该装置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切刀,而且采用环切,从外周同时下刀,而不是一般的横切单方向下刀,节省了安装固定鬼伞的挡板的空间和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双板夹8包括第四电动推杆801、第二滑槽802、第二电动滑轨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槽805、第三电动滑轨806、第一上夹板807、第一下夹板808、转轴支撑杆809、电动转轴8010、第四滑槽8011、第四电动滑轨8012、第二上夹板8013和第二下夹板8014;第四电动推杆801顶端与第二滑槽802进行焊接;第二滑槽802内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803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803外表面与第二滑块804相连接,并且第二滑块804底部与第二滑槽802相连接;第二滑块804顶端与第三滑槽805进行焊接;第二滑块804右顶部与转轴支撑杆809进行焊接;第三滑槽805内中部与第三电动滑轨806相连接;第三滑槽805右中部与电动转轴8010相连接,并且电动转轴8010底部与转轴支撑杆809相连接;第三电动滑轨806外表面上侧与第一上夹板807相互插接;第三电动滑轨806外表面下侧与第一下夹板808相互插接;电动转轴8010右侧与第四滑槽8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槽8011内中部与第四电动滑轨8012相连接;第四电动滑轨8012外表面上侧与第二上夹板8013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滑轨8012外表面下侧与第二下夹板8014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推杆801底部与运行轨道7相连接。
当需要对菌盖进行包裹时,先控制第一上夹板807和第一下夹板808分别沿着第三电动滑轨806向上和向下运动将二者之间的空间敞开到最大,同时,第二上夹板8013和第二下夹板8014也沿着第四电动滑轨8012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将二者之间的空间敞开到最大,然后控制双板夹8沿着运行轨道7运动至牵引平台505处,接着控制第四电动推杆801升降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使牵引平台505能够伸入夹板之间,再控制第一上夹板807和第二上夹板8013下降与牵引平台505上的薄膜的端头相摩擦接触,然后控制第二滑槽802中的第二滑块804沿着第二电动滑轨803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将薄膜向外拉拽,当拉出足够长一段后,将第一下夹板808和第二下夹板8014上升,与第一上夹板807和第二上夹板8013配合完成对薄膜一端的夹持,之后控制整个双板夹8返回,当拉拽出足够宽大的一块薄膜后控制另一个只有一组夹板的装置夹持薄膜的尾端,然后将薄膜切断,双板夹8带着薄膜端头通过切缝转刀9对薄膜从中部进行切割但不完全分成两半,当切缝长度达到整块薄膜的二分之一时,将一共四个夹持装置同时升起使薄膜与切缝转刀9分离,这样就获得了一块带缝的薄膜。之后继续向主箱体1左侧移动,运行轨道7分布在主箱体1底部内侧,并且双轨呈右侧间距大、左侧间距小的形状,而且经过柄盖分离装置6的一段呈弧形,当双板夹8在弧形轨道上运行时,轨道由宽变得更宽,它将薄膜沿缝隙拉开,此时鬼伞的菌柄正好位于拉开的缝隙中间,当双板夹8通过弧形轨道后,轨道变得比最初的宽度更窄,于是被分开的两半薄膜就会被拉拽着互相重叠,之后将双板夹8升起,使重叠的薄膜贴在菌盖底部将底部封住,之后电动转轴8010逆时针转动,将薄膜的两侧向上折起,对菌盖的两边进行包裹,然后双板夹8再次升高高过菌盖,再带着薄膜向右运动,对菌盖顶端和后部进行包裹,这个操作结束后就能得到一个被严密包裹的、不会泄露孢子的菌盖,无论产生怎样的震动都不会使孢子落到菇床上,大大减少甚至杜绝了二次鬼伞病害的现象,该装置结构巧妙,使用简单但十分有效果,能有效防止发生二次病害。
其中,机关门6013包括外缘转轮601301、弧形传动杆601302、环切片601303和内缘固定环601304;外缘转轮601301前端右中部下侧与弧形传动杆601302进行螺栓连接;弧形传动杆601302左上侧与环切片601303进行螺栓连接;环切片601303外周设置有内缘固定环601304。
当需要切断菌柄时,外缘转轮601301转动推动弧形传动杆601302,接着推动环切片601303,将原本位于内缘固定环601304外的环切片601303推入内缘固定环601304中将菌柄切断,环切片601303共设置有六块,从四周同时对菌柄进行切割,能防止因受力不均导致菌柄歪斜,影响切割效果。
其中,第一上夹板807和第二上夹板8013底部均设置有硅胶块,硅胶块能增大与薄膜的摩擦力,防止拉薄膜端头的时候打滑,影响工作效率。
其中,双板夹8共设置有两组,分为安装在运行轨道7的左侧和右侧,从两侧夹持薄膜,进行薄膜运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光敏传感器10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主箱体1底中部左侧和底中部右侧,光敏传感器10能够对菌菇菌盖的颜色进行分析:对于已经成熟或者接近成熟的鬼伞,第一个传感器感应到鬼伞后进行记录,当第二个传感器再次感应到鬼伞时,便能够确定鬼伞的位置,防止误伤口蘑,而且传感器能够分辨出人眼无法区分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在鬼伞成熟之前将其识别出,然后除去,将二次鬼伞病害的可能性彻底消除。
其中,第三传动轮403、第四传动轮404、松弛皮带405、控制轮406、第一电动推杆407、第五传动轮408和第一平齿轮409组成的装置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滑槽4018的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右侧的组合装置负责控制夹紧菌盖,左侧的组合装置负责控制松开菌盖,二者配合完成菌盖的转移排除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包括主箱体、顶盖和菌盖收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菌盖夹送装置、薄膜切割提供装置、柄盖分离装置、运行轨道、双板夹、切缝转刀和光敏传感器;主箱体顶端左侧设置有顶盖;主箱体左底部与菌盖收集盒进行焊接;主箱体内顶部左侧与菌盖夹送装置相连接;主箱体内底部右侧设置有薄膜切割提供装置;主箱体内底部右侧设置有柄盖分离装置,并且柄盖分离装置位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右侧,而且柄盖分离装置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相连接,而且柄盖分离装置左侧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相连接;主箱体底中部内侧设置有运行轨道;主箱体内底中部与切缝转刀进行焊接;主箱体底中部左侧与光敏传感器相连接;运行轨道内中部左侧与双板夹相连接;
菌盖夹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松弛皮带,控制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第一平齿轮,双面齿杆,限位夹,U型推杆,第一滑块,第一菌盖夹,第二菌盖夹,固定圆盘,第一电动滑轨,第一滑槽,电动升降转轮和齿传送板;第一传动轮外表面左上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外表面左下侧与松弛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松弛皮带内中部设置有控制轮;松弛皮带内底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控制轮右下侧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相连接;第一平齿轮左侧与双面齿杆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底端与第一滑槽相连接;双面齿杆前底部与限位夹相连接;双面齿杆底端与U型推杆进行焊接;双面齿杆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并且第一滑块前顶中部与限位夹相连接;U型推杆前底部左侧与第一菌盖夹进行传动连接;U型推杆前底部右侧与第二菌盖夹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菌盖夹前端左侧与第一菌盖夹相连接;第一滑块底中部与固定圆盘进行焊接,并且固定圆盘前端底部与第二菌盖夹相连接;第一滑块内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互相插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左侧与右侧均与第一滑槽相连接;第一滑槽右侧与电动升降转轮相连接;电动升降转轮外表面右侧与齿传送板相互啮合;齿传送板顶端与主箱体相连接;
薄膜切割提供装置包括薄膜放置室,薄膜辊,第二电动推杆,摩擦板,牵引平台,切刀槽,齿传动切刀,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和第四平齿轮;薄膜放置室内顶部通过挂架与薄膜辊进行转动连接;薄膜放置室内右侧顶部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薄膜放置室左中部上侧与牵引平台进行焊接;薄膜放置室左顶部与齿传动切刀相连接;薄膜放置室顶端左侧与第二平齿轮相连接,并且第二平齿轮外表面左侧与齿传动切刀相连接;薄膜放置室顶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相连接;薄膜放置室顶端右侧与第四平齿轮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左下侧与摩擦板进行焊接;牵引平台内中部右侧设置有切刀槽;薄膜放置室底部与主箱体相连接;第四平齿轮前端轴心与柄盖分离装置相连接;
柄盖分离装置包括步进电机,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辅控轮和机关门;步进电机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外表面左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表面右下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前底部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底端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底端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表面左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顶端轴心与辅控轮相连接;辅控轮外表面左侧与机关门相互啮合;第六传动轮外表面左上侧与菌盖夹送装置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右侧与主箱体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后端轴心与薄膜切割提供装置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底端与主箱体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底端与主箱体相连接;
双板夹包括第四电动推杆,第二滑槽,第二电动滑轨,第二滑块,第三滑槽,第三电动滑轨,第一上夹板,第一下夹板,转轴支撑杆,电动转轴,第四滑槽,第四电动滑轨,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第四电动推杆顶端与第二滑槽进行焊接;第二滑槽内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外表面与第二滑块相连接,并且第二滑块底部与第二滑槽相连接;第二滑块顶端与第三滑槽进行焊接;第二滑块右顶部与转轴支撑杆进行焊接;第三滑槽内中部与第三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三滑槽右中部与电动转轴相连接,并且电动转轴底部与转轴支撑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滑轨外表面上侧与第一上夹板相互插接;第三电动滑轨外表面下侧与第一下夹板相互插接;电动转轴右侧与第四滑槽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槽内中部与第四电动滑轨相连接;第四电动滑轨外表面上侧与第二上夹板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滑轨外表面下侧与第二下夹板相互插接;第四电动推杆底部与运行轨道相连接;
机关门包括外缘转轮,弧形传动杆,环切片和内缘固定环;外缘转轮前端右中部下侧与弧形传动杆进行螺栓连接;弧形传动杆左上侧与环切片进行螺栓连接;环切片外周设置有内缘固定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夹板和第二上夹板底部均设置有硅胶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双板夹共设置有两组,分为安装在运行轨道的左侧和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敏传感器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主箱体底中部左侧和底中部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松弛皮带、控制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和第一平齿轮组成的装置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滑槽的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
CN201910979364.1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Active CN110547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364.1A CN110547144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364.1A CN110547144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144A CN110547144A (zh) 2019-12-10
CN110547144B true CN110547144B (zh) 2021-11-05

Family

ID=68742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9364.1A Active CN110547144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7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9725B (zh) * 2019-12-20 2022-01-14 柴玉霜 一种食用菌皱马鞍菌采摘装置
CN111227281B (zh) * 2020-01-10 2022-03-15 刘红英 一种农产品冷冻预处理装置
CN111887105B (zh) * 2020-08-12 2022-04-01 合肥停弦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酶原料处理装置
CN112154869B (zh) * 2020-10-28 2022-06-14 山东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扫式灵芝孢子收集装置
CN112352577B (zh) * 2020-11-12 2021-04-16 新疆农业大学 仿生夹持打顶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64997A5 (en) * 1971-12-14 1973-08-03 Aubert Maguero Paul Mushroom handling device - for centring stems of mushrooms in tubes
CN1207073A (zh) * 1996-11-08 1999-02-03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包装装置用的封口装置
CN106262986A (zh) * 2016-09-21 2017-01-04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鲜香菇切柄方法及装置
CN209251714U (zh) * 2017-11-21 2019-08-16 天津闽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杏鲍菇分级切根包装一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64997A5 (en) * 1971-12-14 1973-08-03 Aubert Maguero Paul Mushroom handling device - for centring stems of mushrooms in tubes
CN1207073A (zh) * 1996-11-08 1999-02-03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包装装置用的封口装置
CN106262986A (zh) * 2016-09-21 2017-01-04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鲜香菇切柄方法及装置
CN209251714U (zh) * 2017-11-21 2019-08-16 天津闽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杏鲍菇分级切根包装一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144A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7144B (zh) 一种无夹持式鬼伞环绕切除装置
CN202931811U (zh) 一种矮丛蓝莓振动采摘机
CN109463203B (zh) 一种香菇种植采摘自动一体机
CN106489419B (zh) 一种小型大白菜收获机及收获方法
AU2018265366A1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mushrooms
CN110447474A (zh) 一种灰树花地面养殖采摘装置
CN110100571B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甘蓝收获机
CN105123112A (zh) 菌袋端部子实体采摘装置
CN208590266U (zh) 一种蔬菜收割装置
CN109105098B (zh) 一种葡萄种植用便携式伸缩套袋装置
CN107006209A (zh) 一种韭薹韭花收获机
CN108353630B (zh) 草莓采摘收集一体机
KR101686391B1 (ko) 구근작물의 줄기 절단장치
CN203968663U (zh) 采蒜机的蒜头茎叶去除装置
CN211240844U (zh) 一种手扶自走式单行青菜头收获机
CN210610353U (zh) 一种菠萝采摘机
CN211240847U (zh) 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
CN202907511U (zh) 具有排枝功能的绿篱苗木修剪刀具
CN207167030U (zh) 块茎植物的栽种收获一体化装置
CN112772283B (zh) 菌种营养包、食用菌种植方法及营养包播种装置
CN106961919B (zh) 一种叶菜类植株收割机
CN204994262U (zh) 菌袋端部子实体采摘装置
CN108903025B (zh) 一种柠檬自动脱袋去柄作业输送装置
KR102357997B1 (ko) 양파줄기 절단장치
CN110896727B (zh) 一种悬挂式白菜收获机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7

Address after: No.13, Donghong Road, Hongfang Town, Xinluo District,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u Jinjun

Address before: 341000 No. 38, Zhanggong Road, Jiefang street, Zhanggong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i Yushu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Address after: 314500 No. 30, pailou Xia, Lishun village, Chongfu Town,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xing jinxil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 Donghong Road, Hongfang Town, Xinluo District,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Jin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1

Address after: 161000 South of Ximenwai Road, Baiquan Town, Baiquan County,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th Floor, Baiquan Xinxin Fungus Co., Ltd.)

Patentee after: Baixin County Jiq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No. 30, pailou Xia, Lishun village, Chongfu Town,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jinxila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