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663A - 温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温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6663A
CN110536663A CN201880026275.9A CN201880026275A CN110536663A CN 110536663 A CN110536663 A CN 110536663A CN 201880026275 A CN201880026275 A CN 201880026275A CN 110536663 A CN110536663 A CN 110536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sheet
protrusion
nonwoven fabric
warm utens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62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1564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9400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536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61F7/03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using oxygen from the air, e.g. pocket-stoves
    • A61F7/034Flamel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98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ways of manufacturing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for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25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 A61F2007/0226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adhesive, self-stic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61F7/03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using oxygen from the air, e.g. pocket-stoves
    • A61F7/034Flameless
    • A61F2007/036Fuels
    • A61F2007/038Carbon or charcoal, e.g. act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21Mechanism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A61H2201/0278Mechanism for heating or cooling by chemical rea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温热器具(100)具备:片材(10),其具有向一面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侧成为空腔(13)的突起部(12);及发热材料(30),其被填充在突起部(12)的空腔(13)。

Description

温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器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片状的温热器具。该温热器具是通过抄造而成型的片状的温热器具,以整个面进行发热的方式构成,且具有向单面侧凸出的多个突起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11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器具,其具备:片材,其具有向一面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侧成为空腔的突起部;及
发热材料,其被填充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俯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截面图(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放大截面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在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片材上形成突起部的一系列工序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贴附于生物体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图7(d)、图7(e)、图7(f)、图7(g)、图7(h)、图7(i)、图7(j)及图7(k)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突起部的配置或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放大截面图。
图9(a)及图9(b)是表示在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片材上形成突起部的一系列工序的截面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截面图。
图11(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主体部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贴合用具的立体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使用状态的图,其中图12(a)是立体图,图12(b)是表示利用突起部对手掌进行按压的情况的图并且以截面仅示出手掌。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截面图。
图14(a)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主体部的第1例的立体图,图14(b)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主体部的第2例的立体图。
图15(a)是第6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立体图,图15(b)是第6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侧视图,图15(c)是沿着图15(b)的C-C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通过具有突起部的温热器具将人体等生物体的表层局部更充分地温热,存在需求。然而,就专利文献1的温热器具而言,在实现这样的要求的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将人体等生物体的表层局部充分地温热的构造的温热器具。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所有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中的任一者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具备:片材10,其具有向一面10a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10b侧成为空腔13的突起部12;及发热材料30,其被填充在突起部12的空腔13。
通过在突起部12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下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人体等生物体,可以一边利用突起部12按压生物体的皮肤,一边将生物体的皮肤中与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局部充分地温热。
即,可以将人体等生物体的表层局部充分地温热。
由此,例如,通过对皮肤的下层的筋膜为止赋予利用突起部12的按压及利用发热材料30的温热的刺激,可以如针灸般,通过按压及温热而对经络或穴位进行刺激。
再者,温热器具100在使用前的状态下,被密闭收容在未图示的包装材料内。当将包装材料开封,自包装材料中取出温热器具100时,外部空气中所包含的氧被供给至发热材料30,由此,该发热材料30发热。
片材10具备平坦的片状的基部11及以基部11为基准向片材10的一面10a侧凸状弯曲的多个突起部12。
温热器具100具备主体部50,该主体部50被贴于生物体的皮肤中想要赋予温热的部位。
主体部50例如具备片材10、被填充在片材10的突起部12的空腔13内的发热材料30(图3)、相对于片材10层叠于另一面10b侧的第2片材20(图3)、及层叠于第2片材20与基部11之间的吸水片材40(图3)而构成。再者,根据发热材料30的组成等,温热器具100也可以不具备吸水片材40。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主体部50中突起部12的突出方向(图3中的下方)称为前表面侧,将与突起部12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中的上方)称为后表面侧。
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设为4个角部分别被制成倒角形状的矩形(例如正方形)。但是,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其他的形状。
片材10构成主体部50的前表面侧的外表面。例如,在片材10(尤其是突起部12)与生物体的皮肤直接接触的状态下使用温热器具10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材10由1层无纺布片材15(图4)构成。
另外,第2片材20构成主体部50的后表面侧的外表面。
片材10与第2片材20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平面形状,并且以相互的外形线一致的状态重叠,且相互的周缘部彼此接合。
由此,在片材10的基部11与第2片材20之间保持吸水片材40。
另外,在片材10的突起部12的内周面与吸水片材40之间保持发热材料30。
发热材料30例如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及水而构成。通过对发热材料3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供给氧,发热材料30发热。
另外,发热材料30也可以含有铁及碳成分。
这里所说的铁可以为上述易氧化性金属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不同。这里所说的铁为易氧化性铁。
另外,这里所说的碳成分可以为上述保水剂的至少一部分,发热材料30也可以在上述保水剂之外另外包含碳成分。
在主体部50中,除了在与片材10的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填充有发热材料30以外,也可以在与基部11对应的部位在片材10与第2片材20之间填充有发热材料30。但是,该情况下,也优选与片材10的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的发热材料30的厚度大于与基部11对应的部位的发热材料30的厚度。
更优选在与片材10的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局部地填充有发热材料30,且在与基部11对应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不存在发热材料3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片材10中在与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填充有发热材料30,与此相对,在与基部11对应的部位实质上不存在发热材料30。
发热材料30优选在空腔13内至少填充于与突起部12的前端部对应的部位。由此,可以通过突起部12的前端部将生物体的皮肤温热。
例如,优选在空腔13的高度方向上,在自图4中的下端侧起50%以上的区域(与图4中高度尺寸H2所示的范围的下半部分对应的区域)填充有发热材料30。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热材料30例如被填充在空腔13的高度方向上的70%以上的区域。即,如图4所示,相对于空腔13的高度尺寸H2,在空腔13内填充有发热材料30的区域的高度尺寸成为0.7H2以上。
由此,可以将突起部12更充分地进行加热,且可以通过突起部12将生物体的皮肤充分地温热。
发热材料30进一步优选例如被填充在空腔13的高度方向上的90%以上的区域。即,在空腔13内填充有发热材料30的区域的高度尺寸进一步优选成为0.9H2以上。
这样,空腔13的高度方向上的发热材料30的填充率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片材10的基部11的后表面(图4中的上表面)与发热材料30的后表面(图4中的上表面)相互成为同一平面。
在此,对空腔13的高度方向上的发热材料30的填充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测定器,使用能够测定高低差的激光显微镜或激光位移计。作为激光位移计,可以使用一维的光斑型、二维激光位移计、三维激光位移计等。根据突起部12的形状及高度尺寸,基于所要求的测定距离及激光的光斑距离而选择适当的激光位移计。例如,可以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传感器头;IL-300(测定距离160mm~450mm,光斑直径φ500μm)。
进行测定时,以不使发热材料30发热的方式,在氮气氛中,自温热器具100中取出主体部50,且从片材10中去除第2片材20及吸水片材40,使空腔13内的发热材料30的突起部12的基端侧的面(图4中的发热材料30的上表面)露出。
利用测定器的测定以对片材10垂直地照射激光的方式进行。在该测定中,对发热材料30的突起部12的基端侧的面(图4中的发热材料30的上表面)与片材10的另一面10b的高低差进行测定。此时,以激光通过发热材料30的突起部12的基端侧的面的中心的方式,使激光在该面的直径方向(也与突起部12的直径方向一致)上进行扫描,求出高低差的最大值。此时,扫描距离设定为比突起部12的直径长的距离。
发热材料30的高度尺寸是设为通过从图4所示的高度尺寸H2中减去通过测定而求出的高低差的最大值所得到的值。
在此,在突起部12的内周面的形状与突起部12的外周面的形状(空腔13的外周面的形状)实质上相等的情况下,作为高度尺寸H2,为方便起见,可以使用图4所示的高度尺寸H1。
即,发热材料30的高度尺寸设为通过从高度尺寸H1中减去通过测定而求出的高低差的最大值所得到的值。
因此,以如下方式测定高度尺寸H1。即,将片材10的正背面以与上述高低差的测定时反转的方式配置,以通过突起部12的顶点的方式求出使激光进行扫描时的高低差的最大值。此时,使激光在突起部12的直径方向上进行扫描,扫描距离设定为比突起部12的直径长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突起部12的内周面的形状与突起部12的外周面的形状(空腔13的外周面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例如,在空腔13的外周面为锥台状的情况下,在氮气氛中,将进入至空腔13中的发热材料30去除。此时,使用刷子等,一边注意不使空腔13的形状发生变化一边去除发热材料30。然后,与上述高低差的最大值的测定同样地,通过使激光进行扫描来测定空腔13的高度尺寸(高度尺寸H2)。
突起部12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成为朝向前端侧逐渐变细的形状。但是,突起部12的前端部优选成为带有弧度的形状。
突起部12的形状例如可以设为圆锥状、椭圆锥状或长圆锥状等锥状、或者圆锥台状、椭圆锥台状或长圆锥台状等锥台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12的形状形成为圆锥状。
突起部12的高度尺寸H1(图4)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且8mm以下。
通过突起部12的高度尺寸H1为2mm以上且15mm以下,从而可以通过突起部12充分且适度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突起部12的直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上且38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通过突起部12的直径为2mm以上且38mm以下,从而可以通过突起部12充分且适度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突起部12的倾斜角度α(图4)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30度以上,更优选为45度以上。通过突起部12的倾斜角度α为30度以上,从而可以通过突起部12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另外,突起部12的倾斜角度α优选为80度以下,更优选为7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度以下。通过突起部12的倾斜角度α为80度以下,可以使突起部12相对于生物体的皮肤的陷入情况为适度的范围。
再者,如上所述,突起部12的前端部优选为带有弧度的形状。而且,突起部12的前端部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mm以上且1.5mm以下。
在此,例如如果为人体的肩的部分,则筋膜位于距离皮肤的表面约6mm的深度,优选以按压作用及加温作用到达该深度的方式,设定突起部12的形状及发热材料30的发热性能。另外,关于发热材料30的发热性能,例如优选以皮肤的表面的温度成为37℃以上且44℃以下的方式进行设定,进一步优选以成为38℃以上且42℃以下的方式进行设定。
多个突起部12的配置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锯齿格子状、正方形格子状等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2所示,片材10具有呈锯齿格子状配置的5个突起部12。更详细而言,在片材10的中央部配置1个突起部12,在该突起部12的周围配置剩余的4个突起部12。这些4个突起部12分别配置在片材10的4个角部。
相邻的突起部12的中心间距离L(图2)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突起部12的高度尺寸H1(图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高度尺寸H1的1.5倍以上。通过这样,可以通过各突起部12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在此,当在突起部12内未填充有发热材料30的片材10的状态下,在片材10的面垂直方向上按压突起部12时,优选对于每1个突起部12,以在1N的力下突起部12实质上未塑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的范围内的突起部12的变形,且在25N的力下突起部12发生塑性变形的方式,设定突起部12的耐负荷性,进一步优选对于每1个突起部12,以在5N的力下突起部12实质上未塑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的范围内的突起部12的变形,且在18N的力下突起部12发生塑性变形的方式,设定突起部12的耐负荷性。
通过这样,可以通过突起部12而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并且可以使突起部12相对于生物体的皮肤的陷入情况为适度的范围。
在此,片材10的面垂直方向是片材10的法线方向(相对于片材10的一面10a正交的方向)。
另外,在将在突起部12内填充有发热材料30的主体部50的突起部12在片材10的面垂直方向上进行按压时,优选对于每1个突起部12,以在3N的力下突起部12实质上未塑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的范围内的突起部12的变形的方式,设定主体部50中与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的耐负荷性,进一步优选以在5N的力下突起部12也实质上未塑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的范围内的突起部12的变形的方式,设定主体部50中与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的耐负荷性。
通过这样,可以通过突起部12而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并且可以使突起部12相对于生物体的皮肤的陷入情况为适度的范围。
构成主体部50的前后的外表面的片材10与第2片材2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透气性。由此,可以通过片材10或第2片材20的至少一者对发热材料30供给氧,使该发热材料30发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片材10具有透气性,并且片材10的透气性高于第2片材20的透气性。
更详细而言,片材10在突起部12也具有透气性,可以经由突起部12对发热材料30供给氧,并且可以经由突起部12释放出水蒸气。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片材20是例如实质上不使空气通过的非透气性的片材。
上述吸水片材40相对于基部11层叠于片材10的另一面10b侧。
即,温热器具100具备相对于片材10的基部11层叠于另一面10b侧的吸水片材40(图3)。
通过温热器具100具备吸水片材40,可以利用吸水片材40将发热材料30中的剩余的水吸收。由此,当将温热器具100自包装材料取出时,可以使发热材料30迅速地发热。
作为吸水片材40,例如可以使用由吸水性聚合物、人造丝无纺布、纤维素无纺布或纸等构成的片材。
其中,吸水片材40优选包含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这样的吸水片材40也可以为通过使吸水性聚合物成型为片状而获得的。
吸水片材40优选至少覆盖各突起部12的后表面侧。在该情况下,吸水片材40覆盖填充在各突起部12内的发热材料30的填充区域的后表面侧。由此,可以通过吸水片材40而适当地吸收填充在各突起部12内的发热材料30中的水分。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器具100也可以代替吸水片材40,而具有非连续地配置(呈非片状的形状配置)的吸水性聚合物。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热材料30优选实质上不含有吸水性聚合物,通过这样,可以充分地确保发热材料3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含有比率,因此,可以充分地确保发热材料30的发热量及发热的持续时间。
温热器具100具备用于在突起部12被压接在皮肤的状态下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部60。
贴合部60例如具备分别在一个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形成为略微长条的带状的一对贴合带部61而构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为矩形。例如,沿着主体部50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分别固定有各贴合带部6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即基端部66。
贴合带部61具备片状的贴合部构成片材63、及形成于贴合部构成片材63的前端侧的部分的一面的粘着层64而构成。
粘着层64形成于贴合部构成片材63中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时成为皮肤侧的面。
这样,贴合部60包含粘着固定于皮肤的粘着片材部(例如贴合部构成片材63中形成有粘着层64的部分)而构成。
因此,通过在对贴合部60赋予张力的状态下将粘着片材部粘着固定于皮肤,如图6所示,可以使突起部12对皮肤91进行压接,而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
生物体中贴合温热器具100的部位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肩部或脊背等躯干部、手腕等臂部、脚掌等脚部、眼睛周围等头部贴合温热器具100。
再者,在温热器具100使用前的状态下,在各贴合带部61贴附有覆盖粘着层64的剥离纸65。
在使用温热器具100时,自各贴合带部61将剥离纸65剥离,将各贴合带部61的粘着层64贴附于皮肤91,由此,可以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贴合部构成片材63由可以在该贴合部构成片材63的长度方向上伸缩的材料构成。即,各贴合部构成片材63可以在图2中的箭头B方向上伸缩。
这样,贴合部60包含伸缩性的伸缩片材部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贴合部构成片材63的整体成为伸缩片材部。
在将贴合带部61在该贴合带部61的长度方向上拉伸的状态下,将贴合带部61的前端部的粘着层64贴附于皮肤91,由此,可以利用更充分的压接力使突起部12对皮肤91进行压接。
以下,对温热器具100的各部分的材料及特性的例子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作为发热材料3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可以使用通常被用作此种发热材料的材料的易氧化性金属。作为该易氧化性金属,从操作性、成型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粉体或纤维状的形态的易氧化性金属。
作为具有粉体的形态的易氧化性金属,例如可以列举铁粉、铝粉、锌粉、锰粉、镁粉、钙粉等,这些中,从操作性及制造成本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铁粉。
作为具有粉体的形态的易氧化性金属,从反应的控制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粒径(以下,在称为粒径时,是指粉体的形态中的最大长度、或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所测定的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粉体,更优选使用含有50质量%以上的粒径为0.1μm以上且150μm以下的粉体。
另外,作为具有纤维状的形态的易氧化性金属,可以列举钢纤维、铝纤维、镁纤维等。这些中,从操作性及制造成本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钢纤维、铝纤维等。从发热性能等方面出发,具有纤维状的形态的易氧化性金属优选使用纤维长度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粗度为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的纤维状的金属。
发热材料3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通过将该含量设为30质量%以上,可以使填充有发热材料30的突起部12的发热温度充分地上升至人利用指尖等触摸后感到热的程度以上,因而优选。
通过将该含量设为80质量%以下,发热材料30的透气性变得充分,其结果,至发热材料30的中心部为止充分地发生反应,可以使发热材料30的发热温度充分地上升。另外,除了可以使发热材料30的发热时间变得充分长以外,也可以使通过保水剂进行的水分供给充分。
在此,发热材料3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可以依据JIS P8128的灰分试验进行测定,或者,在易氧化性金属为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当施加外部磁场时会产生磁化的性质,通过振动试样型磁化测定试验等进行测定。
作为发热材料30中的保水剂,可以使用通常被用作此种发热材料的材料的保水剂。该保水剂作为水分保持剂而发挥作用。另外,该保水剂也可以还具有作为保持供给至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并将该氧供给至易氧化性金属的供给剂的功能。
作为该保水剂,例如优选使用无机材料的保水剂。
作为该保水剂,例如优选使用多孔质材料。
作为保水剂,例如可以列举活性碳(椰子壳碳、木炭粉、沥青炭、泥炭、褐炭(lignite))、碳黑、乙炔黑、石墨、沸石、珍珠岩、蛭石、二氧化硅、钙霞石、萤石等,这些中,从具有保水能力、氧供给能力、催化能力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活性碳。
作为该保水剂,从可以形成与易氧化性金属的有效的接触状态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粒径为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粉体状的物质,更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的粒径为0.1μm以上且200μm的粉体状的物质。
作为该保水剂,也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粉体状以外的形态,例如也可以使用活性碳纤维等纤维状的形态的物质。
发热材料30中的保水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通过将该含量设为1质量%以上,可以在发热材料30中充分地蓄积使反应持续至易氧化性金属通过氧化反应而温度上升至人体温度以上的程度所需的水分。另外,由于充分地确保发热材料30的透气性,因此,可以充分地进行对发热材料30的氧供给,可以使发热材料30的发热效率变得良好。
通过将该含量设为50质量%以下,可以抑制发热材料30对于所获得的发热量的热容量,因此,发热温度上升变大,可以获得人能够身体感受到温热的温度上升。
发热材料30也可以含有电解质。
作为该电解质,可以使用通常被用作此种发热材料的材料的电解质。
作为该电解质,例如可以列举碱金属、碱土金属或重金属的氯化物或氢氧化物等。而且,这些中,从导电性、化学稳定性、生产成本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等各种氯化物。这些电解质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发热材料30中的电解质的含量以发热材料30中的水质量比计,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24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通过将该含量设为0.5质量%以上,可以使发热材料30的氧化反应充分地进行,为了确保发热功能所需的电解质,也可以抑制发热材料30的水分的比率,其结果,可以充分地确保发热温度上升。
通过将该含量设为24质量%以下,可以使发热材料30的透气性变得良好,另外,为了确保发热功能所需的电解质,可以将发热材料30中的水分比率保持为某种程度的大小,可以对易氧化性金属等供给充分的水,从而使发热性能优异,且可以在发热材料30中均匀地配合电解质,因此优选。
另外,也可以在发热材料30中添加增粘剂或凝聚剂、进一步其他添加物。
为了将发热材料30均匀地填充至微细的突起部12的空腔13内,优选将该发热材料30以具有流动性的浆料的状态填充于空腔13内,在此情况下,发热材料30优选含有增粘剂。作为增粘剂,主要可以使用吸收水分而使稠度增大或赋予触变性的物质,例如水溶性的高分子材料。
温热器具100的突起部12的发热达到温度优选为35℃以上且98℃以下,更优选为38℃以上且70℃以下。
温热器具100的发热达到温度的测定可以利用与JIS S4100相同的方法进行。
关于在突起部12填充有发热材料30的片材10,发热材料30的每单位重量(1g)在10分钟内产生的水蒸气量优选为20mg/g以上且250mg/g以下,更优选为70mg/g以上且180mg/g以下。
在此,该水蒸气量(水蒸气产生量)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测定。
测定中所使用的装置具备:铝制的测定室(容积4.2L);流入路径,其使除湿空气(湿度小于2%,流量2.1L/分钟)流入至测定室的下部;及流出路径,其使空气自测定室的上部流出。在流入路径安装有入口温湿度计及入口流量计。另一方面,在流出路径安装有出口温湿度计及出口流量计。在测定室内安装有温度计(热敏电阻)。作为温度计,使用温度分辨率为0.1℃左右的温度计。
在测定环境温度30℃(30±1℃)下,将温热器具100自包装袋取出,使片材10的一面10a侧朝上而置于测定室,并将带有金属球(质量4.5g)的温度计放置于其上。在该状态下自测定室的下部流入除湿空气,基于利用入口温湿度计及出口温湿度计所测得的温度及湿度,求出空气流入测定室的前后的绝对湿度的差。进一步,基于利用入口流量计及出口流量计所测得的流量,算出温热器具100所释放的水蒸气量。测量自测定开始经过10分钟为止的水蒸气产生量。
作为无纺布片材15的材料,可以列举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这些的复合纤维,作为制法,可以列举纺粘法、针刺法、水刺法、熔喷法、闪蒸纺丝法、气流成网法(air-laidmethod)、热风法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无纺布片材15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
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1树脂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为聚乙烯、聚丙烯、尼龙、人造丝、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维尼纶、纤维素、芳纶(aramid)、聚乙烯醇、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中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2树脂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熔点低于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1树脂材料的材料。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2树脂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或低熔点PET(共聚聚酯),其中优选为聚乙烯或低熔点的PET。
再者,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纤维也可以成为芯鞘结构,该芯鞘结构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
片材10及无纺布片材15也可以进一步包含第2粘结部,该第2粘结部由具有比第1树脂材料熔点低且比第2树脂材料熔点高的熔点的至少1种以上的树脂材料构成,且将熔点比该树脂材料高的树脂材料(在伴随突起部12的成型的无纺布的加工时未熔解的树脂群(至少包含第1树脂材料))的纤维彼此粘结。
无纺布片材15中的第1树脂材料的含量比无纺布片材15中的第2树脂材料的含量多。
优选无纺布片材15中的第1树脂材料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另外,无纺布片材15中的第2树脂材料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通过这样设定无纺布片材15中的第1树脂材料及第2树脂材料的含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无纺布片材15的透气性,且可以充分地确保无纺布片材15的刚性。
无纺布片材15的基重优选为15g/m2以上且50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30g/m2以上且350g/m2以下。通过无纺布片材15的基重为15g/m2以上,从而可以确保片材10的充分的强度,此外,可以使发热材料30的温度适度地缓和后传递至皮肤。通过无纺布片材15的基重为500g/m2以下,从而可以经由片材10将发热材料30的温度有效地传递至皮肤。
片材10的基部11的厚度优选为0.03mm以上且2.6mm以下,特别优选为0.08mm以上且1.25mm以下。通过基部11的厚度为0.03mm以上,从而片材10的形态保持性(尤其是突起部12的形态保持性)、进而主体部50的形态保持性变得良好。通过基部11的厚度为2.6mm以下,从而片材10的传热性变得良好。
片材10的透湿度例如优选为1000g/(m2·24h)以上且17000g/(m2·24h)以下,更优选为2000g/(m2·24h)以上且12000g/(m2·24h)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片材20的透湿度低于片材10的透湿度。
第2片材20的透湿度例如优选为2000g/(m2·24h)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g/(m2·24h)以下。
通过将第2片材20的透湿度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可以利用第2片材20限制伴随发热材料30的发热的水蒸气的产生方向。例如,自片材10侧对发热材料30供给氧,可以抑制来自第2片材20的水蒸气的产生,从而可以主要自片材10侧产生水蒸气。
第2片材20的基重优选为1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通过将第2片材20的基重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可以利用第2片材20限制伴随发热的水蒸气的产生方向。
作为第2片材20,可以列举包含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苯乙烯、尼龙、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树脂构成的树脂薄膜的片材,特别是通过使用在上述树脂中配合有氧化钛等无机填料的片材,利用第2片材20所得到的发热材料30的隐蔽性变得良好。第2片材20也可以将多片重叠而使用。
更详细而言,作为第2片材20,例如可以列举纸与上述树脂薄膜的层叠片材、或无纺布与上述树脂薄膜的层叠片材。在此情况下,树脂薄膜成为第2片材20的内表面侧(吸水片材40侧),构成第2片材20的纸或无纺布配置于第2片材20的外表面侧(后表面侧)。进一步,为了抑制朝背面侧的放热,也可以在第2片材20的后表面侧层叠无纺布。
在吸水片材40为吸水性聚合物片材的情况下,构成该吸水性聚合物片材的吸水性聚合物为具有吸水性的聚合物颗粒。
吸水性聚合物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为球状、块状、葡萄状、不定形状、多孔状、粉末状或纤维状。为了抑制自主体部50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脱落或吸水性聚合物的移动,该吸水性聚合物的平均粒径可以设为10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优选可以设为150μm以上且650μm以下,更优选可以设为2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作为一个例子,为了获得吸水性聚合物,可以将选自以下的单体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进行聚合,或根据需要进行交联。此处的聚合方法并未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或水溶液聚合法等众所周知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各种聚合方法。然后,根据需要对通过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进行粉碎、分级等处理,并将聚合物调整为所期望的平均粒径,且根据需要进行无机微粒处理,由此获得吸水性聚合物。
作为制造吸水性聚合物时所使用的单体,可以使用水溶性且具有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的单体。作为该单体,更详细而言,可以例示烯烃类不饱和羧酸或其盐、烯烃类不饱和羧酸酯、烯烃类不饱和磺酸或其盐、烯烃类不饱和磷酸或其盐、烯烃类不饱和磷酸酯、烯烃类不饱和胺、烯烃类不饱和铵盐、烯烃类不饱和酰胺等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乙烯基单体。
吸水片材4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0.05mm以上且2mm以下,优选设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
通过吸水片材40的厚度为0.05mm以上,从而可以利用吸水片材40充分地进行吸水。另外,通过吸水片材40的厚度为2mm以下,从而可以使主体部50充分地构成为薄型。
吸水片材40的厚度的测定例如可以通过孔雀测厚仪(PEACOCK GAUGE)测定法来进行。
作为吸水片材40,使用可以实现水分的吸收保持且具有柔软性的薄片材料。作为这样的薄片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以纤维为原料的纸、无纺布、织物、编织物等纤维片材、或海绵等多孔体等。作为成为吸水片材40的材料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以植物纤维或动物纤维等天然纤维为主成分的纤维或以化学纤维为主成分的纤维。作为植物纤维,例如可以列举选自棉花(cotton)、木棉(kapok)、木浆、非木浆、花生蛋白纤维、玉米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甘露聚醣纤维、橡胶纤维、大麻、马尼拉麻、剑麻、新西兰麻、罗布麻、椰子、灯心草、麦秆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动物纤维,例如可以列举选自羊毛、山羊毛、马海毛、开司米、羊驼毛、安哥拉兔毛、骆驼毛、骆羊毛、蚕丝、羽毛、羽绒、翎毛、藻胶纤维、甲壳素纤维、酪蛋白纤维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化学纤维,例如可以使用选自人造丝、乙酸纤维、纤维素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其中,作为吸水片材40,优选包含由上述纤维构成的纤维材料及吸水性聚合物。
如果设定为吸水片材40包含成分(a)纤维材料、及成分(b)吸水性聚合物,则作为吸水片材40的形态,可以例示如下3种形态:(i)在将成分(a)及成分(b)均匀地混合的状态下,制成1片片材的形态;(ii)在包含成分(a)的相同或互不相同的片材间配置有成分(b)的形态;(iii)将成分(b)散布而制成片状的形态。
其中优选的形态为(ii)的形态。再者,(ii)的形态的吸水片材40例如可以在包含成分(a)的片材上均匀地散布成分(b)的吸水性聚合物,自其上喷雾200g/m2的量的水之后,进一步在其上层叠包含成分(a)的相同或互不相同的片材,在100±0.5℃下以5kg/cm2的压力进行加压干燥,干燥至含水率成为5质量%以下为止来进行制造。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通过使用可以吸收及保持自重的20倍以上的液体且可以凝胶化的水凝胶材料,可以确保吸水片材40的充分的吸水性能。作为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的形状,可以列举球状、块状、葡萄串状、纤维状等。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的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的粒径优选为10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μm以下。再者,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粒径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来进行测定。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选自淀粉、交联羧甲基化纤维素、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丙烯酸及其盐以及聚丙烯酸盐接枝聚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使用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丙烯酸及其盐以及聚丙烯酸盐接枝聚合物会提高吸水片材40的吸水性能,因此优选。
成分(b)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在吸水片材40中所占的比率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另外,成分(b)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在吸水片材40中所占的比率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下。
吸水片材40在干燥状态下其基重优选为20g/m2以上且250g/m2以下,更优选为40g/m2以上且22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g/m2以上且180g/m2以下。吸水片材40中所包含的成分(b)的基重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5g/m2以上且200g/m2以下,更优选为10g/m2以上且17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g/m2以上且130g/m2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吸水片材40,可以使用将木浆制的纸(基重20g/m2)、吸水性聚合物(球状,平均粒径300μm,基重90g/m2)及木浆制的纸(基重30g/m2)层叠并一体化而成的吸水性聚合物片材。
贴合部构成片材63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作为该无纺布的材料,可以列举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这些的复合纤维。
但是,贴合部构成片材63并不限于无纺布,例如也可以为埋入有橡胶纤维的织布等。
粘着层64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橡胶类、丙烯酸类、硅酮类、乳液类、热熔体类及水凝胶类等的粘着材料。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具备:通过冲压而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的工序;及在突起部12的空腔13填充发热材料30的工序。
为了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首先,准备成为无纺布片材15的原料的无纺布片材18。
在此,无纺布片材18例如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第1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第2纤维而构成(第1纤维与第2纤维的混纺棉布的情况)。但是,构成无纺布片材18的纤维也可以成为芯鞘结构,该芯鞘结构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
接着,通过对无纺布片材18进行热压,从而成型形成有突起部12的片材10。
在此,热压的温度设定为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与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的中间的温度。即,热压的温度设为小于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且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以上的温度。
由此,可以使得第2树脂材料熔融,另一方面,第1树脂材料不熔融,因此,经由熔融的第2树脂材料,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该纤维也可以是芯鞘结构的芯的部分)彼此粘结。即,熔融的第2树脂材料构成将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
其结果,可以确保片材10的透气性,且可以充分地确保片材10的刚性。即,可以充分地确保基部11的透气性及刚性,并且对于突起部12,也可以自该突起部12的基端遍及前端,一边确保透气性,一边使整体为充分的刚性。
在此,热压的温度优选设定为在第2树脂材料可以充分地熔融的范围内尽可能低温(例如,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30℃以下的温度,优选为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20℃以下的温度)。通过这样,可以使热压后的无纺布片材15具有无纺布的手感,主体部50的肌肤触感变得良好。
在此,例如,如图5(a)所示,可以使用相互相对地配置的第1模具70及第2模具80而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
第1模具70具备:与第2模具80相对的平坦面71、及自平坦面71向第2模具80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72。
第2模具80具备:与第1模具70相对的平坦面81、及在平坦面81中分别形成于与各突起部72相对的部位的多个凹部82。
如图5(b)所示,使第1模具70与第2模具80相互接近且对片材10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加压,并且通过第1模具70及第2模具80对片材10进行加热,由此在片材10形成多个突起部12。在片材10中,与第1模具70及第2模具80的平坦面71、81对应的部位成为基部11,与第1模具70及第2模具80的突起部72及凹部82对应的部位成为突起部12。
这样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之后,在突起部12填充发热材料30。
为此,制备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及水的发热材料30的原料组合物(浆料),使该原料组合物流入至各突起部12。
由此,可以按照突起部12的内周面的形状填充发热材料30。由此,发热材料30的形状例如可以设为与突起部12的形状相同的锥状或锥台状的形状。
在片材10的各突起部12中填充了发热材料30之后,在片材10的基部11上层叠吸水片材40。
进一步,在吸水片材40上层叠第2片材20,并将第2片材20的周缘部与片材10的周缘部相互接合。
第2片材20与片材10的接合可以使用粘合剂进行,也可以通过热封来进行。
这样,可以制作主体部50。
接着,将一对贴合带部61的基端部66分别接合于主体部50。
贴合带部61相对于主体部50的接合可以使用粘合剂进行,也可以通过热封来进行。
这样,制得温热器具100。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温热器具100具备:片材10,其具有向一面10a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10b侧成为空腔13的突起部12;及发热材料30,其被填充在突起部12的空腔13。
因此,通过以突起部12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人体等生物体,可以一边利用突起部12按压生物体的皮肤,一边将生物体的皮肤中与突起部12对应的部位局部充分地温热。
另外,如上所述,温热器具100具备突起部12,并且发热材料30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及水而构成,因此,可以不使用针或火,而通过突起部12对生物体一边局部地进行按压一边进行加温。
另外,温热器具100具备用于在突起部12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下将该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部60,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并且例如可以一边进行看电视或做家务等其他事,一边进行生物体的局部的按压与加温。
接着,使用图7(a)至图7(k),对片材10的平面形状、突起部12的配置及突起部12的形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7(a)及图7(b)是用于说明片材10的平面形状及突起部12的配置的变形例1的图,其中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的A-A线的截面图。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形状的突起部12呈锯齿格子状配置,在片材10例如形成有横向3排,合计10个突起部12。
片材10的平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六边形。再者,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的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与片材10的平面形状相同。
<变形例2>
图7(c)及图7(d)是用于说明片材10的平面形状、突起部12的配置及突起部12的形状的变形例2的图,其中图7(c)是俯视图,图7(d)是沿着图7(c)的A-A线的截面图。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起部12形成为圆锥台状。即,突起部12的顶部形成为平坦。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关于突起部12的配置及片材10(及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与变形例1相同。
<变形例3>
图7(e)及图7(f)是用于说明片材10的平面形状、突起部12的配置及突起部12的形状的变形例3的图,其中图7(e)是俯视图,图7(f)是沿着图7(e)的A-A线的截面图。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片材10具有形状互不相同的多种突起部12。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片材10具有尺寸互不相同的多种突起部12。
更详细而言,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片材10的中央部配置有1个突起部12(以下为第1突起部12a),在第1突起部12a的周围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有多个(例如8个)突起部12(以下为第2突起部12b)。
另外,第1突起部12a的直径大于第2突起部12b的直径。即,第1突起部12a的尺寸与第2突起部12b的尺寸互不相同,例如,在片材10的面垂直方向上观察时,第1突起部12a的外形尺寸大于第2突起部12b的外形尺寸。
再者,第1突起部12a的高度尺寸例如与第2突起部12b的高度尺寸相等。因此,第1突起部12a的倾斜角度比第2突起部12b的倾斜角度平缓。即,就第1突起部12a与第2突起部12b而言,形状互不相同。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片材10及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例如成为圆形。
但是,第1突起部12a的高度尺寸也可以大于第2突起部12b的高度尺寸,通过这样,可以通过中央的第1突起部12a更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另外,第2突起部12b的高度尺寸也可以大于第1突起部12a的高度尺寸,通过这样,可以通过周围的第2突起部12b更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变形例4>
图7(g)及图7(h)是用于说明片材10的平面形状及突起部12的配置的变形例4的图,其中图7(g)是俯视图,图7(h)是沿着图7(g)的A-A线的截面图。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多个(例如9个)突起部12配置成正方形格子状。另外,片材10及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成为圆角的正方形。
<变形例5>
图7(i)及图7(j)是用于说明片材10的平面形状、突起部12的配置及突起部12的形状的变形例5的图,其中图7(i)是俯视图,图7(j)是沿着图7(i)的A-A线的截面图。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片材10具有形状互不相同的多种突起部12。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片材10具有尺寸互不相同的多种突起部12。
更详细而言,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片材10及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例如与变形例1及2相同。而且,在片材10的中央部配置有横向的长圆形的1个突起部12(以下为第1突起部12a),在第1突起部12a的周围配置有多个(例如8个)突起部12(以下为第2突起部12b)。
第1突起部12a的顶部具有横向的棱线(参照图7(j))。
本变形例的片材10中的第1突起部12a的配置区域相当于变形例1及2的片材10中的中央部的2个突起部12的配置区域。即,第1突起部12a的尺寸与第2突起部12b的尺寸互不相同,例如,在片材10的面垂直方向上观察时,第1突起部12a的外形尺寸大于第2突起部12b的外形尺寸。
第1突起部12a的平面形状例如成为长圆形。另一方面,第2突起部12b的平面形状例如成为圆形。即,就第1突起部12a与第2突起部12b而言,形状互不相同。
<变形例6>
图7(k)是用于说明片材10的平面形状及突起部12的配置的变形例6的图。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12呈直线状排列配置。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8至图9(b)说明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片材10的构成方面不同,就其他方面而言,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相同。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片材10由1片无纺布片材15构成的例子。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10包含以下的部分而构成,即:无纺布片材15(第1无纺布片材),其构成该片材10中的一最外层;无纺布片材17(第2无纺布片材),其构成该片材10中的另一最外层;及透气片材16,其构成位于第1无纺布片材与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材10例如如图8所示,成为无纺布片材15、透气片材16及无纺布片材17的3层结构。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片材10也可以包含无纺布片材15、透气片材16及无纺布片材17这3层的其他层而构成。作为一个例子,片材10也可以在无纺布片材15与无纺布片材17之间具备2层透气片材16,进一步,在这些2层透气片材16彼此之间具备第3无纺布片材,而成为合计5层的层结构。
如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无纺布片材15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另外,无纺布片材17也与无纺布片材15同样地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
即,第1无纺布片材及第2无纺布片材分别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
但是,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1树脂材料与构成无纺布片材17的第1树脂材料可以为相互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为互不相同的材料。
另外,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2树脂材料与构成无纺布片材17的第2树脂材料可以为相互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为互不相同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无纺布片材15与无纺布片材17由相互相同的材料构成,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1树脂材料与构成无纺布片材17的第1树脂材料为相互相同的材料,并且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第2树脂材料与构成无纺布片材17的第2树脂材料为相互相同的材料。
另外,关于无纺布片材17的基重,可以与无纺布片材15的基重同样地适当设定。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构成无纺布片材15的纤维也可以成为芯鞘结构,该芯鞘结构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
另外,关于构成无纺布片材17的纤维,也可以同样地成为芯鞘结构,该芯鞘结构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
透气片材16包含熔点比第2树脂材料高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
透气片材16的透气性并无特别限定,例如,透气片材16的透湿度优选为100g/(m2·24h)以上且13000g/(m2·24h)以下,特别优选为200g/(m2·24h)以上且8000g/(m2·24h)以下。通过将透气片材16的透湿度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当自包装材料中取出温热器具100时,可以使氧迅速地通过片材10而供给至发热材料30,自该发热材料30迅速地产生热及水蒸气,并且可以使发热的持续时间充分长。透气片材16的透湿度的测定例如可以利用JIS(Z0208)CaCl2法进行,测定条件可以设为40℃、90%RH。
透气片材16可以遍及其整个面具有透气性,也可以局部地具有透气性。
透气片材16的基重优选为1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2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通过将透气片材16的基重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当自包装材料取出温热器具100时,可以迅速地产生热及水蒸气,并且可以使发热的持续时间充分长。
作为透气片材16,可以列举在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或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树脂构成的片材机械地形成有透气孔的片材;通过拉伸而使这些树脂与无机填料的混合片材界面剥离从而设置有微细的透气孔的片材;另外,利用其晶体结构的界面剥离而形成有微细的透气孔的片材;利用发泡成型的连续起泡使微细的透气孔连通而成的片材等。另外,作为透气片材16,也可以列举由聚烯烃等合成纸浆、木浆、人造丝、乙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维尼纶纤维、聚酯纤维等形成的无纺布、织布、合成纸、纸等。透气片材16也可以将多片重叠而使用。
更详细而言,作为透气片材16,可以优选地使用通过拉伸而使聚丙烯与碳酸钙的混合片材界面剥离,由此在该混合片材中形成有微细的透气孔的片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将聚丙烯与碳酸钙的混合片材拉伸而构成透气片材16的情况,进行以下的说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也具备:通过冲压而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的工序;及在突起部12的空腔13填充发热材料30的工序。
为了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首先,准备成为无纺布片材15的原料的无纺布片材18、透气片材16、及成为无纺布片材17的原料的无纺布片材19,以依次重叠无纺布片材18、透气片材16及无纺布片材19的方式将这3片片材层叠。
如上所述,无纺布片材18例如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第1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第2纤维而构成。但是,构成无纺布片材18的纤维也可以成为芯鞘结构,该芯鞘结构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
无纺布片材19也例如与无纺布片材18相同。
接着,通过对这3片片材(无纺布片材18、透气片材16及无纺布片材19)的层叠体进行热压,从而成型形成有突起部12的片材10(参照图9(a)、图9(b))。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压的温度也设定为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与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的中间的温度。即,热压的温度设为小于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且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以上的温度。
由此,可以使得第2树脂材料熔融,而使第1树脂材料不熔融,因此,经由熔融的第2树脂材料,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该纤维也可以是芯鞘结构的芯的部分)彼此粘结。即,熔融的第2树脂材料构成将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
由此,可以确保无纺布片材15及无纺布片材17的透气性,且可以充分地确保无纺布片材15及无纺布片材17的刚性,因此,可以充分地确保片材10的透气性及刚性。即,可以充分地确保基部11的透气性及刚性,并且对于突起部12,也可以自该突起部12的基端起遍及前端,一边确保透气性,一边使整体为充分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热压的温度也优选设定为在第2树脂材料可以充分地熔融的范围内尽可能低温(例如,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30℃以下的温度,优选为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10℃以下的温度)。通过这样,可以使热压后的无纺布片材15及无纺布片材17具有无纺布的手感。尤其是,通过位于主体部50的外表面侧的无纺布片材17具有无纺布的手感,从而主体部50的肌肤触感变得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热压的温度优选设定为比透气片材16所包含的第3树脂材料的熔点低的温度且比透气片材16的拉伸温度低的温度。由此,在热压后也可以维持透气片材16的透气孔,从而确保该透气片材16的透气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中,片材包含以下的部分而构成,即:无纺布片材18(第1无纺布片材),其构成该片材中的一最外层;无纺布片材19(第2无纺布片材),其构成该片材中的另一最外层;及透气片材16,其构成位于第1无纺布片材与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第1无纺布片材及第2无纺布片材分别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熔点比第1树脂材料低的第2树脂材料而构成,且透气片材16包含熔点比第2树脂材料高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
而且,在通过冲压在片材形成突起部12的工序中,在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与第3树脂材料的熔点的中间的温度下将片材进行热压。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的透气片材16的两面分别重叠有无纺布片材18与无纺布片材19的状态下,将这些3层的片材(无纺布片材18、透气片材16及无纺布片材19)进行热压,由此形成突起部12。
由此,在热压时,可以分别通过无纺布片材18、19来保护透气片材16的两面。因此,即便在供热压的片材10所具备的透气片材16包含例如如聚丙烯等的具有较高的结晶性的第3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一边抑制透气片材16的断裂,一边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由此,可以使片材10遍及整个面具有均匀的透气性。
另外,热压后的片材10成为在透气片材16的两面分别配置有无纺布片材15、17的层叠结构。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确保片材10的刚性,尤其是对于突起部12也可以良好地确保刚性。
再者,在热压后的片材10中,无纺布片材15的第2树脂材料及无纺布片材17的第2树脂材料可以粘结于透气片材16,也可以不粘结于透气片材16。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无纺布片材15的第2树脂材料及无纺布片材17的第2树脂材料未粘结于透气片材16,由此,可以良好地维持透气片材16的透气性。
在片材10形成突起部12之后的制造工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这样,可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
根据第2实施方式,片材10包含以下部分而构成,即:无纺布片材15(第1无纺布片材),其构成该片材10中的一最外层;无纺布片材17(第2无纺布片材),其构成该片材10中的另一最外层;及透气片材16,其构成位于第1无纺布片材与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由此,可以更容易地确保片材10的刚性,尤其是对于突起部12也可以良好地确保刚性,可以通过突起部12而更充分地按压生物体的皮肤。
另外,透气片材16包含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第3树脂材料的熔点高于构成无纺布片材15、17的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良好地维持了透气片材16的透气性的结构的温热器具100。
再者,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使用通过将聚丙烯与碳酸钙的混合片材拉伸而构成的片材作为透气片材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例如,透气片材16也可以是通过在由第3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片材形成多个细孔而制作的。即,透气片材16例如为由第3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片材,且具有贯通该透气片材16的正背面的多个细孔。
再者,也优选在上述热压时在透气片材16的两面重叠无纺布片材18与无纺布片材19之前,预先使无纺布贴合于透气片材16来加强透气片材16。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0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就其他方面而言,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分别具备以下所说明的贴合部60及主体部50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贴合部60与主体部50最初如图10所示那样分离。例如,在使用时等,使用者可以通过将主体部50安装于贴合部60而使用温热器具100。
贴合部60具备一对贴合带部61、及安装有这些贴合带部61的基片111。基片111的平面形状例如与主体部50的平面形状相同。一对贴合带部61的每一个分别安装于基片111的两端部,由此,一对贴合带部61经由基片111而相互连结。
基片111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基片111例如可以为无纺布片材,也可以为树脂片材。不管基片111有无透气性。
主体部50例如具备形成于第2片材20中成为主体部50的外表面侧的面的粘着层112。再者,在温热器具100使用前的状态下,在粘着层112贴附有与上述剥离纸65相同的剥离纸,该粘着层112被该剥离纸覆盖。
在使用温热器具100时,将该剥离纸自粘着层112剥离,并将粘着层112贴附于基片111,由此将主体部50安装于贴合部60。其后,可以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将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且使突起部12压接于生物体的皮肤。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部50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多个突起部12。即,主体部50是包含多个突起部12及分别填充在这些突起部12的空腔13的发热材料30而构成的突起部单元。
再者,也优选可以对基片111反复贴合及剥离粘着层112。通过这样,可以将主体部50抛弃,而针对1个贴合部60将多个主体部50依序贴附及剥离,而反复使用贴合部60。
再者,也可以为通过粘扣带而使主体部50可以相对于贴合部60装卸。
[第4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1(a)至图12(b)来说明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对于其他方面,构成为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具备以下所说明的贴合用具114(贴合部)(图11(b))来替代上述贴合部60。
如图11(b)所示,贴合用具114例如可以列举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但并不限定于一体成形的构成。贴合用具114具备:相互相对而配置的一对相对部115、及将这些相对部115彼此相互连结的连结部116。一对相对部115分别形成为板状。另外,例如,连结部116也形成为板状。因此,贴合用具114总体上成为如使在一方向上长条的板呈U字状弯曲的形状。
贴合用具114可以在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扩大的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在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被扩大的状态下,贴合用具114欲弹性恢复(弹性复原)为最初的形态,由此,贴合用具114具有朝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变窄的方向的作用力。
在一对相对部115各自的前端,例如形成有弯曲部117。一相对部115的前端的弯曲部117朝远离另一相对部115的方向弯曲。同样地,另一相对部115的弯曲部117朝远离一相对部115的方向弯曲。
但是,贴合用具114也可以不具备弯曲部117。
例如,在一对相对部115中,在相互相对的面形成有多个肋118。这些多个肋118例如相互平行地延伸。
但是,贴合用具114也可以不具备肋118。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1(a)所示,主体部50在一方向上形成为长条。例如,多个突起部12排列成一行而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部50也具备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粘着层112(参照图12(b))。另外,在温热器具100使用前的状态下,在粘着层112贴附有剥离纸。
在使用温热器具100时,自粘着层112将剥离纸剥离,并将粘着层112贴附在贴合用具114的内表面,由此将主体部50安装于贴合用具114。
在该状态下,突起部12优选配置在与相对部115对应的位置,而不配置在与连结部116对应的位置(参照图12(b))。
在将主体部50安装于贴合用具114的状态下,使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扩大,进一步,在该状态下,将手掌113等插入至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解除将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扩大的力。
由此,贴合用具114弹性恢复,因此,例如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可以使突起部12压接于手掌113中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部分的皮肤,并利用突起部12按压位于该部分的穴位等。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贴合部是通过突起部12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手掌113等),由此使突起部12压接于皮肤的贴合用具114。
再者,贴合用具114也可以与温热器具100分开地提供,并与温热器具100组合使用。在此情况下,例如,主体部50自身成为温热器具100。
即,本实施方式的贴合用具114是用于将具有突起部12的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用具114,通过突起部12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由此使突起部12压接于皮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合用具114,可以将具有突起部12的温热器具100贴合于生物体,并且可以通过贴合用具114的弹性恢复力而使突起部12压接于生物体的皮肤。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的贴合用具114,使突起部12持续地压接于皮肤。
另外,如上所述,该贴合用具具备:相互相对地配置的一对相对部115、及将这些相对部115彼此相互连结的连结部116,且可以在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扩大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在此,贴合用具114具备多个肋118,因此,可以将主体部50更稳定地安装于贴合用具114,且可以抑制主体部50相对于贴合用具114的位置偏移。
另外,贴合用具114具备弯曲部117,因此,在为了将贴合用具114自手掌113等卸除而要使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扩大时,可以将手指卡在弯曲部117而容易地将一对相对部115的相对间隔扩大。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体部50通过粘着层112而贴附于贴合用具114的例子,也可以仅通过贴合用具114的弹性恢复力而将主体部50夹入至贴合用具114与皮肤之间。
[第5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3来说明第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仅由主体部50构成,不具备贴合部60(或贴合用具114)。
另外,主体部50所具备的突起部12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如图13所示,主体部50所具备的突起部12的数量可以设为1个。
作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的方法,除了将温热器具100的粘着层112贴附于如图10所示的贴合部60来使用的方法或将温热器具100的粘着层112贴附于如图11(b)所示的贴合用具114来使用的方法以外,例如也可以列举在将粘着层112贴附于手的指尖的状态下,利用手指将突起部12按压于皮肤来使用的方法等。
[第6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4(a)至图15(c)来说明第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4(a)或图14(b)所示,主体部50所具有的突起部12的数量成为2个(图14(a))或1个(图14(b))。主体部50具有片状的部分、及自该片状的部分朝一方突出的突起部12。
该片状的部分的平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形成为矩形(优选为圆角的矩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贴合用具114的一对相对部115中的一相对部115(以下为相对部115a),形成有可以插拔主体部50的保持槽181。
保持槽181例如包含:分别配置在相对部11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侧方槽部181a、及将一对侧方槽部181a彼此连结的连结槽部181b而构成。相对部115a的宽度方向是图15(c)中的左右方向,并且是图15(b)中的纸面的里侧方向及跟前侧方向。一对侧方槽部181a分别例如自连结部116侧朝向相对部115的前端侧呈直线状延伸。连结槽部181b配置在一对侧方槽部181a的连结部116侧的端部彼此之间,将这些端部彼此相互连接。连结槽部181b在相对部115a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一对侧方槽部181a分别朝向彼此的方向打开。连结槽部181b朝向相对部115a的前端侧打开。
相对部115a具备平板状的板状部182及保持爪部183而构成,该保持爪部183以该板状部182为基准配置在另一相对部115(以下为相对部115b)侧。
保持爪部183与板状部182之间的空间(间隙)构成保持槽181。
保持爪部183包含:分别配置在相对部11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侧方爪部183a、及将一对侧方爪部183a彼此连结的连结爪部183b而构成。一对侧方爪部183a分别例如自相对部115a的连结部116侧的部分朝向相对部115的前端侧呈直线状延伸。连结爪部183b配置在一对侧方爪部183a的连结部116侧的端部彼此之间,将这些端部彼此相互连接。
在与相对部115a的前基端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侧方爪部183a的形状成为L字状(参照图15(c))。
在与相对部115a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连结爪部183b的形状成为L字状(图示省略)。
保持爪部183在与另一相对部115b相对的位置具有U字状的切口形状部。
板状部182的厚度方向上的保持槽181的尺寸被设定为与主体部50的片状的部分的厚度尺寸相等,或略微大于该片状的部分的厚度尺寸的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部50不具有粘着层11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将主体部50安装于相对部115a。
首先,使主体部50的片状的部分自相对部115a的前端侧朝图15(b)中的箭头A方向相对于相对部115a相对地移动。由此,将该片状的部分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部53(参照图14(a)、图14(b))分别插入至一对侧方槽部181a,将连接这些边缘部53的一端彼此的另一边缘部插入至连结槽部181b。此时,一对边缘部53相对于一对侧方槽部181a滑动。
这样,如图15(a)至图15(c)所示,可以使主体部50成为安装于相对部115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主体部50的突起部12经由保持爪部183的U字状的切口形状部而朝向另一相对部115b侧突出。
另外,使安装于相对部115a的主体部50朝图15(b)中的箭头B方向,相对于相对部115a相对地移动,由此,可以将主体部50自相对部115a拔出。此时,一对边缘部53也相对于一对侧方槽部181a滑动。
例如,在另一相对部115b中,在与一相对部115a相对的面形成有朝向相对部115a侧突出的突起部185。
另外,在一相对部115a中,在与另一相对部115b侧相反侧的面1151设置有例如突起部186。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不在相对部115b形成突起部185。另外,也可以不在相对部115a设置突起部186。
在此,说明了一对相对部115中的一相对部115a具有用于保持主体部50的结构(保持槽181及保持爪部183)的例子,但也可以一对相对部115两者具有保持槽181及保持爪部183。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贴合用具114也可以与温热器具100分开地提供,并与温热器具100组合使用,在该情况下,例如主体部50自身成为温热器具100。
这样,一对相对部115的至少一者具有保持温热器具100的保持部(例如由保持槽181及保持爪部183构成)。
另外,保持部将片状的温热器具100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部53可以分别装卸地保持。
另外,保持部具有一对槽部(一对侧方槽部181a),该一对槽部(一对侧方槽部181a)可以通过分别使温热器具100的一对边缘部53滑动而进行插拔。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也包含可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良等实施方式。
例如,发热材料30也可以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水及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
通过发热材料30包含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从而可以利用吸水性聚合物将发热材料30中的剩余的水吸收。由此,当将温热器具100自包装材料取出时,可以使发热材料30迅速地发热。
在发热材料30包含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也可以不具备上述吸水片材40(图3)。
发热材料30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通过将发热材料30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设为1质量%以上,可以利用吸水性聚合物充分地吸收水分。另外,通过将发热材料30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设为12质量%以下,可以充分地确保有助于发热的易氧化性金属在发热材料30中的含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贴合部60具备粘着性的一对贴合带部61而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使用包袋等带状体将主体部50缠绕在脚或手臂等,使突起部12压接于皮肤。
另外,贴合部60也可以为如具备挂于使用者的耳部的一对挂耳部的眼罩的形态。即,贴合部60也可以具备一对挂耳部来替代一对贴合带部61。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温热器具,其中,具备:
片材,其具有向一面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侧成为空腔的突起部;及
发热材料,其被填充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
<2>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发热材料填充在所述空腔的高度方向上的70%以上的区域。
<3>如<1>或<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片材包含无纺布片材而构成,
所述无纺布片材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所述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
<4>如<3>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片材包含第1所述无纺布片材、第2所述无纺布片材及透气片材而构成,其中,第1所述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一最外层,第2所述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另一最外层,透气片材构成位于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与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透气片材包含熔点比所述第2树脂材料高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
<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片材具有平坦的基部、及所述突起部,
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及水而构成,
该温热器具具备相对于所述片材的所述基部层叠于所述另一面侧的吸水片材。
<6>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水及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
<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该温热器具具备相对于所述片材层叠于所述另一面侧的第2片材,
所述片材具有透气性,
所述片材的透气性高于所述第2片材的透气性。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具备用于在所述突起部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下将该温热器具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部。
<9>如<8>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包含粘着固定于皮肤的粘着片材部而构成。
<10>如<8>或<9>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包含伸缩性的伸缩片材部而构成。
<11>如<8>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是通过所述突起部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由此使所述突起部压接于皮肤的贴合用具。
<12>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发热材料含有铁及碳成分。
<13>如<1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铁为易氧化性铁。
<14>一种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是制造<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的方法,并且具备:
通过冲压而在所述片材形成所述突起部的工序;及
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填充所述发热材料的工序。
<15>如<14>所述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片材包含第1无纺布片材、第2无纺布片材及透气片材而构成,其中,第1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一最外层,第2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另一最外层,透气片材构成位于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与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及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分别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熔点比所述第1树脂材料低的第2树脂材料而构成,
所述透气片材包含熔点比所述第2树脂材料高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
在通过所述冲压而在所述片材形成所述突起部的工序中,在所述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与所述第3树脂材料的熔点的中间的温度下将所述片材进行热压。
进一步,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6>一种温热器具,其中,具备:片材,其具有向一面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侧成为空腔的突起部;及发热材料,其被填充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所述片材包含无纺布片材而构成,所述无纺布片材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所述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所述片材具有平坦的基部、及所述突起部,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及水而构成,该温热器具具备相对于所述片材的所述基部层叠于所述另一面侧的吸水片材,所述发热材料含有铁及碳成分。
<17>如<16>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具备用于在所述突起部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下将该温热器具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部。
<18>如<17>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包含粘着固定于皮肤的粘着片材部、及伸缩性的伸缩片材部而构成。
<19>如<17>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是通过所述突起部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由此使所述突起部压接于皮肤的贴合用具。
<20>一种温热器具,其中,具备:片材,其具有向一面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侧成为空腔的突起部;及发热材料,其被填充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
所述片材包含无纺布片材而构成,所述无纺布片材包含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及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所述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部而构成,
所述片材包含第1所述无纺布片材、第2所述无纺布片材及透气片材而构成,其中,第1所述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一最外层,第2所述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另一最外层,透气片材构成位于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与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透气片材包含熔点比所述第2树脂材料高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水及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该温热器具具备相对于所述片材层叠于所述另一面侧的第2片材,所述片材具有透气性,所述片材的透气性高于所述第2片材的透气性,所述发热材料含有铁及碳成分。
<21>如<20>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具备用于在所述突起部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下将该温热器具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部。
<22>如<2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包含粘着固定于皮肤的粘着片材部、及伸缩性的伸缩片材部而构成。
<23>如<2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贴合部是通过所述突起部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由此使所述突起部压接于皮肤的贴合用具。
<24>如<1>至<13>或<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发热材料被填充在所述空腔的高度方向上的90%以上的区域。
<25>如<1>至<13>或<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尺寸优选为2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且8mm以下。
<26>如<1>至<13>或<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所述突起部的直径优选为2mm以上且38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
进一步,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贴合用具,其中,是用于将具有突起部的温热器具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用具,
通过所述突起部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由此使所述突起部压接于皮肤。
[2]如[1]所述的贴合用具,其中,该贴合用具具备:相互相对地配置的一对相对部、及将这些相对部彼此相互连结的连结部,并且该贴合用具能够朝所述一对相对部的相对间隔扩大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
[3]如[2]所述的贴合用具,其中,所述一对相对部的至少一者具有保持所述温热器具的保持部。
[4]如[3]所述的贴合用具,其中,所述保持部将片状的所述温热器具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部分别能够装卸地保持。
[5]如[4]所述的贴合用具,其中,所述保持部具有能够通过使所述温热器具的所述一对边缘部分别滑动而插拔的一对槽部。
本申请主张以在2017年4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7-84049号及在2018年3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8-60658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符号的说明
10 片材
10a 一面
10b 另一面
11 基部
12 突起部
12a 第1突起部
12b 第2突起部
13 空腔
15 无纺布片材
16 透气片材
17 无纺布片材
18、19 无纺布片材
20 第2片材
30 发热材料
40 吸水片材
50 主体部
51 接合部
53 边缘部
60 贴合部
61 贴合带部
63 贴合部构成片材
64 粘着层
65 剥离纸
66 基端部
70 第1模具
71 平坦面
72 突起部
80 第2模具
81 平坦面
82 凹部
91 皮肤
100 温热器具
111 基片
112 粘着层
113 手掌
114 贴合用具(贴合部)
115、115a、115b 相对部
116 连结部
117 弯曲部
118 肋
181 保持槽
181a 侧方槽部
181b 连结槽部
182 板状部
183 保持爪部
183a 侧方爪部
183b 连结爪部
185 突起部
186 突起部

Claims (15)

1.一种温热器具,其中,
具备:
片材,其具有向一面侧凸状弯曲且另一面侧成为空腔的突起部;及
发热材料,其被填充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发热材料被填充在所述空腔的高度方向上的70%以上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片材包含无纺布片材而构成,
所述无纺布片材包含纤维和粘结部而构成,所述纤维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所述粘结部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且将所述纤维彼此粘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片材包含第1所述无纺布片材、第2所述无纺布片材及透气片材而构成,其中,第1所述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一最外层,第2所述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另一最外层,透气片材构成位于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与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透气片材包含熔点比所述第2树脂材料高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片材具有平坦的基部、及所述突起部,
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及水而构成,
该温热器具具备相对于所述片材的所述基部层叠于所述另一面侧的吸水片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保水剂、水及吸水性聚合物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该温热器具具备相对于所述片材层叠于所述另一面侧的第2片材,
所述片材具有透气性,
所述片材的透气性高于所述第2片材的透气性。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具备用于在所述突起部被压接于皮肤的状态下将该温热器具贴合于生物体的贴合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贴合部包含粘着固定于皮肤的粘着片材部而构成。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贴合部包含伸缩性的伸缩片材部而构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贴合部是通过所述突起部利用弹性恢复力夹持生物体的一部分,由此使所述突起部压接于皮肤的贴合用具。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发热材料含有铁及碳成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铁为易氧化性铁。
14.一种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其中,
是制造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的方法,并且具备:
通过冲压而在所述片材形成所述突起部的工序;及
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空腔填充所述发热材料的工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片材包含第1无纺布片材、第2无纺布片材及透气片材而构成,其中,第1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一最外层,第2无纺布片材构成该片材中的另一最外层,透气片材构成位于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与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第1无纺布片材及所述第2无纺布片材分别包含纤维及第2树脂材料而构成,所述纤维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所述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低于所述第1树脂材料,
所述透气片材包含熔点高于所述第2树脂材料的第3树脂材料而构成,
在通过所述冲压而在所述片材形成所述突起部的工序中,在所述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与所述第3树脂材料的熔点的中间温度下对所述片材进行热压。
CN201880026275.9A 2017-04-20 2018-04-16 温热器具 Pending CN1105366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4049 2017-04-20
JP2017-084049 2017-04-20
JP2018060658A JP2018175857A (ja) 2017-04-20 2018-03-27 温熱具
JP2018-060658 2018-03-27
PCT/JP2018/015641 WO2018194005A1 (ja) 2017-04-20 2018-04-16 温熱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663A true CN110536663A (zh) 2019-12-03

Family

ID=64280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6275.9A Pending CN110536663A (zh) 2017-04-20 2018-04-16 温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75857A (zh)
KR (1) KR102259998B1 (zh)
CN (1) CN110536663A (zh)
TW (1) TW2018415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389A (zh) * 2020-10-16 2021-01-08 上海天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足底反射弧刺激调节人体脏器功能的烫熨治疗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265A (zh) * 1997-08-21 2000-10-25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一次性弹性身体热护垫
CN2605849Y (zh) * 2002-09-23 2004-03-10 柳泰佑 供针压法用的腰带
JP2007275082A (ja) * 2004-07-14 2007-10-25 Mycoal Products Corp 発熱パック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1756762A (zh) * 2008-12-23 2010-06-30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热治疗装置
CN101945625A (zh) * 2008-02-25 2011-01-12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热治疗装置
KR20150139077A (ko) * 2014-06-02 2015-12-11 (주)에릭스 원적외선 발열 찜질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7030012A1 (ja) * 2015-08-19 2017-02-23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突起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728Y2 (zh) * 1986-06-06 1991-03-11
KR940011028B1 (ko) * 1992-07-21 1994-11-22 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무 스위치 고역, 저역통과 여파기형 위상기
JP2003164501A (ja) * 2001-11-30 2003-06-10 Lion Corp 身体ケア用成型体
JP3725488B2 (ja) * 2002-04-25 2005-12-14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11180A (ja) 2003-10-10 2005-04-28 Kao Corp 発熱成形体
DE202010011657U1 (de) * 2010-08-21 2011-11-30 Friedrich Baur Raumausstattungs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265A (zh) * 1997-08-21 2000-10-25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一次性弹性身体热护垫
CN2605849Y (zh) * 2002-09-23 2004-03-10 柳泰佑 供针压法用的腰带
JP2007275082A (ja) * 2004-07-14 2007-10-25 Mycoal Products Corp 発熱パック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1945625A (zh) * 2008-02-25 2011-01-12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热治疗装置
CN101756762A (zh) * 2008-12-23 2010-06-30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热治疗装置
KR20150139077A (ko) * 2014-06-02 2015-12-11 (주)에릭스 원적외선 발열 찜질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7030012A1 (ja) * 2015-08-19 2017-02-23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突起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伯鲁: "《国外精细化工技术工艺配方汇编 5》", 31 December 1988 *
汪锡安,胡宁先: "《粘合剂及其应用》", 30 November 198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0389A (zh) * 2020-10-16 2021-01-08 上海天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足底反射弧刺激调节人体脏器功能的烫熨治疗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59998B1 (ko) 2021-06-02
TW201841594A (zh) 2018-12-01
JP2018175857A (ja) 2018-11-15
KR20190089965A (ko)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599B (zh) 蒸气温热器具
RU2696129C1 (ru)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2005021673A (ja) 加温具
CN1196671A (zh) 片状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36603B (zh) 温热器具
CN110536663A (zh) 温热器具
TWI782978B (zh) 溫熱器具
CN110536664A (zh) 温热器具
US20230201028A1 (en) Heating implement
TWI808272B (zh) 腳用溫熱貼
WO2018194005A1 (ja) 温熱具
JP5840554B2 (ja) 温熱具
JP7332839B2 (ja) 温熱具
JP7328258B2 (ja) 温熱具
WO2021214989A1 (ja) 温熱具
JP7414846B2 (ja) 温熱具
JP5519252B2 (ja) 伸縮性発熱体
US20210007887A1 (en) Heating imp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