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3982A -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3982A
CN110523982A CN201910836076.0A CN201910836076A CN110523982A CN 110523982 A CN110523982 A CN 110523982A CN 201910836076 A CN201910836076 A CN 201910836076A CN 110523982 A CN110523982 A CN 110523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beam
composite
composite powder
layer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60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3982B (zh
Inventor
陈继兵
张国靖
杨军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360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3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3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3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3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3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50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during build-up, e.g. treatments applied to fused layers during build-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40Radiation means
    • B22F12/44Radiation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adiation means
    • B22F12/45Two or m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29C64/153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using layers of powder being selectively joined, e.g.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95Heat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64Conditioning of environment
    • B29C64/371Conditioning of environment using an environment other than air, e.g. inert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8Powder bed fusion, e.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or 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30Process control
    • B22F10/36Process control of energy beam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切片分层,获得多个虚拟层;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并冷却形成第一实体层;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再用第一电子束加热并冷却;继续重复上一步骤至所述零件成型。本发明采用第一电子束和第二电子束对粉层的内部充分加热,其中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加热实体层的上表面,实现了复合材料粉末与实体层完全熔融,使得制成的零件表面裂纹较少而且质量优良。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及其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基于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更是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
增材制造技术是集计算机学、光学、材料学以及其他学科于一体,将零件的三维模型通过制造设备堆积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零件的先进制造技术。但是现有的增材制造技术对于材料的要求以及后续的处理不够完善,制造出的零件常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主要有表面质量差、内部结构不能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等问题。具体如表面出现裂纹,内部有气孔以及裂纹等,使得制造出的零件不能正常的使用,在物理与力学性能方面不达标,对于材料的利用率低,效率低,成功率低,有些零件可能还需后续一系列的热处理才能达到所需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制造出的零件表面质量差,内部有气孔以及裂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以获得多个按顺序排列的虚拟层;
S102、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
S103、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
S104、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重复S103以形成第二实体层;
S105、继续重复步骤S104至所述零件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50kV~200kV;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束的加热时间为5~10s;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束的扫描速率为0~100m/s。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50kV~200kV;和/或,
所述第二电子束的加热时间为5~10s;和/或,
所述第二电子束的扫描速率为0~100m/s。
可选地,所述步骤S104中,采用低温氮气冷却。
可选地,所述低温氮气的温度为-80℃~-50℃,冷却时间为10~20s。
可选地,所述复合材料粉末的粒径为50~80μm。
可选地,所述复合材料粉末包括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
可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和所述金属材料的重量比为1:9~9:1。
可选地,所述金属材料为铝铜合金、钒、铬、铁、钴、镍、铜、锌、钌、铑、钯、铟、镓、锡、铅、铋、钢和黄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碳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乳酸和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采用第一电子束和第二电子束相互配合,其中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加热实体层的上表面,实现了复合材料粉末与实体层完全熔融,使最终制得的零件内部无气孔、无裂纹,表面质量好、无裂纹;且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效地解决了复合材料增材制造中制得零件缺陷多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优选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混合的复合材料,更加有力的提升了零件的力学性能。通过上述方案的结合,可充分利用材料制成性能优异的零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的实施例1、2、3中零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方法的实施例4、5、6中零件的立体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增材制造技术对于材料的要求以及后续的处理不够完善,制造出的零件常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请参阅图1,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对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以获得多个按顺序排列的虚拟层。
进一步地,步骤S101还包括,在完成三维模型的切片分层后,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S102、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
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粉末为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粒径均被粉碎至50~80μm,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重量比为1:9~9:1。
其中,金属材料包括铝铜合金、钒、铬、铁、钴、镍、铜、锌、钌、铑、钯、铟、镓、锡、铅、铋、钢和黄铜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包括碳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乳酸和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S103、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3在进行时,操作系统会根据导入的每层虚拟层的截面轮廓数据,控制第一电子束的扫描路径。
优选地,针对重量比不同的复合材料以及厚度不同的虚拟层,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在50kV~200kV内变化。具体地,金属材料(尤其是熔点高的金属如钌、铑、钒、铬等)重量占比越高,每层虚拟层的厚度越厚,加速电压越高,以产生能量密度更高的电子束,使复合材料粉末熔化更充分。
针对形状大小不同的虚拟层,第一电子束的扫描速率设定在0~100m/s内变化,即每层虚拟层的截面面积越大,扫描速率越快。
针对重量比不同的复合材料以及厚度不同的虚拟层,第一电子束的加热时间在5~10s内变化。具体地,金属材料(尤其是熔点高的金属如钌、铑、钒、铬等)重量占比越高,每层虚拟层的厚度越厚,加热时间越长,使复合材料粉末熔化更充分。
在本实施例中,每层虚拟层加工完成后,立即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快速冷却以形成与虚拟层对应的实体层。具体地,低温氮气的温度为-80℃~-50℃,冷却时间为10~20s,根据复合材料粉末的加热程度即温度高低,自行调节,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S104、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重复S103以形成第二实体层。
为提高零件的精度,在每层实体层冷却完成后,需要对每层实体层的上表面进行加热。通过第二电子束进行水平方向的加热,使粉末能够与实体层充分熔融,同时第一电子束也沿上下方向加热,使得复合材料粉末加热地更彻底。同样地,每层虚拟层加工完成后,立即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快速冷却以形成与虚拟层对应的实体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子束在进行加热时,操作系统会根据每层虚拟层的厚度数据,控制第二电子束的扫描路径,在水平方向加热实体层的上表面,使实体层上表面熔化,其熔化程度需通过调节第二电子束来控制。具体地,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在50kV-200kV内变化;第二电子束的扫描速率设定在0-100m/s内变化;第二电子束的加热时间在5-10s内变化。
S105、继续重复步骤S104至所述零件成型。优选地,将零件经过冷却固结、除气、烧结工艺过程,使得零件成为最终的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层虚拟层加工为实体层后,对应调节各电子束的位置,使各电子束扫描加热下一虚拟层对应的复合材料粉末以及实体层。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设计出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进行切片分层,设定每层虚拟层的厚度为0.8mm,将该零件模型分割为多个虚拟层。并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材料粉末为铝铜合金和碳纤维以重量比9:1混合而成,铝铜合金和碳纤维均被粉碎成粒径为50μm的粉末。
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其中,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200kV;扫描速率设定为100m/s,加热时间设定为10s,低温氮气的温度设定为-80℃,冷却时间为10s。
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其中,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200kV;扫描速率设定为100m/s,加热时间设定为10s。
重复上一步骤,直到零件制作完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设计出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进行切片分层,设定每层虚拟层的厚度为0.6mm,将该零件模型分割为多个虚拟层。并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材料粉末中的金属材料为铜、镓,高分子材料为碳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重量比6:1混合,铜、镓和碳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均被粉碎成粒径为60μm的粉末。
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其中,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100kV;扫描速率设定为50m/s,加热时间设定为6s,低温氮气的温度设定为-70℃,冷却时间为10s。
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其中,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100kV;扫描速率设定为50m/s,加热时间设定为6s。
重复上一步骤,直到零件制作完成。
实施例3
请参阅图2,设计出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进行切片分层,设定每层虚拟层的厚度为0.8mm,将该零件模型分割为多个虚拟层。并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材料粉末为钒和聚碳酸酯以重量比3:1混合而成,钒和聚碳酸酯均被粉碎成粒径为70μm的粉末。
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其中,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120kV;扫描速率设定为50m/s,加热时间设定为9s,低温氮气的温度设定为-80℃,冷却时间为15s。
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其中,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120kV;扫描速率设定为50m/s,加热时间设定为9s。
重复上一步骤,直到零件制作完成。
实施例4
请参阅图3,设计出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进行切片分层,设定每层虚拟层的厚度为0.6mm,将该零件模型分割为多个虚拟层。并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材料粉末为钌和聚酰胺以重量比1:9混合而成,钌和聚酰胺均被粉碎成粒径为80μm的粉末。
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其中,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60kV;扫描速率设定为25m/s,加热时间设定为6s,低温氮气的温度设定为-80℃,冷却时间为15s。
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其中,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60kV;扫描速率设定为25m/s,加热时间设定为6s。
重复上一步骤,直到零件制作完成。
实施例5
请参阅图3,设计出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进行切片分层,设定每层虚拟层的厚度为0.8mm,将该零件模型分割为多个虚拟层。并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材料粉末中的金属材料为铑、铟,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聚碳酸酯,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重量比1:6混合,铑、铟和聚乳酸、聚碳酸酯均被粉碎成粒径为60μm的粉末。
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其中,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50kV;扫描速率设定为25m/s,加热时间设定为8s,低温氮气的温度设定为-80℃,冷却时间为20s。
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其中,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50kV;扫描速率设定为25m/s,加热时间设定为8s。
重复上一步骤,直到零件制作完成。
实施例6
请参阅图3,设计出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进行切片分层,设定每层虚拟层的厚度为0.6mm,将该零件模型分割为多个虚拟层。并将每层虚拟层的数据导入到加工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材料粉末为黄铜和聚丙烯以重量比1:3混合而成,黄铜和聚丙烯均被粉碎成粒径为70μm的粉末。
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其中,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50kV;扫描速率设定为25m/s,加热时间设定为5s,低温氮气的温度设定为-50℃,冷却时间为10s。
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连通低温氮气循环装置。其中,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定为50kV;扫描速率设定为25m/s,加热时间设定为5s。
重复上一步骤,直到零件制作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采用第一电子束和第二电子束相互配合的形式,分别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对复合材料粉末进行充分加热,其中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加热实体层的上表面,实现了复合材料粉末与实体层完全熔融,使最终制得的零件内部无气孔、无裂纹,表面质量好、无裂纹;且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效地解决了复合材料增材制造中制得零件缺陷多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加工零件的三维模型,在向上生长方向上,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以获得多个按顺序排列的虚拟层;
S102、根据第一虚拟层的形状,铺设复合材料粉末;
S103、采用第一电子束沿上下方向加热复合材料粉末至熔融态后,冷却形成与所述第一虚拟层对应的第一实体层;
S104、采用第二电子束沿水平方向加热第一实体层的上表面,并根据第二虚拟层的形状,在第一实体层上铺设复合材料粉末,重复S103以形成第二实体层;
S105、继续重复步骤S104至所述零件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50kV~200kV;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束的加热时间为5~10s;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束的扫描速率为0~100m/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50kV~200kV;和/或,
所述第二电子束的加热时间为5~10s;和/或,
所述第二电子束的扫描速率为0~100m/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采用低温氮气冷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氮气的温度为-80℃~-50℃,冷却时间为10~20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粉末的粒径为50~8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粉末包括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和所述金属材料的重量比为1:9~9: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铝铜合金、钒、铬、铁、钴、镍、铜、锌、钌、铑、钯、铟、镓、锡、铅、铋、钢和黄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碳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乳酸和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910836076.0A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Active CN110523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6076.0A CN110523982B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6076.0A CN110523982B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3982A true CN110523982A (zh) 2019-12-03
CN110523982B CN110523982B (zh) 2022-06-24

Family

ID=6866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6076.0A Active CN110523982B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39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8765A (zh) * 2020-04-16 2020-08-2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gmaw电弧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3706A (zh) * 2013-03-07 2013-06-12 无锡安迪利捷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印章的3d打印制造方法
CN103418985A (zh) * 2013-07-30 2013-12-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随形冷却水路注塑模具的复合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05499566A (zh) * 2015-12-03 2016-04-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实现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原位热处理的方法
CN106180718A (zh) * 2016-09-22 2016-12-07 桂林狮达机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具备在线监测功能的电子束快速成型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107685149A (zh) * 2017-08-28 2018-02-13 江苏大学 一种提高激光增材制造薄壁件成形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5137A (zh) * 2018-02-07 2018-06-0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双高能束金属增材制造方法
CN108372299A (zh) * 2017-01-04 2018-08-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一种低应力电子束快速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3706A (zh) * 2013-03-07 2013-06-12 无锡安迪利捷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印章的3d打印制造方法
CN103418985A (zh) * 2013-07-30 2013-12-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随形冷却水路注塑模具的复合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05499566A (zh) * 2015-12-03 2016-04-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实现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原位热处理的方法
CN106180718A (zh) * 2016-09-22 2016-12-07 桂林狮达机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具备在线监测功能的电子束快速成型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108372299A (zh) * 2017-01-04 2018-08-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一种低应力电子束快速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107685149A (zh) * 2017-08-28 2018-02-13 江苏大学 一种提高激光增材制造薄壁件成形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5137A (zh) * 2018-02-07 2018-06-0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双高能束金属增材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8765A (zh) * 2020-04-16 2020-08-2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gmaw电弧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558765B (zh) * 2020-04-16 2022-04-12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gmaw电弧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3982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39340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multiple-material variable-rigidity component by efficient collaborativ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5033255B (zh) 一种利用激光3d打印技术直接获得马氏体模具钢的方法
CN104084584B (zh) 用于高温合金结构件快速成型的激光扫描方法
Wang et al. Influences of deposition strategies and oblique angle on properties of AISI316L stainless steel oblique thin-walled part by direct laser fabrication
CN106493365A (zh)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制备316不锈钢复杂薄壁管路的方法
CN108555296A (zh) 一种k465合金粉末的增材制造方法
CN110564998B (zh) 一种高致密度钨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4583139A (zh) 玻璃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2166651A (zh) 一种采用激光扫描制造多孔金属零件的方法
CN104136149A (zh) 用于制备具有改进性质的三维制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94685A (zh) 用于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79466B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及其激光3d打印方法
CN102773479A (zh) 一种难熔金属零部件的近净成形方法
CN108145160B (zh) 一种梯度复合结构的激光成形方法
CN108213412A (zh) 一种用于3d打印的不锈钢粉料及3d打印不锈钢的方法
CN109514067A (zh) 基于电子束熔丝增材的高强度ta18钛合金构件制备方法
JP2016013961A (ja) ガラス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材の製造装置
CN104521048A (zh) 耐蚀性、导电性、成型性优异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分离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7205269U (zh)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与送丝复合多材料成型装置
CN110565002A (zh) 一种适用于氧化物强化钢的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方法
CN110523982A (zh) 一种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方法
CN105642892B (zh) 激光增材制造in718合金成形固溶强化方法
CN107855522A (zh) 一种多孔微槽道结构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
CN109396436A (zh) 一种纯钛3d打印增材制造方法
CN108655407A (zh) 一种超细颗粒载液喷射微波烧结成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