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479A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479A
CN110519479A CN201910413777.3A CN201910413777A CN110519479A CN 110519479 A CN110519479 A CN 110519479A CN 201910413777 A CN201910413777 A CN 201910413777A CN 110519479 A CN110519479 A CN 110519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processing unit
information
image data
original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37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9479B (zh
Inventor
稻见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19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9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4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64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 H04N1/00867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with additional data, e.g. by adding a warning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75Inhibiting reproduction, e.g. by disabling reading 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具备第一附加处理部、第二附加处理部、浓度取得部、判断处理部以及限制处理部。第一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附加浓度信息,浓度信息由比基于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第二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中附加由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浓度取得部取得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判断处理部基于图像数据判断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中是否包含浓度高于判断浓度的预定的限制信息。当由判断处理部判断为第二特定区域包含限制信息时,限制处理部限制执行与图像数据相关的特定处理。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限制对图像数据的特定的处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图像数据生成印刷物。有时在图像数据中,在原稿周围附加由特定标记表示限制特定处理(禁止复印处理等)的限制信息。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从所述图像数据检测到所述限制信息时,限制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复印处理。
但是,优选所述限制信息相对于原稿不明显,但是所述限制信息在原稿中是否明显根据该原稿中的其他信息的浓度而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相对于原稿不明显的限制信息限制对该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一方式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具备第一附加处理部、第二附加处理部、浓度取得部、判断处理部以及限制处理部。所述第一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附加浓度信息,所述浓度信息由比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所述第二附加处理部在所述图像数据中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所述浓度取得部取得所述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所述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所述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中是否包含浓度为所述判断浓度以上的预定的限制信息。当由所述判断处理部判断为所述区域包含所述限制信息时,所述限制处理部限制执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特定处理。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具备浓度取得部、判断处理部以及限制处理部。所述浓度取得部取得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所述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所述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中是否包含浓度为所述判断浓度以上的预定的限制信息。当由所述判断处理部判断为所述区域包含所述限制信息时,所述限制处理部限制执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特定处理。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具备第一附加处理部和第二附加处理部。所述第一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附加浓度信息,所述浓度信息由比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所述第二附加处理部在所述图像数据中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信息处理装置。具体地说,作为第一方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浓度取得部、判断处理部以及限制处理部。所述浓度取得部取得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所述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所述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中是否包含浓度高于所述判断浓度的预定的限制信息。当由所述判断处理部判断为所述图像数据包含所述限制信息时,所述限制处理部限制执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特定处理。另外,作为第二方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第一附加处理部和第二附加处理部。所述第一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特定区域附加浓度信息,所述浓度信息由基于据所述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所述第二附加处理部在所述图像数据中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使用相对于原稿不明显的限制信息来限制对该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体中的原稿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图像数据所示的原稿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9A是表示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步骤的前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9B是表示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步骤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便理解本发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图1中,信息处理系统100具备信息处理装置200和图像形成装置300。信息处理装置20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300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通信网络400能够相互进行数据通信地连接。
信息处理装置200是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200生成由图像形成装置300印刷处理的第一图像数据GD1。信息处理装置200经由通信网络400将第一图像数据GD1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300。
图像形成装置300是具有打印机功能、复印机功能以及传真机功能等的数码复合机等,能够执行印刷处理以及复印处理等。
图像形成装置300当经由通信网络400接收到第一图像数据GD1时执行所述印刷处理。图像形成装置300具备图像形成部21以及排出部22,当执行所述印刷处理时,在图像形成部21中,将第一图像数据GD1表示的图像印刷到薄片体S1上。图像形成装置300将已印刷有所述图像的薄片体S1作为原稿G1排出到排出部22。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00还具备图像读取部23以及操作显示部24,在原稿G1被放置到图像读取部23上并且操作显示部24所包含的起动按钮(未图示)被操作后,执行所述复印处理。此外,不限定于信息处理系统100所包含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也可以由其他图像形成装置(未图示)生成原稿G1。在所述复印处理中,图像形成装置300光学地读取原稿G1,生成表示原稿G1的第二图像数据GD2。然后,图像形成装置300将第二图像数据GD2表示的图像印刷到其他的薄片体S1上。图像形成装置300将印刷有原稿G1的图像的薄片体S1作为复印件G2排出到排出部22。以下,将原稿G1或者复印件G2从图像形成装置300排出的方向称为排出方向HD1。
以下,参照图2对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信息处理装置200具备操作部11、显示部12以及控制部13。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00是本发明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
操作部11包括键盘以及鼠标等,接收由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操作者(以下,称为第一操作者)进行的操作。显示部12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各种图像。
控制部13包含第一附加处理部13A以及第二附加处理部13B。另外,控制部13包含CPU、ROM、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所述CPU将所述RAM用作作业区域来执行预先保存于所述ROM的各种程序。具体地说,所述各种程序包含用于由信息处理装置2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300的驱动软件(以下,称为驱动器)。控制部13通过执行所述驱动器来作为第一附加处理部13A以及第二附加处理部13B发挥功能。
以下,参照图2~图5,对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3的步骤S11中,控制部13执行文本制作和编辑用的应用程序等(以下,称为应用)。所述应用预先存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控制部13通过执行所述应用来生成成为第一图像数据GD1的基础的电子数据,并存储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所述RAM等中(步骤S11)。所述电子数据表示原稿G1(参照图5)的内容。所述内容表示文章、照片以及图表等。
接着,控制部13判断是否结束所述应用的执行(步骤S12)。控制部13在判断为结束所述执行时(即,在步骤S12中为“是”时),结束执行所述应用。另一方面,控制部13在判断为不结束所述执行时(即,在步骤S12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3。
所述第一操作者在使基于第一图像数据GD1的原稿G1从图像形成装置300输出时,按照预先确定的所述驱动器的启动顺序对操作部11进行操作。控制部13在步骤S13中判断操作部11是否已按照所述启动顺序被操作。控制部13在判断为操作部11已按照所述启动顺序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3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4。另一方面,控制部13在判断为操作部11未被按照所述启动顺序操作时(即,在步骤S13中为“否”时),控制部13使处理返回步骤S11。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13启动所述驱动器,将初始画面显示于显示部12。所述初始画面包含印刷按钮、印刷设定按钮以及限制信息设定按钮。所述印刷按钮是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0输出原稿G1时由所述第一操作者操作的按钮。所述印刷设定按钮是在进行所述印刷处理的设定(以下,称为印刷设定)时由所述第一操作者操作的按钮。所述限制信息设定按钮是在将所述限制信息附加到原稿G1中时由第一操作者操作的按钮。
接着,控制部13判断所述印刷按钮是否已被操作部11操作(步骤S15)。控制部13在判断为所述印刷按钮已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5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后面所述的步骤S20。另一方面,控制部13在判断为所述印刷按钮未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5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13判断所述印刷设定按钮是否通过操作部11被操作。控制部13在判断为所述印刷设定按钮已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6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7。另一方面,控制部13在判断为所述印刷设定按钮未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6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13取得印刷设定信息。所述印刷设定信息是基于所述电子数据的第一图像数据GD1的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包含薄片体尺寸、印刷质量(即,第一图像数据GD1的分辨率)以及留白尺寸等。
以下,参照图4,对所述薄片体尺寸以及留白尺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表示薄片体S1。薄片体S1的尺寸(即,所述薄片体尺寸)由日本工业标准等规定,是A3、A4、A5、B4、B5等。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00能够进行所述印刷处理的所述薄片体尺寸是预先确定的。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00能够在薄片体S1中预先确定的原稿区域PR1印刷所述图像。原稿区域PR1是薄片体S1的主面整个区域。此外,也有不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00在所述主面的周向边缘部分印刷所述图像的。即,原稿区域PR1不限定为薄片体S1的主面整个区域,也可以是所述主面中除了所述周向边缘部分的区域。
具体地说,原稿区域PR1具有矩形形状。即,原稿区域PR1具有边SS1~边SS4。边SS1、SS2是原稿区域PR1中相当于排出方向HD1的顶端以及后端的边。边SS3、SS4是原稿区域PR1中相当于朝向排出方向HD1的薄片体S1的左端以及右端。
另外,原稿区域PR1包含配置区域HR1(图4中由单点划线围成的区域)和留白区域YR1。
配置区域HR1是配置原稿G1的所述内容的区域。此处,更详细地说,所述留白尺寸包含第一留白尺寸M11、第二留白尺寸M12、第三留白尺寸M13、第四留白尺寸M14。第一留白尺寸M11以及第二留白尺寸M12是原稿区域PR1中设置在排出方向HD1的前端部以及后端侧的留白的尺寸。另外,第三留白尺寸M13以及第四留白尺寸M14是原稿区域PR1中朝向排出方向HD1设置在薄片体S1的左端侧以及右端侧的留白的尺寸。
此外,第一留白尺寸M11至第四留白尺寸M14能够在超过后面所述的第一特定区域TR1的各边的尺寸的数值范围内设定。
配置区域HR1是原稿区域PR1中分别距边SS1、边SS2、边SS3以及边SS4第一留白尺寸M11、第二留白尺寸M12、第三留白尺寸M13以及第四留白尺寸M14的矩形形状的区域。
留白区域YR1是原稿G1中的留白的区域,是原稿区域PR1的周向边缘的部分。具体地说,留白区域YR1是原稿区域PR1中配置区域HR1以外的区域。
下面,对步骤S17进行详细说明。控制部13显示第一设定画面。所述第一设定画面具有通过所述第一操作者操作操作部11而能够设定所述薄片体尺寸、所述印刷质量以及所述留白尺寸的画面构成。另外,所述第一设定画面具有通过下拉菜单形式等能够一览显示所述第一操作者能够选择的所述印刷质量以及所述薄片体尺寸的画面构成。控制部13将输入到所述第一设定画面的第一留白尺寸M11至第四留白尺寸M14、以及在所述第一设定画面中选择的所述印刷质量和所述薄片体尺寸作为所述印刷设定信息存储于所述RAM等(步骤S17)。然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返回步骤S15。
所述第一操作者有时希望限制由图像形成装置300对原稿G1的特定处理(所述复印处理等)。以往,为了限制所述特定处理,有时在图像数据中,在原稿的周围附加由特定标记表示限制特定处理(禁止复印处理等)的限制信息。优选所述限制信息相对于原稿不明显,但是在原稿中所述限制信息是否明显根据该原稿中的其他信息的浓度而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息处理系统100中,信息处理装置200为了限制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侧的所述特定处理而执行步骤S18、步骤S19、步骤S22~S24。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13判断所述限制信息设定按钮是否已被操作部11操作。控制部13在判断为所述限制信息设定按钮已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8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9。另一方面,控制部13在判断为所述限制信息设定按钮未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18中为“否”时),使处理返回步骤S15。
在步骤S19中,控制部13取得附加到第一图像数据GD1中的控制信息LD1。具体地说,控制部13显示第二设定画面。所述第二设定画面具有通过所述第一操作者对操作部11进行操作而能够选择限制信息LD1(参照图5)的画面构成。所述第二设定画面通过下拉菜单形式等,显示所述第一操作者能够选择的选择限制信息LD1的一览表。限制信息LD1是由字符串或者标记表示限制所述特定处理(禁止复印处理等)的信息。所述字符串是“禁止复制”(参照图5)或者“禁止复印”等。所述第一操作者通过对操作部11进行操作,在所述第二设定画面上选择一个限制信息LD1。控制部13将由所述第一操作者选择的限制信息LD1存储于所述RAM等(步骤S19)。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13取得在步骤S17中存储于所述RAM的所述印刷设定信息。此外,在所述印刷设定信息未被存储于所述RAM的情况下,控制部13对所述薄片体尺寸、所述印刷质量以及所述留白尺寸的每个取得预先确定的既定值。
接着,控制部13基于所述电子数据生成第一图像数据GD1(步骤S21)。第一图像数据GD1是由多个像素表示原稿G1(参照图5)的图像数据。所述多个像素在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的各个方向上每特定像素数排列成网格状。第一方向FD1是沿着原稿区域PR1的边SS2的方向,第二方向SD2是沿着边SS3的方向。
具体地说,在步骤S21中,控制部13从在步骤S17中取得的所述印刷设定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分辨率以及所述薄片体尺寸导出各个所述特定像素数。控制部13还通过基于所述电子数据对各个所述多个像素分配浓度,来生成表示原稿G1的第一图像数据GD1(步骤S21)。更详细地说,对配置区域HR1(参照图5)所包含的多个像素分配浓度,以使其表示原稿G1的所述内容。另外,像素的浓度具有预先确定的数值范围的值。对留白区域YR1所包含的多个像素分配所述数值范围中最淡浓度、即下限浓度(即,表示白色的浓度)。此外,将所述数值范围中最浓的浓度称为上限浓度。在原稿G1的所述内容是黑白图像时,所述浓度是灰度的灰度值。另外,在所述内容为彩色图像时,所述浓度是包含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各自的浓度。
接着,控制部13判断是否取得了限制信息LD1(步骤S22)。具体地说,控制部13在取得了限制信息LD1时(即,在步骤S22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3。另一方面,控制部13在未取得限制信息LD1时(即,在步骤S22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13作为第一附加处理部13A发挥功能。第一附加处理部13A在第一图像数据GD1所表示的原稿G1中的第一特定区域TR1,附加由基准浓度表示的浓度信息DD1,所述基准浓度比基于第一图像数据GD1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此外,第一图像数据GD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图像数据之一。
具体地说,控制部13从第一图像数据GD1中配置区域HR1(参照图5)所包含的各像素的浓度导出浓度指标值。所述浓度指标值是配置区域HR1所包含的全部像素的浓度的平均值或者中间值。
控制部13还在第一图像数据GD1所表示的原稿G1中的预先确定的四个第一特定区域TR1,附加由比所述浓度指标值淡且超过所述下限浓度的基准浓度表示的浓度信息DD1(步骤S23)。此外,第一特定区域TR1的数量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
更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各第一特定区域TR1设置在留白区域YR1。各第一特定区域TR1是留白区域YR1中包含相当于原稿区域PR1的各顶点(即,各角)的像素的区域。各第一特定区域TR1具有彼此尺寸相同的正方形形状,沿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且具有预先确定的长度的边。如上所述,第一留白尺寸M11至第四留白尺寸M14具有超过所述边的长度的值。由此,能够防止各个浓度信息DD1与配置区域HR1(即,原稿G1的所述内容)重叠。
在第一图像数据GD1中,控制部13将各个第一特定区域TR1所包含的多个像素的浓度置换为所述基准浓度。由此,在各个第一特定区域TR1中附加具有所述基准浓度的实心图像、即浓度信息DD1。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3作为第二附加处理部13B发挥功能,对第一图像数据GD1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LD1。
具体地说,控制部13将在步骤S19中选择的限制信息LD1附加到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步骤S24)。第二特定区域TR2是留白区域YR1中第一特定区域TR1的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侧的区域。具体地说,第二特定区域TR2是留白区域YR1中与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的任一个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特定区域TR1之间的区域。换而言之,第二特定区域TR2设置在原稿G1中相互隔开的多处。然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入步骤S25。此外,限制信息LD1只要在第二特定区域TR2附加至少一个即可。
具体地说,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等中预先存储了所述第一操作者能够选择的限制信息LD1。如图5所示,在限制信息LD1中,具体地说,各个所述特定标记具有浓度信息DD1的各边的长度以下的尺寸(即,纵宽)。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3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取得在步骤S19中选择的限制信息LD1。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3还将限制信息LD1(即,字符串或者标记)的浓度设定为所述基准浓度以上且低于最高浓度的浓度。此处,所述最高浓度是配置区域HR1所包含的全部像素的浓度中的最浓的浓度。控制部13在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中,对在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各方向上距各个第一特定区域TR1预先确定的距离的像素区域附加限制信息LD1。
更详细地说,限制信息LD1在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中以在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的任意一个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合成。换而言之,多个限制信息LD1附加到设置第二特定区域TR2,所述第二特定区域TR2被设置在所述多处的各处。另外,各个限制信息LD1以限制信息LD1(具体地说,“禁止复印”各字符)的下端沿着配置区域HR1的外周的方式被合成。换而言之,多个限制信息LD1在沿着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的至少任意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特定区域TR2中相互倒置。
通过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被规定为所述浓度,控制部13能够生成将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附加到第二特定区域TR2的第一图像数据GD1,以使与配置区域HR1中的原稿G1的所述内容相比较不明显。
在步骤S25中,控制部13经由通信网络400(参照图2)向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发送。然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返回步骤S11。
此外,在步骤S23、S24中,控制部13将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合成到在步骤S17中设定的留白区域YR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使在步骤S17中将第一留白尺寸M11至第四留白尺寸M14的各个设定为零时,控制部13也能够对第一图像数据GD1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除此之外,即使在整个原稿区域PR1都是配置区域HR1时,控制部13也能够向第一图像数据GD1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
具体地说,在步骤S23中,控制部13在导出所述浓度指标值后,在包含相当于原稿区域PR1的各顶点(即,各角)的多个像素的各个第一特定区域TR1附加浓度信息DD1。
另外,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3将配置区域HR1中规定在第一特定区域TR1的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侧的第二特定区域TR2所包含的多个像素的浓度置换为所述下限浓度。然后,控制部13对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附加一个或者多个限制信息LD1。
下面,参照图6对图像形成装置300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300除了图像形成部21、排出部22、图像读取部23以及操作显示部24之外,还具备信息处理装置25。
图像形成部21在薄片体S1上形成由信息处理装置25发送的第一图像数据GD1所表示的图像,并作为原稿G1排出到排出部22。图像形成部21在其他的薄片体S1上形成由信息处理装置25发送的第二图像数据GD2所表示的图像,并作为原稿G1的复印件G2排出到排出部22。此外,图像形成的方式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或者喷墨式中的任意一种。图像形成部23在采用所述电子照相方式时具备感光鼓、带电器、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等。
图像读取部23具备原稿台玻璃、原稿盖、光源、反射镜、光学透镜以及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由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操作者(以下,称为第二操作者)将原稿G1放置到所述原稿台玻璃上后,原稿G1被所述原稿盖盖上。图像读取部23光学地读取所述稿台玻璃压板上或者所述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G1,将表示原稿G1的第二图像数据GD2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25。
操作显示部24具备显示信息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和接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者的操作的信息输入的触摸板以及操作按钮等操作部。
信息处理装置25具备CPU、ROM、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5也可以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电子电路。信息处理装置25具备浓度取得部25A、判断处理部25B以及限制处理部25C。具体地说,在信息处理装置25中,CPU使用主存储器作为工作区域,并执行存储于所述ROM等的控制程序。由此,信息处理装置25作为浓度取得部25A、判断处理部25B以及限制处理部25C发挥功能。
此外,浓度取得部25A、判断处理部25B以及限制处理部25C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CPU实现,另外,也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电路实现。
以下,参照图6以及图7对信息处理装置25的处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7的步骤S31中,信息处理装置25判断是否从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了第一图像数据GD1。信息处理装置25在接收了第一图像数据GD1时(即,在步骤S31中为“是”时),为了进行所述印刷处理,使处理进入步骤S32。另一方面,信息处理装置25在判断为未从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第一图像数据GD1时(即,在步骤S31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2中,信息处理装置25执行所述印刷处理。即,信息处理装置25控制图像形成部21的动作,并且将第一图像数据GD1发送到图像形成部21。其结果,图像形成部21在薄片体S1上形成第一图像数据GD1所表示的图像,并作为原稿G1排出到排出部22上(步骤S32)。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5使处理返回步骤S31。通过步骤S32,所述第一操作者能够得到原稿G1。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操作者(以下,称为第二操作者)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0得到原稿G1的复印件G2时,将原稿G1放置到图像读取部23上,对设置在操作显示部24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操作。
在图7的步骤S33中,信息处理装置25判断所述开始按钮是否被操作。信息处理装置25在判断所述开始按钮未被操作时(即,在步骤S33中为“否”时),使处理返回步骤S31。另一方面,信息处理装置25在判断为所述开始按钮被操作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信息处理装置25进行图像读取处理。具体地说,信息处理装置25控制图像读取部23的动作。图像读取部23光学地读取放置在自身中的原稿G1,并生成表示原稿G1(参照图5)的第二图像数据GD2,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25。由此,信息处理装置25取得第二图像数据GD2(步骤S34)。第二图像数据GD2是与第一图像数据GD1相同的图像数据,是由排列成网格状的多个像素表示原稿G1(参照图5)的图像数据。
接着,原稿G1有时倾斜地载置在所述原稿台玻璃上。因此,信息处理装置25在步骤S34之后对第二图像数据GD2执行修正处理,修正第二图像数据GD2中的原稿区域PR1的倾斜(步骤S35)。由此,能够在后面所述的图案识别处理中提高限制信息LD1的识别精度。
在信息处理装置25的所述程序或者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预先记录有第一特定区域TR1是包含原稿G1的原稿区域PR1的各顶点的正方形状的区域、以及第一特定区域TR1的各边的长度。
在步骤S35之后,信息处理装置25作为浓度取得部25A发挥功能,取得第二图像数据GD2表示的原稿G1中的第一特定区域TR1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步骤S36)。
具体地说,信息处理装置25提取第二图像数据GD2中由原稿区域PR1的各顶点和所述边的长度特定的像素的区域作为第一特定区域TR1(参照图5)。信息处理装置25还取得第一特定区域TR1包含的多个像素的浓度作为所述判断浓度(步骤S36)。此外,第一特定区域TR1中的多个像素彼此具有相同的浓度。因此,信息处理装置25能够容易地取得所述判断浓度。
接着,信息处理装置25提取第二图像数据GD2中排列在沿着原稿区域PR1的各边而相邻的两个第一特定区域TR1之间的像素的各个区域,来作为第二特定区域TR2(参照图5)(步骤S37)。第二特定区域TR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原稿的一部分的区域。
信息处理装置25在步骤S38~S40中作为判断处理部25B发挥功能。即,信息处理装置25基于第二图像数据GD2判断原稿G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即第二特定区域TR2是否包含浓度是所述判断浓度以上的预定的限制信息LD1。第二图像数据GD2是本发明中的图像数据的另一个。
在步骤S38中,信息处理装置25执行二值化处理。在所述二值化处理中,信息处理装置25将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所包含的各像素的浓度按所述判断浓度二值化,来生成二值化图像数据。具体地说,在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中,对于浓度低于所述判断浓度的像素,所述浓度被置换为所述下限浓度。另一方面,对于浓度是所述判断浓度以上的像素,所述浓度被置换为所述上限浓度。
信息处理装置25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等中预先存储有在信息处理装置200侧能够利用的限制信息LD1。在步骤S38之后,信息处理装置25对各个所述二值化数据执行字符识别处理等的图案识别处理(步骤S39)。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5基于所述二值化数据判断在第二特定区域TR2的任一个中是否包含限制信息LD1(步骤S40)。信息处理装置25在判断为所述二值化数据不包含限制信息LD1时(即,在步骤S40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41。另一方面,信息处理装置25在判断所述二值化数据包含限制信息LD1时(即,在步骤S40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42。
此处,不知道原稿G1由所述第二操作者以哪个方向载置在所述原稿台玻璃上。但是,多个限制信息LD1被附加到设置于所述多处的各处的第二特定区域TR2中。另外,多个限制信息LD1在排列于第一方向FD1以及第二方向SD2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多个第二特定区域TR2中彼此倒置。由此,能够提高限制信息LD1的识别精度。
另外,所述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图案识别处理不是对原稿区域PR1执行,而是对原稿区域PR1的一部分区域即第二特定区域TR2执行。由此,能够缩短所述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图案识别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5也可以在步骤S38~S40中将原稿区域PR1(即,原稿G1)的全部的区域作为第二特定区域TR2来执行所述二值化处理以及所述图案识别处理。此时,信息处理装置25判断原稿G1的全部的区域即第二特定区域TR2是否包含限制信息LD1。
在步骤S41中,信息处理装置25开始所述复印处理,控制图像形成部21的动作,并且将第二图像数据GD2发送到图像形成部21。其结果,图像形成部21在薄片体S1上形成第二图像数据GD2所表示的图像,作为原稿G1的复印件G2排出到排出部22上。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5使处理返回步骤S31。通过步骤S32,所述第二操作者能够得到原稿G1的复印件G2。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信息处理系统100能够由信息处理装置200对第一图像数据GD1附加相对于原稿G1不明显的限制信息LD1。另外,信息处理系统100能够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00使用不明显的限制信息LD1限制针对原稿G1所表示的第二图像数据GD2的特定处理。
另外,按照所述实施方式,信息处理装置200能够对第一图像数据GD1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表示的浓度信息DD1和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LD1。其结果,能够抑制在所述图案识别处理中发生限制信息LD1的误识别。一般来说,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由所述图像读取处理得到的第二图像数据GD2的浓度能够由所述第二操作者设定。因此,第二图像数据GD2中的限制信息LD1的浓度有时通过由所述第二操作者进行的设定而变淡。因此,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所包含像素的浓度当在信息处理装置25中按预定的固定的判断浓度二值化时,所述像素的浓度有可能被置换为低于所述下限浓度。此时,导致信息处理装置25误判断为第二特定区域TR2不包含限制信息LD1。与此相对,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图像数据GD2中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其结果,即使由所述第二操作者进行了所述图像读取处理的浓度设定,也能够抑制第二判断区域TR2中的限制信息LD1的浓度被置换为低于所述判断浓度。由此,能够抑制在所述图案识别处理中发生限制信息LD1的误识别。
在步骤S42中,信息处理装置25作为限制处理部25C发挥功能。信息处理装置25限制执行与第二图像数据GD2相关的特定处理(即,所述复印处理)。具体地说,信息处理装置25不开始图像形成部21的动作。另外,信息处理装置25不将第二图像数据GD2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1。即,信息处理装置25限制原稿G1的复印处理。信息处理装置25还将表示限制对原稿G1进行所述特定处理的通知数据显示到操作显示部24上。在步骤S42结束后,信息处理装置25将处理返回步骤S31。此外,所述特定处理不限定于所述复印处理,也可以是将第二图像数据GD2保持到信息处理装置25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保存处理。所述特定处理也可以是其他的基于第二图像数据GD2的传真机的发送处理。
(变形例)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变形例中,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步骤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以及相同的步骤编号,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图8中,图像形成装置300是所述数码复合机等,能够执行印刷处理以及复印处理等。此外,图像形成装置300是本发明中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
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信息处理装置25除了浓度取得部25A、判断处理部25B以及限制处理部25C之外,还具备第一附加处理部25D以及第二附加处理部25E。具体地说,信息处理装置25通过所述CPU执行所述控制程序而作为第一附加处理部25D以及第二附加处理部25E发挥功能。
以下,参照图8、图9A以及图9B,对信息处理装置25的处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由所述第二操作者将原稿G1载置到所述原稿台玻璃上。存在对原稿G1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的情况、和不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的情况。
在图9B的步骤S40之后,信息处理装置25判断是否对原稿G1附加了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步骤S51)。具体地说,信息处理装置25显示确认画面。所述确认画面具有所述第二操作者能够对操作显示部24进行操作来选择是否将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附加到第二图像数据GD2中的画面构成。信息处理装置25在基于所述第二操作者的选择结果而判断为没有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时(即,在步骤S51中为“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41。另一方面,信息处理装置25在基于所述第二操作者的选择结果而判断为附加浓度信息DD1以及限制信息LD1时(即,在步骤S51中为“是”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信息处理装置25取得附加到第二图像数据GD2中的限制信息LD1。此外,步骤S52的处理如果与图3所示的步骤S19的处理相比较,则在执行步骤S52的主体被信息处理装置25替代方面不同。因此,省略步骤S52的处理的具体说明。
接着,信息处理装置25作为第一附加处理部25D发挥功能。信息处理装置25向第二图像数据GD2所表示的原稿G1中的第一特定区域TR1附加浓度信息DD1,所述浓度信息DD1由比基于第二图像数据GD2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步骤S53)。信息处理装置25还对第二图像数据GD2所表示的原稿G1中的各个第一特定区域TR1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表示的浓度信息DD1(步骤S53)。此外,第二图像数据GD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图像数据之一。
接着,信息处理装置25作为第二附加处理部25E发挥功能,将在步骤S52中取得的限制信息LD1附加到各个第二特定区域TR2中(步骤S54)。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5使处理进入步骤S41。
此外,由于步骤S53、S54的处理与步骤S23、S24(参照图3)相比较,只在处理对象被替代为第二图像数据GD2方面不同,所以省略步骤S53、S54的处理的具体说明。
根据所述变形例,能够单独由图像形成装置300附加相对于原稿G1不明显的限制信息LD1,且使用不明显的限制信息LD1限制对原稿G1所表示的第二图像数据GD2的处理。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第一特定区域附加浓度信息,所述浓度信息由比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
第二附加处理部,在所述图像数据中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
浓度取得部,取得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所述第一特定区域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
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判断作为所述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的第二特定区域是否包含浓度为所述判断浓度以上的预定的限制信息;以及
限制处理部,在由所述判断处理部判断为所述第二特定区域包含所述限制信息时,限制执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特定处理。
2.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浓度取得部,取得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第一特定区域的浓度作为判断浓度;
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判断作为所述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的第二特定区域是否包含浓度为所述判断浓度以上的预定的限制信息;以及
限制处理部,在由所述判断处理部判断为所述第二特定区域包含所述限制信息时,限制执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的特定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处理部以所述判断浓度将所述第二特定区域所包含的各像素的浓度二值化,并生成二值化数据,基于所述二值化数据来判断所述第二特定区域是否包含所述限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处理部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判断所述原稿中的、在彼此分离的多处的各处规定的所述第二特定区域中的某一个中是否包含所述限制信息。
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附加处理部,在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原稿中的第一特定区域附加浓度信息,所述浓度信息由比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的浓度导出的浓度指标值淡的基准浓度表示;以及
第二附加处理部,在作为所述原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区域的第二特定区域附加由所述基准浓度以上的浓度表示的限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特定区域设置在所述原稿中彼此分离的多处,
所述第二附加处理部向设置在所述多处的各处的所述第二特定区域附加多个所述限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限制信息彼此倒置地附加到所述多个第二特定区域中。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CN201910413777.3A 2018-05-22 2019-05-17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19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7890 2018-05-22
JP2018097890A JP6908001B2 (ja) 2018-05-22 2018-05-22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479A true CN110519479A (zh) 2019-11-29
CN110519479B CN110519479B (zh) 2021-07-30

Family

ID=68614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37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19479B (zh) 2018-05-22 2019-05-17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9010B2 (zh)
JP (1) JP6908001B2 (zh)
CN (1) CN11051947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101A (en) * 1992-03-04 1996-03-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avoids copying insignificant information
CN1585455A (zh) * 2003-08-21 2005-02-23 株式会社理光 禁止复制防拷贝文档的方法、程序、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959545A (zh) * 2005-10-31 2007-05-0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01212535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浓度调整方法
US20090244639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output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output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4555A (ja) * 2001-09-28 2003-06-2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5020885B2 (ja) 2008-05-02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101A (en) * 1992-03-04 1996-03-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avoids copying insignificant information
CN1585455A (zh) * 2003-08-21 2005-02-23 株式会社理光 禁止复制防拷贝文档的方法、程序、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959545A (zh) * 2005-10-31 2007-05-0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01212535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浓度调整方法
US20090244639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output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output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8001B2 (ja) 2021-07-21
CN110519479B (zh) 2021-07-30
US20190364166A1 (en) 2019-11-28
US10939010B2 (en) 2021-03-02
JP2019205029A (ja)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75787A (en)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alphanumeric character-coded highlighting for selective editing
JPH113316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76527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873396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H07234630A (ja) 問題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データベース装置と画像処理装置
CN10124746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JP608733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19479A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133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66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7509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5836453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H0719979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0438552C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50867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8529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20201411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22097600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210949B2 (ja) 設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1913A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5816727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5836455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5836454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JP48566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802782B2 (ja) マーク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