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4853A -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4853A CN110504853A CN201810477904.1A CN201810477904A CN110504853A CN 110504853 A CN110504853 A CN 110504853A CN 201810477904 A CN201810477904 A CN 201810477904A CN 110504853 A CN110504853 A CN 1105048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controller
- circulation
- transmission
- flexi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02J2003/365—Reducing harmonics or oscillations in HVD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将新提出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和原有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相结合,在不增加控制器个数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环流成分的完全消除并且不引入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波动,大大提升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运行性能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行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均基于两电平换流器、三电平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2009年以前投运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以两电平和三电平换流器为主,但是这两种电压源换流器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时存在许多技术困难,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提高系统容量、电压等级问题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比于传统两电平和三电平型换流器拓扑,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采用子模块串联结构,而非器件直接串联结构,克服了传统两电平和三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中的均压难题。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采用较低的器件开关频率即可达到较高的等效开关频率,克服了传统两电平和三电平拓扑结构中的开关频率高,系统损耗大的问题。由于输出电压电平数不再局限于固定个数而是正比于子模块个数,在高压直流输电应用中通常可以达到成百上千电平数,因此输出电压波形近于理想正弦波形,谐波量很低,大大降低了对滤波器的要求甚至无需使用滤波器。除此之外,高度模块化的设计使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及调试周期大大缩短。因此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新建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大多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换流器及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内部环流不可避免。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等大功率输电场合通常需要将环流完全抑制以降低系统损耗。研究发现矢量环流控制方法适宜用在三相交流系统对称环境下,在交流系统不对称时通常需要分序控制并增加门的直流电压波动控制器,因此会增加系统控制成本和复杂度。传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结构简单,计算量低,在静止坐标系下就能够完全抑制环流,但在交流系统不对称时会引起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恶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升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运行性能和稳定性,使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在不增加控制器个数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环流成分的完全消除并且不引入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波动。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发生交流系统不对称时,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恶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当输电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将新提出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和原有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相结合进行控制,用来消除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环流且不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大提升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运行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义MMC子模块开关状态,改变上下桥臂输出电压,得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步骤二、建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得到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环流,然后计算出静止坐标系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从而完成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即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一部分的设计;
步骤三、计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电压之和,并转换到S域得到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从而完成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二部分的设计;
步骤四、采用上述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然后再用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步骤一中,定义MMC子模块开关状态,控制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改变上下桥臂输出电压,实现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之间的功率交换,建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步骤二中,建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根据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可得输出环流,计算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环流,然后得到静止坐标系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从而完成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一部分的设计。
进一步,步骤三中,首先得到直流母线电压,然后计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电压之和,并转换到S域得到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从而完成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二部分的设计。
进一步,步骤四中,采用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同时将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abc三相环流首先进行克拉克(Clark)变换,转换到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然后再用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本发明针对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采用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建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静止坐标系下的开关数学模型,模型精准;(2)当交流系统不对称时,传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本发明的方法能用来消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环流,且不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稳定机理一目了然,(3)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在不增加控制器个数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环流成分的完全消除,并且不引入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波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单相等效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传统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图。
图3是本发明交流系统部不对称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采用传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后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比例谐振零序环流控制器框图。
图5是本发明改进的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义MMC子模块开关状态,改变上下桥臂输出电压,得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步骤二、建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得到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环流,然后计算出静止坐标系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从而完成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即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一部分的设计;
步骤三、计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电压之和,并转换到S域得到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从而完成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二部分的设计;
步骤四、采用上述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然后再用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步骤一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通过实时改变上下桥臂中投入或切除的子模块个数来改变桥臂输出电压,因此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可以各等同于一个受控电压源。通过合理控制受控电压源可以得到期望的交流侧输出电压,最终实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侧的有功和无功交换。
首先定义子模块开关状态如下:
式中,T1,T2代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Si代表子模块开关状态。
则子模块输出电压为:
uSMi=Siucap (2)
式中,uSMi是子模块输出电压,ucap是电容电压。
上下桥臂输出电压为:
可以列写下式所示的上下桥臂回路方程:
式中,La和Ra分别为的桥臂串联电抗和等效损耗等效电阻,Lc和Rc分别为连接电抗和连接电阻,连接电抗通常包含变压器漏抗和交流线路电抗。Udc为直流侧电源电压或母线电压。uj和ij分别为交流侧电压和电流。ujp和ujn分别为上下桥臂输出电压。ijp和ijn分别为上下桥臂电流。
将式(4)与式(5)分别作和及作差之后便可得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其中ej,Leq,Req和ijdiff分别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电动势(也称为交流侧输出电压),交流侧等效电感和电阻以及内部不平衡电流,具体表达式如下:
式(11)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不平衡电流通常包含直流成分Ijd和交流成分ijz,其中交流成分通常称为环流。由式(6)和(7)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直流侧数学模型可以得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直流侧等效电路。由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流侧等效电路可以看出,通过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流侧输出电压可以间接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之间的功率交换,因此式(6)代表的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外部特性的特征方程。由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侧等效电路可知,通过控制桥臂电压可以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环流,因此式(7)实际上代表的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特性的方程。但不管是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变量还是外部变量,均是通过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电压实现的,即最终均是通过控制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实现的。
以上数学模型的推导是在静止坐标系下进行的且考虑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过程,属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静止坐标系下的开关数学模型。
进一步,步骤二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如图所示,根据步骤一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交直流侧数学模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上式中,kp,kr,ω0,ωc分别为比例增益,谐振增益,谐振频率和截止频率。
abc三相环流拥有完全相同的控制器。ijz_ref为环流参考值,通常设置为0。根据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可得输出环流为:
GPR(s)的值在谐振频率处为无穷大或者近似无穷大,因此当ijz_ref为0时,ijz为0,环流电流得到完全抑制,此时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等于激发环流的电压。当交流系统不对称时,激发环流的环流电压及激发的环流电流通常包含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为:
ujz为激发环流的环流电压,为激发的环流电压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ijz为激发的环流电流,为激发的环流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
由于采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后所有环流分量均能得到完全抑制,因此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可以表示为:
ujz_ref为环流电压参考值,由此可得采用比例谐振控制方法后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环流等效电路图。从交流系统不对称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采用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后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出,应用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后,正序,负序和零序环流电压均得到比例谐振控制器输出参考电压的补偿,因此激发环流的电压为0,即环流得到完全抑制,等效电路中只存在直流电流,不会引起直流电压的波动。
进一步,步骤三中,当交流系统不对称时,传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方法应用于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则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为了消除交流系统不对称时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采用一种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所提零序环流控制器包括2部分,第1部分与传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类似,但是其输入为直流母线电压参考值(差),第2部分将零序环流分量转换为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分量,下面推导第2部分的解析表达式。仅考虑直流和零序环流,则直流母线电压可以表示为:
假设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中每一相的等效电容为Ceq(近似等于C/n,其中C为子模块电容,n为子模块个数),则上下桥臂电压之和可以表示为:
式(16)中ujd_ini为对应相直流电压初始值。将式(16)代入式(15)并转换到S域,可得:
为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
从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图可以看出,因为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是由零序环流引起,因此所提控制器能同时消除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和零序环流。其输入量是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是一个必须测量的量,因此所提零序电流控制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控制投资。
进一步,步骤四中,根据所提零序环流控制器与传统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本发明提出3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环流控制方法,所提控制方法中,至少一个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环流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步骤三提出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同时将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abc三相环流首先进行克拉克(Clark)变换,转换到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然后再用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
从计算量方面比较,第1种控制方法和第2种控制方法是相同的,因为具有相同的结构,第3种控制方法由于有4个Clark变换和反变换,因此计算量稍大,但是众所周知,Clark变换(乘以3维常数矩阵)计算量非常低,因此3种控制方法计算量相当。从谐波敏感性方面比较,由于单个控制器类似,带宽类似,因此三种控制方法具有类似的谐波敏感性。本发明所提3种控制方法结构类似,具有类似的性能表现,均能用来消除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环流且不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
实施例
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在交流系统不对称时,将新提出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和原有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相结合,在不增加控制器个数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环流成分的完全消除,并且不引入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波动,降低了系统损耗,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比例谐振环流控制器,在不增加控制器个数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环流成分的完全消除并且不引入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波动,大大提升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运行性能和稳定性。
Claims (5)
1.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义MMC子模块开关状态,改变上下桥臂输出电压,得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步骤二、建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得到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环流,然后计算出静止坐标系下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从而完成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即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一部分的设计;
步骤三、计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电压之和,并转换到S域得到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从而完成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二部分的设计;
步骤四、采用上述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然后再用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定义子模块开关状态,控制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改变上下桥臂输出电压,实现控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之间的功率交换,建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定义子模块开关状态如下:
式中,T1,T2代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Si代表子模块开关状态;
上下桥臂输出电压为:
式中,uSMi是子模块输出电压,ucap是电容电压;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直流侧等效数学模型:
式中,La和Ra分别为的桥臂串联电抗和等效损耗等效电阻,Lc和Rc分别为连接电抗和连接电阻,连接电抗包含变压器漏抗和交流线路电抗;Udc为直流侧电源电压或母线电压,uj和ij分别为交流侧电压和电流,ujp和ujn分别为上下桥臂输出电压,ijp和ijn分别为上下桥臂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
传递函数为:
上式中,kp,kr,ω0,ωc分别为比例增益,谐振增益,谐振频率和截止频率;
输出环流为:
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表示为:
ijz_ref为环流参考值,设置为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首先得到直流母线电压,然后计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上下桥臂电压之和,并转换到S域得到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从而完成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第二部分的设计;上下桥臂电压之和表示为:
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量:
5.如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采用新的零序环流控制器,同时将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abc三相环流首先进行克拉克Clark变换,转换到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然后再用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7904.1A CN110504853A (zh) | 2018-05-18 | 2018-05-18 |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7904.1A CN110504853A (zh) | 2018-05-18 | 2018-05-18 |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4853A true CN110504853A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58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77904.1A Pending CN110504853A (zh) | 2018-05-18 | 2018-05-18 |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0485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6992A (zh) * | 2020-09-03 | 2020-12-1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谐波抑制方法 |
CN113036797A (zh) * | 2021-03-11 | 2021-06-25 | 天津大学 | 多电平变换器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99176A1 (ja) * | 2011-01-18 | 2012-07-26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 電力変換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3337980A (zh) * | 2013-05-30 | 2013-10-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环流抑制方法 |
CN103595285A (zh) * | 2013-11-29 | 2014-02-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桥臂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319801A (zh) * | 2014-10-20 | 2015-01-28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桥臂环流控制方法 |
JP5721096B2 (ja) * | 2010-08-23 | 2015-05-20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 電力変換器 |
US20170054294A1 (en) * | 2015-08-18 | 2017-02-23 |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capacitor voltage ripple reduction |
-
2018
- 2018-05-18 CN CN201810477904.1A patent/CN11050485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21096B2 (ja) * | 2010-08-23 | 2015-05-20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 電力変換器 |
WO2012099176A1 (ja) * | 2011-01-18 | 2012-07-26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 電力変換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3337980A (zh) * | 2013-05-30 | 2013-10-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环流抑制方法 |
CN103595285A (zh) * | 2013-11-29 | 2014-02-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桥臂间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319801A (zh) * | 2014-10-20 | 2015-01-28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桥臂环流控制方法 |
US20170054294A1 (en) * | 2015-08-18 | 2017-02-23 |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capacitor voltage ripple reduction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6992A (zh) * | 2020-09-03 | 2020-12-1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谐波抑制方法 |
CN113036797A (zh) * | 2021-03-11 | 2021-06-25 | 天津大学 | 多电平变换器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036797B (zh) * | 2021-03-11 | 2022-07-15 | 天津大学 | 多电平变换器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23981B (zh) | 基于mmc的柔性直流及直流电网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及系统 | |
Pouresmaeil et al. | Control scheme of three-level NPC inverter for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nto AC grid | |
AU2009344066B2 (en) | An arrangement for exchanging power | |
CN110601201B (zh) | 一种基于直接交-交换流器h-mmc的upfc系统及其无源化控制方法 | |
CN108280271B (zh) | 基于开关周期平均原理的统一潮流控制器等效建模方法 | |
WO2020177238A1 (zh) | 全功率因数范围三电平变流器中点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8233403B (zh) | 基于准比例谐振调节器的mmc双回路环流抑制方法 | |
Shukla et al. | State feedback control of multilevel inverters for DSTATCOM applications | |
CN106026154B (zh) |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输电系统的建模方法 | |
Guo et al. |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Xiamen VSC-HVDC transmiss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 |
Xu et al. | Dynamic average-value modeling of three-level T-type grid-connected converter system | |
CN112737381A (zh) | 一种基于环流压降平衡的mmc电容电压波动抑制方法 | |
CN110504853A (zh) |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改进环流控制方法 | |
Li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perating area of M 3 C and B2B MMC for soft open point application | |
CN110336472B (zh) | 一种带不平衡负载的h3imc拓扑结构及其升压控制方法 | |
Qi et al. |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STATCOM system based on 3-level NPC inverter using dynamic phasors | |
Ramesh et al. | Stabilty of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of HVDC system using facts controllers | |
Qian et al. | Reducing neutral-point voltage fluctuation in NPC three-level active power filters | |
CN112928939B (zh) | 基于二次电压注入的i型三电平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 |
de la Rubia Herrera et al. |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MVDC system in a distribution grid compared to a UPFC system | |
CN106159949B (zh) | 一种电能质量补偿系统 | |
Ma et al. | Dual‐passivity‐based control strategy of 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 | |
Karthi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various controllers of VSC—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 |
Draou | A new Modelling and Control Analysis of an Advanced Static Var Compensator Using A Three–Level (NPC) Inverter Topology | |
Shu et al. | Research on 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on strategy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