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458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4582B
CN110504582B CN201910350120.7A CN201910350120A CN110504582B CN 110504582 B CN110504582 B CN 110504582B CN 201910350120 A CN201910350120 A CN 201910350120A CN 110504582 B CN110504582 B CN 110504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ce
electric wire
pair
cabl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01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4582A (zh
Inventor
栗田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04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4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4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4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线的保持力降低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壳体(12),具有供电缆(14)插通的开口部(24);保持器(16),从开口部(24)侧装配于壳体(12),保持器(16)具有与电缆(14)对置地配置并能够朝向电缆(14)弹性移位的矛状部(44),通过矛状部(44)与电缆(14)弹性接触而保持电缆(14),壳体(12)具备呈悬臂状的按压部(36),按压部(36)通过从朝向电缆(14)的方向按压矛状部(44),从而使矛状部(44)朝向电缆(14)弹性移位,使矛状部(44)与电缆(14)弹性接触,保持器(16)通过从朝向电缆(14)的方向与按压部(36)接触,从而阻止按压部(36)向与矛状部(44)接触的接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已知例如日本特表2012-511804号公报记载的连接器组合体。该连接器组合体具备:外部部分组合体,其在前后方向延伸;内部部分组合体,其配置于外部部分组合体内,收纳端子;电缆,其与端子连接,向后方延伸;以及夹头及保持器,其被电缆插通,从后方装配于外部部分组合体。
在夹头,从电缆插通的开口的开口缘向后方突出地设置有多个指状部。在保持器的电缆插通的开口内的内表面向内方突出设置有多个稳定肋。
当保持器装配于外部部分组合体时,通过保持器的稳定肋将夹头的指状部向内方按压,从而指状部向内方挠曲,指状部压入到电缆上。通过以上方式,电缆被保持器及夹头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11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为了保持电缆,需要分体的夹头,有部件个数增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如下构成:在保持器侧设置将电缆夹入的多个保持片,在外部部分组合体设置装配保持器时将保持片向内方压入的压入片,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电缆的反作用力,压入片向外方挠曲,有电缆的保持力降低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供电线插通的开口部;和保持器,其从所述开口部侧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保持部具有矛状部,该矛状部与所述电线对置地配置并能够朝向所述电线弹性移位,所述保持器通过所述矛状部与所述电线弹性接触而保持所述电线,所述壳体具备呈悬臂状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通过从朝向所述电线的方向按压所述矛状部,从而使所述矛状部朝向所述电线弹性移位,使所述矛状部与所述电线弹性接触,所述保持器具备移位阻止部,该移位阻止部通过从朝向所述电线的方向与所述按压部接触,从而阻止所述按压部向与所述矛状部接触的接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
通过在保持器侧设置矛状部,矛状部通过与电线弹性接触而保持电线,从而与如以往那样,通过分体的部件与电线弹性接触而保持电线的构成比较,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另外,通过在保持器设置移位阻止部,从而能够阻止如下情况:由于通过矛状部与电线弹性接触而产生的电线的反作用力,壳体的按压部向与矛状部接触的接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由此,可抑制电线的保持力降低。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所述矛状部与所述电线进行面接触,所述矛状部的与所述电线接触的接触面呈与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相匹配地弯曲的形状,并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因为矛状部和电线的接触面与电线的外周面相匹配地弯曲,且在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以能够将矛状部和电线的接触面积增大。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所述矛状部中与所述按压部对置的对置面突出设置有凸部,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向与所述保持器的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地设置,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通过按压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从而使所述矛状部朝向所述电线弹性移位,在所述凸部设置有锥面,该锥面从所述凸部的所述突出方向的端部向所述保持器的装配方向并朝向所述矛状部的所述对置面倾斜。
在保持器向壳体装配时,壳体的按压部与矛状部的凸部的锥面滑动,同时壳体的按压部使矛状部朝向电线慢慢移位,所以按压部的插入力降低,保持器向壳体的装配作业性提高。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所述保持器的所述矛状部及所述移位阻止部、以及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隔着所述电线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移位阻止部的两端彼此由一对连结部分别连结。
因为电线由一对矛状部夹着,所以能够使电线的保持力提高。另外,因为一对移位阻止部的两侧端彼此由连结部连结,所以与没有设置连结部的构成比较,移位阻止部不易由于电线的反作用力而挠曲,能够使电线的保持力进一步提高。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所述一对连结部隔着所述电线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连结部具备从与所述电线对置的面向与一对所述矛状部的弹性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所述一对突出部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电线接触。
因为一对突出部从与矛状部的弹性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电线接触,所以能够限制电线向与矛状部的弹性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提供如下连接器:其能够抑制电线的保持力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保持器安装前的连接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3是保持器安装前的连接器的前方立体图。
图4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保持器安装前的剖视图。
图8是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9是保持器的主视图。
图10是保持器的前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至图10中的X方向作为前方,将Y方向作为右方,将Z方向作为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壳体12,其与对方侧连接器(未图示)嵌合;和保持器16,其从后方安装于壳体12。
如图1所示,壳体12由如下构成:端子收纳部18,其呈在前后方向长的筒状;和壳体侧罩部20,其设置于端子收纳部18的前方部的外周,在前方开口。在端子收纳部18内设置有呈方筒状的左右一对腔22,在左右一对腔22内分别收纳有端子。
如图2所示,在端子收纳部18设置有在后方开口的开口部24,在开口部24插通有将2根包覆电线26扎成束并用外包覆层覆盖的多芯的电缆14。电缆14的2根包覆电线26的芯线与一对腔22内的端子分别电连接。
如图6所示,在电缆14上插通有圆环状的密封环28,密封环28收纳于开口部24内。密封环28的外周面与端子收纳部18的开口部24内的内周面29弹性地接触,另外,密封环28的内周面与电缆14的外周面30弹性地接触。由此,抑制水从端子收纳部18的开口部24浸入到端子收纳部18内。在端子收纳部18内设置有与密封环28的前表面抵接的前方抵接壁32,由此可阻止密封环28在端子收纳部18内向前方移位。
如图2、图3所示,在端子收纳部18的两个侧面分别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壳体侧锁定部34,一对壳体侧锁定部34防止后述的保持器16向后方脱离。另外,在端子收纳部18设置有上下一对按压部36,上下一对按压部36分别从开口部24的上端开口缘及下端开口缘向后方突出。
如图2所示,上下一对按压部36中的上侧的按压部36由从开口部24的上端开口缘向后方呈悬臂状突出的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构成,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在左右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下侧的按压部36与上侧的按压部36同样,由从开口部24的下端开口缘向后方呈悬臂状突出的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构成。
保持器16是用于将电缆14及密封环28保持于壳体12的保持器,如图10所示,具备:基端壁40,其呈在左右方向长的长圆形的板状;保持器侧罩部42,其从基端壁40的外周缘向前方呈罩状开口;框部46,其呈框状,从基端壁40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以及上下一对矛状部44,其从基端壁40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如图1所示,保持器16以保持器侧罩部42覆盖端子收纳部18的开口部24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2。如图9所示,在基端壁40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第1插通孔48,在其中央插通电缆14;以及4个第2插通孔50,其分别供上侧的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及下侧的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插通。
如图3所示,在保持器侧罩部42的两个侧面以在上下方向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各设置有两个呈在前后方向切口的形状的第1狭缝52,由此,形成有能够在左右方向弹性移位的左右一对锁定臂54。一对锁定臂5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在前后方向较长地开口,其开口缘的前端部形成为保持器侧锁定部58。
当保持器16安装于壳体12时,如图1所示,保持器侧锁定部58成为能够从前方抵接于壳体侧锁定部34的状态,可阻止保持器16从壳体12向后方脱离。
如图10所示,上下一对矛状部44分别从基端壁40的第1插通孔48的开口缘向后方(电缆14的延伸方向)呈悬臂状突出地设置。
首先对上下一对矛状部44中的上侧的矛状部44进行说明。如图9、图10所示,上侧的矛状部44具备弯曲部60、左右一对浸水抑制壁62以及左右一对凸部64。
如图10所示,弯曲部60从第1插通孔48的开口缘向后方(电缆14的延伸方向)延伸地设置,如图2所示,呈与电缆14的外周面30相匹配地弯曲的形状。如图7、图9所示,左右一对凸部64位于浸水抑制壁62的前方,从弯曲部60的左右方向(弯曲方向)的两个端部侧向上方分别突出地设置。如图7所示,在一对凸部64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前方并朝向弯曲部60的上表面倾斜的锥面66。另外,弯曲部60的下表面形成为截面呈锯齿状的锯齿状部68,如图6所示,在将电缆14保持于壳体12时,锯齿状部68啮入电缆14,因此电缆14的保持力提高。另外,弯曲部60在电缆14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锯齿状部68和电缆14的接触面积变大,电缆14的保持力提高。
如图10所示,浸水抑制壁62分别从弯曲部60的后端部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如图8、图9所示,浸水抑制壁6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成为与第2插通孔50的左右方向的开口宽度相同的宽度,浸水抑制壁62在主视时设置于在浸水抑制壁62的左右两端与第2插通孔50的左右两侧的开口缘之间不产生间隙的位置。
如图8所示,浸水抑制壁62的上端部位于比第2插通孔50的上端开口缘靠下方,如图5所示,在后视时,能够从浸水抑制壁62的上端部与第2插通孔50的上端开口缘之间确认独立按压部38的后端部。由此,能够从按压部36的后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保持器16是否正规地装配到壳体12进行确认。
如图9所示,凸部64收纳于第2插通孔50的开口内,因此假设在没有设置浸水抑制壁62的情况下,则有可能水从凸部64与第2插通孔50的开口缘之间的间隙浸入到开口部24内,从而密封环28直接浸水。但是,在后视时第2插通孔50被浸水抑制壁62及独立按压部38覆盖,因此抑制从第2插通孔50浸入的水直接浸入到密封环28。
如图8、图10所示,在弯曲部60的左右一对浸水抑制壁62(及左右一对凸部64)之间的中央设置有呈在前后方向(电缆14的延伸方向)切口的形状的第2狭缝(狭缝)70,由此,弯曲部60被左右切断。
如图8所示,上下一对矛状部44中的下侧的矛状部44与上侧的矛状部44呈上下对称的形状,除此之外,成为与上侧的矛状部44相同的构成。
如图10所示,框部46由如下构成: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其分别从基端壁4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向后方突出;和左右一对连结部74,其将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的左右两个端部分别连结。在左右一对连结部74设置有从相互对置的面朝向框部46的左右方向的内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突出部76。如图5所示,左右一对突出部76从左右方向分别与电缆14接触,由此,限制电缆14向左右方向的移位。
当保持器16安装于壳体12时,如图6所示,在保持器16的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与上下一对矛状部44的凸部64之间插通壳体12的上下一对按压部36。按压部36的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分别独立地从矛状部44的朝向电缆14的方向按压左右一对凸部64。由此,矛状部44朝向电缆14弹性移位,矛状部44的弯曲部60的锯齿状部68与电缆14弹性接触。另外,通过由于矛状部44与电缆14弹性接触而产生的电缆14的反作用力,矛状部44向与朝向电缆1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移位。由此,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向与朝向电缆1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移位,如图5所示,从与朝向电缆1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移位阻止部72弹性地接触。
如图5所示,在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中的下侧的移位阻止部72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方凹陷的第1凹部78,如图6、图7所示,在第1凹部78的底面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第1排水口80。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中的上侧的移位阻止部7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方凹陷的第2凹部82,如图2、图4、图6、图7所示,在第2凹部82的底面的局部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第2排水口84。
当保持器16安装于壳体12时,如图6所示,基端壁40的第1插通孔48的开口缘从后方抵接于密封环28,防止密封环28向后方脱离,从后方抵接于密封环28的第1插通孔48的开口缘的部分形成为抵接部86。第1排水口80位于抵接部86的竖直方向下方。
如图6所示,通过基端壁40的前表面从后方抵接于端子收纳部18的开口部24的开口缘,从而可阻止保持器16向前方移位。另外,保持器16的锁定臂54的臂长比与壳体侧锁定部34嵌合所需的长度稍长,保持器16相对于壳体12在前后方向稍微松动。由此,基端壁40的前表面与端子收纳部18的开口部24的开口缘之间虽然未图示,但是稍微产生间隙。
当水浸入到保持器16内、水附着于密封环28时,水顺着基端壁40的前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流动。而且,向下方流动的水流到基端壁40的前表面与端子收纳部18的开口部24的开口缘之间的未图示的间隙,从第2排水口84排出到外部,从而可抑制水滞留在密封环28附近。由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例如附着于密封环28的水冻结而膨胀,从而将密封环28与开口部2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推宽,密封环28的密封性降低。另外,能够抑制如下情况:例如在盐水浸入到保持器16内并附着于密封环28附近时,盐水变干,盐使密封环28与开口部2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推宽,密封环28的密封性降低。另外,在将连接器10在上下反向连接的情况下,从第1排水口80同样浸入到保持器16内的水被排出。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为将保持器16安装于壳体12,所以如图7所示,当在保持器16的第1插通孔48中将电缆14插通时,矛状部44的弯曲部60的下表面的锯齿状部68与电缆14的外周面30滑动。此时,因为在矛状部44的弯曲部60设置有第2狭缝70,所以弯曲部60容易向外方挠曲,容易进行电缆14的插通作业。
接着,使保持器16向前方移位,在保持器16的凸部64与移位阻止部72之间分别插通壳体12的上下一对按压部36。在此,首先对上侧的矛状部44、移位阻止部72以及按压部36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使保持器16向前方移位时,左右一对凸部64的锥面66与壳体12的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的后端部接触。当进一步使保持器16向前方移位时,左右一对凸部64的锥面66和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的后端部滑动,同时左右一对凸部64被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从上方按压,朝向电缆14弹性移位。由此,如图6所示,保持器16向壳体12的安装完成。通过这样在凸部64设置锥面66,从而按压部36的插入力减小,保持器16向壳体12的装配作业性提高。
如图6所示,通过左右一对按压部36从上方按压左右一对凸部64,从而矛状部44向下方弹性移位,弯曲部60的锯齿状部68与电缆14的外周面30弹性地接触,从而电缆14保持于壳体12。此时,如图9所示,左右一对凸部64位于弯曲部60的左右两端侧,所以关于上侧的弯曲部60向下方弹性移位的移位量,左右两端侧的弹性移位量比第2狭缝70侧的弹性移位量大。因此,弯曲部60会朝向电缆14的径向内侧弹性移位。通过这样在弯曲部60设置第2狭缝70,并且将左右一对凸部64设置于弯曲部60的两端侧,从而弯曲部60向电缆14的径向内侧弹性移位,以整个面与电缆14的外周面30弹性接触,因此能够使电缆14的保持力提高。
通过弯曲部60的锯齿状部68与电缆14弹性地接触,从而在电缆14产生反作用力。通过该电缆14的反作用力,弯曲部60及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将要向上方移位。但是,当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向上方移位时,如图5所示,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从下方抵接于移位阻止部72,因此可阻止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向上方的移位。由此,抑制由于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向上方移位而使电缆14的保持力降低。另外,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的两个端部由左右一对连结部74分别连结,因此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不易向上下方向挠曲。由此,可抑制如下情况:移位阻止部72由于电缆14的反作用力而挠曲,从而电缆14的保持力降低。
关于下侧的矛状部44、移位阻止部72以及按压部36,也起到与上侧的矛状部44、移位阻止部72以及按压部36同样的作用。另外,因为利用上下的矛状部44从上下方向保持电缆14,因此与仅在上下的任一方设置矛状部44的构成比较,电缆14的保持力提高。
接着,假设水滴从保持器16的后方施加于保持器16。此时,朝向第2插通孔50飞溅的水滴与设置于第2插通孔50的前方的浸水抑制壁62接触,从而可抑制水滴从第2插通孔50浸入到开口部24内。另外,即使水滴越过浸水抑制壁62而到达第2插通孔50,也与一对按压部36的后端部接触,因此可抑制水滴从第2插通孔50浸入到开口部24内。这样,如图5所示,第2插通孔50在后视时被一对按压部36的后端部及浸水抑制壁62覆盖,因此可抑制水从第2插通孔50浸入。
因为没有对第1插通孔48及第2插通孔50的内周面实施密封处理,所以也有时水滴会浸入到开口部24内并附着于密封环28。另外,也有时水滴从第2排水口84浸入并附着于密封环28。这样附着于密封环28的水滴顺着基端壁40的前表面向竖直方向下方流动,从第2排水口84迅速排出到外部,因此可抑制水滞留于密封环28附近。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保持器16侧设置矛状部44,矛状部44通过与电缆(电线)14弹性接触而保持电缆(电线)14,从而与如以往那样,通过分体的部件与电缆(电线)14弹性接触而保持电缆(电线)14的构成比较,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另外,通过在保持器16设置移位阻止部72,从而可阻止如下情况:由于通过矛状部44与电缆(电线)14弹性接触而产生的电缆(电线)14的反作用力,壳体12的按压部36向与矛状部44接触的接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由此,可抑制电缆(电线)14的保持力降低。
另外,因为矛状部44和电缆(电线)14的接触面与电缆(电线)14的外周面30相匹配地弯曲,且在电缆(电线)14的延伸方向延伸,所以能够将矛状部44和电缆(电线)14的接触面积增大。
另外,在保持器16向壳体12装配时,壳体12的按压部36与矛状部44的凸部64的锥面66滑动,同时壳体12的按压部36使矛状部44向电缆(电线)14慢慢移位,因此按压部36的插入力减小,从而保持器16向壳体12装配的装配作业性提高。
另外,因为电缆(电线)14由一对矛状部44夹着,所以能够使电缆(电线)14的保持力提高。另外,因为一对移位阻止部72的两侧端彼此通过连结部74进行连结,所以与没有设置连结部74的构成比较,移位阻止部72不易由于电缆(电线)14的反作用力而挠曲,能够使电缆(电线)14的保持力进一步提高。
另外,因为一对突出部76从与矛状部44的弹性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电缆(电线)14接触,所以能够限制电缆(电线)14向与矛状部44的弹性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含下面的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构成:保持器16的上下一对矛状部44从上下方向与电缆14分别弹性接触,从而将电缆14保持于壳体12,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矛状部设置有左右一对,且从左右方向与电缆弹性接触。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矛状部为1个,并从一个方向与电缆弹性地接触,保持电缆。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构成:壳体12的按压部36由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构成,左右一对独立按压部38分别按压保持器16的左右一对凸部64,但是也可以设为1个按压部同时按压左右一对凸部64的构成。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浸水抑制壁6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为与第2插通孔50的左右方向的开口宽度相同的宽度,但是也可以比第2插通孔50的左右方向的开口宽度大。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构成:在矛状部44设置凸部64,壳体12的按压部36按压凸部64,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矛状部未设置凸部,在按压部侧设置凸部,按压部的凸部按压矛状部的弯曲部。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构成:通过由左右一对连结部74分别将上下一对移位阻止部72的两端彼此连结,从而使移位阻止部72不易挠曲,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例如不设置左右一对连结部74,将移位阻止部的壁厚增厚,使移位阻止部不易挠曲。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12:壳体
14:电缆(电线)
16:保持器
24:开口部
30:外周面
36:按压部
44:矛状部
64:凸部
66:锥面
72:移位阻止部
74:连结部
76:突出部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收纳部,以及后方开口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供电线插通;和
保持器,其从所述开口部侧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保持器具备:基端壁,具有供电线插通的插通孔;框部,从所述基端壁向后方突出;以及矛状部,该矛状部与所述电线对置地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部向后方突出,并能够朝向所述电线弹性移位,所述保持器通过所述矛状部与所述电线弹性接触而保持所述电线,
所述壳体具备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呈悬臂状且从后方开口的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部突出,
所述按压部通过从朝向所述电线的方向按压所述矛状部,从而使所述矛状部朝向所述电线弹性移位,使所述矛状部与所述电线弹性接触,
所述保持器具备移位阻止部,该移位阻止部通过从朝向所述电线的方向与所述按压部接触,从而阻止所述按压部向与所述矛状部接触的接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矛状部与所述电线进行面接触,
所述矛状部的与所述电线接触的接触面呈与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相匹配地弯曲的形状,并在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矛状部中与所述按压部对置的对置面突出设置有凸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向与所述保持器的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地设置,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通过按压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从而使所述矛状部朝向所述电线弹性移位,
在所述凸部设置有锥面,该锥面从所述凸部的所述突出方向的端部向所述保持器的装配方向并朝向所述矛状部的所述对置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器的所述矛状部及所述移位阻止部、以及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隔着所述电线设置有一对,
一对所述移位阻止部的两端彼此由一对连结部分别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对连结部隔着所述电线分别设置,
在所述一对连结部具备从与所述电线对置的面向与一对所述矛状部的弹性移位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
所述一对突出部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电线接触。
CN201910350120.7A 2018-05-16 2019-04-28 连接器 Active CN110504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459A JP7001963B2 (ja) 2018-05-16 2018-05-16 コネクタ
JP2018-094459 2018-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4582A CN110504582A (zh) 2019-11-26
CN110504582B true CN110504582B (zh) 2021-04-27

Family

ID=6841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0120.7A Active CN110504582B (zh) 2018-05-16 2019-04-2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7434B2 (zh)
JP (1) JP7001963B2 (zh)
CN (1) CN110504582B (zh)
DE (1) DE10201900323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89799A (ja) * 2019-12-02 2021-06-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2045094A (ja) 2020-09-08 2022-03-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2045095A (ja) 2020-09-08 2022-03-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990A (zh) * 2001-11-28 2005-03-09 莫莱克斯公司 高密度连接器组件安装设备
CN1956269A (zh) * 2005-10-24 2007-05-02 蒂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缆退出组件
CN1992445A (zh) * 2005-12-27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保持电缆的两个壳彼此牢固接合的连接器
US9356439B2 (en) * 2013-09-26 2016-05-31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Patch cords for reduced-pair ethernet applications having strain relief units that resist rotational loads and related strain relief units and conn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702Y2 (ja) * 1987-07-24 1996-0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US5456611A (en) * 1993-10-28 1995-10-1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ini-UHF snap-on plug
US6089912A (en) * 1996-10-23 2000-07-18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Post-les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6056586A (en) * 1998-07-30 2000-05-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choring member for a communication cable
US6109954A (en) * 1998-07-30 2000-08-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train relief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plug
JP3887692B2 (ja) * 2001-08-09 2007-0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086897B2 (en) * 2004-11-18 2006-08-08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mpressio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US7097486B2 (en) * 2005-02-03 2006-08-29 Cushcraft Corporation Low-cost weatherproof cable feedthrough
EP1986284B1 (en) * 2007-04-23 2014-08-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8109789B2 (en) 2008-12-12 2012-02-0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train relief
JP4925229B2 (ja) * 2009-11-30 2012-04-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2354825B1 (en) * 2010-02-03 2015-07-15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Enclosure assembly for a connector, strain relief element, and method
US8113876B1 (en) * 2010-07-23 2012-02-1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power to an antenna
CN102375190B (zh) * 2010-08-27 2014-01-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缆保护机构
DE202011103702U1 (de) * 2011-07-26 2012-01-17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R.L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Kabelklemmabschnitt
MY172501A (en) 2011-11-03 2019-11-27 Sentinext Therapeutics Sdn Bhd Vaccines directed against human enteroviruses
DE202015103733U1 (de) * 2015-07-16 2015-08-26 Lisa Dräxlmaier GmbH Dämpf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Leitung
WO2017220639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Huber+Suhner Ag Enclosure for a connector on a cable
EP3457501B1 (en) * 2017-09-19 2021-05-26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A connector housing comprising a cover
EP3496211B1 (de) * 2017-12-07 2020-09-0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ktrische verbindungsleitung
CN111433982B (zh) 2017-12-19 2021-04-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990A (zh) * 2001-11-28 2005-03-09 莫莱克斯公司 高密度连接器组件安装设备
CN1956269A (zh) * 2005-10-24 2007-05-02 蒂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缆退出组件
CN1992445A (zh) * 2005-12-27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保持电缆的两个壳彼此牢固接合的连接器
JP2007179771A (ja) * 2005-12-27 2007-07-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US9356439B2 (en) * 2013-09-26 2016-05-31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Patch cords for reduced-pair ethernet applications having strain relief units that resist rotational loads and related strain relief units and conn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6085A1 (en) 2019-11-21
DE102019003231A1 (de) 2019-11-21
JP7001963B2 (ja) 2022-01-20
CN110504582A (zh) 2019-11-26
DE102019003231B4 (de) 2024-03-28
US10797434B2 (en) 2020-10-06
JP2019200907A (ja)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4586B (zh) 连接器
CN110504587B (zh) 连接器
JP4214898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10504582B (zh) 连接器
JP5034685B2 (ja) コネクタ
CN110299627B (zh) 防水连接器
CN113273037B (zh) 连接器及外导体
JP2018200791A (ja) コネクタ
JP2017073294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10098538B (zh) 连接器
CN113169479A (zh) 连接器
CN112821116B (zh) 连接器
CN112119542B (zh) 连接器
US11646525B2 (en) Connector having seal member
JP2017152190A (ja) コネクタ
JP5083012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6252888A (ja) コネクタ及び保護栓
JP2017098193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20004538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とハウジングとの係合構造
WO2021166279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用シール部材
CN109149237B (zh) 连接器
JP6182051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6488977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6120558A (ja) コネクタ
CN11684873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