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3295A -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3295A
CN110493295A CN201810463176.9A CN201810463176A CN110493295A CN 110493295 A CN110493295 A CN 110493295A CN 201810463176 A CN201810463176 A CN 201810463176A CN 110493295 A CN110493295 A CN 110493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medium
data storage
information
state
process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31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3295B (zh
Inventor
吕畅
涂舒
母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631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3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3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3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3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3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其中,一种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第一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故障数据存储介质数据泄漏的风险。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中心可以将一个组织的IT基础架构整合到一个区域内,然后对数据进行操纵和存储。其中,一个数据中心通常占用一幢大楼的一个房间,一层或多层,甚至整栋大楼。大部分的设备常常放在具有多个隔层的机架中。这些机架成排放置,形成一个走廊。这允许人们从前面或后面访问隔层。
数据中心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存储介质,在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数据存储介质损坏、检修、更换等问题。其中,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末端,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若不对数据存储介质妥善处理,特别是因故障而替换下来的故障存储介质的妥善处理,将面临非常大的数据泄露风险和资产丢失风险。
目前,在针对故障存储介质的处理方式上没有明确的统一处理方式。操作人员在将故障存储介质在数据中心阵列中拆卸后由于精力有限不能做到及时的数据擦除处理,并且由于没有规范的处理措施,往往会携带故障存储介质随意走动,这就增加了故障存储介质内的数据泄露、遗失的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一种服务器,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一种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通信模块,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中,收纳装置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待处理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并在该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存储介质存储,从而保证了所接收存储数据存储介质的单一性,降低混入其他数据存储介质的风险,从而可以节省后期处理步骤,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通过该收纳装置可以为具有相同物理状态的数据存储介质提供收纳存储点,避免了数据存储介质因随意放置而丢失的风险,从而也可以有效降低故障数据存储介质数据泄漏的风险。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数据中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系统。其中,数据中心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1中具有多个机架2,每个机架2上可以存在多个隔层,每个隔层上可以放置数据存储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系统包括收纳装置和服务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将在服务器中处于预定状态信息下的数据存储介质收纳存储。所述收纳装置可以和服务器进行网络通信,网络通信的方式可以为有线通信,也可以为无线通信。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1中出现故障的硬盘或其他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处理,不仅方便操作,而且能够有效保护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漏丢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以及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物理状态可以为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故障状态、维修状态、待销毁状态、销毁状态、待召回状态等等。其中,物理状态可以表示出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状态、目标状态、或者目标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或检测设备在获取相应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或者目标相应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改变至指定状态时,可以通过管理终端(比如计算机)向服务器发送相关状态信息,以用于服务器将数据存储介质所对应的状态信息存储或更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获取数据中心1磁盘阵列的状态,确认故障磁盘信息,以便及时对故障磁盘处理。服务器还可以获取(磁盘)阵列中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并且,服务器可以在阵列中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比如异常状态),发送拆卸指令,以便将故障磁盘及时拆卸,保障数据中心1的稳定运行。
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系统中还可以设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通过实时或者定时对数据存储介质检测扫描,以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信息。存储性能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当前存储能力。比如,存储性能信息中可以具有数据存储介质的读写速度、坏道数量、IO服务时间、读写次数、磁盘转速、持续运行时间等等中的至少一个参数。通过存储性能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当前的状态是否为良好、故障、或者已达到更换期限、无法修复、需销毁等状态。检测设备可以根据存储性能信息判断该数据存储介质的所处状态,并将该状态通过数据传输发送至服务器。
另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系统中还可以通过人工检测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操作人员可以将可能存在故障的数据存储介质检修、或者在数据中心1现场排查或抽查数据存储介质的是否存在故障。在操作人员检查出数据存储介质存在故障时,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现场管理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相应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将具有相同物理状态(预定状态信息)的数据存储介质收纳存储,然后统一处理,从而可以为发生异常的数据存储介质提供暂存空间,防止操作人员随意携带,降低数据泄漏的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收纳装置可以对应存储预定状态信息下的数据存储介质。比如,收纳装置可以用于存储均为故障状态下的机械硬盘,对于处于其他物理状态下的机械硬盘或其他数据存储介质无法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并在该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存储介质存储,从而保证了所接收存储数据存储介质的单一性,降低混入其他数据存储介质的风险,从而可以节省后期处理步骤,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通过该收纳装置可以为具有相同物理状态的数据存储介质提供收纳存储点,避免了数据存储介质因随意放置而丢失的风险,从而也可以有效降低故障数据存储介质数据泄漏的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获取标识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具体的,收纳装置可以通过摄像头、条码扫描枪等组件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输入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识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的身份信息、或者可以便于识别存储对象的其他信息。通过标识信息,服务器可以确定待收纳的对象。具体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可以以二维码、条形码、数字的形式展示。标识信息可以通过标签粘贴于数据存储介质的表面。具体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SKU码、SN码、IMEI码、EAN码、UPC码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标识信息为SN码。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对于收纳装置(有的实施例中称为数据存储介质收纳装置)所收纳数据存储介质的种类并不限定,其中,数据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光盘、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所述收纳装置所收取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种类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只需保持相同的预定状态下即可。
进一步地,机械硬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ATA HDD、SAS HDD等,固态硬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ATA SSD、M.2SSD,、NVME SSD、PCIe SSD、AliFlash等。当然,收纳装置也可以对于其他数据存储介质收纳,比如键盘、鼠标、手机等等,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制。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收纳装置可以对待销毁状态的硬盘进行收纳,不仅方便待销毁状态的硬盘的统一收纳和后续销毁处理,而且也降低了因待销毁状态的硬盘存储有数据而发生数据泄漏的风险。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为具有相同状态信息的数据存储介质提供收纳空间,以方便具有相同状态信息的数据存储介质的后续处理。同时,收纳装置将具有相同状态信息的数据存储介质收纳,可以防止该数据存储介质被随意放置携带,保证了数据存储介质规范收纳,降低了因数据存储介质随意获取而导致的丢失等风险。
请参阅图1。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下,需要对数据中心1机架上的读写异常的硬盘进行统一收集回收检修。在该场景下,服务器实时监测阵列上各个硬盘的存储性能,当某一硬盘读写异常的情况下,比如:无法读取数据。服务器根据该硬盘的存储性能信息确定该硬盘的物理状态为读写异常状态。在服务器确定该硬盘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读写异常状态时,则该服务器向拆卸装置(比如:机器人)发送拆卸指令。拆卸指令表示所述硬盘需要被拆卸。拆卸指令中可以包含有所述硬盘的SN码(也可以写为S/N码)、或位置信息。当然,拆卸装置也可以存储有每个硬盘的位置信息,当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SN码时,根据该SN码确定所需拆卸硬盘的位置信息。
所述拆卸装置运动至相应的硬盘处,可以通过机械手将硬盘在阵列上取下。然后,将该硬盘搬运至收纳装置位置进行收纳以收集读写异常的硬盘。拆卸装置可以通过蓝牙、红外等无线设备向收纳装置发送自身的身份标识。收纳装置在验证所述身份标识通过(比如:根据身份标识确定所述拆卸装置为授权设备)的情况下,收纳装置将托盘从自身内部伸出。
所述拆卸装置通过机械手将硬盘放置于收纳装置的托盘上,收纳装置将托盘收回,并通过摄像头采集硬盘的SN码,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将所采集的SN码发出。服务器在接收到该SN码时,确定该SN码状态为读写异常状态时,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收纳装置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读写异常的硬盘收集。收纳装置在无法采集到SN码、或者未收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不将所述硬盘存储,保证所收集硬盘均为读写异常状态。
在需要取出收纳装置中的硬盘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IC卡在收纳装置的刷卡器上刷卡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收纳装置将出料口打开,操作人员可以将收纳装置所收集的读写异常的硬盘取出,进行检修、或者销毁等操作。
在另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下,在服务器确定该硬盘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读写异常状态时,则该服务器向操作人员的即时通讯设备的手机发送短消息(短信)形式的拆卸指令。短消息中可以包含有所述硬盘的SN码及位置信息。当然,也可以包含代表硬盘的其他信息。比如,短消息内容可以为:数据中心1某某位置SN码为ABC7895643的硬盘出现故障,需要更换。
操作人员在接收到该短消息后,前往硬盘所在位置将发生异常的硬盘拆卸。然后,操作人员将该硬盘运送至收纳装置处。收纳装置在验证操作人员为合法身份后,对相应的硬盘进行SN码的获取,并在获得服务器发来的存储指令时将所述硬盘存储收集。
请参阅图2、图5、图6。在另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下,数据中心1的阵列上存在故障盘报警,操作人员将故障盘拆卸后运送至维修人员处进行检测维修。维修人员经过对发生故障的数据存储盘(后述称为故障盘)检修,在确定该故障盘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报废销毁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终端)向服务器上传故障盘的SN码和等待销毁状态。服务器将SN码存储,并标记该SN码所对应的物理状态为等待销毁状态。
操作人员在维修人员处取走该故障盘,将该故障盘运送至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该收纳装置对于操作人员的身份验证是否为合法身份,在操作人员为合法身份的情况下,收纳装置允许操作人员将故障盘放置于收纳装置的托盘上,然后再与服务器确定故障盘是否为需收纳的故障盘。在操作人员不是合法身份的情况下,该收纳装置禁止操作人员将故障盘放置于收纳装置的托盘上。收纳装置的托盘可以收起和展开。托盘在展开时可以放置故障盘,或者,取出故障盘。托盘在收起时无法放置故障盘,同时,收纳装置的扫描摄像头可以对故障盘的SN码扫描读取。
其中,操作人员通过带有身份标识的IC卡在收纳装置的刷卡器上刷卡验证。收纳装置将采集的IC卡的身份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验证身份信息是否合法。为避免IC卡丢失而导致其他人也可以通过刷卡通过验证。此处,操作装置处还进行双重验证。操作人员在IC卡验证通过后通过密码器输入密码信息。收纳装置将采集的密码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验证密码信息是否为有效密码信息。
服务器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为合法身份以及确定密码信息为有效密码时,向收纳装置发送接收指令。收纳装置在接收到接收指令时,将托盘从收起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将故障盘放置于托盘中。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将托盘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起状态。另外,服务器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为非法身份,或者密码信息为无效密码时,服务器可以通知报警单元(比如警铃、警灯)报警。
收纳装置的扫描摄像头将托盘上的故障盘的SN码扫描读取,并利用网络将SN码上传至服务器。此时,服务器判断该SN码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否为等待销毁状态。服务器在确定该SN码所对应的物理状态为等待销毁状态的情况下,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收纳装置接收该存储指令,并在接收到该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将托盘上的故障盘移动至存储空间内进行存储,完成故障盘的收纳。
在服务器确定该SN码所对应的物理状态为其他状态时,向收纳装置发送卸载指令。收纳装置接收到卸载指令时,将托盘重新切换至展开状态,提醒操作人员无法存储该故障盘。操作人员将该故障盘从托盘取走,然后将托盘手动至收起状态即可。
收纳装置利用扫描摄像头读取托盘上的故障盘的SN码的同时,还可以对该故障盘进行拍照,从而获得故障盘在被收纳前的图像信息。收纳装置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SN码可以将图像信息标记并留档存储。收纳装置设有称重单元。利用称重单元获取收纳装置所存储的故障盘的第一重量信息。收纳装置将第一重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第一重量信息存储。
收纳装置设有与粉碎机对接的出料口。该出料口可以设有被控制开关的闸门。在收纳装置收纳的故障盘到一定量时,操作人员将粉碎机的进料口与收纳装置的出料口对接。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带有验证信息的IC卡在收纳装置的刷卡器上刷卡验证。服务器验证验证信息是否合法。服务器确定操作人员的验证信息为合法信息时,向收纳装置发送输出指令。
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闸门将出料口打开。然后,利用传送带将存储空间中的故障盘从出料口移出。故障盘进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机将故障盘粉碎处理后对粉碎后的故障盘称重获得第二重量信息,然后,粉碎机将第二重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对比后确认差值在0.5%以内,则确认故障盘销毁完成。此时,服务器可以将SN码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更新为已销毁状态。否则,服务器通知报警单元报警,或者,通知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是否存在未处理的故障盘。
在另一个使用场景下,需要统一回收数据中心1中的XXXX年XX月生产的硬盘。首先,将XX月份生产的硬盘的SN码上传至服务器,并在服务器标记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待召回状态。然后,在数据中心1设有相应的收纳箱(收纳装置的一种),该收纳箱与服务器可以通信。
当操作人员取得相应的硬盘后,放置于收纳箱的托盘处并将硬盘标记有SN码的表面裸露展示。此时,收纳箱的扫描摄像头对该硬盘进行拍照并获取硬盘的SN码。收纳箱将硬盘的SN码通过网络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该SN码后确定该SN码所对应的状态信息。服务器在确定该SN码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待召回状态时,收纳箱的进料口被解锁打开,操作人员可以将托盘处的硬盘通过进料口放入收纳箱中完成召回。此时,服务器可以将相应SN码所对应的状态信息更新。
请继续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具体的,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50、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网络组件接收收纳装置发送所述标识信息。网络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以及紫蜂协议通信模块、蜂窝移动通信模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与收纳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收纳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通信将所述标识信息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可以为存在故障的数据存储介质,也可以为需要执行目标处理方式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其中,目标处理可以为搬运、销毁、收纳存储、检修等等。
S250、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通过物理状态可以反映数据存储介质当前的状态,以便于对数据存储介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承接上文描述,物理状态可以为维修状态、良好状态、待销毁状态、已销毁状态、工作状态、待存储状态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数据存储介质在服务器上的当前物理状态,也可以为数据存储介质的目标物理状态。服务器会根据预定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存储介质是否需要执行存储,进而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或其他指令。预定状态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管理终端向电子设备人工上传。当然,预定状态信息也可以通过管理终端的设备自动检测上传,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在数据存储介质正常工作时,数据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同服务器保持网络连接并向服务器传送该数据存储介质正常工作的数据,此时,服务器获知该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为良好状态,并标记该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物理状态信息为良好;而该数据存储介质工作异常时,数据存储介质所在设备自动检测并向服务器传送该数据存储介质工作异常的数据,此时,服务器获知该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为异常状态,并标记该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物理状态信息为待检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0、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中存储有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在获得相应的状态信息时,将该状态信息与标识信息相对应存储。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通过物理状态可以反映数据存储介质当前的状态,以便于对数据存储介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承接上文描述,物理状态可以为维修状态、良好状态、待销毁状态、已销毁状态、工作状态、待存储状态等待。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监控程序自身采集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服务器也可以通过人工输入、指定的方式采集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比如,服务器可以通过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当然,服务器也可以通过与检测设备通过通信的方式,在检测设备获得检测结果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服务器在获得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时将状态信息存储,并与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相对应。
比如,通过服务器的监控程序检测A硬盘的运行数据,服务器获得A硬盘存在故障的数据信息。相应的,服务器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A硬盘处于故障状态下,然后,服务器在A硬盘对应的标识信息下更新或存储A硬盘的状态信息为故障状态。
再比如:在数据中心1的机架2上设有磁盘阵列,数据中心1还设有与磁盘阵列的各个磁盘相连接的磁盘检测设备。该磁盘检测设备可以与服务器通信。在磁盘检测设备检测到B硬盘发送异常时,磁盘检测设备处形成B硬盘的异常状态信息。磁盘检测设备将B磁盘的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在B硬盘对应的标识信息下更新或存储A硬盘的状态信息为异常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可以为已从数据中心1的机架的隔层中拆卸,比如处于维修状态、运移状态或其他状态;数据存储介质也可以为处于数据中心1的阵列中,处于使用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状态为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中的某一物理状态。其中,预定状态可以为数据存储介质的损坏状态,异常状态,也可以为数据存储介质的目标物理状态。还有,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某一类状态信息的集合。此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只要对应预定状态信息集合中的一种状态时,服务器同样会被触发执行下一步处理步骤。
服务器会根据预定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存储介质是否需要执行目标处理,进而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或其他指令。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人工通过管理终端在服务器上传设定。当然,预定状态信息也可以也可以通过管理终端的设备自动检测上传,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在服务器的程序中设定预定状态信息为待检修状态(或故障状态、异常状态等等)。在数据存储介质正常工作时,数据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同服务器保持网络连接并向服务器传送该数据存储介质正常工作的数据,此时,服务器获知该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为良好状态,并标记该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物理状态信息为良好;同时,服务器会将良好状态信息与待检修状态相比较是否一致,此时,服务器确定良好状态信息与待检修状态不一致,则对数据存储介质不被触发执行下一步处理步骤。
而该数据存储介质工作异常时,数据存储介质所在设备自动检测并向服务器传送该数据存储介质工作异常的数据,此时,服务器获知该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为异常状态,并标记该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物理状态信息为待检修状态,同时,服务器会将待检修状态信息与待检修状态相比较是否一致,此时,服务器确定待检修状态信息与待检修状态不一致,则对数据存储介质不执行下一步处理动作。
为降低人工工作强度,便于实现数据存储介质的处理自动化;同时,有利于对数据中心1中大量的磁盘进行管理,提升磁盘处理效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获取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自身通过监测程序获取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得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运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存储介质的运行数据确定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当然,服务器也可以通过与检测设备通信的方式获得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排除服务器通过人工上传的方式获取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方式。比如,通过操作人员定时排查磁盘阵列上的磁盘运行状态,当发现某一磁盘运行异常时,操作人员通过与服务器可以通信的电子设备上传磁盘的异常状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减少人工在磁盘处理中的干涉,提升数据存储介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在该实施例中采用非人工检测或上传的方式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具体的,所述获取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信息。
S115、根据所述存储性能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性能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当前存储能力。比如,存储性能信息中可以具有数据存储介质的读写速度、坏道数量、IO服务时间、读写次数、磁盘转速、持续运行时间等等中的至少一个参数。通过存储性能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当前的状态是否为良好、故障、或者已达到更换期限、无法修复、需销毁等状态。检测设备可以根据存储性能信息判断该数据存储介质的所处状态,并将该状态通过数据传输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信息可以通过磁盘检测程序获得数据存储介质的检测数据(比如扫描数据存储介质的各个扇区获得各个扇区的运行状态数据)、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存储介质的运行数据获得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存储性能信息,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备(非服务器,比如检测机器人)对数据中心1机架隔层上的磁盘检测。该磁盘可以位于数据中心1中的磁盘阵列中。服务器通过接收检测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存储性能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在所述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拆卸指令;所述拆卸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从阵列上被拆卸。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存储介质在机架(或磁盘阵列)上被拆卸后形成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拆卸指令可以发送至执行拆卸工作的设备,也可以发送至执行拆卸工作的人员(的通讯设备)。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拆卸指令包括:向拆卸装置发送所述拆卸指令。其中,拆卸装置可以为机器人设备。拆卸指令在接收到所述拆卸指令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手将相应的数据存储介质在磁盘阵列上取下。该实施例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参与,不仅降低人员工作强度,还能有效保护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安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拆卸指令包括:通过即时通讯消息向操作人员的即时通讯设备发送所述拆卸指令。即时通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表等。操作人员通过接收到含有拆卸指令的即时通讯消息,获知相应的数据存储介质需要拆卸,从而前往磁盘阵列处将相应的数据存储介质拆卸。将数据存储介质拆卸后可以放入收纳装置中将数据存储介质集中存储,等待后续处理。另外,将数据存储介质拆卸后也可以送往检修,在检修确认无法继续使用后再放入收纳装置中将数据存储介质集中存储,等待销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标识信息及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
S60、存储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状态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发现该数据存储介质无法继续使用时,通过管理终端(比如计算机)向服务器上传该数据存储介质的SN码以及上传该SN码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待销毁状态。服务器将SN码以及其对应的状态信息存储或更新。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状态信息可以设定为待销毁状态信息,进而使得收纳装置可以对待销毁状态的数据存储介质进行收集存放,避免此类数据存储介质因不合理放置和携带而产生的数据泄露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具有存储服务器,该存储服务器存储有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以及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电子设备(服务器)也可以具有匹配服务器,匹配服务器会将收纳装置传输的标识信息与状态信息匹配,在确定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时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其中,存储指令为触发指令,存储指令可以触发收纳装置执行存储动作。在收纳装置接收到存储指令时会执行将数据存储介质存储的程序。本申请对于存储指令所携带的具体指令数据信息并不限制,只需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该存储指令时将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存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状态信息与存储指令可以相一致,比如,预定状态信息为待存储状态信息时,存储指令可以为预定状态信息具体执行工序。另外,预定状态信息与存储指令也可以不一致,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状态与预定状态为关联状态,比如,预定状态信息为待销毁状态信息时,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所执行的存储工序为销毁工序的前序步骤。
该步骤S50中的预定状态信息(第二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与上述步骤S250中的预定状态信息(第一预定状态信息)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该步骤S50中的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故障状态信息,步骤S250中的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销毁状态信息,或者,二者均为故障状态信息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50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与其状态信息可以同时接收,也可以在不同步骤中接收,本申请并不限制。当然,操作人员所传输的状态信息也并不限制于(待)销毁状态,也可以其他状态,比如:异常状态、待拆卸状态(可以对应上述拆卸指令)、正常状态、检修状态等待。
请参阅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通过与收纳装置数据交互进行身份验证,以将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进而避免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被随意取出,保证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安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81、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验证信息;
S83、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输出指令;所述输出指令用于表示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输出。
其中,所述验证信息用于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或,用于表示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输出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存储有第一匹配信息。第一匹配信息可以与验证信息相匹配验证。具体的,匹配的形式可以为第一匹配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同,比如,服务器存储有所有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形成第一匹配信息;当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时,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证ID与所存储的身份证ID匹配验证,如存在相同的身份证ID,则表明该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另外,验证信息也可以与第一匹配信息为相关联匹配的不同信息。比如,操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为第一匹配信息的答案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对于第一匹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人工输入获取,也可以通过先前扫描识别获取,本申请并不作限制。为提升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露,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匹配信息可以为同时包含授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授权设备的身份信息,从而在对于操作人员和处理装置的身份进行双重验证,在双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允许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81、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S83、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接收指令;所述接收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接收。
在该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在未接收到所述接收指令的情况下,禁止接收操作人员所放置的数据存储介质。收纳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接收指令的情况下,允许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于接收部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与操作人员的身份相关联。只有具备合法身份的操作人员才可以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于收纳装置中,保证了数据存储介质的转移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相应的,在步骤S150之前,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91、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S96、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识别收指令;所述识别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需要被获取。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存储有第二匹配信息。第二匹配信息可以与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验证。具体的,匹配的形式可以为第二匹配信息与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同,比如,服务器存储有所有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形成第二匹配信息;当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时,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证ID与所存储的身份证ID匹配验证,如存在相同的身份证ID,则表明该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另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也可以与第二匹配信息为相关联匹配的不同信息。比如,操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为第二匹配信息的答案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对于第二匹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人工输入获取,也可以通过先前扫描识别获取,本申请并不作限制。为提升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露,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匹配信息可以为操作人员在维修方(机房等位置)拿取数据存储介质时,由拿取位置的管理终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该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所拿取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相对应标记。然后,该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运移至收纳装置进行存储收纳。服务器验证该操作人员与先前拿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操作人员身份一致的情况下,再发送识别指令,避免因运移过程中更换人员而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125、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图像信息;
S135、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所述标识信息存档。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可以与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同时接收,此时,接收标识信息的设备同时也可以用于接收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另外,也可以在发送存储指令后,接收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的外表状态。在后期出现问题进行追溯时,可以通过图像信息查看在数据存储介质在存储时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判断问题的发生时机,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数据存储介质被调换,保证内部数据的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将图像信息对应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进行存档。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利用标识信息标记所述图像信息,从而将所述图像信息与所述标识信息相对应。服务器在将图像信息存档后,通过标识信息即可查看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以及图像信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710、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第一重量信息;所述第一重量信息表示所述收纳装置所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重量;
S750、接收处理装置发送的第二重量信息;所述第二重量信息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被所述处理装置执行预定处理后的重量;
S780、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和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完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与收纳装置、处理装置通信,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当然,收纳装置可以与处理装置先通信,再将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在该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将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对比获取二者的差值。并且,服务器将差值与预定值相判断,以此确定收纳装置所存储的所有数据存储介质已被处理装置所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在确认所述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时,服务器可以更新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执行预定处理时产生问题,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部分数据存储介质未被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指令时,收纳装置可以通过提醒设备播报语音、或光信号提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现场操作人员可以将处理装置与收纳装置分离,完成数据存储介质的预定处理。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通信模块400、和处理单元500。其中,所述通信模块400用于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单元500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400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以及紫蜂协议通信模块、蜂窝移动通信模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通过与收纳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收纳装置与服务器之间通过通信将所述标识信息传递。
所述处理单元500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单元400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的服务器,其通信模块400和处理单元500实现的具体功能,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方式相对照解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具体功能和方法,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进行对照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器包括但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
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缓存(Cache)、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者存储卡(Memory Card)。所述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子设备,其实现的具体功能和效果,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前述实施方式相对照解释。
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装置。其中,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并不限制所收纳数据存储介质的种类。具体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可以为硬盘、U盘、光盘等,本申请并不作限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数据存储介质可以为硬盘(SSD和/或HDD)。
本实施方式中,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标识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具体的,可以通过摄像头、条码扫描枪等组件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输入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识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的身份信息、或者可以便于识别存储对象的其他信息。通过标识信息,电子设备(优选为服务器)可以确定待收纳的对象。具体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可以以二维码、条形码、数字的形式展示。标识信息可以通过标签粘贴于数据存储介质的表面。具体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SKU码、SN码、IMEI码、EAN码、UPC码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标识信息为SN码。
在该步骤中,获取所述标识信息的相关组件可以处于常开状态,当数据存储介质处于可被预定位置即可被获取标识信息。考虑到标识信息通常以标签的形式存留在数据存储介质的表面。数据存储介质在被获取标识信息时,以将标识信息展示在摄像头、条码扫描枪等组件下为宜。
另外,该步骤S100也可以为控制开启。当需要对数据存储介质进行获取标识信息时再开启相应设备组件,以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相应的,控制该步骤S100的条件可以有多种,比如手动开关控制,感应控制(根据预定区域是否放置有数据存储介质)等等。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与操作人员的身份相关联。只有具备合法身份的操作人员才可以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于收纳装置中,保证了数据存储介质的转移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该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0、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S95、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识别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用于电子设备(服务器)验证该身份是否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为预留信息、密码信息、IC卡信息(比如:ID卡信息、CPU卡信息)、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同时包含有多种身份信息,比如,身份信息同时包含预留信息、密码信息、IC卡信息(比如:ID卡信息、CPU卡信息)、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等等。此时,电子设备在验证多重信息均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为合法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刷卡器读取操作人员的IC卡获取。或者,通过输入器输入获取数字ID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工号号码)或密码信息。或者,通过摄像头采集操作人员的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或者,采用指纹识别器采集操作人员的指纹信息。或者,通过麦克风采集操作人员的声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密码信息可以表明操作人员的身份,密码信息并不局限于数字密码,也可以为轨迹密码、手势密码等等,本申请对于密码信息的形式并不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二匹配信息。第二匹配信息可以与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验证。具体的,匹配的形式可以为第二匹配信息与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同,比如,电子设备存储有所有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形成第二匹配信息;当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时,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证ID与所存储的身份证ID匹配验证,如存在相同的身份证ID,则表明该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另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也可以与第二匹配信息为相关联匹配的不同信息。比如,操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为第二匹配信息的答案信息。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对于第二匹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人工输入获取,也可以通过先前扫描识别获取,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为提升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露。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匹配信息可以为操作人员在维修处(机房等位置)拿取数据存储介质时,由拿取位置的管理终端上传至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接收该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所拿取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相对应标记。然后,该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运移至收纳装置进行存储收纳。电子设备验证该操作人员与先前拿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操作人员身份一致的情况下,再发送识别指令,避免因运移过程中更换人员而导致数据存储介质被更换的风险,尤其在数据存储介质为数据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数据泄漏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需要被获取。识别指令为触发指令,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该识别指令时将进行相应的识别动作。具体的,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上述步骤S100)包括:在接收到所述识别指令的情况下,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具体的,在接收到识别指令时打开相应的识别设备,以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或者,在接收到识别指令时,将数据存储介质从无法获取标识信息的位置移位至可以获取标识信息的位置。在接收到该识别指令时,可以触发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的相应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收纳装置也可以无需与服务器进行通信验证操作人员的身份。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方法可以包括: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收纳装置可以具有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存储有第二匹配信息。收纳装置也可以具有处理器,处理器会将当前获取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匹配。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S200、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网络组件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网络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以及紫蜂协议通信模块、蜂窝移动通信模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收纳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通信将所述标识信息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电子设备可以为一个具有运算和网络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运行于该电子设备中,为数据处理和网络交互提供支持的软体。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远端管理终端(比如计算机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具体限定服务器的数量。服务器可以为一个服务器,还可以为几个服务器,或者,若干服务器形成的服务器集群。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通过物理状态可以反映数据存储介质当前的状态,以便于对数据存储介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承接上文描述,物理状态可以为维修状态、良好状态、待销毁状态、已销毁状态、工作状态、待存储状态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数据存储介质在电子设备上的当前物理状态,也可以为数据存储介质的目标物理状态。电子设备会根据预定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存储介质是否需要执行存储,进而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或其他指令。预定状态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管理终端向电子设备人工上传。当然,预定状态信息也可以通过管理终端的设备自动检测上传,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在数据存储介质正常工作时,数据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同服务器保持网络连接并向服务器传送该数据存储介质正常工作的数据,此时,服务器获知该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为良好状态,并标记该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物理状态信息为良好;而该数据存储介质工作异常时,数据存储介质所在设备自动检测并向服务器传送该数据存储介质工作异常的数据,此时,服务器获知该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为异常状态,并标记该数据存储介质的当前物理状态信息为待检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预定状态信息可以为待销毁状态。维修人员通过检修发现该数据存储介质无法继续使用时,通过管理终端(比如计算机)向服务器上传该数据存储介质的SN码以及上传该SN码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待销毁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具有存储服务器,该存储服务器存储有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以及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电子设备也可以具有匹配服务器,匹配服务器会将收纳装置传输的标识信息与状态信息匹配,在确定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时向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其中,存储指令为触发指令,存储指令可以触发收纳装置执行存储动作。在收纳装置接收到存储指令时会执行将数据存储介质存储的程序。本申请对于存储指令所携带的具体指令数据信息并不限制,只需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该存储指令时将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存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状态信息与存储指令可以相一致,比如,预定状态信息为待存储状态信息时,存储指令可以为预定状态信息具体执行工序。另外,预定状态信息与存储指令也可以不一致,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状态与预定状态为关联状态,比如,预定状态信息为待销毁状态信息时,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所执行的存储工序为销毁工序的前序步骤。
S300、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接收存储指令。承接上文描述,可以通过网络组件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存储指令。网络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以及蜂窝协议通信模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收纳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通信将所述存储指令传递。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允许存储数据存储介质时,收纳装置允许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输进入存储空间存储。此时,收纳装置可以依靠操作人员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移动至存储空间中存储,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移动将数据存储介质自动移位至存储空间中。相应的,收纳装置在未接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收纳装置禁止数据存储介质进入存储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具有控制数据存储介质进入存储空间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以具有相切换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锁定机构在解锁状态时,数据存储介质允许进入存储空间中进行存储,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数据存储介质被禁止进入存储空间中。收纳装置根据是否接收到存储指令,控制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收纳装置具有与存储空间相通的进料口,该进料口的门板的关闭和打开可以控制(比如上述的闸门形式)。收纳装置在接收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可以移动门板将进料口打开。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通过进料口放入存储空间中,然后收纳装置将进料口关闭,完成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在其他实施例中,收纳装置也可以具有对进料口的门板锁定的控制锁,收纳装置在接收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将控制锁打开,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进料口的门板打开,将数据存储介质通过进料口放入存储空间,然后,收纳装置将控制锁关闭,利用门板将进料口封堵。
请参阅图2、图5、图9。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接收部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位于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装置上。接收部可以供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通过设有接收部,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放置,降低操作人员手工操作要求;同时,接收部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的设备组件相对位置固定,接收部放置数据存储介质后,便于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可以放置单块数据存储介质,也可以同时放置多块数据存储介质。接收部上可以具有数据存储介质的放置区域,放置区域与数据存储介质的形状相匹配,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按照预定放置样式放置在接收部的放置区域(比如将数据存储介质具有SN码的表面朝上放置)。从而便于后续的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如图9所示,接收部可以为托盘结构,在托盘结构上设有与硬盘形状相匹配的容纳凹槽(比如:硬盘通常为矩形形状,该容纳凹槽同样为矩形凹槽),在故障盘放置于该容纳凹槽中时,故障盘在托盘上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容易扫描获得故障盘上SN码。
相应的,所述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包括:获取位于所述接收部上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可以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的识别设备(也可以称为采集设备、采集组件)具有固定的相对位置。识别设备的识别范围将接收部的至少部分区域覆盖,从而在接收部上放置有数据存储介质时对该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获取。具体的实施例中,识别设备(比如上述摄像头、扫描枪)可以设置于接收部的上方,在接收部承接有数据存储介质时,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获取。
所述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包括: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位于所述接收部的数据存储介质移动至存储空间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依靠操作人员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从接收部移动至存储空间中存储,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移动设备将数据存储介质从接收部自动移位至存储空间中。相应的,收纳装置在未接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收纳装置禁止数据存储介质进入存储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实现自动传送数据存储介质,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所述收纳装置还可以设有传送机构。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解锁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数据存储介质从所述接收部移动至所述存储空间。
在本申请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为减少在收纳数据存储介质过程中操作人员放置数据存储介质后的操作,降低收纳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漏风险。在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在接收部后的操作均可以由收纳装置完成,并且无法在中途将数据存储介质更换,保证所收纳的数据存储介质为目标数据存储介质。
具体的,所述接收部可以具有相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能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无法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接收部实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存在多种动作形式。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接收部的移动方式可以类似于电脑的光驱移动方式。具体的,接收部可以从一识别空间伸出以及复位,当接收部伸出识别空间时位于第一状态,接收部处于裸露状态,从而可以接收操作人员放置数据存储介质;当接收部复位在识别空间时,接收部处于隐藏状态,此时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无法被放置。当然,接收部也可以通过其他动作进行切换,比如展开收起、扩张收缩等等,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定。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80、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S82、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接收指令;所述接收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接收;
S85、在接收到所述接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部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用于服务器(电子设备)验证该身份是否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为预留信息、密码信息、IC卡信息(比如:ID卡信息、CPU卡信息)、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等等。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包含有多种信息,比如,身份信息同时包含预留信息、密码信息、IC卡信息、ID卡信息、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等等,此时,电子设备在验证多重信息均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为合法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刷卡器读取操作人员的IC卡、ID卡获取。或者,通过输入器输入获取数字ID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工号号码)或密码信息。或者,通过摄像头采集操作人员的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或者,采用指纹接收器采集操作人员的指纹信息。或者,通过麦克风采集操作人员的声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密码信息可以表明操作人员的身份,密码信息并不局限于数字密码,也可以为轨迹密码、手势密码等等,本申请对于密码信息的形式并不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二匹配信息。第二匹配信息可以与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匹配验证。具体的,匹配的形式可以为第二匹配信息与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相同,比如,电子设备存储有所有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形成第二匹配信息;当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时,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证ID与所存储的身份证ID匹配验证,如存在相同的身份证ID,则表明该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另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也可以与第二匹配信息为相关联匹配的不同信息。比如,操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为第二匹配信息的答案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对于第二匹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人工输入获取,也可以通过先前扫描获取,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为提升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露,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匹配信息可以为操作人员在维修方(机房等位置)拿取数据存储介质时,由拿取位置的管理终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该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所拿取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相对应标记。然后,该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运移至收纳装置进行存储收纳。服务器验证该操作人员与先前拿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操作人员身份一致的情况下,再发送接收指令,避免因运移过程中更换人员而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接收。接收指令为触发指令,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该接收指令时将进行相应的接收动作,即将接收部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相应的,所述通过接收部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包括:在所述接收部位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在接收部位于第一状态下,操作人员可以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于接收部上。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步骤:接收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接收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可以通过人工推动。相应的该步骤为:接收操作人员施力,以使接收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当然,接收部也可以自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进而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相应的,该实施例可以包括步骤:将接收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比如,接收部位于第一状态下的时长不超过预定时间(比如10秒),在接收部位于第一状态到达预定时间时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或者,接收部可以称重,在所称重数据存储介质的重量超过预定重量时从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包括:在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一状态时,无法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在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时可以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同时,第二状态下无法被接收数据存储介质。同样的,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时其上的数据存储介质无法被取走。
在本实施例中,在验证所述标识信息通过后,将接收部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移动至存储空间中存储,或者,验证所述标识信息不通过(或者未发现有标识信息)时,将接收部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表示该数据存储介质非目标数据存储介质,提醒操作人员收回取走。
在本申请提供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能够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以在服务器存档,进而方便后期查询和确定存储时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具体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20、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
S130、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图像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所述标识信息进行存档。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可以与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同时获取,此时,获取标识信息的设备同时也可以用于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另外,在也可以在已对数据存储介质进行存储后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摄像头、照相机对数据存储介质进行拍照或录像,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可以表示数据存储介质的外表状态。在后期出现问题进行追溯时,可以通过图像信息查看在数据存储介质在存储时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判断问题的发生时机,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数据存储介质被调换,保证内部数据的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在将图像信息对应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进行存档。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标识信息标记所述图像信息,从而将所述图像信息与所述标识信息相对应。电子设备在将图像信息存档后,通过标识信息即可查看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以及图像信息。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与服务器交互进行身份验证或授权,以将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进而避免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被随意取出,保证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安全。尤其在数据存储介质为数据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漏。具体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0、获取验证信息;
S500、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输出指令;所述输出指令用于表示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输出;
S600、在接收到所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其中,所述验证信息用于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或,用于表示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输出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验证信息表示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时,表明只有授权设备才能与收纳装置相对接,开启收纳装置。验证信息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时,表明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被接受开启收纳装置,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用于服务器(电子设备)验证该身份是否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为预留信息、密码信息、IC卡信息(比如:ID卡信息、CPU卡信息)、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等等。
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同时包含有多种身份信息,比如,身份信息同时包含预留信息、密码信息、IC卡信息、ID卡信息、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声音信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等等,此时,电子设备在验证多重信息均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时,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为合法信息。
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刷卡器读取操作人员的IC卡获取。或者,通过输入器输入获取数字ID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工号号码)或密码信息。或者,通过摄像头采集操作人员的人脸信息、虹膜信息。或者,采用指纹识别器采集操作人员的指纹信息。或者,通过麦克风采集操作人员的声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密码信息可以表明操作人员的身份,密码信息并不局限于数字密码,也可以为轨迹密码、手势密码等等,本申请对于密码信息的形式并不限制。
验证信息表示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时,处理装置可以在与收纳装置的对接部位设有识别芯片,该识别芯片携带有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相应的,收纳装置的对接部位设有识别所述识别信息携带信息的识别组件,从而在处理装置与收纳装置对接的情况下完成对验证信息的获取。
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存储有第一匹配信息。第一匹配信息可以与验证信息相匹配验证。具体的,匹配的形式可以为第一匹配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同,比如,服务器存储有所有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形成第一匹配信息;当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时,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证ID与所存储的身份证ID匹配验证,如存在相同的身份证ID,则表明该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
另外,验证信息也可以与第一匹配信息为相关联匹配的不同信息。比如,操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为第一匹配信息的答案信息。还有,第一匹配信息(上述第二匹配信息可以参考)也可以为授权信息,服务器通过确认所输入的身份信息是否具有相应的处理权限,判断是否发送输出指令。
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对于第一匹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人工输入获取,也可以通过先前扫描识别获取,本申请并不作限制。为提升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露,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匹配信息可以为同时包含授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授权设备的身份信息,从而在对于操作人员和处理装置的身份进行双重验证,在双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允许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需要被输出。输出指令为触发指令,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该输出指令时将进行相应的输出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允许输出数据存储介质时,收纳装置允许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输从其存储空间输出。此时,收纳装置可以依靠操作人员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移动至存储空间中存储,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移动组件将数据存储介质自动从存储空间中移出。相应的,收纳装置在未接到所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收纳装置禁止数据存储介质输出存储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具有控制数据存储介质从存储空间输出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以具有相切换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锁定机构在解锁状态时,数据存储介质允许输出存储空间中进行存储,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数据存储介质被禁止输出存储空间中。收纳装置根据是否接收到输出指令,控制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收纳装置具有与存储空间相通的出料口,该出料口的门板的关闭和打开可以控制(比如上述的闸门形式)。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可以移动门板将出料口打开。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通过出料口从存储空间中移出并输入处理装置,然后收纳装置将出料口关闭,完成数据存储介质的输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收纳装置也可以具有对出料口的门板锁定的控制锁,收纳装置在接收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将控制锁打开,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出料口的门板打开,将数据存储介质通过出料口放入存储空间,然后,收纳装置将控制锁关闭,利用门板将出料口封堵。
为简化在收纳数据存储介质过程中操作人员放置数据存储介质后的操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收纳装置可以自动将数据存储介质从出料口输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包括以下步骤:打开出料口;将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输出至处理装置,以用于处理装置对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收纳装置具有将数据存储介质从出料口输出的运输组件,通过运输组件自动将数据存储介质从出料口输出。运输组件可以为传送带、机械手等结构,可以实现数据存储介质的自动输出,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可以对数据存储介质进行预定处理,该预定处理可以与上述数据存储介质的预定状态信息相关联,比如,预定状态信息为待销毁状态,处理装置所对应的预定处理为销毁数据存储介质的具体步骤(粉碎、烧毁、损毁等等)。该预定处理也可以与上述数据存储介质的预定状态信息不关联,通过验证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为合法处理设备即可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处理设备为运输设备,在处理设备验证通过后收纳装置将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至处理设备进行运输。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装置与收纳装置可以对接,收纳装置将数据存储介质从出料口输出后即可进入运输组件。具体的,处理装置可以设有封闭的传送通道,该传送通道与处理装置的处理空间相连通。通过封闭的传送通道将出料口与处理空间相连通,实现数据存储介质的机械化传送,无需人工干预,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干预,降低因人工干预而产生数据泄漏或数据存储介质丢失的风险。
如此,可以实现在操作人员将数据存储介质放置在接收部后的操作均可以全部由收纳装置完成,并且无法在之后的操作中将数据存储介质更换,保证所收纳的数据存储介质和输出的数据存储介质为目标数据存储介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通过收纳装置自身所存储的数据以及处理器对操作人员和处理装置进行身份验证,以将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进而避免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被随意取出,保证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安全。具体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50、获取验证信息;
S550、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进行本地验证。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的存储器可以存储有第一匹配信息。第一匹配信息可以与验证信息相匹配验证。具体的,匹配的形式可以为第一匹配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同,比如,服务器存储有所有合法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形成第一匹配信息;当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证ID时,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证ID与所存储的身份证ID匹配验证,如存在相同的身份证ID,则表明该操作人员的身份合法。另外,验证信息也可以与第一匹配信息为相关联匹配的不同信息。比如,操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为第一匹配信息的答案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对于第一匹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人工输入获取,也可以通过先前扫描识别获取、或者联网实时获取,本申请并不作限制。为提升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存储介质的数据泄露,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匹配信息可以为同时包含授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授权设备的身份信息,从而在对于操作人员和处理装置的身份进行双重验证,在双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允许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时,收纳装置允许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输从其存储空间输出。此时,收纳装置可以依靠操作人员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移动至存储空间中存储,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移动组件将数据存储介质自动从存储空间中移出。相应的,收纳装置在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无法匹配的情况下,收纳装置禁止数据存储介质输出存储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具有控制数据存储介质从存储空间输出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以具有相切换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锁定机构在解锁状态时,数据存储介质允许输出存储空间中进行存储,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数据存储介质被禁止输出存储空间中。收纳装置根据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是否匹配,控制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收纳装置具有与存储空间相通的出料口,该出料口的门板的关闭和打开可以控制(比如上述的闸门形式)。收纳装置在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可以移动门板将出料口打开。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将数据存储介质通过出料口从存储空间中移出并输入处理装置,然后收纳装置将出料口关闭,完成数据存储介质的输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收纳装置也可以具有对出料口的门板锁定的控制锁,收纳装置在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将控制锁打开,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出料口的门板打开,将数据存储介质通过出料口放入存储空间,然后,收纳装置将控制锁关闭,利用门板将出料口封堵。
需要说明的是,收纳装置的出料口和进料口可以为同一开口,也可以为不同的开口,相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对应的锁定机构可以为同一锁定机构,也可以为不同锁定机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出料口和进料口为不同开口,进料口和出料口所对应的锁定机构也为不同的锁定机构。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步骤:获取所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第一重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重量信息表示收纳装置当前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的重量。通过第一重量信息可以反映当前收纳装置的存储状态。收纳装置获取所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第一重量信息可以进行展示,从而为提示操作人员目前收纳装置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的重量。或者,收纳装置也可以向外发送第一重量信息,比如,收纳装置可以向电子设备(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从而在服务器处进行存档。
在本实施例中,收纳装置可以对存储空间中所有的数据存储介质进行称重,获取所述第一重量信息。另外,收纳装置可以在通过接收部接收时对所接收的数据存储介质称重,然后将所获得的称重信息叠加,从而获得当前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第一重量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重量信息提供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获知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总重量后,可以对预定处理后的数据存储介质人工称重,然后人工对比,确认全部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已被处理完毕,避免产生遗留、未处理等问题。
具体的一个实施例中,为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所述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被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后的第二重量信息;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收纳装置可以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进行数据传送。处理装置可以对执行预定处理(比如粉碎、存储、搬运)后的数据存储介质进行称重,并将称重信息传递至收纳装置,由收纳装置完成重量的对比,确认全部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已被完全处理。通过收纳装置确认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避免产生遗留、未处理等问题,同时简化操作人员的工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时,收纳装置可以将该完成信息发送至电子设备(服务器),电子设备可以更新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当然,收纳装置也可以设有相关提醒设备,通过提醒设备播报语音、或光信号提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相应的,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可以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执行预定处理时产生问题,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部分数据存储介质未被处理。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所述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00、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被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后的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认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S800、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指令的情况下,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与收纳装置、处理装置通信,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当然,收纳装置可以与处理装置先通信,再将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发送至电子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对比获取二者的差值。并且,电子设备将差值与预定值相判断,以此确定收纳装置所存储的所有数据存储介质已被处理装置所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确认所述第一重量信息和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时,电子设备可以更新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
收纳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指令时,收纳装置可以通过提醒设备播报语音、或光信号提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现场操作人员可以将处理装置与收纳装置分离,完成数据存储介质的预定处理。
相应的,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可以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执行预定处理时产生问题,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部分数据存储介质未被处理。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通信模块200,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处理模块3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其中,获取模块100可以采用摄像头、条码扫描枪等组件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输入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通信模块200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以及紫蜂协议通信模块、蜂窝移动通信模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可以通过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收纳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通信将所述标识信息传递。
所述处理模块300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处理模块300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的收纳装置,其获取模块100、通信模块200和处理模块300实现的具体功能,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方式相对照解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具体功能和方法,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进行对照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器包括但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
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缓存(Cache)、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者存储卡(Memory Card)。所述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子设备,其实现的具体功能和效果,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前述实施方式相对照解释。
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包括:箱体1,其具有用于存储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与所述存储空间相通的进料口2;用于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的采集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接收解锁指令的数据传输单元4;第一锁定机构,其具有使所述进料口2无法输入数据存储介质的锁定状态、以及使所述进料口2允许数据存储介质输入的解锁状态;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4、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相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解锁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位于所述解锁状态。
其中,所述箱体1上设有与所述存储空间相通的出料口3。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其具有使所述出料口3无法输出数据存储介质的锁定状态、以及使所述进料口2允许输入数据存储介质的解锁状态。出料口3处可以设有防拆报警结构,以增加该收纳装置的存储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解锁指令可以由服务器发出,解锁指令可以与上述存储指令、或识别指令、或接收指令等相对应。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解锁指令时,控制第一锁定机构动作。
所述箱体1上设有用于接收数据存储介质的接收部5;所述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收部5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具体的,所述接收部5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的托盘、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伸出所述箱体1,并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收入所述箱体1。
其中,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托盘的伸出和收入。当然,在本申请中并不以此为限制,只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托盘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进行动作切换即可。
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传送机构6;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解锁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传送机构6将所述数据存储介质从所述接收部5移动至所述存储空间。具体的,所述传送机构6包括电磁件、以及驱动所述电磁件的移动单元;所述电磁件用于悬挂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所述移动单元能够使所述电磁件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接收部5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无法被放置数据存储介质;所述接收部5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能被放置数据存储介质。
其中,数据传输单元4可以包括网络组件,其中,网络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有线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红外收发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以及蜂窝协议通信模块等。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单元4包括无线网络模块。所述采集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接收部5上方的扫描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单元还能采集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1上还设有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身份信息。所述控制器在确定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具体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IC卡识别器、和/或密码输入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数据存储介质从该收纳装置自动输出,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所述箱体1还设有运输组件7;所述运输组件7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箱体1外输送所存储空间内的数据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运输组件7可以为传送带、机械爪等结构。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运输组件7可以为设置于存储空间底部的传送带。数据存储介质收纳在存储空间中可以叠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在运行时,将其上的数据存储介质从出料口3运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服务器实施方式、客户端实施方式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
可以理解,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文件之后,可以无需创造性劳动想到本申请文件中列举的部分或全部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组合,这些组合也在本申请公开和保护的范围内。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2。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或者实施方式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28)

1.一种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包括:获取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相应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拆卸指令;所述拆卸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从阵列上被拆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阵列上的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信息;
根据所述存储性能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包括:
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状态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拆卸指令包括:
向拆卸装置发送所述拆卸指令。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拆卸指令包括:
通过即时通讯消息向操作人员的即时通讯设备发送所述拆卸指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验证信息;
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输出指令;所述输出指令用于表示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信息用于表示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信息用于表示处理装置的身份信息;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输出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识别收指令;所述识别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需要被获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接收指令;所述接收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接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图像信息;
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所述标识信息存档。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收纳装置发送的第一重量信息;所述第一重量信息表示所述收纳装置所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重量;
接收处理装置发送的第二重量信息;所述第二重量信息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被所述处理装置执行预定处理后的重量;
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和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完成。
1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收纳装置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收纳装置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16.一种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验证信息;
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输出指令;所述输出指令用于表示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输出;
在接收到所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验证信息;
在确定所述验证信息与第一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识别指令;所述识别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需要被获取;
在接收到所述识别指令的情况下,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接收部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相应的,
所述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包括:获取位于所述接收部上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所述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包括: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位于所述接收部的数据存储介质移动至存储空间进行存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具有相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能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无法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第二匹配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发送接收指令;所述接收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接收;
在接收到所述接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部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相应的,所述通过接收部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包括:在所述接收部位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所述获取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包括:在所述接收部位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SN码。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图像信息;
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图像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所述标识信息进行存档。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输出指令的情况下,允许所存储的数据存储介质输出包括:
打开出料口;
将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输出至处理装置,以用于处理装置对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存储的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第一重量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数据存储介质被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后的第二重量信息;
在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与所述数据存储介质被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后的第二重量信息的差值不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认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指令的情况下,确认所述数据存储介质执行预定处理完成。
28.一种数据存储介质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
通信模块,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为预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存储指令;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状态;所述存储指令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存储介质需要被存储;
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存储指令的情况下,允许存储所述数据存储介质。
CN201810463176.9A 2018-05-15 2018-05-15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Active CN110493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3176.9A CN110493295B (zh) 2018-05-15 2018-05-15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3176.9A CN110493295B (zh) 2018-05-15 2018-05-15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3295A true CN110493295A (zh) 2019-11-22
CN110493295B CN110493295B (zh) 2022-04-15

Family

ID=6854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3176.9A Active CN110493295B (zh) 2018-05-15 2018-05-15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32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0889A (zh) * 2020-12-16 2021-09-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硬盘存储装置、运输装置、销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1825B1 (en) * 1997-10-08 2002-02-26 Hitachi, Ltd. Method for managing failed storage media
US20060069886A1 (en) * 2004-09-28 2006-03-30 Akhil Tulyani Managing disk storage media
JP2012212294A (ja) * 2011-03-31 2012-11-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記憶媒体管理システム、記憶媒体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95587A (zh) * 2013-06-06 2013-09-11 国家电网公司 集中式电子存储介质数据同步擦除方法
US9633494B1 (en) * 2015-12-01 2017-04-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cure destruction of storage devices
CN206305179U (zh) * 2016-10-25 2017-07-07 北京汇智启典科技有限公司 涉密介质速熔销毁机
CN106990919A (zh) * 2017-03-04 2017-07-2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隔离故障磁盘的存储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1825B1 (en) * 1997-10-08 2002-02-26 Hitachi, Ltd. Method for managing failed storage media
US20060069886A1 (en) * 2004-09-28 2006-03-30 Akhil Tulyani Managing disk storage media
JP2012212294A (ja) * 2011-03-31 2012-11-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記憶媒体管理システム、記憶媒体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95587A (zh) * 2013-06-06 2013-09-11 国家电网公司 集中式电子存储介质数据同步擦除方法
US9633494B1 (en) * 2015-12-01 2017-04-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cure destruction of storage devices
CN206305179U (zh) * 2016-10-25 2017-07-07 北京汇智启典科技有限公司 涉密介质速熔销毁机
CN106990919A (zh) * 2017-03-04 2017-07-2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隔离故障磁盘的存储管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小琴: "《精通Windows Server 2008命令行与PowerShell》", 30 June 2009, 中国铁道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0889A (zh) * 2020-12-16 2021-09-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硬盘存储装置、运输装置、销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3295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0405B (zh) 智慧档案大数据平台系统
CN204155311U (zh) 一种具有检验功能的智能存取快件箱
CN105740921B (zh) 一种智能档案架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027992A (zh) 用于提供冗余访问通道的锁
CN105574700A (zh) 一种危险品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986355A (zh) 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
WO2013188566A1 (en) Auditing and forensics for automated tool control systems
CN106296910A (zh) 一种具有智能化管理功能的指静脉识别保险柜控制系统
CN109712293A (zh)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54933A (zh) 光交箱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和开门方法
CN10927088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蓄冷保温箱流通管理系统
CN102521904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中介控制系统
CN106228632A (zh) 一种工地考勤方法及系统
CN107169643A (zh) 一种智能钥匙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450483A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CN107564153A (zh) 一种智能云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80920A (zh) 工具借还系统及借还方法
CN110493295A (zh) 数据存储介质处理方法、服务器、收纳装置
CN110516824A (zh) 航空维修工具及设备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529258A (zh)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6282393U (zh) 快递收纳装置及快递收纳系统
CN109426895A (zh) 一种基于人员识别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方法
CN207728217U (zh) 用于控制物理对象的系统
CN103606035B (zh) 公章智能监管系统
CN105405191A (zh) 解锁钥匙管理信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