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9258A -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9258A
CN106529258A CN201611080353.2A CN201611080353A CN106529258A CN 106529258 A CN106529258 A CN 106529258A CN 201611080353 A CN201611080353 A CN 201611080353A CN 106529258 A CN106529258 A CN 106529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module
gravity
human eye
mobil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03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0803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9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9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9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task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4Generating training patterns; Bootstrap methods, e.g. bagging or boo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对移动设备进行重力监测,检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捕捉人眼位置,捕捉成功后,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成功,则触发移动设备解锁,若身份验证失败,则记录使用信息;本发明中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用户在解锁过程中,无需进行多余的动作,可以节省移动设备唤醒、解锁、休眠中的操作,当移动设备身份验证失败,通过记录使用信息,实现移动设备的监控,不仅保证了用户的隐私,也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高科技产业之一,并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移动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并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移动设备作为移动通信的终端,其功能也日益丰富,目前,各种移动设备(手机、Pad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现有的移动设备唤醒、解锁、休眠(锁定)、安全认证多数基于密码认证和指纹认证,密码认证优势在于准确性高,指纹认证优势在于操作方便、快速,但无论哪种方式均需要一定的操作来完成唤醒、解锁、休眠(锁定)动作,并且上述方式必须将在屏幕开启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识别解锁,另外,上述的方式对于安全监控不到位,一旦手机不在身边,无法监控到手机的状态,也无法监控到其他操作者对手机进行了哪些操作,并且,现有的手机安全管理方式无法针对不同的操作者,进行权限管理,极易发生在手机使用者解锁后,再转交给其他操作者,发生泄漏隐私的情况,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能够节省移动设备唤醒、解锁、休眠(锁定)中的操作,同时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
a.对移动设备进行重力监测,检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
b.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捕捉人眼位置;
c.捕捉成功后,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成功,则触发移动设备解锁,若身份验证失败,则记录使用信息。
进一步,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若没有捕捉到人眼位置,且此时移动设备的屏幕处于开启状态,则自动关闭屏幕,进入锁定状态。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屏幕手动关闭,或者等待预定的时间,才自动锁屏,而通过上述方法无需操作,也无需等待。
进一步,步骤c中在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包括通过光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并判断是否满足采集人脸图像信息的启动条件,若满足,则开始采集人脸图像信息;若不满足,则进行补光,以辅助采集人脸图像信息。在亮度不足,难以采集人脸图像信息时,可以通过点亮屏幕或者通过外设的补光灯进行辅助补光。
进一步,当捕捉人眼位置失败时,在预先设置的上限次数内重新捕捉直至捕捉成功,若达到预先设置的上限次数后,仍然没有捕捉成功,则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同时唤醒移动设备,开启屏幕并提示解锁失败信息。用户或系统设定上限次数,达到上限次数时,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也可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在移动设备休眠后,关闭除重力监测模块外的其他模块,以达降低功耗的目的。
进一步,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具体包括:根据人眼位置采集待识别人脸图像,对采集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分析,并与预先采集的参考图像进行比对匹配,所述参考图像设置于移动设备本地和/或云端中。根据人脸识别相应的匹配算法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
进一步,所述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还包括:根据所有已采集的图像对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和不同妆容下的人脸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人脸特征数据库并存储至本地和/或云端中,且每次身份验证成功后,不断更新所述人脸特征数据库;所述人脸特征数据库建立后,通过将待识别人脸信息与参考图像和/或人脸特征数据库进行比对匹配,完成身份验证。通过云端服务器,可以使用户在更换手机时,无需重新录入参考图片,从云端导入数据即可,也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例如门禁系统,只要装上人脸识别系统和硬件,无需集中人员采集图片,只要导入对应的云端账号和门禁账号绑定即可,同时通过移动设备和其他人脸识别设备不断的采集图像,更新云端对应账号里面的图像,优化更新特征数据库,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效率,可避免面貌变化而需要重新到特定的设备下重新采集。
进一步,根据人脸识别特征数据库,对移动设备进行多级访问权限划分,限制不同的操作者的使用权限。与人脸识别结合的多级权限访问,保护用户的隐私,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移动设备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重力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
眼球捕捉模块,用于捕捉人眼位置,为图像识别提供对焦参考和启动判定,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待识别图像;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将采集的待识别图像与数据库中图像进行匹配;
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移动设备的唤醒、解锁、休眠、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
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图像,为人脸识别模块提供参考图像。
进一步,还包括
光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
补光模块,用于当外部环境亮度不足时进行补光辅助。
当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启动补光模块,启动眼球捕捉模块,不满足补光辅助条件时,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若其他解锁方式触发安全防护条件,执行安全防护命令,采集图像,启动安全防护设定,如将采集到的图片、位置、移动设备信息等信息发送到安全邮箱、手机等安全账号/设备,锁定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可以使用户在解锁过程中,无需进行多余的动作,节省了移动设备唤醒、解锁、休眠(锁定)中的操作,当移动设备身份验证失败,通过记录使用信息,实现移动设备的监控,不仅保证了用户的隐私,也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本发明对现有的移动设备管理方式进行了改进,可以有效的提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解锁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锁定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
a.对移动设备进行重力监测,检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
b.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捕捉人眼位置,
c.捕捉成功后,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成功,则触发移动设备解锁,若身份验证失败,则记录使用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拿起手机时,系统检测到重力变化,触发捕捉眼球,捕捉成功后,自动人脸识别解锁,如果手机丢失别人拿起来,则解锁失败,同时记录使用信息,本实施例中的使用信息包括使用的时间、位置、操作内容和使用人的图像,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的其他操作,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触发移动设备解锁的同时也记录实用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若没有捕捉到人眼位置,并且如果此时移动设备的屏幕处于开启状态,则自动关闭屏幕,进入锁定状态。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或其他的移动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以手机为例,通常在使用完手机后,要么按下锁屏键,手动关闭,要么放起来,等它自动锁屏,而当放起来时,通常其重力也会发生变化,检测到这种条件下的重力变化后,自动捕捉人眼,多次捕捉不到的话,自动触发锁屏,不用操作,也无需等待。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在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包括通过光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并判断是否满足采集人脸图像信息的启动条件,若满足,则启动采集人脸图像信息;若不满足,则进行辅助补光。通过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情况(如亮度)及相应的匹配算法,确定是否采用补光,补光可以是点亮屏幕、或者外设补光灯,在亮度不足,且满足补光条件时,进行补光。
在本实施例中,当捕捉人眼位置失败时,在预先设置的上限次数内重新捕捉直至捕捉成功,若达到达到预先设置的上限次数后,仍然没有捕捉成功,则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同时唤醒移动设备,开启屏幕并提示解锁失败信息。检测到重力变化后,启动光学检测模块判定环境光是否满足算法设定,如果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启动补光模块,启动眼球捕捉模块,如果不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则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同时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若其他解锁方式触发安全防护条件,执行安全防护命令,采集图像,启动安全防护设定,如将采集到的图片、位置、移动设备信息等信息发送到安全邮箱、手机等安全账号/设备,锁定设备等。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具体包括:根据人眼位置采集待识别人脸图像,对采集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分析,并与预先采集的参考图像进行比对匹配。本实施例中的人脸特征分析可以通过预先通过拍照或下载等方式获取图像信息,将其存储并作为人脸识别的参考图像,也可以通过与设备中的相簿相结合,获取多个参考图像可以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提高人脸识别准确度和速度。本实施例中的述参考图像设置于移动设备本地和/或云端中,通过分析所有已采集的图像对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和不同妆容下的人脸特征进行分析,形成人脸特征数据库并存储至本地和/或云端中,且每次身份验证成功后,不断更新所述人脸特征数据库。通过云端服务器,可以使用户在更换手机时,无需重新录入参考图片,从云端导入数据即可,也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结合应用在其他方面,例如门禁系统,只要装上人脸识别系统和硬件,无需集中人员采集图片,只要导入对应的云端账号和门禁账号绑定即可,同时通过移动设备和其他人脸识别设备不断的采集图像,更新云端对应账号里面的图像,优化更新特征数据库,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效率,可避免面貌变化而需要重新到特定的设备下重新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人脸识别特征数据库,对移动设备进行多级访问权限划分,限制不同的操作者的使用权限。通过设置多级访问权限,可以设定多个用户访问权限,并定期上传访问用户记录,支持本机及网络访问查看,并压缩处理,可设定存储时间,特定例外情况,如机主不进行特别记录和上传,提高用户个人隐私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进行安全认证时,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认证,本实施例中的安全认证,指的是需要系统确认的对使用者身份的认定,例如使用支付宝、微信进行支付时需要输入密码或指纹认证,类似于这种需要进行安全认证的情况,可以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通过采集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认证来替代,可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重力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
眼球捕捉模块,用于捕捉人眼位置,为图像识别提供对焦参考和启动判定,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待识别图像;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将采集的待识别图像与数据库中图像进行匹配;
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移动设备的唤醒、解锁、休眠、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
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图像,为人脸识别模块提供参考图像。
光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
补光模块,用于当外部环境亮度不足时进行补光辅助。
下面结合附图,对整体工作流程做详细的介绍:
唤醒解锁流程:
重力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移动设备重力变化,重力监测模块监测到重力变化且符合算法唤醒移动设备条件后,提取用户设定及系统内置设定,判断是否满足启动人脸识别条件(重启、多次认证失败等设定):
如果满足启动条件,启动光学检测模块,
如果不满足启动条件,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
光学检测模块启动判定环境光是否满足算法设定:
满足条件,则启动眼球捕捉模块,
不满足条件,则判定是否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如果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启动补光模块,启动眼球捕捉模块;如果不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若其他解锁方式触发安全防护条件,执行安全防护命令,采集图像,启动安全防护设定,如将采集到的图片、位置、移动设备信息等信息发送到安全邮箱、手机等安全账号/设备,锁定设备等。
眼球捕捉,判定眼球捕捉成功,并满足算法设定条件:
若捕捉成功,则启动人脸识别模块;
若捕捉失败,则重新捕捉直到成功,或达到用户/系统设定上限次数,达到用户/系统设定上限次数,则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若其他解锁方式触发安全防护条件,执行安全防护命令,采集图像,启动安全防护设定,如将采集到的图片、位置、移动设备信息等信息发送到安全邮箱、手机等安全账号/设备,锁定设备等。
眼球捕捉成功后,启动人脸识别模块,采集待识别图像(根据眼球位置和人脸位置自动对焦),提取图像存储模块参考图像,结合图像存储模块数据库匹配识别已采集图像,判定人脸识别是否成功,是否满足算法设定条件:
如果识别成功,判定用户访问权限;
如果识别失败,则重新识别直至成功,或者达到用户/系统设定上限次数,达到用户/系统设定上限次数,启动安全防护模块,判定是否满足安全设定防护条件:
如果满足安全防护设定,启动安全防护设定,如将采集到的图片、位置、移动设备信息等信息发送到安全邮箱、手机等安全账号/设备,锁定设备等;
如果不满足安全防护设定,唤醒设备,点亮屏幕,提示解锁失败,转向其他解锁方式,若其他解锁方式触发安全防护条件,执行安全防护命令,采集图像,启动安全防护设定,如将采集到的图片、位置、移动设备信息等信息发送到安全邮箱、手机等安全账号/设备,锁定设备等。
识别成功后,判定用户访问权限,记录访问用户,解锁移动设备,点亮屏幕,进入相应权限可访问界面,关闭人脸识别模块、眼球捕捉补光模块,判定光学环境是否满足算法设定条件:
如果满足算法设定条件,关闭光学检测模块,持续重力监测;
如果不满足算法设定条件,调用其他休眠(锁定)管理模块(如无操作计时休眠管理),达到休眠条件,控制设备休眠,关闭除重力监测模块外,已启动的所有模块,以达降低功耗的目的,此时完成一个循环,待下次重力监测到符合算法条件重新开始此过程。
休眠/锁定流程:
重力监测重力改变满足算法设定条件
判断光学检测模块启动判定环境光是否满足算法设定:
如果满足条件,则启动眼球捕捉模块;
如果不满足条件,则判定是否满足补光辅助条件:
如果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启动补光模块,启动眼球捕捉模块
如果不满足补光辅助条件,关闭光学检测模块,调用其他休眠(锁定)管理模块,达到休眠条件,控制设备休眠,重力监测模块持续监测,当设备处于使用状态(未完成一个解锁到锁定循环),重力监测模块持续监测重力变化,再次满足算法条件重新进入该循环。
进行眼球捕捉,判定眼球捕捉是否成功:
如果眼球捕捉成功,关闭光学检测模块,调用其他休眠(锁定)管理模块(如无操作计时休眠管理),达到休眠条件,控制设备休眠,重力监测模块持续监测,当设备处于使用状态(未完成一个解锁到锁定循环),重力监测模块持续监测重力变化,再次满足算法条件重新进入该循环。
如果眼球捕捉失败,重新捕捉直至成功或达到用户/系统设定上限次数(避免判定错误,造成用户操作不便),达到用户/系统设定上限次数,移动设备休眠,关闭屏幕,关闭光学检测、眼球捕捉模块(若已开启),关闭除重力监测模块外,该方案中已启动的所有模块,以达降低功耗的目的,此时完成一个循环,待下次重力监测到符合算法条件重新开始此过程。
移动设备休眠(锁定)后,关闭除重力监测模块外,该方案中已启动的所有模块,以达降低功耗的目的,此时完成一个循环,待下次重力监测到符合算法条件重新开始此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对移动设备进行重力监测,检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
b.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捕捉人眼位置;
c.捕捉成功后,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成功,则触发移动设备解锁,若身份验证失败,则记录使用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重力发生变化时,若没有捕捉到人眼位置,且此时移动设备的屏幕处于开启状态,则自动关闭屏幕,进入锁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包括通过光学检测模块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并判断是否满足采集人脸图像信息的启动条件,若满足,则开始采集人脸图像信息;若不满足,则进行补光,以辅助采集人脸图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捕捉人眼位置失败时,在预先设置的上限次数内重新捕捉直至捕捉成功,若达到预先设置的上限次数后,仍然没有捕捉成功,则关闭光学检测模块,同时唤醒移动设备,开启屏幕并提示解锁失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具体包括:根据人眼位置采集待识别人脸图像,对采集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分析,并与预先采集的参考图像进行比对匹配,所述参考图像设置于移动设备本地和/或云端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还包括:根据所有已采集的图像对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和不同妆容下的人脸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人脸特征数据库并存储至本地和/或云端中,且每次身份验证成功后,不断更新所述人脸特征数据库;所述人脸特征数据库建立后,通过将待识别人脸信息与参考图像和/或人脸特征数据库进行比对匹配,完成身份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人脸特征数据库,对移动设备进行多级访问权限划分,限制不同的操作者的使用权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设备通过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
9.一种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重力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设备的重力变化;
眼球捕捉模块,用于捕捉人眼位置,为图像识别提供对焦参考和启动判定;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眼位置对应的待识别图像;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将采集的待识别图像与数据库中图像进行匹配;
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移动设备的唤醒、解锁、休眠、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
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图像,为人脸识别模块提供参考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外部环境光学条件及变化;
补光模块,用于当外部环境亮度不足时进行补光辅助。
CN201611080353.2A 2016-11-30 2016-11-30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6529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0353.2A CN106529258A (zh) 2016-11-30 2016-11-30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0353.2A CN106529258A (zh) 2016-11-30 2016-11-30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9258A true CN106529258A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55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0353.2A Pending CN106529258A (zh) 2016-11-30 2016-11-30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925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9482A (zh) * 2017-09-27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229427A (zh) * 2018-01-29 2018-06-29 南京华科和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身份证件和人脸识别的身份安全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875334A (zh) * 2017-09-22 2018-11-23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解锁方法、人脸解锁终端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09522737A (zh) * 2018-12-25 2019-03-26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资源访问权限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20752A (zh) * 2021-09-28 2022-01-11 云南思立耐特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监控管理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872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CN104700016A (zh) * 2015-03-17 2015-06-10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5183156A (zh) * 2015-08-31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83140A (zh) * 2014-05-29 2015-12-23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解锁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5933327A (zh) * 2016-06-08 2016-09-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的解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096367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唤醒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872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CN105183140A (zh) * 2014-05-29 2015-12-23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解锁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4700016A (zh) * 2015-03-17 2015-06-10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5183156A (zh) * 2015-08-31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33327A (zh) * 2016-06-08 2016-09-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的解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096367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唤醒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5334A (zh) * 2017-09-22 2018-11-23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解锁方法、人脸解锁终端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07679482A (zh) * 2017-09-27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679482B (zh) * 2017-09-27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229427A (zh) * 2018-01-29 2018-06-29 南京华科和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身份证件和人脸识别的身份安全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229427B (zh) * 2018-01-29 2020-07-10 南京华科和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身份证件和人脸识别的身份安全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9522737A (zh) * 2018-12-25 2019-03-26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资源访问权限的方法和设备
CN109522737B (zh) * 2018-12-25 2022-06-14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资源访问权限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20752A (zh) * 2021-09-28 2022-01-11 云南思立耐特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监控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9258A (zh) 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578519A (zh)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智能门禁开锁方法
CN102122402B (zh) 基于手掌静脉认证的门禁系统及其认证方法
CN107665530A (zh) 一种人脸识别单元门禁系统及控制方法
KR20200062284A (ko) 차량 및 차량 도어 잠금 해제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차량 도어 잠금 해제 시스템
CN103714599B (zh) 一种基于wlan的虹膜门禁系统及通信方法
CN208521345U (zh) 一种人脸识别保密柜和智能保密系统
CN106599647A (zh)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身份认证的计算机访问控制系统
CN106296897A (zh) 指纹认证的智能有源电子钥匙和无源智能锁及其实现方法
CN103167160A (zh) 基于温度感应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手机唤醒解锁的系统及方法
CN106716297A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终端
CN206162736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CN201974845U (zh) 综合身份验证器
CN107730672A (zh) 一种人脸识别单元门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809384A (zh) 基于眼纹识别的摄像头快速启动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371785B (zh) 一种显示模式的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7393073A (zh)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门禁监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517383A (zh) 一种智能门锁解锁方法及其智能门锁
CN105354473A (zh) 基于虹膜识别认证的设备桌面解锁方法及装置
CN201927095U (zh) 基于手掌静脉认证的门禁系统
CN207780878U (zh) 一种基于人体特征识别的门禁系统
CN207283979U (zh) 一种大数据管理系统
CN110390193A (zh) 一种具有人像动态权限认证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303092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218848821U (zh) 一种防转租的门锁联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