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1216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1216A
CN110491216A CN201910632080.5A CN201910632080A CN110491216A CN 110491216 A CN110491216 A CN 110491216A CN 201910632080 A CN201910632080 A CN 201910632080A CN 110491216 A CN110491216 A CN 110491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result
processing
que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20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20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12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1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1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4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individua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如此,增加了第一终端用户与第二终端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能够提高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效率,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智慧教室中,在教室的教师大屏(即教师端)和学生的终端(即学生端)之间,通常是教师通过教师端向学生端发送信息,或是教师主动查看学生信息。那么,当学生有问题想向教师反馈时,相关技术中,并没有比较好的反馈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
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
显示单元,用于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存储单元,用于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所述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
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对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或者,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如此,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及时向第二终端反馈和记录用户的第一信息,增加了第一终端用户与第二终端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能够提高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效率,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慧教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文字输入的界面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语音输入的界面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选项输入的界面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手势输入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首先对相关技术中的智慧教室进行分析说明。
目前,在智慧教室中,教师通过教师端进行授课,学生通过学生端进行听讲,在授课的过程中,当教师进行提问时,或者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等环节中,教室的教室端与学生端之间通常是教师发送信息,例如,发送提问问题,以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是教师主动通过教师端查看学生的信息,例如,查看学生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习题的解答结果等。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的智慧教室,通常仅是教师端向学生端发消息或者教师端获取学生的信息,而对于学生端来说,学生并不能通过学生端向教师端主动反馈信息。
然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一知识点,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知识点,对于学习到的知识点,经常会存在一些疑问,那么当学生有问题想向教师反馈时,相关技术中的智慧教室中由于学生并不能通过学生端向教师端主动反馈信息,因此,相关技术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式来满足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信息的需求。
下面基于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第一终端为学生端,第二终端为教师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能够通过学生的第一终端与教师的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效率。其中,教师的第二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任意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终端与至少一学生的第一终端形成所述智慧教室系统,所述第一终端也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任意一种电子设备。
在所述智慧教室系统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上可以运行有智慧课堂应用(Application,APP),在实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下载所述智慧课堂APP,以接入智慧课堂系统,并在该智慧课堂APP上进行教师端注册,得到教师注册账户信息,在授课前,可以先通过登陆教师注册账户信息进行开课,开课之后即可正常授课。对应地,学生也可以通过第一终端接入所述智慧课堂系统,例如,学生可以在第一终端上下载智慧课堂APP,并在该智慧课堂APP上进行学生端注册,得到学生注册账户信息,在上课时,通过智慧课堂APP登陆学生注册账户信息,从而跟着老师开始学习。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慧教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智慧教室系统10中包括教师的第二终端101和至少一个学生的第一终端102、103……所述第二终端101和所述第一终端均可以运行智慧课堂APP,通过智慧课堂APP实现第二终端101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之间进行通信。例如,第二终端101可以通过所述智慧课堂APP的服务器11接收学生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例如,待解答问题),或者,教师可以基于第二终端101通过所述服务器11实现向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发送信息(例如,针对所述待解答问题的解答结果)。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
这里,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第二终端可随时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以是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并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是提问的待解答问题,也可以是反馈信息。
当所述第一信息是提问的待解答问题时,所述待解答问题对应一知识点;当所述第一信息是反馈信息时,例如,所述反馈信息可以为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反馈、针对某一知识点的作业的完成情况反馈等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终端可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一个或多个第一信息,每一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与其他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慧课堂APP在所述第一终端上提供第一信息的输入区域,学生可以在所述输入区域输入第一信息。学生可以选择文字输入、语音输入、选项输入和手势输入等任意一种输入方式输入所述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由第一终端的系统软件或操作系统提供第一信息的输入区域,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这样,在第一终端的系统中可以包括实现该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通过在第一终端上运行该程序或操作系统,进而实现在第一终端上提供第一信息的输入区域,学生可以在所述输入区域输入第一信息。当然,在第二终端上,也可以包括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系统软件或操作系统,即在第二终端的系统中包括实现所述方法的程序。
如图3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文字输入的界面示意图,学生的第一终端上可以包括教学显示区域31和输入区域32,当学生选择文字输入时,在所述输入区域32中会出现文字输入提示信息321为“请在此输入您的问题或反馈”,学生可以在所述输入区域32通过任意一种文字输入方式输入所述第一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拼音输入、手写输入或五笔打字输入等文字输入方式输入。
如图3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语音输入的界面示意图,当学生选择语音输入时,在所述输入区域32中会出现语音输入按钮322以提示学生开始语音输入,学生可以点击输入区域32中的语音输入按钮322,以使得第一终端的语音采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对学生的语音进行采集,实现语音输入第一信息。
当然,所述第一信息也可以是学生针对某一信息的选项输入信息,例如,教师通过第一终端发起对某一知识点A的听课情况调查,如图3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选项输入的界面示意图,此时在第一终端上可以包括“已听懂”选项323和“未听懂”选项32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则选择之后形成对应所述选项的选项输入信息,并将所述选项输入信息作为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
如图3D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手势输入的界面示意图,当学生选择手势输入时,在所述输入区域32中会出现手势输入按钮325以提示学生开始手势输入,学生可以点击所述输入区域21中的手势输入按钮325,以使得第一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对学生的手势进行采集,实现手势输入第一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适用于不能进行语音输入的学生,例如聋哑学生,可以通过手语形成手势信息,从而实现对第一信息的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对着所述第一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做出肢体动作,或者通过拍摄图像,或者通过上传图像,以实现对所述第一信息的输入。
步骤S202,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之后,至少得到第一处理结果,所述第一处理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例如,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和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等。
当所述第一处理结果表明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教师的第二终端,以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查看到所述第一信息,从而及时获知学生反馈的第一信息。
步骤S203,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之后,也可以是得到第二处理结果,所述第二处理结果用户表征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相同,例如,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也可以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和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等。
当所述第二处理结果表明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则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教师的第二终端,以使得教师可以课后再查看所述第一信息,从而不影响当前的上课进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如此,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及时向第二终端反馈和记录用户的第一信息,增加了第一终端用户与第二终端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能够提高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效率,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对应一知识点,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基于每一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这里,每一第一信息对应一个确定的知识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知识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分类,将对应同一知识点的第一信息分为一类,得到分类结果。
所述分类结果中包括至少一知识点,以及与每一知识点对应的第一信息集合,每一所述第一信息集合中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
步骤S211,至少基于所述分类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或者,将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于所述第二终端中。
这里,在得到所述分类结果之后,可以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以供教师查看;也可以将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于第二终端的日志中以便于教师课后查看,也就是说,暂不显示所述待解答问题,待教师完成授课之后可以查看所述第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及时向教师的第二终端反馈和记录自己的疑问,且第一信息可以显示于教师的第二终端或者被记录于第二终端的显示日志中以供教师查看,从而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渠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中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包括:
步骤S2011,至少基于每一所述第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聚类,并至少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统计,得到至少一统计结果。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S2011:
步骤S2011a,基于识别每一所述第一信息得到的语义内容进行聚类。
这里,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得到语义内容,对全部第一信息对应的语义内容进行聚类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处理,由于事先并不知道任何语义内容的类别,因此通过所述预设聚类算法能够把一组未知类别的语义内容划分成若干类别,在聚类的时候,并不关心某一类是什么,需要实现的目标只是把相似的语义内容聚到一起。例如,可以根据语义内容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来定义聚类,即把相似的语义内容聚为同一类,而把不相似的语义内容归在其他类。其中,同一类中的语义内容形成一簇,在对所述语义内容进行聚类之后,至少形成包括一类语义内容的第一簇和包括另一类语义内容的第二簇。
在经过聚类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簇和第二簇的聚类结果之后,所述聚类结果中的每一簇的簇内的各个对象相互之间是相似的或相关的,而不同簇中的对象是不同的或不相关的。同一簇内的相似性越大,簇间差别越大,所述聚类结果就越好。
步骤S2011b,统计第一簇中第一信息的数量,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2011c,统计第二簇中第一信息的数量,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这里,所述第一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一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二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二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是学生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因此,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一待解答问题;对应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1,确定每一所述待解答问题对应的知识点。
这里,每一待解答问题对应一知识点,所述知识点可以是当前课堂中所学习的,也可以是之前课堂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终端获取到所述待解答问题时,解析所述待解答问题,确定所述待解答问题所属的学科领域,在该学科领域内确定与所述待解答问题对应的知识点。
步骤S222,对所述知识点进行聚类,并至少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这里,首先对所述知识点进行聚类,可以根据预设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处理在经过聚类处理得到所述聚类结果之后,所述聚类结果中的每一簇的簇内的各个对象相互之间是相似的或相关的,而不同簇中的对象是不同的或不相关的。同一簇内的相似性越大,簇间差别越大,所述聚类结果就越好。所述聚类结果至少包括第一簇和第二簇,所述第一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一知识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二簇用户表征包含第二知识点的第一信息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聚类结果对待解答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将对应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分为同一类,或者将对应同一类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分为同一类,得到所述分类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一待解答问题,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23,对每一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语义分析处理,得到语义分析结果。
这里,对每一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语义分析处理,可以首先对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分词处理,得到至少一个词语,然后,确定每一词语的词性,对满足预设词性条件的词语进行解析,以确定所述待解答问题的语义。其中,满足预设词性条件的词语可以为词性为名词和/或动词的词语。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语义分析结果能够表征所述待解答问题的提问点,举例来说,对于学生的问题“如何计算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语义分析处理时,可以首先进行分词处理,得到以下动词:“计算”,以及,得到以下名词:“长”、“宽”、“长方形”和“面积”。然后,对这些名词和动词进行解析,得到该问题的语义分析结果为:“计算长方形面积”,那么,通过该语义分析结果就能够表征该问题的提问点是关于长方形面积的。
步骤S224,根据所述语义分析结果,确定每一所述待解答问题对应的知识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所述语义分析结果之后,基于该语义分析结果所表征的待解答问题对应的提问点,确定所述待解答问题对应的知识点。
这里继续以上述所得到的语义分析结果为:“计算长方形面积”为例,当所述语义分析结果为:“计算长方形面积”时,通过该语义分析结果就能够表征该问题的提问点是关于长方形面积的,因此,根据该提问点即可确定该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应该是与长方形面积相关的知识点。
步骤S225,对所述知识点进行聚类,并至少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这里,可以根据预设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处理,在经过聚类处理得到所述聚类结果之后,所述聚类结果中的每一簇的簇内的各个对象相互之间是相似的或相关的,而不同簇中的对象是不同的或不相关的。同一簇内的相似性越大,簇间差别越大,所述聚类结果就越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聚类结果对待解答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将对应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分为同一类,或者将对应同一类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分为同一类,得到所述分类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中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2021,在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第一语义内容,所述第一阈值至少基于第一终端的总数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基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一终端的总数确定。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继续以所述第一终端为学生端,所述第二终端为教师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待解答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统计结果为包括第一知识点的第一簇中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可以为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此时,将所述待解答问题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是教师通过第二终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智慧课堂系统预设的。例如,所述预设阈值可以为3个,这样,当学生通过第一终端提问的关于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大于3个时,则将学生的待解答问题显示于教师的第二终端,以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看到学生的待解答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包括:包含第一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来自不同的第一终端,且该不同的第一终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或者,所述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还可以包括: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来自不同的第一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
这里,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来自不同的第一终端,表明当前存在不同的学生均对同一知识点存在问题,同时,第一终端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表明是具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存在问题,或者表明是有较多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存在问题。例如,所述预设阈值也可以为3个,这样,当有3个学生通过他的第一终端向教师的第二终端发送关于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时,则会将所述待解答问题显示于教师的第二终端,以使得教师及时获知有多个学生都对同一知识点存在问题,且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看到学生的待解答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包括:将所述第一信息合并处理后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
或者,将所述待解答问题显示于教师的第二终端,可以是将所述待解答问题合并处理为一个问题后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合并处理包括以下处理方式中的至少之一:删除处理、叠加处理和结合处理。
所述删除处理是指,对于多个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提出相同的待解答问题,则可以删除其他学生的待解答问题,仅保留一个学生关于该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
所述叠加处理是指,对于多个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提出不同的待解答问题,则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关于该知识点的多个待解答问题叠加形成一个待解答问题。
所述结合处理是指,对于多个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提出的既存在相同的部分,又存在不同的部分的待解答问题,则对于相同的部分可以仅保留一个学生的待解答问题,将不同的部分进行叠加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待解答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合并处理方式对待解答问题进行处理,在合并处理之后,形成一个待解答问题,因此,在教师的第二终端上显示时,仅显示一个待解答问题,从而使得第二终端所显示的内容更加简洁,便于教师快速获知学生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中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2031,在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第二语义内容,所述第二阈值至少基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一终端的当前数量确定。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继续以所述第一终端为学生端,所述第二终端为教师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待解答问题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03中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可以为将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显示日志中,其过程包括:
步骤S2032,在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待解答问题记录于所述第二终端中。
这里,当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表明对于该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该知识点,对于该知识点没有问题,仅有小部分的学生还存在问题,那么可以不用在课堂上及时给出解释,占用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可以将该待解答问题先进行存储,以在后续的答疑过程中或者课后专门做出解答。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日志可以为教学日志,用于记录第一终端发送的待解答问题的信息、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点信息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信息等任意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31,获得对当前显示的第一信息输入的第一操作。
这里,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输入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可以为选择操作。例如,当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待解答问题时,在所显示的待解答问题旁边同时显示是否进行响应或者是否进行解答的提示框,并提供“是”和“否”两个选项,当教师选择“是”时,表明教师当前要回答所显示的学生的待解答问题,当教师选择“否”时,表明教师当前暂不回答所显示的学生的待解答问题。
步骤S232,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响应选项时,输出所述第一信息的响应信息。
这里,对应上述教师选择“是”的情况,此时,第二终端获取教师输入的针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可以是对应待解答问题的解答结果。在获取到教师的解答结果之后,将所述解答结果输出给第一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获取教师输入的文字解答结果、语音解答结果、手势解答结果等中的任意一项。
步骤S233,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放弃选项时,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至第一信息库中。
这里,对应上述教师选择“否”的情况,此时,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至第一信息库中,即,第二终端暂不获取教师的解答结果,同时,由于教师当前不回答所述待解答问题,因此将所述待解答问题存储至第一信息库中,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库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教学日志相对应,当在所述第一信息库中存储一个待解答问题时,对应地,在所述教学日志中新增一条对应所述待解答问题的日志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41,获得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库中的第一信息的回复操作。
这里,所述回复操作可以为针对待解答问题的答题操作,所述答题操作可以是教师通过第二终端输入文字答题结果,或者通过语音输入答题结果,或者通过手势输入答题结果。
当教师选择输入文字答题结果时,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连接的物理键盘或者虚拟键盘进行文字输入,实现针对所述待解答问题的答题操作。
当教师选择语音输入答题结果时,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的语音采集装置进行语音采集,实现针对所述待解答问题的答题操作。
当教师选择手势输入答题结果时,教师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实现针对所述待解答问题的答题操作。
步骤S242,响应于所述回复操作,向与所述第一信息关联的第一终端发送对应的回复信息。
这里,与所述第一信息关联的第一终端为发出所述待解答问题的第一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获取到教师通过第二终端所进行的答题操作之后,获取对应所述答题操作所输入的答题结果,并将所述的答题结果发送给提问问题的学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在课后教师可以给出解答,如此,既不占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上课时间,也能够对学生的问题给出及时的解答,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基于以上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这里,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一待解答问题,每一待解答问题对应一确定的知识点。
步骤S402,第二终端基于每一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这里,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对每一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语义分析处理,得到语义分析结果;然后,根据所述语义分析结果,确定每一所述待解答问题对应的知识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分类之前,首先对所述知识点进行聚类,再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待解答问题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步骤S403,第二终端至少基于所述分类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或者,将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日志中。
这里,当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时,或者,当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来自不同的第一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的数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解答问题合并处理为一个问题后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
当指向同一知识点的待解答问题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解答问题记录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日志中。
步骤S404,第二终端获取对当前显示的待解答问题输入的第一操作。
步骤S405,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回答选项时,第二终端输出所述待解答问题的解答结果。
步骤S406,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暂不回答选项时,第二终端将所述待解答问题存储至预设问题库中。
步骤S407,第二终端获取针对所述预设问题库中的待解答问题的答题操作。
步骤S408,响应于所述答题操作,第二终端向与所述待解答问题关联的第一终端发送对应答题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随时都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后,根据第一信息对应的知识点对第一信息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显示所述第一信息或者将第一信息记录于第二终端的日志中,如此,学生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及时向教师的第二终端反馈和记录自己的疑问,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渠道,提高教师解答学生疑问的及时性和效率,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学生在学生端设备输入自己的疑问和反馈。
这里,所述学生端设备对应上述第一终端,所输入的疑问和反馈对应上述第一信息。
步骤S502,服务器对所述疑问和反馈进行语义分析和内容判断。
这里,所述服务器可以为智慧课堂APP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对所述问题和反馈进行语义分析和内容判断,得到语义分析结果。
步骤S503,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多个学生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提问。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则执行步骤S504;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执行步骤S506。
步骤S504,如果存在多人对同一知识点提出疑问,则在教师端屏幕上悬浮窗显示学生的问题。
这里,所述教师端对应上述第二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的时候,是将多个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显示。
步骤S505,教师可以选择就问题进行当场回答,或者,将问题加到答疑库中课后作答。
步骤S506,如果存在个别学生提出疑问,则教师端将学生的问题记录在后台,并显示在上课的日志中。
步骤S507,在课后,教师可以查看课堂表现,查看知识点讲授情况,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S508,在教师回答学生问题之后,教师端将回答结果反馈给学生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学生可以及时的记录和反馈自己的疑问,能够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沟通通道;并且由于是以悬浮窗形式显示问题,能够在最低程度干扰和打断上课节奏的同时,及时反馈给老师同学们的问题;并且由于统一记录疑问数据,可在课后就知识点进行分析,并能查看知识点讲授情况,以及对学生问题进行反馈。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部件,可以通过信息处理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如图6所示,该信息处理装置600包括:
处理单元601,用于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
显示单元602,用于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存储单元603,用于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至少基于每一所述第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聚类,并至少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统计,得到至少一统计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聚类子模块,用于基于识别每一所述第一信息得到的语义内容进行聚类;
第一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第一簇中第一信息的数量,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第二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第二簇中第一信息的数量,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一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二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二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第一语义内容,所述第一阈值至少基于第一终端的总数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包括:
包含第一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来自不同的第一终端,且该不同的第一终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合并处理后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第二语义内容,所述第二阈值至少基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一终端的当前数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对当前显示的第一信息输入的第一操作;
输出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响应选项时,输出所述第一信息的响应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放弃选项时,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至第一信息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库中的第一信息的回复操作;
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回复操作,向与所述第一信息关联的第一终端发送对应的回复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五,如图7所示,所述信息处理设备700至少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703,其中处理器701通常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702可以使所述信息处理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介质7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7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701和所述信息处理设备7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实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
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包括:
至少基于每一所述第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聚类,并至少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统计,得到至少一统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基于每一所述第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聚类,并至少基于聚类结果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统计,得到至少一统计结果,包括:
基于识别每一所述第一信息得到的语义内容进行聚类;
统计第一簇中第一信息的数量,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统计第二簇中第一信息的数量,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一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二簇用于表征包含第二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集合,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第一语义内容,所述第一阈值至少基于第一终端的总数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阈值,包括:
包含第一语义内容的第一信息来自不同的第一终端,且该不同的第一终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合并处理后显示于所述第二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第二语义内容,所述第二阈值至少基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一终端的当前数量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对当前显示的第一信息输入的第一操作;
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响应选项时,输出所述第一信息的响应信息;
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选项为放弃选项时,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至第一信息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针对所述第一信息库中的第一信息的回复操作;
响应于所述回复操作,向与所述第一信息关联的第一终端发送对应的回复信息。
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得至少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第一信息,对所述至少一第一信息进行处理;
显示单元,用于至少基于第一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显示于第二终端;
存储单元,用于至少基于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与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不同。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
CN201910632080.5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491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2080.5A CN110491216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2080.5A CN110491216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1216A true CN110491216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4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2080.5A Pending CN110491216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121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2824A (zh) * 2019-12-27 2020-05-12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837574A (zh) * 2021-01-15 2021-05-25 中科远见(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课堂系统及其方法
CN113053184A (zh) * 2021-03-11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在线授课互动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312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育提问方法及系统
US20150044659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Clustering short answers to questions
CN106601058A (zh) * 2017-03-02 2017-04-26 青岛锐聘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泳池实训的网络教学平台
CN106781762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问题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98440A (zh) * 2017-04-24 2017-08-01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7808563A (zh) * 2017-11-24 2018-03-16 南宁市远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让学生无压力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方法
CN108256812A (zh) * 2017-05-04 2018-07-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问题信息处理方法和服务器
CN108288240A (zh) * 2017-06-29 2018-07-1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在线教育提问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97282A (zh) * 2018-05-07 2018-09-28 重庆玮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国学的在线远程教学方法
CN108615425A (zh) * 2018-04-28 2018-10-02 重庆玮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教育交互系统
CN108648537A (zh) * 2018-04-28 2018-10-12 重庆玮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育提问方法
CN108898907A (zh) * 2018-09-14 2018-11-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在线教育方法和系统
CN109726923A (zh) * 2018-12-29 2019-05-07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基于咨询信息的高等院校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方法
CN110211439A (zh) * 2019-07-09 2019-09-0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课堂互动方法及会计课堂互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44659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Clustering short answers to questions
CN103606312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育提问方法及系统
CN106781762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问题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01058A (zh) * 2017-03-02 2017-04-26 青岛锐聘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泳池实训的网络教学平台
CN106998440A (zh) * 2017-04-24 2017-08-01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8256812A (zh) * 2017-05-04 2018-07-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问题信息处理方法和服务器
CN108288240A (zh) * 2017-06-29 2018-07-1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在线教育提问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08563A (zh) * 2017-11-24 2018-03-16 南宁市远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让学生无压力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方法
CN108615425A (zh) * 2018-04-28 2018-10-02 重庆玮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教育交互系统
CN108648537A (zh) * 2018-04-28 2018-10-12 重庆玮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育提问方法
CN108597282A (zh) * 2018-05-07 2018-09-28 重庆玮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国学的在线远程教学方法
CN108898907A (zh) * 2018-09-14 2018-11-2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在线教育方法和系统
CN109726923A (zh) * 2018-12-29 2019-05-07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基于咨询信息的高等院校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方法
CN110211439A (zh) * 2019-07-09 2019-09-0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课堂互动方法及会计课堂互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2824A (zh) * 2019-12-27 2020-05-12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142824B (zh) * 2019-12-27 2023-06-13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837574A (zh) * 2021-01-15 2021-05-25 中科远见(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课堂系统及其方法
CN113053184A (zh) * 2021-03-11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在线授课互动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nan et al. Weighted word embeddings and clustering‐based identification of question topics in MOOC discussion forum posts
US10192456B2 (en) Stimulating online discussion i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KR102249437B1 (ko) 메시지 분류에 기반한 메시지 교환 스레드의 자동화된 증대
US20180293908A1 (en) Electronic handwriting processor with derivative coordinate modeling
US10922991B2 (en) Cluster analysis of participant responses for test generation or teaching
WO2019156803A1 (en) Improving natural language interfaces by processing usage data
Chen et al. Mining students' learning patterns and performance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a cognitive style approach
US20190378429A1 (en) Intelligent and Contextual System for Knowledge Progression and Quiz Management
CN11049121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4529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attern based alert generation
US106434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ssing depth-of-understanding
US11080656B2 (en) Digital screening platform with precision threshold adjustment
US20210406444A1 (en) Advanced text tagging using key phrase extraction and key phrase generation
US11227298B2 (en) Digital screening platform with open-ended association questions and precision threshold adjustment
CN11000953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4234A (zh) 一种在线讨论的自动分组系统
Jones Fizz in the field: Toward a basis for an emergent Internet studies
US11928984B2 (en) Intelligent and contextual system for test management
CN111933128B (zh) 调查问卷的题库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4021962A (zh) 教学评估方法、评估装置及其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286718B (en) Knowledge frame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n e-learning system
Ye et al. Answer quality evaluation of social Q&A platforms based on feature filtering
Paul et al. What sets verified users apart? Insights,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verified users on Twitter
Elciyar Technostress: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coping strategies
Zhen Research on Mobile English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