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7653A -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7653A
CN110487653A CN201910839223.XA CN201910839223A CN110487653A CN 110487653 A CN110487653 A CN 110487653A CN 201910839223 A CN201910839223 A CN 201910839223A CN 110487653 A CN110487653 A CN 110487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rack
micro
angle
test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92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7653B (zh
Inventor
马闻宇
杨建炜
章军
郑学斌
张永强
王宝川
姚野
胡开广
郝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92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7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7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7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7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7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5Repeated or cycl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3Ben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6Crack, flaws, fracture or rupture
    • G01N2203/0062Crack or flaw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69Fatigue, creep, strain-stress relations or elastic constants
    • G01N2203/0075Strain-stress relations or elastic const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包括: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根据该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本发明的临界应变值可用于指导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产品加工,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折弯成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钢板强度相对较高,在折弯过程中,对钢板的表面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外表面有时会出现微裂纹,严重时裂纹扩展形成断裂。在实际成形过程中,微裂纹的产生不利于零件的成形,在折弯过程中,微裂纹的产生和发展会导致折弯的失败,微裂纹的存在也影响材料回弹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就需要对高强度钢板的表面性能进行预测,防止在钢板折弯过程中表面性能劣化,而目前还缺乏一种能够相对准确预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可获取高强钢钢板折弯时导致表面质量改变的临界应变值,该临界应变值可用于指导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产品加工,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
本申请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包括:
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
优选地,所述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包括:
对弯曲测试的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印刷测量网格,所述测量网格用于测量所述测试样品的应变值。
优选地,所述对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印刷测量网格,包括:
对弯曲测试的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二分之一部分印刷测量网格,其中未印刷测量网格的所述测试样品表面用于观察微裂纹。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产生微裂纹时,不断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一角度并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或,当判断结果为未产生微裂纹时,不断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二角度并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产生微裂纹时,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三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不产生微裂纹;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四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产生微裂纹;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五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并判断所述测试样品是否产生微裂纹,并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调整所述折弯角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调整所述折弯角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包括:
当所述折弯角的调整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终止阈值时,将最后调整所述折弯角对应的折弯状态作为裂纹临界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测试样品每次进行折弯之后,包括:
对所述测试样品在当前折弯状态下进行回弹与应变的测量,获得当前折弯状态下的回弹值与应变值;将每次折弯后测得的所述回弹值与所述应变值进行拟合,获得回弹与应变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首先,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并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然后,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最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由于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最后获得的临界应变值表示测试样品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表面质量改变)的界限值,该临界应变值可用于指导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产品加工,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如可通过获取与该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表面应变值,并与该临界应变值进行比较就可了解该高强度钢板的表面是否发生微裂纹,无需进行进一步观察,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点折弯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材料成型领域,通常来说,折弯角度越大,材料表面的应变值越大,材料表面的微裂纹产生的可能性越大,产生的微裂纹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为了避免微裂纹的产生就需要对微裂纹产生的临界值进行探索,将应变值或折弯角控制在临界值之内,就可避免微裂纹的产生,由于提出本发明。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
步骤S20: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
步骤S30: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
步骤S40: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
步骤S50: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
在步骤S10中,测试样品即为高强度钢板制作而成的样品。具体包括:对弯曲测试的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印刷测量网格,所述测量网格用于测量所述测试样品的应变值。
其中,印刷测量网格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电化学蚀刻,蚀刻的表面为折弯时的外侧表面,因为折弯时外表面为拉应力,容易产生微裂纹。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测试样品的宽度可相对于传统测试样品的宽度增加一倍,如由原来的试样尺寸规格120mm×25mm,变为新的尺寸规格120mm×50mm,其厚度可为1mm左右。
因此,进一步的印刷测量网格时,可对弯曲测试的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二分之一部分印刷测量网格,其中未印刷测量网格的所述测试样品表面用于观察微裂纹。便于对比观察减少变量影响。
在步骤S20中,折弯的方式可采用三点折弯。如图2所示,通过冲头2、支撑柱3将测试样品1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其中,冲头2所在一侧的测试样品1的夹角为折弯角)。
在初次进行折弯的时候可以随机设定折弯角,也可根据经验值设定折弯角。例如,可根据材料的历史使用数据选定初始预设的折弯角。
在步骤S30中,可通过观察或测试的方式判断测试样品的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例如:1、可直接通过人工肉眼观察;2、可通过光学、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3、采用金属裂纹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判断是否产生微裂纹的方式不作限制。
在步骤S40中,步骤S40的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如下三种:
一、通过对折弯角的调整进行逐步逼近
步骤S40可具体包括步骤S401或步骤S402。
步骤S401:当判断结果为产生微裂纹时,不断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一角度并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即,将首次未产生微裂纹时作为裂纹临界状态。
步骤S402:当判断结果为未产生微裂纹时,不断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二角度并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即,将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时作为裂纹临界状态。
在上述的步骤S401和步骤S402中,可以对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设置一较小的步长,例如,每次折弯时对测试样品的折弯角改变0.5度或1度。使得折弯测试可以不断的逼近裂纹临界状态,同时避免跳过最佳的裂纹临界状态。
二、对折弯角进行快速调整,需找最佳的裂纹临界状态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裂纹临界状态的获取速度慢,并且对步长的控制要求高,测试数量大、效率低。由此,在本实现方式中包括如下步骤,可替换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
步骤S411:当判断结果为产生微裂纹时,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三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不产生微裂纹;
步骤S412: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四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产生微裂纹;
步骤S413: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五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并判断所述测试样品是否产生微裂纹,并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调整所述折弯角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
例如:测试样品的首次折弯时的折弯角为90度,此时产生微裂纹,可对折弯角增大20度(即第三角度)。此时,折弯角为110度,此时在测试样品上不产生微裂纹,可对当前的折弯角减小10度(第四角度)。即获得折弯角100度,若此时的测试样品上产生微裂纹,将对当前的折弯角增大5度(即第五角度),即105度,继续判断测试样品上是否产生微裂纹。若产生微裂纹,继续对当前的折弯角增大2.5度(第六角度),即107.5度,继续判断测试样品上是否产生微裂纹。如此,循环最终获得较为准确的裂纹临界状态。该种裂纹临界状态的获取方式收敛更快,并且更加准确。同时,通过合理设定第三角度,可大大减少测试样品的数量。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收敛的精度,在步骤S413中还具体包括:当所述折弯角的调整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终止阈值时,将最后调整所述折弯角对应的折弯状态作为裂纹临界状态。即通过终止阈值的设定即可控制最终裂纹临界状态的精度。例如,终止阈值设置为1度是,当折弯角的调整小于1度时就将终止调整,确定出最终的裂纹临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11-S413也可分别等价替换为:
步骤S411’:当判断结果为未产生微裂纹时,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三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产生微裂纹;
步骤S412’: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加第四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不产生微裂纹;
步骤S413’: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五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并判断所述测试样品是否产生微裂纹,并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调整所述折弯角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
在步骤S411中,可从一个较小的折弯角开始测试;而在步骤S411’中可从一个较大的折弯角开始测试。
三、采用逐步逼近法获取裂纹临界状态
步骤S422:将两个测试样品分别折弯到第七角度和第八角度;
步骤S423:若在第七角度的状态下测试样品未产生微裂纹,在第八角度的状态下测试样品产生微裂纹;则对第七角度和第八角度求均值获得中间角度(第九角度),并继续进行折弯测试。若测试样品在第九角度下产生微裂纹,则对第九角度和第七角度求均值,并继续进行折弯测试;若测试样品在第九角度下未产生微裂纹,对第九角度和第八角度求均值,并继续进行折弯测试。如此循环计算测试,最终获得较为准确裂纹临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折弯测试的时候,由于测试样品产生微裂纹后是不可逆的;因此,当一块测试样品产生微裂纹后就需要更换新的测试样品。未产生微裂纹的测试样品可更换,也可继续使用。
在步骤S50中,在寻找到裂纹临界状态后,可采用三组测试样品折弯到该状态下进行观察微裂纹情况以及测量临界应变值。在保证三组测试样品均未产生裂纹时,取三组临界应变值作为平均值。以此可以节省测试样品的数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在步骤S50中,可通过获取与该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表面应变值,并与该临界应变值进行比较就可了解该高强度钢板的表面是否发生微裂纹(导致高强度钢板的表面质量改变的界限值),无需进行进一步观察,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
另外,也可直接通过三组独立的试验,来寻找独立的裂纹临界状态,以及测量三组临界应变值。这种方式也能保证准确度的提高,但会使用更多的测试样品数量。
进一步的,为了充分利用每次折弯测试的数据。在所述测试样品每次进行折弯之后,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对所述测试样品在当前折弯状态下进行回弹与应变的测量,获得当前折弯状态下的回弹值与应变值;
步骤S62:将每次折弯后测得的所述回弹值与所述应变值进行拟合,获得回弹与应变的关系曲线。
例如,对型号为DP1180的钢材进行一次折弯测试可得到:
表1
对型号为DP780的钢材进行一次折弯测试可得到:
表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拟合可得到的回弹与应变的关系曲线,可将临界应变值标记在该关系曲线上。基于该关系曲线就可实现对于测试样品相同的材料的折弯性能的预测和判断,更准确的为加工生产提供指导。例如,在汽车板冲压成型的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最终状态的目标折弯叫在该关系曲线中查找出在冲压时所需要的折弯角,同时还能判断出该材料加工后是否会出现微裂纹。另外,还可通过关系曲线的应变值对该材料生产的相关零件进行寿命计算等,由于该应变值是有印刷测量网格的方法测量获得,可进一步的对测量网格进行分析,获得易损的风险点。将本发明得到的关系曲线用于进行指导生产,避免了次品产生,显著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可能实现的功能和操作。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
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
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
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包括:
对弯曲测试的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印刷测量网格,所述测量网格用于测量所述测试样品的应变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印刷测量网格,包括:
对弯曲测试的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表面二分之一部分印刷测量网格,其中未印刷测量网格的所述测试样品表面用于观察微裂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产生微裂纹时,不断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一角度并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或,
当判断结果为未产生微裂纹时,不断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二角度并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产生微裂纹时,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三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不产生微裂纹;
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减小第四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直至产生微裂纹;
不断的对所述折弯角增大第五角度后继续进行折弯,并判断所述测试样品是否产生微裂纹,并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调整所述折弯角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所述第四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调整所述折弯角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包括:
当所述折弯角的调整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终止阈值时,将最后调整所述折弯角对应的折弯状态作为裂纹临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试样品每次进行折弯之后,包括:
对所述测试样品在当前折弯状态下进行回弹与应变的测量,获得当前折弯状态下的回弹值与应变值;
将每次折弯后测得的所述回弹值与所述应变值进行拟合,获得回弹与应变的关系曲线。
CN201910839223.XA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Active CN110487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223.XA CN110487653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223.XA CN110487653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7653A true CN110487653A (zh) 2019-11-22
CN110487653B CN110487653B (zh) 2022-05-20

Family

ID=6855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9223.XA Active CN110487653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765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044A (zh) * 2020-05-22 2020-09-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翻边应变极限测试方法
CN112683652A (zh) * 2020-12-10 2021-04-20 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临界折弯角的测试方法
WO2022078100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水泥基材料弯曲性及伸出性测试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0521A (zh) * 2005-08-26 2007-02-2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小尺度片状样品三点弯曲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1561380A (zh) * 2009-05-18 2009-10-21 首钢总公司 复杂载荷下的反复弯曲试验设备及方法
CN201355332Y (zh) * 2008-09-24 2009-12-02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的压头
CN101726442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柔性电子基板上薄膜材料可靠性原位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1900653A (zh) * 2010-06-30 2010-1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不锈钢夹芯板抗弯承载力确定方法及应用
CN102803922A (zh) * 2010-03-16 2012-11-28 Ntn株式会社 滚动接触金属材料的剪切疲劳特性的评价方法、采用它的疲劳极限面压力的推算方法和装置
CN103293056A (zh) * 2013-04-19 2013-09-11 空军工程大学 加筋板结构轴向压缩稳定性试验夹具及方法
CN103592190A (zh) * 2013-11-26 2014-02-19 武汉理工大学 金属板料反复弯曲包申格效应精密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969128A (zh) * 2014-05-20 2014-08-06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试样弯曲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05372136A (zh) * 2015-11-29 2016-0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应变增量的疲劳极限快速预测方法
CN105758733A (zh) * 2016-04-06 2016-07-13 吉林大学 可调节弯曲疲劳模式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与测试方法
JP2016170165A (ja) * 2015-03-11 2016-09-2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耐曲げ性の評価装置および評価方法
CN107705285A (zh) * 2017-07-21 2018-02-16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结合力的表征方法
CN109001026A (zh) * 2018-04-26 2018-12-1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金相微观组织网格化动态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9443959A (zh) * 2018-10-31 2019-03-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四点弯试样疲劳裂纹萌生加载装置
CN109470560A (zh) * 2018-09-29 2019-03-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压缩/弯曲性能动态表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0521A (zh) * 2005-08-26 2007-02-2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小尺度片状样品三点弯曲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201355332Y (zh) * 2008-09-24 2009-12-02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的压头
CN101726442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柔性电子基板上薄膜材料可靠性原位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1561380A (zh) * 2009-05-18 2009-10-21 首钢总公司 复杂载荷下的反复弯曲试验设备及方法
CN102803922A (zh) * 2010-03-16 2012-11-28 Ntn株式会社 滚动接触金属材料的剪切疲劳特性的评价方法、采用它的疲劳极限面压力的推算方法和装置
CN101900653A (zh) * 2010-06-30 2010-1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不锈钢夹芯板抗弯承载力确定方法及应用
CN103293056A (zh) * 2013-04-19 2013-09-11 空军工程大学 加筋板结构轴向压缩稳定性试验夹具及方法
CN103592190A (zh) * 2013-11-26 2014-02-19 武汉理工大学 金属板料反复弯曲包申格效应精密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969128A (zh) * 2014-05-20 2014-08-06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试样弯曲力学性能的方法
JP2016170165A (ja) * 2015-03-11 2016-09-2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耐曲げ性の評価装置および評価方法
CN105372136A (zh) * 2015-11-29 2016-0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应变增量的疲劳极限快速预测方法
CN105758733A (zh) * 2016-04-06 2016-07-13 吉林大学 可调节弯曲疲劳模式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与测试方法
CN107705285A (zh) * 2017-07-21 2018-02-16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结合力的表征方法
CN109001026A (zh) * 2018-04-26 2018-12-1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金相微观组织网格化动态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9470560A (zh) * 2018-09-29 2019-03-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压缩/弯曲性能动态表征方法
CN109443959A (zh) * 2018-10-31 2019-03-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四点弯试样疲劳裂纹萌生加载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N ZHANG 等: "Size Effect on Fatigue in Bending of Concret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
S.SAAD-ELDEEN 等: "Experimental strength assessment of thin steel plates with a central elongated circular opening",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
SEOK GYULEE 等: "Effects of martensite-austenite constituent on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inter-critical heat-affected zone of high-strength low-alloy (HSLA) stee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
TAOCHEN 等: "Experimental study on mixed-mode fatigue behavior of center cracked steel plates repaired with CFRP materials", 《THIN-WALLED STRUCTURES》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6396-2008 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 13 May 2008 *
张兴文: "基于兰姆波的裂纹定位及方向判定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王玉槐: "金属板材三点渐进成形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章军 等: "预拉伸对不同强度汽车用高强钢弯曲回弹的影响", 《锻压技术》 *
闫小顺: "船海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与可靠性预报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霍立兴: "《焊接结构工程强度》", 30 April 1995,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044A (zh) * 2020-05-22 2020-09-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翻边应变极限测试方法
WO2022078100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水泥基材料弯曲性及伸出性测试方法
CN112683652A (zh) * 2020-12-10 2021-04-20 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临界折弯角的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7653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7653A (zh)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Kamaya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strain of stainless steel and nickel alloy by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JP5435352B2 (ja) 板状材料の破断ひずみ特定方法
CN109299568A (zh) 基于纳米压痕试验的焊接接头本构模型反推方法
CN111896373A (zh) 一种测定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的试验与计算方法
Tisza et al. New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formability of sheet metals
CN109708969A (zh) 一种确定金属材料各向异性和拉压非对称性特征的方法
Traphöner et al. Influence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n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with the grooved in-plane torsion test
CN106596261A (zh) 一种测量焊接板件垂直于焊缝方向的本征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方法
CN114594118A (zh) 基于微束x射线荧光的铝合金组织显微偏析定量表征方法
Kamaludin et al. Fracture mechanics testing for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 in thermoplastics
KR102275867B1 (ko) 전극 취성 평가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07884A (zh) 一种残余应力挠度法校准装置的标样的设计制作方法
CN109883826A (zh) 非均匀组织厚板焊接接头低周疲劳性能测试方法
CN110243675A (zh) 一种评估多种变形条件对trip/twip板材性能影响的方法
CN116539203A (zh) 一种4j33可伐合金第二类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
JP2000275164A (ja) 応力腐食割れ試験方法
RU2324918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предельной деформации при локальной листовой штамповке
CN108918257A (zh) 一种用于Al及Al合金片状微型试样的拉伸夹具
US88294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electron beam condition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KR102384015B1 (ko) 판재 교정 장치
CN110108498A (zh) 一种冲压件成形性能与磷化的耦合关系获取方法
CN111141776B (zh) 一种9Ni钢断口纤维率判定方法
JP2914254B2 (ja) 金属製部材の損傷度及び余寿命の評価方法
Roth et al. A robust experimental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strain to fracture for plane strain ten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