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990A - 差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990A
CN110475990A CN201880023146.4A CN201880023146A CN110475990A CN 110475990 A CN110475990 A CN 110475990A CN 201880023146 A CN201880023146 A CN 201880023146A CN 110475990 A CN110475990 A CN 110475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earing
differential
bearing part
differential g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31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裕之
小田裕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sash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sash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sash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sash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75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9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16H2048/085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characterised by shafts or gear carriers for orbital gears

Abstract

差动装置(11)具有:多个差动齿轮(27);对多个差动齿轮中的各个差动齿轮进行支承的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分别与多个差动齿轮啮合的一对输出齿轮(25、26);以及具有多个支承各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部(35)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空间(46)的支承部件(31),在支承部件的相邻的两个两端支承部之间形成有从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贯通的凹部(41),多个两端支承部分别具有至少支承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一个支承部(35a),在一个支承部形成有贯通一个支承部的贯通孔(48)。由此,能够通过将存在于差动装置的外部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侧吸入到差动装置内来提高差动齿轮的润滑性能。

Description

差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例如四轮机动车这样的车辆的差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差动装置中,以往已知有通过支承部件对小齿轮轴进行双支承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4)。并且,还已知有扁平的差动装置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244183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79632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79631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747020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574277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4中,未提及通过从差动装置的外部吸入润滑油来提高小齿轮的润滑性能的内容。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即使能够从覆盖侧面齿轮的罩侧吸入差动装置的外部的润滑油,也很难从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吸入差动装置的外部的润滑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存在于差动装置的外部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侧吸入到差动装置内来提高小齿轮(差动齿轮)的润滑性能的差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具有:多个差动齿轮;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中的各个差动齿轮进行支承;一对输出齿轮,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啮合;支承部件,其具有多个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部,并且所述支承部件在中央部形成有空间;第1罩部件,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以及第2罩部件,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在所述支承部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两端支承部之间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贯通,所述多个两端支承部分别具有至少支承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一个支承部,在所述一个支承部形成有贯通所述一个支承部的贯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分别具有所述两端支承部,在至少一个所述壁部形成有贯穿所述壁部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部。
优选的是,所述支承部件在形成所述凹部的一个侧面或底面的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从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具有:多个差动齿轮;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中的各个差动齿轮进行支承;一对输出齿轮,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啮合;支承部件,其具有多个两端支承部和多个连结部,并且所述支承部件在中央部形成有空间,所述多个两端支承部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两端部,所述多个连结部连结相邻的两个所述两端支承部;第1罩部件,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以及第2罩部件,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在所述支承部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两端支承部之间,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所述连结部,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凹部,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第1罩部件之间以及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第2罩部件之间形成有朝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延伸的径向空间,所述多个两端支承部分别具有至少支承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一个支承部,在所述一个支承部形成有贯通所述一个支承部的贯通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具有:多个差动齿轮;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中的各个差动齿轮进行支承;一对输出齿轮,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啮合;支承部件,其具有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具有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部;第1罩部件,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以及第2罩部件,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分别直接或通过多个连结部而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之间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凹陷,在至少一个所述壁部形成有贯穿所述壁部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具有:多个差动齿轮;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中的各个差动齿轮进行支承;一对输出齿轮,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啮合;支承部件,其具有多个壁部和多个连结部,所述多个壁部具有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部和连接所述两端支承部的侧面部,所述多个连结部连结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第1罩部件,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以及第2罩部件,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结合,在所述支承部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之间,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所述连结部,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凹部,在所述侧面部与所述第1罩部件之间以及所述侧面部与所述第2罩部件之间形成有朝所述支承部件的周向延伸的周向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将差动装置外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侧吸入到差动装置内来提高差动齿轮的润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垂直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差动装置的放大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第2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1……差动装置
14……差速器壳体(输入部件)
25……第1侧面齿轮(侧面齿轮、第1输出齿轮、输出齿轮)
26……第2侧面齿轮(侧面齿轮、第2输出齿轮、输出齿轮)
27……小齿轮(差动齿轮)
28……小齿轮轴(轴、差动齿轮支承部件)
31……支承部件
32……第1罩部件
33……第2罩部件
34……包围壁(壁部)
35……两端支承部
35a……内端侧支承部(一个支承部、另一支承部)
35b……外端侧支承部(另一支承部、一个支承部)
41……凹部(凹孔)
45……凹陷部
46……空腔(空间、第1空间)
47……开口部(壁开口部)
48……轴孔(贯通孔)
51……支承部件
52……凹空间(凹部)
53……连结板(连结部)
134……包围壁(壁部)
135……两端支承部
135a……内端侧支承部(一个支承部、另一支承部)
150……侧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11的整体结构。汽车例如具有变速箱壳体12,该变速箱壳体12配置在搭载于汽车的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未图示)旁边,并收纳变速箱(未图示)和差动装置11。例如,分别与车轴连接的左右一对输出轴13a、13b绕中心轴线CL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壳体12。两个输出轴13a、13b相互同轴地配置,并分别具有在变速箱壳体12内与差动装置11结合的一端。
差动装置11例如具有:绕中心轴线CL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壳体12的差速器壳体14;绕中心轴线CL旋转的第1侧面齿轮25;与第1侧面齿轮25相对并绕中心轴线CL相对于第1侧面齿轮25相对旋转的第2侧面齿轮26;配置在第1侧面齿轮25与第2侧面齿轮26之间并分别与一对侧面齿轮25、26啮合的多个小齿轮27;以及支承各个小齿轮27的小齿轮轴28。
并且,在支承差速器壳体14时,在差速器壳体14配置有轴承15。并且,例如减速齿轮机构16的输出部件17与差速器壳体(输入部件)14结合。并且,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减速齿轮机构16。并且,减速齿轮机构16例如作为行星齿轮机构而构成。即,减速齿轮机构16例如具有:齿轮架21;太阳齿轮18,其在中心轴线CL的周围沿外周具有朝外的齿轮齿,并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联动地绕中心轴线CL旋转;齿圈19,其与太阳齿轮18同心地包围太阳齿轮18并固定于变速箱壳体12的内壁,该齿圈19具有面向太阳齿轮18的齿轮齿的朝内的齿轮齿;以及行星齿轮22,其配置在太阳齿轮18与齿圈19之间并与太阳齿轮18的齿轮齿以及齿圈19的齿轮齿啮合,该行星齿轮22绕旋转轴线RT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齿轮架21,该旋转轴线RT与中心轴线CL平行并位于距中心轴线CL等距离的位置。
并且,齿轮架21以不可绕中心轴线CL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差速器壳体14结合。换句话说,齿轮架21与差速器壳体14一同旋转。并且,齿轮架21作为减速齿轮机构16的输出部件17发挥功能。并且,差速器壳体14作为差动装置11的输入部件发挥功能。另外,减速齿轮机构16也可以代替行星齿轮机构而由多个正齿轮的齿轮列构成。
并且,在变速箱壳体12与各个输出轴13a、13b之间例如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24。在图1中只图示了一个密封部件24。密封部件24液密地封闭变速箱壳体12与旋转的输出轴13a、13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速箱壳体12的底部以面向变速箱壳体12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形成有贮存规定量的润滑油的油盘(未图示)。被贮存的润滑油在变速箱壳体12的内部空间通过减速齿轮机构16的可动要素或差速器壳体14的旋转而向周边扬起并飞散。这样一来,能够通过飞散的润滑油对存在于差速器壳体14的内外的机械运动部分进行润滑。
第1侧面齿轮(侧面齿轮、第1输出齿轮、输出齿轮)25例如具有:圆筒状的第1轴部25a,其与输出轴13a的内端部成为花键结合;圆环状的第1齿部25c,其位于从第1轴部25a向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该第1齿部25c具有与多个小齿轮27啮合的第1齿轮齿25b;以及第1中间壁部25d,其从第1轴部25a的侧面齿轮25、26的轴向的内端部朝第1齿部25c的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的内周端部向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外侧延伸。因此,在输出轴13a与第1侧面齿轮25之间阻止了绕中心轴线CL的相对旋转。并且,通过第1中间壁部25d一体地连接了第1轴部25a与第1齿部25c的内周端部之间。
并且,第2侧面齿轮(侧面齿轮、第2输出齿轮、输出齿轮)26例如具有:圆筒状的第2轴部26a,其面向第1轴部25a,并且与面向输出轴13a的输出轴13b的内端部成为花键结合;圆环状的第2齿部26c,其面向第1齿部25c,并且位于从第2轴部26a向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该第2齿部26c具有与多个小齿轮27啮合的第2齿轮齿26b;以及第2中间壁部26d,其从第2轴部26a的侧面齿轮25、26的轴向上的内端部朝第2齿部26c的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的内周端部向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外侧延伸。因此,在输出轴13b与第2侧面齿轮26之间阻止了绕中心轴线CL的相对旋转。并且,通过第2中间壁部26d一体地连接了第2轴部26a与第2齿部26c的内周端部之间。
并且,多个小齿轮(差动齿轮)27分别绕旋转轴线RL旋转自如地配置,该旋转轴线RL从中心轴线CL呈放射状延伸。并且,在各个小齿轮27形成有与第1齿轮齿25b以及第2齿轮齿26b啮合的齿轮齿27a。并且,多个小齿轮27收纳在差速器壳体14内,能够相对于差速器壳体14自转,并且能够随着差速器壳体14的旋转而绕中心轴线CL公转。
并且,各个小齿轮轴(轴、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与旋转轴线RL同轴地配置,该旋转轴线RL从中心轴线CL呈放射状延伸。并且,各个小齿轮轴28例如在旋转轴线RL上向小齿轮27的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各个小齿轮轴28形成有能够使成为后述的防脱件的销36插入的贯通的孔。另外,代替这样的按照每个小齿轮27设置的小齿轮轴28,例如也可以对绕中心轴线CL以180度中心角配置的两个(多个)小齿轮共同使用与中心轴线CL交叉的一个小齿轮轴。
并且,差速器壳体14例如具有支承部件31、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
第1罩部件32例如配置在第1侧面齿轮25的背后并能够与支承部件31的一个侧面连结(能够连接),并且在跟与支承部件31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中心部具有圆筒状的毂部。并且,第2罩部件33例如与第1罩部件32相对,并且配置在第2侧面齿轮26的背后并能够与支承部件31的另一侧面连结(能够连接)。而且,第2罩部件33例如在跟与支承部件31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中心部具有圆筒状的凸台部。而且,在第2罩部件33的凸台部安装有轴承15。并且,支承部件31例如配置在第1罩部件32与第2罩部件33之间。并且,支承部件31例如是环状部件,中央部成为空腔46。即,支承部件31在中央部形成有空腔(空间)46。
并且,支承部件31例如具有:多个包围壁34,其呈中心轴线CL的放射状,并能够绕中心轴线CL旋转,每一个包围壁34包围一个小齿轮27;以及多个连结板(连结部)43,它们将相邻的两个包围壁34连结(连接)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四个包围壁34形成为中心轴线CL的放射状。并且,各个包围壁34例如在中心轴线CL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
并且,各个包围壁(壁部)34例如具有:分别支承小齿轮轴28的两端部(一个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的两端支承部35;以及将两端支承部35连接起来的多个侧面部50。并且,在各个包围壁34的内壁即两端支承部35的内端侧支承部(一个支承部、另一支承部)35a形成有贯通内端侧支承部35a的轴孔48。即,各个内端侧支承部35a的轴孔(贯通孔)48开口至支承部件31的中央部的空腔46(在内端侧支承部35a的内端面开口)。并且,在各个包围壁34的外壁即两端支承部35的外端侧支承部(另一支承部、一个支承部)35b形成有贯通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轴孔42。即,各个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轴孔42在外端侧支承部35b的外周面开口。
并且,在各个内端侧支承部35a的轴孔48中插入有各个小齿轮轴28的内端部(一个端部)。并且,在各个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轴孔42中插入有小齿轮轴28的外端部(另一端部)。并且,各个外端侧支承部35b的外周面构成了支承部件31的外周面。并且,在各个外端侧支承部35b形成有孔,该孔具有与中心轴线CL平行的轴心,并能够使成为防脱件的销36插入。因此,通过将销36插入到各个外端侧支承部35b以及小齿轮轴28内,小齿轮轴28不从支承部件31脱落地支承于支承部件31。
并且,在相邻的两个两端支承部35之间例如形成有凹部41,该凹部41从支承部件31的外周侧朝内周侧凹陷。凹部41划分使第1侧面齿轮25以及第2侧面齿轮26中的至少一方露出于在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之间的空间。并且,凹部(凹孔)41例如与空腔46相连。即,凹部41向支承部件31的径向内侧开口。即,凹部41贯通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因此,差动装置11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部41而输送到差动装置11的中心侧。
并且,多个连结板43通过多个连结板43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包围壁34连接而将多个包围壁34连结(连接)起来。并且,连结板43的支承部件31的径向的外周面构成了支承部件31的外周面。并且,连结板43例如在支承部件31的径向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陷部45。并且,凹陷部45从连结板43的支承部件31的径向的外周面朝支承部件31的径向的内周面(从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凹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具有与中心轴线CL平行的母线的弯曲面形成了凹陷部45(更具体地说是凹陷部45的面)。
并且,例如在成为凹部41的侧面的包围壁34的一侧面部50a(50)的一部分以及两端支承部35的内端支承部35a的周向一端部35aa和成为凹部41的侧面的包围壁34的另一侧面部50b(50)的一部分以及两端支承部35的内端支承部35a的周向另一端部35ab形成有贯穿包围壁34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部(壁开口部)47。开口部47与凹部41的空间相连。因此,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部41以及开口部47而输送到包围壁34内。
即,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能够从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部41以及开口部47而输送到小齿轮27,或者能够从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部41、开口部47以及垫圈70而输送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围壁34的两个侧面部50(50a、50b)形成有开口部47,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开口部47例如也可以只形成于包围壁34的两个侧面部50(50a、50b)中的任意一方(优选为包围壁34的差速器壳体14的前进旋转方向的侧面部5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有包围壁34的侧面部50形成有开口部47,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开口部47例如也可以只形成于任意一个包围壁34,或者只形成于非所有包围壁34的多个包围壁34。在该情况下,关于形成在相邻的两个两端支承部35之间的凹部41,也可以构成为与形成有开口部47的包围壁34的数量对应地形成凹部4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1中,在差速器壳体14从发动机经由减速齿轮机构16接受旋转力的情况下,多个小齿轮27不绕旋转轴线RL自转,而是与差速器壳体14一同绕差速器壳体14的中心轴线(旋转轴线)CL公转。此时,从差速器壳体14经由多个小齿轮27以相同的速度驱动左右的侧面齿轮25、26旋转,侧面齿轮25、26的驱动力均等地传递到左右的输出轴13a、13b。并且,在由于汽车的转弯行驶等而在左右的输出轴13a、13b产生转速差时,多个小齿轮27一边自转,一边绕差速器壳体14的中心轴线(旋转轴线)CL公转,由此在允许差动旋转的同时从小齿轮27对左右的侧面齿轮25、26传递旋转驱动力。以上,与以往众所周知的差动装置的工作相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1中的对小齿轮27以及小齿轮轴28的外周的润滑例如按照如下进行。
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差动装置11的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部41而引导到空腔46。并且,被引导到空腔46的润滑油经由位于在重力方向上比空腔46靠下方的位置处的包围壁34(更具体地说是两端支承部35的内端支承部35a)的轴孔48而引导到包围壁34的内部。然后,经由轴孔48而引导到包围壁34的内部的润滑油对插入到轴孔48中的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进行润滑,或者沿着小齿轮27的端面(更具体地说是小齿轮27的轴向的内端面)对小齿轮27的齿轮齿27a进行润滑。另外,在差速器壳体14旋转时,即在支承部件31旋转时,从空腔46被导入润滑油的包围壁34每次都变。
并且,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的其他一部分从差动装置11的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部41以及开口部47而直接引导到小齿轮27,或者再经由垫圈70而引导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并且,直接引导到小齿轮27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直接对齿轮齿27a进行润滑。并且,直接引导到小齿轮27的润滑油的其他一部分再沿着小齿轮27的端面(更具体地说是小齿轮27的轴向上的内端面或外端面)而引导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对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进行润滑。并且,经由凹部41、开口部47以及垫圈70而引导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的润滑油对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进行润滑。
并且,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的其他一部分从差动装置11的支承部件31各自的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轴孔42引导到差动装置11内。并且,从轴孔42引导到差动装置11内的润滑油对插入到轴孔42中的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进行润滑,或者沿着小齿轮轴28的外周以及小齿轮27的端面(更具体地说是小齿轮27的轴向的外端面)或垫圈70而对小齿轮27的齿轮齿27a进行润滑。
根据本实施方式,差动装置11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朝向中心轴线CL、即朝向形成于支承部件31的中央部的空腔46引导,并且能够将引导到空腔46内的润滑油经由支承部件31的两端支承部35的轴孔48而输送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以及小齿轮27。由此,差动装置11能够通过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对小齿轮轴28的外周以及小齿轮27进行润滑。因此,能够提高小齿轮27的润滑性能。由此,能够实现小齿轮27的耐烧熔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差动装置11中,在至少任意一个包围壁34的侧面部50形成有贯穿包围壁34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部47。因此,被引导到开口部47的润滑油从开口部47引导到小齿轮27,或者经由垫圈70而引导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由此,还能够通过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以不输送到支承部件31的中心轴线CL侧的方式对小齿轮27或小齿轮轴28的外周进行润滑。因此,能够提高小齿轮27的润滑性能。由此,能够实现小齿轮27的耐烧熔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结板43的支承部件31的径向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陷部45。由此,实现了支承部件31的减重,能够实现支承部件31的轻量化。进而,能够实现差动装置11整体的轻量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差动装置11在外端侧支承部35b的外周面开设有支承部件31各自的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轴孔42,由此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经由支承部件31的两端支承部35的轴孔42而输送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以及小齿轮27。由此,差动装置11能够通过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对小齿轮轴28的外周以及小齿轮27进行润滑。因此,能够提高小齿轮27的润滑性能。由此,能够实现小齿轮27的耐烧熔性的提高。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例,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包围壁34的两端支承部35的内端侧支承部35a分别连结起来,还能够构成不具有连结板43而只有包围壁34的支承部件31。在该情况下,在相邻的两个内端侧支承部35a的连结部分中,在至少一个内端侧支承部35a的支承部件31的轴向的一部分、即内端支承部35a的周向一端部35aa以及周向另一端部35ab中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件31的轴向上的一部分设置有缺口。由此,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包围壁34之间的凹部41能够贯通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接着,利用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主要是支承部件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件51的结构。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51例如具有:多个包围壁(壁部)134,它们具有分别支承小齿轮轴28的两端部(一个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的两端支承部135;以及连结板(连结部)53,其将相邻的两个包围壁134连结起来。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板(连结部)43不同地,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板(连结部)53只形成于支承部件51的径向内侧(即,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支承部135a侧)。换句话说,相邻的两个包围壁134(即,相邻的两个两端支承部135)之间通过在支承部件51的径向内侧(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支承部135a侧)形成的连结板53而连结。
并且,在相邻的两个包围壁134(即,相邻的两个两端支承部135)之间的支承部件51的径向外侧(两端支承部135的外端侧支承部35b侧)形成有凹空间(凹部)52,该凹空间52形成为从支承部件51的外周侧朝内周侧凹陷。凹空间52划分使第1侧面齿轮25以及第2侧面齿轮26露出于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之间的空间。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51中,例如与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连结(连接)的包围壁134的外周壁(两端支承部135的外端侧支承部35b)以外的结构、即连结板53、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侧支承部135a以及包围壁134的侧面部150形成为支承部件51的轴向的厚度比包围壁134的外周壁的厚度薄。因此,在连结板53、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侧支承部(一个支承部、另一支承部)135a以及包围壁134的侧面部150与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各自之间形成空间(第2空间)。
在此,在形成于连结板53、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侧支承部135a以及包围壁134的侧面部150与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各自之间的空间(第2空间)中,有时将朝支承部件51的径向(即,侧面齿轮25、26的径向)延伸的空间称作径向空间,将朝支承部件51的周向(即,侧面齿轮25、26的周向)延伸的空间称作周向空间。
因此,第2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10中的对小齿轮27以及小齿轮轴28的外周的润滑例如按照如下进行。
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差动装置110的支承部件5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空间52、以及连结板53与第1罩部件32之间的空间(更具体地说是径向空间)或连结板53与第2罩部件33之间的空间(更具体地说是径向空间)而引导到空腔(第1空间、空间)46。并且,被引导到空腔46内的润滑油经由位于在重力方向上比空腔46靠下方的位置的包围壁134(更具体地说是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支承部135a)的轴孔48而引导到包围壁134的内部。
然后,经由轴孔48而引导到包围壁134的内部的润滑油对插入到轴孔48中的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进行润滑,或者沿着小齿轮27的端面(更具体地说是小齿轮27的轴向的内端面)而对小齿轮27的齿轮齿27a进行润滑。另外,在差速器壳体14旋转时,即在支承部件51旋转时,从空腔46导入润滑油的包围壁134每次都变。
并且,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的其他一部分从差动装置110的支承部件5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空间52、以及包围壁134的侧面部150与第1罩部件32之间的空间(更具体地说是周向空间)或包围壁134的侧面部150与第2罩部件33之间的空间(更具体地说是周向空间)而直接引导到小齿轮27。
并且,直接引导到小齿轮27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直接对齿轮齿27a进行润滑。并且,直接引导到小齿轮27的润滑油的其他一部分再沿着小齿轮27的端面(更具体地说是小齿轮27的轴向的内端面或外端面)而引导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对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进行润滑。
因而,根据第2实施方式,差动装置110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从支承部件51的径向外侧经由凹空间52而朝向空腔46引导,并且能够将引导到空腔46内的润滑油经由支承部件51的两端支承部135的轴孔48而输送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以及小齿轮27。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对小齿轮27或小齿轮轴28的外周进行润滑。因此,能够提高小齿轮27的润滑性能。由此,能够实现小齿轮27的耐烧熔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第2实施方式,连结板53只形成于支承部件51的径向内侧(即,两端支承部135的内端支承部135a侧),因此能够不降低包围壁134所需的刚性而实现支承部件51的轻量化。进而,能够实现差动装置110整体的轻量化。
并且,根据第2实施方式,凹空间52是使第1侧面齿轮25以及第2侧面齿轮26露出于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之间的空间。并且,包围壁134的侧面部150形成为支承部件51的轴向的厚度比包围壁134的外周壁(更具体地说是两端支承部135的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该厚度薄。因此,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经由凹空间52而导入到小齿轮27,或者经由垫圈70而导入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
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不输送到支承部件51的中心轴线CL侧而输送到小齿轮27,或者经由垫圈70而输送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由此,能够对小齿轮27或小齿轮轴28的外周进行润滑。因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提高小齿轮27的润滑性能。由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小齿轮27的耐烧熔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第2实施方式,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外端侧支承部35b的外周面开设有支承部件51各自的外端侧支承部35b的轴孔42,因此能够将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经由支承部件51的两端支承部35的轴孔42而输送到小齿轮轴28的外周(小齿轮轴28的与小齿轮27的滑动面)以及小齿轮27。由此,差动装置11能够通过从变速箱壳体12滴下来的润滑油对小齿轮轴28的外周以及小齿轮27进行润滑。因此,能够提高小齿轮27的润滑性能。由此,能够实现小齿轮27的耐烧熔性的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分体地构成了差动装置11、110和减速齿轮机构1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将差动装置11、110的第1罩部件32以及第2罩部件33中的任一方与减速齿轮机构16的齿轮架一体地构成。由此,能够减小将差动装置11、110与减速齿轮机构16结合时的中心轴线CL方向的厚度。其结果是,能够有助于差动装置11、110以及减速齿轮机构16的窄幅化。并且,能够实现差动装置11、110和减速齿轮机构16整体的轻量化。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件31、51的中央部设置有空腔4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支承部件31、51例如也可以不在中央部设置空腔46。在该情况下,即使无法得到通过利用本发明中的空腔46而得到的效果,但是能够得到不利用本发明中的空腔46而得到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
多个差动齿轮(27);
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中的各个差动齿轮(27)进行支承;
一对输出齿轮(25、26),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啮合;
支承部件(31),其具有多个两端支承部(35),并且所述支承部件(31)在中央部形成有空间(46),该两端支承部(35)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的两端部;
第1罩部件(32),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25)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31)结合;以及
第2罩部件(33),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26)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31)结合,
在所述支承部件(31)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两端支承部(35)之间形成有凹部(41),所述凹部(41)从所述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贯通,
所述多个两端支承部(35)分别具有至少支承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的一个端部的一个支承部(35a),
在所述一个支承部(35a)形成有贯通所述一个支承部(35a)的贯通孔(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31)具有多个壁部(34),所述多个壁部(34)分别具有所述两端支承部(35),
在至少一个所述壁部(34)形成有贯穿所述壁部(34)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部(4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31)在形成所述凹部(41)的一个侧面或底面的面上形成有凹陷部(45),所述凹陷部(45)从所述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
4.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
多个差动齿轮(27);
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中的各个差动齿轮(27)进行支承;
一对输出齿轮(25、26),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啮合;
支承部件(51),其具有多个两端支承部(135)和多个连结部(53),并且所述支承部件(51)在中央部形成有空间(46),所述多个两端支承部(135)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的两端部,所述多个连结部(53)连结相邻的两个所述两端支承部(135);
第1罩部件(32),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25)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51)结合;以及
第2罩部件(33),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26)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51)结合,
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两端支承部(135)之间,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所述连结部(53),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凹部(52),
在所述连结部(53)与所述第1罩部件(32)之间以及所述连结部(53)与所述第2罩部件(33)之间形成有朝所述支承部件(51)的径向延伸的径向空间,
所述多个两端支承部(135)分别具有至少支承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的一个端部的一个支承部(135a),
在所述一个支承部(135a)形成有贯通所述一个支承部(135a)的贯通孔(48)。
5.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
多个差动齿轮(27);
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中的各个差动齿轮(27)进行支承;
一对输出齿轮(25、26),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啮合;
支承部件(31),其具有多个壁部(34),所述多个壁部(34)具有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部(35);
第1罩部件(32),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25)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31)结合;以及
第2罩部件(33),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26)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31)结合,
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34)中的各个壁部(34)通过多个连结部(43)而连接或者直接连接,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34)之间形成有凹部(41),所述凹部(41)从所述支承部件(31)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凹陷,
在至少一个所述壁部(34)形成有贯穿所述壁部(34)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部(47)。
6.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
多个差动齿轮(27);
多个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它们对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中的各个差动齿轮(27)进行支承;
一对输出齿轮(25、26),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差动齿轮(27)啮合;
支承部件(51),其具有多个壁部(134)和多个连结部(53),所述多个壁部(134)具有:支承各个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件(28)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部(135);和连接所述两端支承部(135)的侧面部(150),所述多个连结部(53)连结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134);
第1罩部件(32),其配置在一个所述输出齿轮(25)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51)结合;以及
第2罩部件(33),其配置在另一所述输出齿轮(26)的背面侧并能够与所述支承部件(51)结合,
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壁部(134)之间,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所述连结部(53),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凹部(52),
在所述侧面部(150)与所述第1罩部件(32)之间以及所述侧面部(150)与所述第2罩部件(33)之间形成有朝所述支承部件(51)的周向延伸的周向空间。
CN201880023146.4A 2017-03-30 2018-03-20 差动装置 Withdrawn CN1104759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7250 2017-03-30
JP2017067250A JP6781094B2 (ja) 2017-03-30 2017-03-30 差動装置
PCT/JP2018/011139 WO2018180804A1 (ja) 2017-03-30 2018-03-20 差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990A true CN110475990A (zh) 2019-11-19

Family

ID=6367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3146.4A Withdrawn CN110475990A (zh) 2017-03-30 2018-03-20 差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0867B2 (zh)
JP (1) JP6781094B2 (zh)
CN (1) CN110475990A (zh)
DE (1) DE112018001687T5 (zh)
WO (1) WO20181808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9295A (zh) * 2020-06-02 2021-12-07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子烟的控制电路模块封装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0416A (ja) * 1997-11-17 1999-07-13 Gkn Viscodrive Gmbh 機械的な自動差動制限装置
JP2010007699A (ja) * 2008-06-24 2010-01-14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2149692A (ja) * 2011-01-18 2012-08-09 Nippon Soken Inc 差動装置
CN104819265A (zh) * 2014-02-03 2015-08-05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JP2016084935A (ja) * 2014-10-22 2016-05-19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装置
CN106015534A (zh) * 2015-03-31 2016-10-12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2955U (zh) 1978-12-21 1980-06-27
JPS5742778A (en) 1980-08-27 1982-03-10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JPH07279632A (ja) 1994-04-05 1995-10-27 Nittan Valve Kk 内燃機関のカム軸位相可変装置
JPH07279631A (ja) 1994-04-05 1995-10-27 Nittan Valve Kk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H07279636A (ja) 1994-04-06 1995-10-27 Komatsu Ltd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US7470207B2 (en) 2006-04-05 2008-12-30 Caterpillar Inc. Differential assembly for a machine
US8430780B2 (en) * 2007-07-19 2013-04-30 Metaldyne Company Llc Support structure for differential
CN202441834U (zh) 2012-02-26 2012-09-19 吉林大学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分配器及整体式动力分配系统
JP5742778B2 (ja) 2012-04-26 2015-07-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ヤ
JP2014105838A (ja) 2012-11-29 2014-06-09 Fuji Heavy Ind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0416A (ja) * 1997-11-17 1999-07-13 Gkn Viscodrive Gmbh 機械的な自動差動制限装置
JP2010007699A (ja) * 2008-06-24 2010-01-14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2149692A (ja) * 2011-01-18 2012-08-09 Nippon Soken Inc 差動装置
CN104819265A (zh) * 2014-02-03 2015-08-05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JP2016084935A (ja) * 2014-10-22 2016-05-19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装置
CN106015534A (zh) * 2015-03-31 2016-10-12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68960A (ja) 2018-11-01
US10920867B2 (en) 2021-02-16
DE112018001687T5 (de) 2019-12-12
WO2018180804A1 (ja) 2018-10-04
JP6781094B2 (ja) 2020-11-04
US20200040977A1 (en)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1672B1 (en)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
CN104235277B (zh) 多离合器模块
JP6513658B2 (ja) 差動装置
JP6904214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4641150A (zh) 具有威德哈伯-诺维柯夫正齿轮差速器类型的行星差速器的变速器组合
CN107178605A (zh) 行星齿轮组轴承保持器
CN104100680A (zh) 摆线针轮减速机构
JP2015123843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JP4784444B2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CN110475990A (zh) 差动装置
JP2017101712A (ja) 伝動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CN105722754B (zh) 使旋转比增加的曲柄组装体
JP6686855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4910799B2 (ja) 混成差動歯車装置
TWM553382U (zh) 行星齒輪減速機構
US20130252776A1 (en) Differential
JP6089514B2 (ja) 減速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モータ回転力伝達装置ならびに四輪駆動車
JP2019074210A (ja) ドライブモジュール
JP6609541B2 (ja) 動力装置
JP4784443B2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CN108571567A (zh) 行星齿轮装置
CN110475989A (zh) 差动装置
JP2014228065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4976288B (zh) 液压驱动旋挖钻减速器
US20150094183A1 (en) Low profile vehicle ax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