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8729A -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68729A CN110468729A CN201910849642.1A CN201910849642A CN110468729A CN 110468729 A CN110468729 A CN 110468729A CN 201910849642 A CN201910849642 A CN 201910849642A CN 110468729 A CN110468729 A CN 1104687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rete
- construction
- bar
- template
- frame b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施工准备;S2、测量放样;S3、基坑开挖;S4、基底加固;S5、主体施工;S6、砼养护及防水层;S7、桥顶、桥背回填;S8、附属工程设施;S9、拆模;S10、验收。本发明通过在基坑开挖时利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同时进行基坑抽水,能够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浸泡,基坑不会坍塌,并且利用级配碎石层进行填充,片石砼进行浇筑得到垫层,有利于后期的框架桥主体施工以及整个框架桥的稳定性,且模板中加设螺纹拉杆对拉,且采用回填加固工艺,能够使桥顶、桥背支撑更加稳定,不会发生轻易变形、移位以及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框架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下穿立交或涵洞中的桥梁形式,传统工艺多采用现浇施工或顶进施工。顶进施工工艺多用在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线的框架桥施工中,因上方无法中断交通,只能选择顶进工艺,该施工工艺过程复杂,造价很高;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交叉路口,因交通流量增加,往往采用下穿道路方式形成立交以缓解交通压力,为方便施工,降低工程造价,多采用开挖基坑原位支架的现浇施工方案;
但是现有框架桥施工时由于大面积基坑开挖,框架桥主体在基坑内不稳定,容易发生移位松动,导致框架桥容易变形,支撑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通过在基坑开挖时利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同时进行基坑抽水,能够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浸泡,基坑不会坍塌,并且利用级配碎石层进行填充,片石砼进行浇筑得到垫层,有利于后期的框架桥主体施工以及整个框架桥的稳定性,且通过底板模板采用木方作为次楞、钢管支撑、螺纹拉杆对拉,用以保证模板底部不至于移位,边墙模板采用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模板,在模板中间加设对拉螺杆,能够防止模板中部变形,顶板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且采用回填加固工艺,能够使桥顶、桥背支撑更加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施工准备:工期安排、组织机构、劳动力配置、材料的采购和取样、机械设备的配置;
S2、测量放样:a.施工初期,利用GPS(动态RTK)放出框架桥的基本位置;b.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设放样;c.高程测量: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到框架桥附近,经复核满足精度要求后,作为框架桥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S3、基坑开挖;
a.首先进行场地清理;
b.基坑钢板桩支护:然后先施打拉森钢板桩,再采用机械垂直开挖,为防止扰动基底土质,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顶30cm时,机械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整平至设计标高;
c.基坑抽水:在基坑开挖时,每挖下一层,都做好集水井,整个开挖过程中采用抽水泵进行排水;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在基坑底的四侧人工开挖30x30cm排水沟,将基坑内积水引至集水井,并在集水井上设置两台抽水泵,将河道渗水及地下水排出,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浸泡;
S4、基底加固: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先填充级配碎石层,接着采用片石砼浇筑加工垫层,进行基底加固处理,两侧的框架桥采用回填加固处理,填筑的宽度超过混凝土垫层50cm宽,其余框架桥基底采用¢50cmCFG桩处理;
S5、主体施工,具体包括:
S5.1、底板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给出的框架桥轴线及底板轮廓线,在垫层上利用墨线弹出底板线,并依次进行底板、边墙下部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和边墙下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
S5.2、边墙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边墙施工,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工程与模板施工,施工顺序依次为:边墙钢筋绑扎→边墙模板安装和边墙上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接缝处铺设一层50c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S5.3、顶板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顶板施工,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与模板工程,顶板施工顺序依次为:顶板钢筋绑扎→顶板模板安装和顶板上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且模板支护过程中,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并在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预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接缝处铺设一层50c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支撑架搭设步骤为:弹出钢管布置线→地面清理、铺50mm厚脚手板→摆放纵向长扫地杆→支设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安装横向短扫地杆→加高立杆,并逐步安装长、短向横杆→加设剪刀撑→根据支设范围,重复上述工序,直至范围内架体搭设至要求标高;
S6、砼养护及防水层:
S6.1、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每日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S6.2、防水层施工:框架桥顶板及侧墙分别采用甲种-B类防水层和乙种防水层,并采M10水泥砂浆保,做法为:将桥面基层清理干净,无浮渣、浮士,在完全干燥后涂刷防水涂料,再铺设一层聚丙烯纤维网C40保护层;
S7、桥顶、桥背回填:选用水稳性良好的填料进行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台背回填在路堤填土时按设计要求预留台阶,配备小型夯实机,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20cm以内,填料粒径小于150mm,两侧及顶面填土时,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框架桥产生不利后果,墙背基底采用小型夯实机分层夯实,每层填筑均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
S8、附属工程设施,具体包括:
S8.1、人行道底座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底座的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并用墨线弹出;将事先预制好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绑扎,绑扎过程中要注意钢筋间的间距以及预埋件的位置;对钢筋的绑扎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底座模板的施工;模板支撑完毕,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同桥身的浇筑一样,振捣密实,表面收光两次,以防天气过热或过冷使表面开裂;
S8.2、人行道防护栏杆的施工:人行道防护栏杆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预先制作,然后将预制好的钢构件运至工地,与提前预埋好的钢板进行焊接,焊缝要密实,焊渣要清理干净;
S8.3、人行道道板铺装:人行道道板铺装要保证M10砂浆的饱满度与强度,人行道道板之间的缝隙不能大于1cm,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缝要在同一直线上;
S8.4、行车道沥青铺装层:采用沥青铺设行车道;
S8.5、框架桥标志、标线施工:框架桥施工完成,依据施工图纸定制标志牌并在指定位置安装完成,并将道路中线、行车道画出;
S9、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将各个模板拆除;
S10、验收: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确保技术方案得到具体的落实和控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1-S5.2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到达初凝之前,将施工接缝位置处进行凿毛,使混凝土中粗骨料露出来,并在下次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凿毛部位清水冲刷清扫干净,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1-S5.3中,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要求如下:
钢筋的安装:按照已布设的框架桥轴线控制桩,把框架桥的墙身位置在垫层顶面弹出墨线,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钢筋的支承:a.钢筋现场绑扎时,骨架绑扎时增加点焊数量,以免变形;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砼垫块支垫;
b.底板及顶板均为双层钢筋,安装时考虑板凳筋,板凳筋采用¢25,形式为三角支撑架,按纵横间距1m设置,每排纵向设一根通长¢25措施钢筋;
c.栏杆底座处有预埋钢筋,需及时的进行预埋,保证下一道工序的有序进行;
钢筋的固定:a.箍筋按间隔一个骨架按梅花形布置,与主筋互相垂直,不得滑落偏斜,与主筋绑扎紧密,保证主筋位置正确,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b.顶板的钢筋骨架,其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c.钢筋绑扎完毕,先由班组自检,再由主管工程师、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筋,签署隐蔽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框架桥工程底板、墙身模板、顶板模板均采用15mm竹胶板;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体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灌、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漏浆,即在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封住,同时用一块模板紧贴双面胶,再用支撑体系进行支撑即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模板采用木方作为次楞、钢管支撑、螺纹拉杆对拉,底板模板采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次楞,次楞按照300mm的间距布置,主楞采用普通钢管φ48.3×3.6mm,模板两边采用φ16螺纹拉杆对拉,按竖向横向400mmx400mm布置,用以保证模板底部不至于移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墙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模板,模板主楞采用两根φ48.3×3.6mm钢管并排安装而成,主楞按300mm间距布置,次楞也采用两根φ48.3×3.6mm钢管并排安装而成,次楞的竖向布置间距为600mm;为防止模板中部变形,在模板中间加设中φ16对拉螺杆,对拉螺杆按纵横向400×400mm间距布置,拉杆两侧用蝴蝶扣加双螺帽旋紧对拉。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光面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板,底模下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次楞,次楞按300mm间距布置,主楞采用两根φ48.3×3.6钢管,钢管置于可调式顶托内,双钢管横向间距为600mm×600mm,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S5中,框架桥砼浇筑工艺具体如下:
a.框架桥混凝士浇筑采用汽车泵泵送的方式进行浇筑,且分3次浇筑完成:第1次灌注框架底板下肋角以上5cm;第2次灌注墙身至上肋角以下15cm;第3次灌注上肋角至顶板位置;砼三次浇灌位置按施工缝处理;
b.浇筑前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处理干净;木板缝隙塞缝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底板砼浇筑要求一次振捣成型,灌注砼时应该分层对称浇筑,连续进行;
c.如因故中途停顿,其间隔时间应小于前层的初凝时间和能重塑时间;砼振捣若有浮水析出,应在不扰动已灌注砼的条件下及时排除;不得将水引向模板边缘或从模板缝中放出,砼浇筑时要合理安排,工序之间应有足够的配合能力;分层浇筑时,砼铺设应尽可能使各层厚度均匀,表面大致水平;砼的分层厚度应当在振动棒的合理振捣下使上下层结合成整体,一般分层厚度为30cm~40cm;要保证各层之间在砼处于塑性状态下浇筑完毕以免形成冷缝;
d.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边振边将振动棒慢慢提起(快插慢提),严禁欠振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30秒,以砼不再沉落,不出现汽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振动棒的振动范围要控制在30cm以内;
e.制做四组砼试件,同条件养护二组,标养二组;2天拆模前压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7天压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最后一组在标准状态下养护28天后送交试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
f.砼的浇筑自前端起向后端浇筑,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砼的分层厚度和分层间隔时间,砼的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间隔时间不大于1小时,砼浇筑时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3中,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具体如下:
a.立杆采用对接接头连接,立杆与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b.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交接处,采用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连接;主立杆与副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少于2个,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并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c.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立杆的垂直偏差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d.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要求如下:当采用对接时,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避免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当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e.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5m~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不平剪刀撑间距不超过8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基坑开挖时利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同时进行基坑抽水,能够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浸泡,基坑不会坍塌,并且利用级配碎石层进行填充,片石砼进行浇筑,从而加工垫层,作为基坑内的基底,有利于后期的框架桥主体施工以及整个框架桥的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框架桥工程底板、墙身模板、顶板模板均采用15mm竹胶板制成,底板模板采用木方作为次楞、钢管支撑、螺纹拉杆对拉,用以保证模板底部不至于移位;边墙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模板,在模板中间加设中φ16对拉螺杆,能够防止模板中部变形;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光面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板,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且采用回填加固工艺,选用水稳性良好的填料进行回填,配备小型夯实机,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能够使桥顶、桥背支撑更加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个框架桥不会发生轻易变形、移位以及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以威信县高铁综合运输服务建设项目1#框架桥工程、2#框架桥、3#框架桥、4#框架桥、5#框架桥、穿洞河1#框架桥、穿洞河2#框架桥施工为例);
其水文地质情况:河流涉及扎西河,扎西河处于场地的南侧,邻近扎石路。现状河道宽度8~13m,水深0.3~0.5m,雨季可达3~5m。穿洞河现状河道宽度6~9m,,水深0.2~0.3m,雨季可达1~2m。场区地层岩性较多,地形地貌相对较复杂,水文地质特征亦较复杂。根据地质条件主要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士层孔原水、基岩裂院水及岩溶裂原水;
该方案提及工程数量均为估量,所有实际发生工程量以过程签认及最终结算为准。
工程数量表
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施工准备:工期安排、组织机构、劳动力配置、材料的采购和取样、机械设备的配置;
施工部署:根据工作面情况形成流水作业,重点优先施工长征路上穿洞河2#框架桥和5#框架桥,基底采用¢50cmCFG桩处理的优先施工,保证后续主体工作面。
工期安排:根据总体施组安排,1#、2#、4#、穿洞河2#框架桥在3月份顶板浇筑完成,3#、5#框架桥在4月份顶板浇筑完成,穿洞河1#框架桥在5月份顶板浇筑完成,实际进度根据工作面情况做调整,框架桥均采用现浇,分底板、边墙、顶板三次浇筑成型。
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全面领导、全面负责人员组织、材料计划、施工安排、各环节的协调等,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工期、质量、安全等负全面责任,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有效的利用时间,以确保此项桩基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工程部管理人员:管理好生产技术工作,科学的组织生产施工,详细制定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施工效率,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进行工程验收工作。
实验室主管:负责原材料的取样送检、校核桩位,在施工中及时对混合料的配制、搅拌、输送等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情况及有关资料及时反映给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做到工程施工准确无误。
安质部负责人:负责县城安全,杜绝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对事故处理做到“四不放过”:一是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二是员工及事故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三是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四是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
物机部负责人:对各种材料要严把质量关,负责计划好各种材料的用量,做到供应及时,对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要提前报计划,及时领取。
劳动力配置:现场施工根据各工种不同,劳动力配置的人员也不同,详见人员配置表:
材料的采购和取样:材料的种类及数量由工程部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总结,并经确认无误后交由物机部采购和调配,对进场原材料按有关规范取样进行原材检验,分期送往施工现场,框架桥施工所需主要材料见下表:
主要材料计划表
机械设备的配置:
主要施工机具计划表
序号 | 机械名称 | 机械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 | 挖掘机 | 1.0m<sup>3</sup>的斗 | 台 | 4 |
2 | 汽车吊 | QY25T | 台 | 2 |
3 | 汽车泵 | 50m | 台 | 2 |
4 | 自卸车 | 东风5T | 辆 | 5 |
5 | 装载机 | L50 | 辆 | 1 |
6 | 潜水泵 | Φ110,7.5Kw | 台 | 5 |
7 | 污水泵 | Φ110,22Kw | 台 | 2 |
主要施工方案如下:
S2、测量放样:a.施工初期,利用GPS(动态RTK)放出框架桥的基本位置;b.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设放样;c.高程测量: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到框架桥附近,经复核满足精度要求后,作为框架桥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S3、基坑开挖;
a.首先进行场地清理;
b.基坑钢板桩支护:由于框架桥紧邻老扎西河或者直接位于老河道上,水量丰富,根据设计要求,先施打拉森钢板桩,再采用机械垂直开挖,钢板桩型号为拉森钢板桩SP-Il(宽400mm,壁厚13m);为防止扰动基底土质,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顶30cm时,机械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整平至设计标高;
c.基坑抽水: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在基坑开挖时,每挖下一层,都做好集水井,整个开挖过程中采用抽水泵进行排水;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在基坑底的四侧人工开挖30x30cm排水沟,将基坑内积水引至集水井,并在集水井上设置两台抽水泵,将河道渗水及地下水排出,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浸泡;
S4、基底加固: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先填充级配碎石层,接着采用片石砼浇筑加工垫层,进行基底加固处理,两侧的框架桥采用回填加固处理,填筑的宽度超过混凝土垫层50cm宽,其余框架桥基底采用¢50cmCFG桩处理,具体参照CFG桩施工方案;
S5、主体施工,具体包括:
S5.1、底板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给出的框架桥轴线及底板轮廓线,在垫层上利用墨线弹出底板线,并依次进行底板、边墙下部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和边墙下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到达初凝之前,将施工接缝位置处进行凿毛,使混凝土中粗骨料露出来,并在下次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凿毛部位清水冲刷清扫干净,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S5.2、边墙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边墙施工,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工程与模板施工,施工顺序依次为:边墙钢筋绑扎→边墙模板安装和边墙上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接缝处铺设一层50c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到达初凝之前,将施工接缝位置处进行凿毛,使混凝土中粗骨料露出来,并在下次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凿毛部位清水冲刷清扫干净,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S5.3、顶板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顶板施工,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与模板工程,顶板施工顺序依次为:顶板钢筋绑扎→顶板模板安装和顶板上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且模板支护过程中,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并在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预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接缝处铺设一层50c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支撑架搭设步骤为:弹出钢管布置线→地面清理、铺50mm厚脚手板→摆放纵向长扫地杆→支设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安装横向短扫地杆→加高立杆,并逐步安装长、短向横杆→加设剪刀撑→根据支设范围,重复上述工序,直至范围内架体搭设至要求标高;
上述步骤S4、S5中,框架桥砼浇筑工艺具体如下:
a.框架桥混凝士浇筑采用汽车泵泵送的方式进行浇筑,且分3次浇筑完成:第1次灌注框架底板下肋角以上5cm;第2次灌注墙身至上肋角以下15cm;第3次灌注上肋角至顶板位置;砼三次浇灌位置按施工缝处理;
b.浇筑前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处理干净;木板缝隙塞缝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底板砼浇筑要求一次振捣成型,灌注砼时应该分层对称浇筑,连续进行;
c.如因故中途停顿,其间隔时间应小于前层的初凝时间和能重塑时间;砼振捣若有浮水析出,应在不扰动已灌注砼的条件下及时排除;不得将水引向模板边缘或从模板缝中放出,砼浇筑时要合理安排,工序之间应有足够的配合能力;分层浇筑时,砼铺设应尽可能使各层厚度均匀,表面大致水平;砼的分层厚度应当在振动棒的合理振捣下使上下层结合成整体,一般分层厚度为30cm~40cm;要保证各层之间在砼处于塑性状态下浇筑完毕以免形成冷缝;
d.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边振边将振动棒慢慢提起(快插慢提),严禁欠振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30秒,以砼不再沉落,不出现汽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振动棒的振动范围要控制在30cm以内;
e.制做四组砼试件,同条件养护二组,标养二组;2天拆模前压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7天压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最后一组在标准状态下养护28天后送交试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
f.砼的浇筑自前端起向后端浇筑,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砼的分层厚度和分层间隔时间,砼的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间隔时间不大于1小时,砼浇筑时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S6、砼养护及防水层:
S6.1、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每日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S6.2、防水层施工:框架桥顶板及侧墙分别采用甲种-B类防水层和乙种防水层,并采M10水泥砂浆保,做法为:将桥面基层清理干净,无浮渣、浮士,在完全干燥后涂刷防水涂料,再铺设一层聚丙烯纤维网C40保护层;防水涂料按产品说明称量配制,称量允许偏差为土2%,搅拌必须均匀,搅拌时间为3-5min,混合液体发出黑亮时方可使用。涂料应涂刷均匀,厚度为1.5mm,每次配制防水涂料应在20min内用完;
S7、桥顶、桥背回填:选用水稳性良好的填料进行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台背回填在路堤填土时按设计要求预留台阶,配备小型夯实机,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20cm以内(应在墙背划线标明分层高度),填料粒径小于150mm,两侧及顶面填土时,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框架桥产生不利后果,墙背基底采用小型夯实机分层夯实,每层填筑均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
S8、附属工程设施,具体包括:
S8.1、人行道底座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底座的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并用墨线弹出;将事先预制好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绑扎,绑扎过程中要注意钢筋间的间距以及预埋件的位置;对钢筋的绑扎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底座模板的施工;模板支撑完毕,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同桥身的浇筑一样,振捣密实,表面收光两次,以防天气过热或过冷使表面开裂;
S8.2、人行道防护栏杆的施工:人行道防护栏杆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预先制作,然后将预制好的钢构件运至工地,与提前预埋好的钢板进行焊接,焊缝要密实,焊渣要清理干净;
S8.3、人行道道板铺装:人行道道板铺装要保证M10砂浆的饱满度与强度,人行道道板之间的缝隙不能大于1cm,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缝要在同一直线上;
S8.4、行车道沥青铺装层:采用沥青铺设行车道;
S8.5、框架桥标志、标线施工:框架桥施工完成,依据施工图纸定制标志牌并在指定位置安装完成,并将道路中线、行车道画出;
S9、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将各个模板拆除;
S10、验收: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确保技术方案得到具体的落实和控制。
本发明通过在基坑开挖时利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同时进行基坑抽水,能够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浸泡,基坑不会坍塌,并且利用级配碎石层进行填充,片石砼进行浇筑得到垫层,有利于后期的框架桥主体施工以及整个框架桥的稳定性,且模板中加设螺纹拉杆对拉,且采用回填加固工艺,能够使桥顶、桥背支撑更加稳定,不会发生轻易变形、移位以及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实施例2: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具有:使用的材料多、成品的形状及尺寸各不相同,焊接及安装质量好坏对构件质量影响较大、完工后难以检查的特点,所以钢筋的各道工序一定要严格控制。
钢筋的检查:
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出厂合格证不全或没有合格证的情况下不予使用。在此基础上试验检查人员对钢筋做全面试验检查,严把质量关,试验内容包括:拉力试验、冷弯试验和焊接试验,并分批取样。
钢筋的保管:
钢筋进场后应注意妥善保管,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下设垫块,使钢筋垫起,离地30cm,上设料棚覆盖,使其免受雨淋,并按不同的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标志牌,且避免同酸、盐、油等物品一起堆放,以免污染。
钢筋加工:
钢筋按设计各部位尺寸和形状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成型,施工前将钢筋表面
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项目填写完成准确,下料时必须按施工图纸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钢筋直径14以下的允许采用绑扎连接,¢14~¢18采用搭接焊,¢20及以上的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加工方法如下:
1、当采用电弧焊焊接热轧钢筋时
(1)所有焊工均特证上岗,并在开始工作之前进行考核和试焊,合格后方可作业施工。焊接件经质检人员彻底检查并抽样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焊缝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
(3)电弧焊缝厚度h不小于0.3d,焊縫宽度不小于0.7d。
(4)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接头区域不得有裂纹。
(5)钢筋的搭接、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35倍钢筋的直径)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比不超过50%。
2、当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
(1)钢筋端部平头使用钢筋切割机进行切割;
(2)按照钢筋规格所需的调整试棒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
(3)按钢筋规格更换涨刀环,并按规定的丝头加工尺寸调整好剥肋加工尺寸;
(4)调整剥肋挡块及滚轧行程开关位置,保证剥肋及滚轧螺纹的长度符合丝头加工尺寸的规定;标准型接头的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且允许误差为+2P;
(5)丝头加工时应用水性润滑液,不得使用油性润滑液;
(6)钢筋丝头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带上丝头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筒,防止装卸钢筋时损坏丝头;
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
钢筋的安装:按照已布设的框架桥轴线控制桩,把框架桥的墙身位置在垫层顶面弹出墨线,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钢筋的支承:
a.钢筋现场绑扎时,其各部位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骨架绑扎时增加点焊数量,以免变形;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砼垫块支垫;
b.底板及顶板均为双层钢筋,安装时考虑板凳筋,板凳筋采用¢25,形式为三角支撑架,按纵横间距1m设置,每排纵向设一根通长¢25措施钢筋;
c.栏杆底座处有预埋钢筋,需及时的进行预埋,保证下一道工序的有序进行;
钢筋的固定:
a.箍筋按间隔一个骨架按梅花形布置,与主筋互相垂直,不得滑落偏斜,与主筋绑扎紧密,保证主筋位置正确,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b.顶板的钢筋骨架,其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c.钢筋绑扎完毕,先由班组自检,再由主管工程师、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筋,签署隐蔽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实施例3:
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
本框架桥工程底板、墙身模板、顶板模板均采用15mm竹胶板。上下倒角处模板根据具体尺寸在现场对竹胶板进行统一加工。施工时模板统一从一侧向另一侧配置,桥身长度不符合整模数的,在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调整拼装。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圆顺,因此必须保证模板面光滑、平整,保证设计尺寸,保证不漏浆,保证位置准确,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体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灌、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漏浆,即在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封住,同时用一块模板紧贴双面胶,再用支撑体系进行支撑即可。
底板模板:
底板模板采用木方作为次楞、钢管支撑、螺纹拉杆对拉。底板模板采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次楞,次楞按照300mm的间距布置,主楞采用普通钢管φ48.3×3.6mm。模板两边采用φ16螺纹拉杆对拉,按竖向横向400mmx400mm布置,用以保证模板底部不至于移位。
侧墙模板:
边墙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模板,模板主楞采用两根φ48.3×3.6mm钢管并排安装而成,主楞按300mm间距布置,次楞也采用两根φ48.3×3.6mm钢管并排安装而成,次楞的竖向布置间距为600mm。为防止模板中部变形,在模板中间加设中φ16对拉螺杆,对拉螺杆按纵横向400×400mm间距布置。拉杆两侧用蝴蝶扣加双螺帽旋紧对拉。
顶板模板:
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光面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板,底模下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次楞,次楞按300mm间距布置,主楞采用两根φ48.3×3.6钢管,钢管置于可调式顶托内,双钢管横向间距为600mm×600mm。
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
1、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本次设计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架体高度为5.1m,步距为0.9m,立杆间距为0.6m×0.6m;
弹出钢管布置线→地面清理、铺50mm厚脚手板→摆放纵向长扫地杆→支设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安装横向短扫地杆→加高立杆,并逐步安装长、短向横杆→加设剪刀撑→根据支设范围,重复上述工序,直至范围内架体搭设至要求标高。
a.立杆采用对接接头连接,立杆与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b.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交接处,采用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连接;主立杆与副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少于2个,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并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c.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立杆的垂直偏差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d.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要求如下:当采用对接时,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避免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当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e.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5m~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不平剪刀撑间距不超过8m;
f.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除纵向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
2、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G1k=Nc=0.038kN/m;
G2k=g2k×lb/(n4+1)=0.35×0.6/(3+1)=0.052kN/m;
G3k=g5k×lb/(n4+1)=1×0.6/(3+1)=0.15kN/m;
Q1k=qk×lb/(n4+1)=25×0.6/(3+1)=3.75kN/m;
立杆底部荷载:
NG1=gk×H+la×n4×Nc+lb×Nz=0.167×5.1+0.6×3×0.038+0.6×0.028=0.937kN
立杆顶部荷载:
NG1d=la×n4×Nc+lb×Nz=0.6×3×0.038+0.6×0.028=0.085kN
NG2=g2k×la×lb=0.35×0.6×0.6=0.126kN
l=max{la,lb}=max{0.6,0.6}=0.6m
NG3=g3k×l=0.17×0.6=0.102kN
NG4=g4k×l=0.1×0.6=0.06kN
NG5=g5k×la×lb=1×0.6×0.6=0.36kN
NQ1=qk×la×lb=25×0.6×0.6=9kN
NQ4=F1=2k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立杆顶部荷载:
N顶=1.2(NG1d+NG2+NG3+NG4+NG5)+0.9×1.4(NQ1+NQ4)=
1.2×(0.085+0.126+0.102+0.06+0.36)+0.9×1.4×(9+2)=14.74kN
立杆底部荷载:
N底=1.2(NG1+NG2+NG3+NG4+NG5)+0.9×1.4(NQ1+NQ4)=
1.2×(0.937+0.126+0.102+0.06+0.36)+0.9×1.4×(9+2)=15.762kN
(1)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494×(500+2×400)=1942.2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1×1.656×1000=1656mm
λ=l0/i=1942.2/15.9=122.151≤[λ]=210
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
l01=kμ1(hd+2a)=1.155×1.494×(500+2×400)=2243.241mm
λ1=l01/i=2243.241/15.9=141.084,查表得,φ1=0.344
ωk=μzμsωo=1×1.04×0.4=0.416kN/m2
Mw=0.9×1.4×ωk×l×hd2/10=0.9×1.4×0.416×0.6×0.52/10=0.031kN·m
σ=N顶/φA+Mw/W=
14.74×103/(0.344×424)+0.031×106/(4.49×103)=
107.96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底部立杆段:l02=kμ2h=1.155×1.656×1000=1912.68mm
λ2=l02/i=1912.68/15.9=120.294,查表得,φ2=0.452
ωk=μzμsωo=1×1.04×0.4=0.416kN/m2
Mw=0.9×1.4×Wk×l×h2/10=0.9×1.4×0.416×0.6×12/10=0.031kN·m
σ=N底/φA+Mw/W
=15.762×103/(0.452×424)+0.031×106/(4.49×103)=
89.14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本次设计满堂支撑架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可以施工。
顶面模板铺设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是否牢固,模板面应清理干净。
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2)模板接缝应严密。
4、模板的拆除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4)拆模时,操作人员应该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5)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隔离剂。
实施例4:
冬季混凝土施工措施
在冬季施工期间应注意天气预报,自室外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5℃的时间起,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期间施工应按冬季施工规定执行。
本工程地处威信地区,达到冬季施工要求时采取必要的冬季施工措施。
1、冬期混凝土的配制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优化配合比,混凝土冬季施工严格控制用水量,水灰比控制在0.36以内,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质量、成分和掺量,外加剂选用具有防冻、早强、减水性能好的低温早强剂。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
(2)、用水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设预热水箱,使拌合水温达到60℃。
(3)、对水泥、骨料、砂进行蓬布覆盖,避免受冻,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4)、拌制砼时应用热水搅拌,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拌合1分钟后再加入水泥搅拌2~3分钟,时间较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拌制混凝土前及停止拌制后,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混凝土添加防冻复合早强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溶成30~50%的溶液同拌合水一起加入搅拌机内,拌合时间为3分钟。
(5)、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减少中间倒运。
冬期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圬垢。
②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工作,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③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并连续浇筑。
2、冬期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于5℃,同时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2)、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混凝土已达到抗冻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②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3)、混凝土质量检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严格冬季混凝土温度测量制度,检测水、外加剂、骨料加入搅拌机时的温度,以及混凝土拌制、浇筑时环境温度,确保如下四种情况下的温度测量:
A、环境温度:每天测4次,时间依次为8点、12点、14点、20点。
B、混凝土温度:每工班测4次。
C、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每2小时测1次。
D、养护期间混凝土温度:在终凝前4小时测一次,表面和结构内都要测,并做详细记录。
②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检测次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A、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3.5Mpa以前,每2小时检测一次,达到以后每6小时检测一次。
B、冬期施工的混凝土除应按规范要求制作标准试件外,还应根据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增加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施工试件不少于2组。试件应在解冻后方可试压。
⑷冬期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应尽快收浆,并予以覆盖,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再加覆盖草袋保温,养生直至达到强度要求。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施工准备:工期安排、组织机构、劳动力配置、材料的采购和取样、机械设备的配置;
S2、测量放样:a.施工初期,利用GPS放出框架桥的基本位置;b.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设放样;c.高程测量: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到框架桥附近,经复核满足精度要求后,作为框架桥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S3、基坑开挖;
a.首先进行场地清理;
b.基坑钢板桩支护:然后先施打拉森钢板桩,再采用机械垂直开挖,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顶30cm时,机械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整平至设计标高;
c.基坑抽水:在基坑开挖时,每挖下一层,都做好集水井,整个开挖过程中采用抽水泵进行排水;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在基坑底的四侧人工开挖30x30cm排水沟,将基坑内积水引至集水井,并在集水井上设置两台抽水泵,将河道渗水及地下水排出;
S4、基底加固: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先填充级配碎石层,接着采用片石砼浇筑加工垫层,进行基底加固处理,两侧的框架桥采用回填加固处理,填筑的宽度超过混凝土垫层50cm宽,其余框架桥基底采用¢50cmCFG桩处理;
S5、主体施工,具体包括:
S5.1、底板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给出的框架桥轴线及底板轮廓线,在垫层上利用墨线弹出底板线,并依次进行底板、边墙下部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和边墙下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
S5.2、边墙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边墙施工,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工程与模板施工,施工顺序依次为:边墙钢筋绑扎→边墙模板安装和边墙上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接缝处铺设一层50c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S5.3、顶板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顶板施工,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与模板工程,顶板施工顺序依次为:顶板钢筋绑扎→顶板模板安装和顶板上肋角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且模板支护过程中,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并在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预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接缝处铺设一层50cm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支撑架搭设步骤为:弹出钢管布置线→地面清理、铺50mm厚脚手板→摆放纵向长扫地杆→支设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安装横向短扫地杆→加高立杆,并逐步安装长、短向横杆→加设剪刀撑→根据支设范围,重复上述工序,直至范围内架体搭设至要求标高;
S6、砼养护及防水层:
S6.1、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每日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S6.2、防水层施工:框架桥顶板及侧墙分别采用甲种-B类防水层和乙种防水层,并采M10水泥砂浆保,做法为:将桥面基层清理干净,无浮渣、浮士,在完全干燥后涂刷防水涂料,再铺设一层聚丙烯纤维网C40保护层;
S7、桥顶、桥背回填:选用水稳性良好的填料进行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台背回填在路堤填土时按设计要求预留台阶,配备小型夯实机,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20cm以内,填料粒径小于150mm,两侧及顶面填土时,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框架桥产生不利后果,墙背基底采用小型夯实机分层夯实,每层填筑均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
S8、附属工程设施,具体包括:
S8.1、人行道底座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底座的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并用墨线弹出;将事先预制好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绑扎,绑扎过程中要注意钢筋间的间距以及预埋件的位置;对钢筋的绑扎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底座模板的施工;模板支撑完毕,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同桥身的浇筑一样,振捣密实,表面收光两次;
S8.2、人行道防护栏杆的施工:人行道防护栏杆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预先制作,然后将预制好的钢构件运至工地,与提前预埋好的钢板进行焊接,焊缝要密实,焊渣要清理干净;
S8.3、人行道道板铺装:人行道道板铺装要保证M10砂浆的饱满度与强度,人行道道板之间的缝隙不能大于1cm,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缝要在同一直线上;
S8.4、行车道沥青铺装层:采用沥青铺设行车道;
S8.5、框架桥标志、标线施工:框架桥施工完成,依据施工图纸定制标志牌并在指定位置安装完成,并将道路中线、行车道画出;
S9、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将各个模板拆除;
S10、验收: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S5.2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到达初凝之前,将施工接缝位置处进行凿毛,使混凝土中粗骨料露出来,并在下次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凿毛部位清水冲刷清扫干净,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S5.3中,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要求如下:
钢筋的安装:按照已布设的框架桥轴线控制桩,把框架桥的墙身位置在垫层顶面弹出墨线,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钢筋的支承:a.钢筋现场绑扎时,骨架绑扎时增加点焊数量,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砼垫块支垫;
b.底板及顶板均为双层钢筋,安装时考虑板凳筋,板凳筋采用¢25,形式为三角支撑架,按纵横间距1m设置,每排纵向设一根通长¢25措施钢筋;
c.栏杆底座处有预埋钢筋,需及时的进行预埋,保证下一道工序的有序进行;
钢筋的固定:a.箍筋按间隔一个骨架按梅花形布置,与主筋互相垂直,不得滑落偏斜,与主筋绑扎紧密,保证主筋位置正确,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b.顶板的钢筋骨架,其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c.钢筋绑扎完毕,先由班组自检,再由主管工程师、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筋,签署隐蔽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框架桥工程底板、墙身模板、顶板模板均采用15mm竹胶板,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体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灌、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漏浆,即在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封住,同时用一块模板紧贴双面胶,再用支撑体系进行支撑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模板采用木方作为次楞、钢管支撑、螺纹拉杆对拉,底板模板采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次楞,次楞按照300mm的间距布置,主楞采用普通钢管φ48.3×3.6mm,模板两边采用φ16螺纹拉杆对拉,按竖向横向400mmx400mm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模板,模板主楞采用两根φ48.3×3.6mm钢管并排安装而成,主楞按300mm间距布置,次楞也采用两根φ48.3×3.6mm钢管并排安装而成,次楞的竖向布置间距为600mm;在模板中间加设中φ16对拉螺杆,对拉螺杆按纵横向400×400mm间距布置,拉杆两侧用蝴蝶扣加双螺帽旋紧对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光面竹胶板作为混凝土灌注板,底模下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次楞,次楞按300mm间距布置,主楞采用两根φ48.3×3.6钢管,钢管置于可调式顶托内,双钢管横向间距为600mm×600mm,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S5中,框架桥砼浇筑工艺具体如下:
a.框架桥混凝士浇筑采用汽车泵泵送的方式进行浇筑,且分3次浇筑完成:第1次灌注框架底板下肋角以上5cm;第2次灌注墙身至上肋角以下15cm;第3次灌注上肋角至顶板位置;砼三次浇灌位置按施工缝处理;
b.浇筑前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处理干净;木板缝隙塞缝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底板砼浇筑要求一次振捣成型,灌注砼时应该分层对称浇筑,连续进行;
c.如因故中途停顿,其间隔时间应小于前层的初凝时间和能重塑时间;砼振捣若有浮水析出,应在不扰动已灌注砼的条件下及时排除;不得将水引向模板边缘或从模板缝中放出,砼浇筑时要合理安排,工序之间应有足够的配合能力;分层浇筑时,砼铺设应尽可能使各层厚度均匀,表面大致水平;砼的分层厚度应当在振动棒的合理振捣下使上下层结合成整体,一般分层厚度为30cm~40cm;要保证各层之间在砼处于塑性状态下浇筑完毕以免形成冷缝;
d.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边振边将振动棒慢慢提起,严禁欠振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30秒,以砼不再沉落,不出现汽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振动棒的振动范围要控制在30cm以内;
e.制做四组砼试件,同条件养护二组,标养二组;2天拆模前压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7天压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最后一组在标准状态下养护28天后送交试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
f.砼的浇筑自前端起向后端浇筑,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砼的分层厚度和分层间隔时间,砼的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间隔时间不大于1小时,砼浇筑时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3中,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搭设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具体如下:
a.立杆采用对接接头连接,立杆与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b.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交接处,采用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连接;主立杆与副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少于2个,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并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c.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立杆的垂直偏差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d.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要求如下:当采用对接时,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避免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当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e.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5m~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不平剪刀撑间距不超过8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9642.1A CN110468729B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9642.1A CN110468729B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8729A true CN110468729A (zh) | 2019-11-19 |
CN110468729B CN110468729B (zh) | 2021-08-17 |
Family
ID=68515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49642.1A Active CN110468729B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6872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46639A (zh) * | 2021-11-16 | 2021-12-28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框架桥顶进过程中采用软基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法 |
CN114045742A (zh) * | 2021-08-13 | 2022-02-15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倒虹吸管桥桥台施工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9825B1 (ko) * | 2004-03-04 | 2006-08-08 | (주)스틸엔콘크리트 | 프리플렉스합성빔과 연결 기둥부재의 수평부재 단부에형성된 사선을 서로 연결한 후에 수직부재에 하중을작용시켜 제작된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상부 구조물을이용하여 설치한 프리플렉스 라멘 교량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CN102359069A (zh) * | 2011-07-05 | 2012-02-22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下穿铁路框架桥小夹角大高度斜顶进施工既有线加固方法 |
KR20150043913A (ko) * | 2013-10-15 | 2015-04-23 | 김효례 | 편토압 보강 라멘교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
CN204510230U (zh) * | 2015-02-11 | 2015-07-29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水丰富且地质不良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
CN105507322A (zh) * | 2016-01-21 | 2016-04-20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沉管隧道围堰内基坑钢管堵头桩干割除方法 |
CN106498957A (zh) * | 2016-10-18 | 2017-03-15 | 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钢板桩围堰施工平台及一体化施工方法 |
CN108166397A (zh) * | 2017-12-31 | 2018-06-15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铁路框架桥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09-09 CN CN201910849642.1A patent/CN1104687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9825B1 (ko) * | 2004-03-04 | 2006-08-08 | (주)스틸엔콘크리트 | 프리플렉스합성빔과 연결 기둥부재의 수평부재 단부에형성된 사선을 서로 연결한 후에 수직부재에 하중을작용시켜 제작된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상부 구조물을이용하여 설치한 프리플렉스 라멘 교량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CN102359069A (zh) * | 2011-07-05 | 2012-02-22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下穿铁路框架桥小夹角大高度斜顶进施工既有线加固方法 |
KR20150043913A (ko) * | 2013-10-15 | 2015-04-23 | 김효례 | 편토압 보강 라멘교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
CN204510230U (zh) * | 2015-02-11 | 2015-07-29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水丰富且地质不良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
CN105507322A (zh) * | 2016-01-21 | 2016-04-20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沉管隧道围堰内基坑钢管堵头桩干割除方法 |
CN106498957A (zh) * | 2016-10-18 | 2017-03-15 | 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钢板桩围堰施工平台及一体化施工方法 |
CN108166397A (zh) * | 2017-12-31 | 2018-06-15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铁路框架桥施工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45742A (zh) * | 2021-08-13 | 2022-02-15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倒虹吸管桥桥台施工方法 |
CN114045742B (zh) * | 2021-08-13 | 2024-07-09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倒虹吸管桥桥台施工方法 |
CN113846639A (zh) * | 2021-11-16 | 2021-12-28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框架桥顶进过程中采用软基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法 |
CN113846639B (zh) * | 2021-11-16 | 2022-11-04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框架桥顶进过程中采用软基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8729B (zh) | 2021-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68959B (zh) | 一种高铁无砟轨道线路快速修复的方法 | |
CN101852031B (zh) | 覆土罐施工方法 | |
CN101906768B (zh)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施工方法 | |
CN108166397B (zh) | 铁路框架桥施工方法 | |
CN106284341B (zh) | 一种预应力锚索山坡墙施工工艺 | |
CN110344423A (zh) | 一种沉井法成型高水位下局部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 |
CN102677661A (zh) | 一种淤泥质软基现浇箱梁支架基础加固方法 | |
CN106930319A (zh) | 一种高边坡框架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966037A (zh) | 桥梁伸缩缝安装施工工艺 | |
CN106088127A (zh) | 沉井施工方法 | |
CN108330835A (zh) | 定型支架的施工方法 | |
CN106988164A (zh) |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049519B (zh) | 一种放阶式大筏板施工工艺 | |
CN102430277B (zh) | 一种用于污水物理处理的粗格栅沉井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776897A (zh) | 一种散水防沉防裂施工方法及结构 | |
CN102505709A (zh) | 基础预制混凝土模板施工方法 | |
CN107489164A (zh) |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及方法 | |
CN109914161A (zh) | 一种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填方路基的施工方法 | |
CN109457728A (zh) | 一种型钢混凝土综合管廊快速建造施工方法 | |
CN110952586A (zh) | 一种高速公路下方承台施工工艺 | |
CN110004842A (zh) | 一种基于离心成型法的装配式涵洞管节整体制备与安装方法 | |
CN109706952A (zh) | 大型沉井施工方法 | |
CN207331739U (zh) |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 |
CN101597888A (zh) | 市政排水涵洞沉槽施工方法 | |
CN110468729A (zh) |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3 Address after: 650200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city Guandu District Spring City Road No. 321 Applicant after: KUNMING RAILWAY CONSTRUCTION COMPANY OF CHINA RAILWAY NO.8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92, tangshuang Road, Kunming, Yunnan 650011 Applicant before: NO6. ENGINEERING COMPANY OF CHINA RAILWAY NO.8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