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3108A - 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63108A CN110463108A CN201980001179.3A CN201980001179A CN110463108A CN 110463108 A CN110463108 A CN 110463108A CN 201980001179 A CN201980001179 A CN 201980001179A CN 110463108 A CN110463108 A CN 1104631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scope
- feedback
- beyond
- feedback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where the transmitter decides based on inferences, e.g. use of implicit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该反馈方法中,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通过本公开,可以确定出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进而可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概率,避免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为了支持新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 toEverything,V2X)业务,对于V2X技术的性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5G技术支持新的V2x通信服务和场景已经被3GPP计划为Rel16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新无线(New Radio,NR)V2X技术中,对于直连通信的单播、组播业务支持使用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重传机制。对于单播业务,数据接收端在正确接收数据(正确解码数据)时反馈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在未正确接收数据(解码数据发生错误)时反馈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对于组播业务,支持两种HARQ反馈重传方法。一种方法是数据接收端只在接收错误的时候反馈NACK,否则不反馈任何信号。另一种方法是每个数据接收端在正确接收时反馈ACK,未正确接收时反馈NACK。
相关技术中,当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通信距离的时候,两者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再保证QoS。此时,数据接收端不管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都不再反馈任何信号,数据发送端也无需再重发数据。在数据发送端没有接收到ACK也没有接收到NACK的情况下,数据发送端会重新发送数据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然而导致数据发送端没有接收到ACK也没有接收到NACK的原因可能是数据接收端没有检测到数据,或者也可能是反馈信息传输失败,或者还可能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对于数据发送端而言,并不能确定出是什么原因导致未接收到ACK也没有接收到NACK,故很可能出现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馈方法,该反馈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或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
所述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正确接收到数据;所述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未正确接收到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反馈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已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或者确定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其中,所述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已完成数据传输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反馈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包括: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无需重发数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包括: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包括: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其中,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当前检测的超出范围反馈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反馈。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基于物理层序列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利用隐性标识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反馈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或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
所述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正确接收到数据;所述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未正确接收到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在确定已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或者确定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已完成数据传输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反馈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无需重发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当前检测的超出范围反馈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反馈。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基于物理层序列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利用隐性标识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反馈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所述反馈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数据接收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所述反馈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反馈装置,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所述反馈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数据发送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所述反馈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使得数据发送端可以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故可不重发数据,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概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部分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方法可应用于两个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通信场景,例如车辆到其他节点(V2X)的车用无线通信场景等。其中,V代表车载设备,X代表任何与车载设备交互的对象。当前X主要包含车载设备、手持设备、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V2X交互的信息模式包括:车与车之间(Vehicle to Vehicle,V2V)、车与路之间(Vehicle toInfrastructure,V2I)、车与人之间(Vehicle to Pedestrian,V2P)、车与网络之间(Vehicle to Network,V2N)的交互。本公开中,两个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通信场景也可以是终端到终端(Device to Device,D2D)的通信场景。本公开实施例中进行直接通信的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等。为方便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以下车载设备之间进行直接通信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进行直接通信的车载设备包括作为数据发送端的车载设备和作为数据接收端的车载设备。
图1所示为车载设备间直接进行通信的场景示意图,网络设备为车载设备1配置各种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车载设备1作为数据发送端,车载设备2作为数据接收端,二者进行直接通信。网络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链路为上下行链路,车载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的链路是直连链路(sidelink)。蜂窝车用无线通信技术(Cellular-Vehicle toEverything,C-V2X)中,车载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基站以及核心网进行中转,即利用原有蜂窝网络中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的上下行链路进行通信;也可以直接通过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进行通信。与Uu接口通信相比,sidelink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他周边设备直接的通信。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V2x sidelink通信只能支持一些基础的安全方面的V2x应用,如交换协作意识消息(Cooperative Awareness Messages,CAM)或分散环境通知报文(Decentralized Environmental Notification Message,DENM)等基础安全信息(Basic Safety Message,BSM)进行语音广播通信等。近来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为了支持新的V2x业务,对于V2x技术的性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5G NR技术支持新的V2x通信服务和场景已经被3GPP计划为Rel16的一项重要内容。3GPP SA1(ServiceRequirement)工作组已经设立了一些新的V2x通信需要满足的业务需求,包括车队管理(Vehicles Platooning),感知扩展(Extended Sensors),先进驾驶(Advanced Driving),和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总体来说,NR V2x sidelink需要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更短的通信延时,更可靠的通信质量。
在NR V2x的讨论中,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1决议支持对于直连通信的单播、组播业务使用物理层HARQ反馈重传机制。对于单播业务,数据接收端在正确接收数据(正确解码数据)时反馈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在未正确接收数据(解码数据发生错误)时反馈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对于组播业务,支持两种HARQ反馈重传方法。一种方法是数据接收端只在接收错误的时候反馈NACK,否则不反馈任何信号。另一种方法是每个数据接收端在正确接收时反馈ACK,未正确接收时反馈NACK。
由于V2x的业务需求和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在V2x通信的QoS中包含通信距离(Range)。根据RAN2和SA2的要求,RAN1正在讨论对于单播和组播业务根据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的地理距离大小进行或者不进行HARQ反馈。当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的时候,两者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再保证QoS,而可以采用besteffort的方式进行。此时数据接收端不再执行HARQ反馈操作,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传。
目前,如果数据接收端在正确接收数据的时候反馈ACK,在未正确接收数据的时候反馈NACK,那么从数据发送端的角度会出现三种可能的反馈接收情况:1)接收到ACK,2)接收到NACK,或者3)既没有接收到ACK也没有接收到NACK。这三种反馈情况分别对应三种可能的数据接收情况:1)数据被数据接收端正确接收,2)数据未被数据接收端正确接收,以及3)接收端没有检测到数据(例如因为控制信息接收错误或丢失)或者反馈信息传输失败。对于2)和3),数据发送端需要重新发送数据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而如果进行以上HARQ反馈的数据接收端同时可以根据距发送端地理距离的远近决定是否进行HARQ反馈,那么当数据发送端既没有接收到ACK也没有接收到NACK时对应的数据接收情况为:数据接收端没有检测到数据(例如因为控制信息接收错误或丢失),反馈信息传输失败,或者数据接收端到数据发送端的地理距离超出了传输距离的要求。而如果数据接收端到数据发送端的地理距离超出了QoS通信距离的要求,由于不需要再保证数据可靠性,数据发送端应该不再重新发送数据。然而,对于数据发送端而言,并不能确定出是什么原因导致未接收到ACK也没有接收到NACK,也就无法判断是否应该重新发送数据,故很可能出现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造成资源浪费,并造成数据发送端行为的混乱。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反馈方法,在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之际,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并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数据发送端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故可不重发数据,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概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反馈方法用于数据接收端中,包括以下步骤S11和步骤S12。
在步骤S11中,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并确定是否超出QoS通信距离。
本公开中,数据接收端可以通过自身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等得到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发送端可以将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携带在数据传输对应的控制信息传输中。例如,数据发送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携带在控制信息中,例如携带在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序列中。数据接收端通过接收控制信息可确定出数据发送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数据接收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数据发送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出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数据接收端确定出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之后,可判断是否超出QoS通信距离。其中,QoS通信距离可以是系统预配置的。本公开中对数据接收端如何计算地理距离的方法,以及判断是否超出QoS通信距离的具体实现过程不做限制。
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之际,执行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该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之际,数据接收端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接收到该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数据发送端可以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此种情况无需重发数据,故可确定不重发数据,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的概率。
本公开以下结合实际应用对数据发送端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可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本公开中在物理直连反馈信道是基于序列的情况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
本公开中,数据接收端可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是否正确接收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反馈。一方面,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可通过不同的物理层序列区分超出范围反馈、ACK和NACK。通过不同的物理层序列区分超出范围反馈、ACK和NACK,可以使接收到相应反馈的数据发送端能够区分出超出范围反馈、ACK和NACK,进而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另一方面,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可以使用与ACK相同的物理层序列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以使接收到相应反馈的数据发送端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又一方面,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在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而正确接收数据时不发送任何反馈的情况下,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本公开中上述不同物理层序列可以是不同基序列,也可以是相同的基序列经过不同的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本公开中以物理层直连反馈信道重用NR上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格式(forma t)0的基序列为例,对区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进行说明。NR上行PUCCH format 0提供了一组(30个)不同的基序列。可以使用其中同一个物理层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值(cyclic shift)分别表征ACK,NACK和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例如ACK,NACK和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分别对应一个长度为12的基序列的循环移位值为0,4,9的循环移位序列。本公开中也可以使用一组基序列中的不同序号的基序列代表ACK,NACK和“超出范围”。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在物理直连反馈信道是基于调制符号情况下,可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一方面,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可以使用不同的比特位取值表征NACK、ACK和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例如,使用‘00’,‘01’表征NACK和ACK,使用‘10’或者‘11’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可以使用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的比特位取值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又一方面,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在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而正确接收数据时不发送任何反馈的情况下,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可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一方面,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可使用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时频资源的时频资源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例如,数据接收端确定与数据发送端之间地理距离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在时频资源1内发送ACK或者NACK反馈信息。确定与数据发送端之间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在时频资源2内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另一方面,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可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又一方面,本公开中在数据接收端在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而正确接收数据时不发送任何反馈的情况下,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涉及的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是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也可以是用于表征在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情况下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此时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包括: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或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其中,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正确接收到数据。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未正确接收到数据。本公开中可以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基序列,两个不同的循环移位值,两个不同的比特位值(例如‘10’/‘11’),或者时频资源2内的ACK和NACK反馈来表示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和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已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之际,取消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或者确定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之际,取消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其中,设定数量和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本公开中,数据接收端可根据之前数据传输的反馈内容判断是否发送当前超出范围反馈,以减少可能的干扰。例如,数据接收端已连续反馈K个超出范围反馈,则可取消发送超出反馈信息。或者设当前预计反馈信息发送时间为t,数据接收端检查从t-T至当前时间段内的反馈,如果此时间段内存在反馈,而且所有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或者最近反馈为“超出范围反馈”,则可取消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其中,K或者T的值可以为固定值,也可能是预先配置在车载设备内的值,也可能是通过网络设备下行信令配置的值。
其中,当前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已完成数据传输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本公开中,数据接收端发送反馈信息后,数据发送端可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数据发送端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故可不重发数据,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概率。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反馈方法用于数据发送端中,包括以下步骤S21和步骤S22。
在步骤S21中,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本公开中,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数据发送端通过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可以基于物理层序列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其中,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该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也可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表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还可以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数据接收端反馈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物理层时间/频率/码资源可能由反馈信息所对应的物理层数据传输资源位置结合其他信息通过某种隐性的对应关系得到,也可能由数据发送端在对应的控制信息传输中指示,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得到。数据发送端可以经由同样的隐性对应关系或者通过自身调度确定数据接收端反馈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物理层时间/频率/码资源,并在相关资源上进行相关检测和接收。本公开对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选择反馈资源的方法不做限定。
在步骤S22中,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无需重发数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理解为是数据发送端未检测到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任何反馈信息。数据发送端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数据发送端总是重新发送数据。当处于QoS通信距离范围外的数据接收端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时,会存在多余的重复传输。本公开中,若数据发送端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数据发送端总是按照与接收到ACK相同的处理方式并重发数据,会使得处于QoS通信距离范围内的数据接收端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时,存在丢包现象。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中数据接收端若根据已发送反馈信息确定是否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数据发送端可根据同一数据接收端已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重发数据,或者按照接收到ACK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其中,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其中,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其中,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当前检测的超出范围反馈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反馈。
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数据发送端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可以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故可不重发数据,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的概率。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反馈方法为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交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和步骤S32。
在步骤S31中,数据接收端确定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否超出QoS通信距离,若超出QoS通信距离,则执行步骤S32。
在步骤S32中,数据接收端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其中,数据接收端可基于物理层序列,或者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或者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数据接收端正确接收数据反馈ACK,且未正确接收数据反馈NACK之际,超出反馈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物理层序列/比特位取值/时频资源,可以是不同于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比特位取值/时频资源,也可以是与ACK相同的物理层序列/比特位取值/时频资源。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反馈NACK,正确接收数据时不反馈之际,超出反馈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物理层序列/比特位取值/时频资源,可以是不同于NACK的物理层序列/比特位取值/时频资源。
在步骤S33中,数据发送端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数据发送端可采用与数据接收端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采用资源相同的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例如,数据发送端可基于物理层序列,或者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或者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步骤S34中,数据发送端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本公开中,若数据发送端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可以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故可不重发数据,降低在不需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数据现象发生的概率。
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进一步的,本公开中数据发送端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其中,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馈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方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装置500的框图,反馈装置500可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参阅图5所示,反馈装置500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确定单元501和发送单元502。其中,确定单元501,被配置为确定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发送单元502,被配置为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502被配置为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502被配置为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502被配置为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或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
其中,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正确接收到数据。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未正确接收到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502还被配置为:在确定已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之际,取消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或者发送单元502还被配置为:确定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之际,取消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其中,设定数量和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其中,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已完成数据传输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图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装置600的框图,反馈装置600可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参阅图6所示,反馈装置600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检测单元601和发送单元602。其中,检测单元601,被配置为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发送单元602,被配置为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602被配置为: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无需重发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602被配置为采: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602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其中,设定数量和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其中,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当前检测的超出范围反馈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反馈。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601被配置为基于物理层序列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其中,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601被配置为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601被配置为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ACK之际,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NACK之际,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馈装置700的框图。反馈装置700可以是应用于数据发送端,也可以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反馈装置700可应用于终端,例如,装置7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7,装置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702,存储器704,电力组件706,多媒体组件708,音频组件7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712,传感器组件714,以及通信组件716。
处理组件702通常控制装置7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7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708和处理组件7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存储处理器820可执行指令,以支持在装置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706为装置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708包括在所述装置7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触摸面板(TouchPanel,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7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7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7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7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7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4或经由通信组件7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7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712为处理组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7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7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714可以检测到装置7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7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检测装置700或检测装置7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7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7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7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7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7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7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7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7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20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704。处理器7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700的处理器7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网络”和“系统”,“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和“超出范围反馈”有时会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42)
1.一种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
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或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
所述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正确接收到数据;
所述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未正确接收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已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或者
确定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已完成数据传输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10.一种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
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包括:
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无需重发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包括: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包括: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当前检测的超出范围反馈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反馈。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物理层序列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利用隐性标识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20.一种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基于物理层序列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发送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利用隐性标识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包括:
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或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
所述超出范围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正确接收到数据;
所述超出范围NACK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QoS通信距离,且未正确接收到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确定已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或者
确定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之际,取消发送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已完成数据传输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29.一种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服务质量QoS通信距离;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无需重发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则确定需要重发数据或者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根据超出范围反馈信息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重发数据: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连续发送的超出范围反馈的数量超出设定数量,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或者
若未检测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且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已发送的反馈均为超出范围反馈,则确定不需要重发数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数量和所述设定时间段通过系统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已检测到的同一数据接收端的超出范围反馈对应的数据传输是与当前检测的超出范围反馈相同的发送端的相同QoS级别或者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反馈。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基于物理层序列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ACK和NACK的物理层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和发送ACK的物理层序列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物理层序列不同于发送NACK的物理层序列。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或者所述物理层序列为基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基于调制符号的比特位取值检测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和NACK的比特位取值,或者所述比特位取值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比特位取值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比特位取值不同于表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NACK的比特位取值。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利用隐性标识所述超出范围反馈信息的时频资源检测超出范围反馈信息;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且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确认应答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ACK和NACK的时频资源,或者所述时频资源与发送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ACK的时频资源相同;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正确接收数据时发送否定应答NACK之际,所述时频资源不同于未超出QoS通信距离时发送NACK的时频资源。
39.一种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
4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数据接收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
41.一种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0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
42.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数据发送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0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9/092835 WO2020258040A1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3108A true CN110463108A (zh) | 2019-11-15 |
CN110463108B CN110463108B (zh) | 2023-04-18 |
Family
ID=6849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01179.3A Active CN110463108B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22133A1 (zh) |
CN (1) | CN110463108B (zh) |
WO (1) | WO202025804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35469A (zh) * | 2019-08-12 | 2020-10-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
WO2021174636A1 (zh) * | 2020-03-02 | 2021-09-10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盲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CN115039360A (zh) * | 2020-02-28 | 2022-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禁用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选项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CN116366499A (zh) * | 2023-05-26 | 2023-06-30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67521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北京为邦远航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适合超大范围覆盖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法及系统 |
CN106330412A (zh) * | 2015-06-25 | 2017-01-11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7748563A (zh) * | 2017-10-19 | 2018-03-02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无人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遥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400843A (zh) * | 2017-02-07 | 2018-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重传反馈及触发方法、装置 |
US20180367261A1 (en) * | 2015-12-18 | 2018-12-20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tream in a wireless network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WO2019109239A1 (zh) * | 2017-12-05 | 2019-06-13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38104A2 (en) * | 2006-09-25 | 2008-04-03 | Nokia Corporation | Threshold based uplink feedback signallin |
US8254315B2 (en) * | 2006-10-31 | 2012-08-2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gmentation of packet data for retransmission on HARQ transmission failure |
CN101621362B (zh) * | 2008-07-04 | 2013-03-20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提高无线个人网信道利用率的方法 |
CN103607750A (zh) * | 2013-11-25 | 2014-02-26 | 南京邮电大学 | 下一代蜂窝系统中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
CN106464434B (zh) * | 2014-03-17 | 2020-03-27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Ieee 802.11站sta及在其内使用的方法 |
KR102352193B1 (ko) * | 2015-12-02 | 2022-0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6375062A (zh) * | 2016-08-29 | 2017-02-01 | 浙江华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遥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主设备 |
CN112005592A (zh) * | 2018-04-24 | 2020-11-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通信装置 |
CN109194450B (zh) * | 2018-08-15 | 2021-05-0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的snack-p应答系统及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
US11962417B2 (en) * | 2019-05-13 | 2024-04-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adaptation for V2X communication |
-
2019
- 2019-06-25 CN CN201980001179.3A patent/CN110463108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5 WO PCT/CN2019/092835 patent/WO202025804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6-25 US US17/596,890 patent/US2022032213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67521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北京为邦远航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适合超大范围覆盖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法及系统 |
CN106330412A (zh) * | 2015-06-25 | 2017-01-11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20180367261A1 (en) * | 2015-12-18 | 2018-12-20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tream in a wireless network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8400843A (zh) * | 2017-02-07 | 2018-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重传反馈及触发方法、装置 |
CN107748563A (zh) * | 2017-10-19 | 2018-03-02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无人驾驶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遥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9109239A1 (zh) * | 2017-12-05 | 2019-06-13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35469A (zh) * | 2019-08-12 | 2020-10-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
CN111835469B (zh) * | 2019-08-12 | 2022-01-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
CN115039360A (zh) * | 2020-02-28 | 2022-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禁用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选项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1174636A1 (zh) * | 2020-03-02 | 2021-09-10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盲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CN116366499A (zh) * | 2023-05-26 | 2023-06-30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CN116366499B (zh) * | 2023-05-26 | 2023-08-15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22133A1 (en) | 2022-10-06 |
CN110463108B (zh) | 2023-04-18 |
WO2020258040A1 (zh) | 2020-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905836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 |
CN110463108A (zh) | 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11973599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 |
US2023036273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0133504A1 (zh) |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10945826B (zh) |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076360B (zh) | 使用位置信息来触发传输 | |
US12035312B2 (en) | Communication feedback method, us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2126338A1 (zh) | 资源选择方法、资源选择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945825B (zh) |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7397098B2 (ja) | 制御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18232726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 |
US1209557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632536A (zh) | 基于终端间辅助机制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2213333A1 (zh) | 物理直连链路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1051323A1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
WO2021087766A1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20230171759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meht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it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2126449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 |
US20220077962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3767668A (zh) | 非授权频段反馈方法、非授权频段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982359A (zh) | 低优先级上行信息的重传方法及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