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0793A -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50793A CN110450793A CN201910707188.6A CN201910707188A CN110450793A CN 110450793 A CN110450793 A CN 110450793A CN 201910707188 A CN201910707188 A CN 201910707188A CN 110450793 A CN110450793 A CN 1104507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nterface
- blast main
- pipe
- arrangement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其中,该装置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接口相连,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管路的支撑件;管路设置在支撑件上,不同的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将管道和塞门集中设置在阀架上,且管道之间平行设置,极大缩小了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车组司机室车头前端布置有较多的管道和塞门,在需要检查或检修的时候,司机或检修人员可以从司机室进入操纵台内部,进而能够调节各个塞门或对其内部其他设备进行检修。但现有动车组管道及塞门在操纵台内部分散布置,使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更加紧张,司机或检修人员只能蜷缩操作,不仅检修不便,且容易踩踏各零部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所述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管路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管路通断的塞门;
所述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接口相连,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管路的支撑件;所述管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不同的所述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所述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板为L型侧板,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L型侧板朝外或朝上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和/或所述侧板开有开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路包括进风类管路和出风类管路,所述接口包括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
所述进风类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进风接口相连,所述出风类管路与相应的所述出风接口相连;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管路和列车管管路,所述进风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列车管接口;
所述总风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止回阀用于隔离从所述总风管管路至所述列车管管路的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救援管路和救援旁通管路;所述救援管路中设有救援塞门,所述救援旁通管路中设有救援旁通塞门;
所述救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类管路还包括制动管管路,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压力表管路、列车管压力表管路、制动管压力表管路;所述进风接口还包括制动管接口,所述出风接口包括总风管压力表接口、列车管压力表接口、制动管压力表接口;
所述总风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或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列车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或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制动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管接口相连,所述制动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管压力表接口相连,所述制动管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管压力表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低音风笛管路、高音风笛管路、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电钩管管路、空气管开闭器管路中的一项或多项,且所述出风接口相应地包括低音风笛接口、高音风笛接口、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电钩管接口、空气管开闭器接口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低音风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低音风笛接口相连,所述低音风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高音风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高音风笛接口相连,所述高音风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相连,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电钩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电钩管接口相连,所述电钩管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空气管开闭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管开闭器接口相连,所述空气管开闭器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风类管路还包括总风管出风管路,所述出风接口还包括总风管出风接口,所述总风管出风接口用于连接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用于进风的总风管接口;
所述总风管出风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出风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司机室前端结构,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司机室前端本体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
所述管路布置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边,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用于与所述司机室前端本体内相应的管路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管路布置装置,多个所述管路布置装置均与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边;
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总风管出风接口,且当前的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出风接口与相邻的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接口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案中,将管道和塞门集中设置在阀架上,且管道之间平行设置,极大缩小了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该管路布置装置整体模块化设计,且阀架上设有相应接口,整体拆装方便,极大地减小了动车组操作台内设备的组装难度,降本增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阀架、11-背板、12-侧板、13-支撑件、21-总风管管路、22-列车管管路、23-制动管管路、24-止回阀、25-救援塞门、26-救援旁通塞门、31-总风管压力表管路、32-列车管压力表管路、33-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4-低音风笛管路、341-双控笛阀、35-高音风笛管路、36-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37-电钩管管路、38-空气管开闭器管路、41-总风管接口、42-列车管接口、43-制动管接口、51-总风管压力表接口、52-列车管压力表接口、53-制动管压力表接口、54-低音风笛接口、55-高音风笛接口、56-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57-电钩管接口、571-电钩伸出接口、572-电钩缩回接口、58-空气管开闭器接口、59-总风管出风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参见图1至图4所示,包括:阀架10和多个管路;其中,阀架10包括背板11和侧板12,如图所示,部分或全部的管路中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塞门。本实施例中,部分管路的塞门可以设置在该管路布置装置的外边,比如用于进风的总风管管路21,其塞门可以设置在该管路布置装置之外。
具体的,侧板12上设有多个接口,该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接口相连,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使得多个管路之间可以连通;背板11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管路的支撑件13;管路设置在支撑件13上,不同的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本实施例中,管路之间平行设置指的是不同管路的主要部分平行设置,例如管路中的塞门互相之间平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将管道和塞门集中设置在阀架上,且管道之间平行设置,极大缩小了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该管路布置装置整体模块化设计,且阀架上设有相应接口,整体拆装方便,极大地减小了动车组操作台内设备的组装难度,降本增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至图4所示,侧板12为L型侧板,接口设置在L型侧板朝外或朝上的一侧。如图1所示,阀架10左右各有一个L型侧板,左侧L型侧板朝外的一侧设有接口(比如图1中的41、42、43等),右侧L型侧板朝上的一侧设有接口(比如图2中的51、52、53等)。通过将接口设置在朝外或朝上的一侧,使得在实现该接口与动车组内管道的接口之间的拆装时方便操作,提高拆装效率。
可选的,背板11和/或侧板12开有开口。具体的,由于阀架10的背板11需要固定住,通过背板11的开口方便操作人员对背板11的背侧进行安装或拆卸操作。类似的,通过在侧板12上设置开口,方便工作人员以不同的角度检查管道或塞门,并可通过该开口实现对管道或塞门的检修。如图1所示,右侧侧板12上开有两个开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管路包括进风类管路和出风类管路,相应的,接口包括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其中,进风类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进风接口相连,出风类管路与相应的出风接口相连;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与出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管路21和列车管管路22,相应的,进风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41和列车管接口42。
总风管管路21的一端与总风管接口41相连,列车管管路22的一端与列车管接口42相连;列车管管路22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24与总风管管路21的另一端相连通,止回阀24用于隔离从总风管管路21至列车管管路22的流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一般情况下,由总风管管路21为该管路布置装置内的各个管路供风,由于止回阀24的存在,总风管管路21不影响列车管管路22;当总风管管路21不能从外部接收到压缩空气时,此时可以由列车管管路22管路实现供风。如图1和图2所示,列车管管路22内的压缩空气经止回阀24后可到达总风管管路21,进而使得该总风管管路21可以为其他出风类管路供风。
此外,进风类管路还包括单独的制动管管路23,且每个进风类管路设有压力表以监测各个进风类管路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出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压力表管路31、列车管压力表管路32、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3;相应的,进风接口还包括制动管接口43,出风接口包括总风管压力表接口51、列车管压力表接口52、制动管压力表接口53;具体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其中,制动管管路23只为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3供风。
其中,总风管压力表管路31的一端与总风管压力表接口51相连,另一端与总风管管路21或列车管管路22的另一端相连通;列车管压力表管路32的一端与列车管压力表接口52相连,另一端与总风管管路21或列车管管路22的另一端相连通;制动管管路23的一端与制动管接口43相连,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3的一端与制动管压力表接口53相连,制动管管路23的另一端与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3的另一端相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总风管压力表管路31、列车管压力表管路32、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3中均设有相应的塞门,以控制各个压力表管路的通断。
可选的,如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救援管路和救援旁通管路;救援管路中设有救援塞门25,救援旁通管路中设有救援旁通塞门26。其中,救援管路的一端与总风管管路21的另一端相连通,救援管路的另一端与列车管管路22的另一端相连通;救援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总风管管路21的另一端相连通,救援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列车管管路22的另一端相连通。即,救援管路与救援旁通管路以并联的方式串接在总风管管路21与列车管管路22之间。在机车救援时,即列车管向总风管充风时需要打开救援塞门25或救援旁通塞门2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至图4所示,出风类管路包括低音风笛管路34、高音风笛管路35、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36、电钩管管路37、空气管开闭器管路38中的一项或多项,且出风接口相应地包括低音风笛接口54、高音风笛接口55、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56、电钩管接口57、空气管开闭器接口58中的一项或多项。
具体的,低音风笛管路34的一端与低音风笛接口54相连,低音风笛管路34的另一端与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高音风笛管路35的一端与高音风笛接口55相连,高音风笛管路35的另一端与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36的一端与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56相连,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36的另一端与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电钩管管路37的一端与电钩管接口57相连,电钩管管路37的另一端与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空气管开闭器管路38的一端与空气管开闭器接口58相连,空气管开闭器管路38的另一端与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双控笛阀341实现对低音风笛管路34和高音风笛管路35的通断控制,具体的,双控笛阀341的一端与进风类管路(比如总风管管路21)连通,另一端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低音风笛管路34和高音风笛管路35相连,实现对低音风笛管路34和高音风笛管路35的通断控制。电钩管管路37也包含两路,分别是电钩伸出管路和电钩缩回管路,相应的,电钩管接口57包括电钩伸出接口571和电钩缩回接口572;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连挂解联电磁阀实现对电钩伸出管路和电钩缩回管路的通断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和图4所示,出风类管路还包括总风管出风管路,相应的,出风接口还包括总风管出风接口59,总风管出风接口59用于连接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用于进风的总风管接口41。具体的,总风管出风管路的一端与总风管出风接口59相连,另一端与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动车组内管路数量较多,可以分为多个管路布置装置整合不同的管路;其中,图1和图2表示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结构,图3和图4表示另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该管路布置装置包括总风管接口41和总风管出风接口59,该总风管接口41可以接动车组的总风管,该总风管出风接口59可以接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接口,比如图1中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接口41,从而实现多个管路布置装置的串接。此外,可选的,可以为每个塞门设置识别标签,方便工作人员检修时确认每个塞门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将管道和塞门集中设置在阀架上,且管道之间平行设置,极大缩小了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该管路布置装置整体模块化设计,且阀架上设有相应接口,整体拆装方便,极大地减小了动车组操作台内设备的组装难度,降本增效。该装置内的出风类管路由进风类管路供风,实现管道内压缩空气的流通;利用总风管出风接口实现多个管路布置装置之间串接,使得多个管路布置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可适用于更多的场景。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前端结构,具体的,该司机室前端结构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司机室前端本体和上述实施例的管路布置装置;其中,管路布置装置设置在空腔的侧边,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用于与司机室前端本体内相应的管路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司机室内的管路集中在管路布置装置,极大缩小了司机室内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进入司机室的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同时,该管路布置装置整体模块化设计,且阀架上设有相应接口,整体拆装方便,极大地减小了动车组操作台内设备的组装难度,降本增效。
可选的,该司机室前端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管路布置装置,多个管路布置装置均与设置在空腔的侧边;同时,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41和总风管出风接口59,且当前的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出风接口59与相邻的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接口41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总风管出风接口实现多个管路布置装置之间串接,使得多个管路布置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在司机室空腔的周围。例如,将图1所示的管路布置装置设置在司机室空腔的左侧,将图3所示的管路布置装置设置在司机室空腔的左侧,两个管路布置装置之间通过总风管出风接口59和总风管接口41实现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所述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管路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管路通断的塞门;
所述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接口相连,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管路的支撑件;所述管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不同的所述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所述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L型侧板,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L型侧板朝外或朝上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侧板开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进风类管路和出风类管路,所述接口包括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
所述进风类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进风接口相连,所述出风类管路与相应的所述出风接口相连;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管路和列车管管路,所述进风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列车管接口;
所述总风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止回阀用于隔离从所述总风管管路至所述列车管管路的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救援管路和救援旁通管路;所述救援管路中设有救援塞门,所述救援旁通管路中设有救援旁通塞门;
所述救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类管路还包括制动管管路,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压力表管路、列车管压力表管路、制动管压力表管路;所述进风接口还包括制动管接口,所述出风接口包括总风管压力表接口、列车管压力表接口、制动管压力表接口;
所述总风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或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列车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或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制动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管接口相连,所述制动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管压力表接口相连,所述制动管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管压力表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低音风笛管路、高音风笛管路、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电钩管管路、空气管开闭器管路中的一项或多项,且所述出风接口相应地包括低音风笛接口、高音风笛接口、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电钩管接口、空气管开闭器接口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低音风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低音风笛接口相连,所述低音风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高音风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高音风笛接口相连,所述高音风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相连,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电钩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电钩管接口相连,所述电钩管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空气管开闭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管开闭器接口相连,所述空气管开闭器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类管路还包括总风管出风管路,所述出风接口还包括总风管出风接口,所述总风管出风接口用于连接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用于进风的总风管接口;
所述总风管出风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出风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10.一种司机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司机室前端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
所述管路布置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边,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用于与所述司机室前端本体内相应的管路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司机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管路布置装置,多个所述管路布置装置均与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边;
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总风管出风接口,且当前的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出风接口与相邻的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接口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7188.6A CN110450793B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7188.6A CN110450793B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0793A true CN110450793A (zh) | 2019-11-15 |
CN110450793B CN110450793B (zh) | 2021-04-16 |
Family
ID=68484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07188.6A Active CN110450793B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50793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39336A (en) * | 1962-11-07 | 1966-08-17 | Colette Schuler Voith | Multi-speed gear boxes |
CN201405858Y (zh) * | 2009-06-26 | 2010-02-17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空气管路屏柜 |
CN201777263U (zh) * | 2010-08-28 | 2011-03-30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集成式空气制动柜 |
CN103661427A (zh) * | 2012-09-04 | 2014-03-26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辅助供风装置及电力机车 |
CN204701625U (zh) * | 2015-06-16 | 2015-10-14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机车集成式空气制动柜 |
CN205113357U (zh) * | 2015-11-19 | 2016-03-30 | 南京瑞发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列车制动模块 |
CN207594942U (zh) * | 2017-11-21 | 2018-07-10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列车底架和列车 |
CN109204373A (zh) * | 2018-08-21 | 2019-01-15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用集成空气制动装置 |
-
2019
- 2019-08-01 CN CN201910707188.6A patent/CN1104507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39336A (en) * | 1962-11-07 | 1966-08-17 | Colette Schuler Voith | Multi-speed gear boxes |
CN201405858Y (zh) * | 2009-06-26 | 2010-02-17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空气管路屏柜 |
CN201777263U (zh) * | 2010-08-28 | 2011-03-30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集成式空气制动柜 |
CN103661427A (zh) * | 2012-09-04 | 2014-03-26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辅助供风装置及电力机车 |
CN204701625U (zh) * | 2015-06-16 | 2015-10-14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机车集成式空气制动柜 |
CN205113357U (zh) * | 2015-11-19 | 2016-03-30 | 南京瑞发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列车制动模块 |
CN207594942U (zh) * | 2017-11-21 | 2018-07-10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列车底架和列车 |
CN109204373A (zh) * | 2018-08-21 | 2019-01-15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用集成空气制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0793B (zh) | 2021-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4373A (zh) | 轨道车辆用集成空气制动装置 | |
CN110450793A (zh) |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 |
CN205327280U (zh) | 供电模块可拆卸式电动平衡扭扭车 | |
AU2013213699B2 (en) | ECP/triple valve transition plate | |
CN107380177B (zh) | 车辆线缆集成结构、转向架和车辆 | |
CN210315811U (zh) | 一种集成度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供水装置 | |
CN112206430A (zh) | 一种高原地区车辆双供氧装置 | |
CN108374495B (zh) | 一种用于z形檩条与横梁的连接固定装置 | |
CN110386165A (zh) | 一种集成气路装置及其气路控制方法、列车 | |
CN106627163A (zh) | 动车组高压系统用压缩空气控制及分配模块 | |
CN208881808U (zh) | 一种120型集成式空气制动系统 | |
CN209756740U (zh) | 一种驾驶室增压净化系统 | |
CN104879815B (zh) | 地暖分集水器 | |
CN102849084B (zh) | 电力机车气动柜和电力机车 | |
CN209142123U (zh) | 地铁接触网综合作业车 | |
CN103144627A (zh) | 制动控制装置 | |
CN209079881U (zh) | 集成化制动柜 | |
CN206569064U (zh) | 一种铁路机车弹停装置的管路改造结构 | |
CN207818332U (zh) | 顶置多路进风并联散热的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 | |
CN110539774B (zh) | 一种bp救援系统及轨道列车 | |
CN110346263A (zh) | 一种新型多层抗渗试验机 | |
CN206673483U (zh) | 一种固定支架及汽车 | |
CN214003843U (zh) | 一种具有便捷安装功能的塔机驾驶室用空调外机放置装置 | |
CN218640950U (zh) | 车用组合支架及车辆 | |
CN204845921U (zh) | 一种汽车及其排气辅助制动器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