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8393A - 管腔支架 - Google Patents

管腔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8393A
CN110448393A CN201811550941.7A CN201811550941A CN110448393A CN 110448393 A CN110448393 A CN 110448393A CN 201811550941 A CN201811550941 A CN 201811550941A CN 110448393 A CN110448393 A CN 110448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interior
intraluminal stent
tubular body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09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8393B (zh
Inventor
郭伟
肖本好
王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509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8393B/zh
Priority to EP23211816.6A priority patent/EP4302727A3/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681 priority patent/WO2020125226A1/zh
Priority to US17/312,769 priority patent/US11963894B2/en
Priority to EP19897825.6A priority patent/EP3900678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44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8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8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8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4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folded prior to deploy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54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for placing stents or stent-grafts in a bifurc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分别与所述管状主体连通的两个内分支和两个外分支,以及对所述内分支与所述外分支定位的显影标记,所述管状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段、锥度段与第二主体段,所述内分支的远端连接在所述锥度段上,所述外分支的近端连接在所述锥度段上,两个所述内分支位于两个所述外分支之间,所述内分支与相邻的所述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夹角为60°~80°,两个所述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夹角为170°~18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合理设计内分支与外分支之间的位置,可有效避免四个分支之间的显影标记发生干涉,且避免四个分支上套接的延长支架发生干涉。

Description

管腔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背景技术
近十余年来,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病变,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方法。手术时,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相应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到病变位置,覆膜支架将血流与病变位置隔绝,消除血压对病变位置的影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然而,人体的血管结构复杂,且侧分支较多,同时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瘤体的长度可能很长,瘤体的位置差别也可能较大,临床上瘤体位于侧分支血管处或侧分支附近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若覆膜支架的释放位置不准确,往往会闭塞掉侧分支血管。已上市标准化的直管型覆膜支架很难满足各种解剖结构差异较大的病变治疗要求,往往需要针对特殊的血管部位定制侧分支血管。但是,定制的多分支支架价格昂贵且制作周期长,急症病人难以等待,其适应症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腔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分别与所述管状主体连通的两个内分支和两个外分支,以及对所述内分支与所述外分支定位的显影标记,所述管状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段、锥度段与第二主体段,所述内分支的远端连接在所述锥度段上,所述外分支的近端连接在所述锥度段上,两个所述内分支位于两个所述外分支之间,所述内分支与相邻的所述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夹角为60°~80°,两个所述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夹角为170°~180°。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管腔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在管腔支架的锥度段上设置两个内分支和两个外分支,由于锥度段相较于第二主体段更靠近第一主体段,则导引导丝从内分支或外分支的远端穿出后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方便将导引导丝准确的引入分支血管内。并且通过合理设计内分支与外分支之间的位置,可有效避免四个分支之间的显影标记发生干涉,且避免四个分支上套接的延长支架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提供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放置在瘤腔内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锥度段上的四个窗口的面积相同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锥度段上的内分支窗口面积大于外分支窗口面积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锥度段的波形环状物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内分支的远端与管状主体封闭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管腔支架的内分支上设置有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支撑杆延伸至内分支远端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内分支的近端端面倾斜设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上设置有倒刺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内分支的远端波形环状物位于外分支的近端波形环状物上方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内分支的远端位于外分支的远端上方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的内分支的远端位于外分支的近端上方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的第一锁扣为环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的第一锁扣为非环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上的束缚线越过波谷时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上的限位环扣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上的束缚线未越过波谷时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的束缚线上设置有定位件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的第一锁扣与限位环扣套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23是图15所示管腔支架的后视图;
图2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三提供的一种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管腔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四提供的一种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管腔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6所示管腔支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介入医疗领域,通常定义植入物(如管腔支架)在释放后距心脏近的一端为近端,距心脏远的一端为远端。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100,其包括管状主体11,以及分别与该管状主体11连通的两个内分支12和两个外分支13。管状主体11、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均为具有中空管腔的覆膜支架,该中空管腔构成血流流通的通道。
上述覆膜支架均包括裸支架101,以及连接在裸支架101上的覆膜102。其中,裸支架101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如镍钛、不锈钢等材料。覆膜102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PTFE、FEP、PET等。裸支架101包括多圈波形环状物1011,多圈波形环状物1011从近端到远端依次排布,优选为平行间隔排布。波形环状物1011为闭合圆柱状结构,多圈波形环状物1011间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波形形状,例如,波形环状物1011可以是Z形波、M形波、V形波、正弦型波结构、或其它可径向压缩为很小直径的结构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波形环状物1011的具体结构,波形环状物1011的波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同时每圈波形环状物1011中的波形个数以及波形高度均可根据需要设置。实际制备中,可采用镍钛管切割定型形成裸支架101,然后将裸支架101缝合在覆膜102上。
管状主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段111、锥度段112与第二主体段113,第一主体段1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主体段113的横截面积,两个内分支12与两个外分支13均连接在锥度段112上。其中,内分支12的远端固定在锥度段112上,近端位于管状主体11的内部,且朝远离第二主体段113的一侧延伸;外分支13的近端固定在锥度段112上,远端位于管状主体11的外部,且朝远离第一主体段111的一侧延伸。
请参阅图1和图2,手术时,首先将第一主体段111贴附在瘤腔上游的健康血管壁上,并使锥度段112与第二主体段113滞留在瘤腔内。随后,将导引导丝(未示出)从内分支12或外分支13内穿过并引入瘤腔附近的分支血管以建立轨道。然后,使延长支架14的一端套接至内分支12或外分支13内,使延长支架14的另一端位于该分支血管内,从管状主体11内经过的血流通过延长支架14引入该分支血管内。
本申请将两个内分支12与两个外分支13连接在锥度段112上,由于锥度段112相较于第二主体段113更靠近第一主体段111,则导引导丝从内分支12或外分支13的远端穿出后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方便将导引导丝准确的引入分支血管内。并且,通过在锥度段112上设置两个内分支12与两个外分支13,可以使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的远端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从而使延长支架14在瘤腔内错位布置,避免延长支架14之间发生挤压。
由于管腔支架100还包括对内分支12及外分支13进行定位的显影标记(未示出),由于手术时的X线透视影像为平面影像,若两个外分支13间隔太近,则两外分支的显影标记会发生干涉,不利于导引导丝选入对应的分支,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所以两外分支距离越远越好。
同理,若相邻的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间隔太近,会导致先连接内分支上套接的延长支架后影响导引导丝选入外分支13,且内、外分支的显影标记也会发生干涉,所以内、外分支距离越远越好。
若两内分支与两外分支对称间隔分布,则两内分支的显影标记在平面透视影像下容易发生干涉,所以两内分支12位于两外分支13之间。
故,需要合理设计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之间的位置,避免四个分支之间的显影标记发生干涉,且避免分支之间间隔太近、影响导引导丝选入。在本申请中,两个内分支12位于两个外分支13之间,相邻的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之间沿圆周方向的夹角a为60°~80°,两个外分支13沿圆周方向的夹角b为170°~180°。
请参阅图3,管状主体11上设置有四个窗口110,其中两个为与内分支12连接的内分支窗口110a,另外两个为与外分支13连接的外分支窗口110b,显影标记(未示出)设置在四个窗口110的边缘或附近。需要说明的是,将经过内分支窗口110a的几何中心且经过锥度段112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m,将经过外分支窗口110b的几何中心且经过锥度段112的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n,此处“内分支12与相邻外分支13之间沿圆周方向的角度a”指的是第一平面m与其相邻的第二平面n之间的夹角a,“两个外分支13沿圆周方向的角度b”指的是两个第二平面n之间的夹角b。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显影结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位置,只要能实现对窗口110的定位即可,如显影结构为连接在窗口110的周向外缘、具有显影功能的弹性金属环。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四个窗口110的面积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四个窗口110的面积还可以不同。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分支窗口110a的面积大于外分支窗口110b的面积。当管腔支架的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被释放后,由于外分支13的远端为自由端,在血流的冲击下,外分支13的远端会向上翘起,甚至触碰瘤腔内壁,对血管产生刺激。由于内分支窗口110a的面积大于外分支窗口110b的面积,大部分血流可快速从内分支12内通过,从而减小外分支13的血流压力,避免外分支13的远端翘起而触碰瘤腔内壁。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外分支13的远端翘起而触碰瘤腔内壁,同时避免导引导丝从外分支13的远端穿出后的可操作空间变的太小,还可以将外分支13的中间部分以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管状主体11。
请参阅图5,锥度段上设置有一圈波形环状物1011,其包括多个波峰1012、多个波谷1013及多个分别连接相邻波峰1012与波谷1013的连接杆1014。波形环状物1011对其周边的结构有支撑作用,若外分支13的近端连接在波谷1013上方,波谷1013对外分支13的近端会有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由于外分支13的远端为自由端,该支撑力会使外分支13的远端向上翘起,甚至触碰瘤腔内壁;若外分支13的近端连接在波峰1012下方,则波峰1012对外分支13的下端有一个向下的支撑力,可使外分支13的纵向中心轴大致与管状主体11的纵向中心轴基本平行,从而避免外分支13的远端向外翘起而触碰瘤腔内壁。故,在本实施例中,外分支13的近端连接在波峰1012下方。同样,由于波形环状物1011的支撑作用,若内分支12的远端连接在波峰1012下方,则波峰1012会限制套接在内分支12内的延长支架14向上弯曲的角度,当延长支架14向上弯曲的角度过大时,延长支架14会出现打折现象。故,在本实施例中,内分支12的远端连接在波谷1013上方,以利于延长支架14的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的内分支窗口110a与外分支窗口110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波峰1012和一个波谷1013,以保证外分支13的近端连接在波峰1012下方,且内分支12的远端连接在波谷1013上方。优选的,相邻的内分支窗口110a与外分支窗口110b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波峰1012和一个波谷1013,以减小管腔支架整体的裝鞘体积。
请再次参阅图2,由于延长支架14较多,为了避免延长支架14之间发生干涉,通常使相邻的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上的延长支架14朝一侧弯曲,另外两个相邻的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上的延长支架14朝另一侧弯曲。即,相邻的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上套接的延长支架14容易发生干涉,需要增加相邻的内、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角度a。可以理解的是,在内、外分支的布置满足上述角度要求的条件下,若要增加相邻的内、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角度,则需减小两个内分支12之间沿圆周方向的角度。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内分支窗口110a之间设置有一个波峰1012。该波峰1012不仅可以支撑内分支窗口110a,避免内分支远端凹陷,还可确保两个内分支窗口110a均位于波谷1013上方。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两个内分支窗口110a相距太远,该波峰1012的波形夹角α为0~10°。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波形夹角α”指的是连接在该波峰1012两侧的连接杆1014间的夹角,当波形夹角为0时,该波峰1012两侧的连接杆1014平行设置。若波峰1012或波谷1013处的圆角半径r太大,支架不容易被压缩,会影响支架整体的裝鞘体积,但是圆角半径r太小,波峰1012或波谷1013对血管的刺激变大。故,锥度段112上的波形环状物1011的波峰1012或/和波谷1013的圆角半径r为0.5mm~1.5mm。
请参阅图6,每一内分支12的远端固定在内分支窗口110a上,近端朝远离第二主体段113的一侧延伸,为了避免内分支12在血流冲击下摆动,可以将内分支12固定在管状主体11上,以便于将导引导丝选入对应的内分支12内。
由于两个内分支窗口110a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会使两个内分支12的外壁与管状主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容易导致血栓生成。故,为了避免血栓沿着该间隙移动至下游血管,两个内分支12的远端的外壁与管状主体11的内壁封闭连接,即两个内分支12的远端外壁与管状主体11的内壁之间不具有间隙。具体的,可以通过缝合的方式将两个内分支12的远端固定在一起,然后将两个内分支12的远端固定在管状主体11的内壁上。进一步的,为了避免血栓生成,两个内分支12的整个外壁与管状主体11封闭连接。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内分支12的高度不同,两个内分支12上的波形环状物1011错位分布,以减小第一主体段111的整体裝鞘体积。并且,内分支12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杆1015,以增加内分支12的轴向支撑力。该支撑杆1015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至相邻的两圈波形环状物1011,该支撑杆1015可以平行于内分支12的纵向中心轴,也可以相对内分支12的纵向中心轴倾斜设置。优选的,支撑杆1015、内分支12的纵向中心轴、第一主体段111的纵向中心轴三者共平面,此时支撑杆1015的轴向支撑效果最好。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015延伸至内分支12的远端,可避免内分支12远端处的覆膜区域塌陷,方便将导引导丝选入该内分支12内,便于延长支架的连接。
请参阅图9,为了方便将导引导丝选入内分支12,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相对内分支12的纵向中心轴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与其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β越小,则越有利于导引导丝选入该内分支12,但是该夹角β太小,会影响延长支架与内分支12的连接强度。故,在本实施例中,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与内分支12的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β为30°~60°。优选的,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的最低点位于内分支12的纵向中心轴与第一主体段111的纵向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此时最有利于将导引导丝选入。
请参阅图10,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的最高点与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的垂直距离j不小于20mm。此时,当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需要套接其他支架(未示出)时,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的最高点与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的距离差可以为套接的其他支架提供足够的锚定区,避免套接的其他支架与内分支12发生干涉。
进一步的,第一主体段111的外壁上设置有倒刺结构1016,以增强管状支架整体的锚定性能。当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外套接有其他支架时,若倒刺结构1016太靠近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则该倒刺结构1016容易刺破套接的其他支架形成内漏,但是,若倒刺结构1016太靠近内分支12,则会影响管腔支架整体的柔顺性。故,倒刺结构1016固定在第一主体段111的外壁上,且位于内分支12的近端与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之间。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倒刺结构1016设置在第一主体段111的波形环状物1011上,内分支12的近端端面的最高点与倒刺结构1016的垂直距离k为5mm~15mm。
请参阅图11,外分支13的近端固定在外分支窗口上,另一端朝远离第一主体段111的一侧延伸。由于内、外分支均设置在锥度段112上,为了减小锥度段112的裝鞘体积,在本实施例中,内分支12的远端波形环状物1011b位于外分支13的近端波形环状物1011a上方,即外分支13的近端波形环状物1011a的波峰与内分支12的远端波形环状物1011b的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h大于或等于0。但是,当上述h值过大时,会导致远端波形环状物1011b与内分支12远端的距离太远,或近端波形环状物1011a与外分支13的近端的距离太远,容易造成内分支12的远端或外分支13的近端塌陷。故,上述h值不大于15mm。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分支12的远端位于外分支13的远端上方,即外分支13的远端端面上的最高点与内分支12的远端端面上的最低点的垂直距离c大于0,以保证当内分支12的远端刚从输送鞘管中释放出来时,外分支13仍处于输送鞘管内。由于释放支架的过程中,支架受到的血流压力较大,不利于将支架准确定位,当内分支12的远端刚从输送鞘管中释放出来,而外分支13仍处于输送鞘管内时,血流可快速从内分支12中通过,从而减小血流对支架系统的冲击,不仅便于对内分支12进行定位,还可以使后续的释放过程更稳定。可以理解的是,若上述c值过小,操作过程中容易使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同时释放,不利于支架的定位。并且,若上述c值过大,则外分支13的长度太长,会使导引导丝在从外分支13的远端穿出后的操作空间不足,不能将导引导丝准确的引入分支血管,增加手术时长。故,上述c值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2mm。
进一步的,外分支13的远端端面相对外分支13的纵向中心轴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外分支13的远端端面与其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夹角越小,导引导丝在从外分支13的远端穿出后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以方便将导引导丝准确的引入分支血管,但是该夹角太小,会影响延长支架与该外分支13的连接强度。故在本实施例中,外分支13的远端端面与外分支13的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60°。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分支12的远端位于外分支13的近端上方,即外分支13的近端端面上的最高点与内分支12的远端端面上的最低点的垂直距离d大于0。由于内分支12的远端位于外分支13的近端上方,则内分支12与外分支13之间沿轴向无重叠部分,不仅可以减小锥度段的装鞘体积,而且可保证当内分支12的远端刚从输送鞘管中释放出来时,外分支13仍处于输送鞘管内,便于对内分支12进行定位,且使后续的释放过程更稳定。但是,若上述d值过大,则外分支13的长度太长,会使导引导丝在从外分支13的远端穿出后,导引导丝的操作空间不足,不能将导引导丝准确的引入分支血管,增加手术时长。故,上述d值不大于10mm。
请参阅图14,本申请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其与实施例之一的管腔支架大体上相同,实施例之二与实施例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管腔支架100的外表面设置有半释放装置200,以使管腔支架100准确定位。
由于管腔支架100主要利用其上的显影标记进行轴向和周向定位,当管腔支架100压缩在输送鞘管内时,其周向具有压缩褶皱,且轴向处于伸长状态,若此时通过显影标记定位,会存在较大的周向和轴向偏差。本申请通过在管腔支架100的外表面设置半释放装置200,当管腔支架100从输送鞘管中完全释放后,在该半释放装置200的约束下,管腔支架100处于半释放状态,此时管腔支架100与血管壁不贴合,操作者仍可对管腔支架100的轴向和周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定位准确后,再将半释放装置200的约束解除,使管腔支架100展开贴壁。
可以理解的是,若管腔支架100处于半释放状态时,其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过大,则支架容易贴壁,不利于对其进行轴向和周向的调整;若管腔支架100处于半释放状态时,其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过小,则半释放的作用不大,仍存在较大的周向和轴向的定位偏差。故,在本实施例中,管腔支架100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与管腔支架100展开时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的比值为0.6~0.8。
请参阅图14和图15,半释放装置200包括限位杆21、以及多个用于对管状支架100进行周向约束的束缚单元20,限位杆21可活动的套设在束缚单元20内。其中,束缚单元20包括束缚线22、锁扣组件23及至少一个限位环扣24,限位环扣24固定在管状主体11上,束缚线22和/或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的一侧穿到另一侧。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对其附近的管腔主体10进行周向约束。具体的,锁扣组件23包括连接在束缚线22上的第一锁扣231,及连接在束缚线22或/和管状主体11上的第二锁扣232,限位杆21可活动的连接在第一锁扣231及第二锁扣232内。
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束缚单元20均匀分布在管状主体11的外表面,每一束缚单元20沿圆周方向分布。第二锁扣232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第二锁扣232设置在束缚线22的一端,另一个第二锁扣232设置在管状主体11上,第一锁扣231设置在束缚线22的另一端,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均为环状结构。组装时,使限位杆21分别套接至第一锁扣231及两个第二锁扣232内,待定位准确后,将限位杆21从第一锁扣231与两个第二锁扣232中抽出,以解除约束。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二锁扣232的数量,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锁扣232仅包括一个,其设置在束缚线22或管状主体11上。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在束缚线22上的具体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还可以位于束缚线22的端部外的其它区域。
本申请通过在管状主体11的外表面设置多个限位环扣24,并使束缚线22和/或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中穿设,可以使束缚线22均匀压缩管状主体11,提高支架整体定位的准确性。并且,当管腔支架100被压缩在输送鞘管内或束缚线22对管腔支架100的约束解除后,该限位环扣24还可避免穿设在其内的束缚线22发生轴向移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的一侧穿到另一侧,例如,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扣231为环状结构,其连接在束缚线22的一端,第一锁扣231套在限位环扣24内。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的具体结构,只要能使限位杆21可活动的连接在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内即可。例如,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扣231不为闭合的环状结构,第一锁扣231钩挂在限位环扣24上,即第一锁扣231从限位环扣24的一侧穿到另一侧后反向折绕,此时束缚线22与第一锁扣231为一体结构。
还可以理解的是,若限位环扣24的数量太少,会使相邻的两个限位环扣24的间距过长,当半释放装置200的约束解除后,容易造成管腔支架100的两个限位环扣24之间的区域凹陷,使该区域的支架不能展开贴壁。并且,结合图18所示,若两个限位环扣24的间距过长,当管腔支架100处于径向压缩状态时,两个限位环扣24之间的束缚线22会轴向移位,甚至越过波形环状物101的波谷并勾挂在该波谷上,使支架无法正常展开。
请参阅图19和图20,相邻的两个限位环扣24的直线距离为e,限位环扣24的固定点与位于该限位环扣24下方、且距该限位环扣24最近的波谷101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f,其中,e≤2f,以避免束缚线22勾挂在波谷上。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环扣24均设置在波形环状物1011上,不仅有利于径向压缩支架,还可降低束缚线22对覆膜的损伤风险。
锁扣组件23与限位环扣24之间设置有防脱结构,以避免约束解除后,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中滑落,使束缚线22发生轴向移位。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防脱结构为设置在束缚线22与第一锁扣231的连接处的定位件25,该定位件25的外径大于限位环扣24的内径,使定位件25不能从限位环扣24中穿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定位件25在束缚线22上的具体位置,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件25位于两个限位环扣24之间。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防脱结构,锁扣组件23与限位环扣24通过其它方式实现防脱,例如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扣231与限位环扣24钩挂在一起,以避免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中滑落。
可以理解的是,若限位环扣24的尺寸太大,则束缚线22可沿轴向移动的范围大,影响支架的径向压缩效果,但是限位环扣24的尺寸太小,会增大限位环扣24与束缚线22之间的摩檫力,影响二者的周向相对运动,不利于支架顺利展开。故,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环扣24的面积与束缚线22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1~2。需要说明的是,当限位环扣24为环状时,“限位环扣24的面积”指的是限位环扣的环内面积;当限位环扣24为两端固定在管状主体11上的线段时,则“限位环扣24的面积”指的是限位环扣24与管状主体11围成的面积。
请参阅图23,束缚线22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221,固定部221可通过缝合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管状主体11上,当束缚线22从全部限位环扣24中滑落时,该固定部221可避免束缚线22脱离支架进入下游血管。
本实施例中,束缚线22可以为抗拉伸性能强的柔性线,如聚酯缝合线等。束缚线22可以由单根柔性线组成,也可以由多根柔性线组成。限位环扣24、第一锁扣231、第二锁扣232均可为聚酯缝合线线圈或者镍钛金属环等。限位杆21可以为表面粗糙度较小、且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导丝,如镍钛丝等。为了不增大支架的整体轮廓尺寸,同时避免限位杆21受力弯折,限位杆21的丝径为0.2mm~0.6mm。进一步的,为了减小限位杆21抽离时的阻力,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的面积与限位杆21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为1.5~3。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为环状时,“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的面积”指的是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的环内面积;当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为两端固定在管状主体11上的线段时,则“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的面积”指的是第一锁扣231或第二锁扣232与管状主体11围成的面积。
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对管腔支架100的整个圆周进行约束。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可以仅对管腔支架100的部分区域进行周向约束。但是,若束缚线22进行周向约束的约束区域范围太小,会使约束区域的支架沿径向的压缩程度较大,支架在展开过程中,会出现约束区域的支架尚未充分展开,其他区域的支架就已贴壁的缺陷,导致约束区域存在较大的凹槽,造成支架整体贴壁不良,增大了内漏风险。故,在本实施例中,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1进行周向约束的约束区域沿圆周方向的角度为180°~360°。
请参阅图24和图25,本申请较佳实施例之三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100,其与实施例之二的管腔支架大体上相同,管腔支架100包括管状主体11,及连接在该管状主体11外表面的半释放装置200。实施例之三与实施例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状主体11沿周向方向包括第一区115和第二区116,管状主体11上的两个内分支12位于第一区115内,而半释放装置200设置在第二区116内。
本实施例的半释放装置200避开管腔支架100的内分支12所在区域,对内分支12以外的区域进行局部约束,当管腔支架100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管腔支架100的内分支12所在区域已充分展开,此时能准确的对内分支12进行定位。并且,当半释放装置200的约束解除后,管腔支架100的约束部位逐渐展开,而内分支12所在区域不存在展开运动,将大大降低内分支12的周向对位误差。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区116沿周向的约束区域范围太小,会使约束区域的支架沿径向的压缩程度较大,支架在展开过程中,会出现约束区域的支架尚未充分展开,其他区域的支架就已贴壁的缺陷,导致约束区域存在较大的凹槽,造成支架整体贴壁不良,增大了内漏风险。但是若第二区116沿周向的约束区域范围太大,会影响内支架12的安装。故,请参阅图25,当管腔支架100完全展开后,第二区116所覆盖的圆周角度为180°~340°。
为了减小周向和轴向的定位偏差,同时避免定位调整时支架贴壁,第一主体段111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一主体段111展开时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的比值也为0.6~0.8。
由于实施例之三的半释放装置20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之二的相同,故半释放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6、图27和图28,本申请较佳实施例之四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100,其与实施例之二的管腔支架大体上相同,管腔支架100包括管状主体11,及连接在该管状主体11外表面的半释放装置200,半释放装置200包括限位杆21,以及多个与该限位件21活动连接的束缚单元20,限位杆21可活动的套设在束缚单元20内。
实施例之四与实施例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状主体11沿周向方向包括第一区115和第二区116,两个内分支12位于第一区115内。束缚单元20包括束缚线22与锁扣组件23,束缚线22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区115内的固定部221,以及两个分别从该固定部221的两侧延伸的束缚部222,锁扣组件23分别连接至两个束缚部222、并位于第二区116内,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对其附近的管状主体11进行周向约束。
由于束缚线22的两个束缚部222分别从定部221的两侧延伸至第二区115内,当限位杆21的约束解除时,两个束缚部222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周向运动,即两个束缚部222分别作用在管状主体11上的力可至少部分抵消,从而保证管状主体11在解除约束的过程中平稳展开。并且,由于束缚线22的固定部221与内分支12均位于第一区115内,固定部221在解除约束的过程中不存在周向运动,使得其所在的第一区115在展开中更加平稳,大大降低内分支12的周向对位误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束缚线22的长度相等,可使两个束缚部222分别作用在管状主体11上的力全部抵消。
请参阅图28,多个束缚单元20均匀分布在管状主体11的外表面,每一束缚单元20沿圆周方向分布。锁扣组件23包括第一锁扣231、第二锁扣232和第三锁扣233,第一锁扣231和第二锁扣232分别连接至两个束缚部222,第三锁扣233连接在管状主体11上。当限位杆21套设在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内时,束缚线22对其附近的管状主体11进行周向约束,待定位准确后,将限位杆21从第一锁扣231与两个第二锁扣232中抽出,将约束解除。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锁扣组件23仅包括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或者包括第一锁扣231与第三锁扣233。
进一步的,束缚单元20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环扣24,限位环扣24固定在管状主体11上,束缚线22和/或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的一侧穿到另一侧。
本申请通过在管状主体11的外表面设置多个限位环扣24,并使束缚线22和/或锁扣组件23从限位环扣24中穿设。并且,当管腔支架100被压缩在输送鞘管内或束缚线22对管腔支架100的约束解除后,该限位环扣24还可避免束缚线22发生轴向移位。
与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也不限定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的具体结构,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可以为环状结构,也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能使限位杆21可活动的连接在第一锁扣231与第二锁扣232内即可。例如,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扣231钩挂在限位环扣24上,即第一锁扣231从限位环扣24的一侧穿到另一侧后反向折绕,此时束缚线22与第一锁扣231为一体结构。
由于限位环扣24的结构、数量、固定位置,及限位环扣24、束缚线22及锁扣组件23的关系,以及限位杆21与锁扣组件23的关系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26、图27和图28所示的实施例中,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对管腔支架100的整个圆周进行约束。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可以仅对管腔支架100的部分区域进行周向约束。但是,若束缚线22沿周向的约束区域范围太小,会使约束区域的支架沿径向的压缩程度较大,支架在展开过程中,会出现约束区域的支架尚未充分展开,其他区域的支架就已贴壁的缺陷,导致约束区域存在较大的凹槽,造成支架整体贴壁不良,增大了内漏风险。故,在本实施例中,当限位杆21套设在锁扣组件23内时,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1进行周向约束的约束区域沿圆周方向的角度为180°~36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分别与所述管状主体连通的两个内分支和两个外分支,以及对所述内分支与所述外分支定位的显影标记,所述管状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段、锥度段与第二主体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支的远端连接在所述锥度段上,所述外分支的近端连接在所述锥度段上,两个所述内分支位于两个所述外分支之间,所述内分支与相邻的所述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夹角为60°~80°,两个所述外分支沿圆周方向的夹角为170°~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度段上设置有波形环状物,所述波形环状物包括多个波峰、多个波谷及多个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的连接杆;所述锥度段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内分支连接的内分支窗口,以及两个与所述外分支连接的外分支窗口,所述外分支窗口位于所述波峰下方,或/和所述内分支窗口位于所述波谷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支窗口与所述外分支窗口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波峰和一个所述波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分支窗口之间设置有一个波峰,所述波峰的波形夹角为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支的远端位于所述外分支的远端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分支的远端的外壁与所述管状主体的内壁之间封闭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分支上的波形环状物错位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支的近端端面相对所述内分支的纵向中心轴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外分支的远端端面相对所述外分支的纵向中心轴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支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内分支的纵向中心轴之间夹角为30°~60°,和/或所述外分支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外分支的纵向中心轴之间夹角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半释放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段的外壁上设置有倒刺结构,所示倒刺结构位于所述内分支的近端与所述第一主体段的近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支的近端端面的最高点与所示第一主体段的近端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0mm。
CN201811550941.7A 2018-12-18 2018-12-18 管腔支架 Active CN110448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0941.7A CN110448393B (zh) 2018-12-18 2018-12-18 管腔支架
EP23211816.6A EP4302727A3 (en) 2018-12-18 2019-10-31 Lumen stent and implant
PCT/CN2019/114681 WO2020125226A1 (zh) 2018-12-18 2019-10-31 管腔支架及植入物
US17/312,769 US11963894B2 (en) 2018-12-18 2019-10-31 Lumen stent and implant
EP19897825.6A EP3900678B1 (en) 2018-12-18 2019-10-31 Lumen stent and impla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0941.7A CN110448393B (zh) 2018-12-18 2018-12-18 管腔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8393A true CN110448393A (zh) 2019-11-15
CN110448393B CN110448393B (zh) 2021-04-13

Family

ID=6847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0941.7A Active CN110448393B (zh) 2018-12-18 2018-12-18 管腔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839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8546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显影性能的血管支架及其内嵌分支支架
CN112891017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CN112891033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CN112891018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WO2021129298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WO2023025045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1557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William A. Cook Australia Pty. Ltd. Stent graft
CN101283937A (zh) * 2008-05-21 2008-10-15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带开口的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的束缚方法
US20090082847A1 (en) * 2007-09-26 2009-03-26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curing stent barbs
CN102370528A (zh) * 2010-08-09 2012-03-14 郭伟 一种支架型血管
CN102379757A (zh) * 2011-04-27 2012-03-21 郭伟 一种适用于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支架型血管
CN102462563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分叉血管支架
US20170007392A1 (en) * 2014-01-23 2017-01-12 Biokyra Pesquisa E Desenvolvimento Ltda. Endoprosthesis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horacic-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or dissections and endoprosthesis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or dissections which compromise the iliac arteries
CN106687074A (zh) * 2014-09-23 2017-05-17 波顿医疗公司 血管修复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8042176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恩脉(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CN108601648A (zh) * 2015-12-30 2018-09-28 乔泰克公司 自膨胀式血管假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1557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William A. Cook Australia Pty. Ltd. Stent graft
US20090082847A1 (en) * 2007-09-26 2009-03-26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curing stent barbs
CN101283937A (zh) * 2008-05-21 2008-10-15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带开口的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的束缚方法
CN102370528A (zh) * 2010-08-09 2012-03-14 郭伟 一种支架型血管
CN102462563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分叉血管支架
CN102379757A (zh) * 2011-04-27 2012-03-21 郭伟 一种适用于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支架型血管
US20170007392A1 (en) * 2014-01-23 2017-01-12 Biokyra Pesquisa E Desenvolvimento Ltda. Endoprosthesis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horacic-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or dissections and endoprosthesis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or dissections which compromise the iliac arteries
CN106687074A (zh) * 2014-09-23 2017-05-17 波顿医疗公司 血管修复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8601648A (zh) * 2015-12-30 2018-09-28 乔泰克公司 自膨胀式血管假体
CN108042176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恩脉(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8546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显影性能的血管支架及其内嵌分支支架
CN112891017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CN112891033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CN112891018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WO2021129298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WO2023025045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8393B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8393A (zh) 管腔支架
EP193376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US8197533B2 (en) Stent with segmented graft
KR101837113B1 (ko) 관내 디바이스
JP2009504349A (ja) 開窓された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の構造およびアセンブリ
WO2018072432A1 (zh) 管腔支架
CN109498211A (zh) 管腔支架
US20170216068A1 (en) Anti-migration stent deployment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966018A (zh) 覆膜支架
CN110420075A (zh) 覆膜支架
CN116035788B (zh) 开窗支架、覆膜支架系统及开窗支架的缝合方法
CN109966016A (zh) 覆膜支架
CN113893062B (zh) 覆膜支架
CN109966019A (zh) 覆膜支架
CN113116613B (zh) 覆膜支架
CN208974226U (zh) 血管支架及血管涂层支架
JP2022534994A (ja) 血管再建デバイス
CN113116612B (zh) 覆膜支架
US11963894B2 (en) Lumen stent and implant
JP2018118052A (ja) 複合型血管用フローダイバータ
CN216854949U (zh) 一种治疗动脉瘤的植入物
CN112603591B (zh) 覆膜支架
CN108553206A (zh) 血管支架及血管涂层支架
CN215461286U (zh) 多分支管腔支架
WO2022022143A1 (zh) 一种载膜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ssignor: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8000499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uminal st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62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Address after: 518063 8th floor,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2, Keji South 12th Road, community,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2,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22 Keji South 12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