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027A -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027A
CN110447027A CN201780080001.3A CN201780080001A CN110447027A CN 110447027 A CN110447027 A CN 110447027A CN 201780080001 A CN201780080001 A CN 201780080001A CN 110447027 A CN110447027 A CN 110447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s
assembly
kit
slot por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0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口贵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47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6Programming the PL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3Plc programming
    • G05B2219/13046Display status of edited program segments: inserted, deleted, replaced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3Plc programming
    • G05B2219/13144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con, function bloc editor, OI operator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10a)具备:部件编辑控制部(36),其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成套部件信息的登记输入,并且将成套部件信息(22)登记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1);以及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其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成套部件的选择输入,并且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空的狭槽部。

Description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作为工业用机械的控制装置起作用的程序控制器(PLC)系统的构建进行辅助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背景技术
PLC系统为用户组合所期望的单元部件而构建的系统,是在基础单元配置多个单元部件而构成的。作为配置于基础单元的单元部件,由制造商等提供对PLC系统进行电源供给的电源单元部件、进行PLC系统整体的控制的CPU单元部件、对安装于生产装置、设备装置的适当位置的开关、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输入的输入单元部件、对致动器等发出控制输出的输出单元部件、用于与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单元部件等。
针对由当前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进行的系统结构图编辑处理,使用图18及图19对概要进行说明。此外,系统结构图是指在基础单元配置了单元部件的结构图。当前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如图18所示,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140之上对显示、编辑系统结构图的结构图编辑画面141、及一览显示在基础单元配置的单元部件的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142进行显示。用户在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编辑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使用输入装置(例如鼠标等),从在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142一览显示的单元部件对想要配置的单元部件(例如单元部件t)进行选择(点击),将其配置(拖放)于在结构图编辑画面141之上显示的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在将多个单元部件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的情况下,重复进行该操作,为了减少这样的重复次数,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辅助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包含由构成的系统控制的被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图的创建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详细而言,如果用户从在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一览显示的单元部件对配置好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并拖至结构图编辑画面之上,则规格与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适合的被控制装置与该单元部件被自动地一体化。而且,如果用户将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则将被控制装置与配置于基础单元的单元部件连接。在规格与用户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适合的被控制装置唯一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要用户自己选择、配置被控制装置,因此能够减少包含被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的负担。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14961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由于不能够将多个单元部件一体化,因此用户在组合地配置多个单元部件的情况下,需要重复对单元部件进行选择并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的操作。此外,对在基础单元的狭槽部配置单元部件的系统的构建进行了说明,但在不需要基础单元而对单元部件彼此能够结合的系统进行构建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产生上述情况。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减少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负担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中具备:登记处理部,其基于对作为登记对象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选择的第1输入,对由该选择出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该多个单元部件的组合信息进行登记;以及配置处理部,其基于对由所述登记处理部登记的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第2输入,组合地配置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通过预先对由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进行登记,能够组合地配置多个单元部件。因此,不需要重复伴随单元部件的指定的相同工作,因此能够实现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负担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单元部件信息及成套部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例的图。
图5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由在结构图编辑画面之上的用户操作进行的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由在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之上的用户操作进行的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单元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的集中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的集中配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的变形例实现的成套部件的集中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的变形例实现的成套部件的集中配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单元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由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相同单元部件的多个集中配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17是说明由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相同成套部件的多个集中配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18是表示通过当前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之上的画面例的图。
图19是说明由当前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单元部件的配置的动作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及系统图构成方法具备:部件编辑控制部36,其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成套部件信息的登记输入,将该成套部件信息登记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以及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其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成套部件的选择输入,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由此,旨在进一步减少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的负担。
下面,使用图1~图10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的硬件结构例的图。系统构建辅助装置(下面,仅记载为辅助装置)1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11、ROM(Read Only Memory)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3、显示装置14的显示画面40、输入装置15。CPU 11、ROM 12、RAM 13、显示装置14、输入装置15各自经由总线连接。
CPU 11执行用于实现辅助装置10的后述的功能结构部的计算机程序即系统构建辅助程序(下面,仅记载为辅助程序)16。显示装置14为例如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对由CPU 11生成的画面进行显示。输入装置15构成为具备鼠标、键盘,输入来自用户的辅助装置10的操作。向CPU 11发送向输入装置15输入的操作信息。
辅助程序16预先储存于ROM 12内,如果经由总线向RAM 13载入,则在RAM 13内生成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模块。CPU 11通过执行在RAM 13内生成的程序模块,从而执行作为辅助装置10的处理。
此外,预先对辅助程序16进行储存的记录介质并不仅限于ROM 12。例如可以为外部存储装置,也可以为CD-ROM、可拆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也可以构成为将辅助程序16储存于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之上,通过经由网络下载从而提供或发布辅助程序16。另外,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提供或发布辅助程序16。另外,辅助程序16的载入目标并不仅限于RAM 13。例如也可以载入外部存储装置。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辅助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示所示,辅助装置10具备: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其对单元部件的信息(单元部件信息21)进行储存;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其对由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组合信息(成套部件信息22)进行储存;单元部件一览生成部33,其基于单元部件信息21生成单元部件的一览显示画面(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成套部件一览生成部34,其基于单元部件信息21及成套部件信息22生成成套部件的一览显示画面(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其将系统结构图的编辑画面(结构图编辑画面41)、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及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显示于显示装置14的显示画面40,并且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系统结构图的编辑输入;以及部件编辑控制部36,其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成套部件信息的登记输入而对成套部件信息进行登记,并且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成套部件信息的编辑输入而对成套部件信息进行编辑。
此外,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部件编辑控制部36、单元部件一览生成部33、成套部件一览生成部34等功能是通过CPU 11执行对应的程序模块而实现的,该对应的程序模块是通过将辅助程序16在RAM 13内展开而生成的。另外,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及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等在辅助程序16被载入RAM 13时等,在例如RAM 13、未图示的外部存储装置等中被确保。另外,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相当于配置处理部、报告处理部、增设处理部,部件编辑控制部36相当于登记处理部及编辑处理部。
在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中,作为单元部件信息21,例如储存有单元部件的识别信息(ID)及名称(Name)等,并且还储存有将构成系统结构图的基础单元、单元部件、及成套部件等配置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时所需要的配置信息(大小、坐标位置、属性(特性)等)。这里,基础单元的属性(特性)是指仅特定的单元部件(例如电源单元“POW”、CPU单元“CPU”等)能够配置于该基础单元之上的特定的狭槽部(例如电源狭槽部、CPU狭槽部等)中的含义的信息。另外,单元部件的属性(特性)是指,该单元部件与其它单元部件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含义的信息等信息。此外,在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中还储存有能够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配置的多种基础单元,还储存有与各种基础单元所具有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例如“5个”、“12个”等)相关的信息。
在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中,作为成套部件信息22,对成套部件的识别信息(Name)、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识别信息的集合(IDs)、及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配置顺序等进行储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制造商等提供成套部件(下面,仅记载为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该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预先登记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该成套部件由在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储存有信息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预先确定好的规定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通过在基础单元之上以规定的配置顺序配置从而正常地发挥功能。另外,除此之外,在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中预先对由用户选择出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下面,仅记载为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进行登记,用户选择出的多个单元部件是在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中储存有信息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单元部件。但是,在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中也可以不预先对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的信息进行登记,至少能够预先登记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的信息即可。后面对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的登记(图5、图6)、过去登记的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的编辑(图7)进行叙述。
图3是用于说明单元部件信息21及成套部件信息22的图。如图示所示,在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中,作为单元部件信息即ID及Name,例如,对各自赋予了“1”及“单元部件a”的单元部件的信息、…、各自赋予了“17”及“单元部件q”的单元部件的信息进行储存。另外,在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中,作为成套部件信息即Name及IDs,例如,对各自赋予了“装置A集合”及“2,1”的成套部件的信息、…、“装置C集合”及“2,1,4”进行储存。此时,例如“装置A集合”由作为ID赋予了“2”的“单元部件b”、及作为ID赋予了“1”的“单元部件a”的共计2个单元部件构成,表示是应该将这些“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在基础单元的狭槽部例如从“左”连续地以该顺序配置的成套部件。另外,此时,表示是构成“装置A集合”的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单元部件为“单元部件b”,配置顺序为“第2号”的单元部件为“单元部件a”。
图4是表示通过辅助装置10显示于显示装置14的显示画面40的画面例的图。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中对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进行显示。在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中例如描绘有“POW狭槽部”、“CPU狭槽部”、及“12个”狭槽部,在各个狭槽部中从电源单元侧起以升序标记了“0”~“11”的编号。此外,POW狭槽部为仅能够配置电源单元的狭槽部,CPU狭槽部为仅能够配置CPU单元的狭槽部。另外,标记了编号“0”的狭槽部为始端的狭槽部,标记了编号“11”的狭槽部为末端的狭槽部。
在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及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中,通过文字对单元部件的一览及成套部件的一览各自进行显示。详细而言,显示于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的成套部件通过能够选择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显示及非显示的所谓的折叠菜单进行显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针对“装置A集合”,对构成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显示,针对“装置B集合”及“装置C集合”,没有对构成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显示。此时,在显示“装置A集合”的行的右端,对表示显示有构成的多个单元部件的“-”进行显示,并且对于构成的多个单元部件即“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按照其配置顺序追加行而对它们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在显示“装置B集合”的行的右端、显示“装置C集合”的行的右端,对表示没有显示构成的单元部件的“+”进行显示。此外,并不限于这样的一览显示形式,也可以对表示单元部件的图像及表示成套部件的图像各自进行一览显示,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此外,为了方便理解,在图4中示出显示于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的单元部件为少数且名称短的例子。因此,用户容易从一览显示出的单元部件中找出而选择作为向基础单元的配置对象的单元部件。但是,通常,单元部件的种类非常多,通过包含字母、数字的非常长且仅一部分(例如最后的数字符)不同的类似的字符串的型式进行一览显示。因此,例如,在想要对一部分与过去构建的系统结构相同的系统进行再次构建的情况下,用户需要从通过类似的字符串一览显示出的单元部件中对过去选择出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以与过去创建出的系统结构相同的配置顺序配置于基础单元,由于需要重复这样的相同的工作,因此对用户而言负担大。另外,例如,在想要对多个类似的系统结构进行构建的情况下,由于系统结构的一部分相同,因此与上述同样地,用户的负担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构成为如上所述,预先对由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进行登记,旨在实现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负担的减少。
图5是表示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将已经创建出或创建中的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登记为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此外,本登记处理是在由用户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期间,即,后述的单元部件配置处理(图8)的执行中、或后述的成套部件配置处理(图9)的执行中重复执行的处理。本登记处理实际上大多是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了创建后执行,并且大多是在用户考虑到今后还有可能使用已经创建出的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将该一部分登记为成套部件时执行的。
如果开始执行单元部件配置处理或成套部件配置处理,则作为步骤S111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通过由用户进行的输入装置15的输入操作,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指定范围,由此对是否选择出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进行判断。具体而言,部件编辑控制部36通过输入装置15(例如鼠标等)进行范围指定,以使得包含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的系统结构图的至少一部分,然后对在该指定出的范围内是否包含多个单元部件进行判断。这里,在指定出的范围内包含多个单元部件的情况下(步骤S111中“Yes”),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为选择了该指定出的范围内所包含的多个单元部件,接收该选择输入。另一方面,在指定出的范围内不包含多个单元部件的情况下(步骤S111中“No”),部件编辑控制部36重复执行该步骤S111的处理。此外,部件编辑控制部36基于在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储存的单元部件的配置信息(大小、坐标位置),在由鼠标指定出的范围内存在多个包含大于或等于显示客体的规定比率(例如50%)的单元部件的情况下,判断为选择了这些多个单元部件。步骤S111中的由用户进行的输入装置15的输入操作相当于第1输入。
接着,作为步骤S112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从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取得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识别信息(ID),并且作为步骤S113的处理,取得配置于基础单元的配置顺序。另外,如果用户输入了由选择出的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名称(Name),则作为步骤S114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接收该输入,取得输入的名称(Name)作为成套部件的识别信息。作为步骤S115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将成套部件的识别信息(Name)、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识别信息的集合(IDs)、及配置顺序作为成套部件信息,储存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然后,部件编辑控制部36结束该登记处理,再次执行步骤S111的处理。由此,通过用户对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的配置于基础单元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能够对成套部件信息进行登记。在用户考虑到今后还有可能使用已经创建出的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能够预先登记系统的一部分作为成套部件,因此不需要仅为了进行登记处理而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减少该登记处理所产生的用户的负担。
图6是表示通过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前选择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之上的单元部件,对成套部件进行登记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此外,本登记处理也是在通过用户进行的输入装置15的输入操作而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期间,即,后述的单元部件配置处理(图8)的执行中、或后述的成套部件配置处理(图9)的执行中重复执行的处理。本登记处理实际上大多是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前执行,并且大多是在预先对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进行创建,作为成套部件预先登记时执行的,其中,所述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在构建系统结构图时重复使用的可能性高的部分。
如果开始执行单元部件配置处理或成套部件配置处理,则作为步骤S121a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是否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5进行了规定的开始操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的开始操作,例如,在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之上对鼠标进行右击、及通过该右击对『开始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的含义的显示客体进行显示,对该显示客体进行选择。但是,开始操作并不限于该操作,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如果通过用户而进行规定的开始操作(步骤S121a中“Yes”),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执行随后的步骤S121b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不进行规定的开始操作(步骤S121a中“No”),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重复执行该步骤S121a的处理。
作为随后的步骤S121b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对是否通过用户输入,从显示于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的多个单元部件选择了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进行判断。具体而言,部件编辑控制部36对例如是否按压键盘的Shift键及在对Shift键进行按压期间,是否通过鼠标的左击选择了显示于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之上的单元部件进行判断。但是,该选择操作并不限于该操作,能够进行适当变更。这里,如果选择了单元部件(步骤S121b中“Yes”),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为选择出的单元部件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另一方面,如果不进行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的选择操作(步骤S121b中“No”),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重复执行该步骤S121b的处理。此外,步骤S121b中的由输入装置15进行的选择操作相当于第1输入。
接着,作为步骤S122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从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取得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识别信息(ID),并且作为步骤S123的处理,取得选择了多个单元部件的顺序作为系统结构图之上的配置顺序。另外,如果由用户输入了由选择出的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名称(Name),则作为步骤S124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接收该输入,取得输入的名称(Name)作为成套部件的识别信息。作为步骤S125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将成套部件的识别信息(Name)、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识别信息的集合(IDs)、及配置顺序作为成套部件信息,储存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然后,部件编辑控制部36结束该登记处理,再次执行步骤S121a的处理。由此,通过用户对在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之上一览显示出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能够对成套部件信息进行登记。此外,在该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中,作为步骤S123的处理,将选择了单元部件的顺序作为系统结构图之上的配置顺序而储存于成套部件信息存储部32。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配置顺序进行登记。但是,配置顺序的输入并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与选择单元部件的输入分开地输入配置顺序。
图7是表示由上述登记处理(图5及图6)登记的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及上述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的编辑处理的流程图。此外,本编辑处理也是在通过用户进行的输入装置15的输入操作而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期间,即,后述的用户部件配置处理(图8)的执行中、或后述的成套部件配置处理(图9)的执行中重复执行的处理。
如果开始执行结构图编辑处理,则作为步骤S131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是否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5进行了规定的开始操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的开始操作,例如,在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之上对鼠标进行右击、及通过该右击显示『开始成套部件的编辑处理』的含义的显示客体,对该显示客体进行选择。但是,开始操作并不限于该操作,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如果通过用户而进行规定的开始操作(步骤S131中“Yes”),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执行随后的步骤S132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不进行规定的开始操作(步骤S131中“No”),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重复执行该步骤S131的处理。
作为随后的步骤S132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对是否通过用户输入,从显示于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的多个成套部件选择了作为编辑对象的成套部件进行判断。这里,如果选择了成套部件(步骤S132中“Yes”),则作为随后的步骤S133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对编辑对象的成套部件信息进行显示。具体而言,如果在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中,例如,通过鼠标的左击选择了成套部件,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将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折叠菜单展开,从上方以配置顺序对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一览显示(参照图4)。另一方面,如果不选择成套部件(步骤S132中“No”),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重复执行该步骤S132的处理。
作为随后的步骤S134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接收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编辑输入(追加或删除)。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在展开后的折叠菜单之上对鼠标进行右击,并且通过该右击对『开始成套部件的编辑处理』的含义的显示客体进行显示,选择了该显示客体,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变为能够接收成套部件的编辑输入的状态。然后,例如如果通过鼠标的左击,对显示于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拖拽,将该被拖拽的单元部件放在上述成套部件的展开的折叠菜单之上,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为将该单元部件追加于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在将该单元部件追加至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的基础上进行一览显示。另外,例如如果通过鼠标的右击,在上述成套部件的展开的折叠菜单之上选择了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对『删除该单元部件』的含义的显示客体进行显示,如果选择了该显示客体,则判断为从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删除该单元部件,在从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删除该单元部件的基础上进行一览显示。
作为随后的步骤S135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接收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配置顺序的编辑输入。具体而言,例如如果通过鼠标的左击,在上述成套部件的展开的折叠菜单之上对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拖至上方或下方而放在该折叠菜单之上,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为变更配置顺序。然后,部件编辑控制部36在对配置顺序进行了变更的基础上,对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进行一览显示。
作为随后的步骤S136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接收成套部件的名称的编辑输入。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在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之上显示有成套部件的名称(Name)的位置处对鼠标进行左击,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判断为变更该成套部件的名称(Name),接收由键盘等进行的名称的变更。
然后,作为随后的步骤S137的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对登记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的成套部件的信息进行更新。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在展开后的折叠菜单之上对鼠标进行右击,并且通过该右击对『结束成套部件的编辑处理』的含义的显示客体进行显示,选择了该显示客体,则部件编辑控制部36在对登记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的成套部件的信息进行了更新的基础上,结束成套部件的编辑输入。由此,用户能够通过编辑输入对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及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信息进行更新。
图8是表示单元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的图。如果通过用户操作选择了显示于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1个,则作为步骤S141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接收该选择输入。于是,作为随后的步骤S142及步骤S143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除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单元部件信息之外,还从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取得基础单元及单元部件等的坐标位置信息,将表示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
如果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配置为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的1个重叠,则作为随后的步骤S144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对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是否为空的狭槽部进行判断,在判断为是空的狭槽部的情况下(步骤S144中“Yes”),作为随后的步骤S145的处理,基于基础单元的属性及单元部件的属性,对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在属性上是否能够配置于该重叠的狭槽部进行判断。具体而言,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选择出的单元部件为上述特定的单元部件,并且重叠于上述特定的狭槽部的情况下、或选择出的单元部件不是上述特定的单元部件,并且与不是上述特定的狭槽部的狭槽部重叠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能够配置。并且,对于在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于与选择出的单元部件所重叠的狭槽部相邻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件,如果没有配置于与其所重叠的狭槽部相邻的狭槽部,则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判断为在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配置。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及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将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步骤S145中“Yes”)。然后,作为随后的步骤S146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狭槽部。由此,用户能够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另一方面,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上述步骤S144的处理中,在判断为不是空的狭槽的情况下(步骤S144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147的处理。同样地,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上述步骤S145的处理中,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或在单元部件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够将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步骤S145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147的处理。作为步骤S147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将表示不能够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狭槽部的含义的错误显示(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向用户报告该消息。在这些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此外,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可以以不与狭槽部完全一致的方式重叠,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也可以以具有大于或等于各狭槽部所占区域的规定比率(例如“50%”)的方式重叠,视为以一致的方式重叠。另外,作为表示不能够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狭槽部的含义的错误显示,可以对表示该含义的文字客体进行显示,也可以使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的颜色变化或使其闪烁。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图9是表示成套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的图。如果通过用户操作选择了显示于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的成套部件,则作为步骤S151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接收该选择输入。于是,作为随后的步骤S152的处理及步骤S153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除了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成套部件信息之外,还从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1及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取得基础单元及构成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等的坐标位置信息,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按照配置顺序对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进行连续地显示。此外,步骤S151中的由用户进行的输入装置15的选择操作相当于第2输入。
例如如果配置为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显示客体与基础单元之上的狭槽部中的1个重叠,则作为步骤S154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对从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显示客体所重叠的狭槽部起至末端的狭槽部为止,连续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是否达到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数量(即,空的狭槽数量是否充足)进行判断。这里,在判断为空的狭槽部的数量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154中“Yes”),作为随后的步骤S155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基于基础单元的属性及构成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的属性,对是否能够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全部配置于从该重叠的狭槽部起连续的多个狭槽部进行判断。具体而言,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选择出的成套部件包含上述特定的单元部件,并且该特定的单元部件重叠于上述特定的狭槽部的情况下、或在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不包含上述特定的单元部件,并且与不是上述特定的狭槽部的狭槽部重叠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能够配置。并且,对于在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于与选择出的成套部件所重叠的狭槽部相邻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件,如果没有配置于与其所重叠的狭槽部相邻的狭槽部,则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判断为在构成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配置。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及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将构成上述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全部配置于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起连续的多个狭槽部(步骤S155中“Yes”)。然后,作为步骤S156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将选择出的成套部件(准确地讲,是构成该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狭槽部。由此,用户能够将构成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另一方面,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上述步骤S154的处理中,判断为空的狭槽部的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154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157的处理。同样地,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上述步骤S155的处理中,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或在构成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够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全部配置于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起连续的多个狭槽部(步骤S155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157的处理。然后,作为步骤S157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将表示不能够将选择出的成套部件配置于狭槽部的含义的错误显示(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向用户报告该消息。在这些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将构成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向基础单元集中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在该例子中,分别在POW狭槽部中配置电源单元部,在CPU狭槽部中配置CPU单元部,在“第0号”及“第1号”的狭槽部中配置不是特定单元部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适当的单元部,“第2号”~“第11号”的狭槽部为空的狭槽部。另外,构成“装置A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参照图3)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基于该假设示出如下例子,即,由用户对“装置A集合”进行选择,集中配置于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的“第2号”的狭槽部和“第3号”的狭槽部。
如图10所示,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5(例如“鼠标”)从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对成套部件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成套部件A”,则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按照配置顺序(在该例子中“从左起的顺序”)对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的显示客体46进行连续地显示。然后,用户对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单元部件即“单元部件b”的显示客体进行点击、拖拽,放于基础单元45的狭槽部中的“第2号”的狭槽部之上。
此时,就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而言,标记了编号“2”~“11”的狭槽部为空的狭槽部,由于空的狭槽部为9个,因此空的狭槽数量是充足的。另外,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及“3”的狭槽部不是特定的狭槽部,构成“装置A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也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另外,“单元部件b”、已经在与该“单元部件b”相邻的标记了编号“1”的狭槽部配置的单元部件都是对相邻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另外,“单元部件a”为对与该“单元部件a”相邻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在与“单元部件a”相邻的标记了编号“3”的狭槽部没有配置单元部。因此,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将“装置A集合”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第2号”及“第3号”的狭槽部。因此,构成“装置A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按照配置顺序被集中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第2号”及“第3号”的狭槽部。
在以上说明过的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中,将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已经创建出的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登记为成套部件、或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前通过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之上的单元部件的选择而预先对成套部件进行登记,将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基础单元。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即使在规格与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适合的单元部件为多个且不唯一确定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每次都让用户从以类似的字符串一览显示出的单元部件中指定能够连接的单元部件。另外,由于即使在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与过去创建出的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创建多个类似的系统结构图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一次创建出的系统结构图的一部分预先登记为成套部件,或预先登记需要的成套部件,因此不需要使用户重复指定单元部件这样的相同的工作。因此,能够实现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负担的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为将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预先登记于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2。如上所述,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由规定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通过在基础单元之上以规定的配置顺序配置从而正常地发挥功能,可靠性高。通过用户将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配置于基础单元之上,从而不需要确认是否由规定的单元部件构成、或是否以规定的配置顺序配置于基础单元之上等,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判断出空的狭槽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设为将错误显示显示于显示画面40,向用户报告该消息,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其它,例如,也可以进行图12所示的处理。
图11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的图。详细而言,如该图11所示,在上述步骤S154的处理中,判断出空的狭槽部的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154中“No”),作为随后的步骤S161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基于构成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的属性,对是否能够增设用于配置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基础单元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如果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配置于该基础单元的末端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件是能够配置于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件,并且如果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配置于增设的基础单元的始端的狭槽部的单元部是能够配置于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则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判断为能够增设基础单元(步骤S161中“Yes”)。然后,作为随后的步骤S162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针对用户,将是否增设基础单元的询问显示(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步骤S162)。在通过输入装置15进行了增设基础单元的含义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162中“Yes”),作为随后的步骤S163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自动地增设具有需要数量的狭槽部的基础单元,并且将基础单元和该增设的基础单元电连接,由此也将位于基础单元的末端的狭槽部和位于该增设的基础单元的始端的狭槽部自动地电连接。然后,作为随后的步骤S156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将构成上述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狭槽部。
另一方面,如果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配置于该基础单元的末端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件不是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件,或如果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配置于增设的基础单元的始端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不是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则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判断为不能够增设用于配置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的基础单元(步骤S161中“No”)。同样地,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在步骤S162的处理中,在没有通过输入装置15进行增设基础单元的含义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162中“No”),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判断为能够增设基础单元但不进行增设。在这些情况下,作为随后的步骤S157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将表示不能够将选择出的成套部件配置于狭槽部的含义的错误显示(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向用户报告该消息。在该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将构成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图12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成套部件向基础单元集中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在该例子中,分别在POW狭槽部中配置电源单元部,在CPU狭槽部中配置CPU单元部,在“第0号”~“第2号”的狭槽部中配置不是特定单元部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适当的单元部,“第3号”及“第4号”的狭槽部(在图12中,由虚线包围)为空的狭槽部。另外,构成成套部件即“装置B集合”的“单元部件b”、“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c”(参照图3)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是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基于该假设示出如下例子,即,由用户对“装置B集合”进行选择,集中配置于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a的“第3号”狭槽部。附带地说,在图12中还同时示出自动地增设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将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a和该增设的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b电连接的动作。
如图12所示,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5(例如“鼠标”)从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对成套部件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成套部件B”,则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按照配置顺序(在该例子中“从左起的顺序”)对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b”、“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c”的显示客体46进行连续地显示。然后,用户对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单元部件即“单元部件b”的显示客体46a进行点击、拖拽,放于基础单元45a的狭槽部中的标记了编号“3”的狭槽部之上。
此时,就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a而言,标记了编号“3”及“4”的狭槽部为空的狭槽部,由于空的狭槽部为2个,因此空的狭槽数量不充足。因此,基于构成装置B集合的单元部件的属性,对是否能够增设用于配置构成装置B集合的多个单元部件的基础单元45b进行判断。这里,在构成装置B集合的多个单元部件中,配置于该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a的末端的狭槽部(即,标记了编号“4”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件b是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45b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配置于增设的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b的始端的狭槽部(即,标记了编号“0”的狭槽部)的单元部件c是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45a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因此,判断为能够增设基础单元45b。
于是,将对用户询问是否增设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8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如果用户例如按压键盘的“Y”按钮等,进行增设基础单元的含义的输入,则如图12所示,基于在单元部件信息存储储存部31存储的信息,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对具有大于或等于需要数量(在该情况下,“5”个)的狭槽部的基础单元中的具有最少狭槽部的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b进行显示,并且将基础单元的显示客体45a和45b各自电连接。
然后,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针对基础单元45a中的标记了编号“3”的狭槽部及标记了编号“4”的狭槽部,各自配置构成装置B集合的3个单元部件中的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单元部件b及配置顺序为“第2号”的单元部件b,并且针对增设的基础单元45b的5个空的狭槽部中的标记了编号“0”的狭槽部,配置构成装置B集合的3个单元部件中的配置顺序为“第3号”的单元部件c。由此,用户能够将构成选择出的装置B集合的3个单元部件集中地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变形例,由于不需要增设基础单元的工作、已经配置的基础单元和增设的基础单元进行电连接的工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在作为步骤S161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对在属性上能否增设进行判断后,作为步骤S162的处理,对有无增设允许的输入进行了判断。即,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没有如步骤S155那样进行与在属性上能否配置相关的判断。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161的处理后,追加执行在属性上能否配置的判断处理。由此,在存在由用户进行的增设允许的输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在增设了基础单元的基础上对成套部件进行集中配置。
另外,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在空的狭槽部的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错误显示,询问用户是否增设具有需要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的基础单元,但并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不询问用户的意图,对具有需要的空的狭槽数量的基础单元进行增设,并且对构成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集中配置(即,省略步骤S162)。另外,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1、及图12所示的其变形例中,在空的狭槽部的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了错误显示,但也可以省略该错误显示。
另外,在实施方式1(包含其变形例)中,作为由用户选择进行的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部件编辑控制部36能够进行由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的用户操作进行的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图5)、及由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之上的用户操作进行的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图6)这两者的处理,但也可以执行至少任意一者。
另外,在实施方式1(包含其变形例)的编辑处理(图7)中,能够对通过登记处理(图5、图6)登记的用户创建的成套部件、及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进行编辑,但也可以设为不能够将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作为编辑对象。由于制造商提供的成套部件由规定的单元部件构成、及以规定的配置顺序配置于基础单元之上,因此其是可靠性高的成套部件,因此通过将其设为不是由用户编辑的编辑对象,能够确保高的可靠性。并且,部件编辑控制部36能够执行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和编辑处理这两者,但至少能够执行成套部件的登记处理即可,也可以不具备编辑处理部。
实施方式2.
如图13~图17所示,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a及系统图构成方法也基本上具有以先前的图1~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1(包含其变形例)为标准的结构。具体而言,实施方式2如图13所示,在具备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该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从输入装置15接收由用户进行的指定单元部件或成套部件的连续配置数量的指定输入,将该指定出的连续配置数量的单元部件或成套部件集中地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由此,旨在实现系统结构图创建所产生的用户的负担的进一步减轻。
图14是与先前的图8对应的图,是表示单元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的图。使用图14,对由用户操作进行的多个相同单元部件向系统结构图之上集中配置进行说明。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如果执行上述步骤S141~S143(图8)的处理,将在步骤S141的处理中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配置为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之一重叠,则作为随后的步骤S244的处理,将对用户询问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向基础单元之上连续配置数量的显示客体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然后,如果用户例如组合地输入键盘的数字按钮“0”~“9”并且按压回车键等,输入连续配置数量,则作为随后的步骤S245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对从显示客体所重叠的狭槽部起至末端的狭槽部为止,连续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是否达到输入的连续配置数量(即,空的狭槽数量是否充足)进行判断。此外,S244的处理中的由输入装置15进行的操作相当于第3输入。
这里,在判断为空的狭槽部的数量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245中“Yes”),作为随后的步骤S246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基于基础单元的属性及单元部件的属性,对在属性上是否能够将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从该重叠的狭槽部起以配置数量连续的狭槽部进行判断。此外,由于该判断处理与先前的步骤S145的处理同样,因此省略这里的详细的说明。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及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将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步骤S246中“Yes”)。然后,作为随后的步骤S247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起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由此,用户能够将相同的单元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另一方面,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在判断为空的狭槽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245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248的处理。同样地,在上述步骤S246的处理中,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或在单元部件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判断为不能够将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步骤S246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248的处理。作为步骤S248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将表示不能够以连续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含义的错误显示(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向用户报告该消息。在这些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图15是与先前的图9对应的图,是表示成套部件的配置处理的流程图的图。使用图15,对由用户操作进行的多个相同成套部件向系统结构图之上集中配置进行说明。如果执行上述步骤S151~S153(图9)的处理,将在步骤S151的处理中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显示客体配置为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之一重叠,则作为随后的步骤S254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将对用户询问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向基础单元之上连续配置数量的显示客体(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然后,如果用户例如组合地输入键盘的数字按钮“0”~“9”并且按压回车键等,输入连续配置数量,则作为随后的步骤S255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对从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显示客体所重叠的狭槽部起至末端的狭槽部为止,连续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是否达到输入的连续配置数量(即,空的狭槽数量是否充足)进行判断。此外,S254的处理中的由输入装置15进行的操作相当于第4输入。
这里,在判断为空的狭槽部的数量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255中“Yes”),作为随后的步骤S256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基于基础单元的属性及单元部件的属性,对在属性上是否能够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配置于从该重叠的狭槽部起以配置数量连续的狭槽部进行判断。此外,由于该判断处理与先前的步骤S145的处理同样,因此省略这里的详细的说明。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及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将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步骤S246中“Yes”)。然后,作为随后的步骤S257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将选择出的成套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由此,用户能够将相同的成套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另一方面,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在判断为空的狭槽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步骤S255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258的处理。同样地,在上述步骤S256的处理中,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或在单元部件的属性上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判断为不能够将该选择出的成套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上述重叠的狭槽部(步骤S256中“No”),执行随后的步骤S258的处理。作为步骤S258的处理,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a将表示不能够以连续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含义的错误显示(省略图示)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向用户报告该消息。在这些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将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系统结构图。
图16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多个相同单元部件集中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在该例子中,与表示先前的图10的例子同样地,分别在POW狭槽部中配置电源单元部,在CPU狭槽部中配置CPU单元部,在标记了编号“0”及“1”的狭槽部中配置不是特定单元部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适当的单元部,标记了编号“2”~“11”的狭槽部为空的狭槽部。另外,“单元部件m”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基于该假设示出如下例子,即,由用户对“单元部件m”进行选择,从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的狭槽部起连续“3个”,将“单元部件m”集中配置于狭槽部。
如图16所示,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5(例如“鼠标”)从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2对单元部件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单元部件m”,则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对该选择出的单元部件的显示客体46进行地显示。然后,用户对“单元部件m”的显示客体46进行点击、拖拽,放于基础单元45的狭槽部中的标记了编号“2”的狭槽部之上。
于是,将对用户询问“单元部件m”向基础单元45之上连续配置数量的显示客体49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如果由用户按压例如键盘的数字按钮“3”及回车键等,输入连续配置数量“3”,则对从“单元部件m”的显示客体46所重叠的标记了编号“2”的狭槽部起至末端的标记了编号“11”的狭槽部为止,连续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是否达到输入的连续配置数量“3”(即,空的狭槽数量是否充足)进行判断。附带地说,在图16中,由虚线包围的狭槽部为空的狭槽部。
此时,由于空的狭槽部为“10个”,因此空的狭槽数量是充足的。另外,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4”的狭槽部不是特定的狭槽部,“单元部件m”也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单元部件m”、已经在与该“单元部件m”相邻的标记了编号“1”的狭槽部配置的单元部件都是对相邻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因此,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将“单元部件m”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4”的狭槽部。因此,“单元部件m”以连续配置数量“3”被集中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4”的狭槽部。
图1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实现的多个相同成套部件集中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在该例子中,与表示先前的图10、图16的例子同样地,分别在POW狭槽部中配置电源单元部,在CPU狭槽部中配置CPU单元部,在标记了编号“0”及“1”的狭槽部中配置不是特定单元部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适当的单元部,标记了编号“2”~“11”的狭槽部为空的狭槽部。另外,构成成套部件即“装置A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参照图3)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而是对相邻地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是能够配置在分体的基础单元之上的可电连接地连续的狭槽部中的单元部。基于该假设示出如下例子,即,由用户对“装置A集合”进行选择,从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的狭槽部起连续“2个”,将“装置A集合”集中配置于狭槽部。
如图17所示,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5(例如“鼠标”)从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对成套部件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装置B集合”,则在结构图编辑画面41之上按照配置顺序(在该例子中“从左起的顺序”)对构成该选择出的“装置B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b”的显示客体46进行地显示。然后,用户对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单元部件即“单元部件b”的显示客体46a进行点击、拖拽,放于基础单元45的狭槽部中的标记了编号“2”的狭槽部之上。
于是,将对用户询问“装置A集合”向基础单元45之上连续配置数量的显示客体49显示于结构图编辑画面41。如果由用户按压例如键盘的数字按钮“2”及回车键等,输入连续配置数量“2”,则对从“装置A集合”的配置顺序为第1号的单元部件即“单元部件b”的显示客体46a所重叠的标记了编号“2”的狭槽部起至末端的标记了编号“11”的狭槽部为止,连续的空的狭槽部的数量是否达到与输入的连续配置数量“2”对应的“4”(即,空的狭槽数量是否充足)进行判断。附带地说,由于构成装置A集合的单元数量为“2”,因此为了达到连续配置数量“2”,需要4个(=2×2)空的狭槽数量,在图17中,由虚线包围的狭槽部需要是空的狭槽部。
此时,由于空的狭槽部为“10个”,因此空的狭槽数量是充足的。另外,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5”的狭槽部不是特定的狭槽部,构成“装置A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也不是特定的单元部件。另外,“单元部件b”、已经在与该“单元部件b”相邻的标记了编号“1”的狭槽部配置的单元部件都是对相邻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另外,“单元部件a”为对与该“单元部件a”相邻配置的单元部没有任何限制的单元部件,在与“单元部件a”相邻的标记了编号“6”的狭槽部没有配置单元部。因此,在基础单元的属性上、单元部件的属性上能够将“装置A集合”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标记了编号“2”~“5”的狭槽部。因此,构成“装置A集合”的“单元部件b”及“单元部件a”以连续配置数量“2”被集中配置于基础单元45的编号“2”~“5”的狭槽部。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实施方式2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a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能够得到以上述实施方式1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0为标准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在输入单元部件的连续配置数量、或成套部件的连续配置数量,空的狭槽数量为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将相同的单元部件或成套部件连续地以配置数量集中地配置于系统结构图。因此,在需要配置多个相同的单元部件或成套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以配置数量重复单元部件或成套部件的选择操作和它们向基础单元之上的配置操作,因此能够削减用户的操作次数,能够进一步减少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的负担。
此外,在实施方式2(包含其变形例)中,辅助装置能够基于用户操作进行多个相同单元部件向基础单元集中配置、基于用户操作进行多个相同成套部件向基础单元集中配置这两者,但并不限于该结构。至少任意一者也是可能的结构。由此,关于至少任意一者的多个集中配置,能够削减用户的操作次数,能够进一步减少系统结构图的创建所产生的用户的负担。
另外,在实施方式1(包含其变形例)、及实施方式2(包含其变形例)中,结构图编辑控制部35通过将构成选择出的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从而对系统进行了构建,但并不限于此。在不需要基础单元而对单元部件彼此能够结合的系统进行构建时,也同样地能够应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是涉及对作为工业用机械的控制装置起作用的程序控制器(PLC)系统的构建进行辅助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标号的说明
10、10a…系统构建辅助装置,11…CPU,12…ROM,13…RAM,14…显示装置,15…输入装置,16…系统构建辅助程序,21…单元部件信息,22…成套部件信息,31…单元部件信息储存部,32…成套部件信息储存部,33…单元部件一览生成部,34…成套部件一览生成部,35…结构图编辑控制部(配置处理部、报告处理部、扩张处理部),36…部件编辑控制部(登记处理部、编辑处理部),40…显示画面,41…结构图编辑画面,42…单元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3…成套部件一览显示画面,45~49…显示客体。

Claims (12)

1.一种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对程序控制器系统的构建进行辅助,该系统构建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登记处理部,其基于对作为登记对象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选择的第1输入,对由该选择出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该多个单元部件的组合信息进行登记;以及
配置处理部,其基于对由所述登记处理部登记的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第2输入,对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组合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处理部基于对配置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的所述第1输入,对所述成套部件的所述组合信息进行登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处理部基于对一览显示出的多个单元部件中的作为登记对象的单元部件进行选择的所述第1输入,对所述成套部件的所述组合信息进行登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部件信息储存部,该部件信息储存部对由规定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所述组合信息进行登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编辑处理部,该编辑处理部对登记的所述成套部件的所述组合信息进行编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处理部基于对由所述登记处理部登记的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所述第2输入,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配置于基础单元的狭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处理部基于对登记的所述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所述第2输入,对是否能够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配置于所述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进行判断,
具备报告处理部,该报告处理部在由所述配置处理部判断出不能够配置的情况下,报告该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处理部基于对登记的所述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所述第2输入,对是否能够将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配置于所述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进行判断,
具备增设处理部,该增设处理部在由所述配置处理部判断出能够配置的情况下,增设空的狭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处理部基于对登记的所述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所述第2输入、及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单元部件的特性,对是否能够配置于所述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进行判断。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处理部基于对所述单元部件的配置数量进行指定的第3输入,将指定出的数量的选择出的单元部件配置于所述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处理部基于对所述成套部件的配置数量进行指定的第4输入,将指定出的数量的选择出的成套部件配置于所述基础单元的空的狭槽部。
12.一种对程序控制器系统的系统结构图进行创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登记步骤,基于对作为对象的多个单元部件进行选择的第1输入,对由该选择出的多个单元部件构成的成套部件的该多个单元部件的组合信息进行登记;以及
配置步骤,基于对通过所述登记步骤登记的成套部件进行选择的第2输入,配置构成该选择出的所述成套部件的多个单元部件。
CN201780080001.3A 2017-03-29 2017-03-29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Pending CN1104470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2856 WO2018179129A1 (ja) 2017-03-29 2017-03-29 システム構築支援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構成図作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027A true CN110447027A (zh) 2019-11-12

Family

ID=63674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0001.3A Pending CN110447027A (zh) 2017-03-29 2017-03-29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66152B2 (zh)
KR (1) KR20190085100A (zh)
CN (1) CN110447027A (zh)
WO (1) WO2018179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2916B1 (ja) * 2018-03-28 2019-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ミング支援装置、プログラミング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1956A (zh) * 2010-11-19 2013-07-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系统构筑辅助工具及系统构筑辅助装置
CN103688262A (zh) * 2011-07-25 2014-03-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以及系统结构图生成方法
CN104142649A (zh) * 2013-05-06 2014-11-12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plc程序设计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7784A (ja) * 1992-01-23 1993-08-06 Fujitsu Ltd Cad装置
JP4490577B2 (ja) * 2000-10-02 2010-06-30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Plcシステム構築支援ツール
JP2011008581A (ja) * 2009-06-26 2011-0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ステム構築支援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をこのシステム構築支援装置として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13150618A1 (ja) * 2012-04-04 2013-10-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Plc設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1956A (zh) * 2010-11-19 2013-07-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系统构筑辅助工具及系统构筑辅助装置
CN103688262A (zh) * 2011-07-25 2014-03-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以及系统结构图生成方法
CN104142649A (zh) * 2013-05-06 2014-11-12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plc程序设计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85100A (ko) 2019-07-17
WO2018179129A1 (ja) 2018-10-04
JP6566152B2 (ja) 2019-08-28
JPWO2018179129A1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00292B2 (en) User interface simul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program- controlled apparatus
US200200834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and structure representation
US200401604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alternate mapping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objects
WO2001016657A1 (fr) Editeur et support enregistre sur lequel le programme d'edition est enregistre
CN106326125A (zh)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JP2005250944A (ja) 印刷データ編集装置及び印刷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WO2013038556A1 (ja) シーケンス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JP2001216142A (ja) プログラム作成支援装置
JPH08328795A (ja) ツールボタンの設定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編集装置
CN110447027A (zh) 系统构建辅助装置及系统结构图创建方法
WO2017179177A1 (ja) 情報管理装置、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EP1638027A1 (en) Product parts catalog crea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7491311B (zh) 生成页面文件的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设备
JP3835589B2 (ja) 作画装置および作画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13010168A (zh) 一种基于场景树的用户界面生成方法
US2005002214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circuit design for products
JPH06187396A (ja)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設計支援システム
CN115545401A (zh) 基于可视化指标模型配置的城市体检评估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JPH11219371A (ja) データ検索条件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
JPH08190476A (ja) 対話型プログラムの開発支援装置
US20030097486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interfacing collaborative agents to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JP7276581B2 (ja) プログラム生成装置、プログラム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ohannes et al. Adding abstraction and reuse to a network modelling tool using the Reuseware composition framework
EP4167075A1 (en) Programming marking method, processor, terminal,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24014354A1 (ja) 制御プログラム編集装置、編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