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6727A - 吸水性树脂颗粒 - Google Patents

吸水性树脂颗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6727A
CN110446727A CN201880020552.5A CN201880020552A CN110446727A CN 110446727 A CN110446727 A CN 110446727A CN 201880020552 A CN201880020552 A CN 201880020552A CN 110446727 A CN110446727 A CN 110446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bsorbent besin
besin particles
particles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05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6727B (zh
Inventor
薮口纮基
谷口海纱生
横山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Se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Se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Se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Se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46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6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6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01J20/265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modified or post-treated polymers
    • B01J20/267Cross-linked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1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1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1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60Liquid-swellable gel-forming materials, e.g. super-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6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14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B01J20/28026Particles within, immobilised, dispersed, entrapped in or on a matrix, e.g. a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2Polymerisation in water-in-oil emul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08Treatment of solid polymer wetted by water or organic solvents, e.g. coagulum, filter cak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4Crosslinking, e.g. vulcanising, of macromolecules
    • C08J3/245Differential crosslinking of one polymer with one crosslinking type, e.g. surface crosslin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6Ethers; Acetals; Ketals; Ortho-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10/0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 polymer
    • C08F2810/2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 polymer leading to a crosslinking, either explicitly or inherent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颗粒,其包含交联聚合物,该交联聚合物含有源自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在利用规定的方法进行的溶胀力试验中测定的初始溶胀力为8N以上,且相对于该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粒径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20质量%以下。

Description

吸水性树脂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水性树脂颗粒。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吸水性树脂在纸尿裤、生理用品等卫生用品、保水剂、土壤改良剂等农园艺材料、止水剂、防结露剂等工业材料等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在这些领域中,尤其多用于纸尿裤、生理用品等卫生用品。
作为吸水性树脂,例如已知有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物、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中和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皂化物、聚丙烯酸部分中和物、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水解物或它们的交联体、阳离子性单体的交联体等。
对于吸水性树脂,根据其用途,要求各种吸水特性。例如,作为对卫生用品用途所期望的特性,可列举出(1)吸水能力高、(2)保水能力(吸水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脱水后也能够在吸水性树脂中保持水分的性能)高、(3)吸水速度快、(4)吸水后的凝胶强度高、(5)被吸收液向外部的回流量少等。
通常,用于卫生用品领域的吸水性树脂适度被交联。例如,在使用于纸尿裤、失禁用护垫等主要以吸收人尿为目的的用品中的吸水性树脂中,通过控制交联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吸水能力及吸水后的凝胶强度等吸水特性。
尤其以改良将血液作为对象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特性为目的,提出了若干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脂肪族烃或特定的烃化合物处理吸水性树脂的表面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用碳酸亚烃酯覆盖特定的吸水性树脂之后以150~300℃加热的技术。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比表面积及溶胀力高的吸水性树脂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50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5-508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2/085959号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即使是交联度得到控制的吸水性树脂,在将血液作为对象时,也存在吸水能力、吸水速度等吸水特性显著下降的问题。血液为具有包含蛋白质的血浆、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体。吸水性树脂在其性质上,虽能够吸收水溶液等,但无法吸收上述固体成分。因此,认为欲使吸水性树脂颗粒吸收血液时,在其吸收初始阶段,液中的固体成分附着在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而覆盖颗粒表面,妨碍其后的进一步吸收。
此外,作为血液中的液体成分的血浆包含蛋白质等高分子,粘性比生理盐水等高,因此向吸水性树脂颗粒之间的渗透慢。因此,容易发生所谓的凝胶堵塞,即先与粘性液体接触的一部分的吸水性树脂颗粒溶胀,溶胀后的凝胶妨碍液体进一步通过的现象。
为了避免凝胶堵塞,例如,当利用如脂肪族烃的疏水性物质等物质覆盖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时,会产生如下问题:吸水性树脂颗粒本身的吸水速度变得过慢,并且无法实现在吸收体中的迅速的吸收等。如此,通过以往技术进行处理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在将血液吸收到吸水性树脂颗粒内部这一方面,无法说一定优异,仍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血液等含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体的吸水特性优异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及使用了该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收性物品。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粒径为对吸水特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吸水性树脂以包括球状、颗粒状、微细凹凸状、破碎状等各种形态的颗粒的粉末的形态使用。通常,已知若为相同的形状及形态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则其粒径越小,每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即比表面积)越大,从该角度出发,已知有一种为了加快吸水速度而进行小粒径化的技术。为了提高吸水特性,在血液吸收中也同样可考虑将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粒径设定地较小而提高比表面积。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获得了以下的新发现:不仅溶胀力的初始值高,而且意外地粒径适度大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在血液等含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替的吸收中发挥优异的效果。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颗粒,其包含交联聚合物,该交联聚合物含有源自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在按以下i)、ii)、iii)、iv)及v)的顺序进行的溶胀力试验中测定的初始溶胀力为8N以上,且相对于该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粒径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20质量%以下。
i)准备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其中一个开口部安装有尼龙网的内径20mm的圆筒,在将上述圆筒以安装有上述尼龙网的一侧成为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的状态下,在上述圆筒内的上述尼龙网上均匀撒布0.1g吸水性树脂颗粒,并在其上放置直径为19.5mm的圆筒形夹具。
ii)将厚度5mm的玻璃过滤器载置于水平设置的培养皿内,并在上述玻璃过滤器中使生理盐水渗透至比其上表面稍微下侧的位置。
iii)在渗透有生理盐水的上述玻璃过滤器的上表面放置不透液片材,并在该不透液片材上,以上述尼龙网成为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包含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上述圆筒。
iv)移除上述不透液片材,并开始基于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水。
v)利用负荷传感器(load cell)测定从移除上述不透液片材开始10秒后时刻的、因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产生的向上推起上述圆筒形夹具的力,并将其记录为初始溶胀力。
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能够对血液等含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体发挥优异的吸水特性。
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初始溶胀力优选为10N以上。
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生理盐水保水量优选为10~35g/g。
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生理盐水吸水速度优选为10秒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对血液等含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体的吸收性优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血液等含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体的吸水特性优异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及使用了该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测定溶胀力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构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的组合。例如,能够将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以及实施例中记载的数值中任意选择的数值用作上限值或下限值,从而规定关于各种特性的数值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包含交联聚合物,该交联聚合物含有源自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单体单元。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初始溶胀力为8N以上,且相对于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粒径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20质量%以下。
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力按以下的i)、ii)、iii)及iv)的顺序进行测定。
i)准备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其中一个开口部安装有尼龙网的内径20mm的圆筒,在将上述圆筒以安装有上述尼龙网的一侧成为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的状态下,在上述圆筒内的上述尼龙网上均匀撒布0.1g吸水性树脂颗粒,并在其上放置直径为19.5mm的圆筒形夹具。
ii)将厚度5mm的玻璃过滤器载置于水平设置的培养皿内,并在上述玻璃过滤器中使生理盐水渗透至比其上表面稍微下侧的位置。
iii)在渗透有生理盐水的上述玻璃过滤器的上表面放置不透液片材,并在该不透液片材上,以上述尼龙网成为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包含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上述圆筒。
iv)移除上述不透液片材,并开始基于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水。
v)利用负荷传感器测定从移除上述不透液片材开始10秒后时刻的、因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产生的向上推起上述圆筒形夹具的力,并将其记录为初始溶胀力。
更具体而言,能够利用后文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在本说明书中,初始溶胀力是指利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溶胀力在第10秒的值。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初始溶胀力(溶胀力的10秒值)可以为9N以上,也可以为10N以上、11N以上、12N以上、13N以上或14N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力的60秒值例如可以为10N以上,也可以为12N以上、14N以上或16N以上。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初始溶胀力可以为75N以下,也可以为50N以下或25N以下。进一步,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力的60秒值可以为100N以下,也可以为75N以下或30N以下。
认为通过提高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初始溶胀力,在与血液等高粘性液体接触之后吸水性树脂颗粒立即溶胀,由此可确保液体能够在吸水性树脂颗粒之间扩散的空隙,因此能够减少吸收初始阶段的凝胶堵塞的影响。此外,认为通过高的初始溶胀力,颗粒在欲吸收的液体中的固体成分等覆盖颗粒表面之前变大,因此能够无吸收阻碍地将液体吸收至颗粒的内部。
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粒度分布能够利用孔径大小不同的多个筛进行测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粒径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相对于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的比例可以为75%以上,也可以为80%以上、85%以上、9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粒径为250μm以下的颗粒相对于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的比例可以为18质量%以下、15质量%以下或10%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包含使含有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单体聚合而获得的交联聚合物。
作为使上述单体聚合的方法,可列举出反向悬浮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沉淀聚合法等。其中,从确保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良好的吸水特性、及容易控制聚合反应的角度出发,优选反向悬浮聚合法或水溶液聚合法。
为了使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比表面积变大,例如能够采用如下方法:在反向悬浮聚合法中使用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为6以上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在水溶液聚合法中使用偶氮化合物等热分解型发泡剂的方法等。其中,能够优选利用通过在反向悬浮聚合法中使用HLB为6以上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而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在反向悬浮聚合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HLB更优选为6~14,进一步优选为8~12。
以下,作为使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聚合的方法,以反向悬浮聚合法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制造中使用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以下,将“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统合记作“(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也同样记作“(甲基)丙烯酸酯”)及其盐、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及其盐、(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N-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含有氨基时,该氨基可以被四级化。上述单体所具有的羧基及氨基等官能团能够在后文所述的后交联工序中作为能够交联的官能团而发挥功能。这些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从在工业上容易获得的角度出发,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优选包含选自由丙烯酸及其盐、甲基丙烯酸及其盐、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以及N,N-二甲基丙烯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更优选包含选自由丙烯酸及其盐、甲基丙烯酸及其盐以及丙烯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进一步提高吸水特性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选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包含选自由丙烯酸及其盐、以及甲基丙烯酸及其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作为单体,可以以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显现的程度,使用一部分除上述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以外的水溶性单体。这样的单体例如能够混合于包含上述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溶液中而使用。优选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总量为70~100摩尔%。其中,更优选丙烯酸及其盐相对于单体总量为70~100摩尔%。
通常,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适宜用作水溶液。通常,只要将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溶液(以下,称为单体水溶液)中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浓度设为20质量%以上且饱和浓度以下即可,优选为25~70质量%,更优选为30~55质量%。关于所使用的水,例如可列举出自来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
对于单体水溶液而言,当所使用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包含酸基时,可以利用碱性中和剂来中和其酸基。从提高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渗透压,并进一步提高吸水速度等吸水特性的角度出发,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中的基于碱性中和剂的中和度为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中的酸性基团的10~100摩尔%,优选为50~90摩尔%,更优选为60~80摩尔%。作为碱性中和剂,例如可列举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等碱金属盐;氨等。为简化中和操作,可以将这些碱性中和剂制成水溶液的状态来使用。上述碱性中和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能够通过将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水溶液滴加到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并进行混合,由此进行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酸基的中和。
在反向悬浮聚合法中,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在烃分散介质中分散单体水溶液,并利用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等进行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在聚合时可以使用内部交联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聚)”表示具有和不具有前缀“聚”的情况。以下相同)、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烷基烯丙基甲醛缩合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基烷基醚及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等。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甲基牛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的磷酸酯及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的磷酸酯等。其中,从W/O型反向悬浮的状态良好、容易以适宜的粒径获得吸水性树脂颗粒、工业上容易获得的角度出发,表面活性剂优选包含选自由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及蔗糖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一步,从提高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上述吸水特性的角度出发,表面活性剂更优选包含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可充分地获得相对于使用量的效果且经济的角度出发,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水溶液10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的量优选为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2~3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2质量份。
作为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等过硫酸盐;过氧化甲乙酮、4-甲基-2-戊酮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及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盐酸盐、2,2’-偶氮双[2-(N-苯基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N-烯丙基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1-(2-羟基乙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N-[1,1-双(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丙酰胺}、2,2’-偶氮双[2-甲基-N-(2-羟基乙基)-丙酰胺]、4,4’-偶氮双(4-氰基戊酸)等偶氮化合物等。这些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水溶性是指在25℃对水显示5质量%以上的溶解性。
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100摩尔可以为0.005~1摩尔。若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为0.005摩尔以上,则无需长时间进行聚合反应而具有效率。若使用量为1摩尔以下,则具有不会发生急剧的聚合反应的倾向。
上述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也能够与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L-抗坏血酸等还原剂一同使用而用作氧化还原聚合引发剂。
聚合反应时,为了控制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水特性,可以在用于聚合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水溶液中包含链转移剂。作为链转移剂,例如可列举出次磷酸盐类、硫醇类、硫醇酸类、仲醇类、胺类等。
作为烃分散介质,例如可列举出正己烷、正庚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正辛烷等链状脂肪族烃;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环戊烷、甲基环戊烷、反式-1,2-二甲基环戊烷、顺式-1,3-二甲基环戊烷、反式-1,3-二甲基环戊烷等脂环族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等。这些烃分散介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烃分散介质可以包含选自由碳原子数为6~8的链状脂肪族烃及碳原子数为6~8的脂环族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W/O型反向悬浮的状态良好、容易以适宜的粒径获得吸水速度优异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工业上容易获得且品质稳定的角度出发,烃分散介质可以包含正庚烷、环己烷或这两者。此外,从同一角度出发,作为上述烃分散介质的混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Exxsol Heptane(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含有正庚烷及同分异构体的烃75~85%)。
从适度去除聚合热、容易控制聚合温度的角度出发,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100质量份,烃分散介质的使用量优选为100~1000质量份,更优选为150~8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0~700质量份。通过使烃分散介质的使用量为100质量份以上,具有变得容易控制聚合温度的倾向。通过使烃分散介质的使用量为1000质量份以下,具有聚合的生产率提高的倾向且经济。
聚合时会产生基于自交联的内部交联,但可以通过进一步使用内部交联剂来实施内部交联,并控制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水特性。作为所使用的内部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甘油等多元醇类的二或三(甲基)丙烯酸酯类;使上述多元醇类与马来酸、富马酸等不饱和酸进行反应而获得的不饱和聚酯类;N,N’-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等双(甲基)丙烯酰胺类;使聚环氧化物与(甲基)丙烯酸进行反应而获得的二或三(甲基)丙烯酸酯类;使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聚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反应而获得的二(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烯丙基化淀粉、烯丙基化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N,N’,N”-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二乙烯基苯等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等聚缩水甘油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α-甲基环氧氯丙烷等卤代环氧化合物;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具有2个以上的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等。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通过使所获得的聚合物适度交联而抑制水溶性的性质、并显示充分的吸水量的角度出发,相对于每1摩尔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内部交联剂的量优选为0~0.03摩尔,更优选为0~0.01摩尔,进一步优选为0~0.005摩尔。
能够混合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混合内部交联剂、表面活性剂、烃分散介质等,在搅拌下进行加热而在水包油体系中进行反向悬浮聚合。各成分的添加顺序等能够适当调整,例如优选将表面活性剂与烃分散介质预先混合,并且将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及内部交联剂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预先混合,将分别获得的混合液进行混合而开始聚合。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次添加单体水溶液的多段聚合法。
聚合反应的温度根据所使用的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而不同,但从迅速进行聚合且缩短聚合时间由此提高经济性、同时轻易去除聚合热而顺利进行反应的角度出发,优选为20~110℃,更优选为40~90℃。通常,反应时间为0.5~4小时。例如能够通过反应体系内的温度上升的停止来确认聚合反应的结束。由此,通常,以含水凝胶的状态获得吸水性树脂颗粒。
在聚合反应后,可以对所获得的含水凝胶实施中间交联。通过进行中间交联提高含水凝胶的交联度,从而能够更优选地提高吸水特性。对聚合反应后的含水凝胶添加交联剂而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实施中间交联。
作为用于进行中间交联的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甘油等多元醇;(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及(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等具有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及α-甲基环氧氯丙烷等卤代环氧化合物;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1,2-乙烯基双噁唑啉等噁唑啉化合物;碳酸亚乙酯等碳酸酯化合物;双[N,N-二(β-羟基乙基)]己二酰胺等羟基烷基酰胺化合物等。其中,优选(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等聚缩水甘油化合物。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通过使所获得的含水凝胶适度交联而抑制水溶性的性质、并显示良好的吸水特性的角度出发,相对于每1摩尔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在中间交联中使用的交联剂的量优选为0~0.03摩尔,更优选为0~0.01摩尔,进一步优选为0~0.005摩尔。
接着,为了从所获得的含水凝胶中去除水分而进行干燥。作为干燥方法,例如可列举出:(a)通过在上述含水凝胶分散于烃分散介质的状态下,从外部进行加热从而进行共沸蒸馏,并使烃分散介质回流而去除水分的方法;(b)通过倾析提取含水凝胶状聚合物,并进行减压干燥的方法;(c)通过过滤器滤除含水凝胶状聚合物,并进行减压干燥的方法等。其中,从制造工序上的简便出发,优选使用(a)的方法。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相对于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粒径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20质量%以下。例如能够通过调节聚合反应时的搅拌机的转速、或者通过在聚合反应后或干燥初期向体系内添加粉末状无机凝聚剂,从而控制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粒径。通过添加凝聚剂,能够使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粒径变大。作为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例子,可列举出二氧化硅、沸石、膨润土、氧化铝、滑石、二氧化钛、高岭土、粘土、水滑石等,其中从凝聚效果的角度出发,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滑石或高岭土。
在反向悬浮聚合中,作为添加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方法,优选如下方法:在与聚合中所使用的烃分散介质或水同种的烃分散介质或水中,预先分散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然后混合于搅拌下的包含含水凝胶的烃分散介质中的方法。
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100质量份,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001~1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0.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0.2质量份。通过将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添加量设在上述范围内,容易获得具有目标粒度分布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上述干燥的初期例如是指在聚合反应后的干燥工序中,含水凝胶的含水率为50质量%以上的状态。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粉末无机凝聚剂的具体的添加时期,优选为含水凝胶的含水率为50质量%以上的时刻,更优选为含水率为55质量%以上的时刻,进一步优选为含水率为60质量%以上的时刻。
利用下述式算出含水凝胶的含水率。
含水率=(Ww)÷(Ww+Ws)×100[质量%]
Ww:从包含在整个聚合工序的聚合前的水性液的水分量中减去通过干燥工序提取至外部的水分量,在该得到的量的基础上加上混合粉末状无机凝聚剂、后交联剂等时根据需要使用的水分量,由此得到的含水凝胶的水分量。
Ws:根据构成含水凝胶状聚合物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等材料的使用量算出的固体成分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制造中,优选在干燥工序或其后的任意工序中,利用交联剂进行含水凝胶表面部分的交联(后交联)。后交联优选在含水凝胶为特定含水率的时机进行。后交联的时期优选为含水凝胶的含水率为10~60质量%的时刻,更优选为含水率为20~55质量%的时刻,进一步优选为含水率为30~50质量%的时刻。
作为用于进行后交联的后交联剂,能够列举出具有2个以上的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其例,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甘油等多元醇类;(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等聚缩水甘油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α-甲基环氧氯丙烷等卤代环氧化合物;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化合物;3-甲基-3-氧杂环丁烷甲醇、3-乙基-3-氧杂环丁烷甲醇、3-丁基-3-氧杂环丁烷甲醇、3-甲基-3-氧杂环丁烷乙醇、3-乙基-3-氧杂环丁烷乙醇、3-丁基-3-氧杂环丁烷乙醇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1,2-乙烯基双噁唑啉等噁唑啉化合物;碳酸亚乙酯等碳酸酯化合物;双[N,N-二(β-羟基乙基)]己二酰胺等羟基烷基酰胺化合物。其中,更优选(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等聚缩水甘油化合物。这些后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后交联剂的量根据后交联剂的种类而不同,因此无法一概而论,但通常相对于在聚合中使用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1摩尔为0.00001~0.02摩尔、优选为0.0001~0.01摩尔、更优选为0.0005~0.005摩尔的比。
从充分提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部分的交联密度、提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凝胶强度的角度出发,后交联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0001摩尔以上,从提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保水能力的角度出发优选为0.02摩尔以下。
在后交联反应后,通过公知的方法蒸馏去除水及烃分散介质,从而能够获得表面交联后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干燥品。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例如能够与凝胶稳定剂、金属螯合剂、二氧化硅等混合而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能够在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获得的时刻制成具有所需粒度分布的颗粒,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进行使用基于筛的分级的粒度调节等操作,将粒度分布设为规定的粒度分布。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中值粒径例如可以为250~850μm,优选为300~700μm,更优选为300~500μm。
吸水性树脂颗粒通常根据其制法而具有大致球状、破碎状、颗粒状及它们的凝聚物等形状。从更容易获得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角度出发,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例如可以为颗粒状。在本说明书中,颗粒状表示颗粒在表面具有多个突起,还能够称为微细凹凸状。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可以为颗粒状颗粒的凝聚物。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对生理盐水具有高吸水能力。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生理盐水的保水量例如可以为10~35g/g、10~33g/g、10~30g/g、10~25g/g或15~25g/g。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生理盐水吸水速度例如可以为10秒以下,还可以为8秒以下或6秒以下。可通过后文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生理盐水的保水量及生理盐水吸水速度。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对血液等含有固体成分的粘性液体的吸收性优异,例如能够应用于卫生巾、卫生棉条等一次性血液吸收性物品、医疗用血液吸收性物品、创伤保护材料、创伤治愈剂、手术用废液处理剂、一次性纸尿裤等领域。
本实施方式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能够优选用于吸收体。吸收体例如可以具备吸水性树脂颗粒及纤维状物。
相对于吸水性树脂颗粒及纤维状物的合计,吸收体中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质量比例可以为2%~60%,优选为10%~30%。作为吸收体的构成,例如可以为吸水性树脂颗粒及纤维状物均匀混合的形态,也可以为在形成为片状或层状的纤维状物之间夹有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形态,还可以为其他形态。
作为纤维状物,例如可列举出经微粉碎的木浆、棉花、棉绒、人造丝、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纤维、聚酰胺、聚酯、聚烯烃等合成纤维。此外,纤维状物可以为上述纤维的混合物。
为了提高使用吸收体前及使用中的形态保持性,可以通过向纤维状物中添加粘合性粘结剂而使纤维彼此粘合。作为粘合性粘结剂,例如可列举出热熔合性合成纤维、热熔性胶粘剂、粘合性乳液等。
作为热熔合性合成纤维,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全熔型粘结剂,由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并排或芯鞘结构构成的非全熔型粘结剂。在上述非全熔型粘结剂中,仅聚乙烯部分进行热熔合。作为热熔性胶粘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无规聚丙烯等基础聚合物与增粘剂、增塑剂、抗氧化剂等的络合物。
作为粘合性乳液,例如可列举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丁二烯、乙烯及乙酸乙烯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单体的聚合物。这些粘合性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含上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依次具备透液性片材、上述吸收体及不透液片材。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够应用于卫生巾等一次性血液吸收性物品。
作为透液性片材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形成的无纺布、多孔的合成树脂膜等。作为不透液片材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聚氯乙烯等形成的合成树脂膜、由这些合成树脂与无纺布的复合材料形成的膜、以及由上述合成树脂与纺布的复合材料形成的膜等。不透液片材可以具备使蒸气透过的性质。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可以进一步包含无定形二氧化硅、除臭剂、抗菌剂、香料等。
实施例
以下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评价试验]
针对通过下述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供于下述所示的各种试验而进行评价。以下,对各评价试验方法进行说明。
(1)生理盐水保水量
将称取了2.00g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棉袋(阔幅棉布60号,宽100mm×长200mm)设置在500mL容积的烧杯内。以不产生结块的方式向装有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棉袋中一次性注入500g的0.9质量%氯化钠水溶液(生理盐水),用橡皮筋绑住棉袋的上部,静置30分钟,从而使吸水性树脂颗粒溶胀。利用离心力设定为167G的脱水机(KOKUSAN Co.Ltd.制造,产品编号:H-122)对经过30分钟后的棉袋进行1分钟脱水,并测定包含脱水后的溶胀凝胶的棉袋的质量Wa(g)。不添加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进行相同操作,测定棉袋在湿润时的空质量Wb(g),并根据下述式算出生理盐水保水量。
生理盐水保水量(g/g)=[Wa-Wb]/2.00
(2)生理盐水吸水速度
在调节为25℃±1℃的室内测定生理盐水吸水速度。利用恒温水槽将50±0.1g装在100ml容积烧杯内的生理盐水调节为25±0.2℃的温度之后,利用磁力搅拌器(无环)以600rpm进行搅拌而产生旋涡。将2.0±0.002g吸水性树脂颗粒一次性添加到上述生理盐水中,并测定从添加吸水性树脂颗粒开始至旋涡消失且液面变平坦为止的时间(秒),将该时间作为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生理盐水吸水速度。
(3)中值粒径(粒度分布)
将50g吸水性树脂颗粒用于中值粒径(粒度分布)测定用。
将JIS标准筛从上至下依次以下述顺序组合:孔径850μm的筛、孔径500μm的筛、孔径425μm的筛、孔径300μm的筛、孔径250μm的筛、孔径180μm的筛、孔径150μm的筛及接盘。
向所组合的最上侧的筛中加入吸水性树脂颗粒,并利用罗太普式振动器(ロータップ式振とう器)振荡20分钟而进行分级。分级后,将残留在各筛上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质量以相对于总量的质量百分率的形式算出,并求出粒度分布。关于该粒度分布,从粒径大的一方开始依次累积计算筛上,由此将筛的孔径与残留在筛上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质量百分率的累积值的关系绘制在对数概率纸上。通过将概率纸上的标绘点以直线连接,由此将累积质量百分率相当于50质量%的粒径作为中值粒径。
具有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粒径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存在比例为残留在500μm、425μm、300μm及250μm孔径的筛上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比例的合计,同样地,具有250μm以下的粒径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存在比例为将残留在180μm、150μm各孔径的筛上及接盘上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比例全部相加计算而得到的数值。
(4)溶胀力试验
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力试验。准备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其中一个开口部安装有尼龙网1(255目)的内径为20mm且高度为50mm的丙烯酸树脂制圆筒2。在以安装有尼龙网1的一侧的开口部在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圆筒2的状态下,在圆筒2的尼龙网1上均匀撒布了0.1g吸水性树脂颗粒3。在其上插入了直径为19.5mm、高度为59mm且质量为20.5g的丙烯酸树脂制圆筒形夹具(平衡重)4。
作为测定溶胀力的装置,使用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的小型台式试验机EZ-Test。在EZ-Test的测定台上,水平载置直径为100mm的培养皿5。将直径为50mm、厚度为5mm的已干燥的玻璃过滤器6(过滤器孔径G1)放置于培养皿5内的中央部,并将约20ml的生理盐水7注入至比玻璃过滤器6的上表面稍微下侧的位置。
在渗透了生理盐水7的玻璃过滤器6的上表面放置50mm×50mm的不透液片材8,并在不透液片材8之上以尼龙网1在下侧的朝向垂直载置包含吸水性树脂颗粒3的圆筒2。
以使与EZ-Test的负荷传感器9连接的直径20mm的感压部10位于圆筒2内的圆筒形夹具4的上方附近的方式配置负荷传感器9。更具体而言,通过使负荷传感器部上下移动,使连接于负荷传感器9的感压部10接近丙烯酸树脂制圆筒形夹具4,在观测到由接触造成的少许压力时停止。接着,使负荷传感器部一点一点向上方移动,并将压力指示值成为0±0.05(单位牛顿:N)的位置作为测定开始点。
迅速移除不透液片材8并开始基于吸水性树脂颗粒3的吸水。将移除了不透液片材8的时刻作为经过时间t=0[秒],利用负荷传感器9对通过吸收了生理盐水7的吸水性树脂粒子3的溶胀而产生的力的经时变化进行60秒的测定,将t=10[秒]的值作为初始溶胀力,并将t=60[秒]的值作为60秒值。
[实施例1]
准备内径为110mm、容积为2L、带4处侧壁挡板的圆底圆筒型可拆式烧瓶(挡板宽度:7mm),其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及作为搅拌机的以2段具有叶片直径为50mm的4片倾斜桨式叶片(用氟树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搅拌桨叶。向该烧瓶中加入660ml正庚烷作为石油类烃分散介质,并添加0.984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商品名称:NONION LP-20R,HLB值8.6,NOF CORPORATION制造),加热至50℃。通过加热,使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溶解于正庚烷之后,将内温冷却至40℃。
向500ml容积的三角烧瓶中加入92g(1.02摩尔)的80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并一边从外部对其进行冰冷却,一边滴加146g的21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由此对丙烯酸进行75摩尔%的中和。接着,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向所获得的丙烯酸部分中和物水溶液中添加0.101g(0.374毫摩尔)过硫酸钾,制备单体水溶液。
将上述单体水溶液添加至上述可拆式烧瓶,利用氮气充分对体系内进行置换之后,将搅拌机的转速设为700rpm,并将烧瓶浸渍在70℃的水浴中保持60分钟。
然后,将0.092g作为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无定形二氧化硅(Evonik japan Co.,Ltd.制造,CARPLEX#80)预先分散于100g正庚烷,将获得的物质添加于包含所生成的含水凝胶、正庚烷及表面活性剂的聚合液中,混合10分钟。然后,将包含反应液的烧瓶浸渍在125℃的油浴中,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104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作为后交联剂添加8.28g(0.95毫摩尔)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并在内温80±2℃下保持2小时。
然后,通过使正庚烷蒸发干燥而获得干燥品。使该干燥品通过孔径850μm的筛而获得90.5g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为颗粒状(微细凹凸状)颗粒凝聚的形态。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91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9质量%。
[实施例2]
准备内径为110mm、容积为2L、带4处侧壁挡板的圆底圆筒型可拆式烧瓶(挡板宽度:7mm),其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及作为搅拌机的以2段具有叶片直径为50mm的4片倾斜桨式叶片(用氟树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搅拌桨叶。向该烧瓶中加入660ml正庚烷作为石油类烃分散介质,并添加1.10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商品名称:NONION LP-20R,HLB值8.6,NOF CORPORATION制造),加热至50℃。通过加热,使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溶解于正庚烷之后,将内温冷却至40℃。
向500ml容积的三角烧瓶中加入92g(1.02摩尔)的80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并一边从外部对其进行冰冷却,一边滴加146.0g的21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由此对丙烯酸进行75摩尔%的中和。接着,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向所获得的丙烯酸部分中和物水溶液中添加0.101g(0.374毫摩尔)过硫酸钾,制备单体水溶液。
将上述单体水溶液添加至上述可拆式烧瓶,利用氮气充分对体系内进行置换之后,将搅拌机的转速设为700rpm,并将烧瓶浸渍在70℃的水浴中保持60分钟。然后,作为中间交联剂,添加0.41g(0.047毫摩尔)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在75℃下保持30分钟。
然后,将0.092g作为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无定形二氧化硅(Evonik japan Co.,Ltd.制造,CARPLEX#80)预先分散于100g正庚烷,在搅拌下将获得的物质添加于包含含水凝胶、正庚烷及表面活性剂的聚合液中,混合10分钟。然后,将包含反应液的烧瓶浸渍在125℃的油浴中,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109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作为后交联剂添加24.84g(2.85毫摩尔)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并在内温80±2℃下保持2小时。
然后,通过使正庚烷蒸发干燥而获得干燥品。使该干燥品通过孔径850μm的筛而获得90.3g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为颗粒状(微细凹凸状)颗粒凝聚的形态。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94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6质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111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将作为后交联剂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的添加量变更为41.40g(4.75毫摩尔),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处理,从而获得88.9g吸水性树脂颗粒。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83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17质量%。
[实施例4]
准备内径为110mm、容积为2L、带4处侧壁挡板的圆底圆筒型可拆式烧瓶(挡板宽度:7mm),其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及作为搅拌机的以2段具有叶片直径为50mm的4片倾斜桨式叶片(用氟树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搅拌桨叶。向该烧瓶中加入660ml正庚烷作为石油类烃分散介质,并添加0.984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商品名称:NONION LP-20R,HLB值8.6,NOF CORPORATION制造),加热至50℃。通过加热,使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溶解于正庚烷之后,将内温冷却至40℃。
向500ml容积的三角烧瓶中加入92g(1.02摩尔)的80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并一边从外部对其进行冰冷却,一边滴加146g的21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由此对丙烯酸进行75摩尔%的中和。接着,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向所获得的丙烯酸部分中和物水溶液中添加0.101g(0.374毫摩尔)过硫酸钾并使其溶解而制备单体水溶液。
将上述单体水溶液添加至上述可拆式烧瓶,利用氮气充分对体系内进行置换之后,将搅拌机的转速设为700rpm,并将烧瓶浸渍在70℃的水浴中保持60分钟。
然后,将0.092g作为粉末状无机凝聚剂的无定形二氧化硅(Evonik japan Co.,Ltd.制造,CARPLEX#80)预先分散于100g正庚烷,在搅拌下将获得的物质添加于包含所生成的含水凝胶、正庚烷及表面活性剂的聚合液中,混合10分钟。然后,将包含反应液的烧瓶浸渍在125℃的油浴中,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110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作为后交联剂添加9.94g(2.85毫摩尔)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5质量%水溶液,并在内温80±2℃下保持2小时。
然后,通过使正庚烷蒸发干燥而获得干燥品。使该干燥品通过孔径850μm的筛而获得90.5g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为颗粒状(微细凹凸状)颗粒凝聚的形态。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90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10质量%。
[比较例1]
向500ml容积的三角烧瓶中加入70g的80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一边对其进行冰冷却,一边滴加111.1g的21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从而对丙烯酸进行75摩尔%的中和。接着,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向所获得的丙烯酸部分中和物水溶液中添加0.084g过硫酸钾。
向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及氮气导入管的1.5L容积的四口圆筒型圆底烧瓶中添加550ml作为石油类烃溶剂的正庚烷、0.84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商品名称:NONION LP-20R,HLB值8.6,NOF CORPORATION制造),加热至50℃。通过加热,使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溶解于正庚烷之后,将内温冷却至40℃。接着,添加上述丙烯酸部分中和水溶液来制备反向悬浮液,利用氮气对体系内进行置换之后,将搅拌机的转速设为700rpm,将烧瓶浸渍于70℃的水浴中并保持3小时。
然后,通过再次加热,从正庚烷与水的共沸混合物中去除水。接着,作为表面交联剂添加0.2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并进行交联反应。交联反应后,通过加热蒸馏去除体系内的正庚烷与水从而使其干燥,并使所获得的干燥物通过孔径850μm的筛,从而获得70.3g吸水性树脂颗粒。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24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76质量%。
[比较例2]
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129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将作为后交联剂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的添加量变更为4.14g(0.48毫摩尔),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处理,从而获得90.0g吸水性树脂颗粒。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92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8质量%。
[比较例3]
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91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将作为后交联剂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的添加量变更为4.14g(0.48毫摩尔),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处理。由此,获得90.3g后交联剂量与在实施例1~4中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不同的吸水性树脂颗粒。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81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19质量%。
[比较例4]
在中间交联反应后,不添加粉末状无机凝聚剂而在125℃的油浴中使反应液升温,一边通过正庚烷与水的共沸蒸馏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125g的水抽出至体系之外后,作为后交联剂添加16.56g(1.90毫摩尔)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2质量%水溶液,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处理,从而获得88.9g吸水性树脂颗粒。按照上述各种试验方法评价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就所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而言,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占其整体的比例为57质量%,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43质量%。
[表1]
[吸收性物品的评价]
(1)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的制作
使用在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中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制作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使用0.48g吸水性树脂颗粒及1.92g打碎纸浆(Leonia公司制造,reif rock),通过空气抄造均匀混合,从而制作20cm×6cm大小的片状的吸收体核。接着,在用大小与吸收体核相同且基重为16g/m2的2张纸巾夹持上述吸收体芯的上下的状态下,对整体施加196kPa的负荷30秒而进行按压,由此制作吸收体。进一步在吸收体的上表面配置大小与该吸收体相同且基重为22g/m2的聚乙烯-聚丙烯制透气型多孔透液性片材,并在吸收体的下表面配置大小相同且基重相同的聚乙烯制不透液性片材而夹住吸收体,由此获得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基重为40g/m2、亲水性纤维的基重为160g/m2的吸收性物品。
(2)试验用血液
作为试验用血液,使用脱纤维马血液(血细胞比容值40%,NIPPON BIO-TESTLABORATORIES INC.制造)。
(3)血液渗透试验(吸收体)
首先在水平的台上放置吸收性物品。在该吸收性物品的中心部放置具备内径为2cm的加液用圆筒的测定器具,将7mL的试验用血液一次性加入该圆筒内,并使用秒表测定从加液时开始至圆筒内的试验用血液完全消失为止的时间,并将该时间设为第1次的血液渗透速度(秒)。从第1次加入开始经过10分钟后,再次将7ml试验用血液加入圆筒中,进行相同的操作,从而测定第2次的血液渗透速度(秒)。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如表2的结果所示,证实了:使用了在实施例1~4中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收性物品的血液渗透速度比使用在比较例中获得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制作的吸收性物品优异。
附图标记说明
1:尼龙网;2:圆筒;3:吸水性树脂颗粒;4:圆筒形夹具;5:培养皿;6:玻璃过滤器;7:生理盐水;8:不透液片材;9:负荷传感器;10:感压部。

Claims (5)

1.一种吸水性树脂颗粒,其包含交联聚合物,所述交联聚合物含有源自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单体单元,
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在按以下i)、ii)、iii)、iv)及v)的顺序进行的溶胀力试验中测定的初始溶胀力为8N以上,且
相对于该吸水性树脂颗粒总量,粒径超过250μm且为8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250μm以下的颗粒的比例为20质量%以下,
i)准备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其中一个开口部安装有尼龙网的内径20mm的圆筒,在将所述圆筒以安装有所述尼龙网的一侧成为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的状态下,在所述圆筒内的所述尼龙网上均匀撒布0.1g吸水性树脂颗粒,并在其上放置直径为19.5mm的圆筒形夹具,
ii)将厚度5mm的玻璃过滤器载置于水平设置的培养皿内,并在所述玻璃过滤器中使生理盐水渗透至比其上表面稍微下侧的位置,
iii)在渗透有所述生理盐水的所述玻璃过滤器的上表面放置不透液片材,并在该不透液片材上,以所述尼龙网成为下侧的朝向垂直立起包含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所述圆筒,
iv)移除所述不透液片材,并开始基于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吸水,
v)利用负荷传感器测定从移除所述不透液片材开始10秒后时刻的、因所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溶胀产生的向上推起所述圆筒形夹具的力,并将其记录为初始溶胀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其中,所述初始溶胀力为10N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其生理盐水保水量为10~35g/g。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其生理盐水吸水速度为10秒以下。
5.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
CN201880020552.5A 2017-03-31 2018-03-28 吸水性树脂颗粒 Active CN110446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0943 2017-03-31
JP2017070943 2017-03-31
PCT/JP2018/012924 WO2018181548A1 (ja) 2017-03-31 2018-03-28 吸水性樹脂粒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6727A true CN110446727A (zh) 2019-11-12
CN110446727B CN110446727B (zh) 2022-08-26

Family

ID=6367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0552.5A Active CN110446727B (zh) 2017-03-31 2018-03-28 吸水性树脂颗粒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1669B2 (zh)
EP (1) EP3604359A4 (zh)
JP (1) JP7169266B2 (zh)
KR (1) KR102547070B1 (zh)
CN (1) CN110446727B (zh)
BR (1) BR112019020501B1 (zh)
WO (1) WO20181815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2117A (zh) * 2018-03-28 2020-11-06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1902462A (zh) * 2018-03-28 2020-11-06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粒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1493B1 (ja) 2018-12-12 2020-04-15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粒子の液体漏れ性を評価する方法、及び吸水性樹脂粒子
JPWO2021075508A1 (zh) * 2019-10-18 2021-04-22
JPWO2021075507A1 (zh) * 2019-10-18 2021-04-22
US20230050209A1 (en) 2020-01-06 2023-02-1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Absorbent body, water-absorbing resin, and absorbent article
KR20210092082A (ko) * 2020-01-15 2021-07-23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자동으로 가열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8349A1 (en) * 2000-04-13 2003-04-24 Daisuke Tagawa Cross-linked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bsorptive structure and absorptive article
CN1461317A (zh) * 2001-04-16 2003-12-10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适于吸收含有高分子量物质的粘性液的吸水性树脂、以及使用该吸水性树脂的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EP1391368A2 (de) * 2002-08-20 2004-02-25 Dr.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ufbau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457541A1 (en) * 2001-11-20 2004-09-15 San-Dia Polymers, Ltd. Water absorbing agent,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absorbers and absorbent articles made by using the agent
CN102648218A (zh) * 2009-11-27 2012-08-22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吸水性树脂颗粒、止水材料和吸收性物品
CN103272571A (zh) * 2004-08-06 2013-09-0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以吸水树脂为主成分的颗粒吸水剂、其生产方法、和吸水性物品
EP3124502A1 (en) * 2014-03-26 2017-02-01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absorbing resin p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191703A (en) 1978-10-05 1981-12-15 Unilever Ltd Absorbent material surface treated with aliphatic hydrocarbon or nonionic derivative thereof
US4735987A (en) 1986-03-25 1988-04-05 Osaka Yuk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high-expansion type absorbent polymer
AU660924B2 (en) 1990-04-02 1995-07-13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e Particulate, absorbent, polymer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interparticle crosslinked aggregates
DE4020780C1 (zh) 1990-06-29 1991-08-29 Chemische Fabrik Stockhausen Gmbh, 4150 Krefeld, De
US6284362B1 (en) 1997-07-18 2001-09-04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bsorbent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reof and absorbent products
JP2003040905A (ja) 2001-07-31 2003-02-1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重合方法
SE0200950D0 (sv) 2002-03-27 2002-03-27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rande alster
JP2005095759A (ja) 2003-09-24 2005-04-14 San-Dia Polymer Ltd 吸収剤と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吸収性物品
US7473739B2 (en) * 2004-02-05 2009-01-0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ent ag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water absorbent article
JP5107008B2 (ja) 2007-12-05 2012-12-26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5148981B2 (ja) 2007-12-18 2013-02-20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5731763B2 (ja) * 2010-06-24 2015-06-10 Sdpグローバル株式会社 吸収性樹脂粒子、これを含む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JP5514669B2 (ja) 2010-08-18 2014-06-04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JP5658759B2 (ja) * 2010-10-18 2015-01-28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吸水性樹脂粒子
CN103429625A (zh) 2011-03-28 2013-12-04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EP2821419B1 (en) 2012-02-29 2017-01-18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 absorbent resin particles
JP5893117B2 (ja) 2014-07-11 2016-03-23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及び吸収性物品
JP5719079B1 (ja) 2014-07-11 2015-05-13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樹脂及び吸収性物品
JP7076177B2 (ja) 2016-09-27 2022-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8349A1 (en) * 2000-04-13 2003-04-24 Daisuke Tagawa Cross-linked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bsorptive structure and absorptive article
CN1461317A (zh) * 2001-04-16 2003-12-10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适于吸收含有高分子量物质的粘性液的吸水性树脂、以及使用该吸水性树脂的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EP1457541A1 (en) * 2001-11-20 2004-09-15 San-Dia Polymers, Ltd. Water absorbing agent,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absorbers and absorbent articles made by using the agent
EP1391368A2 (de) * 2002-08-20 2004-02-25 Dr.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ufbau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3272571A (zh) * 2004-08-06 2013-09-0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以吸水树脂为主成分的颗粒吸水剂、其生产方法、和吸水性物品
CN102648218A (zh) * 2009-11-27 2012-08-22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吸水性树脂颗粒、止水材料和吸收性物品
EP3124502A1 (en) * 2014-03-26 2017-02-01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absorbing resin particl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2117A (zh) * 2018-03-28 2020-11-06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1902462A (zh) * 2018-03-28 2020-11-06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粒子
CN111902117B (zh) * 2018-03-28 2022-12-27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1902462B (zh) * 2018-03-28 2023-10-27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吸水性树脂粒子
US11931718B2 (en) 2018-03-28 2024-03-19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Water-absorbing resin p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81548A1 (ja) 2020-02-06
US20200038837A1 (en) 2020-02-06
EP3604359A1 (en) 2020-02-05
BR112019020501B1 (pt) 2022-08-23
KR102547070B1 (ko) 2023-06-22
US11241669B2 (en) 2022-02-08
CN110446727B (zh) 2022-08-26
JP7169266B2 (ja) 2022-11-10
KR20190127697A (ko) 2019-11-13
EP3604359A4 (en) 2020-09-30
BR112019020501A2 (pt) 2020-05-05
WO2018181548A1 (ja)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6726A (zh) 吸水性树脂颗粒
CN110446727A (zh) 吸水性树脂颗粒
KR101614676B1 (ko) 흡수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01251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흡수체 및 흡수성 물품
KR20210137068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KR20210139286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흡수성 물품, 흡수성 수지 입자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흡수체의 가압하에서의 흡수량을 높이는 방법
KR20210139287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흡수성 물품, 흡수성 수지 입자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흡수체로의 생리 식염수의 침투 속도를 빠르게 하는 방법
EP3896120A1 (en) Water-absorbing resin particles, absorbent, and absorbent article
WO2020122219A1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吸収体、吸収性物品、及び液吸引力測定方法
KR20210101245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및 흡수성 물품
CN113166307A (zh) 吸水性树脂颗粒、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CN113164304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0121089A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
JP7386809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
JP6710303B1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219140A1 (en) Water-absorbent resin particles
WO2020218158A1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
WO2020122214A1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780047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KR20210137066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흡수체 및 흡수성 물품
KR20210101240A (ko) 흡수성 수지 입자, 흡수체 및 흡수성 물품
JP677505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889811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吸収性物品、吸水性樹脂粒子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液漏れを抑制する方法
JP6710302B2 (ja) 吸水性樹脂粒子
JP6752320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