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5914A -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5914A
CN110435914A CN201910661247.0A CN201910661247A CN110435914A CN 110435914 A CN110435914 A CN 110435914A CN 201910661247 A CN201910661247 A CN 201910661247A CN 110435914 A CN110435914 A CN 110435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ulamentum
passenger
connecting bridge
layer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12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5914B (zh
Inventor
陈文伟
李雪晖
宣勇
林赣军
廖剑涛
彭卫
宋健
谢镇南
高翔
叶翠
李炯青
闫广煜
陈卓宇
杨淞博
陈金建
陈沛强
王祺维
陈雄
潘勇
郭其轶
邓章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Of Guangdong Airport Manage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ivil Aviation Airpor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ivil Aviation Airport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ivil Aviation Airpor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12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591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66124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435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5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5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5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5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3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embarking or disembarking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3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embarking or disembarking passengers
    • B64F1/305Bridges extending between terminal building and aircraft, e.g. telescopic, vertically adjustab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登机桥固定端,包括固定端本体和乘客输送组件。固定端本体包括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第一连接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一出入口,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一楼板层连通,第二连接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二出入口,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二楼板层或第三楼板层连通。乘客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运输。该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Description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场登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场的登机系统主要包括航站楼和登机桥,其中登机桥又包括与飞机连接的登机桥移动端及与航站楼连接的登机桥固定端。但是,现有的登机桥固定端,尤其是用于与大型双层飞机对接的登机桥固定端,大多结构复杂,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一种登机桥固定端,包括:
固定端本体,包括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一楼板层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二楼板层或第三楼板层连通;
乘客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运输。
第一连接层开设有第一出入口,第二连接层开设有第二出入口,从而使得当停靠的飞机为空客A380等大型双层飞机时,固定端本体能同时与飞机的上下层的登机桥移动端对接,从而方便乘客出发和到达。当然,该登机桥固定端也能适用于传统的单层飞机(如空客A340、空客A320或波音777等)。第一连接层与航站楼的第一楼板层连通,第二连接层与航站楼的第二楼板层或第三楼板层连通,并通过乘客输送组件连接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可满足不同机舱位置的乘客的出发和到达需求,而且由于该登机桥固定端能通过第二连接层与航站楼的两个不同楼板层进行连通来形成不同的乘客通道,从而减少了登机桥固定端的建筑层数,简化了其建筑结构及相关辅助设备,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扶梯和第二扶梯,所述第一扶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一扶梯的运输方向向上,所述第二扶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二扶梯的输送方向向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输送组件还包括输送楼梯,所述输送楼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乘客输送组件还包括垂直电梯,所述垂直电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层还具有第三侧,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三侧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三侧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出入口和第四出入口,所述第三出入口和所述第四出入口均用于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固定端还包括疏散设备,所述疏散设备与所述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均连通,且所述疏散设备的一端向地面延伸以靠近地面或与地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固定端还包括通行指示件,所述通行指示件能设置于乘客输送组件的进口处或出口处,用于防止乘客往指定方向移动;
所述登机桥固定端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第一连接层或第二连接层内,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乘客行走指引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登机桥,包括登机桥移动端和上述登机桥固定端,所述登机桥移动端能与所述第一出入口或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
该登机桥包括上述登机桥固定端,因此具有上述登机桥固定端的技术效果,即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登机系统,包括航站楼和上述登机桥,所述航站楼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所述第一楼板层能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连通,所述第二楼板层能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连通,所述第三楼板层能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连通。
该登机系统包括上述登机桥,因此具有上述登机桥的技术效果,即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航站楼还包括连接斜坡,所述连接斜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二楼板层与所述第二连接层平层对接,所述第一楼板层与所述第一连接层平层对接。第二楼板层和第一楼板层分别与第二连接层和第一连接层平层对接,而高度高于第二连接层的第三楼板层则通过连接斜坡向下倾斜与第二连接层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层既能与第二楼板层连通,又能与第三楼板层连通,实现了减少登机桥固定端层数,简化登机桥结构的作用。
一种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客属性,所述乘客属性至少包括行程信息和机舱位置;
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上,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层和所述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出发通道。
上述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根据乘客相关属性,能及时形成相应的通道,方便乘客及时到达所需位置,避免乘客走错方向,延误时间并造成乘客在登机桥固定端内拥堵,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且提高运输效率。而且该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由于登机桥固定端的结构相对简单,乘客方便找到自己所要去往的方向,缩短行走路程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外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登机桥固定端,110、第一连接层,111、第一出入口,112、第三出入口,113、第四出入口,120、第二连接层,121、第二出入口,130、墙体,140、支撑柱,150、顶棚,210、第一扶梯,220、第二扶梯,230、输送楼梯,240、垂直电梯,300、疏散设备,2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登机系统,该登机系统包括登机桥和航站楼,航站楼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该登机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一实施例中的登机桥包括登机桥固定端10(如图1所示)和登机桥移动端。该登机桥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一实施例中的登机桥固定端10包括固定端本体和乘客输送组件。该登机桥固定端10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端本体包括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第一连接层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一出入口111,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一楼板层连通。第二连接层12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二出入口121,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二楼板层或第三楼板层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层110还具有第三侧,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三侧与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相邻设置,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三侧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出入口112和第四出入口113,第三出入口112和第四出入口113均用于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该设置便于登机桥固定端10与诸如波音747等双门大型客机的两个并排舱门上的登机桥移动端连接。
具体地,固定端本体还包括多堵墙体130,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均位于多堵墙体130围成的空间内。墙体130可以为钢结构墙体、混凝土墙体和/或玻璃幕墙。在本实施例中,墙体130包括钢结构、混凝土及玻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墙体130可灵活设计。
进一步地,固定端本体还包括支撑柱140,支撑柱140用于支撑第一连接层110和/或第二连接层120。支撑柱140可嵌入至墙体130内,也可设置于多堵墙体130围成的空间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140可省去。
可选地,第一连接层110与地面20间隔设置,一方面可起到防潮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将空调外机等设备放置于第一连接层110与地面20之间的空间内,空间利用合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层110可直接设置于地面20上。
进一步地,固定端本体还包括顶棚150,顶棚150设置于墙体130上且位于第二连接层120的上方,顶棚150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顶棚150相对于航站楼向下倾斜,这一方面可减少墙体130的建筑材料,从而使登机桥固定端10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可便于将雨水导下。
进一步地,固定端本体还可包括吊杆、拉杆、支撑杆件、抗风柱或桁架中的至少一种,以提高固定端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乘客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的乘客运输。
具体地,如图3所示,乘客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扶梯210和第二扶梯220,第一扶梯2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连接,第一扶梯210的运输方向向上,第二扶梯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连接,第二扶梯220的输送方向向下。该设置便于乘客在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往返,以快速到达目的地。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乘客输送组件还包括输送楼梯230,输送楼梯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连接。输送楼梯230一方面便于在乘客流量较大时分担第一扶梯210或第二扶梯220的运输压力,另一方面也便于乘客在停电或紧急情况下到达所需目的地。
可选地,如图3所示,乘客输送组件还包括垂直电梯240,垂直电梯240用于进行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的乘客输送。垂直电梯240能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通道。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登机桥固定端10还包括疏散设备300,所述疏散设备300与所述第一连接层110、所述第二连接层120均连通,且所述疏散设备300的一端向地面20延伸以靠近地面20或与地面20抵接。疏散设备300便于登机桥固定端10内的乘客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及时撤离到地面20逃生,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可选地,疏散设备300可为消防挂梯或消防楼梯。本实施例中,疏散设备300消防楼梯。
进一步地,登机桥固定端10还包括通行指示件(附图未示出),通行指示件能设置于乘客输送组件的进口处或出口处,用于防止乘客往指定方向移动。通行指示件能防止乘客往特定方向移动或者指引乘客往特定方向移动。具体地,通行指示件包括阻挡伸缩带、阻挡栏杆、阻挡警示牌或阻挡引导牌中的至少一种。上通行指示件成本低廉,设置灵活简单。
可选地,登机桥固定端10还包括显示屏(附图未示出),显示屏设置于第一连接层110或第二连接层120内,显示屏用于显示乘客行走指引信息。显示屏能有针对性地指引乘客移动,方便乘客高效有序的到达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登机桥固定端10还包括设于固定端本体的内部的消防水喷淋机构(附图未示出),消防水喷淋机构用于检测固定端本体内的温度并当固定端本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向固定端本体内喷洒消防水。该设置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地,航站楼还包括连接斜坡(附图未示出),连接斜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连接,第二楼板层与第二连接层120平层对接,第一楼板层与第一连接层110平层对接。第二楼板层和第一楼板层分别与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一连阶层平层对接,而高度高于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三楼板层则通过连接斜坡向下倾斜与第二连接层120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层120既能与第二楼板层连通,又能与第三楼板层连通,实现了减少登机桥固定端10层数,简化登机桥结构的作用。当乘客需要在第三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往返时,利用通行指示件挡住第二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引导乘客在第三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往返。同理,当乘客需要在第二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往返时,利用通行指示件挡住第三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引导乘客在第二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120之间往返。
上述登机桥固定端10、登机桥及登机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连接层110开设有第一出入口111,第二连接层120开设有第二出入口121,从而使得当停靠的飞机为空客A380等大型双层飞机时,固定端本体能同时与飞机的上下层的登机桥移动端对接,从而方便乘客出发和到达。当然,该登机桥固定端10也能适用于传统的单层飞机(如空客A340、空客A320或波音777等)。第一连接层110与航站楼的第一楼板层连通,第二连接层120与航站楼的第二楼板层或第三楼板层连通,并通过乘客输送组件连接第一连接层110和第二连接层120,可满足不同机舱位置的乘客的出发和到达需求,而且由于该登机桥固定端10能通过第二连接层120与航站楼的两个不同楼板层进行连通来形成不同的乘客通道,从而减少了登机桥固定端10的建筑层数,简化了其建筑结构及相关辅助设备,降低整个登机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乘客属性,乘客属性至少包括行程信息和机舱位置;
S200、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与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与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与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上,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出发通道。
上述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根据乘客相关属性,能及时形成相应的通道,方便乘客及时到达所需位置,避免乘客走错方向,延误时间并造成乘客在登机桥固定端10内拥堵,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且提高运输效率。而且该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由于登机桥固定端10的结构相对简单,乘客方便找到自己所要去往的方向,缩短行走路程和时间。
上述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由登机桥固定端10的控制装置实现。该登机桥固定端10的控制装置包括属性获取模块和执行模块。
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乘客属性,乘客属性至少包括行程信息和机舱位置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执行模块还进一步包括第一执行模块、第二执行模块、第三执行模块、第四执行模块、第五执行模块、第六执行模块、第七执行模块及第八执行模块。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到达通道;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与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到达通道;
第三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与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出发通道;
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出发通道;
第五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与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上,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到达通道;
第六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到达通道;
第七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和第一连接层110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11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11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出发通道;
第八执行模块用于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120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121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出发通道。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登机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登机桥固定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端本体,包括沿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一楼板层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设有能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的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能与航站楼的第二楼板层或第三楼板层连通;
乘客输送组件,用于进行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运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扶梯和第二扶梯,所述第一扶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一扶梯的运输方向向上,所述第二扶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二扶梯的输送方向向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输送组件还包括输送楼梯,所述输送楼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乘客输送组件还包括垂直电梯,所述垂直电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还具有第三侧,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三侧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三侧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出入口和第四出入口,所述第三出入口和所述第四出入口均用于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疏散设备,所述疏散设备与所述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均连通,且所述疏散设备的一端向地面延伸以靠近地面或与地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行指示件,所述通行指示件能设置于乘客输送组件的进口处或出口处,用于防止乘客往指定方向移动;
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第一连接层或第二连接层内,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乘客行走指引信息。
7.一种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登机桥移动端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固定端,所述登机桥移动端能与所述第一出入口或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
8.一种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航站楼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机桥,所述航站楼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所述第一楼板层能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连通,所述第二楼板层能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连通,所述第三楼板层能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站楼还包括连接斜坡,所述连接斜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楼板层和第二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二楼板层与所述第二连接层平层对接,所述第一楼板层与所述第一连接层平层对接。
10.一种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客属性,所述乘客属性至少包括行程信息和机舱位置;
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层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层连通,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上,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到达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到达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下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层和所述第一连接层之间的乘客输送组件启动且输送方向向下,使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下层国内出发通道;
若乘客属性为上层机舱的国内出发乘客,则使第二连接层的第二侧与航站楼的国内混流层连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出入口与登机桥移动端连通,形成上层国内出发通道。
CN201910661247.0A 2019-07-22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435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1247.0A CN110435914B (zh) 2019-07-22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1247.0A CN110435914B (zh) 2019-07-22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5914A true CN110435914A (zh) 2019-11-12
CN110435914B CN110435914B (zh) 2024-05-17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7386A1 (de) * 1997-04-24 1998-10-29 Klaus Kubatzki Mehrfach-Fluggastbrücke
US20020104176A1 (en) * 2001-02-07 2002-08-08 United Air Lines, Inc. Multiple-door access boarding bridge
US20160083114A1 (en) * 2013-06-07 2016-03-24 Korea Airports Corporation Height-Adjustable Rotunda-Type Boarding Bridge
CN210822816U (zh) * 2019-07-22 2020-06-23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及登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7386A1 (de) * 1997-04-24 1998-10-29 Klaus Kubatzki Mehrfach-Fluggastbrücke
US20020104176A1 (en) * 2001-02-07 2002-08-08 United Air Lines, Inc. Multiple-door access boarding bridge
US20160083114A1 (en) * 2013-06-07 2016-03-24 Korea Airports Corporation Height-Adjustable Rotunda-Type Boarding Bridge
CN210822816U (zh) * 2019-07-22 2020-06-23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及登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文清: "解析机场登机桥", 建筑创作, pages 129 - 133 *
郭其轶: "航站楼进出港旅客流程组织与登机模式设计研究――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 建筑知识, pages 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195B (zh) 无人机着陆的系统、方法和站点
WO2007038935A1 (fr) Systeme de levage destine a la maintenance d'installations de grande hauteur
CN106081758A (zh) 一种电梯系统
CN108473271A (zh) 用于控制电梯竖井中的多个电梯轿厢的系统和方法
KR101511170B1 (ko) 헬리포트용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211108058U (zh) 登机桥及登机桥固定端
CN110435914A (zh)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0912920U (zh) 登机桥固定端及登机桥
CN203201233U (zh) 具有无源自救逃生疏散系统的建筑
CN110435913A (zh) 登机桥、登机桥固定端及登机桥固定端的控制方法
CN112096131A (zh) 一种交通枢纽综合体人员疏散设施
CN110435914B (zh)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登机系统及登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556843B (zh)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主干与支干转换的室外平台疏散系统
CN210822816U (zh)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及登机系统
CN110435913B (zh) 登机桥、登机桥固定端及登机桥固定端的控制方法
CN110435915A (zh) 登机桥固定端、登机桥及登机桥固定端的控制方法
CN109809276A (zh) 一种适用于半地下储藏室老旧小区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CN110435916A (zh) 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25683B (zh) 一种分离式钢架玻璃建筑
CN214462991U (zh) 一种模块化远端航站楼
CN203594244U (zh)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主干与支干转换的室外平台疏散系统
CN210529518U (zh) 模块化可起吊停机坪
CN208121812U (zh) 一种站厅敞开式地下车站
CN205131041U (zh) 一种机场移动塔台
CN103359588B (zh) 折臂式变宽度电梯吊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2

Address after: 510080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 general office building,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of Guangdong Airport Manage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405 Construction Command Office Building of Renzhen Baiyun Airport South Work Area,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Civil Aviation Airport Construction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