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0010B -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0010B
CN110430010B CN201910584435.8A CN201910584435A CN110430010B CN 110430010 B CN110430010 B CN 110430010B CN 201910584435 A CN201910584435 A CN 201910584435A CN 110430010 B CN110430010 B CN 110430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lock
length
code
bit segment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44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0010A (zh
Inventor
郑晨
马亮
熊杰
曾歆
刘晓健
魏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44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0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0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0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48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de parity-check or generator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07Adaptive decoding and hybrid decoding, e.g. 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providing more than one decoding algorithm for one co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04L1/0063Single parity che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该方法可用于通信系统中,包括获取输入序列,根据所述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其中,每个所述码块包括所述输入序列中的一个输入比特段,至少一个所述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该方法对输入序列进行处理后输出的码块可以适应信道编码的要求。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息或者数据信息通常会以信息序列的形式在通信设备(例如,基站或者终端)之间传输,由于无线传播环境复杂多变,传输的信息序列容易受到干扰,出现差错。为了可靠地发送信息序列,发送端设备对信息序列进行CRC校验、分段和校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以及交织等处理,并将交织后的编码比特映射成调制符号发送给接收端设备。接收端通信设备接收到调制符号后,相应地通过解交织、解速率匹配、译码、级联以及CRC校验恢复成信息序列。这些过程可以减少传输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已考虑引入新的信道编码方式提高性能,例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极化(Polar)码等。LDPC码是一类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编码,具有结构灵活,译码复杂度低的特点。由于它采用部分并行的迭代译码算法,从而比传统的Turbo码具有更高的吞吐率。通信系统常用的一种LDPC码具有特殊结构化特征,其基矩阵具有m*n个元素,如果采用z为扩展因子进行扩展,则可以得到校验矩阵H为(m*z)*(n*z)的矩阵,也就是有m*n个分块矩阵构成,每个分块都是一个z*z的全零矩阵或者单位矩阵经过循环移位获得。扩展因子z一般根据系统支持的码块大小和信息数据的大小确定的。
采用不同的信道编码方式后,通信系统具有不同的编码和译码能力。如何对信息序列进行处理,来满足信道编码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系统编译码性能,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对输入序列进行处理后输出的码块可以适应信道编码的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了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输入序列,所述输入序列长度为B;
根据所述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其中,每个所述码块包括所述输入序列中的一个输入比特段,至少一个所述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 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由于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码块考虑了码块长集合的最大码块长,因而既可以满足信道编码输入的码块长要求,也可以减少码块个数。
在上述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B>Z,每个码块均包括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则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11
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12
表示对数值向上取整。所述C个码块中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K3的分段,其中,所述分段包括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21
可选地,所述包括长度为K3的分段的码块还包括长度为F3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3=I3-K3,所述I3为所述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3的最小码块长。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个码块中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K4的分段,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22
所述包括长度为K4的分段的码块的个数 C4=C·K3-(B+C·L),所述包括长度为K3的分段的码块的个数C3=C-C4
可选地,所述包括长度为K4的分段的码块还包括长度为F4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4=I4-K4,I4为所述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所述K4的最小码块长。
上述方式中,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各个码块中,任意两个码块的码块长度相等或者为码块长集合中相邻的两个码块长,且任意两个码块中的有效信息比特最多相差1个比特,从而各码块码率均匀。将这些码块作为编码或者译码的输入,可以避免系统性能波动。
在上述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B≤Z,则C=1,该码块中CRC比特段的长度L=0,也就是不包括CRC比特段,若码块长集合中码块长I0为大于或者等于B的最小码块长,该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I0-B。
在上述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信道编码方式具有自校验能力,也可以不添加CRC比特段,也就是L=0。此时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23
C个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24
可选地,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5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5=I5-K5,I5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5的最小码块长。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个码块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25
C个码块中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的个数C6=C·K5-B,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的个数C5=C-C6
上述实现方式中,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各个码块中不包括CRC比特段,可以节省系统CRC的开销。
基于上述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L>0,每一所述码块中包括CRC比特段,所述CRC比特段是对每一所述码块中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或者,所述CRC比特段是对每一所述码块中输入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
第二方面提供了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输入序列,输入序列长度为B;
根据最大码块组个数Gmax或者每码块组最大码块数M中的一个,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确定码块组个数G以及各码块组中码块个数;
根据输入序列,码块组个数G以及各码块组中码块个数得到C个码块。
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个码块中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个数为G,其中G为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C的整数。
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个码块分别属于G个码块组,每个所述码块组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的个数为1;每个所述CRC比特段是对一个码块组中至少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或者,每个所述CRC比特段是对一个码块组中至少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
由于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多个码块按码块组添加CRC比特段,因此可以节省系统 CRC开销,同时以码块组为单位进行ACK反馈时性能更好,提高系统效率。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31
或者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32
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且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33
Gmax>0,Gmax为最大支持的码块组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34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G个码块组中包括至少一个码块数为C9的码块组,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35
可选地,所述G个码块组中包括至少一个码块数为C10的码块组,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36
所述码块数为C10的码块组个数为G2=G·C9-C,所述码块数为C9的码块组个数为 G1=G-G2
上述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码块组中的码块数最多相差1个,使得每个码块组的块差错率(block error rate,BLER)和漏检性能趋于一致。
第三方面提供了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根据输出序列的长度、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获取C个码块;
根据C个码块得到输出序列,其中,每个码块包括输出序列中的一个输出比特段,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 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输入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根据所述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其中,每个所述码块包括所述输入序列中的一个输入比特段,至少一个所述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 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所述通信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发送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参照上述方面的描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发送端设备行为相对应的模块或者单元。所述模块或者单元可以是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输出序列的长度、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获取C个码块;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C个码块得到输出序列;其中,每个码块包括输出序列中的一个输出比特段,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所述通信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接收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参照上述方面的描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接收端设备行为相对应的模块或者单元。所述模块或者单元可以是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设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对输入序列进行处理后输出的码块可以满足不同信道编码方式下的码块长集合的要求,平衡了各码块码率的差异。利用这些码块进行编码或者译码,可以提高通信系统处理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码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码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通信设备10和通信设备11,控制信息或者数据信息作为信息序列在通信设备10和通信设备11之间接收和发送。通信设备10作为发送端设备,按照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发送信息序列,每一传输块添加传输块CRC比特。添加了传输块CRC的传输块作为输入序列,如果输入序列的长度小于最大码块长Z,则可以根据码块长集合中的码块长添加填充比特后进入编码器进行信道编码。如果输入序列的长度超过最大码块长Z,则将输入序列划分为若干输入比特段,进入编码器的每个码块(codeblock,CB)中都包括其中一个输入比特段,可以在部分或者全部码块中增加CRC校验比特段提高码块的检错性能,也可以在部分或者全部码块中添加填充比特使得各码块的块长满足码块长集合中定义的合法码块长大小。通信设备10对每个码块分别进行信道编码,例如,采用LDPC码编码,得到相应的编码码块。其中,每个编码码块中包括多个编码前的信息比特和编码生成的校验比特,统称为编码比特。
编码码块经过子块交织后保存在通信设备10的循环缓存中,通信设备10从循环缓存中选取一段编码比特,也就是一个编码比特段经过交织、映射为调制符号发送。通信设备10发生重传时将从循环缓存中选取另一编码比特段发送,如果循环缓存中的数据都传输了一遍,则回到循环缓存的前端再次编码比特。
通信设备11作为接收端设备,对接收到的调制符号解调,解交织后,将接收到的编码比特段的软值保存在软信息缓存(soft buffer)中相应位置。如果发生重传,通信设备11将每次重传的编码比特段的软值合并保存在软信息缓存中,这里的合并是指,如果两次接收到的编码比特的位置相同,则将两次接收到的该编码比特的软值合并。通信设备11对软信息缓存中的所有软值进行译码得到信息序列的一个码块。由于通信设备11可以获取传输块大小,因此可以确定一个传输块被分割的码块个数以及各码块长度,通信设备11可以获取到各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如果码块中包括CRC 比特段,通信设备11还可以利用该CRC比特段对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或者输出比特段和填充比特段进行校验。通信设备11将各输出比特段合并为一个输出序列,也就是一个传输块,进一步对传输块进行校验及合并最终得到信息序列。可见通信设备11 执行的是通信设备10信息处理方法的逆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例如,通信设备10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基站等,则相应的通信设备11可以是终端。通信设备10也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则相应的,通信设备11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基站等。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一些名词做些说明。
本申请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终端是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等。为描述方便,本申请中简称为终端。基站(base station, 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基站的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而在通用移动通讯系统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网络中基站称为节点B(NodeB),而在LTE网络中的基站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 eNodeB),在第5代网络中的基站也可能采用其他叫法。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用于发送端设备,包括:
201:获取输入序列。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输入序列可以是传输块或者添加了传输块CRC的传输块。这里传输块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或者数据信息。发送端设备获取的传输块或者添加了传输块CRC的传输块,可以作为码块分割的输入序列。
输入序列长度为B,也就是说输入序列由B个比特构成,通常可以表示为b0,b1,…,bB-1,B为大于0的整数。
202:根据步骤201获取的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其中,每个码块包括输入序列中的一个输入比特段,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L 的码块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
其中,Z和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通常系统中会定义码块长集合,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合法的码块长,其中最大码块长为Z。采用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码块长集合可能不同。以信道编码采用LDPC编码为例,若LDPC基矩阵大小为34*50,其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为16,扩展因子z取值为{8,10,12,14,16,20,24,28,32,40,48,56,64,80,96,112,128,160,192,224,256,320,384},则码块长集合中码块长为16*z,也就是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与扩展因子z的乘积,最大码块长Z为16*384=6144比特。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发送端设备对输入序列进行码块分割得到的每个码块即为其输出序列,每个码块可以表示为cr0,cr1,cr2,cr3,…,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61
其中,r为码块编号,0≤r<C,Kr为第r 个码块的码块长,也就是第r个码块中比特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入序列根据最大码块长Z被划分为C个输入比特段,则C个码块中,码块i包括输入比特段i,码块j包括输入比特段j,以此类推,0≤i,j<C。
一个码块中除了输入比特段,可选地还可以包括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以及填充比特段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新的信道编码方式后,例如LDPC编码,其自身具有较好的自校验能力,添加CRC比特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可以对每个输入比特段添加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也可以对多个输入比特段共同添加一个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还可以不对输入比特段添加CRC比特段,这种情况下L=0。相应地,对于C个码块而言,包括CRC 比特段的码块个数可以是C个,也就是每个码块中均包括CRC比特段;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个数也可以是G个,G为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C的整数,也就是多个码块中有一个码块包括CRC比特段;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个数还可以为0,也就是每个码块均不包括CRC比特段,或者说L=0。
为了方便描述,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有时也将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构成的比特段称为分段,也即分段包括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若码块长集合中的块长K与一个码块中分段的长度之差不为0,K为大于或者等于该分段长度的最小码块长,则该码块中还包括填充比特段,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合法块长K与分段长度之差。填充比特段由一个或多个取值为<NULL>的比特构成,有些系统中也将取值为<NULL>的比特设置为“0”。
若码块中包括填充比特段,则CRC比特段可以是对分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也可以是对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例如,可以先对该码块中输入比特段校验生成CRC比特段,再添加填充比特段。又例如,可以先对码块添加填充比特段,然后对该码块中输入比特段和填充比特段校验生成CRC比特段,将CRC比特段添加到码块中。码块中输入比特段、填充比特段以及CRC比特段的位置在此不做限制,可以将CRC比特段放在码块最后一段,如图3所示码块1,也可以将填充比特段放在码块中输入比特段前面,如图4所示码块2。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由于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码块考虑了码块长集合的最大码块长,因而既可以满足信道编码输入的码块长要求,也可以减少码块个数。
由于根据输入序列生成的C个码块,每个码块长度需要为码块长集合中的码块长。码块长集合中各码块长根据大小按照升序或者降序排列。为了使得各码块码率均匀,生成的C个码块中,任意两个码块的长度相等或者任意两个码块的长度为码块长集合中相邻的两个码块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码块分割。
参见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这种方式将填充比特段集中在一个码块中,适用于码块长集合中相邻的两个码块长间隔较小的情况。如图5所示:
若B>Z,每个码块均包括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则C满足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1
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2
表示对数值向上取整,也就是说,C的值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3
的值相等。可以理解,如果B/(Z-L)为整数,B/(Z-L)的值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4
相等,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5
的值也相等,都可以视为C满足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6
C个码块包括C1个码块长度为K1的码块和C2个码块长度为K2的码块,其中K1为码块长集合中满足C·K1≥(B+C·L) 的最小码块长,所述K2为码块长集合中小于K1的最大码块长,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7
C1=C-C2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8
表示对数值向下取整。其中一个码块长度为K2的码块中包括填充比特段,该填充比特段长度 F=C1·K1+C2·K2-(B+C·L)。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向上取整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9
或者向下取整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710
对于被取整的参数而言,如果被取整的参数本身就是整数,那么对该参数可以不进行向上/向下取整,或者可以对该整数参数进行向上取整,或者可以对该整数参数进行向下取整,其最终结果都相同。
从图5中可以看到长度为B的输入序列根据确定出的码块个数和码块长度被分成了C个输入比特段,其中一个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2-L-F,C2-1个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2-L,C1个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1-L。其中,具有K2长度的码块有C2,具有K1长度的码块有C1个,码块长度为K2并且包括填充比特段的码块中输入比特段长度为 K2-L-F,码块长度为K2且无填充比特段的码块中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2-L,码块长度为K1的码块中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1-L。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填充比特段的位置仅为举例,并不限于在第一个码块中,也不限于在码块的开始位置,可以在码块中CRC比特段之后。
例如以B=32000比特,Z=6144比特,L=24比特,前述实施例中例举的LDPC码块长集合为例,分块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1
每个码块中添加CRC比特段后长度为B+C·L=32144比特,码块长集合中满足C·K1≥(B+C·L)的最小码块长K1为 6144比特,码块长集合中小于K1的最大码块长K2为5120比特。则6个码块中码块长度为K1=6144比特的码块个数为2个,码块长度为K2=5120比特的码块个数为4 个,其中一个码块长度为K2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624比特的填充比特段,例如可以在第一个码块长度为K2的码块中包括长度为624比特的填充比特段。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可选地,在这种方式下,如果输入序列长度B≤Z,则C=1,该码块中CRC比特段的长度L=0,也就是不包括CRC比特段,若码块长集合中码块长I0为大于或者等于B的最小码块长,该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I0-B。
参见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若B>Z,每个码块均包括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则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2
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3
表示对数值向上取整。输入序列和各CRC比特段的总长度为(B+C·L),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分段包括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则均匀分块后,至少有一个码块中分段长度为K3,也就是说,C个码块中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K3的分段,,则K3满足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4
也就是说,K3的值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5
的值相等。可以看出K3为整数。可以理解,当(B+C·L)可以整除C时,(B+C·L)/C为整数,则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6
也就是说,当(B+C·L)可以整除C时,K3的值与(B+C·L)/C值相等,对于(B+C·L)/C可以不进行取整操作,也可以进行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并不影响K3的取值结果。
进一步地,分段长度为K3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3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3=I3-K3,I3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3的最小码块长。若F3为0,分段长度为K3的码块中没有填充比特段。
进一步地,C个码块中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K4的分段,其中K4满足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7
也就是说,K4的值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88
的值相等,可以看出K4为整数。C个码块中包括长度为K4的分段的码块的个数C4=C·K3-(B+C·L),包括长度为K3的分段的码块的个数C3=C-C4。可以理解,当(B+C·L)可以整除C 时,(B+C·L)/C为整数,则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1
也就是说,当(B+C·L)可以整除C时,K4的取值与(B+C·L)/C的取值相等,对于 (B+C·L)/C可以不进行取整操作,也可以进行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并影响K4的结果。
若(B+C·L)%C=0,%为取模运算,也就是(B+C·L)整除C时,则K4=K3,且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2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3
相等,也就是K3或者K4与(B+C·L)/C相等,C 个码块中每个码块都包括长度为K3或者K4的分段,也就是分段长度为K3或者K4的码块个数为C。
进一步地,分段长度为K4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4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4=I4-K4,I4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4的最小码块长。若F4为0,分段长度为K4的码块中没有填充比特段。
从图6中可以看到长度为B的输入序列根据确定出的码块个数和码块长度被分成了C个输入比特段,其中C4个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4-L,C3个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 K3-L。其中,分段长度为K4,码块长度为I4的码块有C4个,分段长度为K3,码块长度为I3的码块有C3个,分段长度为K4的码块中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4-L,分段长度为 K3的码块中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3-L。填充比特段均匀分布在各个码块中。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填充比特段的位置仅为举例,并不限于在码块的中间位置,可以在码块中输入比特段之前,也可以在码块中CRC比特段之后。
仍以B=32000比特,L=24比特,上述LDPC码块长集合为例,其中,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为16,最大码块长Z=16*384=6144比特,分块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4
每个码块中添加CRC比特段后长度为B+C·L=32144比特,均匀分块后,K3为5358比特,K4为5357比特,分割后得到2个分段长度为5358 比特的码块,4个分段长度为5357比特的码块,大于或者等于K3的最小码块长I3为 6144比特,对分段长度K3的码块信道编码时采用的LDPC矩阵的扩展因子z为大于或者等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5
的最小取值384,大于或者等于K4的最小码块长I4为6144比特,对分段长度K4的码块信道编码时采用的LDPC矩阵的扩展因子z为大于或者等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6
的最小取值384。相应地,分段长度为5358比特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 786比特,分段长度为5357比特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787比特。
又例如,以B=25604比特,L=24比特,上述LDPC码块长集合为例, Z=16*384=6144比特,分块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097
每个码块中添加CRC比特段后长度为B+C·L=25604比特,均匀分块后,K3为5121比特,K4为5120比特,分割后得到4个分段长度为5121比特的码块,4个分段长度为5120比特的码块。大于或者等于K3的最小码块长I3为6144比特,对分段长度K3的码块信道编码时采用的LDPC矩阵的扩展因子z为大于或者等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01
的最小取值384,大于或者等于K4的最小码块长I4为5120比特,对分段长度K4的码块信道编码时采用的LDPC矩阵的扩展因子z为大于或者等于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02
的最小扩展因子取值320。相应地,分段长度为 5358比特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1023比特,分段长度为5357比特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0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均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可选地,在这种方式下,如果输入序列长度B≤Z,则C=1,该码块中CRC比特段的长度L=0,也就是不包括CRC比特段,若码块长集合中码块长I0为大于或者等于B的最小码块长,该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I0-B。
通常将码块中包括的输入比特和CRC比特也称为有效信息比特,有效信息比特的数目是计算码块码率的分子。对于码块长集合中相邻码块长度间隔较大时,如果一个码块中出现大量填充比特,而其他码块中没有填充比特,会导致不同码块中有效信息比特数目相差较大,而每个码块经过编码和速率匹配后输出的序列长度通常是相等或者相当的,即计算码块码率的分母基本相等,这会导致各码块间码率相差较大,这些码块会造成系统编码或者译码时整体性能恶化。在上述方式中,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各个码块中,任意两个码块的码块长度相等或者为码块长集合中相邻的两个码块长,且任意两个码块中的有效信息比特最多相差1个比特,填充比特段均匀分布在各码块中,从而各码块码率均匀。将这些码块作为编码或者译码的输入,可以避免系统性能波动。
参见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在该方式中,每个码块中没有添加CRC比特段,也就是L=0,如图7所示:
码块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03
C个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04
进一步地,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5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5=I5-K5,I5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5的最小码块长。
进一步地,C个码块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05
C个码块中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的个数C6=C·K5-B,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的个数C5=C-C6
若B%C=0,%为取模运算,则K6=K5,C个码块中每个码块都包括长度为K5的输入比特段,也就是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个数为C。
进一步地,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6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6=I6-K6,I6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6的最小码块长。
从图7可以看到长度为B的输入序列根据确定出的码块个数和码块长度被分成了C个输入比特段,其中C6个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6,C5个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K5。其中,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码块长度为I6的码块有C6个,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码块长度为I5的码块有C5个。填充比特段均匀分布在各个码块中。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填充比特段的位置仅为举例,并不限于在码块的最后位置,可以在码块中输入比特段之前,也可以在码块中输入比特段之后。
仍以B=32000比特,上述LDPC码块长集合为例,Z=16*384=6144比特,分块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11
均匀分块后,K5为5334比特,K6为5333比特,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个数为4,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个数为2,I5=I6=6144比特,相应地,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5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810比特,输入比特段长度为K6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811比特。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并不以此为限制。
若信息编码具有较好的自校验能力,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各个码块中不包括CRC比特段,可以节省系统CRC的开销。
参见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可用于对多个输入比特段共同添加一个CRC比特段的场景,此时C个码块中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个数为G,其中G为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C的整数,如图8所示:
C个码块分别属于G个码块组,每个码块组中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的个数为1,对于任意一个码块组,其中的CRC比特段可以是对该码块组中至少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也可以是对该码块组中至少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例如,可以是仅对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也可以是对一个码块组中所有码块的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也可以是仅对包括CRC比特段的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还可以是对一个码块组中所有码块的输入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由于对输入序列处理后得到的多个码块按码块组添加CRC比特段,因此可以节省系统 CRC开销,同时以码块组为单位进行ACK反馈时性能更好,提高系统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将输入序列划分为C个输入比特段,将C个输入比特段划分为G个组,则包括相应输入比特段的码块为一个码块组,也就是C个码块分别属于G个码块组。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将输入序列划分为G个比特组,进一步对每个比特组划分,共得到C个输入比特段,包括一个比特组中的输入比特段的码块为一个码块组,从而C个码块分别属于G个码块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一个码块组中包括的最大码块个数M来确定码块组个数G,例如,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12
G为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C的整数,M为大于0的整数,且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13
例如,以B=92000,Z=6144,L=24,M为4为例,可以得到第一种分组,G=4, C=15,也就是说根据输入序列可以得到4个码块组,15个码块。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最大码块组个数Gmax来确定码块组个数G,例如,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1
Gmax>0;若G<Gmax,则C=G;或者,若G=Gmax,则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2
例如,以B=92000,Z=6144,L=24,Gmax为4为例,可以得到第二种分组,G=4, C=15,也就是说根据输入序列可以得到4个码块组,15个码块。
基于前述实施例,为了使得各码块组中码块数均匀,G个码块组中包括至少一个码块数为C9的码块组,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3
G个码块组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码块数为 C10的码块组,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4
码块数为C10的码块组的个数为G2=G·C9-C,码块数为C9的码块组个数为G1=G-G2
以前述举例中的第一种分组或者第二种分组为例,C9=4,C10=3,有3个码块组中码块数为4,1个码块组中码块数为3。15个码块按照3,4,4,4被分为了4个码块组。
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得分组后任意两个码块组中的码块数最多相差1个,使得每个码块组的块差错率(block error rate,BLER)和漏检性能趋于一致。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各码块组中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长度均匀,G个码块组中包括至少一个码块数为C9的码块组,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5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6
G个码块组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码块数为C10的码块组,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7
码块数为C10的码块组的个数为 G4=G·P1-(B+G·L),码块数为C9的码块组个数为G3=G-G4,其中,码块组个数G可以根据一个码块组中包括的最大码块个数M来确定码块组个数G,例如,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8
也可以根据最大码块组个数Gmax来确定码块组个数G,例如,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29
例如,以B=92000,Z=6144,L=24,M为4为例,G=4,P1=P2=23024,C9=C10=4,每个码块组中码块数为4,共有16个码块。
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得分组后各码块组包括的有效信息比特长度最多相差1个。
从图8中可以看到长度为B的输入序列根据确定出的码块个数,码块组个数和码块长度被分成了C个输入比特段,C个码块属于G个码块组,每个码块组中有一个码块添加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其中G2个码块组中每个码块组包括C10个码块,G1个码块组中每个码块组包括C9个码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均为举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这种方式下,如果输入序列长度B≤M·Z,则G=1,C个码块中CRC 比特段的长度L=0,也就是各码块中不包括CRC比特段。码块分割可以参见图7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汇总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可用于发送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901:获取输入序列,输入序列长度为B。
902:根据最大码块组个数Gmax或者每码块组最大码块数M中的一个,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确定码块组个数G以及各码块组中码块个数。
其中,根据最大码块组个数Gmax、输入序列以及最大码块长Z得到G个码块组,或者,根据每码块组最大码块组M、输入序列以及最大码块长Z得到G个码块组,以及确定每个码块组中的码块个数可以参考前述图8中所述的各分割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3:根据输入序列,码块组个数G以及各码块组中码块个数得到C个码块。
其中,根据码块组个数G以及各码块组中码块个数可以得到码块数C。对输入序列进行划分得到C个输入比特段,每个码块包括其中一个输入比特段。每个码块组中添加了CRC比特段的码块的个数为1,对于任意一个码块组,其中的CRC比特段可以是对该码块组中至少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也可以是对该码块组中至少一个码块中的输入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
为了保证码块均匀,可以基于输入序列添加了G个CRC比特段的长度(B+G·L) 确定各码块长度,根据各码块长度进行分块。
为了方便描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各码块中包括的除填充比特段之外的比特称之为混合分段,可以看到混合分段包括输入比特段或者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一个码块组中只有一个码块中的混合分段为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其他码块中的混合分段为输入比特段。
C个码块中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K7的混合分段,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31
进一步地,混合分段的长度为K7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7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7=I7-K7,I7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7的最小码块长。
进一步地,C个码块中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K8的混合分段,其中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32
C个码块中包括长度为K8的混合分段的码块的个数 C8=C·K7-(B+G·L),包括长度为K7的混合分段的码块的个数C7=C-C8
若(B+G·L)%C=0,%为取模运算,则K8=K7,C个码块中每个码块都包括长度为K7的输入比特段或者长度为K7的混合分段,也就是混合分段长度为K7的码块个数为C。
进一步地,混合分段长度为K8的码块中还包括长度为F8的填充比特段,其中, F8=I8-K8,I8为码块长集合中大于或者等于K8的最小码块长。
例如,以B=92000,M=4,Z=6144,L=24为例,此时的码块组个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41
G=4,码块数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42
C=15,15个码块按照3,4,4,4被分为了4个码块组,均匀分块后,K7为6140比特,K8为6139比特,混合分段长度为K7的码块个数为11,混合分段长度为K8的码块个数为4。混合分段长度为K7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4比特,混合分段长度为K8的码块中填充比特段长度为5 比特。例如,可以第0-2组的11个码块中混合分段长度为6140比特,第3组的4个码块为6139比特。如表1所示为在这种分块方式下各码块中输入比特段长度、CRC 比特段长度,以及填充比特段长度示例。当然也可以第0-3码块中混合分段长度为6139,第4-14码块中混合分段长度为6140。
表1码块分割示例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4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均为方便举例,并不限于此。
按照码块组添加CRC,可以节省CRC校验的开销,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若系统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对肯定/否定 (ACK/NACK)信息进行分组反馈,则按照码块组添加CRC可以节省反馈的信令开销,提高系统传输效率。
基于前述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10还可以对C个码块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码块。通信设备10可根据系统使用的信道编码编码方式对每个码块进行编码,也即将步骤202中每个输出序列cr0,cr1,cr2,cr3,…,
Figure GDA0002499492250000144
做为编码器的输入序列,进行编码,例如采用LDPC编码,或者Polar编码。此处并不以此为限制。对码块编码后,通信设备10将编码后的码块发送至接收端。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接收端设备。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1001:根据输出序列的长度、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获取C个码块;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输出序列可以是传输块或者添加了传输块CRC的传输块。这里传输块可以是信息序列根据传输块大小分块得到的,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或者数据信息。接收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码块得到的传输块或者添加了传输块CRC的传输块,可以作为码块分割的输出序列。由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过程是互逆的,因此对于发送端设备而言,接收端设备码块分割的输出序列相当于发送端设备码块分割的输入序列。
通信设备11可以获取接收的传输块大小(TB size),也就是输出序列的长度,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从而可以确定出该输出序列的码块个数C;
通信设备11接收到通信设备10发送的C个编码码块,并经译码器译码后得到C 个码块。
1002:根据步骤1002获得的C个码块得到输出序列。
其中,每个码块包括输出序列中的一个输出比特段,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通信设备11在步骤1001中除了可以确定出码块个数外,还可以确定出各码块长度,码块中输出比特段的长度,CRC比特段的长度L,以及填充比特段的长度。具体可参考图5-8所示的各实施例中码块分割的示例,其中描述了如何确定码块个数、码块长度以及其中CRC比特段的长度L,以及填充比特段长度,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11从各码块中获取到输出比特段,然后进行合并得到输出序列。
如果码块中除了输出比特段,还包括长度为L的CRC比特段。若CRC比特段是对该码块中输出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则通信设备11根据CRC比特段对该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确定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正确,可用于进一步与其他校验通过的输出比特段合并;若CRC比特段是对该码块中输出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则通信设备11根据CRC比特段对该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确定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和填充比特段正确,通信设备11将其中的输出比特段进一步与其他校验通过的输出比特段合并;若CRC比特段是多个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则通信设备11根据 CRC比特段对这些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将这些输出比特段与其他校验正确的输出比特段合并;若CRC比特段是多个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生成的校验比特段,则通信设备11根据CRC比特段对这些码块中的输出比特段及填充比特段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将这些输出比特段与其他校验正确的输出比特段合并。
通信设备11所执行的方法为通信设备10的逆过程,码块个数、长度,以及填充比特段长度、CRC比特段的添加均可以参考前述图5-图8所述的码块分割示例。区别只在于,通信设备11所指的输出序列,输出比特段对应于通信设备10所指的输入序列,输入比特段。由于前述各实施例中已经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1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其中:
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输入序列,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输入序列以及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每个码块包括输入序列中的一个输入比特段,至少一个所述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可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通信设备10还可以包括编码单元103,编码单元103也可以称为编码器或者编码电路等等,主要用于对处理单元102输出的各码块进行编码,例如对上述实施例中C 个码块分别进行LDPC编码.
通信设备1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04,收发单元104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或者收发电路等等。收发单元104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例如用于向通信设备11 发送编码单元103编码后的编码码块。
通信设备10还可以包括其他单元,例如用于产生传输块CRC的单元、速率匹配单元、交织单元、调制单元等,可分别用于实现如图1中通信设备10的相应部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处理器用于实现如图1中通信设备10的各部分功能。可以每个单元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元公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
图12给出了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11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11和处理单元112,其中:
获取单元111用于根据输出序列的长度、码块长集合中最大码块长Z获取C个码块;
处理单元11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111获取的C个码块得到输出序列;其中,每个码块包括输出序列中的一个输出比特段,至少一个码块包括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比特段,或者,填充比特段;其中,B,Z,C均为大于0的整数,L为大于或者等于0,且小于Z的整数。
获取单元111和处理单元112可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通信设备11还可以包括译码单元113,译码单元113也可以称为译码器或者译码电路等等,主要用于对收发单元114接收到的各编码码块进行译码;
通信设备11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4,收发单元114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或者收发电路等等。收发单元114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例如用于接收通信设备 10发送的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编码码块。
通信设备11还可以包括其他单元,例如用于传输块CRC校验的单元、解速率匹配单元、解交织单元、解调制单元等,可分别用于实现如图1中通信设备11的相应部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设备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处理器用于实现如图1中通信设备11的各部分功能。可以每个单元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元公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
本领域技术任何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 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UE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UE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 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输入序列,所述输入序列长度为B;
根据所述输入序列以及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用于信道编码,其中,若B>Z,每个所述码块分别包括所述输入序列的一个输入比特段和对应于该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以及填充比特段,所述填充比特段包括一个或多个填充比特使得每个所述码块的块长为合法码块长;其中,B,Z,C,L均为大于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B>Z,则所述B,Z,C,L满足: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11
每个所述码块中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的长度之和为K3,其中,(B+C·L)%C=0,所述K3满足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12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F3,其中,F3=I3-K3,所述I3为大于或者等于K3的最小码块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F3,其中,F3=I3-K3,所述I3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与扩展因子z的乘积,所述扩展因子z为大于或者等于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14
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F3,其中,F3=I3-K3,所述I3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与扩展因子z的乘积,且满足I3大于或者等于K3,所述扩展因子z为使得所述I3满足I3≥K3的最小扩展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码块中,所述填充比特段在所述CRC比特段之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码块长满足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和扩展因子z的乘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C比特段长度L为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Z时,C=1。
10.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输入序列,所述输入序列长度为B;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序列以及最大码块长Z得到C个码块用于信道编码,其中,若B>Z,每个所述码块分别包括所述输入序列中的一个输入比特段和对应于该输入比特段的长度为L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段以及填充比特段,所述填充比特段包括一个或多个填充比特使得每个所述码块的块长为合法码块长;其中,
B,Z,C,L均为大于0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B>Z,则所述B,Z,C,L满足: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21
每个所述码块中输入比特段和CRC比特段的长度之和为K3,其中,(B+C·L)%C=0,所述K3满足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22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2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F3,其中,F3=I3-K3,所述I3为大于或者等于K3的最小码块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F3,其中,F3=I3-K3,所述I3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与扩展因子z的乘积,所述扩展因子z为大于或者等于
Figure FDA0002499492240000024
的最小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码块中填充比特段的长度为F3,其中,F3=I3-K3,所述I3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与扩展因子z的乘积,且满足I3大于或者等于K3,所述扩展因子z为使得所述I3满足I3≥K3的最小扩展因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码块中,所述填充比特段在所述CRC比特段之后。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码块长满足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基矩阵中信息比特对应的列数和扩展因子z的乘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RC比特段长度L为2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B≤Z时,C=1。
1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或者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84435.8A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430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4435.8A CN110430010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135.6A CN108282246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201910584435.8A CN110430010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135.6A Division CN108282246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0010A CN110430010A (zh) 2019-11-08
CN110430010B true CN110430010B (zh) 2020-08-07

Family

ID=627892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135.6A Active CN108282246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201910584435.8A Active CN110430010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135.6A Active CN108282246B (zh) 2017-01-05 2017-01-05 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0659195B2 (zh)
EP (2) EP4080800A1 (zh)
JP (1) JP7026689B2 (zh)
KR (1) KR102277337B1 (zh)
CN (2) CN108282246B (zh)
BR (1) BR112019013900B1 (zh)
ES (1) ES2916425T3 (zh)
RU (1) RU2750510C2 (zh)
WO (1) WO20181271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9010B (zh) * 2017-01-09 2022-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361101A (zh) 2017-03-08 2022-11-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87752A1 (en) * 2017-03-29 2018-10-04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ransport block to transmit data
US10680660B2 (en) * 2017-06-05 2020-06-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ssistant bits in encoding
CN111066251A (zh) 2017-08-18 2020-04-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r的ldpc基础图的使用
US10547330B2 (en) * 2017-11-01 2020-01-28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9095190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overhead error detection code design for decoding a codeword
CN111385269B (zh) * 2018-12-29 2021-02-12 广州市百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374686B2 (en) * 2020-02-04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ity check bits for non-coherent communication
CN112821987B (zh) * 2021-04-16 2021-08-31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编码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14426A (zh) * 2021-04-21 2021-07-13 上海道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两段式编码、调制发送方法及发送端
CN115412732A (zh) * 2021-05-28 202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4348B2 (en) * 2000-04-26 2005-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ding/decoding
CN105991227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8075B1 (en) * 1999-09-28 2005-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communications over a radio interface
EP1216522B1 (en) * 1999-09-30 2007-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 power control
JP2001223670A (ja) * 2000-02-09 2001-08-17 Nec Corp 拡散符号生成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るcdma通信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に用いる拡散符号生成方法
US7227851B1 (en) * 2000-11-17 2007-06-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port channel multiplex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0713331B1 (ko) * 2000-12-23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반복복호 중지 장치 및 방법
CA2371556C (en) * 2001-02-19 2005-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pch multiple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in a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62632B1 (ko) * 2001-10-17 2007-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채널 다중화/역다중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94021B1 (ko) * 2003-11-13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을 위한 비트 스크램블링방법 및 장치
EP1779575A1 (en) * 2004-08-17 2007-05-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lancing modul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over noisy channels
US8566676B2 (en) * 2007-01-05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C code and code rate selection based on packet size
EP1973234A1 (en) * 2007-03-20 2008-09-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Optimis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for turbo encoding
KR101634890B1 (ko) * 2007-04-30 2016-06-29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Mim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에러 검출 및 검사의 피드백 시그널링
US8386878B2 (en) * 2007-07-12 2013-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mpute CRC for multiple code blocks
KR100928261B1 (ko) * 2007-09-08 2009-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검출 오류 저감을 위한 신호 분할 및 crc 부착 방법
US7853857B2 (en) * 2007-09-14 2010-12-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ulti-layer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5148B2 (en) * 2007-09-18 2013-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multiple CRCs
CN101159514A (zh) * 2007-10-31 2008-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循环冗余码的添加方法
CN101431396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拆分码字中分配填充比特的方法
WO2009096658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1667884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信道译码方法及装置
WO2010047111A1 (ja) * 2008-10-23 2010-04-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符号化データ送信方法
KR101633326B1 (ko) * 2009-02-27 2016-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방법
US8560911B2 (en) * 2009-09-14 2013-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uctured LDPC code family
US8732565B2 (en) * 2010-06-14 2014-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in a gigabit LDPC decoder
CN102136887A (zh) * 2011-04-18 201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方法及装置
KR101608573B1 (ko) * 2011-06-29 2016-04-01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송수신기 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에서 이용되는 채널 코딩 프로세싱 방법
US9160485B2 (en) * 2012-12-03 2015-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transport block
US9008203B2 (en) * 2013-03-13 2015-04-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N104868925B (zh) * 2014-02-21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化ldpc码的编码方法、译码方法、编码装置和译码装置
US9602235B2 (en) * 2014-06-27 2017-03-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for concatenated turbo and RS coding
CN105471545B (zh) * 2014-09-10 2020-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60164537A1 (en) * 2014-12-08 2016-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concatenated ldpc convolutional codes enabling power-efficient decoders
US10148290B2 (en) * 2015-04-06 2018-1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or decoding channel c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07140B (zh) * 2015-08-18 2018-02-16 北京思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crc校验的harq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9149589A (ja) * 2016-07-08 2019-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4348B2 (en) * 2000-04-26 2005-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ding/decoding
CN105991227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编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13).《3GPP TS 36.212 V13.0.0》.2016,第1-15页. *
Consideration on LDPC design for NR;ZTE 等;《3GPP TSG RAN WG1 #87,R1-161112》;20161104;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59195B2 (en) 2020-05-19
RU2750510C2 (ru) 2021-06-30
CN108282246B (zh) 2023-09-01
CN108282246A (zh) 2018-07-13
ES2916425T3 (es) 2022-07-01
KR102277337B1 (ko) 2021-07-13
EP3550749A1 (en) 2019-10-09
WO2018127152A1 (zh) 2018-07-12
KR20190099327A (ko) 2019-08-26
RU2019124482A3 (zh) 2021-02-10
RU2019124482A (ru) 2021-02-05
EP4080800A1 (en) 2022-10-26
US11438099B2 (en) 2022-09-06
EP3550749A4 (en) 2019-12-18
CN110430010A (zh) 2019-11-08
BR112019013900A2 (pt) 2020-02-04
JP2020504529A (ja) 2020-02-06
US20190173499A1 (en) 2019-06-06
EP3550749B1 (en) 2022-04-20
BR112019013900B1 (pt) 2022-08-23
US20200220657A1 (en) 2020-07-09
JP7026689B2 (ja) 202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0010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47302B (zh)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CN112073160B (zh) 通信系统中冗余版本的设计方案
CN110266448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187403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180320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层循环冗余校验码
US10516505B2 (en) Baseband processors,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828901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7362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83472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173999B (zh) 用于处理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8809500B (zh) 编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541856A (zh) 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JP2023535500A (ja) 再送方法及び装置
EP362435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169824B (zh) 一种数据译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40083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034845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无线传输设备
CN113949491B (zh) 一种harq-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8094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