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8736B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8736B
CN110428736B CN201910690527.4A CN201910690527A CN110428736B CN 110428736 B CN110428736 B CN 110428736B CN 201910690527 A CN201910690527 A CN 201910690527A CN 110428736 B CN110428736 B CN 110428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sub
ligh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0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8736A (zh
Inventor
林春荣
陈国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05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8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8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8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8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背光模组包括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背光区以及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通过在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设置第一子导光板,在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背光区设置第二子导光板,以及设置的位于第一子导光板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侧的第一光源和位于第二子导光板沿背离第一方向延伸一侧的第二光源,为第一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分别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实现指纹识别区与非指纹识别区的亮度均一,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及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电脑等电子设备。现有的基于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指纹识别传感器基于半导体器件形成,利用半导体器件受到光照会产生漏流的特性实现指纹检测,具体地,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过程通常为手指在接触玻璃表面时,指纹脊与玻璃接触,指纹谷悬空。当光束从玻璃表面出射并经手指反射时,指纹脊和指纹谷分别与玻璃的界面反射率存在差异,采用光感元件可以探测由指纹脊和指纹谷反射回来的光强差别,从而进行指纹的识别。
为了兼顾屏占比以及指纹识别功能,指纹识别区会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因此在指纹识别区内会排布更多的薄膜晶体管等器件,从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开口率降低,出现显示面板亮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显示区的显示需要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区与非指纹识别区的亮度均一,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组和位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
背光模组包括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背光区以及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
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包括位于指纹识别背光区的第一子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包括位于第一背光区的第二子导光板;
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位于第一子导光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侧,第二光源位于第二子导光板沿背离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侧;
背光模组还包括透光部,透光部位于第二子导光板远离第二光源的一侧,且透光部位于第一子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或者,透光部位于第一子导光板远离第一光源的一侧,且透光部位于第二子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设置第一子导光板,在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背光区设置第二子导光板,以及设置的位于第一子导光板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侧的第一光源和位于第二子导光板沿背离第一方向延伸一侧的第二光源,为第一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分别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即提高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的亮度,从而弥补指纹识别区因开口率降低而出现的亮度损失,实现指纹识别区与非指纹识别区的亮度均一,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和位于背光模组10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第一显示区A1和指纹识别区FA;背光模组10包括与第一显示区A1对应的第一背光区B1以及与指纹识别区FA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FB;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一导光板30和第二导光板40,第一导光板30包括位于指纹识别背光区FB的第一子导光板31,第二导光板40包括位于第一背光区B1的第二子导光板42;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一光源L1和第二光源L2,第一光源L1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侧,第二光源L2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沿背离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侧。背光模组10还包括透光部50,如图2所示,透光部50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远离第二光源L2的一侧,且透光部50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与显示面板20之间;或者,如图3所示,透光部50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远离第一光源L1的一侧,且透光部50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与显示面板2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为第一显示区A1指向指纹识别区FA的方向,也即是第一背光区B1指向指纹识别背光区FB的方向。对于显示面板20来说,通常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排列的数据线(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数据线交叉的栅极线(图中未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10还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如棱镜片、增光片等,图中未示出且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第一背光区B1与第一显示区A1对应,即为从第一背光区B1出射的光线为第一显示区A1提供图像显示所需要的背光;指纹识别背光区FB与指纹识别区FA对应,即为从指纹识别背光区FB出射的光线为指纹识别区FA提供图像显示所需要的光线,以及为指纹识别区FA提供指纹识别所需要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透光部50的点状填充仅是为了更好的示意其位置,并不作为对其结构和材料的限定。但透光部50是透光的、可以使光线透过,透光部50的材料可以选用对光线透过率较高的材质,例如,透明的树脂材料、玻璃材料等。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透光部50的材料包括聚碳酸酯(简称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PMMA)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透光部50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远离第二光源L2的一侧,且透光部50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与显示面板20之间,即第二子导光板42所在的平面位于显示面板20所在的平面和第一子导光板32所在的平面之间,透光部50与第二子导光板42同层。可选的,透光部50的厚度与第二子导光板42的厚度相同,从而能够使两者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从而在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组装时,能够使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20的接触面保持平行,受力均匀,避免对光路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确保用户体验。参考图1和图3,透光部50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远离第一光源L1的一侧,且透光部50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与显示面板20之间,即第一子导光板31所在的平面位于显示面板20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子导光板42所在的平面之间,透光部50与第一子导光板31同层。可选的,透光部50的厚度与第一子导光板31的厚度相同,从而能够使两者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从而在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组装时,能够使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20的接触面保持平行,受力均匀,避免对光路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确保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2为例,透光部50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不设置网点。因为从第一光源L1射入第一子导光板31的光线,经过第一子导光板31网点的漫射作用,使光线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出射。倘若透光部50底部具有与导光板相同的网点,则原本射入透光部50的均匀分布的光线会被破坏,进而从透光部50出射的光线不均匀。同样的道理,图3中的透光部50的底部也不设置网点,此处不再赘述。基于同样的道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光板30和第二导光板40不重叠。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设置与指纹识别区FA对应的第一子导光板31和与第一显示区A1对应的第二子导光板42,并分别搭配第一光源L1和第二光源L2。在显示阶段,第一光源L1和第二光源L2均点亮,使其分别为指纹识别区FA和第一显示区A1提供显示所需的背光,通过调节相关亮度参数,使指纹识别区FA和第一显示区A1显示的图像亮度一致、无差异;在指纹识别阶段,第一光源L1和第二光源L2均点亮,调节相关亮度参数,使指纹识别区FA和第一显示区A1显示的图像亮度均一,同时通过第一光源L1为指纹识别区FA提供指纹识别所需光线。也即是,通过设置分别位于不同平面的两层导光板,第一子导光板31和第二子导光板42,以及设置的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一侧的第一光源L1和位于第二子导光板32沿背离第一方向X延伸一侧的第二光源L2,为第一显示区A1和指纹识别区FA分别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提高与指纹识别区FA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FB的亮度,从而弥补指纹识别区FA因开口率降低而出现的亮度损失,实现指纹识别区FA与非指纹识别区(图2和图3中的第一显示区A1)的亮度均一,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4,图4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后续各图中,相同的结构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特别说明。透光部50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远离第二光源L2的一侧,且透光部50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与显示面板20之间;透光部50与第二导光板40一体成型。
透光部50与第二导光板40一体成型,也即透光部50与第二子导光板42一体成型,如此,透光部50可以采用与第二导光板40相同的材质,从而使设计简单方便而且能够降低工艺难度。但透光部50的底侧仍不设置网点,相关原理前文已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4,背光模组10还包括隔垫部60、反射片80和背板70;隔垫部60位于第一导光板30远离第一光源L1的一侧,且隔垫部60位于第二导光板40和背板70之间;反射片80包括第一子反射部81、第二子反射部82和第三子反射部83,第一子反射部81位于第二导光板40和隔垫部60之间,第二子反射部82位于第一导光板30和隔垫部60之间,第三子反射部83位于背板70和第一导光板30之间。
反射片80能够使射向其的光线经反射后再次射入导光板,从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反射部81、第二子反射部82和第三子反射部83可以在同一工艺中采用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型。此外,可以在第一子反射部81与第二子反射部82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子反射部82和第三子反射部8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骑缝线,这种连接处设有骑缝线的反射片80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释放回弹应力,使反射片能够较好的贴覆,减小第一显示区A1和指纹识别区FA的亮度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背板70包括平行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底板和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多个侧板,底板和侧板形成容置腔,用于容纳光源及相应的光学膜片。在第二导光板40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设置隔垫部60,隔垫部60与第一导光板30同层,可选的,隔垫部60的厚度与第一导光板30的厚度相同,从而能够使两者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从而在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组装时,能够使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20的接触面保持平行,受力均匀,避免对光路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确保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5,图5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透光部50位于第一子导光板31远离第一光源L1的一侧,且透光部50位于第二子导光板42与显示面板20之间;透光部50与第一导光板30一体成型。
透光部50与第一导光板30一体成型,也即透光部50与第一子导光板31一体成型,如此,透光部50可以采用与第一导光板30相同的材质,从而使设计简单方便而且能够降低工艺难度。但透光部50的底侧仍不设置网点,相关原理前文已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图3和图5,背光模组10还包括隔垫部60、反射片80和背板70;隔垫部60位于第二导光板40远离第二光源L2的一侧,且隔垫部60位于第一导光板30和背板70之间;反射片80包括第四子反射部84、第五子反射部85和第六子反射部86,第四子反射部84位于第一导光板30和隔垫部60之间,第五子反射部85位于第二导光板40和隔垫部60之间,第六子反射部86位于背板70和第二导光板40之间。
反射片80能够使射向其的光线经反射后再次射入导光板,从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子反射部84、第五子反射部85和第六子反射部86可以在同一工艺中采用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型。此外,可以在四子反射部84与第五子反射部85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第五子反射部85和第六子反射部86之间的连接处设置骑缝线,这种连接处设有骑缝线的反射片80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释放回弹应力,使反射片能够较好的贴覆,减小第一显示区A1和指纹识别区FA的亮度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背板70包括平行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底板和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多个侧板,底板和侧板形成容置腔,用于容纳光源及相应的光学膜片。在第一导光板30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设置隔垫部60,隔垫部60与第二导光板40同层,可选的,隔垫部60的厚度与第二导光板40的厚度相同,从而能够使两者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从而在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组装时,能够使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20的接触面保持平行,受力均匀,避免对光路以及产品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确保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图6和图7,图6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显示装置在CC’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背板的底板由多个位于不同平面的子板组成,也即是,底板的形状与第一导光板30、第二导光板40的形状相适应,无需设置辅助支撑结构,直接由底板为第一导光板30和第二导光板40提供支撑力。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透光部50亦可与第二导光板40一体成型;图7中,透光部50亦可与第一导光板30一体成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区AA还包括过渡显示区A2,沿第一方向X,过渡显示区A2位于第一显示区A1和指纹识别区FA之间;背光模组10包括与过渡显示区A2对应的过渡背光区B1,第一导光板30还包括位于过渡背光区B2的第三子导光板33。
由于指纹识别区FA设置了较多用于指纹识别相关的器件,如指纹识别薄膜晶体管、指纹识别信号线以及光感元件等,导致指纹识别区FA的开口率较第一显示区A1的开口率低,通过设置过渡显示区A2,使过渡显示区A2的开口率介于第一显示区A1的开口率和指纹识别区FA的开口率之间,并通过与过渡显示区A2对应的过渡背光区B1为过渡显示区A2提供背光,使过渡背光区B1的亮度介于第一背光区B1的亮度和指纹识别背光区FB的亮度之间,最终经显示面板后,实现整个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光板30的第三子导光板33为指纹识别区FA提供所需背光。由于通常指纹识别区FA占整个显示区AA的面积并不大,本发明将指纹识别区FA设置在上端,将非指纹识别区(如图9和图10中的第一显示区A1和过渡显示区A2)设置在下端,并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将用于为第一显示区A1提供背光的第二光源L2和用于为指纹识别区FA提供背光的第一光源L1分别设置在显示装置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端(即下端和上端)。相对来说,过渡显示区A2更靠近第一光源L1,因此能够更好的利用第一光源L1为指纹识别背光区FB和过渡背光区B2提供亮度更高的光线,从而最终实现整个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8-10,第三子导光板33网点密度大于第一子导光板31的网点密度;沿第一方向X,第二子导光板42的网点密度逐渐增大;第三子导光板33的网点密度逐渐减小,第一子导光板31的光点密度逐渐减小。
通常,离光源越近的地方光线越强。由于为过渡显示区A2提供背光的过渡背光区B2和为指纹识别区FA提供背光的指纹识别背光区FB共用第一光源L1,且过渡背光区B2相较于指纹识别背光区FB离第一光源L1的距离更远。本发明中,第三子导光板33的网点密度比第一子导光板31的网点密度大,则漫射效果越强,从而增强过渡背光区B2的光线亮度。同时,进一步地第二子导光板42的网点密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增大,第三子导光板33的网点密度逐渐减小,第一子导光板31的光点密度逐渐减小,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一背光区B1、过渡背光区B2和指纹识别背光区FB之间的光线强度过渡,最终经显示面板后,实现整个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网点密度是指在导光板的单位表面积内的网点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图2至图7中任一附图对应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导光板上的网点密度来实现不同背光区之间的亮度过渡,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图11和图12,图11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区AA还包括过渡显示区A2,沿第一方向X,过渡显示区A2位于第一显示区A1和指纹识别区FA之间;背光模组10包括与过渡显示区FA对应的过渡背光区FB,第二导光板40还包括位于过渡背光区FB的第四子导光板44。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渡显示区A2,使过渡显示区A2的开口率介于第一显示区A1的开口率和指纹识别区FA的开口率之间,并利用第二子导光板40的第四子导光板44对过渡背光区FB的光线进行转化,使过渡背光区B1的亮度介于第一背光区B1的亮度和指纹识别背光区FB的亮度之间,最终经显示面板后,实现整个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导光板上的网点密度来实现不同背光区之间的亮度过渡,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13,图13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透光部50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设有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与透光部50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子导光板42与透光部50一体成型为例,对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透光部50上设置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能够减小出射光的角度,同时减小入射到该区域的杂散光,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和图13,透光部50靠近显示面板20且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且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的顶角角度大于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的顶角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顶角,指的是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靠近显示面板10的角。通过在透光部50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位置设置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并使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的顶角角度大于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的顶角角度,能够调整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背光区B1、过渡背光区B2和指纹识别背光区FB之间的光线强度均匀过渡,最终经显示面板后,实现整个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的顶角角度和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91的顶角角度沿第一方向X设置为逐渐增大,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应背光区的光线强度变化,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14,图14是图8中显示装置在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子导光板31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设有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与第一子导光板31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子导光板31与透光部50一体成型为例,对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第一子导光板31上设置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能够减小出射光的角度,同时减小入射到该区域的杂散光,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第三子导光板33靠近显示面板20且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位置也设置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且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的顶角角度大于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的顶角角度。进一步地,也可以将对应指纹识别区FA的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的顶角角度和对应过渡显示区A2的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92的顶角角度沿第一方向X设置为逐渐增大,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应背光区的光线强度变化,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7、图9-14,第一光源L1的排布密度大于第二光源L2的排布密度;和/或,第一光源L1的亮度大于第二光源L2的亮度。通过增大与指纹识别区FA对应的第一光源L1的排布密度和/或亮度,使指纹识别区FB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A1的亮度,从而弥补指纹识别区FA因开口率降低而出现的亮度损失,实现指纹识别区FA与非指纹识别区的亮度均一,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5,非显示区N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NA1和第二非显示区NA2,第一非显示区NA1和第二非显示区NA2沿第一方向X位于显示区AA相对的两侧;第一非显示区NA1设有显示信号端子111,第二非显示区NA2设有指纹识别信号端子112。
本实施例中,将与指纹识别区FA对应的指纹识别信号端子112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二非显示区NA2,即指纹识别芯片FIC同步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上边框;将与显示相关的显示信号端子111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NA1,即显示芯片AIC同步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下边框。通过将指纹识别芯片FIC和显示芯片AIC分别设置在上边框和下边框,能够缩小上下边框的宽度,实现显示装置窄边框,同时减小布线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COF(chip on FPC)为例进行说明,该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边框宽度,扩大屏占比,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设置第一子导光板,在与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背光区设置第二子导光板,以及设置的位于第一子导光板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侧的第一光源和位于第二子导光板沿背离第一方向延伸一侧的第二光源,为第一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分别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即提高与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的亮度,从而弥补指纹识别区因开口率降低而出现的亮度损失,实现指纹识别区与非指纹识别区的亮度均一,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第一背光区以及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对应的指纹识别背光区;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位于所述指纹识别背光区的第一子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背光区的第二子导光板;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子导光板沿背离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侧;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或者,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导光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隔垫部、反射片和背板;
所述隔垫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且所述隔垫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子反射部、第二子反射部和第三子反射部,所述第一子反射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隔垫部之间,所述第二子反射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隔垫部之间,所述第三子反射部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一导光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导光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第一导光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隔垫部、反射片和背板;
所述隔垫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且所述隔垫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反射片包括第四子反射部、第五子反射部和第六子反射部,所述第四子反射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隔垫部之间,所述第五子反射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隔垫部之间,所述第六子反射部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过渡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指纹识别区之间;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与所述过渡显示区对应的过渡背光区,所述第一导光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渡背光区的第三子导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子导光板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的网点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子导光板的网点密度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子导光板的网点密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子导光板的网点密度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过渡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指纹识别区之间;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与所述过渡显示区对应的过渡背光区,所述第二导光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渡背光区的第四子导光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状导光结构与所述透光部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导光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所述第二棱镜状导光结构与所述第一子导光板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的排布密度;和/或,
所述第一光源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的亮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显示区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设有显示信号端子,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设有指纹识别信号端子。
CN201910690527.4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428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0527.4A CN110428736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0527.4A CN110428736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8736A CN110428736A (zh) 2019-11-08
CN110428736B true CN110428736B (zh) 2021-04-30

Family

ID=6841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0527.4A Active CN110428736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8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7121B (zh) * 2020-03-19 2024-04-16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采光量方法
CN114442216B (zh) * 2022-01-29 2024-09-1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448A (zh) * 2017-05-27 2017-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39752A (zh) * 2017-05-22 2017-10-1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屏
CN108399890A (zh) * 2018-05-30 2018-08-1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538206A (zh) * 2018-05-25 2018-09-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06603A (zh) * 2018-06-29 2018-11-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196522A (zh) * 2018-08-24 2019-01-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屏下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564630A (zh) * 2018-11-09 2019-04-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指纹模组、指纹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7376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0940B2 (en) * 2011-01-17 2016-04-12 Pixart Imaging Inc. Capacitive touchscreen or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reader
US10592717B2 (en) * 2016-01-29 2020-03-1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Biometric imaging with hover detection
US9961178B2 (en) * 2016-03-24 2018-05-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Embedded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MOLED) fingerprint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9752A (zh) * 2017-05-22 2017-10-1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屏
CN107153448A (zh) * 2017-05-27 2017-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38206A (zh) * 2018-05-25 2018-09-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99890A (zh) * 2018-05-30 2018-08-1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806603A (zh) * 2018-06-29 2018-11-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196522A (zh) * 2018-08-24 2019-01-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屏下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564630A (zh) * 2018-11-09 2019-04-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指纹模组、指纹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7376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8736A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3532B1 (ko) 도광판
JP4170084B2 (ja)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002901B2 (en) Light guide film assembly, front light sourc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TW541440B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TWI468800B (zh) 面光源裝置
CN10898349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30085590A (ko) 전면발광 터치 패널
JP2000249837A (ja) 導光板
KR1004727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0428736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4349182A (ja) フロントライト及び反射型表示装置
JP6303972B2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60083571A (ko) 초집광 도광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표시장치용 박막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US2017005976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8126835A1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JP2008152986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2021000403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확산판
WO2015062259A1 (zh) 导光元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EP3816849A1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WM526084U (zh) 顯示裝置
JP437907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2056918A1 (zh) 导光结构、光源模组和显示模组
TWI386693B (zh)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WO2019155962A1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