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7127B - 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7127B
CN110427127B CN201910740473.8A CN201910740473A CN110427127B CN 110427127 B CN110427127 B CN 110427127B CN 201910740473 A CN201910740473 A CN 201910740473A CN 110427127 B CN110427127 B CN 110427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n electrode
common
edge
pattern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04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7127A (zh
Inventor
黄德群
徐文義
陈政德
陈培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27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7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7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7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1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common or backgr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及配置于基板上的共电极环、第一共用电极图案、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多个画素结构、边缘共用信号线以及多条共用信号线。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及画素结构都位于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在列方向相隔一间隙。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分别重叠于部分的画素结构。边缘共用信号线配置于基板上,越过间隙,且朝共电极环延伸而电性连接共电极环。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共用信号线的一者,而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共用信号线的另一者。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与显示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现行电子产品的普遍设计趋势。于显示面板中内建触控元件往往会面临到线路布局规画不易的问题。举例来说,为了整合触控元件于显示面板中,已有设计是将显示面板中利用原本用以传递共用电压的共用电极切割成多个触控电极,使这些触控电极在信号上彼此独立。不过,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处,由于并无共用电极存在,而有可能导致显示异常点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兼具触控与显示的作用且保有良好的显示及触控品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共电极环、第一共用电极图案、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多个画素结构、边缘共用信号线以及多条共用信号线。共电极环配置于基板上。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配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配置于基板上,位于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在列方向相隔一间隙。画素结构配置于基板上,且阵列排列于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于至少部分画素结构而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于至少另一部分画素结构。边缘共用信号线配置于基板上,越过间隙,且朝共电极环延伸而电性连接共电极环。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共用信号线的一者,而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共用信号线的另一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第三共用电极图案。第三共用电极图案配置于该基板上,位于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在行方向相邻,且第三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共用信号线的又另一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共用电极图案所重叠且电性连接的共用信号线延伸越过第三共用电极图案且信号独立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辅助共用信号线。辅助共用信号线配置于基板上。辅助共用信号线重叠且电性连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进一步而言,上述的辅助共用信号线可不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辅助共用信号线的延伸线重合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所重叠且电性连接的共用信号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共用信号线、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辅助共用信号线以等间距方式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画素结构包括主动元件与画素电极。画素电极电性连接主动元件,且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位于画素电极与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扫描线与数据线设置于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且彼此交错。其中一条扫描线适于开启其中一个画素结构的主动元件,使其中一条数据线上的信号传递至这个画素结构的画素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边缘共用信号线、共用信号线与数据线为相同膜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导接电极。导接电极连接于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对应的共用信号线之间,且导接电极与画素电极为相同膜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边缘导接电极。边缘导接电极连接于边缘共用信号线与共电极环之间,且边缘导接电极与画素电极为相同膜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驱动电路元件。共电极环连接至驱动电路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共电极环环绕成U形图案,驱动电路元件位于U形图案的开口,且边缘共用信号线朝向U形图案的底部延伸而在U形图案的底部电性连接共电极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连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共电极环的边缘导接电极,其中共电极环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且边缘导接电极与驱动电路元件位于封闭环形图案的同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连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共电极环的两个边缘导接电极,其中共电极环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且两个边缘导接电极位于封闭环形图案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共电极环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边缘共用信号线划分成两区段,其中一区段通过边缘导通电极与该共电极环连接,另一区段通过另一边缘导通电极与该共电极环连接,此边缘导通电极与此另一边缘导通电极分别位于封闭环形图案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更包括朝共电极环延伸且电性连接共电极环的另一边缘共用信号线。第二共用电极图案位于边缘共用信号线与另一边缘共用信号线之间,且另一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边缘共用信号线的间距相同于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的间距。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边缘共用信号线位于相邻两列共用电极图案之间。边缘共用信号线不与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共用电极图案电性连接而是连接至位于周边的共电极环。如此,用来传递共用信号的信号线可均匀分布于触控显示面板中。此外,边缘共用信号线位于共用电极图案之间的间隙且不需通过导接电极或类似结构连接共用电极图案,使得共用电极图案之间可维持一定的距离而彼此信号独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线路布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2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300、400:触控显示面板
110:基板
120、220:共电极环
130:共用电极图案
130a:第一共用电极图案
130b:第二共用电极图案
130c:第三共用电极图案
140:画素结构
150、150a、150b、450:边缘共用信号线
160、160a、160b:共用信号线
170:辅助共用信号线
180:导接电极
190、290、390:边缘导接电极
452、454:区段
AA:区域
C:半导体层
DE:汲极
DL:数据线
G:间隙
IC:驱动电路元件
PE:画素电极
SC:扫描线
SE:源极
TFT:主动元件
V1、V2:接触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系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它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上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及/或(and/or)公差的结果的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锐角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是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是旨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及配置于基板110上的共电极环120、多个共用电极图案130、多个画素结构140、多条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以及多条共用信号线160。共用电极图案130与画素结构140都位于共电极环120所围绕的区域AA内。在本实施例中,共电极环120所围绕的区域AA可以是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也就是说,触控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画面是呈现在共电极环120所围绕的区域AA内。另外,图中虽未示出,但触控显示面板100可更包括有显示介质,其可受画素结构140所产生的电场而驱动以在不同区域呈现的需要亮度,达成显示。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可包括液晶层,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可包括在电场驱动下可改变光穿透率或光反射率的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共用电极图案130在结构与信号上都彼此独立以独立的进行触控感测功能。画素结构140与共用电极图案130都在共电极环120所围绕的区域AA内排列成阵列,且各个共用电极图案130重叠部分的画素结构140。另外,触控显示面板100上可配置有驱动电路元件IC,且共电极环120的末端连接至驱动电路元件IC。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上可不配置有驱动电路元件IC,而触控显示面板100可通过可挠性电路板或类似的连接构件连接到接合于外部装置上的驱动电路元件。
为了清楚呈现各构件的关系,下文将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说明共用电极图案130彼此之间的配置关系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在列方向上相邻,而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在行方向上相邻。也就是说,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为同一列上的相邻共用电极图案130,而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为同一行上的相邻共用电极图案130。
在本实施例中,边缘共用信号线150有多条,例如边缘共用信号线150a、150b……,其中各边缘共用信号线150设置于相邻两列的共用电极图案130之间,且朝共电极环120延伸而电性连接共电极环120。举例来说,边缘共用信号线150a越过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之间的间隙G且朝共电极环120延伸而电性连接共电极环120。边缘共用信号线150b则越过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与另一列共用电极图案(未示出)之间的间隙且朝共电极环120延伸而电性连接共电极环120。也就是说,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位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a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b之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的间距(宽度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可相同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a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b的间距。
共用信号线160有多条,例如共用信号线160a、160b……等。各个共用电极图案130对应的重叠且电性连接其中一条共用信号线160。每一条共用信号线160都仅电性连接其中一个共用电极图案130,但越过位于同一行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共用电极图案130。举例而言,共用信号线160a越过且重叠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但仅电性连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而信号独立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
另外,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更包括多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各辅助共用信号线170配置于基板100上且位于共用电极环120所围绕的区域AA中。各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可重叠其中一个共用电极图案130,但各共用电极图案130所重叠的辅助共用信号线170的数量不须一致。各共用电极图案130会与所重叠于的辅助共用信号线170电性连接。以图1的示意图来说,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可重叠于两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且这两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都与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电性连接。同时,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仅重叠于一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且这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电性连接。此外,重叠于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的其中一条辅助共用信号线170的延伸线可与电性连接于第三共用电极图案130c的共用信号线160b重合。也就是说,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可以与其中一条共用信号线160位于同一线性路径上。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可更包括导接电极180。导接电极180连接于共用信号线160与共用电极图案130之间。另外,辅助共用信号线170与对应的共用电极图案130之间也可以通过导接电极180来电性连接。进一步而言,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更包括边缘导接电极190以连接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与共电极环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共电极环120环绕成U形图案,驱动电路元件IC位于U形图案的开口,且边缘共用信号线150朝向U形图案的底部延伸而在U形图案的底部电性连接共电极环120。也就是说,边缘导接电极190与驱动电路元件IC可以位于共电极环120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与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可以采用相同膜层制作而成,且触控显示面板100执行触控与显示功能时,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与辅助共用信号线170都会具有共用电压。另外,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与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可以等间距方式排列。因此,触控显示面板100可具有均匀分布的线路布局。此外,边缘共用信号线150a并不电性连接至第一共用电极图案130a或第二共用电极图案130b,因此不须在间隙G触设置导通于共用电极图案130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之间的导接电极。如此,可确保相邻共用电极图案130之间的间隙G。
图2为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线路布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用以阐释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区域AA中个别构件的线路布局方式的可能实施方式,但图1的个别构件可能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实施而不以图2所示的构件轮廓为限。由图2可知,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扫描线SC与多条数据线DL。这些扫描线SC与这些数据线DL都是设置于共用电极环120所围绕的区域AA中且这些扫描线SC与这些数据线DL彼此交错设置。举例而言,扫描线SC各自沿着列方向延伸,而数据线DL各自沿着行方向延伸。每一条扫描线SC可以交错于所有的数据线DL,而每一条数据线DL可以交错于所有的扫描线SC。各画素结构140包括主动元件TFT与画素电极PE,画素电极PE电性连接主动元件TFT。其中一条扫描线SC适于开启其中一个画素结构140的主动元件TFT使其中一条数据线DL上的信号传递至对应画素结构140的画素电极PE。
由图1与图2可知,每个共用电极图案130可重叠于多个画素结构140。具体而言,每个共用电极图案130可重叠于多个画素电极PE。在本实施例中,画素电极PE所在膜层相较于共用电极图案130所在膜层更接近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介质(例如液晶材料),且画素电极PE具有多个狭缝。当触控显示面板100显示画面时,画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图案130可分别被输入对应的信号,以利用画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图案130所形成的电场来显示介质。
图3为沿图2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而图4为沿图2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至图4,各画素结构140的主动元件TFT可包括闸极GE、半导体层C、源极SE与汲极DE。闸极GE与半导体层C重叠。源极SE与汲极DE都局部接触半导体层C。闸极GE连接于其中一条扫描线SC。源极SE连接于其中一条数据线DL。汲极DE则连接于画素电极PE。由图3与图4可知,共用电极图案130所在膜层位于画素电极PE所在膜层与基板1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可更包括多个绝缘层I1~I3。闸极GE配置于基板110上。绝缘层I1覆盖闸极GE。半导体层C、源极SE与汲极DE配置于绝缘层I1上。绝缘层I2覆盖半导体层C、源极SE与汲极DE。共用电极图案130配置于绝缘层I2上。绝缘层I3覆盖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电极PE配置于绝缘层I3上。如此,闸极GE、半导体层C、源极SE、汲极DE、画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图案130可藉由绝缘层I1~I3彼此隔离。
此外,由图3与图4可知,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及共用信号线160所在膜层可相同于源极SE与汲极DE所在膜层。也就是说,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以及辅助共用信号线170都是夹于绝缘层I1与绝缘层I2之间。如此,共用电极图案130与共用信号线160之间夹有绝缘层I2。不过,共用电极图案130与共用信号线160可通过导接电极180彼此电性连接,且导接电极180所在膜层相同于画素电极PE所在膜层。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导接电极180配置于绝缘层I3上,且导接电极180会通过贯穿绝缘层I3的接触窗V1连接至共用电极图案130并通过贯穿绝缘层I3与绝缘层I2的另一接触窗V2连接至共用信号线160。
在本实施例中,由图2与图3可知,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上并无设置导接电极180与对应的接触窗V1,使得相邻列的共用电极图案130之间的间隙G可维持恒定大小,且使相邻行的共用电极图案130不致因导接电极的设置而彼此电性连接,这有助于确保相邻两个共用电极图案130彼此信号独立。触控显示面板100在进行显示时,边缘共用信号线150所产生的电场可施加给对应于间隙G处的显示介质而有助于减低显示异常点的发生机率。另外,如图1所示,在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共用信号线160、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与辅助共用信号线170都是被输入共用信号的信号线,且这些信号线以等间距方式排列,这有助于使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线路布局均匀化。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200相似于触控显示面板100。具体来说,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基板110、共电极环220、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结构140、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导接电极180与边缘导接电极290。本实施例的基板110、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结构140、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辅助共用信号线170与导接电极180大致相似于触控显示面板100,而其具体结构、功能与特性等可参照图1至图4及对应的说明,在此不另赘述。
本实施例不同于触控显示面板100之处在于,共电极环220的图案设计不同于共电极环120的图案设计,其中图1的共电极环120环绕成U形图案,而图5的共电极环220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例如矩形图案,但不以此为限。由图5可知,共电极环220除了为围绕成封闭环形图案外还具有朝向驱动电路元件IC延伸的延伸部以连接至驱动电路元件IC。此外,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与共电极环220彼此通过边缘导接电极290连接,且边缘导接电极290与驱动电路元件IC位于封闭环形图案的同一侧。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300相似于触控显示面板200。具体来说,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基板110、共电极环220、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结构140、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导接电极180、边缘导接电极290与边缘导接电极390。本实施例的基板110、共电极环220、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结构140、边缘共用信号线150、共用信号线160、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导接电极180与边缘导接电极290大致相似于触控显示面板200,而其具体结构、功能与特性等可参照图1至图5及对应的说明,在此不另赘述。本实施例不同于触控显示面板200之处在于,边缘共用信号线150与共电极环220彼此除了通过边缘导接电极290连接,还通过边缘导接电极390连接。此外,边缘导接电极290与边缘导接电极390位于共电极环220所围出的封闭环形图案的相对两侧。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400相似于触控显示面板300。具体来说,触控显示面板400包括基板110、共电极环220、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结构140、边缘共用信号线450、共用信号线160、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导接电极180、边缘导接电极290与边缘导接电极390。本实施例的基板110、共电极环220、共用电极图案130、画素结构140、共用信号线160、辅助共用信号线170、导接电极180、边缘导接电极290与边缘导接电极390大致相似于触控显示面板300,而其具体结构、功能与特性等可参照图1至图6及对应的说明,在此不另赘述。本实施例不同于触控显示面板300之处在于,边缘共用信号线450划分成两区段452与454,其中一区段452通过边缘导接电极290连接至共电极环220,另一区段454通过边缘导接电极390连接至共电极环220。边缘导接电极290与边缘导接电极390分别位于共电极环220围设出的封闭环形图案的相对两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相邻两行共用电极图案之间设置有边缘共用信号线。边缘共用信号线连接至位于触控显示面板周边的共电极环。如此,整个触控显示面板上用以传递共用信号的线路可以等间距的方式排列,而具有均匀的线路布局。此外,边缘共用信号线由于不需电性连接任何共用电极图案,使相邻共用电极图案之间的间隙维持恒定,有助于简化共用电极图案的轮廓设计并提供良好的触控品质。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共电极环,配置于该基板上;
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配置于该基板上,位于该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
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配置于该基板上,位于该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且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该第二共用电极图案在列方向相隔一间隙;
多个画素结构,配置于该基板上,阵列排列于该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且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于至少部分该些画素结构而该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于至少另一部分该些画素结构;
边缘共用信号线,配置于该基板上,沿着该间隙且朝该共电极环延伸而电性连接该共电极环,并且所述边缘共用信号线于该间隙中不具有与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第二共用电极图案电性连接的连接结构;以及
多条共用信号线,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该些共用信号线的一者,而该第二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该些共用信号线的另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三共用电极图案,配置于该基板上,位于该共电极环所围绕的区域内,其中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该第三共用电极图案在行方向相邻,且该第三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电性连接该些共用信号线的又另一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所重叠且电性连接的共用信号线延伸越过该第三共用电极图案且信号独立于该第三共用电极图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辅助共用信号线,该辅助共用信号线配置于该基板上,该辅助共用信号线重叠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共用信号线不与该第三共用电极图案重叠且该辅助共用信号线的延伸线重合于该第三共用电极图案所重叠且电性连接的共用信号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共用信号线、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该辅助共用信号线以等间距方式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画素结构包括主动元件与画素电极,该画素电极电性连接该主动元件,且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该第二共用电极图案位于该些画素结构的画素电极与该基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该些扫描线与该些数据线设置于该共电极环所围绕的该区域内,且彼此交错,其中一条扫描线适于开启其中一个画素结构的该主动元件,使其中一条数据线上的信号传递至该其中一个画素结构的该画素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边缘共用信号线、该些共用信号线与该些数据线为相同膜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导接电极,连接于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对应的共用信号线之间,且该导接电极与该画素电极为相同膜层。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边缘导接电极,连接于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该共电极环之间,且该边缘导接电极与该画素电极为相同膜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驱动电路元件,该共电极环连接至该驱动电路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共电极环环绕成U形图案,该驱动电路元件位于该U形图案的开口,且该边缘共用信号线朝向该U形图案的底部延伸而在该U形图案的底部电性连接该共电极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连接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该共电极环的边缘导接电极,其中该共电极环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该边缘导接电极与该驱动电路元件位于该封闭环形图案的同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连接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该共电极环的两个边缘导接电极,其中该共电极环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该两个边缘导接电极位于该封闭环形图案的相对两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共电极环环绕成封闭环形图案,该边缘共用信号线划分成两区段,其中一区段通过边缘导通电极与该共电极环电性连接,另一区段通过另一边缘导通电极与该共电极环电性连接,该边缘导通电极与该另一边缘导通电极分别位于该封闭环形图案的相对两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朝该共电极环延伸且电性连接该共电极环的另一边缘共用信号线,该第二共用电极图案位于该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该另一边缘共用信号线之间,且该另一边缘共用信号线与该边缘共用信号线的间距相同于该第一共用电极图案与该第二共用电极图案的间距。
CN201910740473.8A 2019-01-16 2019-08-12 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0427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709A TWI694365B (zh) 2019-01-16 2019-01-16 觸控顯示面板
TW108101709 2019-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7127A CN110427127A (zh) 2019-11-08
CN110427127B true CN110427127B (zh) 2023-10-24

Family

ID=6841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0473.8A Active CN110427127B (zh) 2019-01-16 2019-08-12 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8093B2 (zh)
CN (1) CN110427127B (zh)
TW (1) TWI6943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337B (zh) * 2019-04-12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6309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멀티 스크린 표시 장치
KR20220032181A (ko) * 2020-09-07 2022-03-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지문인식용 스마트 카드
CN112684931B (zh) * 2020-12-28 2023-10-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1718A (zh) * 2012-08-31 2012-12-2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201346662A (zh) * 2012-05-09 2013-11-16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104536630A (zh) * 2015-01-21 2015-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885402A (zh) * 2017-12-15 2018-04-0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924329U (zh) * 2018-04-09 2018-09-28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异形ips显示屏的公共电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4003A (ja) * 2006-06-15 2007-12-27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466275U (zh) * 2010-09-24 2013-11-2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結構及其觸控顯示面板
CN102945106B (zh) * 2012-10-31 2016-02-0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336597B (zh) * 2013-06-06 2016-08-1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
KR101655410B1 (ko) 2014-08-26 2016-09-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US9910530B2 (en) * 2015-02-27 2018-03-06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US9939972B2 (en) * 2015-04-06 2018-04-10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atrix sensor with via routing
TW201704958A (zh) 2015-07-17 2017-02-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模式的驅動方法
CN104991690B (zh) * 2015-08-11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222914B2 (en) * 2015-10-23 2019-03-05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46662A (zh) * 2012-05-09 2013-11-16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102841718A (zh) * 2012-08-31 2012-12-2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36630A (zh) * 2015-01-21 2015-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885402A (zh) * 2017-12-15 2018-04-0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924329U (zh) * 2018-04-09 2018-09-28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异形ips显示屏的公共电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7127A (zh) 2019-11-08
TW202028934A (zh) 2020-08-01
TWI694365B (zh) 2020-05-21
US20200225793A1 (en) 2020-07-16
US11068093B2 (en)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7127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8710509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74333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203682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JP463591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69854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US2011023495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5009178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46745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045881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10429970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84199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681451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764645B (zh) 像素阵列基板
US72122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one pixel electrode having a plurality of generally circular patterns in each pixel region
US117054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41619A (zh)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US2017010898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pixel structure
CN109213379B (zh) 触控面板
CN101149547A (zh) 显示装置
EP4006631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77482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7431793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WO2021251323A1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6626941A (zh) 阵列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