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517B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517B
CN110402517B CN201880017683.8A CN201880017683A CN110402517B CN 110402517 B CN110402517 B CN 110402517B CN 201880017683 A CN201880017683 A CN 201880017683A CN 110402517 B CN110402517 B CN 110402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power connector
battery pack
main contro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76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2517A (zh
Inventor
金学仁
金东炫
南皓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02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2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第一电源连接器,具有连接到所述正极端子的第一电源端子、连接到所述负极端子的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一辅助端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被配置为耦接到包括在外部装置中的第二电源连接器或者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是否耦接;第一通信连接器,在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输入或输出通信信号;和通信开关单元,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器之间,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确定结果接通或关断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31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43552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并入于此。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电池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电压分配原理来控制通信连接器和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来,对诸如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和便携式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并且已经正式开发了电动车辆、储能电池、机器人、卫星等。因此,正在积极研究允许重复充电和放电的高性能二次电池。
目前市售的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其中,与镍基二次电池相比,锂二次电池因为几乎没有记忆效应并且还具有非常低的自放电率和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
电池组可以可拆卸地耦接到诸如无线清洁器的无线装置的主体。为了增加无线装置的输出电功率,应使用能够提供高输出电压的电池组。为了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应在电池组的高压侧或低压侧安装充电/放电开关。与充电/放电开关安装在电池组的低压侧的情况相比,如果充电/放电开关安装在电池组的高压侧,则需要充电泵(charge pump)和栅极驱动器,这会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如果电池组的输出电压高,则充电/放电开关安装在电池组的低压侧。
在低压侧具有充电/放电开关的电池组被连接到无线装置或与无线装置分离时,如果在连接到高压侧的电源端子和连接到用于与无线装置通信的内部控制单元的通信端子之间发生短路,则高电压依次施加到高压侧、电源端子和通信端子,从而流到控制单元,由此损坏控制单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内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内容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可使用电压分配原理来检测与外部装置的耦接,并且响应于检测结果控制位于控制单元和通信端子之间的通信开关单元。
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可以理解本公开内容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和优点从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示出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方式如下。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第一电源连接器,具有连接到所述正极端子的第一电源端子、连接到所述负极端子的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一辅助端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被配置为耦接到包括在外部装置中的第二电源连接器或者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是否耦接;第一通信连接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输入或输出通信信号;和通信开关单元,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器之间。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单元可响应于确定结果接通或关断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池组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阻器元件,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具有与地电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辅助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端。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单元可包括:子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耦接,然后提供操作电力;和主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子控制模块提供操作电力时从睡眠状态转换到唤醒状态。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可接通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主控制模块可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从所述唤醒状态转换到所述睡眠状态。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睡眠状态下操作时可关断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根据一实施方式,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主控制模块可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将第一停止(Shut Down)命令发送到所述子控制模块。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子控制模块可响应于来自所述主控制模块的所述第一停止命令,停止将操作电力提供给所述主控制模块。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子控制模块可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将第二停止命令发送到所述主控制模块。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模块可响应于来自所述子控制模块的所述第二停止命令,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时,所述子控制模块可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停止将操作电力提供给所述主控制模块。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电压分配原理检测与外部装置的耦接,并且响应于检测结果控制位于控制单元和通信端子之间的通信开关单元。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如果检测到外部装置是分离的,则关断位于控制单元和通信端子之间的通信开关单元,因此即使当电池组的电源端子和通信端子由于任何导体而无意地连接时,也可防止高电压被施加到控制单元。
本公开内容的效果不限于上述内容,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所附权利要求中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与前述公开内容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内容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至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和外部装置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4和图5是示出图1至图3中所示的控制单元的详细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描述之前,应当理解,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和字典含义,而是在允许发明人适当地定义术语以获得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与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其他等同替换和修改。
另外,在描述本公开内容时,当认为相关已知元件或功能的详细描述使得本公开内容的关键主题不明确时,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用于在各种元件中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但不旨在通过术语限制元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一部分被称为“包括”或“包含”任何元件时,这意味着该部分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而不排除其他元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此外,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控制单元”指的是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整个说明书中,当一部分被称为“连接”到另一部分时,不限于它们“直接连接”的情况,而是还包括它们“间接连接”并且另一个元件插在它们之间的情况。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装置。
图1至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和外部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的图。
首先,参考图1,电池组10包括电池模块20、第一电源连接器30a、第一通信连接器30b、电阻器元件R1、电源开关单元40a、通信开关单元40b和控制单元50。
电池模块20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如果电池模块20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电池单元,则多个电池单元可彼此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电池模块20具有正极端子B+和负极端子B-。电池模块20的正极端子B+通过第一电源线L1电连接到第一电源连接器30a。电池模块20的负极端子B-通过第二电源线L2电连接到第一电源连接器30a。电池组10的高压侧可表示通过第一电源线L1连接的电池模块20的正极端子B+与第一电源连接器30a之间的部分。电池组10的低压侧可表示通过第二电源线L2连接的电池模块20的负极端子B-与第一电源连接器30a之间的部分。
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包括第一电源端子P1、第二电源端子P2和第一辅助端子Pa。第一电源端子P1通过第一电源线L1连接到电池模块20的正极端子B+。第二电源端子P2通过第二电源线L2连接到电池模块20的负极端子B-。第一辅助端子Pa连接到稍后说明的电阻器元件R1。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可被配置为使得第一电源端子P1、第二电源端子P2和第一辅助端子Pa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以从外部用肉眼观看到,并且可被配置为物理地耦接到包括在外部装置100中的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或与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分离。
这样,存储在电池模块20中的电力被供应到外部装置100,或者电池模块20被外部电力充电。
电阻器元件R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电阻器元件R1是用于对施加在第一电源端子P1和第二电源端子P2之间的电池组10的电压(下文中,称为“电池组电压”)进行分压的两个或更多个电阻器元件中的一个。电阻器元件R1的第一端电连接到地。电阻器元件R1的第二端电连接到第一辅助端子Pa。
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包括第一通信端子P5和第二通信端子P6。第一通信端子P5通过第一通信线L3连接到控制单元50的稍后说明的发送端子Tx。第二通信端子P6通过第二通信线L4连接到控制单元50的稍后说明的接收端子Rx。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可被配置为使得第一通信端子P5和第二通信端子P6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以从外部用肉眼观看到,并且可物理地耦接到包括在外部装置100中的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或与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分离。这样,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可输入或输出在外部装置100和控制单元50之间发送或接收的通信信号。
电源开关单元40a安装在电池模块20的负极端子B-和第二电源端子P2之间。也就是说,电源开关单元40a安装在对应于电池组10的低压侧的第二电源线L2上。电源开关单元40a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充电开关41a和放电开关42a。充电开关41a和放电开关42a可分别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和寄生二极管。每个FET包括漏极、源极和栅极。每个FET的栅极可连接到控制单元50以接收来自控制单元50的开关信号,稍后对此进行说明。
充电开关41a的FET的漏极和源极可连通以提供充电电流路径。相反,放电开关42a的FET的漏极和源极可连通以提供放电电流路径。
充电开关41a的寄生二极管可以在放电电流方向上连接,并且放电开关42a的寄生二极管可以在充电电流方向上连接。因此,如果充电开关41a的FET处于截止状态,则可以仅提供通过充电开关41a的寄生二极管的放电电流路径。而且,如果放电开关42a的FET处于截止状态,则可以仅提供通过放电开关42a的寄生二极管的充电电流路径。
通信开关单元40b安装在控制单元50和第一通信连接器30b之间。具体地,通信开关单元40b包括安装在控制单元50的发送端子Tx和第一通信连接器30b的第一通信端子P5之间的发送开关41b、以及安装在控制单元50的接收端子Rx和第一通信连接器30b的第二通信端子P6之间的接收开关42b。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可分别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和寄生二极管。每个FET包括漏极、源极和栅极。每个FET的栅极可以连接到控制单元50以接收来自控制单元50的开关信号,稍后对此进行说明。
发送开关41b的FET的漏极和源极可连通,以提供用于将控制单元50的发送端子Tx发送的通信信号传输到第一通信连接器30b的第一通信端子P5的路径。相反,接收开关42b的FET的漏极和源极可连通,以提供用于将第二通信端子P6接收的通信信号传输到控制单元50的接收端子Rx的路径。
控制单元50电连接到电池模块20、第一电源连接器30a、电阻器元件R1、电源开关单元40a和通信开关单元40b。控制单元50确定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外部装置100的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是否耦接,并且响应于确定结果,在唤醒状态下操作以接通通信开关单元40b或在睡眠状态下操作以关断通信开关单元40b。
更具体地,控制单元50检测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即施加在电阻器元件R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下文中,称为“分配电压”),并且根据检测到的分配电压在唤醒状态和睡眠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状态下操作。也就是说,控制单元50被配置为当电池组10与外部装置100分离时总是在睡眠状态下操作,并且当电池组10耦接到外部装置100时从睡眠状态转换到唤醒状态。
在睡眠状态下,控制单元50关断通信开关单元40b,以使包括在通信开关单元40b中的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保持在关断状态。这样,控制单元50可防止第一电源连接器30a的第一电源端子P1电连接到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使得施加到第一电源端子P1的电池模块20的高电压被引入控制单元50。
在唤醒状态下,控制单元50接通通信开关单元40b,以使包括在通信开关单元40b中的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保持在接通状态。这样,控制单元50可以在唤醒状态下操作,同时与外部装置100通信。
此外,在睡眠状态下,控制单元50将充电开关41a和放电开关42a保持在关断状态。也就是说,控制单元50可以在睡眠状态下操作,同时停止给充电开关41a和放电开关42a中的每一个输出开关信号。
在唤醒状态下,控制单元50可根据与外部装置100的通信将充电开关41a和放电开关42a中的至少一个转换到接通状态。控制单元50的更详细配置稍后将参考图4和图5进行描述。
外部装置100可以是充电器或电负载(例如,真空清洁器的电机驱动器)。在下文中,为了便于理解,将电负载称为“无线装置主体”。电池组10可以可拆卸地耦接到外部装置100。此外,电池组10可包括在无线装置主体中。
外部装置100包括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和电阻器元件R3,并且可选地进一步包括保护电容器120。如果外部装置100是真空清洁器,则外部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驱动电路130等。
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包括第三电源端子P3、第四电源端子P4和第二辅助端子Pb,并且可以物理地耦接到第一电源连接器30a或与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分离。如果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彼此物理耦接,则第三电源端子P3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电源端子P1,第四电源端子P4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电源端子P2,第二辅助端子Pb可以电连接到第一辅助端子Pa。
电阻器元件R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电阻器元件R3电连接在第三电源端子P3和第二辅助端子Pb之间。具体地,电阻器元件R3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第二辅助端子Pb,电阻器元件R3的第二端电连接到第三电源端子P3。因此,当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彼此物理耦接时,电阻器元件R1和电阻器元件R3彼此串联电连接以用作电压分配器。也就是说,第三电源端子P3和地之间的电压可被电阻器元件R1和电阻器元件R3分压。
保护电容器1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保护电容器120可以电连接在第三电源端子P3和第四电源端子P4之间。具体地,保护电容器120的第一端可以电连接到第四电源端子P4,保护电容器120的第二端可以电连接到第三电源端子P3。保护电容器120起到抑制由于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之间的物理耦接而使施加在第三电源端子P3和第四电源端子P4之间的电压突然变化的作用。
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包括第三通信端子P7和第四通信端子P8,并且可以物理地耦接到第一通信连接器30b或与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分离。当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和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彼此物理耦接时,第三通信端子P7可以电连接到第一通信端子P5,并且第四通信端子P8可以电连接到第二通信端子P6。
这样,控制单元50发送的通信信号被输入到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的第三通信端子P7并且被驱动电路130接收。此外,驱动电路130发送的通信信号从第二通信连接器110b的第四通信端子P8输出并且被控制单元50接收。
接下来,参考图2,与图1相比,电池组10进一步包括电阻器元件R2,并且与图1不同,不包括外部装置100的电阻器元件R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的第三电源端子P3和第二辅助端子Pb可以直接彼此电连接或经由导体彼此电连接。当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彼此物理耦接时,电阻器元件R1和电阻器元件R2串联电连接以用作电压分配器。
接下来,参考图3,不同于图1和图2,电池组10包括电阻器元件R2,并且外部装置100包括电阻器元件R3。当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彼此物理耦接时,电阻器元件R1、电阻器元件R2和电阻器元件R3彼此串联电连接以用作电压分配器。
图4和5是示出图1至3中所示的控制单元50的详细配置的图。
首先,参考图4,控制单元50包括主控制模块51和子控制模块52。主控制模块51和子控制模块52共同电连接到电阻器元件R1的第二端,以独立地检测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
子控制模块52被配置为测量电池模块20的电压并将指示测量的模块电压的电压信号发送到主控制模块51。这里,模块电压可表示电池模块20的正极端子B+和负极端子B-之间的电压或每个电池单元的电压。为方便起见,子控制模块52可称为“模拟前端”。
主控制模块51可操作地耦接到子控制模块52。主控制模块51可选择性地包括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寄存器、通信调制解调器、数据处理设备等,以便执行各种控制逻辑。可以组合主控制模块51可执行的各种控制逻辑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将组合控制逻辑写入计算机可读代码系统中并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记录介质没有限制,只要它可以被计算机中包括的处理器访问即可。作为一个例子,记录介质包括从由ROM、RAM、寄存器、CD-ROM、磁带、硬盘、软盘和光学数据记录装置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主控制模块51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子控制模块52的电压信号或来自外部装置100的命令产生用于将充电开关41a、放电开关42a、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中的至少一个转换到接通状态的开关信号。
具体地,如果第一电源连接器30a与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电断开,则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为0V,因此控制单元50在睡眠状态下操作。如果第一电源连接器30a的第一电源端子P1和第一辅助端子Pa在任何时间点通过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或任何导体电连接,则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将增加超过0V。
子控制模块52可通过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反复检测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来确定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是否被包括在预定的阈值范围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图1至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阈值范围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但是所有阈值范围的下限都大于0V。因为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在如上所述的电压分配器中的每个电阻器元件具有预定电阻,所以仅当第一电源连接器30a耦接到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时,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被包括在阈值范围内,并且如果第一电源连接器30a耦接到任何导体,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将偏离阈值范围。
如果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被包括在阈值范围内,则子控制模块52可以确定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耦接,并使用子控制模块52所包括的电源电路将操作电压(例如,3.3V)提供到主控制模块51。如果子控制模块52提供操作电压,则主控制模块51可以在睡眠状态下操作并且从睡眠状态转换到唤醒状态。在唤醒状态下,主控制模块51可以接通通信开关单元40b的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以电连接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和包括在控制单元50中的主控制模块51。
另外,主控制模块51可以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单元40a对电池模块20充电或放电。
当主控制模块51由于操作电压而在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第一电源端子P1与第三电源端子P3分离或者第一辅助端子Pa与第二辅助端子Pb分离,则停止外部装置100对电池组10充电或放电的过程,因此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降低到0V并偏离阈值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施方式的主控制模块51可确定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是分离的,并且将第一停止命令传输到子控制模块52。
子控制模块52响应于来自主控制模块51的第一停止命令,停止将操作电力提供给主控制模块51。因此,主控制模块51再次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
如果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则根据实施方式的主控制模块51可通过关断通信开关单元40b的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来切断第一通信连接器30b与包括在控制单元50中的主控制模块51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子控制模块52可在停止将操作电力提供给主控制模块51之前,响应于来自主控制模块51的第一停止命令将第二停止命令发送给主控制模块51。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主控制模块51可在响应于第二停止命令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之前,通过关断通信开关单元40b的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来切断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和包括在控制单元50中的主控制模块51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主控制模块51在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偏离阈值范围,则主控制模块51确定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分离,与根据前一实施方式的主控制模块51不同,主控制模块51自身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而不将第一停止命令发送到子控制模块52。
如果主控制模块51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则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主控制模块51可通过关断通信开关单元40b的发送开关41b和接收开关42b来切断第一通信连接器30b和包括在控制单元50中的主控制模块51之间的电连接。
接下来,参考图5,与图4不同,电阻器元件R1的第二端可仅电连接到子控制模块52和主控制模块51之中的子控制模块52。也就是说,可省略电阻器元件R1的第二端与主控制模块51之间的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从睡眠状态转换到唤醒状态的过程与图4中所示的前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再次从唤醒状态转换到睡眠状态的过程与图4不同。具体地,当主控制模块51在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子控制模块52监视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如果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偏离阈值范围,则子控制模块52确定第一电源连接器30a和第二电源连接器110a分离,即使没有来自主控制模块51的第一停止命令,子控制模块52也停止向主控制模块51提供操作电压。因此,主控制模块51根据子控制模块52是否提供操作电压而在睡眠状态或唤醒状态下操作,而不直接监视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
此外,图1或图3中描绘的控制单元50可根据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确定外部装置100是充电器还是无线装置主体。具体地,如果包括在充电器中的电阻器元件R3的电阻被设置为与包括在无线装置主体中的电阻器元件R3的电阻不同,则充电器耦接到电池组10时的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与无线装置主体耦接到电池组10时的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不同。因此,如果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具有阈值范围内的第一值和第二值之间的值,则控制单元50可以确定电池组10耦接到充电器,并因此将充电开关41a的FET控制为接通状态和将放电开关42a的FET控制为关断状态。同时,如果电阻器元件R1的电压具有阈值范围内的第三值和第四值之间的值,则控制单元50可以确定电池组10耦接到无线装置主体,并因此将充电开关41a的FET控制为关断状态和将放电开关42a的FET控制为接通状态。
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实施方式不一定通过设备和方法实现,而是还可以通过用于实现与本公开内容的配置相对应的功能的程序或者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上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容易地执行这种实现。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例子虽然表明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为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详细的描述中将变得显而易见。
另外,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面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以上描述的本公开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改变,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所附的附图,并且每个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部分或全部组合以允许各种修改。

Claims (8)

1.一种电池组,包括:
电池模块,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第一电源连接器,具有连接到所述正极端子的第一电源端子、连接到所述负极端子的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一辅助端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被配置为耦接到包括在外部装置中的第二电源连接器或者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是否耦接;
第一通信连接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输入或输出通信信号;
通信开关单元,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器之间;和
第一电阻器元件,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具有与地电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辅助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确定结果接通或关断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阈值范围,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关断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子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在所述阈值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耦接,然后提供操作电力;和
主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子控制模块提供操作电力时,从睡眠状态转换到唤醒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接通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主控制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从所述唤醒状态转换到所述睡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睡眠状态下操作时关断所述通信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主控制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将第一停止命令发送到所述子控制模块,并且
其中所述子控制模块响应于来自所述主控制模块的所述第一停止命令,停止将所述操作电力提供给所述主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子控制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将第二停止命令发送到所述主控制模块,并且
其中所述主控制模块响应于来自所述子控制模块的所述第二停止命令,从所述唤醒状态转换到所述睡眠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其中当所述主控制模块在所述唤醒状态下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一电阻器元件的电压偏离所述阈值范围,所述子控制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分离,并停止将所述操作电力提供给所述主控制模块。
CN201880017683.8A 2017-10-31 2018-10-24 电池组 Active CN110402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43552 2017-10-31
KR1020170143552A KR102200551B1 (ko) 2017-10-31 2017-10-31 배터리 팩
PCT/KR2018/012665 WO2019088558A1 (ko) 2017-10-31 2018-10-24 배터리 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517A CN110402517A (zh) 2019-11-01
CN110402517B true CN110402517B (zh) 2022-07-08

Family

ID=6633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7683.8A Active CN110402517B (zh) 2017-10-31 2018-10-24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1635B2 (zh)
EP (1) EP3618168B1 (zh)
JP (1) JP7041808B2 (zh)
KR (1) KR102200551B1 (zh)
CN (1) CN110402517B (zh)
WO (1) WO2019088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4369B1 (ko) * 2016-12-09 2020-1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의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2202012B1 (ko) 2017-10-18 2021-0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팩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력 시스템
TWI775100B (zh) * 2020-06-22 2022-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模組
JP6905134B1 (ja) 2020-09-07 2021-07-21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JP6856811B1 (ja) 2020-09-07 2021-04-1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JP6856810B1 (ja) * 2020-09-07 2021-04-1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CN114784435B (zh) * 2022-04-22 2024-02-13 湖南欧赛派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系统架构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5444A (ja) * 1997-10-28 1999-08-17 Hewlett Packard Co <Hp> 電池パック
CN101355256A (zh) * 2008-06-04 2009-01-28 李幸 智能休眠和唤醒的电源适配器供电系统
CN101421883A (zh) * 2006-04-13 2009-04-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及其断路检测方法
JP2011109768A (ja) * 2009-11-16 2011-06-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KR20120083023A (ko) * 2011-01-17 2012-07-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의 충방전 시스템
JP2013538419A (ja) * 2010-08-13 2013-10-10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二次電池管理装置
JP2015084634A (ja) * 2013-09-2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充電制御装置
JP2015089220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コネクタ
KR20150108589A (ko) * 2014-03-18 2015-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출력 인터페이스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253427A (zh) * 2014-01-28 2016-12-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与方法
JP2017041983A (ja) * 2015-08-20 2017-0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充電システム
CN206516730U (zh) * 2017-01-12 2017-09-22 奥创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动力电池装置及动力电池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3823A1 (de) 1989-07-19 1991-01-31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Temperatur- und versorgungsspannungsunabhaengige emittergekoppelte multivibratorschaltung
JPH09199183A (ja) 1996-01-22 1997-07-3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二次電池パックの安全回路
JP5363931B2 (ja) * 2009-09-24 2013-12-11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1229319A (ja) * 2010-04-21 2011-11-10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用バッテリパック
BR112012031266B1 (pt) * 2010-06-11 2020-02-27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Método, aparelho e sistema
JP5481413B2 (ja) * 2011-02-28 2014-04-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蓄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251046B1 (ko) * 2011-09-22 2013-04-05 주식회사 코디에스 커넥터 인식 장치, 커넥터 연결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팩 측정 장치
JP5931567B2 (ja) 2012-04-26 2016-06-08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202488A (ja) 2013-04-01 2014-10-27 Jm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6748954B2 (ja) * 2013-04-24 2020-09-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コネクタ
US10046661B2 (en) 2013-10-09 2018-08-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tection of on-board charger connection to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KR102284481B1 (ko) 2014-11-27 2021-08-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2284483B1 (ko) 2014-12-02 2021-08-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1780396B1 (ko) * 2015-06-29 2017-09-20 주식회사 코캄일렉트로닉스 배터리 보호 장치 및 방법
JP6606996B2 (ja) 2015-11-24 2019-11-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システム、二次電池の電池監視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の監視方法
KR102499108B1 (ko) 2015-12-17 2023-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전자 장치의 전력 공급 장치 및 전력 공급 방법
JP6822047B2 (ja) 2016-10-12 2021-01-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6286508B2 (ja) 2016-10-19 2018-02-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5444A (ja) * 1997-10-28 1999-08-17 Hewlett Packard Co <Hp> 電池パック
CN101421883A (zh) * 2006-04-13 2009-04-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及其断路检测方法
CN101355256A (zh) * 2008-06-04 2009-01-28 李幸 智能休眠和唤醒的电源适配器供电系统
JP2011109768A (ja) * 2009-11-16 2011-06-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JP2013538419A (ja) * 2010-08-13 2013-10-10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二次電池管理装置
KR20120083023A (ko) * 2011-01-17 2012-07-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의 충방전 시스템
JP2015084634A (ja) * 2013-09-2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充電制御装置
JP2015089220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コネクタ
CN106253427A (zh) * 2014-01-28 2016-12-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与方法
KR20150108589A (ko) * 2014-03-18 2015-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출력 인터페이스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7041983A (ja) * 2015-08-20 2017-0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充電システム
CN206516730U (zh) * 2017-01-12 2017-09-22 奥创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动力电池装置及动力电池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44678A1 (en) 2020-05-07
WO2019088558A1 (ko) 2019-05-09
KR102200551B1 (ko) 2021-01-07
JP7041808B2 (ja) 2022-03-25
EP3618168B1 (en) 2022-05-04
KR20190048525A (ko) 2019-05-09
CN110402517A (zh) 2019-11-01
EP3618168A4 (en) 2020-07-22
US11031635B2 (en) 2021-06-08
EP3618168A1 (en) 2020-03-04
JP2020511106A (ja) 202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2517B (zh) 电池组
CN110574217B (zh) Bms唤醒设备、以及包括该bms唤醒设备的bms和电池组
EP2523248B1 (en) Batter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EP3588660B1 (en) Battery pack and power system comprising same
CA2874606C (en) Adapting a battery voltage
CN111052528B (zh) 用于控制主电池和辅电池的装置和方法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池系统
EP3624250B1 (en) Battery pack
KR102458525B1 (ko) 체결 인식 기능을 갖춘 배터리 팩
EP3779482B1 (en) Switch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EP4203237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and battery system comprising same
US20220231679A1 (en) Relay control apparatus
KR20220167117A (ko) 과방전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KR20150022480A (ko) 전기 커넥터 접촉 유지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3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