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471A - 电接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接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471A
CN110402471A CN201880017369.XA CN201880017369A CN110402471A CN 110402471 A CN110402471 A CN 110402471A CN 201880017369 A CN201880017369 A CN 201880017369A CN 110402471 A CN110402471 A CN 110402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late
sub
phase conductor
guiding channel
conducto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7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2471B (zh
Inventor
J.施拉格
J.霍普
K.米勒
C.罗斯特
V.维尔科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0402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2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4Leading of conductors or axles through casings, e.g. for tap-chang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8Shielding
    • H01F27/2885Shielding with shields or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触装置,该电接触装置具有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通过耦合部位相互导电连接。第一相线导体组(1)具有多个子导体(1a、1b、1c)。第二相线导体组(2)具有多个子导体(2a、2b、2c)。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子导体(1a、1b、1c、2a、2b、2c)分别相互与接触板(12)导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接触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触装置,该电接触装置具有通过耦合部位相互导电连接的第一相线导体组和第二相线导体组。
这种电接触装置例如由国际公开文献WO 2011/113479 A1已知。那里的接触装置通过耦合部位导电地连接第一相线导体组和第二相线导体组。耦合部位为此具有两对分别滑动地相互插入的衬套和螺栓,其中,衬套本身通过电线相互电接触。因此,可以补偿由热导致的长度改变。已知的装置然而具有如下缺点,设置多个接触点,接触点提高过渡电阻并且因此增强了热负载的问题。附加地,由于衬套、螺栓和电线的不利的布置,电接触装置具有有限的载流量。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接触装置,其在结构空间减小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载流量。
根据本发明,该技术问题在开头提到的类型的电接触装置中以如下方式解决,使第一相线导体组具有多个子导体,第二相线导体组具有多个子导体,子导体相互与接触板连接。
电接触装置用于构造第一相线导体组和第二相线导体组之间的导电连接。这种接触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在变压器结构中,以便例如将电绕组与变压器的导出线路电连接,或者将线路延长。变压器优选具有变压器箱,在变压器箱的内部布置有变压器的有源部分。有源部分例如包括电绕组,其可以布置在高电压侧或低电压侧。为了引导磁通量,有源部分可以具有变压器芯,变压器芯例如铁磁性地构造,以便减小渗漏损失。变压器箱本身可以充满电绝缘的流体、优选液体,从而变压器的有源部分被电绝缘的流体包围冲刷。电接触装置在此可以同样被电绝缘的流体包围冲刷。有利地,接触装置可以完全布置在电绝缘的流体中。作为电绝缘的流体,电绝缘的油或电绝缘的酯例如证实为是适当的。
相线导体组优选可以至少在耦合部位的区域中分别被划分为多个子导体。这一方面具有安装优点,因为子导体可更简单地被操纵。尤其是在高压和最高压范围内的功率变压器(其一方面介电地承受高的应力,并且另一方面用于引导高的电流)中,因此可以改进相线导体组的机械可加工性或其可铺设性。附加地,划分成子导体具有如下优点,即子导体分别可以引导所有在相线导体组上传输的电流的分电流,由此,基于子导体上的增大的表面,更好的热导出是可能的。尤其是在利用电绝缘的流体的包围冲刷的情况下,流体也可以在子导体之间流动,并且促进将热能从子导体导出。可以在需要时确定子导体的数量。优选可以划分为偶数数量的子导体、例如4、6、8、10个子导体。
相线导体组在此可以基本上相互同轴地取向,其中,子导体相互指向地布置。子导体可以在此从该列相线导体组偏离出,并且因此分别增大子导体之间的可用的安装空间(以及用于流体的流动空间)。通过使用接触板,子导体可以与接触板连接。接触板例如可以是基本上环形的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接触板。通过环形促进接触板和子导体的冷却。因此可以减小用于接触装置的结构空间。子导体可以与接触板相互地或交互地导电连接,从而优选基本上来自一个方向的相应的相线导体组的相应的子导体优选以基本上相反的方向在接触板上进行电接触。第一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例如可以布置在接触板的第一侧面上,并且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可以布置在接触板的第二侧面上。接触板的分别布置有子导体的两个侧面可以在接触板上相反地取向。接触板例如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板,在该板的板面中相应可以存在用于固定子导体的容纳点。接触板例如可以具有凹部、尤其是贯通凹部,子导体的一部分或子导体的配件体的一部分可以穿过凹部。优选地,子导体可以与接触板螺栓连接、铆接、焊接、压接等。接触板例如也可以具有造型部,由此可以实现子元件、尤其是其在接触板上的接触点的介电屏蔽。接触板例如可以是铜板或黄铜板,在接触板上固定有子导体。子导体例如可以分布在圆轨(或称为环形轨道)上地布置在接触板上。由此支持子导体从若干列相线导体组径向对准中偏离出,并且使子导体的位置稳定。在此,第一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和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可以布置成分布在不同的圆轨上。例如,两个圆轨可以相互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直径。然而也可以设置的是,第一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和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分布在一个和相同的圆轨上。沿圆轨的环绕方向,第一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例如可以与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交替定位。必要时,接触板可以弹性变形地构造,从而来自于子导体的例如由于热应力或电力导致的力可以容纳在接触板中,并且可以至少部分被补偿。
另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规定,接触板分配给第一和/或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引导通道的通入开口。第一相线导体组或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引导通道可以用于引导、转向或传导子元件。此外,引导通道也可以用于流体流的转向。由此改进对接触装置、尤其是相线导体组的冷却。引导通道在此可以包围子元件,并且阻止子导体的无意的弯曲或偏离。引导通道因此可以导致针对子导体的机械稳定。因此例如可以使机械上不稳定的子导体在其位置上稳定。引导通道例如可以基本上柱形地成形。尤其是在第一或第二相线导体的引导通道的圆环形的横截面的情况下,引导通道可以基本上对齐地、尤其是基本上相互同轴地取向,其中,引导通道的通入开口可以在端侧相互对置地布置。引导通道在此可以构造为电极,从而除了机械引导子导体以外,由于引导通道的造型可以从引导通道进一步得到介电屏蔽的或均匀化的作用。有利地,引导通道可以为此至少部分导电地构造,其中,引导通道的导电的区段优选具有与由其引导的子导体相同的电势。有利地,引导通道可以至少部分金属地构造。然而也可以设置的是,使用非金属的引导通道,其中,例如引导通道的表面区段导电地实施,以便实现围绕子导体的电场的介电的均匀化。引导通道例如可以基本上具有空心柱形的结构,其必要时具有可变的壁厚或可变的壁轮廓。在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引导通道可以具有金属管,金属管尤其是在外周侧设有电绝缘的涂层。有利地可以通过电绝缘的涂层的厚度的变化实现壁厚的变化。金属管可以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含纤维素的绝缘材料用作绝缘材料。引导通道可以在其延伸中也具有凹空,以便能够实现对在引导通道的内部中引导的子导体的作用或抓取。
引导通道具有通入开口,以便可以使子导体从引导通道的内部出来,并且能够实现第一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与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的电接触。通入开口可以由通入开口法兰限界、尤其是包围。通入开口例如可以在端侧布置在管形的引导通道上。通入开口例如可以优选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其中,通入开口的横截面优选与引导通道的横截面相对应地构造。接触板可以布置在通入开口的附近,以便将从通入开口出来的子导体以尽可能短的行程引导至接触板。在此可以设置共同的接触板,该接触板不仅配属于第一相线导体组的第一引导通道的通入开口,而且还配属于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引导通道的通入开口。
另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规定,接触板支撑在第一和/或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引导通道上。
接触板可以优选与引导通道机械连接,并且支撑在引导通道上。由此,引导通道的机械稳定性可以用于相对于引导通道固定接触板,引导通道也用于相应的子导体的引导和导向。例如可以规定,接触板角度固定地支撑在其中一个引导通道上,其中,相对于剩余的相线导体组的另一引导通道保持相对可运动性。因此,以简单的方式能够实现接触板的一方面机械上简单的和稳定的定位。另一方面,接触装置本身是可运动的,并且因此构造为可对热变化做出反应。优选地,也可以通过支撑在其中一个引导通道上执行将电势从引导通道传输至接触板。由此抑制未定义的(浮动的)电势的形成。
有利地可以进一步设置的是,接触板尤其是通过至少一个间隔装置布置在引导通道的通入开口的前方。
间隔装置能够实现将接触板与通入开口相间隔地定位。间隔装置例如可以将限界通入开口的通入开口法兰与接触板相连。有利地可以设置的是,在圆形的通入开口和圆形的接触板中,通过间隔装置实现通入开口和接触板的同轴的取向。间隔装置例如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支撑螺栓,支撑螺栓直接或间接地连接通入开口法兰与接触板。间隔装置同样可以用于实现将电势从引导通道传输至接触板(或相反地传输)。通入开口所位于的平面可以基本上与存在接触板的平面平行地取向,其中,通过间隔装置固定接触板与通入开口的间距。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规定的是,引导通道承载包围接触板的屏蔽罩。
接触板可以布置在屏蔽罩的屏蔽阴影(或称为屏蔽投影)中,其中,屏蔽罩可以导致接触板、尤其是与接触板连接的子导体的介电的均匀化。屏蔽罩在此可以优选包围接触板,从而接触板完全布置在屏蔽阴影中、例如屏蔽罩的内部中。屏蔽罩可以为此优选基本上空心柱形地设计,其中,在空心柱形的屏蔽罩的端侧,相线导体组优选伸入屏蔽罩内,并且在此基本上相互同轴地并且相对于屏蔽罩同轴地取向。屏蔽罩本身优选可以具有导电面,例如,屏蔽罩可以在简单的实施变型方案中由导电材料成形。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规定的是,接触板布置成基本上横向于屏蔽罩的轴向延伸,其中,接触板非对称地定位。
接触板可以基本上横向于屏蔽罩的轴向延伸地取向。因此,在轴向延伸中,尤其是在屏蔽罩的基本上空心柱形的设计方案中,在屏蔽罩的内部提供基本上横向布置的挡板。在屏蔽罩内的挡板的位置或接触板的位置在此可以非对称地取向。这具有如下优点,屏蔽罩一方面实现了非对称布置的接触板的屏蔽,其中,能够实现用于布置或偏离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的非对称增大的区域。非对称的布置优选应该构造为,在接触板支承在其中一个引导通道上时,与承载接触板的引导通道的间距比接触板相对于引导通道的间距更小地构造,接触板可以相对于引导通道运动。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空间,以便可以简单地执行子导体的位置的避让或补偿。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个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承载屏蔽罩。
通过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能够实现屏蔽罩在其中一个引导通道上的支承。所述支承在此可以直接设置在其中一个引导通道上,然而也可以执行屏蔽罩的间接的支承。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例如能够实现通过接触板支撑屏蔽罩,接触板与引导通道角度固定地连接。优选地,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然而应该与至少一个引导通道直接连接。通入开口的通入开口法兰例如也可以用于支撑或止挡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在该设计中有利的是,可以实现屏蔽罩的定义的电接触或屏蔽罩的电势加载,因为通过间距保持件阻止无差别的杂散电流。同时,为了测试和检验目的,例如可以刻意地解开屏蔽罩的导电连接件与其中一个相线导体组的导电连接(例如电势补偿线路),从而屏蔽罩和相线导体或引导通道相互电绝缘。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规定的是,接触板和屏蔽罩通过电势补偿线路相互连接。
电势补偿线路能够实现的是,通过至少一个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定位的屏蔽罩被加载以一个、尤其是两个相互耦合的相线导体组的电势。接触板例如可以具有针对电势补偿线路的第一接触点,并且屏蔽罩具有用于电势补偿线路的第二接触点。相应地,能够从接触板出发实现与屏蔽罩的直接接触或给屏蔽罩加载电势。接触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分开,从而在分离电势补偿线路后得到屏蔽罩与相线导体组的电绝缘的间隔。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个子导体通过线端配件与接触板连接。
第一和/或第二相线导体组的多个、尤其是所有子导体优选具有类似的横截面设计。子导体在此可以在端侧朝接触板的方向伸出。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使子导体与接触板连接,子导体可以具有线端配件,利用线端配件机械稳定地封闭子导体。线端配件例如可以以线缆套管的形式构造,线端配件能够实现与接触板的适当的连接。线端配件例如可以设计为可插接地、可旋拧地、可焊接地、可压接地、可夹紧地等,以便使子导体与线端配件导电连接。线端配件又可以具有不同的造型,线端配件例如可以具有螺栓,以便能够实现线端配件与接触板的螺栓连接。线端配件例如也可以以线缆套管的形式装备有孔眼、舌板、用于夹紧或拴紧、拧接、压接等的销。线端配件此外可以有利地避免损坏子导体的自由的端部,并且因此用于相线导体组的子导体的隐藏。
有利地可以规定的是,至少一个子导体是柔性的子导体。
柔性的子导体的使用能够实现进一步简化电接触装置的可安装性。附加地可以正面地影响从柔性的子导体的热导出。例如可以由剥落的导体束形成子导体,由此能够实现附加地增大子导体的输出热的表面。此外,柔性的子导体例如也可以是绞合的子导体,由此,附加地支持子导体的可变形性的灵活性,并且形成热输出的再次改进。尤其是在使用柔性的尤其是束状地或多芯线地构造的子导体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线端配件执行柔性的子导体的端部侧的稳定化,从而也能够实现柔性的子导体与接触板的简化的电接触。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规定的是,引导通道在由屏蔽罩包围的区段中具有减小的横截面。
引导通道优选可以空心柱形地设计,在此,引导通道的横截面可以可变地设计。有利地,引导通道可以具有金属管作为承载元件,金属管被电绝缘层包围。至少在电绝缘层的区域中,管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优选可以通过改变电绝缘层的厚度实现引导通道的横截面的变化。电绝缘层优选具有纤维素纤维。引导通道例如可以在屏蔽罩的区域中得到横截面减小,由此,在引导通道的走向中形成凸肩。凸肩优选可以介电地封闭屏蔽罩中的开口,其中,基于横截面减小得到引导通道与屏蔽罩之间的足够的间隙,以便能够使流体进入屏蔽罩的内部,并且因此能够实现包围冲刷接触板的流体流。例如可以通过减小电绝缘层的厚度产生凸肩。凸肩可以形成电绝缘层的封闭。屏蔽罩例如可以具有基本上空心柱形的造型,其中,引导通道分别在端侧伸入屏蔽罩的内部。为了更好的介电屏蔽,屏蔽罩可以在端部侧具有卷边。与引导通道和因此形成的凸肩的在那里执行的横截面减小共同作用地,结合引导通道也在端侧,在屏蔽罩开口的区域中确保充分的介电屏蔽。此外,通过屏蔽罩的所述端侧确保电绝缘的流体充分流过接触装置。
此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之前描述的类型的接触装置的适当的应用。
该技术问题以如下方式解决,即在具有电绕组的变压器装置中,电绕组通过之前描述的类型的接触装置电接触。
变压器装置具有变压器,变压器具有有源部分。有源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电绕组,电绕组用于产生电磁场。通常,多个电绕组通过电磁场耦合,以便执行电压转换、即基本上执行交流电压的电压大小的改变。为了引导和转向电磁场并且因此避免散射损失,设置变压器芯的应用,变压器芯低电阻地传导和转向磁通量。电绕组(绕组)或变压器芯是变压器的有源部分的一部分。有源部分优选布置在变压器箱内,变压器箱机械地保护有源部分。附加地,变压器箱可以用于与周围环境分离地、围绕有源部分布置电绝缘的流体。电绝缘的流体优选可以完全流过并且包围有源部分。例如绝缘油或绝缘酯适用于作为电绝缘的流体。接触装置可以用作有源部分的一部分,以便例如将变压器的电绕组连接至电能传输网。为此,例如可以在变压器装置上设置露天穿引部(或称为穿管),绕组在中间连接接触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露天穿引部被电接触。露天穿引部例如用于将相线导体组介电稳定地电绝缘地引导穿过变压器箱的壁。变压器箱的壁例如可以导电地构造并且具有地电势。接触装置尤其是可以用于露天穿引部与变压器的电绕组的联接或包扎。
随后示意性地在附图中示出并且随后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
图1示出剖切电接触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示出接触板的立体图,如从图1已知的那样。
图1以截面图示出了电接触装置的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基本上沿主轴线3延伸。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基本上相对于主轴线3对齐并且因此相互对齐、尤其是基本上相互同轴取向地布置。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分别具有多个子导体1a、1b、1c、2a、2b、2c。子导体1a、1b、1c、2a、2b、2c分别构造为柔性的子导体,子导体当前分别束状地、尤其是多芯线地构造。由此能够实现子导体本身的和子导体相互间的绞合。子导体1a、1b、1c、2a、2b、2c搭接至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相互面对的端部,从而在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电接触的区域中实现径向的放大。
第一相线导体组1被第一引导通道4包围。第二相线导体组2被第二引导通道5包围。引导通道4、5基本上相同形式地构建。引导通道4、5分别具有由导电材料、例如铜或铝构成的管,并且尤其是在存在子导体1a、1b、1c或2a、2b、2c的组合的区域中包围第一相线导体组1或第二相线导体组2。引导通道4、5作用为针对第一或第二相线导体组1、2的电极。引导通道4、5本身分别具有和相线导体组1、2相同的电势。在引导通道4、5的相应的管(承载管)上施加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涂层。引导通道4、5在相互面对的端部上分别具有通入开口6、7。通入开口6、7分别设有圆形的横截面,其中,通入开口相互同轴对置地布置。通入开口6、7也相对于主轴线3同轴地取向。同样,第一和第二引导通道4、5的通道轴线也相对于主轴线3同轴地取向。通入开口6、7相互面对并且在此彼此间隔开。为了限定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相应的通入开口6、7,通入开口法兰8、9分别布置在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相互面对的端侧上。通过相应的通入开口法兰8、9可能的是,另外的结构组件支撑在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上。在横截面图中可看到的是,在引导通道4、5的相互面对的端部上执行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横截面减小。在此,横截面减小构造为,减小引导通道4、5在相互面对的侧面上的壁厚,即减小为使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内部中的凹空的横截面5保持恒定,从而在引导通道4、5上的外周侧分别形成凸肩。为了引导通道4、5的横截面减小,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涂层在其厚度中减小。
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横截面减小的区域伸入屏蔽罩10中。屏蔽罩10基本上空心柱形地设计,其中,在空心柱体的端侧的端部上布置有向内伸入的卷边。由此,端侧是倒圆的,由此相应在屏蔽罩10处的端侧提供拱曲的环形结构。所述与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横截面减小的区域中的相应的凸肩的共同作用的、倒圆的轮廓用于屏蔽屏蔽罩10的端侧的开口,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分别伸入开口中。为了实现屏蔽罩10的端侧的机械稳定,通过卷边形成的倒钩部被填充以填充材料11。填充材料11例如可以是电绝缘的树脂,其以流体形式进入卷边的内部,并且在那里硬化。
多个肋以环的形式布置在屏蔽罩10的内部。通过肋能够实现屏蔽罩10相对于引导通道4、5的定位。例如可以在肋上布置至少一个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以便确保屏蔽罩10尤其是相对于引导通道4、5的同轴的取向。间距保持件例如可以是弹性的塑料元件,其例如紧固在肋上,并且又例如贴靠在通入开口法兰8、9上,卡锁在通入开口法兰8、9上或也此外紧固在通入开口法兰8、9上。尤其是也可以通过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实现屏蔽罩10的轴向的可移动性,由此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引导通道4、5之间实现到达通入开口6、7之间的区域的入口。
为了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电接触,接触板12布置在屏蔽罩10的内部中。接触板12在此示例性地构造为环形盘,环形盘相对于主轴线3同轴地布置。接触板12在此基本上横向于主轴线3地取向。此外非对称地选择第一或第二引导通道4、5的通入开口6、7之间的接触板12的位置,从而接触板12与第一引导通道4的通入开口6的间距小于接触板12与第二引导通道5的通入开口7的间距。当电接触装置使用在流体绝缘的变压器上的导出线路中时(其中,导出线路在穿引部与变压器的绕组之间延伸),第一相线导体组1面对穿引部。第二相线导体组2配属于变压器的绕组。在基本上竖直的布置中,也就是说即使在电接触装置的倾斜布置中,由此在屏蔽罩10的内部,在接触板12的上方加热的流体可以简化地流出。然而也可能的是,更换接触装置上的穿引侧和绕组侧的配属关系。
接触板12通过间隔装置13与第一引导通道4的通入开口法兰8角度固定地连接。间隔装置13具有圆环形的适配板13a,适配板与第一引导通道4的通入开口法兰8法兰安装。多个支撑螺栓13b放置到适配板13a上,支撑螺栓布置成分布在圆轨上。优选地,四个尤其是以方形分布的支撑螺栓13b可以分布在适配板13a的圆轨上。支撑螺栓13b基本上平行于主轴线3地延伸,并且形成适配板13a与布置在支撑螺栓13b的另一端部上的环形的接触板12之间的笼子。接触板12通过间隔装置13与第一引导通道4角度固定地连接,并且由第一引导通道承载。接触板12与第一引导通道4的通入开口6保持间隔。第一引导通道4的通入开口6和接触板12相互同轴地取向。第一相线导体组1或相线导体组1的子导体1a、1b、1c穿过环形的适配板13a的中间开口,并且朝接触板12的方向伸出。在此,支撑螺栓13b笼子式地分布在圆轨外部,第一相线导体组1的子导体1a、1b、1c布置为分布在圆轨上。在环形的接触板12上设置两个圆轨,其中,设置直径较小的第一圆轨,以便确定针对第一相线导体组1的子导体1a、1b、1c的容纳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圆轨设置在接触板12上,以便确定接触板12上的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子导体2a、2b、2c的位置。接触板12在相应的圆轨上具有通孔,螺栓伸入通孔中(也参见图2)。螺栓分别与线端配件14连接,线端配件在端侧封闭第一或第二相线导体组1、2的子导体1a、1b、1c、2a、2b、2c。线端配件14为此帽式地套在子导体1a、1b、1c的端侧的端部上,并且借助适当的方法导电地与子导体连接。例如,相线导体组1、2的子导体1a、1b、1c、2a、2b、2c可以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焊接方法与线端配件14连接。线端配件14分别具有扳手面,以便将线端配件固定在接触板12上并且利用相应的螺母在端侧压紧螺栓。螺栓在此在端侧安置在帽状的线端配件上,从而可以实现线端配件14相互间的以及相对于主轴线3的基本上平行的取向。
为了给屏蔽罩10加载以定义的电势,设置电势补偿线路15。电势补偿线路15借助可拆卸的连接一方面与接触板12导电地连接,另一方面与屏蔽罩10导电地连接。在内部,即屏蔽罩10的屏蔽区域的内部的环形的肋尤其是适用于通过电势补偿线路15接触屏蔽罩10。通过电势补偿线路15能够实现屏蔽罩10的电接触的松开,由此,为了安装目的可以移除屏蔽罩10。根据造型在此可以设置的是,在电势补偿线路15的相应长的设计方案中通过轴向移动移除屏蔽罩10。然而也可以设置的是,执行屏蔽罩10的壳形的划分。
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遮蔽件16,其具有基本上空心柱形的设计方案。由电绝缘的材料、例如压板形成遮蔽件16。遮蔽件16用于被遮蔽件16包围的电接触装置的电绝缘。遮蔽件16本身暴露于电绝缘的流体,并且也用于对电绝缘的流体的引导或流动影响,流体围绕电接触装置流动并且流过电接触装置。
在图2中示出了间隔装置13和固定在间隔装置上的接触板12。通过放大图应该描述支撑螺栓13b和适配板13a的固定的方式和方法。支撑螺栓13b借助螺栓连接固定在适配板13a上。螺栓连接布置在适配板13a的通孔中,其中,螺栓头是沉入的,以便使适配板13a利用其背对接触板12的侧面与第一引导通道4的通入开口法兰8对齐地螺栓连接。适配板13a和接触板12的外直径具有近似相同的尺寸。然而,接触板12的环形宽度大于适配板13a的环形宽度。第一相线导体组1的子导体1a、1b、1c朝接触板12的方向穿过被适配板13a包围的环形开口。在那里,第一相线导体组1的子导体1a、1b、1c的线端配件14分布在圆轨上。第一相线导体组1的子导体1a、1b、1c分布在其上的圆轨具有比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子导体2a、2b、2c分布在其上的圆轨更小的直径。第一或第二相线导体组1、2的子导体1a、1b、1c、2a、2b、2c分别仅布置在接触板12的一个侧面上,并且相互同向地取向,从而线端配件14的螺栓反向地穿过接触板12,并且可以反向地压紧接触板12。子导体1a、1b、1c、2a、2b、2c的线端配件14的接触点的位置在此被选择为,使第一或第二相线导体组1、2的相互配属的子导体1a、1b、1c、2a、2b、2c分别位于一个半径上。

Claims (12)

1.一种电接触装置,所述电接触装置具有第一相线导体组(1)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第一相线导体组和第二相线导体组通过耦合部位相互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相线导体组(1)具有多个子导体(1a、1b、1c),第二相线导体组(2)具有多个子导体(2a、2b、2c),第一相线导体组(1)的多个子导体(1a、1b、1c)和第二相线导体组(2)的多个子导体(2a、2b、2c)相互与接触板(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板(12)分配给第一和/或第二相线导体组(1、2)的引导通道(4、5)的通入开口(6、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板(12)支撑在第一和/或第二相线导体组(1、2)的引导通道(4、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板(12)尤其是通过至少一个间隔装置(13)布置在引导通道(4、5)的通入开口(6、7)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通道(4、5)承载包围接触板(12)的屏蔽罩(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板(12)布置为基本上横向于屏蔽罩(10)的轴向延伸,其中,接触板(12)非对称地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电绝缘的间距保持件承载所述屏蔽罩(10)。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板(12)和屏蔽罩(10)通过电势补偿线路(15)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子导体(1a、1b、1c、2a、2b、2c)通过线端配件(14)与接触板(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子导体(1a、1b、1c、2a、2b、2c)是柔性的子导体(1a、1b、1c、2a、2b、2c)。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通道(4、5)在被屏蔽罩(10)包围的区段中具有减小的横截面。
12.一种具有电绕组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绕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被电接触。
CN201880017369.XA 2017-03-10 2018-02-13 电接触装置 Active CN110402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04031.9 2017-03-10
DE102017204031.9A DE102017204031A1 (de) 2017-03-10 2017-03-10 Elektrische Kontaktanordnung
PCT/EP2018/053501 WO2018162180A1 (de) 2017-03-10 2018-02-13 Elektrische kontakt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471A true CN110402471A (zh) 2019-11-01
CN110402471B CN110402471B (zh) 2022-10-11

Family

ID=6156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7369.XA Active CN110402471B (zh) 2017-03-10 2018-02-13 电接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74510B1 (zh)
CN (1) CN110402471B (zh)
DE (1) DE102017204031A1 (zh)
WO (1) WO201816218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40147A1 (de) * 1964-02-12 1970-01-02 Materiel Electr S W Isolierte Durchfuehrung fuer hohe Stromstaerken
JPS5936909A (ja) * 1982-04-05 1984-02-29 Hitachi Ltd 静止誘導電器の接続装置
US20080042796A1 (en) * 2006-08-15 2008-02-21 Moffat John R Cable limiter and crab limiter employing replaceable fusible element
US20090065250A1 (en) * 2007-09-10 2009-03-12 Bruce Bier Cable joint
CN103109332A (zh) * 2010-03-16 2013-05-15 西门子公司 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导线引导系统
CN106257761A (zh) * 2015-06-22 2016-12-28 特萨特-航天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高压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74064A (en) 1922-07-21 1926-02-23 George L Chamberl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transformers and the lik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40147A1 (de) * 1964-02-12 1970-01-02 Materiel Electr S W Isolierte Durchfuehrung fuer hohe Stromstaerken
JPS5936909A (ja) * 1982-04-05 1984-02-29 Hitachi Ltd 静止誘導電器の接続装置
US20080042796A1 (en) * 2006-08-15 2008-02-21 Moffat John R Cable limiter and crab limiter employing replaceable fusible element
US20090065250A1 (en) * 2007-09-10 2009-03-12 Bruce Bier Cable joint
CN103109332A (zh) * 2010-03-16 2013-05-15 西门子公司 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导线引导系统
CN106257761A (zh) * 2015-06-22 2016-12-28 特萨特-航天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高压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4510B1 (de) 2021-03-31
EP3574510A1 (de) 2019-12-04
WO2018162180A1 (de) 2018-09-13
CN110402471B (zh) 2022-10-11
DE102017204031A1 (de)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G161143A1 (en) Apparatus for a connection point between two electrical high-voltage cables
WO2017033156A1 (en) Insulation termination assembly
KR102067664B1 (ko) 세 개의 초전도성 상 도체를 구비한 시스템
KR101682780B1 (ko) 전기 전도성 연결 요소를 위한 차폐 장치
US20210193375A1 (en) Current converter with fluid or oil paper insulation for high voltage
US20130303030A1 (en) High-voltage connector
CN109906493A (zh) 移动式变压器套管连接件
CN106300216A (zh) 绝缘终端组件
CN110402471A (zh) 电接触装置
CN101501789B (zh) 用于电气屏蔽高压套管的装置
KR20140041983A (ko) 초고압 케이블용 종단접속함
CA2923658C (en) Connection of at least four electric conductors
CN202695915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压线束
CN203491653U (zh) 架空线用的应力锥式与电容式复合绝缘型高压电缆终端
US9633762B2 (en) Cable
CN110462759A (zh) 用于对高压设备的屏蔽管进行连接的连接装置
CN104240900B (zh) 油浸式变压器开关支架
CN216818070U (zh) 套管出线装置的防护组件、套管出线装置及变压器
CN103474187A (zh) 一种抗弯穿墙套管
US20220215985A1 (en) Combination cable for electrical energy and data transmission
CN102789839A (zh) 高频电力电缆
US1691329A (en) High-tension installation
KR102620984B1 (ko) 차량용 케이블의 접지장치
JP6880536B2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
CN107710359A (zh) 变流器和带有变流器的开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9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energy Global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