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352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352B
CN110402352B CN201880016529.9A CN201880016529A CN110402352B CN 110402352 B CN110402352 B CN 110402352B CN 201880016529 A CN201880016529 A CN 201880016529A CN 110402352 B CN110402352 B CN 110402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eat exchanger
indoor
blowe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6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2352A (zh
Inventor
河添章寿
台坂恒
福原启辅
加藤智大
细川和真
大西弘祐
蔡佳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402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2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6Humidity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prior to normal operation, e.g. pre-heating or pre-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60Fluid transfer
    • F05D2260/602Drain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2Cleaning duct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100),其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以及配置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与上述室内风扇(16)之间且清扫上述室内风扇(16)的风扇清扫部(24),上述风扇清扫部(24)在上述室内风扇(16)开始旋转后与上述室内风扇(16)接触。另外,上述室内风扇(16)是以轴部为中心而旋转的构造,且以与上述室内风扇(16)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而接触上述室内风扇(16)。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作为清扫空调机的室内风扇(风扇)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用于去除风扇的尘埃的风扇清扫装置”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1的图1中记载了风扇清扫装置设置于室内风扇的吹出口附近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1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风扇清扫部在风扇开始旋转前抵接于风扇。因此在风扇开始旋转时,在风扇清扫部施加有负荷而容易使风扇清扫部劣化,另外,噪音伴随着风扇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存在给使用者带去不适感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风扇清扫部的劣化并提高静音性的空调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热交换器;鼓风机;以及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鼓风机之间且清扫上述鼓风机的风扇清扫部,上述风扇清扫部在上述鼓风机开始旋转后与上述鼓风机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热交换器;鼓风机;以及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鼓风机之间且清扫上述鼓风机的风扇清扫部,上述风扇清扫部在上述鼓风机结束旋转前从上述鼓风机分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风扇清扫部的劣化并提高静音性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说明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备的室内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备的室内机的一部分进行切口后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空气调节运转中的风扇清扫部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功能块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A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风扇的清扫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B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热交换器的解冻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中的风扇清扫部与室内风扇抵接或分离的期间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空调机具备的室内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空调机具备的室内风扇及风扇清扫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空调机的结构>
图1为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Q的说明图。
此外,图1的实线箭头示出了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另外,图1的虚线箭头示出了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2、室外风扇13、以及膨胀阀14。另外,,空调机100除了上述的结构,还具备: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鼓风机)16、以及四通阀17。
压缩机11为通过压缩机马达11a的驱动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吐出的机器。
室外热交换器12为在流通于其导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13送入的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室外风扇13为通过室外风扇马达13a的驱动向室外热交换器12送入外部气体的风扇,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2的附近。
膨胀阀14为将在“冷凝器”(制冷运转时为室外热交换器12,制热运转时为室内热交换器15)冷凝了的制冷剂减压的阀。此外,在膨胀阀14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导入至“蒸发器”(制冷运转时为室内热交换器15,制热运转时为室外热交换器12)。
室内热交换器15为在流通于其导热管g(参照图2)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16送入的室内空气(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室内风扇16为通过室内风扇马达16c(参照图5)的驱动将室内空气送入室内热交换器15的风扇,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附近。
四通阀17为根据空调机100的运转模式而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在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2(冷凝器)、膨胀阀1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5(蒸发器)经由四通阀17依次呈环状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Q中,以制冷循环使制冷剂循环。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参照图1的实线箭头),在压缩机11、室内热交换器15(冷凝器)、膨胀阀1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2(蒸发器)经由四通阀17依次呈环状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Q中,以制冷循环使制冷剂循环。
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2、室外风扇13、膨胀阀14以及四通阀17设置在室外机Uo。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15及室内风扇16设置在室内机Ui。
图2为室内机Ui的纵向剖视图。
此外,图2中示出了未进行风扇清扫部24对室内风扇16的清扫的状态。室内机Ui除了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还具备:接露盘18、箱体基座19、过滤器20a、20b、前面板21、左右风向板22、上下风向板23、以及风扇清扫部24。
室内热交换器15具有多个翅片f以及贯通这些翅片f的多个导热管g。另外,若从其它观点说明,则室内热交换器15具有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和后侧室内热交换器15b。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配置在室内风扇16的前侧。另一方面,后侧室内热交换器15b配置在室内风扇16的后侧。而且,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上端部和后侧室内热交换器15b的上端部连接。
接露盘18接受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冷凝水,且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5(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下方。
室内风扇16例如为圆筒状的横流式风扇,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附近。室内风扇16具备:多个扇叶16a、设置有这些扇叶16a的分隔板16b、以及作为驱动源的室内风扇马达16c(参照图5)。
此外,室内风扇16优选被亲水性的涂覆剂涂覆。作为这样的涂覆材料,例如可使用将粘合剂(具有水解性基的硅化合物)、丁醇、四氢呋喃以及抗菌剂添加至作为亲水性材料的异丙醇分散硅溶胶而成的材料。
由此,由于在室内风扇16的表面形成亲水性膜,因此室内风扇16的表面的电阻值变小,尘埃难以附着于室内风扇16。也就是,在室内风扇16的驱动中,随着与空气的摩擦的而来的静电难以在室内风扇16的表面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尘埃附着于室内风扇16。因此,上述的涂覆剂也作为室内风扇16的防静电剂而发挥功能。
图2所示的箱体基座19为供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等机器设置的箱体。
过滤器20a为从朝向前侧的空气吸入口h1的空气去除尘埃的过滤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前侧。
过滤器20b为从朝向上侧的空气吸入口h2的空气去除尘埃的过滤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上侧。
前面板21为以覆盖前侧的过滤器20a的方式设置的面板,且能够以下端为轴向前侧转动。此外,前面板21也可以是不转动的结构。
左右风向板22为对伴随着室内风扇16的旋转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的流动进行调整的板状部件。左右风向板22配置于吹出风路h3,且通过左右风向板用马达25(参照图5)在左右方向上转动。
上下风向板23为对伴随着室内风扇16的旋转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流动进行调整的板状部件。上下风向板23配置于空气吹出口h4附近,且通过上下风向板用马达26(参照图5)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经由空气吸入口h1、h2吸入的空气与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导热管g流通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被导入至吹出风路h3。在该吹出风路h3流通的空气被左右风向板22及上下风向板23向预定方向引导,进一步地经由空气吹出口h4向室内吹出。
此外,伴随着空气的流动朝向空气吸入口h1、h2的尘埃的大部分被过滤器20a、20b捕集。然而,较细的尘埃有时会通过过滤器20a、20b而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因此,期望定期地清扫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说明的风扇清扫部24清扫室内风扇16后,用水冲洗室内热交换器15。
图2所示的风扇清扫部24清扫室内风扇16,且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5与室内风扇16之间。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在纵向剖视呈<字状的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凹部r配置有风扇清扫部24。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下部),并且存在接露盘18。风扇清扫部24例如一部分由尼龙构成。
图3为对室内机Ui的一部分进行切口后的立体图。
风扇清扫部24除了图3所示的轴部24a及刷24b,还具备风扇清扫用马达24c(参照图5)。轴部24a为与室内风扇16的轴向平行的杆状部件,其两端被枢轴支撑。
刷24b去除附着于扇叶16a的尘埃,且设置于轴部24a。风扇清扫用马达24c(参照图5)例如为步进马达,具有使轴部24a旋转预定角度的功能。
在通过风扇清扫部24来清扫室内风扇16时,以使刷24b接触室内风扇16的方式(参照图7A)驱动风扇清扫用马达24c(参照图5),并且使室内风扇16反向旋转。然后,当风扇清扫部24对室内风扇16的清扫结束时,再次驱动风扇清扫用马达24c,使刷24b转动,成为刷24b从室内风扇16分离的状态(参照图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时以外,如图2所示,刷24b的前端面向室内热交换器15。具体而言,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时以外(也包括通常的空调运转中),刷24b以朝向横向(大致水平)的状态与室内风扇16分离。以下使用图4来说明如此配置风扇清扫部24的理由。
图4为表示空调运转中的风扇清扫部24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
此外,图4所示的各箭头的朝向表示空气的流向。另外,各箭头的长度表示空气的流速。
在通常的空调运转时,室内风扇16正向旋转,通过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翅片f的间隙的空气朝向室内风扇16。尤其在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凹部r的附近,如图4所示,空气朝向室内风扇16沿横向地(大致水平的方向)流动。
在该凹部r如上述地以刷24b朝向横向的状态配置有风扇清扫部24。换言之,在通常的空调运转时,刷24b的朝向与空气的流向平行。这样,由于刷24b的延伸方向和空气的流向大致平行,因此风扇清扫部24几乎不会阻碍空气的流动。
另外,风扇清扫部24并非配置于室内风扇16正向旋转时的空气的流动的中游区、下游区(图2所示的空气吹出口h4的附近),而是配置于上游区。于是,沿着刷24b在横向上流通的空气被扇叶16a加速,加速后的空气朝向空气吹出口h4(参照图2)。这样,由于风扇清扫部24配置于空气以较低速流动的上游区,因此能够抑制因风扇清扫部24导致的风量降低。此外,在室内风扇16停止时,也可以以与图4相同的状态维持风扇清扫部24。
图5为空调机100的功能块图。
图5所示的室内机Ui除了上述的结构,还具备遥控发送/接收部27和室内控制电路31。
遥控发送/接收部27在与遥控器40之间交换预定的信息。
虽未图示,但室内控制电路31构成为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各种接口等的电路。而且,读取存储于ROM的程序,并在RAM展开,CPU执行各种处理。
如图5所示,室内控制电路31具备存储部31a和室内控制部31b。
在存储部31a除了预定的程序外,还存储有经由遥控发送/接收部27接收到的数据、各种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值等。
室内控制部31b根据存储于存储部31a的数据,控制风扇清扫用马达24c、室内风扇马达16c、左右风向板用马达25、上下风向板用马达26等。
室外机Uo除了上述的结构,还具备室外控制电路32。虽未图示,但室外控制电路32构成为包含CPU、ROM、RAM、各种接口等的电路,且经由通信线连接于室内控制电路31。如图5所示,室外控制电路32具备存储部32a和室外控制部32b。
在存储部32a除了预定的程序外,还存储有从室内控制电路31接收到的数据等。室外控制部32b根据存储于存储部32a的数据,控制压缩机马达11a、室外风扇马达13a、膨胀阀14等。以下,将室内控制电路31及室外控制电路32一同称为“控制部30”。
图6为控制部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2)。
此外,在图6的“开始”时,未进行空调运转,另外,为刷24b的前端面向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
图6的步骤S101中,控制部30通过风扇清扫部24清扫室内风扇16。此外,作为开始室内风扇16的清扫的触发器,例如可列举出相距上次清扫时的空调运转的累计时间达到预定时间这一条件,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图7A为表示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此外,图7A中图示出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以及接露盘18,对于其它部件省略了图示。
控制部30使室内风扇16以与通常的空调运转时相反的朝向旋转(反向旋转),当室内风扇16达到设定转速时,使风扇清扫部24接触室内风扇16。
也就是说,控制部30使刷24b从刷24b的前端面向室内热交换器15的状态(参照图2)以轴部24a为中心转动约180°,使刷24b的前端面向室内风扇16(参照图7A)。由此,使刷24b接触室内风扇16的扇叶16a。
此外,在图7A的例子中,如点划线L所示地,在风扇清扫部24接触室内风扇16的状态下的接触位置K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并且也存在接露盘18。
如上述地,室内风扇16反向旋转,因此伴随着扇叶16a的移动,刷24b的前端挠曲,刷24b以抚触扇叶16a的背面的方式被挤压。于是,积存于扇叶16a的前端附近(径向的端部)的尘埃被刷24b去除。
尤其在扇叶16a的前端附近容易积存尘埃。其原因在于,在室内风扇16正向旋转的空调运转中(参照图4),空气吹抵于扇叶16a的叶腹的前端附近而使尘埃附着于该前端附近。吹抵至扇叶16a的前端附近的空气以沿着扇叶16a的叶腹的曲面的方式通过相邻的扇叶16a、16a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地,使室内风扇16反向旋转,并当室内风扇16达到设定转速时,使风扇清扫部24接触扇叶16a。由此,刷24b接触扇叶16a的背面的前端附近,积存于扇叶16a的背面的前端附近的尘埃被去除。其结果,能够去除积存于室内风扇16的尘埃的大部分。
另外,通过使室内风扇16反向旋转,在室内机Ui(参照图2)的内部产生与正向旋转时(参照图4)相反的朝向的缓慢的空气流动。因此,从室内风扇16去除的尘埃j不朝向空气吹出口h4(参照图2),而是如图7A所示地经由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与室内风扇16之间的间隙被导引至接露盘18。
若更详细地说明,则由刷24b从室内风扇16去除的尘埃j被风压轻轻地按压于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进一步地,上述的尘埃j沿着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倾斜面(翅片f的缘部)下落至接露盘18(参照图7A的箭头)。因此,几乎不会产生尘埃j经由室内风扇16与接露盘18之间的微小间隙附着于上下风向板23(参照图2)的内表面的情形。由此,能够防止在下一次的空调运转中尘埃j被吹出至室内。
此外,从室内风扇16去除的尘埃j的一部分也有可能不下落至接露盘18,而是附着于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这样地附着于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尘埃j在后述的步骤S103的处理中被冲洗。
另外,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控制部30可以以中、高速区域的旋转速度驱动室内风扇16,另外,也可以以低速区域的旋转速度驱动室内风扇16。
室内风扇16的中、高速区域的旋转速度的范围例如为300min-1以上且不足1700min-1。通过这样在中、高速区域使室内风扇16旋转,尘埃j更容易朝向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因而,如上述地,尘埃j难以附着于上下风向板23(参照图2)的内表面。从而,能够防止在下一次的空调运转中将尘埃j吹出至室内。
另外,室内风扇16的低速区域的旋转速度的范围例如为100min-1以上且不足300min-1。通过这样在低速区域使室内风扇16旋转,能够以低噪音进行室内风扇16的清扫。
图6的步骤S101的处理结束后,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30使风扇清扫部24移动。即,控制部30使刷24b从刷24b的前端面向室内风扇16的状态(参照图7A)以轴部24a为中心转动约180°,使刷24b的前端面向室内热交换器15(参照图7B)。由此,能够防止在之后的空调运转中,风扇清扫部24成为空气流动的阻碍。
接着,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30依次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冻结、解冻。首先,控制部30使室内热交换器1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进入到室内机Ui的空气含有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15结霜而冻结。此外,使室内热交换器15冻结的处理也包含于“使冷凝水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事项。
优选在使室内热交换器15冻结时,控制部30使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即,控制部30在使室内热交换器1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而使该室内热交换器15冻结(使冷凝水附着)时,调整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的温度,以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比通常的空调运转时低。
例如,控制部30通过缩小膨胀阀14(参照图1)的开度,使低压且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5。由此,霜、冰(图7B所示的符号i)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容易成长,因此能够在之后的解冻中通过大量的水冲洗室内热交换器15。
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优选位于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的区域不是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下游区(也就是,为上游区或中游区)。由此,制造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下侧)流动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因此能够增厚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霜、冰的厚度。从而,能够在之后的解冻中通过大量的水来冲洗室内热交换器15。
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位于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的区域容易附着被风扇清扫部24从风扇16刮落的尘埃。因此,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15的位于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的区域流动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能够使霜、冰容易成长,进一步地,通过将这些霜、冰融化,能够合适地冲洗室内热交换器15的尘埃。
另外,优选的是,在使室内热交换器1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而使该室内热交换器15冻结(使冷凝水附着)时,控制部30使上下风向板23(参照图2)关闭,或者使上下风向板23的角度朝向比水平靠上。由此,能够抑制被室内热交换器15降温后的低温的空气向室内漏出,以对使用者而言舒适的状态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冻结等。
这样地使室内热交换器15冻结(图6的步骤S103)后,控制部30使室内热交换器15解冻(S103)。例如,控制部30通过维持各机器的停止状态,使室内热交换器15在室温下自然解冻。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部30进行送风运转而使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霜、冰融化。
图7B为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5的解冻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通过将室内热交换器15解冻,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霜、冰融化,大量的水w沿着翅片f滴落于接露盘18。由此,能够在空调运转中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尘埃j。
另外,伴随着刷24b对室内风扇16的清扫,附着于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尘埃j也一同被冲洗,并滴落于接露盘18(参照图7B的箭头)。这样滴落于接露盘18的水w连同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直接落入接露盘18的尘埃j(参照图7A)一起经由排水软管(未图示)排出至外部。如上述地,几乎不用担心解冻中大量的水从室内热交换器15滴落,或是尘埃j堵塞排水软管等(未图示)。
此外,虽于在图6中进行了省略,但也可以在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冻结、解冻(S103)后,控制部30进行送风运转,从而使室内机Ui的内部干燥。由此,能够抑制细菌在室内热交换器15等繁殖。
<风扇清扫部的动作>
接着,使用图8及图9来说明风扇清扫部24的动作。图8为控制部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为用于说明空调机100的室内风扇(鼓风机)16与风扇清扫部24的位置关系的图。
在步骤S201中,控制部30控制室内风扇马达16c,使室内风扇16的旋转开始,且使室内风扇16加速。
在步骤S202中,控制部30判定室内风扇16的转速(旋转速度)是否达到设定转速RTh(例如设定转速RTh=800min-1)。在控制部30判定为室内风扇16的转速达到设定转速RTh时(步骤S202→是(Yes)),进入步骤S203的处理。在控制部30判定为室内风扇16的转速未达到设定转速RTh时(步骤S202→否(No)),进入步骤S201的处理。
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30控制风扇清扫用马达24c,使风扇清扫部24抵接于室内风扇16。即,控制部30在室内风扇16的加速后控制风扇清扫用马达24c,以使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配置于接触的位置。
另外,控制部30在使清扫部24抵接于室内风扇16的状态下,控制室内风扇马达16c,以使室内风扇16旋转。由此,能够提高风扇清扫部24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去除附着于室内风扇16的叶片的尘埃。
另外,控制部30在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期间,控制风扇清扫部24的角度,以使风扇清扫部24抚触室内风扇16的叶片的前端面。优选的是,风扇清扫部24的角度为从图2所示的风扇清扫部24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向清扫中的室内风扇16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方向)呈预定角度。由此能够提高空调机100的静音性。进一步地,能够降低施加于各马达的负荷。
另外,控制部30在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期间,控制左右风向板用马达25,以使左右风向板22关闭。同样地,控制部30在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期间,控制上下风向板用马达26,以使上下风向板23关闭。由此,能够提高空调机100的静音性,并且能够防止尘埃的扩散,且防止使用者将手伸入室内机Ui的内部。
在步骤S204中,控制部30判定室内风扇16的旋转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Th(例如,设定时间TTh=5秒)。即,控制部30判定风扇清扫部24接触室内风扇16的时间。在控制部30判定为室内风扇16的旋转时间达到设定时间TTh时(步骤S204→Yes),进入步骤S205的处理。在控制部30判定为室内风扇16的旋转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TTh时(步骤S204→No),进入步骤S203的处理。
在步骤S205中,控制部30控制风扇清扫用马达24c,使风扇清扫部24从室内风扇16分离。即,控制部30在室内风扇16减速前控制风扇清扫用马达24c,以使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配置于分离的位置。
在步骤S206中,控制部30控制室内风扇马达16c,使室内风扇16减速,结束室内风扇16的旋转。
根据上述的处理,控制部30在图9所示的从时刻0至时刻t1为止的期间(室内风扇16的加速中),使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分离。另外,控制部30在图9所示的从时刻t1至时刻t2为止的期间(室内风扇16以设定转速RTH旋转中),使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另外,控制部30在图9所示的从时刻t2至时刻t3为止的期间(室内风扇16的减速中),使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分离。
由此,在室内风扇16开始旋转时的加速中,或者在室内风扇16结束旋转时的减速中,能够使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分离,因此,能够避免对风扇清扫部24施加负荷而使风扇清扫部24容易劣化的问题。另外,也能够避免随着室内风扇16的转速的增加或减少而噪音增大,给使用者带去不适感的问题。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相比现有的空调机,能够缩短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的时间,因此能够实现抑制了风扇清扫部的劣化,且提高了静音性的空调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在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期间,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以相同方向旋转,因此能够提高风扇清扫部24的耐久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在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期间,风扇清扫部24的角度对应于室内风扇16的前端面而调整,因此能够提高静音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在风扇清扫部24和室内风扇16抵接期间,左右风向板22及上下风向板23关闭,因此能够提高空调机100的静音性,并且能够防止尘埃的扩散,且防止使用者误将手伸入室内机Ui的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风扇清扫部24清扫室内风扇16(图6的步骤S101),因此,能够抑制尘埃j被吹出至室内。另外,风扇清扫部24配置于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与室内风扇16之间,因此能够将被刷24b从室内风扇16刮落的尘埃j导引至接露盘18。
另外,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控制部30使室内风扇16反向旋转。由此,能够防止上述的尘埃j朝向空气吹出口h4。
另外,在通常的空调运转中,刷24b处于朝向横向的状态(参照图4),因此空气的流动几乎不会因刷24b的影响而被阻碍。进一步地,与风扇清扫部24配置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相应地,在通常的空调运转中,可抑制因风扇清扫部24而导致的风量降低,另外,也可抑制室内风扇16的耗电的增加。
另外,若大量的尘埃附着于室内风扇16,则风量降低,室内热交换器15成为过冷却(过度冷却)状态,存在制冷运转中产生滴露的可能性。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地适当地清扫室内风扇16,因此可抑制伴随着尘埃的附着的室内风扇16的风量降低。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因室内风扇16的尘埃而导致的滴露。
另外,控制部30依次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冻结、解冻(图6的步骤S103),从而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尘埃j被水w冲洗而滴落于接露盘18。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室内风扇16成为清洁的状态,并且也能够使室内热交换器15成为清洁的状态。因此,通过空调机100,能够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另外,能够降低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的清扫耗费的使用者的精力、维护时的花费。
《变形例》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空调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图10为变形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UAi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纵向剖视呈凹状的槽部件M设置于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下方。另外,在槽部件M设置有从槽部件M的底面向上侧延伸的肋28。此外,其它点与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0所示的槽部件M中,肋28的前侧的部分作为接受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冷凝水的接露盘18A发挥功能。另外,在槽部件M中,肋28的后侧的部分作为接受从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16落下的尘埃的尘埃接受部29发挥功能。该尘埃接受部29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下方。
另外,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下部),并且也存在尘埃接受部29。若更详细地说明,则虽省略图示,但在风扇清扫部24接触室内风扇16的状态下的接触位置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并且也存在尘埃接受部29。即使为此构成,也可达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5解冻时,水滴落于接露盘18A,并且水也滴落于尘埃接受部29。因此,不必担心积存于尘埃接受部29的尘埃的排出会产生阻碍。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肋28的上端未接触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但并不限定于此。即,肋28的上端也可以接触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
图11为另一变形例的空调机具备的室内风扇16及风扇清扫部24A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在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中,风扇清扫部24A具备:与室内风扇16的轴向平行的杆状的轴部24d;设置于该轴部24d的刷24e;以及设置于轴部24d的两端的一对支撑部24f、24f。除此之外,虽未图示,但风扇清扫部24A还具备使风扇清扫部24A在轴向上等移动的移动机构。
如图11所示,与室内风扇16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风扇清扫部24A的长度比室内风扇16本身的轴向的长度短。于是,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风扇清扫部24A在室内风扇16的轴向(从室内机的正面观看,左右方向)上移动。也就是,在室内风扇16的轴向上,以每个相当于风扇清扫部24A的长度的预定区域,依次清扫室内风扇16。这样,通过设为使该长度较短的风扇清扫部24A移动的构成,相比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削减空调机的制造成本。
此外,也可将与轴部24d平行地延伸的杆(未图示)设置于风扇清扫部24A的附近(例如,轴部24d的上侧),预定的移动机构(未图示)使风扇清扫部24A沿着该杆移动。另外,也可以是,在利用风扇清扫部24A进行清扫后,移动机构(未图示)使风扇清扫部24A适当地转动或平行移动,使风扇清扫部24A从室内风扇16退避。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控制部30使风扇清扫部24接触室内风扇16,并使室内风扇16以与通常的空调运转时相反的朝向旋转(反向旋转)的处理,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是,控制部30使风扇清扫部24接触室内风扇16,并使室内风扇16以与通常的空调运转时相同的朝向旋转(正向旋转)。
这样地使刷24b接触室内风扇16,并使室内风扇16正向旋转,从而可有效地去除附着于扇叶16a的叶腹的前端附近的尘埃。另外,由于无需用于使室内风扇16反向旋转的电路元件,因此能够削减空调机100的制造成本。此外,清扫中使室内风扇16正向旋转时的旋转速度可以与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低速区、中速区、高速区中的任一个。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刷24b以风扇清扫部24的轴部24a为中心转动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清扫室内风扇16时,控制部30使轴部24a向室内风扇16移动,使刷24b接触室内风扇16。而且,也可以是,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结束后,控制部30使轴部24a退避,使刷24b从室内风扇16分离。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风扇清扫部24具备刷24b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是可清扫室内风扇16的部件,也可以使用海绵等。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室内热交换器15的位于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的区域并非制冷剂的流动的下游区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5的高度比风扇清扫部24高的区域不是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下游区(也就是,为上游区或中游区)。若更详细地说明,则,在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中,在通常的空调运转时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区域且高度比风扇清扫部24高的区域优选不是在室内热交换器15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下游区。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中的在通常的空调运转时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区域(图2所示的前侧室内热交换器15a的纸面右部)且高度比风扇清扫部24高的区域,伴随着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冻结而附着厚度较厚的霜。于是,当在之后使室内热交换器15解冻时,大量的水沿翅片f滴落。其结果,能够将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15的尘埃(包含从室内风扇16去除的尘埃)冲洗至接露盘18。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控制部30使风扇清扫部24的刷24b接触室内风扇16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在室内风扇16的清扫中,控制部30使风扇清扫部24的刷24b接近于室内风扇16。若更详细地说明,则控制部30使刷24b接近于室内风扇16至能够去除积存于扇叶16a的前端并成长至比该前端更靠径向外侧的尘埃的程度。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地去除积存于室内风扇16的尘埃。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5的冻结等来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5的处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室内热交换器15结露,通过该结露水(冷凝水)来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5。例如,控制部30基于室内空气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计算室内空气的露点。然后控制部30控制膨胀阀14的开度等,以使室内热交换器15的温度为上述的露点以下且比预定的冻结温度高。
上述的“冻结温度”是指在使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时,室内空气含有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15开始冻结的温度。通过这样使室内热交换器15结露,能够通过该结露水(冷凝水)来冲洗室内热交换器15的尘埃。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30通过进行制冷运转、除湿运转而使室内热交换器15结露,通过该结露水(冷凝水)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5。
另外,在实施方式(参照图2)中,说明了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及接露盘18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及接露盘18中的至少一方。例如,也可以是,在纵向剖视呈<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15的下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结构中,接露盘18存在于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正下方)。
另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说明了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存室内热交换器15及尘埃接受部29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在风扇清扫部24的下方存在室内热交换器15及尘埃接受部29中的至少一方。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室内机Ui(参照图1)及室外机Uo(参照同一图)各设置一台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设置并联连接的多台室内机,另外,也可以设置并联连接的多台室外机。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壁挂型的空调机100,但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种类的空调机。
另外,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记载的例子,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以及置换。
另外,上述的机构、结构示出了在说明上被认为是必须的部分,就产品而言,不必示出全部的机构、结构。
符号说明
100—空调机,11—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风扇,14—膨胀阀,15—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5a—前侧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5b—后侧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6—室内风扇(鼓风机),17—四通阀,18—接露盘,22—左右风向板,23—上下风向板,24—风扇清扫部,24a—轴部,24b—刷,29—尘埃接受部,30—控制部,K—接触位置,Q—制冷剂回路,r—凹部。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交换器,其具有前侧室内热交换器和后侧室内热交换器;
鼓风机;以及
风扇清扫部,其配置于上述前侧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鼓风机之间,且清扫上述鼓风机,
上述风扇清扫部清扫上述鼓风机时,上述鼓风机以与通常的空调运转时相反的逆向旋转,上述风扇清扫部在上述鼓风机开始上述逆向的旋转后的上述逆向的旋转中与上述鼓风机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清扫部在上述鼓风机的转速达到预定转速后与上述鼓风机接触,
上述风扇清扫部与上述鼓风机的接触时间比上述鼓风机开始旋转后达到预定转速为止的时间长。
3.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交换器,其具有前侧室内热交换器和后侧室内热交换器;
鼓风机;以及
风扇清扫部,其配置于上述前侧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鼓风机之间,且清扫上述鼓风机,
上述风扇清扫部清扫上述鼓风机时,上述鼓风机以与通常的空调运转时相反的逆向旋转,
上述风扇清扫部在上述鼓风机结束上述逆向的旋转前的上述逆向的旋转中从上述鼓风机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清扫部在上述鼓风机的转速为预定转速时从上述鼓风机分离,
上述风扇清扫部与上述鼓风机的接触时间比上述鼓风机从预定转速减速至旋转结束为止的时间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清扫部是以轴部为中心而旋转的构造,
上述鼓风机的叶片相对于上述鼓风机的清扫时的旋转方向呈凸形状,
在上述风扇清扫部和上述鼓风机接触时,上述风扇清扫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述鼓风机的清扫时的旋转方向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清扫部的至少一部分为尼龙。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风扇清扫部和上述鼓风机接触时,使上下风向板成为关闭的状态。
CN201880016529.9A 2018-02-19 2018-04-13 空调机 Active CN110402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6808A JP6481061B1 (ja) 2018-02-19 2018-02-19 空気調和機
JP2018-026808 2018-02-19
PCT/JP2018/015520 WO2019159387A1 (ja) 2018-02-19 2018-04-13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352A CN110402352A (zh) 2019-11-01
CN110402352B true CN110402352B (zh) 2021-05-04

Family

ID=65718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529.9A Active CN110402352B (zh) 2018-02-19 2018-04-13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757466A4 (zh)
JP (1) JP6481061B1 (zh)
CN (1) CN110402352B (zh)
MY (1) MY195670A (zh)
TW (1) TWI706088B (zh)
WO (1) WO201915938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06400A (ja) * 1990-01-08 1991-09-09 Hitachi Ltd ターボ機械の翼面上付着物除去装置
JP2002267249A (ja) * 2001-03-09 2002-09-18 Sharp Corp 流体送り装置
JP2008002767A (ja) * 2006-06-23 2008-01-10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1498481A (zh) * 2009-02-14 2009-08-05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室内机风扇自动清洁功能的空调器
CN201335048Y (zh) * 2009-01-15 2009-10-28 济南明湖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风冷冷水机组风扇反吹除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8121A (ja) * 2005-04-26 2006-11-09 Corona Corp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付き機器
JP2008045858A (ja) * 2006-08-21 2008-02-28 Kowa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清掃体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046755B2 (ja) 2006-10-27 2008-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931566B2 (ja) * 2006-11-30 2012-05-1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0529559C (zh) * 2007-12-07 2009-08-19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除尘的挂壁式空调
JP2014025667A (ja) * 2012-07-30 2014-02-0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CN206868659U (zh) * 2016-11-23 2018-01-12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06400A (ja) * 1990-01-08 1991-09-09 Hitachi Ltd ターボ機械の翼面上付着物除去装置
JP2002267249A (ja) * 2001-03-09 2002-09-18 Sharp Corp 流体送り装置
JP2008002767A (ja) * 2006-06-23 2008-01-10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1335048Y (zh) * 2009-01-15 2009-10-28 济南明湖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风冷冷水机组风扇反吹除尘装置
CN101498481A (zh) * 2009-02-14 2009-08-05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室内机风扇自动清洁功能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6088B (zh) 2020-10-01
JP6481061B1 (ja) 2019-03-13
CN110402352A (zh) 2019-11-01
EP3757466A1 (en) 2020-12-30
TW201937066A (zh) 2019-09-16
EP3757466A4 (en) 2021-12-15
MY195670A (en) 2023-02-03
WO2019159387A1 (ja) 2019-08-22
JP2019143842A (ja)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7569B (zh) 空调机
CN110785567B (zh) 空调机
JP6354004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785612B (zh) 空调机
EP3795913A1 (en) Air conditioner
TWI650490B (zh) 空調機
JP2019143961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402352B (zh) 空调机
CN110520675B (zh) 空调机
JP2019200041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