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7245A -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7245A
CN110397245A CN201910623464.0A CN201910623464A CN110397245A CN 110397245 A CN110397245 A CN 110397245A CN 201910623464 A CN201910623464 A CN 201910623464A CN 110397245 A CN110397245 A CN 110397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car body
hoist ropes
guide groove
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34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7245B (zh
Inventor
吴红兵
杨悦
潘可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34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7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7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7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7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7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7/00Vertical ducts; Channels, e.g. for drainage
    • E04F17/005Lift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通过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将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与第二曳引通道中,使得电梯系统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分别位于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轿厢本体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稳定运行。如此,本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产品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通过曳引绳,对轿厢进行提拉,实现轿厢在井道内垂直升降的运输工具,主要运用于多层建筑中载客或者载运货物。电梯系统主要包括吊挂部分与井道部分,吊挂部分布置在井道部分上。然而,传统的井道部分无法对曳引绳进行隐藏,导致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这样,不仅导致电梯系统整体外观变差,无法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而且还导致曳引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干扰,从而导致电梯系统无法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它能够有效隐藏曳引绳,提高电梯系统整体外观效果,同时,有利于电梯系统稳定运行。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井道结构,包括:安装梁,所述安装梁用于安装曳引机;及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安装梁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用于位于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有第一曳引通道,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曳引通道连通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曳引通道用于穿入第一曳引绳,所述第一导槽用于与第一吊挂组件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导向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柱内设有第二曳引通道,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曳引通道连通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曳引通道用于穿入第二曳引绳,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与第二吊挂组件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导向配合。
上述的井道结构,通过安装梁,使得曳引机得到稳定支撑,便于曳引机稳定输出动力;再通过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将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与第二曳引通道中,使得电梯系统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利于电梯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位于第一曳引通道、第二曳引通道内,因此,使得电梯系统整体结构外观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满足观光梯的外观设计要求。此外,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分别位于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方案的轿厢本体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稳定运行。由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因此,轿厢本体与第一吊挂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轿厢本体与第二吊挂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分别能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内移动,这样有效避免曳引绳的隐藏结构影响轿厢本体的移动,如此,本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产品的竞争力。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发明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井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防护件盖在所述第一导槽处,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连通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用于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与所述轿厢本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井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二防护件盖在所述第二导槽处,所述第二防护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槽连通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用于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与所述轿厢本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井道结构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且所述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柱及所述第二支撑柱围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装入轿厢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井道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安装梁的底部,所述第三支撑柱用于安装第三吊挂组件与对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柱内设有第三曳引通道,所述第三曳引通道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柱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曳引通道用于穿入第三曳引绳,且所述第三曳引通道用于装入所述第三吊挂组件与所述对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曳引通道内设有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用于与所述对重的相对两侧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井道结构还包括第三防护件,所述第三防护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侧面上。
一种吊挂装置,包括曳引机、第一曳引绳、第二曳引绳、第一吊挂组件、第二吊挂组件及以上所述的井道结构,所述第一曳引绳一端绕设在所述曳引机上,所述第一曳引绳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一曳引通道中,并与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曳引通道中,并穿过所述第一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曳引绳一端绕设在所述曳引机上,所述第二曳引绳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二曳引通道中,并与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曳引通道中,并穿过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另一侧连接。
上述的吊挂装置,采用以上的井道结构,通过安装梁,使得曳引机得到稳定支撑,便于曳引机稳定输出动力;再通过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将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与第二曳引通道中,使得电梯系统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利于电梯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位于第一曳引通道、第二曳引通道内,因此,使得电梯系统整体结构外观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满足观光梯的外观设计要求。此外,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分别位于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方案的轿厢本体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稳定运行。由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因此,轿厢本体与第一吊挂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轿厢本体与第二吊挂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分别能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内移动,这样有效避免曳引绳的隐藏结构影响轿厢本体的移动,如此,本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产品的竞争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挂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一反绳轮及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吊挂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轮、第二反绳轮及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反绳轮与所述第二反绳轮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曳引通道内、所述第二曳引通道内,并分别用于连接在所述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用于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梁上,所述第一曳引绳一端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反绳轮上,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在所述安装梁上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曳引绳一端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反绳轮上,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在所述安装梁上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柱上。
一种电梯系统,包括轿厢本体与以上所述的吊挂装置,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穿过所述第一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穿过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另一侧连接。
上述的电梯系统,采用以上的井道结构,通过安装梁,使得曳引机得到稳定支撑,便于曳引机稳定输出动力;再通过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将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与第二曳引通道中,使得电梯系统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利于电梯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第一曳引绳与第二曳引绳分别位于第一曳引通道、第二曳引通道内,因此,使得电梯系统整体结构外观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满足观光梯的外观设计要求。此外,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分别位于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方案的轿厢本体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稳定运行。由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因此,轿厢本体与第一吊挂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轿厢本体与第二吊挂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分别能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内移动,这样有效避免曳引绳的隐藏结构影响轿厢本体的移动,如此,本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系统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系统结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梯系统,110、井道结构,111、第一支撑柱,1111、第一曳引通道,1112、第一导槽,112、第二支撑柱,1121、第二曳引通道,1122、第二导槽,113、安装梁,1131、架机梁,114、第一防护件,1141、第一开槽,115、第二防护件,1151、第二开槽,116、第三支撑柱,1161、第三曳引通道,1162、第一限位件,1163、第二限位件,117、第三防护件,118、连接梁,1181、容纳空间,119、加劲肋,120、曳引机,130、第一曳引绳,140、第二曳引绳,150、第一吊挂组件,151、第一导向轮,152、第一反绳轮,1521、第一连接件,153、第一固定结构,1531、第一绳头楔套,1532、第一绳头板,160、第二吊挂组件,161、第二导向轮,162、第二反绳轮,1621、第二连接件,163、第二固定结构,1631、第二绳头楔套,1632、第二绳头板,170、第三曳引绳,180、第三吊挂组件,181、第三导向轮,182、第三反绳轮,183、第三固定结构,1831、第三绳头楔套,1832、第三绳头板,190、轿厢本体,191、对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井道结构110,包括:安装梁113、第一支撑柱111及第二支撑柱112。安装梁113用于安装曳引机120。安装梁113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上。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用于位于轿厢本体190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撑柱111内设有第一曳引通道1111,第一支撑柱111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一曳引通道1111连通的第一导槽1112。第一导槽1112沿着第一支撑柱111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曳引通道1111用于穿入第一曳引绳130。第一导槽1112用于与第一吊挂组件150和轿厢本体190之间的连接部分导向配合。第二支撑柱112内设有第二曳引通道1121,第二支撑柱112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二曳引通道1121连通的第二导槽1122。第二导槽1122沿着第二支撑柱11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曳引通道1121用于穿入第二曳引绳140。第二导槽1122用于与第二吊挂组件160和轿厢本体190之间的连接部分导向配合。
上述的井道结构110,通过安装梁113,使得曳引机120得到稳定支撑,便于曳引机120稳定输出动力;再通过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将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1111与第二曳引通道1121中,使得电梯系统100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利于电梯系统100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分别位于第一曳引通道1111、第二曳引通道1121内,因此,使得电梯系统100整体结构外观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满足观光梯的外观设计要求。此外,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分别位于轿厢本体190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轿厢本体190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190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190稳定运行。由于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112与第二导槽1122,因此,轿厢本体190与第一吊挂组件150之间的连接部分、轿厢本体190与第二吊挂组件160之间的连接部分分别能在第一导槽1112、第二导槽1122内移动,这样有效避免曳引绳的隐藏结构影响轿厢本体190的移动,如此,本实施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190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100产品的竞争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均可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均为钢结构。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为非闭合的结构,这样,有利于施工人员更加方便施工和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第一支撑柱111的高度方向与第二支撑柱112的高度方向,以图3为例,第一支撑柱111的高度方向应理解为图3中S1表示的方向;第二支撑柱112的高度方向应理解为图3中S2表示的方向。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井道结构110还包括第一防护件114。第一防护件114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11上,且第一防护件114盖在第一导槽1112处,第一防护件114上设有与第一导槽1112连通的第一开槽1141。第一开槽1141用于第一吊挂组件150与轿厢本体190连接。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柱111为中空、非闭合结构,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导槽1112处设置第一防护件114,增加第一导槽1112处的遮挡,使得第一曳引绳130的隐藏效果更好;同时,通过第一防护件114,使得第一曳引绳130的防护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第一曳引绳130的防水效果更佳。同时,第一防护件114上设有第一开槽1141,通过第一开槽1141,使得第一防护件114穿在第一吊挂组件150与轿厢本体190之间,从而使得第一防护件114能够更加紧密贴合在第一支撑柱111上,如此,有利于提高井道结构110的紧密度,使得井道结构110更加稳定、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井道结构110还包括第二防护件115。第二防护件115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12上,且第二防护件115盖在第二导槽1122处,第二防护件115上设有与第二导槽1122连通的第二开槽1151。第二开槽1151用于第二吊挂组件160与轿厢本体190连接。如此,本实施例采用第二防护件115,增加第二导槽1122处的遮挡,有利于提高第二曳引绳140的隐藏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井道结构110还包括连接梁118。连接梁118连接在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之间,且连接梁118、第一支撑柱111及第二支撑柱112围成容纳空间1181,容纳空间1181用于装入轿厢本体190。如此,将轿厢本体190位于容纳空间1181内,有利于提高轿厢本体190的安全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梁118为拱形结构,该拱形结构的曲度与轿厢本体190的侧面相适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井道结构110还包括第三支撑柱116。第三支撑柱116支撑在安装梁113的底部,第三支撑柱116用于安装第三吊挂组件180与对重191。如此,通过第三支撑柱116,使得第三吊挂组件180与对重191得到稳定安装,便于对重191在井道结构110内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三支撑柱116内设有第三曳引通道1161。第三曳引通道1161沿着第三支撑柱116高度方向设置,第三曳引通道1161用于穿入第三曳引绳170,且第三曳引通道1161用于装入第三吊挂组件180与对重191。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三吊挂组件180与对重191均位于第三曳引通道1161内,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曳引机120启动时,第三曳引绳170通过第三吊挂组件180,提拉对重191,使得对重191稳定在第三曳引通道1161内上下移动。如此,通过第三曳引通道1161,使得对重191系统完全处于隐藏状态,极大改善电梯系统100整体外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第三支撑柱116的高度方向,以图3为例,第三支撑柱116的高度方向应理解为图3中S3表示的方向。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三曳引通道1161内设有第一限位件1162与第二限位件1163。第一限位件1162与第二限位件1163均沿着第三支撑柱116的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一限位件1162与第二限位件1163分别用于与对重191的相对两侧限位配合。由此可知,第一限位件1162与第二限位件1163分别抵触在对重191的两侧,有效防止对重191在移动过程中,左右晃动,如此,极大提高了对重191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梯系统100的使用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井道结构110还包括第三防护件117。第三防护件117用于设置在第三支撑柱116的侧面上。如此,通过第三防护件117,增加第三支撑柱116的遮挡,有利于提高第三曳引绳170的隐藏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支撑柱116可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柱116为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安装梁113包括两层以上的架机梁1131,两层以上的架机梁1131依次叠放设置,架机梁1131上用于安装曳引机120或者导向轮。本实施例将安装梁113设计成多层结构,便于曳引机120、导向轮位于合适的位置,保证导向轮具有一定的曳引包角。其中,曳引包角应理解为曳引绳与导向轮的接触弧对应的圆心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吊挂装置,包括曳引机120、第一曳引绳130、第二曳引绳140、第一吊挂组件150、第二吊挂组件160及以上实施例中的井道结构110,第一曳引绳130一端绕设在曳引机120上,第一曳引绳130另一端穿入第一曳引通道1111中,并与第一吊挂组件150传动配合,第一吊挂组件150中的一部件位于第一曳引通道1111中,并穿过第一导槽1112用于与轿厢本体190一侧连接;第二曳引绳140一端绕设在曳引机120上,第二曳引绳140另一端穿入第二曳引通道1121中,并与第二吊挂组件160传动配合,第二吊挂组件160中的一部件位于第二曳引通道1121中,并穿过第二导槽1122用于与轿厢本体190另一侧连接。
上述的吊挂装置,采用以上的井道结构110,通过安装梁113,使得曳引机120得到稳定支撑,便于曳引机120稳定输出动力;再通过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将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1111与第二曳引通道1121中,使得电梯系统100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利于电梯系统100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分别位于第一曳引通道1111、第二曳引通道1121内,因此,使得电梯系统100整体结构外观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满足观光梯的外观设计要求。此外,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分别位于轿厢本体190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轿厢本体190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190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190稳定运行。由于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112与第二导槽1122,因此,轿厢本体190与第一吊挂组件150之间的连接部分、轿厢本体190与第二吊挂组件160之间的连接部分分别能在第一导槽1112、第二导槽1122内移动,这样有效避免曳引绳的隐藏结构影响轿厢本体190的移动,如此,本实施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190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100产品的竞争力。
需说明的是,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绕设在曳引机120上时,第一曳引绳130在曳引机120上的缠绕方向与第二曳引绳140在曳引机120上的缠绕方向一致,这样,使得曳引机120能够控制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一起进行卷起或者拉伸操作,从而使得轿厢本体190稳定上下移动。
具体地,吊挂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521与第二连接件1621,第一连接件1521连接在第一吊挂组件150与轿厢本体190之间,第一连接件1521位于第一导槽1112中,且第一连接件1521与第一导槽1112导向配合;第二连接件1621连接在第二吊挂组件160与轿厢本体190之间,第二连接件1621位于第二导槽1122中,且第二连接件1621与第二导槽1122导向配合。如此,通过第一连接件1521与第二连接件1621,使得第一吊挂组件150、第二吊挂组件160分别与轿厢本体190紧密连接,以提高电梯系统100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3,第一吊挂组件150包括第一导向轮151、第一反绳轮152及第一固定结构153。第二吊挂组件160包括第二导向轮161、第二反绳轮162及第二固定结构163。第一反绳轮152与第二反绳轮162分别对应位于第一曳引通道1111内、第二曳引通道1121内,并分别用于连接在轿厢本体190的相对两侧上。第一导向轮151与第二导向轮161用于分别间隔设置在安装梁113上。第一曳引绳130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导向轮151、第一反绳轮152上,且通过第一固定结构153用于固定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一支撑柱111上。第二曳引绳140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二导向轮161、第二反绳轮162上,且通过第二固定结构163用于固定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二支撑柱112上。如此,本实施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使得轿厢整体结构更加整洁;同时,也使得曳引绳得到全面隐藏,从而使得曳引绳得到更全面防护。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固定结构153包括第一绳头板1532、及与第一绳头板1532配合的第一绳头楔套1531。第一绳头板1532用于设置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一支撑柱111上。第二固定结构163包括第二绳头板1632、及与第二绳头板1632配合的第二绳头楔套1631。第二绳头板1632用于设置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二支撑柱112上。如此,通过第一绳头楔套1531与第一绳头板1532配合,使得第一曳引绳130一端更加稳定固定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一支撑柱111上,以便轿厢本体190移动更加稳定;同样,通过第二绳头楔套1631与第二绳头板1632配合,使得第二曳引绳140一端更加稳定固定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二支撑柱112上,以便轿厢本体190移动更加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绳头板1532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11上,且第一绳头板1532与第一支撑柱111之间设有加劲肋119;第二绳头板1632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12上,且第二绳头板1632与第二支撑柱112之间设有加劲肋119,如此,有利于提高吊挂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吊挂装置还包括第三曳引绳170与第三吊挂组件180。第三曳引绳170绕设在曳引机120上,第三曳引绳170与第三吊挂组件180传动配合。第三吊挂组件180用于与对重191连接,如此,使得对重191稳定运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曳引绳170在曳引机120上的缠绕方向分别与第一曳引绳130在曳引机120上的缠绕方向、第二曳引绳140在曳引机120上的缠绕方向均相反,如此,保证轿厢本体190的移动方向与对重191的移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三吊挂组件180包括第三导向轮181、第三反绳轮182及第三固定结构183。第三导向轮181设置在安装梁113上或者第三支撑柱116上。第三反绳轮182用于与对重191连接,第三曳引绳170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三导向轮181、第三反绳轮182上,且通过第三固定结构183固定在安装梁113上。如此,通过第三导向轮181、第三反绳轮182及第三固定结构183,使得第三曳引绳170提拉对重191更加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结构183包括第三绳头板1832、及与第三绳头板1832配合的第三绳头楔套1831。第三绳头板1832设置在第三支撑柱116上。如此,通过第三绳头楔套1831与第三绳头板1832配合,使得第三曳引绳170一端更加稳定固定在安装梁113上,以便轿厢本体190移动更加稳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绳头板1632与第三绳头板1832可为分开的两个板,也可连接为一个整体板。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向轮151、第二导向轮161及第三导向轮181分别为独立的轮;或者,第一导向轮151与第三导向轮181为同一个轮,即,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三曳引绳170共用一个轮进行导向;又或者,第二导向轮161与第三导向轮181为同一个轮,即,第二曳引绳140与第三曳引绳170共用一个轮进行导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电梯系统100,包括轿厢本体190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吊挂装置。第一吊挂组件150中的一部件穿过第一导槽1112用于与轿厢本体190一侧连接。第二吊挂组件160中的一部件穿过第二导槽1122用于与轿厢本体190另一侧连接。
上述的电梯系统100,采用以上的井道结构110,通过安装梁113,使得曳引机120得到稳定支撑,便于曳引机120稳定输出动力;再通过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将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分别隐藏在第一曳引通道1111与第二曳引通道1121中,使得电梯系统100中的曳引绳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曳引绳直接暴露在外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利于电梯系统100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第一曳引绳130与第二曳引绳140分别位于第一曳引通道1111、第二曳引通道1121内,因此,使得电梯系统100整体结构外观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满足观光梯的外观设计要求。此外,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分别位于轿厢本体190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轿厢本体190提拉方式则是两端受力提拉方式,如此,使得轿厢本体190在提拉过程中保持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轿厢本体190稳定运行。由于第一支撑柱111与第二支撑柱112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112与第二导槽1122,因此,轿厢本体190与第一吊挂组件150之间的连接部分、轿厢本体190与第二吊挂组件160之间的连接部分分别能在第一导槽1112、第二导槽1122内移动,这样有效避免曳引绳的隐藏结构影响轿厢本体190的移动,如此,本实施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既保证轿厢本体190稳定运行,又巧妙、合理地隐藏曳引绳,极大满足观光梯的设计要求,有利于增强电梯系统100产品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梁,所述安装梁用于安装曳引机;及
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安装梁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用于位于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有第一曳引通道,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曳引通道连通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曳引通道用于穿入第一曳引绳,所述第一导槽用于与第一吊挂组件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导向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柱内设有第二曳引通道,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曳引通道连通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曳引通道用于穿入第二曳引绳,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与第二吊挂组件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导向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防护件盖在所述第一导槽处,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连通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用于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与所述轿厢本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二防护件盖在所述第二导槽处,所述第二防护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槽连通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用于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与所述轿厢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且所述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柱及所述第二支撑柱围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装入轿厢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安装梁的底部,所述第三支撑柱用于安装第三吊挂组件与对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内设有第三曳引通道,所述第三曳引通道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柱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曳引通道用于穿入第三曳引绳,且所述第三曳引通道用于装入所述第三吊挂组件与所述对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曳引通道内设有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用于与所述对重的相对两侧限位配合;或者,还包括第三防护件,所述第三防护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侧面上。
8.一种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机、第一曳引绳、第二曳引绳、第一吊挂组件、第二吊挂组件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井道结构,所述第一曳引绳一端绕设在所述曳引机上,所述第一曳引绳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一曳引通道中,并与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曳引通道中,并穿过所述第一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曳引绳一端绕设在所述曳引机上,所述第二曳引绳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二曳引通道中,并与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曳引通道中,并穿过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另一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挂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一反绳轮及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吊挂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轮、第二反绳轮及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反绳轮与所述第二反绳轮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曳引通道内、所述第二曳引通道内,并分别用于连接在所述轿厢本体的相对两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用于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梁上,所述第一曳引绳一端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反绳轮上,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在所述安装梁上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曳引绳一端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反绳轮上,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在所述安装梁上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柱上。
10.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本体与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吊挂装置,所述第一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穿过所述第一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吊挂组件中的一部件穿过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与所述轿厢本体另一侧连接。
CN201910623464.0A 2019-07-11 2019-07-11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Active CN110397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3464.0A CN110397245B (zh) 2019-07-11 2019-07-11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3464.0A CN110397245B (zh) 2019-07-11 2019-07-11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7245A true CN110397245A (zh) 2019-11-01
CN110397245B CN110397245B (zh) 2021-10-22

Family

ID=68325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3464.0A Active CN110397245B (zh) 2019-07-11 2019-07-11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72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6145A (ja) * 1998-03-04 1999-09-1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吊り構造
CN100340465C (zh) * 2003-12-11 2007-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US20140027207A1 (en) * 2011-04-06 2014-01-30 Cemal Selcuk Yapar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4:1 roping arrangement
CN205151449U (zh) * 2015-11-17 2016-04-13 四川科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圆弧观光电梯
CN108439138A (zh) * 2018-05-16 2018-08-24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隐藏钢丝绳的强制式电梯结构
CN109969912A (zh) * 2017-12-27 2019-07-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双对重吊挂的电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6145A (ja) * 1998-03-04 1999-09-1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吊り構造
CN100340465C (zh) * 2003-12-11 2007-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US20140027207A1 (en) * 2011-04-06 2014-01-30 Cemal Selcuk Yapar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4:1 roping arrangement
CN205151449U (zh) * 2015-11-17 2016-04-13 四川科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圆弧观光电梯
CN109969912A (zh) * 2017-12-27 2019-07-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双对重吊挂的电梯
CN108439138A (zh) * 2018-05-16 2018-08-24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隐藏钢丝绳的强制式电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7245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7166U (zh) 一种2:1悬挂系统的背包式电梯
CN109626176B (zh)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CN210854899U (zh) 一种直角开门家用电梯
CN101992988A (zh)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观光电梯
CN104016212B (zh) 无机房观光电梯四面开门方法及四面开门观光电梯
CN111362103A (zh) 一种背包龙门架式电梯
CN108840209A (zh) 电梯曳引机构及家用电梯
CN110397245A (zh)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CN208898346U (zh) 电梯曳引机构及家用电梯
CN212639640U (zh) 一种直角开门电梯
CN202848808U (zh) 背包式家用电梯
CN204185775U (zh) 一种双线往复门架式大循环牵引系统
CN105480860B (zh) 双梁起重机及其起升台车
CN113955611A (zh) 一种三面开门的新型电梯
CN104328932B (zh) 立体停车库多通道升降机构
CN110683450A (zh) 一种背包架结构的电梯
CN201850027U (zh) 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
CN205367499U (zh) 一种双梁起重机及其起升台车
CN211393460U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110436316A (zh) 电梯系统、轿厢及其吊挂机构
CN209668572U (zh) 小井道无机房电梯的内部结构
CN106477422A (zh) 一种无轿厢式智能升降系统
CN211034841U (zh) 一种背包架结构的电梯
KR101998869B1 (ko) 기계실이 없는 고하중용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214879384U (zh) 主机倒置式别墅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