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662B -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662B
CN110391662B CN201910604950.8A CN201910604950A CN110391662B CN 110391662 B CN110391662 B CN 110391662B CN 201910604950 A CN201910604950 A CN 201910604950A CN 110391662 B CN110391662 B CN 110391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regulation
power
volta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49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662A (zh
Inventor
李璞
王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ri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r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ri Ltd filed Critical Weri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49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1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器装置,以及负载调控系统,负载调控系统由三部分组成:(i)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ii)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iii)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计算出每个负载功率在允许范围内的可上调量和可下调量,通过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送给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综合电网,负荷,天气,历史数据等信息,算出综合负荷调节总量,并将总量智能地划分给每一个负载,通过信息物联网发送给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对每个负载做相应的调节,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电网平衡,符合智能电网运营需求。

Description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方法、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器装置,以及负载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所发电量必须与所需电量保持平衡。如果发电量超出所需电量,电网电压及频率会升高,同样地,如果低于所需电量,电网电压及频率会降低,偏离电网额定值。由于用电量在不断地变化,所发电量则要随时根据所需电量加以调整和控制。
传统的控制方法是调节火电厂的蒸汽流量及压力做快速短期调节,然后通过改变燃料流量来调节发电量。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清洁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使得发电与用电的平衡更加难以保持。火电厂必须不断的改变电力输出以弥补清洁能源的不确定性发电量,并不得不频繁调节和启停,造成火电厂低负荷、变负荷低效运行,低负荷因数运行,频繁启停将大大减少电厂的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现有技术中从发电,输配电及用电多方面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发电与用电之间加入储能系统,便形成了一个能量缓冲区。储能技术是已经投入应用多年的技术,其中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电化学储能(电池),储热,液流电池等。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储能已被看作是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之一,将高出的电量转换储存到电池里,在发电不足的情况下,电池可以将所储电能释放回电网。与其它储能技术相比,电池具有体积小,响应快,效率高,适用于电网调频调压。但在目前电力市场下,电池的费用仍然太高,而且化学电池的寿命短,回收及再利用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大框架下,用电负载侧智能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解决这一挑战性问题的策略方法之一,负载侧智能管理指的是根据电网平衡需要,控制负载用电量。而目前仅仅实现了发电不足的情况下关减部分电力负荷,在发电过剩时,增加电力负荷。如何利用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框架进行更精准、更高效的负载侧智能管理,是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方法、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器装置,以及负载调控系统。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设置在供电侧与负载侧之间,包括电压调节装置、传感器装置、电能管理控制器和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
传感器装置用于采集工作电压电流数据;
电能管理控制器用于根据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将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接收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的负载调控指令,根据负载调控指令向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
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用于根据电压调节指令,控制电压调节装置调节负载电压。
可选地,电能管理控制器具体用于:
获取工作电压电流数据;
根据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负载功率可调节量;
将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
接收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的指示负载功率调节量的负载调控指令;
根据负载功率调节量,计算出负载电压调节量;
根据负载电压调节量,向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
可选地,电能管理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负载电压可调节量;
电能管理控制器用于根据负载电压调节量,向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时,具体用于:
根据负载电压调节量和负载电压可调节量,向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
可选地,工作电压电流数据包括:负载电压、供电电压、原边电流;或者,负载电压、负载电流、供电电压、供电电流;或者,负载电压、负载电流。
可选地,当电压调节装置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或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时,电能管理控制器根据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其中:
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03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二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03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V1rms代表当前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
Ip-rms代表当前原边电流的均方根值,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负载电压和原边电流由传感器装置获得,供电电压可由供电方电表获得,如供电方电表不提供供电电压,也可由传感器装置获得供电电压。
可选地,当电压调节装置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或电力电子交流电压控制器时,电能管理控制器根据第三公式和第四公式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其中:
根据第三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04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四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04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V1rms代表当前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
IS.rms代表当前供电电流的均方根值,
IL,rms代表当前负载电流的均方根值,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由传感器装置获得,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可由供电方电表获得,如供电方电表不提供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也可由传感器装置获得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
可选地,当电压调节装置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或电力电子交流电压控制器时,电能管理控制器根据第五公式和第六公式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其中:
根据第五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043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六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044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PLoad代表当前电压调节装置的负载功率,
k代表统计功率系数,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k的取值根据由历史用电量、功率波动趋势和负荷特征确定出的电压变化与负荷变化的统计关系曲线获得,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根据传感器装置获得。
可选地,根据负载功率调节量,计算出负载电压调节量,包括:
初始化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
根据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计算出对应的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
计算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与负载功率调节量的误差,判断误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允许误差阈值,如果是,将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作为负载电压调节量;否则,将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增加预设电压增量步长或减少预设电压减量步长,作为新的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并重新执行本步骤。
可选地,电能管理控制器还用于:根据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反馈的实时电网信息,修正负载功率调节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还包括: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调节前后负载功率变化量和/或累计电能消耗变化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装置,包括过流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过热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切断装置和旁路装置,用于在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发生过流、或过压、或过热、或过载时,切断电压调节装置与负载的连接,并通过旁路装置将负载接入供电侧。
可选地,电能管理控制器还用于:
当确定负载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下调指令,以控制电压调节装置将负载电压下调至预设的以节能或稳压为目的的负载电压区间。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方法,包括:
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
根据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
将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其中,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根据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可选地,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包括:
计算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
根据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或者,
根据预设的节能目标,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可选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包括:
负载功率可调节量;
负载调控指令包括:
负载功率调节量。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服务器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调节范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其中,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根据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可选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时,具体用于:
计算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
根据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或者,
根据预设的节能目标,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可选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包括:
负载功率可调节量;
负载调控指令包括:
负载功率调节量。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控系统包括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和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设置在供电侧与负载侧之间,用于计算出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将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接收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的负载调控指令,根据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用于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与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
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根据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将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在供电侧与负载侧之间设置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根据当前电网平衡需求和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可调节范围,通过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指令,指示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调整负载电压;虽然每一个负载只能在小范围内调节电压,但是通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积少成多地整合负载,可以达到兆瓦,几十兆瓦,或几百兆瓦的调节能力,从而满足了智能电网运营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负载调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负荷分配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计算负载电压调节量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的调控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负载调控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用于控制每个负荷单元的电压,该装置设置在供电侧与负载侧之间,可计算出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将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接收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发出的负载调控指令,根据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用于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与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之间的通信,至少包括用于与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通信的物联网网关和用于数据处理的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包括云端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地面服务器,从而组成多级服务器架构,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收集智能管理所需信息后,上报至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以及,将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的负载调控指令,下发给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
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根据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将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集结了大量负荷单元的可调负荷信息,进行智能计算控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虚拟电厂,为电网104负荷平衡提供调频调压服务。
图2示例性地示出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实现虚拟电厂功能的计算分析流程。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负荷模型、历史数据、天气、电网模型等多个影响到电网平衡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电力市场竞价系统、电网平衡服务合同等其它因素,从而得出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根据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计算出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在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上报的负荷可调节量的基础上,对负荷调节做出最佳计算分配,并通过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向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发出负载调控指令。
具体地,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配置与云端服务器或地面服务器的通讯协议,以与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建立通讯连接,以及,显示平台,以实现可视化管理;还包括智能管理软件,具体包括数据分析智能算法,负荷预测算法,负荷模型,电网模型,电网平衡需求预测算法,用于计算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并根据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节能目标,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随后,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根据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所汇集的大量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的信息和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每一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的负荷调节量及调节时间段,通过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发送给各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从而形成可调节电网负荷的虚拟电厂,满足电网平衡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模型仅仅是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功能实现的一个示例,对于任意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设备,如果能够根据电网平衡需求对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进行负荷调节分配并发出负载调控指令,均可以认为是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包括电压调节装置301、传感器302-1和302-2、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304、计算装置305、电能管理控制器306和保护装置308,电压调节装置301的输出端连接负载307。
可选地,传感器302还包括用于测量供电电压的电压传感器和用于测量供电电流的电流传感器。
可选地,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用于电能管理控制器306与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电能管理控制器306与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以及电能管理控制器306与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304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
可选地,传感器302-1用于测量电压调节装置301的负载307的电压和电流,传感器302-2为与电压调节装置301的原边串联的原边电流传感器。此外,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的温度,用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的过热保护。
可选地,计算装置305用于根据传感器302-1测得的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计算出负载功率、调节前后负载功率变化量和累计电能消耗变化量。
可选地,保护装置308用于过流,过压,过温及超载保护。当电力系统负载侧控制装置出现过流、过压、过温或者过载,该保护装置308切除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并将负载直接连到电网,保护电力系统负载侧控制装置。
可选地,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采集上述传感器302-1和302-2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后,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滤波去信号噪声以获得稳定可靠的负载的电压和电流数据。
可选地,电压调节装置301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或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或电力电子交流电压控制器。
当电压调节装置301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或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时,电压调节装置301内各个装置通过如下流程实现负载调节:传感器302-1将测得的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发送给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传感器302-2将原边电流发送给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将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和原边电流发送给电能管理控制器306,电能管理控制器306根据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和原边电流,计算出负载功率可调节量,通过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将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发送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102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103根据当前电网平衡需求,为每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分配负载功率调节量,电能管理控制器306通过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获取到负载功率调节量,计算出对应的负载电压调节量,向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304发出电压调节指令,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304控制电压调节装置301调节负载电压。
具体地,当电压调节装置301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或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时,电能管理控制器306根据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其中:
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11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二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11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V1rms代表当前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
Ip-rms代表当前原边电流的均方根值,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负载电压和原边电流由传感器装置获得,供电电压由供电方电表获得;如供电方电表不提供供电电压,也可由传感器装置获得。
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当电压调节装置301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或电力电子交流电压控制器时,电能管理控制器306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包括:
根据第三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12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四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12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V1rms代表当前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
IS.rms代表当前供电电流的均方根值,
IL,rms代表当前负载电流的均方根值,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由传感器装置获得,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由供电方电表获得;如供电方电表不提供供电电压,也可由传感器装置获得。
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当电压调节装置301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或电力电子交流电压控制器时,电能管理控制器306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包括:
根据第五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13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六公式
Figure BDA000212050644000013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PLoad代表当前负载功率,
k代表统计功率系数;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k的取值根据由历史用电量、功率波动趋势和负荷特征确定出的电压变化与负荷变化的统计关系曲线获得,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根据传感器装置获得,负载功率根据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图4示例性地公开了电能管理控制器306根据负载功率调节量,计算出负载电压调节量的过程,包括:
初始化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
根据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计算出对应的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
计算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与负载功率调节量的误差,判断误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允许误差阈值,如果是,将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作为负载电压调节量;否则,将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增加预设电压增量步长或减少预设电压减量步长,作为新的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并重新执行本步骤。
下面对负载电压调节量的计算过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获取功率调节指令中的负载功率调节量,相关电压电流信息;
步骤b、给定初始的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可以是当前负载电压;
步骤c、计算当前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对应的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可根据公式一和公式二,或公式三和公式四,或公式五和公式六计算;
步骤d、计算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与负载功率调节量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e,否则,将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增加预设电压增量步长或减少预设电压减量步长,执行步骤c;
步骤e、将当前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作为负载电压调节量,输出给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30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负载307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设置在某大楼内,那么负载307包括大楼内的多个用电用户,传感器302-1测量的电流是所有负载的电流之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能管理控制器306还内置智能算法,根据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的实时电网信息,对功率上调量或下调量做出修正,使得负载调节能够跟随电网平衡的瞬间变化。
图5示例性地公开了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的计算过程,电能管理控制器306接收电压电流数据,由计算装置305算出当前的负载功率,电能管理控制器306综合传感器测量信息及计算装置的计算信息,分别算出累计能耗,起到电表的功能,可用作结算。同时,电能管理控制器306推算出在未安装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时该负荷的功耗,由此得出功率减少值,并由此导出累计不同期间的节能数据,包括每时,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节能量。同时,电能管理控制装置306计算出负载功率允许升降范围,发送给数据通讯模块。当收到智能综合管理系统103给出的负载调控指令,电能管理控制器306计算出负载电压调节量,从而响应电网平衡服务的要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能管理控制器306还用于:当确定负载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向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下调指令,以控制电压调节装置将负载电压下调至预设的以节能或稳压为目的的负载电压区间,从而在电网法规标准允许范围内下调用户的负荷电压,减少电能消耗,实现节能或稳压功能。如图5所示,电能管理控制器306可以同时支持以电网平衡为负载电压调节的目标,以及以节能为负载电压调节的目标,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按照预设的优先权进行选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包括支持IoT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与传感器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采集接口,以及,对通信数据和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微处理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装置305和电能管理控制器306可以是微处理器,分别通过加载相应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计算装置305的功能和电能管理控制器306的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的各个装置之间,通过总线(Bus)架构进行数据交互,也可以由专门的装置负责数据交互,例如,由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303为其它各个装置提供接口并实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101的各个装置之间的数据交互。
可见本公开提出的负载侧控制技术方案,是一项无需采用电池或减少对电池的依赖,并对负荷进行调节,实现电网负荷平衡的技术。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负载侧调节电压来实现对负荷的调节,也就是说通过升高电压增加电力负荷或降低电压以减轻电力负荷。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频繁接通和断开负载连接,不影响负载正常工作。由于负载调节方式灵活,本方案不要求很高的负荷及发电量的长期预估准确度。虽然每一个负荷只能在小范围内调节电压,但通过IoT积少成多的整合负载,可以达到兆瓦,几十兆瓦,或几百兆瓦的级别,满足智能电网运营的需求。
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结合硬件或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一起实现。从而,本公开的方法和设备,或者本公开的方法和设备的某些方面或部分可采取嵌入有形媒介,例如软盘、CD-ROM、硬盘驱动器或者其它任意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即指令)的形式,其中当程序被载入诸如计算机之类的机器,并被该机器执行时,该机器变成实践本公开的设备。
在程序代码在可编程计算机上执行的情况下,计算设备一般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其中,存储器被配置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根据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该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本公开的各种方法。
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通信介质一般以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等已调制数据信号来体现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以上的任一种的组合也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设备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可以布置在如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备中,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定位在与该示例中的设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前述示例中的模块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块或者此外可以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此外,所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在此被描述成可以由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或者由执行所述功能的其它装置实施的方法或方法元素的组合。因此,具有用于实施所述方法或方法元素的必要指令的处理器形成用于实施该方法或方法元素的装置。此外,装置实施例的在此所述的元素是如下装置的例子:该装置用于实施由为了实施该发明的目的的元素所执行的功能。
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公开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公开的范围,对本公开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设置在供电侧与负载侧之间,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包括电压调节装置、传感器装置、电能管理控制器和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
所述传感器装置用于采集工作电压电流数据;
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将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接收所述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的负载调控指令,根据所述负载调控指令向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
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工作电压电流数据;根据所述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将所述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接收所述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的指示负载功率调节量的负载调控指令;根据所述负载功率调节量,计算出负载电压调节量;根据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向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
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电压调节装置调节负载电压;
当所述电压调节装置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或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时,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根据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其中:
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FDA000400396874000001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二公式
Figure FDA000400396874000001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V1rms代表当前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
Ip-rms代表当前原边电流的均方根值,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所述负载电压和所述原边电流由所述传感器装置获得,所述供电电压由供电方电表或传感器装置获得;或,
当所述电压调节装置为可控抽头自耦变压器、连续调节自耦变压器或电力电子交流电压控制器时,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根据第三公式和第四公式计算负载功率可调节量,其中:
根据第三公式
Figure FDA0004003968740000021
计算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根据第四公式
Figure FDA0004003968740000022
计算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V1max代表行业规定的最高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1min代表行业规定的最低允许供电电压均方根值,
V2rms代表当前负载电压的均方根值,
V1rms代表当前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
IS.rms代表当前供电电流的均方根值,
IL,rms代表当前负载电流的均方根值,
ΔP1代表负载功率可上调量,
ΔP2代表负载功率可下调量,
其中,所述负载电压和所述负载电流由所述传感器装置获得,所述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由供电方电表或传感器装置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负载电压可调节量;
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向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和所述负载电压可调节量,向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调节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负载功率调节量,计算出负载电压调节量,包括:
初始化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
根据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计算出对应的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
计算所述负载功率调节量估计值与所述负载功率调节量的误差,判断所述误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允许误差阈值,如果是,将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作为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否则,将所述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增加预设电压增量步长或减少预设电压减量步长,作为新的负载电压调节量估计值并重新执行本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反馈的实时电网信息,修正所述负载功率调节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还用于:
当确定负载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发出电压下调指令,以控制所述电压调节装置将所述负载电压下调至预设的以节能或稳压为目的的负载电压区间。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还包括: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出调节前后负载功率变化量和/或累计电能消耗变化量。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装置,包括过流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过热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切断装置和旁路装置,用于在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发生过流、或过压、或过热、或过载时,切断所述电压调节装置与负载的连接,并通过旁路装置将负载接入供电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用于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与所述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还用于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装置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及通讯装置,还用于所述电能管理控制器与所述电压调节装置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
11.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
根据所述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
将所述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其中,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根据所述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包括:
计算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
根据所述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或者,
根据预设的节能目标,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包括:
负载功率可调节量;
所述负载调控指令包括:
负载功率调节量。
14.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调节范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其中,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根据所述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时,具体用于:
计算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
根据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数据,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或者,
根据预设的节能目标,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包括:
负载功率可调节量;
所述负载调控指令包括:
负载功率调节量。
17.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负载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和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设置在供电侧与负载侧之间,用于计算出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将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反馈至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接收所述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发出的负载调控指令,根据所述负载调控指令,调节负载电压;
所述信息物联网支持平台用于所述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与所述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
所述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用于计算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获取多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反馈的负载的可调节范围,根据所述当前电力系统负载调控需求量,以及所述负载的可调节范围,分别生成对每一个负载的负载调控指令,将所述负载调控指令发送给各个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
CN201910604950.8A 2019-07-05 2019-07-05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Active CN110391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950.8A CN110391662B (zh) 2019-07-05 2019-07-05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950.8A CN110391662B (zh) 2019-07-05 2019-07-05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662A CN110391662A (zh) 2019-10-29
CN110391662B true CN110391662B (zh) 2023-03-24

Family

ID=68286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4950.8A Active CN110391662B (zh) 2019-07-05 2019-07-05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1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3093B (zh) * 2020-11-30 2023-06-20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电厂可调控资源控制及评价系统
CN113363972A (zh) * 2021-06-11 2021-09-07 Weri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负载侧联动响应等效电池装置及调节系统
CN113794212A (zh) * 2021-09-10 2021-12-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需求侧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US11403508B1 (en) * 2021-10-15 2022-08-02 Starkoff Co., Ltd. Method for estimating load by energy meter including load estimation mode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and energy meter using the same
CN114935205B (zh) * 2022-07-27 2022-10-25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多变频空调的双模型优化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16316561B (zh) * 2023-02-13 2024-04-23 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流域梯级电厂的agc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094A (zh) * 2014-07-10 2014-09-2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虚拟储能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7423879A (zh) * 2017-06-07 2017-12-0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负荷参与自动发电控制的方法
CN108306311A (zh) * 2018-02-09 2018-07-20 南京工程学院 直流负载系统分区间响应电网调频需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217320A (zh) * 2018-11-07 2019-01-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控制管理方法
CN109831019A (zh) * 2019-01-25 2019-05-31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智能家居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5261B2 (en) * 2012-02-29 2017-07-25 Thomas Wilkins Continuous dynamic balancing of generation and loa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094A (zh) * 2014-07-10 2014-09-2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虚拟储能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7423879A (zh) * 2017-06-07 2017-12-0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负荷参与自动发电控制的方法
CN108306311A (zh) * 2018-02-09 2018-07-20 南京工程学院 直流负载系统分区间响应电网调频需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217320A (zh) * 2018-11-07 2019-01-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控制管理方法
CN109831019A (zh) * 2019-01-25 2019-05-31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智能家居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662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1662B (zh) 电力系统负载侧调控装置、方法和负载调控系统
US11757404B2 (en) Coordinated control of renewable electric generation resource and charge storage device
Weniger et al. Integration of PV power and load forecasts into the operation of residential PV battery systems
US9954370B2 (en) Electrical grid control system, electrical grid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20170256952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CN105122619B (zh) 用于提高软交流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功率转换器和方法
EP3229333A1 (en) Electric power control system, electric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EP2924838A1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server device, and local server
US9727929B2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server apparatus, and local server
JP2013074668A (ja) 分散電源用制御装置および集中型電圧制御システム
US10468888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solar power plant
JP7284559B2 (ja) 蓄電池制御装置、蓄電池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873439B (zh) 一种需量控制限值的设定方法及装置
CN112531773B (zh) 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其能量调控方法及装置
JP2020022339A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66948B2 (ja) 蓄電池制御装置、蓄電池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305853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14228553B (zh) 一种充电桩有功功率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JP7014986B1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機器
JP6982270B1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機器
CN113964881A (zh) 一种风电场灵活性调节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3363972A (zh) 电力系统负载侧联动响应等效电池装置及调节系统
CN116865354A (zh) 容量分配方法、电网调峰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3086572A (ja) 蓄電池制御装置、蓄電池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4567016A (zh) 一种风电场能量分配方法及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