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0144A -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0144A
CN110390144A CN201910593713.6A CN201910593713A CN110390144A CN 110390144 A CN110390144 A CN 110390144A CN 201910593713 A CN201910593713 A CN 201910593713A CN 110390144 A CN110390144 A CN 110390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arget scene
oriented identification
location point
ori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37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0144B (zh
Inventor
林建新
黄琼
黄朝洲
邓登峰
林孟婷
宋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9105937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0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0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0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0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0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导向标识领域。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并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从而建立了目标场景中位置点的权重与导向标识布设信息之间的关联,能够根据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对导向标识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布设,避免设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影响。

Description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向标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综合客运枢纽(如:火车站、地铁站等)作为城市交通设施的重要节点,在大规模客流换乘和集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综合客运枢纽而言,科学合理的导向标识能够为行人提供更准确的导行路线,便于行人更方便地在综合客运枢纽中找到目的地,提升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疏散效率和行人体验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在为综合客运枢纽布设导向标识时,主要通过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布局依据作业流程(如:行人进站或出站流程)进行判断,以确定导向标识的具体布设位置。例如,设计人员根据主观经验判断,将导向标识的具体位置和导向信息设置在可以帮助行人更快地找寻目的路径的位置。
但是,上述现有的导向标识布设方法,由于设计人员在确定导向标识的具体位置时主观因素突出,所以导向标识布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往往存在布设点不当、指向模糊等问题,导致行人找寻目的地困难,降低了行人的出行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导向标识布设方法所存在的导向标识布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导致布设点不当、指向模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
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节点网络中标识有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位置点的权重;
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可选地,上述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包括:
获取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
根据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可选地,上述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包括:
根据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
根据目标场景的边界、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以及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可选地,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包括:每个层级中导向标识的布设数量、每个导向标识的布设位置、每个导向标识所属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个导向标识所指向的位置点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节点网络中标识有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位置点的权重;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可选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可选地,建立模块,包括:
边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
节点网络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场景的边界、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以及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可选地,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包括:每个层级中导向标识的布设数量、每个导向标识的布设位置、每个导向标识所属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个导向标识所指向的位置点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读取并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节点网络中标识有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位置点的权重,并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从而建立了目标场景中位置点的权重与导向标识布设信息之间的关联,能够根据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对导向标识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布设,避免设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影响。因此,根据该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所确定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对目标场景所布设的导向标识,可以使得行人在目标场景中能够更准确、迅速地找到目的地,提高行人的出行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交通枢纽的节点网络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在大规模客流换乘和集散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些重要交通枢纽中,通常需要设置导向标识,以为行人提供提供导行路线,便于行人寻找相应的目的地。
但是,现有技术中目前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导向标识进行设置。目前,类似于上述火车站、地铁站等的交通枢纽中所设置的导向标识往往存在着设置不当、标识信息不合理、指向模糊、不易找寻等问题。行人根据导向标识寻找目的地(如:出口、售票口、停车场等)时,经常出现难以迅速找到、甚至迷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枢纽换乘和集散的效率,降低了行人的出行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能够使得使得导向标识的布设更加科学、合理,根据该方法所得到的导向布设信息对导向标识进行布设,可以使得行人更迅速地找到目的地,提升行人的出行体验。该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步骤可以包括:
S101、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
其中,布局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
具体地,目标场景是指需要布设导向标识的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场景可以是如上所述的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也可以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还可以是其他如医院、学校、商场、超市、公园等需要布设导向标识的场景。对于目标场景的具体类型,本申请不作任何限定。目标场景中可以包括有不同类型的建筑、多条道路以及多处设施,布局信息可以是指目标场景中的建筑、道路和设施等的位置点信息和权重信息。
以目标场景为火车站为例,火车站的建筑布局中可以包括:进站口、铁路站大厅、售票处、候车厅、检票口、进站通道、站台、出站通道、补票处、出站集散区、换乘通道、服务设施等,其中,服务设施可以是指便利店、休息室等。则火车站的布局信息可以是上述建筑布局的具体位置点信息以及每个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其中,位置点信息是指目标场景中相关建筑、道路或设施的位置坐标,权重信息可以是指每个位置坐标对应的重要度,例如,某个服务设施的重要度可以是火车站内行人对于该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某个站台的重要度可以是该站台每天的行人流量等。
可选地,所获取的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可以是目标场景的平面结构图或者模拟3D图,对于布局信息的具体数据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场景进行选定,例如,公园、交通道路等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可以是平面结构图,而商场、办公楼等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则可以是模拟3D图。
S102、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节点网络中标识有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位置点的权重。
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获取的上述布局信息,将目标场景进行网格化,得到由多个节点组成的节点网络。其中,每个节点均对应于目标场景中位置点,从而,节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用于标识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
以目标场景为交通枢纽为例,图2示出了一种交通枢纽的节点网络示意图。其中,交通枢纽可以是火车站或地铁站,该交通枢纽被进行网格化后,所得到的节点网络可以如图2所示,图2中标识有进站口(1、3、5或7)、出站口(2、4、6或8)、商店(9)、售票口(10)、以及检票口(11)等的位置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节点网络中相邻两个节点间的距离可以是 10m、20m、50m等数值,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相邻两个节点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场景大小、建筑布局等进行具体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节点网络还具有对应的权重表,用于标识该节点网络中各位置点的权重。
以上述目标场景为交通枢纽为例,表1示出了上述图2所示的节点网络对应的权重表。
表1
如图表1所示,表1中示出了上述节点网络所标识的进站口(1、 3、5或7)、出站口(2、4、6或8)、商店(9)、售票口(10)、以及检票口(11)等位置点分别对应的权重。例如,进站口(1)的权重为0.05,进站口(2)的权重为0.13,出站口(8)的权重和商店(9) 的权重均为0.09,检票口(11)的权重为0.14等。
可选地,也可以不通过权重表的方式对各位置点对应的权重进行标识,而是直接将各位置点的权重直观地标识于上述节点网络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103、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具体地,导向标识可以为目标场景中的行人提供导行路线。如,火车站内设置导向标识可以为行人提供导行路线,使行人能够更准确、迅速地寻找到目的地,鉴于此,考虑到行人体验舒适度,行人在枢纽内部空间能便捷换乘、快速到达目的地,可以根据上述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对导向标识的具体布设方式进行确定。在确定过程中,可以以行人沿着导向标识指向找寻目标点走行的距离最短、导向标识布设路径的最大距离最小、以及导向标识易于找寻为确定原则,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
现对上述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获取过程作如下具体说明:
具体地,在获取导向标识布设信息时,可以首先根据节点网络和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考虑导向标识的服务距离和位置点的权重值,对于每个位置点,计算各导向标识备选点指向位置点的距离与该位置点的权重之间的乘积,并选取最小乘积结果所对应的导向标识备选点,作为指向位置点的距离最小的导向标识布设点。如下述公式(1-1) 所示(说明:∈表示包含于或属于,如:j∈J即表示j属于J;表示为任意符号,如:即表示任一个i):
Min∑i∈Ij∈Jwjyijdij (1-1);
公式(1-1)用于限定导向标识所指向的总距离最小,其中,I 表示所有导向标识备选点的集合,i表示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标识点;J 表示目标场景中位置点的集合,j表示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点;wj表示位置点j的权重;yij为决策变量,表示节点i的导向标识指向节点j,则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j∈J;dij表示节点i和节点j 间的网络距离参数,j∈J。
进一步,可以综合考虑导向标识的层级、连续导向、分区导向等约束条件,根据上述各位置点对应的导向标识布设点,分析得到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关于综合考虑导向标识的层级、连续导向、分区导向等约束条件,可通过如下公式(1-2)至(1-9)对其进行限定(说明:下述公式中出现相同参数的,未再对相同参数作重复描述):
Minmax∑i∈Ij∈Jyijdij (1-2);
公式(1-2)用于限定导向标识布设路径的最大距离最小。
公式(1-3)用于对节点i导向标识的层级约束,其中,S表示导向标识层级,s表示导向标识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xis为决策变量,表示节点i设置s层级的导向标识,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
公式(1-4)用于约束每个分区至少布设一级和二级标识的数量,其中,Qq表示在q功能区内点的集合,q=1,2,3;Aq表示q分区的区域面积,q=1,2,3;表示第s层级导向信息标识点的最大服务距离,s∈S,
公式(1-5)用于约束任意设施点j都至少存在一个导向标识指向该节点。
公式(1-6)用于约束两个节点间的相互关系,其中,rij表示节点i和节点j的关系参数,rij=1表示i和j节点有关联,否则为0。参数V表示节点网络中位置点的集合;
公式(1-7)用于限定不同层级的导向标识所能指向的最大信息数量,其中,ns表示s层级导向标识布设的信息数量,n1=4,n2=6。
公式(1-8)为分区导向约束,只有二级标识才能跨区指向。
公式(1-9)为任意路径不同等级导向标识的连续指向约束,即1 路径上设置i指向k的信息,则必存在k点指向终点设施的导向信息;其中,k表示导向标识所设置的路径上的任意一个中间点;Γl表示任意一条最短路径上导向标识点的集合;o,表示最短路径1的起点;L 表示所有最短路径的集合,其中l为任意一条最短路径,l∈L;dl表示最短路径l的终点;为变量,表示从i节点到k节点在最短路径l 上的最短连弧距离,若存在中间节点k和i导向dl的信息,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其中k∈Γl,l∈L;表示表示从k节点到i节点在最短路径l上的最短连弧距离。
公式(1-10)用于约束导向标识i的最大服务距离应小于i与k 节点的距离,保证路径l的点均在导向标识的服务范围内。
公式(1-11)用于约束导向标识信息布设沿着最短路径布设,直到路径终点;其中,表示k节点到dl节点的导向标识指向决策变量。
公式(1-12)表示对决策变量的非负约束。
可选地,所获取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同样以上述目标场景为交通枢纽为例,表2为导向标识布设信息表,示出了根据上述图2所示的节点网络、以及权重信息所获取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
表2
节点 等级 标识信息数 信息指向
9 二级 6 2 4 8 9 10 11
10 二级 6 2 4 8 9 10 11
11 二级 3 3 6 11
15 二级 2 1 6
16 一级 2 6 7
18 二级 6 2 4 8 9 10 11
21 二级 6 2 4 8 9 10 11
22 二级 2 5 6
如表2所示,节点9(商店)所在区域内设置的导向标识等级可以为二级,且一共设置有6个导向标识,依次分别指向节点2(出站口)、节点4(出站口)、节点8(出站口)、节点9(商店)、节点10 (售票口)和节点11(检票口);节点16所在区域内设置的导向标识等级可以为一级,且一共设置有2个导向标识,依次分别指向节点 6(出站口)和节点7(进站口);类似地,其他节点的导向标识信息均可参照如上所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节点网络中标识有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位置点的权重,并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从而建立了目标场景中位置点的权重与导向标识布设信息之间的关联,能够根据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对导向标识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布设,避免设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影响。因此,根据该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所确定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对目标场景所布设的导向标识,可以使得行人在目标场景中能够更准确、迅速地找到目的地,提高行人的出行体验。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S201、获取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
具体地,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包括用户关于目标场景中各位置点的感知行为数据和认知行为数据。感知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行人在目标场景内利用导向标识找寻目的地的过程中,感知行为通常表现为根据年龄、到达目的地的次数与对目的地的熟悉程度的浅层直接反映,即年龄、到访次数与在目标场景内迷路的表象;认知行为则是在不同年龄、不同到访次数的条件下,行人对于目的地重要度的判断评价。
可选地,可以通过对目标场景中的行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问卷数据,分析行人与位置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确定位置点的重要度。例如,首先可以构造行人对位置点实践认识的生疏指数描述感知行为;然后,可以构建行人对目的地心理成熟判断的认知指数描述其认知行为。
S202、根据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可选地,可以根据上述行人的感知行为数据和认知行为数据确定目标场景内各位置点的综合重要度,从而得到各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现以交通枢纽为例,对权重信息的确定过程作如下说明:
1)基于感知行为数据的位置点重要度确定:
其中,Ij是基于感知行为的设施重要度指数;T表示行人的到访次数;ρjt表示行人使用设施j频繁程度为t的权重;Mjt表示行人使用设施j频繁程度t的频次;K表示划分的行人年龄个数;m表示行人到达枢纽的最大次数;ui表示行人来到枢纽的次数为i的事件;uk表示年龄段k行人来到枢纽的事件;vil表示行人i次到达枢纽数发生迷路的事件;vkl表示年龄段k行人在枢纽发生迷路的事件;M(Sijtk) 表示年龄段为k的行人第i次来到枢纽情况下使用设施j频繁程度t 的频次;p(ui|vil)表示行人在枢纽发生迷路的情况下到访枢纽次数为i的条件概率;p(uk|vkl)表示行人在枢纽发生迷路情况下所处年龄段k的条件概率。
行人到访设施次数对设施生疏感知的条件概率为:
其中,p(ui)表示行人到访枢纽次数i事件的概率;p(vil|ui) 表示行人第i次到访枢纽发生迷路事件的概率。
行人到访枢纽次数的概率为:
其中,Ai表示行人到访枢纽次数i的统计值。
行人到访枢纽次数i下发生迷路的概率为:
其中,Nil表示行人到访枢纽i次发生迷路事件的频次;m=1,2 分别表示迷路和认路两种情形。
行人年龄段对设施生疏感知的条件概率为:
其中,p(uk)表示年龄段为k的行人到访枢纽事件的概率;p(vkl|uk) 表示年龄段为k的行人到访枢纽发生迷路事件的概率。
年龄段k的行人到访枢纽的频率为:
其中,Bk表示年龄段k的行人来到枢纽的统计值。
年龄段k的行人到访枢纽发生迷路事件的概率为:
其中,Nkl表示年龄段k的行人到访枢纽发生迷路事件的频次。
2)基于认知行为数据的位置点重要度确定:
其中,Lj是基于认知行为的设施重要度;Njz表示行人对于j设施评分为z的频次;N(qijzk)表示年龄段k的行人第i次来到枢纽对功能设施j的重要度评分为z频次;μjz表示行人对设施j的认知评分为z的权重;ui表示行人到访枢纽次数i的事件;uk表示年龄段k行人到访枢纽的事件。
3)位置点综合重要度确定:
根据行人对枢纽内部功能设施的感知行为重要度和认知行为重要度,最终确定设施j的综合重要度为:
其中,wj——为设施j重要度;Ij——表示行人对设施j的感知行为重要度;Lj——表示行人对设施j的认知行为重要度。
由上述所确定的位置点的综合重要度即可作为该位置点的权重,从而可以得到目标场景中各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的步骤,可以包括:
S301、根据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
具体地,可以先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场景中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场景的边界,例如,若目标场景为火车站则可以确定出火车站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最边缘的位置点,并将这些位置点依次连接,从而确定得到火车站的边界。进一步,还可以将目标场景内各位置点所在的区域进行划分,如:商店所在区域、进站口所在区域等,从而得到目标场景内各位置点之间的边界。
S302、根据目标场景的边界、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以及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如上所述,在确定得到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后,则可以根据所确定的边界和各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如目标场景的内部网络结构、各设施等所在的区域和权重信息等,构建目标场景拓扑网络模型,从而得到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以前述交通枢纽为例,可以将交通枢纽内部空间划分为以节点和弧段构成的网络结构,除了通道、电梯等特殊的弧段具有特定的方向属性(行人单方向行进)外,其他弧段均为双向弧段(表示行人可以双方向行进)。可选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交通枢纽的规模、内部设施的布局,将节点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的间距选定为 10m~50m之间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交通枢纽的节点网络中,导向标识的设置备选点(可以设置导向标识的位置点)和导向标识指向的设施点(导向标识指向的位置点)均是有限的点集合。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可以包括:每个层级中导向标识的布设数量、每个导向标识的布设位置、每个导向标识所属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个导向标识所指向的位置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可以集成于终端或服务器等设备,本申请中不作限制。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建立模块120和第二获取模块130。
第一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布局信息包括: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建立模块120用于根据布局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节点网络中标识有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位置点的权重。第二获取模块130用于根据节点网络、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获取模块110可以包括:获取子模块111和确定子模块112。
获取子模块111用于获取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子模块112用于根据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如图7所示,建立模块120可以包括:边界确定子模块121和节点网络子模块122。
边界确定子模块121用于根据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节点网络子模块122 用于根据目标场景的边界、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以及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建立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可以包括:每个层级中导向标识的布设数量、每个导向标识的布设位置、每个导向标识所属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个导向标识所指向的位置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存储器210存储有处理器220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2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通用计算机或特殊用途的计算机,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申请在计算机设备中仅仅描述了一个处理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的步骤,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联合执行。例如,步骤S101可以由第一处理器完成,步骤S102可以由第二处理器完成,步骤S103可以由第三处理器完成。或者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处理器执行步骤S101和S102,另一个处理器执行步骤 S103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读取并执行时,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同样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所述布局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
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所述节点网络中标识有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所述位置点的权重;
根据所述节点网络、所述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所述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所述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
根据所述目标场景的边界、所述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以及所述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包括:每个层级中导向标识的布设数量、每个导向标识的布设位置、每个导向标识所属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个导向标识所指向的位置点信息。
5.一种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场景的布局信息,所述布局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权重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所述节点网络中标识有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点、以及所述位置点的权重;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点网络、所述位置点的权重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场景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其中,所述导向标识布设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场景内待布设的导向标识的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点的用户行为数据,确定所述位置点的权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边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的边界、以及所述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
节点网络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场景的边界、所述目标场景内位置点之间的边界、以及所述位置点的权重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场景的节点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层级的导向标识的布设信息包括:每个层级中导向标识的布设数量、每个导向标识的布设位置、每个导向标识所属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个导向标识所指向的位置点信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读取并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
CN201910593713.6A 2019-07-02 2019-07-02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90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3713.6A CN110390144B (zh) 2019-07-02 2019-07-02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3713.6A CN110390144B (zh) 2019-07-02 2019-07-02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0144A true CN110390144A (zh) 2019-10-29
CN110390144B CN110390144B (zh) 2023-10-10

Family

ID=68286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3713.6A Active CN110390144B (zh) 2019-07-02 2019-07-02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014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937A (zh) * 2021-10-29 2021-11-30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导向标志的方法、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6822259A (zh) * 2023-08-30 2023-09-29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897A (zh) * 2010-09-10 2011-0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综合客运枢纽行人彩色导向标识设置方法
CN103093283A (zh) * 2013-01-12 2013-05-0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行人引导标志设置优化方法
JP2014178170A (ja) * 2013-03-14 2014-09-25 Zenrin Datacom Co Ltd 案内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案内情報提供方法
CN105825672A (zh) * 2016-04-11 2016-08-03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指引区域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897A (zh) * 2010-09-10 2011-0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综合客运枢纽行人彩色导向标识设置方法
CN103093283A (zh) * 2013-01-12 2013-05-0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行人引导标志设置优化方法
JP2014178170A (ja) * 2013-03-14 2014-09-25 Zenrin Datacom Co Ltd 案内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案内情報提供方法
CN105825672A (zh) * 2016-04-11 2016-08-03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指引区域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建新: "基于乘客视觉感知行为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林建新: "基于乘客视觉感知行为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15 December 2017 (2017-12-15) *
黄琼 等: "基于乘客体验的客运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
黄琼 等: "基于乘客体验的客运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30 June 2021 (2021-06-3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937A (zh) * 2021-10-29 2021-11-30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导向标志的方法、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3722937B (zh) * 2021-10-29 2022-03-18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导向标志的方法、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6822259A (zh) * 2023-08-30 2023-09-29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822259B (zh) * 2023-08-30 2023-11-24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0144B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0404B (zh) 一种基于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的网络运能确定方法
CN107563028B (zh) 一种基于空间网络的公交-地铁耦合网络构建方法
CN109543882B (zh) 一种基于最优公交平均站间距的公交线网密度计算方法
Kray et al. Transitional spaces: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s
TW202044192A (zh) 旅程路線或旅程路線所需時間的方法、設備與電腦系統
CN106887146B (zh) 导向标识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与导向标识系统
Inturri et al. Taxi vs. demand responsive shared transport systems: An agent-based simulation approach
Sevtsuk et al. Predicting pedestrian flow along city streets: A comparison of route choice estimation approaches in downtown San Francisco
JP4411417B2 (ja) 統合情報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US20200116494A1 (en) Human vision-empowered 3d scene analysis tools
CN104636457B (zh) 一种位置搜索认知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90144A (zh)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4088B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可骑行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737826B (zh) 一种基于增强学习的轨道交通自动仿真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3807026A (zh) 地铁站内客流流线优化及动态引导指示牌系统及设计方法
Hu et al. Circuity in China's high-speed-rail network
To Centrality of an urban rail system
Huang et al. A GIS-based framework for bus network optimiz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Socharoentum et al.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with multi-criteria walking (MMT-MCW): Personalized route recommender
CN115423168A (zh) 一种考虑服务稳定性的定制公交路网优化方法及系统
Zhao et al. Modeling a modern tram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road traffic simulation
Sun et al. Solving demand-responsive feeder transit service design with fuzzy travel demand: A collaborative ant colony algorithm approach
Wu et al. Urban Traffic Planning and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based on ulchis gravity model and Dijkstra algorithm
Bao et al. Optimization of airport shuttle bus routes based on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Heye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complexity of routes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