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2259B -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2259B
CN116822259B CN202311099931.7A CN202311099931A CN116822259B CN 116822259 B CN116822259 B CN 116822259B CN 202311099931 A CN202311099931 A CN 202311099931A CN 116822259 B CN116822259 B CN 116822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ne
basic
incremental
attribute
s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9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2259A (zh
Inventor
李强
赵峰
赵林林
王誉博
刘茂凯
许中平
谢可
安丽利
吴晓峰
张维
张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gitg Accen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gitg Accen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gitg Accen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gitg Accen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99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2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2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2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2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2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响应于确定存在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分别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对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根据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对于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路径选择信息和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该实施方式提高了场景模拟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生产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结合数字化的模拟场景,以实现针对不同条件的场景模拟,对于生产应用的抗风险能力有着积极作用。目前,在进行场景模拟时,通常是根据场景特点,采用人工的方式自定义化的进行场景模拟。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方式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不同的模拟场景差异化较大,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自定义化场景模拟,尤其是当模拟场景较复杂时,场景模拟效率较低;
第二,针对不同条件设置相应的模拟场景,模拟场景的适用性较差,同时,进行大量的模拟场景模拟,也会造成计算机资源的大量浪费。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分别对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上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根据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对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场景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场景属性提取单元,被配置成分别对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上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节点权重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场景模拟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提高了场景模拟的效率。具体来说,造成场景模拟效率底下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模拟场景差异化较大,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自定义化场景模拟,尤其是当模拟场景较复杂时,场景模拟效率较低。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首先,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以此获得用于描述场景的描述信息。其次,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实践中,当存在基础模拟场景时,通过对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可以减少模拟场景所消耗的计算资源。接着,分别对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以此实现自动化地实现场景属性提取。进一步,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上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实践中,随着模拟场景的复杂性增加,往往对应着场景属性的复杂性增加,而不同场景属性之间往往存在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与此同时不同的场景属性的执行,也会导致场景模拟时结果的变化,因此,通过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可以很好地描述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此外,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接着,根据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实践中,场景模拟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条可用的模拟路径(路径选择信息),不同的模拟路径往往对应不同的评价结果,通过权重更新的方式可以突出重要的场景属性节点的重要度,同时可以加快得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的速度。最后,对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模拟场景的自动化模拟,大大提高了场景模拟效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场景描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计算设备)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获取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其中,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场景描述信息可以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的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基础场景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低的属性的描述信息。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高的属性的描述信息。实践中,在电力领域往往存在大量的电力工程施工,因此,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对应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频率较低的施工需求。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对应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频率较高的施工需求。例如,针对山区的电力工程施工,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对应施工区域的描述信息。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对应施工器械种类的描述信息。例如,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包括:变压器对应的描述信息、输电线缆对应的描述信息和输电线塔对应的描述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5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应该理解,计算设备的数目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
步骤102,响应于确定存在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确定存在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基础模拟场景可以是针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的仿真场景。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基础模拟场景为基础,根据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仿真场景搭建,以生成更新后模拟场景。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具体的,由于基础场景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低的属性的描述信息,因此对应的模拟场景的变化频率较低,而模拟场景的搭建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本公开将场景描述信息划分为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可以实现模拟场景的区分,同时通过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存储变化频率较低的属性的描述信息对应的模拟场景,当需要进行场景模拟、且存在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时,可以直接获取基础场景模拟信息,而无需进行重复地模拟场景搭建。
可选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其中,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高的、且不会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对应的属性的描述信息。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高的、且会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对应的属性的描述信息。例如,针对火力发电工程施工,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可以是用于描述火力发电装置的描述信息,如,火力发电装置类型、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等。而由于火力发电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因此需要对燃烧材料进行运输,因此,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可以是用于描述燃烧材料运输装置的描述信息,如,燃烧材料运输装置类型、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等。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分别确定上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在上述基础模拟场景中对应的场景调整区域,得到第一调整区域和第二调整区域。
实践中,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分别对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进行位置映射,得到在基础模拟场景中的相应位置,作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实践中,第一位置可以由多个边界点坐标构成。第二位置可以由多个边界点坐标构成。其次,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第一位置包括的多个边界点坐标围成的封闭区域,作为第一调整区域,以及将第二位置包括的多个边界点坐标围成的封闭区域,作为第二调整区域。
第二步,确定上述第一调整区域和上述第二调整区域中位置重叠的调整区域,作为第三调整区域。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上述第一调整区域和第二调整区域的区域交集,作为第三调整区域。
第三步,通过上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上述第一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加载基础模拟场景在上述第一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然后,当第一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存在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应的属性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第一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中、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应的属性进行属性值更新。接着,当第一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不存在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应的属性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第一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进行属性添加。最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属性值更新、和/或属性添加后的、第一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进行模拟场景更新。
第四步,根据上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对上述第二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
实践中,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加载基础模拟场景在上述第二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上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对第二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进行属性添加。接着,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属性添加后的、第二调整区域对应的局部模拟场景进行模拟场景更新。
具体的,当基础模拟场景较复杂时,将基础模拟场景全部加载至内存中,会消耗大量的内存资源,对于硬件资源的要求较高,因此,本申请通过分别对第一场景区域和第二场景区域进行局部的场景更新的方式,无需加载全部的基础模拟场景,减少了内存资源的消耗,提升了内存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五步,确定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在上述第三调整区域中对应的阴影区域和遮盖区域。
实践中,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基础模拟场景上述第三调整区域中、上述根据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应区域的光影梯度变化,以确定上述阴影区域。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确定第三调整区域中的仿真物体之间的遮盖关系,确定遮盖区域。
第六步,通过上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上述第三调整区域中除上述阴影区域和上述遮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区域更新。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采用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方式,通过上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上述第三调整区域中除上述阴影区域和上述遮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区域更新,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通过确定阴影区域和遮盖区域,使得无需阴影区域和遮盖区域无需进行纹理渲染,减少了区域更新过程中所消耗的计算资源,同时提升了区域更新速度。
可选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标识、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基础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其中,基础场景描述标识可以是基础模拟场景的唯一标识。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低的、且不会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对应的属性的描述信息。基础场景动态描述信息是用于描述模拟场景中变化频率较低的、且会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对应的属性的描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上述基础场景描述标识,在基础模拟场景池中进行基础模拟场景检索。
其中,基础模拟场景池是用于存储历史的模拟场景的数据池。
第二步,响应于上述基础模拟场景池中未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
第一子步骤,确定上述基础模拟场景池中,与上述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匹配的基础模拟场景,作为候选基础模拟场景。
其中,候选基础模拟场景信息是基础模拟场景池中、对应的场景静态描述信息与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相似的模拟场景。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进行静态描述信息相似度计算的方式,确定候选基础模拟场景信息。
第二子步骤,对上述候选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剥离,以生成候选基础静态模拟场景。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仅保留候选基础模拟场景中、与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应的属性,以得到上述候选基础静态模拟场景。
第三子步骤,根据上述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上述基础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对上述候选基础静态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以生成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参考对上述第一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以及对对上述第二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的方式,对候选基础静态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以生成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在此不在赘述。
实践中,基础模拟场景可能存在不存在的情形,因此,本申请通过进行静态描述信息相似度计算的方式,确定与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匹配的基础模拟场景(候选基础模拟场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通过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场景仿真时所消耗的计算资源。
步骤103,分别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分别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其中,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包括:基础场景属性和基础场景属性值。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包括:增量场景属性和增量场景属性值。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属性抽取的方式,分别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例如,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时记忆)模型分别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具体的,针对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随着模拟场景越来越复杂,相对应的场景属性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本申请通过场景属性提取的方式,得到二元组形式(属性,属性值)的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
步骤104,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场景属性层级图用于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实践中,场景属性层级图包括:至少一个场景属性节点。场景属性节点对应基础场景属性信息或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具体的,场景属性层级图为无向图。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以及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之间的属性层级关系,构建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执行以下第二处理步骤:
第一子步骤,从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随机选取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作为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
第二子步骤,将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除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以外的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第三子步骤,确定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的每个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的第一属性关联度。
其中,第一属性关联度由第一属性匹配度和属性区域关联度确定。第一属性匹配度表征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的匹配度。具体的,第一属性匹配度为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的语义相似度。实践中,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分别转换为特征向量,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特征向量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作为第一属性匹配度。属性区域关联度表征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的匹配度。具体的,属性区域关联度可以是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的交并比。实践中,第一属性关联度=A1×第一属性匹配度+A2×属性区域关联度。其中,A1和A2均表示权重,A1+A2=1。
第四子步骤,将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对应的第一属性关联度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候选基础属性场景信息和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组。
其中,第一筛选条件为: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一属性关联度与最大第一属性关联度相同。
第五子步骤,响应于确定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为空,结束上述第二处理步骤。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不为空,将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作为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再次执行上述第二处理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上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执行以下第三处理步骤:
第一子步骤,从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随机选取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作为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
第二子步骤,将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除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以外的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第三子步骤,确定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与上述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的每个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第二属性关联度。
其中,第二属性关联度由第二属性匹配度和遮盖区域重合度确定。第二属性匹配度表征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和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属性匹配度。具体的,第二属性匹配度为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和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语义相似度。具体可以参见第一属性关联度的生成方式,在此不再赘述。遮盖区域重合度表征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与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的区域匹配度。具体的,遮盖区域重合度表征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与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的交并比。实践中,第二属性关联度=A3×第二属性匹配度+A4×遮盖区域重合度。其中,A3和A4均表示权重,A3+A4=1。
第四子步骤,将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对应的第二属性关联度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和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
其中,第二筛选条件为,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关联度与最大的第二属性关联度相同。
第五子步骤,响应于确定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为空,结束上述第三处理步骤。
第二步,响应于上述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不为空,将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作为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再次执行上述第三处理步骤。
第三步,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集合。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将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其中,第三筛选条件为: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对应的第二属性关联度与最大的第二属性关联度相同。第二属性关联度由第三属性匹配度和遮盖区域重合度确定。其中,第三属性匹配度可以是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语义相似度。遮盖区域重合度表征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与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之间的交并比。
第四步,根据得到的至少一个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组、得到的至少一个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和上述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集合,生成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
实践中,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数量,生成仅包含场景属性节点的初始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初始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的数量=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的数量+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数量。其次,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组表征包括的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之间存在“边”、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表征包括的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之间存在“边”、以及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表征包括的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之间存在“边”,因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得到的至少一个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组、得到的至少一个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和上述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集合,对初始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之间添加边,得到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
步骤105,对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实践中,由于场景属性层级图采用图结构,因此,可以通过邻接矩阵的形式存储。由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矩阵值更新的方式,对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对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初始权重矩阵。
例如,上述执行主体生成随机矩阵,作为初始权重矩阵。又如,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权重值均为0的矩阵,作为初始权重矩阵。具体的,初始权重矩阵的矩阵维度与场景属性层级图对应的邻接矩阵的矩阵维度相同。
第二步,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权重增量值,得到权重增量值矩阵。
其中,权重增量值矩阵的矩阵维度与初始权重矩阵的矩阵维度相同。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算法,确定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权重增量值,得到权重增量值矩阵。
第三步,根据上述初始权重矩阵和上述权重增量值矩阵,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初始权重矩阵和上述权重增量值矩阵求和,得到更新后的权重矩阵,以实现对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步骤106,根据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其中,路径选择信息表征在场景模拟时,选择的至少一个场景属性节点。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路径选择信息的生成转换为优化任务,即保证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节点权重的和局部最大。具体的,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蚁群算法,对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进行图遍历,得到候选路径选择信息,并根据候选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节点权重的和是否局部最大,若最大,将候选路径选择信息,确定为路径选择信息。
步骤107,对于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路径选择信息和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路径选择信息和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评价信息是用于评价场景模拟是否模拟有效的信息。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仅执行路径选择信息的对应的至少一个场景属性节点,以在更新后模拟场景的基础上进行场景模拟(场景仿真),得到针对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缓存池存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历史模拟场景,读取上述历史模拟场景。
其中,历史模拟场景是在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基础上得到的模拟场景。历史模拟场景是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已进行场景模拟的、且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路径近似的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模拟场景。实践中,场景模拟(场景仿真)也会消耗较大的计算资源,对于硬件要求较高,而针对不同的模拟场景,往往存在相似的模拟场景片段,尤其是对应的路径选择信息存在路径信息的模拟场景。
第二步,以上述历史模拟场景为场景基础,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进行场景模拟,得到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历史模拟场景为基础,加载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场景属性信息,以进行场景模拟(场景仿真),得到针对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即“针对不同条件设置相应的模拟场景,模拟场景的适用性较差,同时,进行大量的模拟场景模拟,也会造成计算机资源的大量浪费”。考虑到不同的路径选择信息可能存在路径重复,可以理解为需要加载相同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场景属性信息,以进行场景模拟。而随着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路径长度增加(待模拟场景的复杂度增加)、以及不同的路径选择信息之间的路径重复增加,在进行场景模拟时,重新加载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场景属性信息以用于场景模拟(场景仿真)会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本公开通过缓存池存储已进行场景模拟的、且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路径近似的路径选择信息对应的模拟场景(历史模拟场景),即用空间换时间、以及减少内高价值计算资源(如CPU、内存等)的非必要占用。使得在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进行场景模拟时,以历史模拟场景为场景基础为进出场景模拟,当路径重复度越高、越能够提高场景模拟的速度,同时减少对高价值计算资源的非必要占用。由此,减少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浪费。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提高了场景模拟的效率。具体来说,造成场景模拟效率底下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模拟场景差异化较大,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自定义化场景模拟,尤其是当模拟场景较复杂时,场景模拟效率较低。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首先,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以此获得用于描述场景的描述信息。其次,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实践中,当存在基础模拟场景时,通过对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可以减少模拟场景所消耗的计算资源。接着,分别对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以此实现自动化地实现场景属性提取。进一步,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实践中,随着模拟场景的复杂性增加,往往对应着场景属性的复杂性增加,而不同场景属性之间往往存在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与此同时不同的场景属性的执行,也会导致场景模拟时结果的变化,因此,通过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可以很好地描述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此外,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接着,根据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实践中,场景模拟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条可用的模拟路径(路径选择信息),不同的模拟路径往往对应不同的评价结果,通过权重更新的方式可以突出重要的场景属性节点的重要度,同时可以加快得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的速度。最后,对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模拟场景的自动化模拟,大大提高了场景模拟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2,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200包括:获取单元201、场景更新单元202、场景属性提取单元203、第一生成单元204、节点权重更新单元205、第二生成单元206和场景模拟单元207。其中,获取单元201,被配置成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场景更新单元202,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场景属性提取单元203,被配置成分别对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第一生成单元204,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节点权重更新单元205,被配置成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第二生成单元206,被配置成根据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场景模拟单元207,被配置成对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2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2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301、只读存储器302以及随机访问存储器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308;以及通信装置309。通信装置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3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3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308被安装,或者从只读存储器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上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分别对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根据上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对上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根据上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对于上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和上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单元、场景更新单元、场景属性提取单元、第一生成单元、节点权重更新单元、第二生成单元和场景模拟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场景更新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响应于确定存在上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上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上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所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
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所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
分别对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根据所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所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
对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根据所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
对于所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所述路径选择信息和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所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其中,
所述通过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所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在所述基础模拟场景中对应的场景调整区域,得到第一调整区域和第二调整区域;
确定所述第一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调整区域中位置重叠的调整区域,作为第三调整区域;
通过所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一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
通过所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
确定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在所述第三调整区域中对应的阴影区域和遮盖区域;
通过所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和所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三调整区域中除所述阴影区域和所述遮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区域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包括:
确定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初始权重矩阵;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对应的权重增量值,得到权重增量值矩阵;
根据所述初始权重矩阵和所述权重增量值矩阵,对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所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标识、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基础场景动态描述信息;以及
在所述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所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基础场景描述标识,在基础模拟场景池中进行基础模拟场景检索;
响应于所述基础模拟场景池中未存在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
确定所述基础模拟场景池中,与所述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匹配的基础模拟场景,作为候选基础模拟场景;
对所述候选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剥离,以生成候选基础静态模拟场景;
根据所述基础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所述基础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对所述候选基础静态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以生成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所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包括:
根据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执行以下第二处理步骤:
从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随机选取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作为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
将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除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以外的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确定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的每个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的第一属性关联度,其中,第一属性关联度由第一属性匹配度和属性区域关联度确定,第一属性匹配度表征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的匹配度,属性区域关联度表征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与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在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中的场景位置的匹配度;
将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对应的第一属性关联度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候选基础属性场景信息和目标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组;
响应于确定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为空,结束所述第二处理步骤;
响应于确定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不为空,将候选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作为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再次执行所述第二处理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所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还包括:
根据所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执行以下第三处理步骤:
从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随机选取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作为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
将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除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以外的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确定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与所述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的每个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第二属性关联度,其中,第二属性关联度由第二属性匹配度和遮盖区域重合度确定,第二属性匹配度表征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和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的属性匹配度,遮盖区域重合度表征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与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对应的子遮盖区域的区域匹配度;
将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中对应的第二属性关联度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和目标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确定为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
响应于确定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为空,结束所述第三处理步骤;
响应于所述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不为空,将候选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作为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再次执行所述第三处理步骤;
根据所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集合;
根据得到的至少一个基础场景属性信息组、得到的至少一个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和所述基础增量场景属性信息组集合,生成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
6.一种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场景描述信息,其中,所述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描述信息,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低变化频率较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用于描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变化频率的施工需求,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包括: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
场景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存在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对应的基础模拟场景,通过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所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其中,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是更新后的、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的仿真场景;
场景属性提取单元,被配置成分别对所述基础场景描述信息和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进行场景属性提取,得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基础场景属性信息集合和所述增量场景属性信息集合,生成场景属性层级图,其中,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表征场景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
节点权重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场景属性层级图中的场景属性节点进行节点权重更新,得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更新后场景属性层级图,生成路径选择信息集合;
场景模拟单元,被配置成对于所述路径选择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路径选择信息,根据所述路径选择信息和所述更新后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模拟,以生成针对所述路径选择信息的评价信息,其中,
所述通过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对所述基础模拟场景进行场景更新,得到更新后模拟场景,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和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在所述基础模拟场景中对应的场景调整区域,得到第一调整区域和第二调整区域;
确定所述第一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调整区域中位置重叠的调整区域,作为第三调整区域;
通过所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一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
通过所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调整区域进行场景更新;
确定所述增量场景描述信息在所述第三调整区域中对应的阴影区域和遮盖区域;
通过所述增量场景动态描述信息和所述增量场景静态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三调整区域中除所述阴影区域和所述遮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区域更新。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1099931.7A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822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9931.7A CN116822259B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9931.7A CN116822259B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2259A CN116822259A (zh) 2023-09-29
CN116822259B true CN116822259B (zh) 2023-11-24

Family

ID=8814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9931.7A Active CN116822259B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22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786A (zh) * 2009-09-16 2010-02-24 山东建筑大学 塔式起重机操作模拟培训虚拟现实软件系统
CN110390144A (zh) * 2019-07-02 2019-10-29 北京建筑大学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7462A (zh) * 2020-08-25 2020-12-01 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场景信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784002A (zh) * 2021-02-07 2021-05-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60427A (zh) * 2021-04-13 2021-07-23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场景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9237A (zh) * 2021-11-26 2022-03-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数字孪生的配电网仿真场景生成系统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786A (zh) * 2009-09-16 2010-02-24 山东建筑大学 塔式起重机操作模拟培训虚拟现实软件系统
CN110390144A (zh) * 2019-07-02 2019-10-29 北京建筑大学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7462A (zh) * 2020-08-25 2020-12-01 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场景信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784002A (zh) * 2021-02-07 2021-05-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60427A (zh) * 2021-04-13 2021-07-23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场景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9237A (zh) * 2021-11-26 2022-03-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数字孪生的配电网仿真场景生成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2259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0490B (zh) 图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88082A1 (zh) 基于缺陷检测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0699A (zh) 神经网络结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1340220A (zh) 用于训练预测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00893A (zh) 常驻区域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13367B (zh) 任务创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357350A (zh) 任务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236805B (zh) 电力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50491B (zh) 图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822259B (zh) 基于场景模拟的评价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07676B (zh) 能源报表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98061B (zh) 搜索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688042A (zh) 模型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27472A (zh) 用于获取目标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2482B (zh) 用于生成网络模型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662672B (zh) 价值对象信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862110B (zh) 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307998B (zh) 电力设备材料运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WO2023202245A1 (zh) 三维地图数据加载和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451168B (zh) 异常电力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6483808B (zh) 数据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882591B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573118A (zh) 基于草图识别的应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913779A (zh) 用电负荷信息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4461911A (zh) 多任务模型训练方法、推广内容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