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9728B - 设定控制装置、设定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设定控制装置、设定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9728B
CN110389728B CN201910293297.8A CN201910293297A CN110389728B CN 110389728 B CN110389728 B CN 110389728B CN 201910293297 A CN201910293297 A CN 201910293297A CN 110389728 B CN110389728 B CN 110389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change
region
value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32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9728A (zh
Inventor
杉山贵信
李星月
西田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38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9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9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9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7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by using pre-stored settings, e.g. job templates, presets, print sty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print job configuration, e.g. job settings, print requirements, job tick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4Client or serv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G06F3/1227Printer defini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06F3/1231Device related settings, e.g. IP address, Nam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4Automatic configuration, e.g. by dri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79Controller construction, e.g. aspects of the interface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地进行与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的技术。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例如,从日本到美国的变更)来变更其设定值。而且,将该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从日本到美国的该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亦即变更对象项目(例如“原稿尺寸”)的设定值变更为与美国(变更后的地域)对应的值(例如“Letter”)。另一方面,将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该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例如“打印种类”)的设定值维持在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例如“单面”)。

Description

设定控制装置、设定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定控制装置以及与设定控制装置相关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设定控制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中,用户使用设定控制程序(例如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与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操作(例如,打印任务的设定操作)。该设定操作例如以关于该多个设定项目在设定控制程序中预先准备的初始值组(多个设定项目的多个初始值的集合体)为基准来进行。
但是,在用户中,也存在关于至少一个设定项目使用与初始值不同的值的机会较多的用户。这样的用户每当进行打印任务的设定时,必须将该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从初始值变更为其它的值(用户自身利用频率较高的值),有时感觉很麻烦。
作为考虑到这一点的技术,存在用户能够登录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该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成为该设定操作的基准的设定值)从初始值变更(自定义)为其它的值(用户自身的利用频率较高的值)的设定值组(也称为自定义设定值组)的技术。根据该技术,由于在登录后的打印任务的设定时,用户关于至少一个设定项目能够以设定为用户自身利用频率较高的值的设定值组(自定义设定值组)为基准来进行设定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另外,也存在与该技术不同的技术,是将各设定项目的初始值一并设定为与进行设定控制程序的安装的地域的文化(习惯)相应的值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在设定控制程序的安装时,根据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设定内容,将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的初始值一并设定为与该使用地域(日本或美国等)对应的值。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1257号公报
然而,存在例如在日本将设定控制程序安装于设定控制装置并且由用户登录了自定义设定值组之后,该用户与该设定控制装置一起从日本移动到美国等(出差等)情况。考虑到即使在用户从日本移动到美国之后,还是以在日本登录的自定义设定值组为基准来进行打印任务等的设定操作。
但是,对于所有的设定项目,未必在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也能够直接利用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设定值。也存在根据设定项目,由于日本与美国的文化的差异,所以优选将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设定值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值的情况。
考虑到这一点,想到在应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并在安装设定控制程序之后例如将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的情况下,根据该使用地域的变更,例如将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所有的设定值一并变更为与变更后的地域(在这里,为美国)对应的值。
然而,若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一并变更所有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则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
例如,在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一并变更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所有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对于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由用户变更(自定义)的值也被变更。其结果,用户必须重新对一部分设定项目的设定值再次进行自定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地进行与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程序使内置于设定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检测上述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亦即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变更的步骤a);在上述步骤a)中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步骤b);以及基于上述步骤b)中的判定结果,执行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的步骤c),在上述步骤c)中,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亦即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上述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亦即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程序使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登录自定义设定值组,该自定义设定值组是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组,且是被用户变更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设定值组的步骤d),在上述步骤c)中,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c)中,在上述至少一个设定项目中的特定的设定项目是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在由用户对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变更后的值。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2或3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d)中,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作为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上述程序起动之后的设定值组登录由用户设定的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在上述步骤c)中,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d)中,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还登录与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不同的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在上述步骤c)中,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也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b)中,对每个设定项目,比较与上述第一地域对应的初始值和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初始值,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在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中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设定项目被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b)中,对每个设定项目,判定是否预先规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的步骤e)。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程序使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步骤f),在上述步骤c)中,在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一种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地域变更检测单元,检测上述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亦即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变更;判定单元,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以及设定控制单元,基于上述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执行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前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意思的设定项目亦即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上述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亦即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
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登录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组,上述设定值组是被用户变更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设定值组亦即自定义设定值组,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维持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
技术方案12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至少一个设定项目中的特定的设定项目是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将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由用户对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变更后的值。
技术方案13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1或12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设定控制装置中,安装有能够设定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的程序,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作为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上述程序起动之后的设定值组登录由用户设定的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维持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
技术方案14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3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还登录与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不同的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也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维持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
技术方案15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单元对每个设定项目,对与上述第一地域对应的初始值和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初始值进行比较,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在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技术方案16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单元对每个设定项目,判定是否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技术方案17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
技术方案18的发明是基于技术方案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定控制单元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在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技术方案19的发明是一种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亦即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变更的步骤a);在上述步骤a)中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步骤b);基于上述步骤b)中的判定结果,执行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的步骤c),在上述步骤c)中,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上述变更对象项目是被判定为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上述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亦即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
根据技术方案1~19所记载的发明,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然后,将该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从该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该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亦即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该第二地域对应的值。另一方面,将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该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因此,能够灵活地进行与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
特别是,根据技术方案3以及技术方案12所记载的发明,在特定的设定项目是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将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该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由用户对该特定的设定项目变更后的值。因此,用户无需在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后,重新变更该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因此,考虑到用户的便利性,并且能够灵活地进行与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MFP的功能模块的图。
图3是表示计算机(设定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使用地域变更前后的打印设定画面的图。
图5是表示将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设定为初始值的打印设定画面(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图。
图6是表示用户变更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打印设定画面(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图。
图7是表示使用地域变更后所显示的打印设定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的图。
图9是表示初始值组管理表的图。
图10是表示设定控制装置(打印机驱动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与设定值控制处理相关的子流程处理的图。
图12是表示变更后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的图。
图13是表示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的图。
图15是表示中意设定值组的登录时的打印设定画面(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图。
图16是表示中意设定值组的调用时的打印设定画面(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图。
图17是表示反映了调出的中意设定值组的打印设定画面(使用地域变更后)的图。
图18是表示调用中意设定值组时的打印设定画面(使用地域变更后)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更后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的图。
图20是表示变更通知画面的图。
图21是表示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的图。
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设定控制装置(打印机驱动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与变形例的设定值控制处理相关的子流程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1.系统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印系统1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打印系统1具备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也简称为MFP)10和计算机50。
MFP10和计算机50经由网络108连接,能够在各装置10、50的相互间收发数据。此外,网络108包含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以及互联网等各种网络。
MFP10作为打印机发挥作用,该打印机执行基于来自计算机50的打印任务数据的打印任务。
具体而言,计算机50在安装于该计算机50的设定控制程序(在这里为打印机驱动器)中显示打印设定画面200(图5等)。而且,计算机50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00中从利用者(用户)受理与各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的设定操作,之后,从利用者受理打印执行指示(例如,打印开始按钮(未图示)的按下操作)。响应于该打印执行指示,计算机50将打印任务数据(打印执行指令以及打印对象数据)发送至MFP10(任务执行装置)。
而且,MFP10接收从计算机50发送出的打印任务数据,并执行基于该打印任务数据的打印任务。由此,执行基于MFP10的打印输出处理。
<1-2.MFP10的结构>
图2是表示MFP10的功能模块的图。
MFP10是具备扫描功能、复印功能、传真功能以及盒储存功能等的装置(也称为复合机)。具体而言,MFP10如图2的功能框图所示,具备图像读取部2、打印输出部3、通信部4、储存部5、操作部6以及控制器9(控制部)等,通过使这些各部复合地动作,来实现各种功能。此外,MFP10也被称为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或打印输出装置等。
图像读取部2是对载置于MFP10的规定的位置的原稿进行光学读取,并生成该原稿的图像数据(也称为原稿图像或扫描图像)的处理部。
打印输出部3是基于与打印对象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在纸等各种介质上打印输出图像的输出部。
通信部4是能够进行经由公用线路等的传真通信的处理部。进一步,通信部4能够进行经由通信网络108的网络通信。在该网络通信中,利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以及FTP(File 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各种协议,MFP10通过利用该网络通信,能够与所希望的对象目的地(计算机50等)之间授受各种数据(打印任务数据等)。
储存部5由硬盘驱动器(HDD)等储存装置构成。
操作部6具备受理针对MFP10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部6a、以及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的显示部6b。在该MFP10中,设置有大致板状的操作面板部6c(参照图1),该操作面板部6c在其正面侧具有触摸面板(操作面板)25(参照图1)。触摸面板25将压电传感器等埋入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能够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受理来自操作者的操作输入。
控制器(控制部)9内置于MFP10,是统一控制MFP10的控制装置。控制器9构成为具备CPU以及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以及ROM等)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器9通过在CPU中,执行ROM(例如,EEPROM)内储存的规定的软件程序(以下,也仅称为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部。此外,该程序(详细而言是程序模块组)也可以经由USB存储器等便携式的记录介质、或网络108等安装于MFP1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控制器9通过执行该程序,实现包括通信控制部11、输入控制部12以及显示控制部13的各种处理部。
通信控制部11是控制与其它装置(计算机50等)之间的通信动作的处理部。
输入控制部12是控制针对操作输入部6a的操作输入动作的控制部。
显示控制部13是控制显示部6b中的显示动作的处理部。
此外,在这里,主要通过由控制器9的CPU执行软件程序,来执行上述的各种动作,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在MFP10(详细而言,控制器9的内部或外部)设置的专用硬件等,来执行上述的各种动作。例如,也可以是通信控制部11、输入控制部12以及显示控制部13(图2)等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使用1个或者多个专用硬件来实现。
<1-3.计算机50的结构>
图3是表示计算机50的简要结构的功能框图。计算机50由所谓的个人计算机等构成。计算机50是由MFP10的利用者(用户)利用的计算机(利用者用的计算机)。
如图3的功能框图所示,计算机50具备通信部54、储存部55、操作部56以及控制器(控制部)59等,通过使这些各部复合地动作,来实现各种功能。
通信部54能够进行经由网络的网络通信。在该网络通信中,例如,利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等各种协议。通过利用该网络通信,计算机50能够与所希望的对象目的地(MFP10等)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授受。通信部54具有发送各种数据的发送部54a和接收各种数据的接收部54b。
储存部55由硬盘驱动器(HDD)以及/或者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在该储存部55中,储存后述的初始值组管理表500(图9)以及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图8)等。
操作部56具备受理针对计算机50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部56a、以及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的显示部56b。
图3的控制器(控制部)59是内置于计算机50,并统一控制计算机50的控制装置。控制器59构成为具备CPU以及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以及ROM)等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器59通过在CPU中执行存储部(半导体存储器等)内储存的规定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部。此外,该程序(详细而言程序模块组)也可以被记录于USB存储器等便携式记录介质,从该记录介质读出并安装于计算机50。或者,该程序也可以经由网络108等下载并安装于计算机50。
在计算机50中,安装有能够设定与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的设定控制程序(在这里为打印机驱动器)。计算机50作为进行与打印任务等各种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控制的设定控制装置等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控制器59通过该程序等的执行,实现包括通信控制部41、输入控制部42、显示控制部43、地域变更检测部44、判定部45、以及设定控制部46的各种处理部。
通信控制部41是与通信部54等协作,控制与MFP10等的通信动作的处理部。例如,通信控制部41与通信部54等协作,控制将打印任务数据发送至MFP10的动作等。
输入控制部42是控制与操作输入部56a协作来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的动作(操作输入动作)等的控制部。例如,输入控制部42与操作输入部56a协作,在打印设定画面200(图5等)中,从用户受理与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的设定操作。
显示控制部43是控制显示部56b中的各种信息(打印设定画面200等)的显示动作的处理部。
地域变更检测部44是执行检测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的处理(以下,也称为地域变更检测处理)的处理部。
判定部45是执行各种判定处理的处理部。
设定控制部46是执行与多个设定项目(与打印任务相关的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设定控制)等的处理部。
此外,在这里,主要通过控制器59的CPU执行软件程序,来执行上述的各种动作,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设置于计算机50(详细而言,控制器59的内部或外部)的专用硬件等,执行上述的各种动作。例如,通信控制部41、输入控制部42、显示控制部43、地域变更检测部44、判定部45以及设定控制部46(图3)等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使用1个或者多个专用硬件来实现。
<1-4.动作>
<关于多个设定项目的初始值组>
在该打印机驱动器中,预先规定有与打印任务相关的多个设定项目的多个初始值(打印机驱动器的初始状态下的值(安装之后的值))的集合体亦即初始值组(初始设定值组)。将初始值组中的各值规定为假定用户对各设定项目标准地利用的值,该初始值组也被称为(打印机驱动器的)默认设定值组(多个设定项目的多个默认值的集合体)等。
另外,在该打印机驱动器中,为每个地域规定有该初始值组。在初始值组管理表500中考虑各地域的文化(习惯)等规定有每个地域的初始值组。图9是表示初始值组管理表500的图。
例如,考虑到在日本,习惯性地利用A系列尺寸(“A4”等)的纸张,而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在日本的初始值规定为值“A4”。另外,考虑到在美国,习惯性地利用在美国标准化的纸张尺寸(“Letter”等)的纸张,而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在美国的初始值规定为值“Letter”。此外,对于不具有根据地域习惯性地利用的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例如“打印种类”),作为各地域中的初始值规定有共用的值(例如“双面”)(参照图9)。
这样,在初始值组管理表500中规定有每个地域的初始值组。
图5是表示将各设定项目设定为初始值(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初始值组)的打印设定画面210(200)的图。在这里,在日本安装有打印机驱动器,多个设定项目被设定为在日本的初始值组(图9)。
在安装了打印机驱动器之后,在该打印机驱动器起动时显示该打印设定画面210(在日本的初始状态的设定画面)。而且,用户以日本的初始值组(默认设定值组)为基准,进行与打印任务相关的设定操作。
<关于多个设定项目的自定义设定值组>
但是,在用户中,也存在对至少一个设定项目利用与初始值不同的值的机会较多的用户。这样的用户在每当进行打印任务的设定时,都必须将该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从初始值变更为其它的值(用户自身的利用频率较高的值),而有感觉很麻烦的情况。
考虑到这一点,在该打印机驱动器中,用户能够预先登录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从初始值)变更(自定义)为用户自身的利用频率较高的值后的设定值组(也称为自定义设定值组)。由此,用户能够以自定义设定值组(关于该至少一个设定项目设定为用户自身的利用频率较高的值的设定值组)为基准进行与各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在这里,用户预先登录与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打印机驱动器起动之后的自定义设定值组(也称为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如后述那样,用户能够登录多个自定义设定值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是该多个自定义设定值组中,在打印机驱动器起动后最初设定的(标准地利用的)设定值组。另外,该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如以下叙述的那样,由于是被自定义为用户个人想要标准地利用的设定值组的设定值组,所以也被称为“每个用户的”默认设定值组(标准设定值组)等。与此相对,初始值组(参照图9)也被称为“打印机驱动器的”(自定义前的)默认设定值组(标准设定值组)等。
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如下登录。在这里,在日本(变更前的使用地域),进行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的登录操作。
用户在图5的打印设定画面210(在日本的初始状态的设定画面)中,将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设定为所希望的值(例如,用户自身利用的频率较高的值)。图6是表示将各设定项目设定为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参照图8)的打印设定画面220(200)的图。在这里,用户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从初始值(在日本的初始值)“A4”(图5)变更为值“A5”(图6),并且将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的设定值从初始值(在日本的初始值)“双面”(图5)变更为值“单面”(图6)。进一步,用户将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的设定值从初始值“未进行(关闭)”(图5)变更为值“2in1”(图6)。此外,在这里,其他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被设定为在日本的初始值的原样。
而且,响应于用户的“应用”按钮203(图6)的按下操作,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登录至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图8)。“应用”按钮203是用于将在该“应用”按钮203的按下操作时刻的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作为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来登录的用户界面部件。此外,打印设定画面200(220等)中的“OK”按钮201(图6)是用于决定本次的打印任务(仅)的打印设定内容的用户界面部件。
图8是表示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的图。在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中,管理(登录)关于多个设定项目由用户设定的自定义设定值组。在这里,在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如图8所示那样,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设定项目“原稿尺寸”、“打印种类”以及“页面分配”这3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分别从在日本的初始值变更(自定义)为用户的指定值。另外,在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该3个设定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原稿的朝向”等)的设定值被设定为日本的初始值。该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的各设定值与各设定项目建立对应地登录。
之后,在下一次以后的打印机驱动器起动时(起动之后),显示图6的打印设定画面220(在日本的自定义后的设定画面)。具体而言,多个设定项目以被设定为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的状态来显示(参照图6)。而且,用户以该打印设定画面220(在日本的自定义后的设定画面)为基准进行与各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操作。
<关于比较例的技术>
然而,存在例如在日本将打印机驱动器安装于计算机50并且由用户登录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之后,该用户与计算机50一起从日本移动到美国等(出差等)情况。考虑到即使在用户从日本移动到美国之后,也以在日本登录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为基准进行打印任务的设定操作。
但是,未必关于所有的设定项目,在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也能够直接利用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设定值。也存在根据设定项目,由于在日本和美国的文化的差异,而优选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值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值(在美国的初始值)的情况。
例如,如上述那样,在日本,习惯性地利用A系列尺寸的纸张,相对于此在美国,习惯性地利用在美国标准化的尺寸(“Letter”等)的纸张。因此,例如在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中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设定为值“A5”(A系列尺寸)的情况下,在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例如从日本变更为美国时,优选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从在日本的设定值“A5”变更为在美国的初始值“Letter”等。
考虑到这一点,想到例如在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的情况下,根据该使用地域的变更,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一并变更为在美国(变更后的地域)的初始值组(图9)的技术(也称为比较例的技术)。
然而,若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一并变更为在美国(变更后的地域)的初始值组,则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一并变更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所有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对于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由用户变更(自定义)后的值也被变更为美国的初始值。例如,对于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由用户从日本的初始值“双面”进行了自定义的值“单面”(图8)也被变更为美国的初始值“双面”(即,返回到值“双面”)。其结果,用户必须在使用地域变更后重新将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的设定值再次自定义为值“单面”。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分别独立地),判定是否应根据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
而且,将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亦即变更对象项目(例如“原稿尺寸”)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在这里为美国)对应的值(例如“Letter”)(参照图4)。换言之,将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变更前的使用地域(日本)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之间的文化(习惯)的差异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
另一方面,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该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例如“打印种类”)的设定值不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对应的值(例如“双面”),而维持在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例如“单面”)(参照图4)。换言之,多个设定项目中,无需根据变更前的使用地域(日本)和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之间的文化(习惯)的差异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无需变更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关于设定值控制处理等>
以下,对打印机驱动器起动时的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特别是,在这里,对用户与计算机50一起从日本移动到美国(出差等)之后的打印机驱动器的起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这里,在日本(移动至美国之前)进行了如上述那样的自定义设定(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的登录)。
图10是表示打印机驱动器起动时的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的动作的流程图。该图10的流程图响应于打印机驱动器的起动而开始。
首先,在步骤S11中,计算机50基于计算机50内的地域信息(地域设定信息),判定是否检测出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
地域信息(地域设定信息)是表示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信息。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50的操作系统(详细而言,操作系统的地域设定变更画面等)变更该使用地域(地域信息)。在这里,假定在用户从日本移动到美国之后,在打印机驱动器起动之前,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被用户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的信息(地域信息)被储存至计算机50内。
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基于计算机50中储存的地域信息来获取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并检测出从日本到美国的使用地域的变更。具体而言,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存储有在打印机驱动器的前一次的起动时获取的使用地域(例如日本),并基于所存储的使用地域(“日本”)和在打印机驱动器本次起动时所获取的使用地域(例如“美国”),来检测从日本到美国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由此,在步骤S11中判定检测出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变更了使用地域),处理从步骤S11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计算机50执行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处理(也称为设定值控制处理)。图11是表示与步骤S12(设定值控制处理)相关的子流程处理的图。
首先,在步骤S21中,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分别独立地),判定是否应根据从日本到美国的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换言之,判定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是否相当于应根据从日本到美国的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变更对象项目)。具体而言,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日本(变更前的使用地域)与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之间的文化(习惯)的不同而变更其设定值。该步骤S21的处理也被称为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
在这里,计算机50基于初始值组管理表500(图9),按每个设定项目,对与变更前的使用地域(日本)对应的初始值和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初始值进行比较,并且判定变更前后的地域中的初始值是否不同。
具体而言,计算机50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一个设定项目决定为目标设定项目,并对所决定出的该目标设定项目,判定与变更前的使用地域(日本)对应的初始值和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初始值是否不同。
在步骤S21中判定出该目标设定项目在变更前后的使用地域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2,计算机50将该目标设定项目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变更对象项目是被判定为应根据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在这里为从日本到美国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判定为目标设定项目在变更前后的使用地域具有相同的初始值的情况下,处理不经过步骤S22(不将目标设定项目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而进入步骤S23。换言之,计算机50将该目标设定项目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非变更对象项目是多个设定项目中的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被判定为不符合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项目)。
在这里,如上述那样,各地域的初始值组(图9)是考虑各地域的文化(习惯)等被预先规定的。因此,通过针对目标设定项目比较变更前后的地域的初始值,能够对该目标设定项目判定在变更前后的地域习惯性地利用的设定值是否不同(即,是否应根据变更前后的使用地域的文化(习惯)的不同而变更其设定值)。
而且,在步骤S23中,判定是否对所有的设定项目执行了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
在存在未执行该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的设定项目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23进入步骤S24,更新目标设定项目。然后,对下一个目标设定项目执行该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
这样,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
在这里,如图9所示,关于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在日本的初始值规定为值“A4”,在美国的初始值规定为值“Letter”。因此,在步骤S21中判定为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在变更前后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初始值,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被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步骤S22)。换言之,判定为应根据日本(变更前的使用地域)和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之间的文化(习惯)的不同而变更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例如关于设定项目“打印种类”,在日本的初始值规定为值“双面”,在美国的初始值也规定为值“双面”。因此,在步骤S21中判定为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在变更前后的地域具有相同的初始值。其结果,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被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换言之,判定为无需根据在日本(变更前的使用地域)和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之间的文化(习惯)的不同来变更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的设定值。在这里,设定项目“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打印种类”以及“页面分配”等)被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
若对所有的设定项目执行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则处理从步骤S23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计算机50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仅)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自动地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具体而言,所登录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中的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自动地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初始值(作为在美国的初始值规定的值)。在这里,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中的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从关于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由用户变更后的值“A5”(图8)自动地变更为关于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对应于美国的初始值“Letter”(图9)。换言之,即使在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是由用户预先自定义的情况下,在判定应根据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文化的差异而变更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时,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也被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初始值“etter”。
由此,用户在从日本移动到美国之后,无需将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手动地变更为对应于美国的值(与美国的文化相应的值(在这里为“Letter”))。因此,关于变更对象项目(应根据使用前后的地域间的文化的差异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能够省去用户的设定值的变更操作的麻烦。
另一方面,计算机50不使多个设定项目中的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而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具体而言,维持所登录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中的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例如,不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中的设定项目“打印种类”(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初始值“双面”(图9),而维持关于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由用户变更后的值“单面”(图8)。同样地,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设定项目“页面分配”(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也维持在关于该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由用户变更后的值“2in1”(图8)。另外,对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其它的非变更对象项目(“原稿的朝向”等)的设定值也不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值,而是维持在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而且,计算机50将从日本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1a)(图8)变更后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b存储(登录)至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图12是表示登录有变更后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1b)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的图。在这里,只有日本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a(图8)中的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从值“A5”变更为美国的初始值“Letter”并登录。另一方面,设定项目“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等)(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日本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a中的值。
之后,步骤S12(设定值控制处理)的子流程处理结束,处理从步骤S12进入步骤S13(图10)。
在步骤S13中,计算机50显示打印设定画面250(200)(图7)。图7是表示在使用地域变更后的打印机驱动器起动之后所显示的打印设定画面250的图。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50中,多个设定项目以被设定为变更后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1b)(图12)的状态来显示。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50中,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不是地域变更前的值“A5”(图6),而是以变更为对应于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的初始值“Letter”的状态来显示。另一方面,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50中,非变更对象项目(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等)的设定值不是对应于美国的初始值,而是以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的状态来显示(参照图7)。
而且,用户以变更后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b为基准,进行打印设定操作。
如以上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例如从日本到美国的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步骤S21(图11))。换言之,不是将所有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一并变更为对应于美国(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的值,而是对每个设定项目(分别独立地)判定是否需要设定值的变更。而且,将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变更对象项目(例如“原稿尺寸”)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Letter”)(步骤S25)(参照图4)。另一方面,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该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等)的设定值不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而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参照图4)。例如,设定项目“打印种类”(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不变更为对应于美国的值“双面”,而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单面”(参照图4)。因此,能够灵活地进行与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
特别是,在自定义设定值组(在这里为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例如设定项目“打印种类”(其设定值被用户变更的设定项目)是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的设定值不变更为在美国的初始值“双面”(图9),而维持由用户变更后的值“单面”(参照图4)。因此,用户在使用地域变更后,无需将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的设定值从在美国的初始值“双面”重新变更(自定义)为值“单面”。换言之,用户即使在使用地域变更后,也能够对设定项目“打印种类”(非变更对象项目),继续以用户自身的指定值“单面”为基准进行打印设定操作。因此,考虑到用户的便利性,并且能够灵活地进行与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以外的地域。
例如,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欧洲国家(英国等)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动作。
在这里,如图9所示,任意的设定项目在日本和欧洲国家都具有相同的初始值。因此,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欧洲国家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每个设定项目执行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步骤S21)的结果,哪一个设定项目都不被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换言之,将所有的设定项目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而且,所有的设定项目(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其结果,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欧洲国家后打印机驱动器起动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原样)显示在使用地域变更前显示的打印设定画面220(日本的自定义后的设定画面)(图6)。
另外,例如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阿拉伯国家(阿联酋等)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动作。
在这里,如图9所示,关于设定项目“装订方向”,在日本的初始值“左装订”与在阿拉伯国家的初始值“右装订”不同。另外,关于设定项目“页面分配(顺序)”,在日本的初始值“从左至右”与在阿拉伯国家的初始值“从右至左”不同。此外,考虑到阿拉伯语的书写方向是右横写(从右至左记述文字的方式),在这里,将设定项目“装订方向”的在阿拉伯国家的初始值规定为值“右装订”,将设定项目“页面分配(顺序)”的在阿拉伯国家的初始值规定为值“从右至左”。
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下,判定为该2个设定项目(“装订方向”以及“页面分配(顺序)”)在日本(变更前的使用地域)和阿拉伯国家(变更后的使用地域)具有不同的初始值(步骤S21),并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步骤S22)。另一方面,该2个设定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被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而且,多个设定项目中的(仅)被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项目“装订方向”以及“页面分配(顺序)”的设定值变更为对应于阿拉伯国家的初始值。
<2.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多个设定项目中在变更前后的使用地域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设定项目(参照图9)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步骤S21、S22)。
与此相对,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多个设定项目中,预先决定出应根据变更前后的地域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参照图13),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执行图10以及图11的动作。但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图11的步骤S21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步骤S21以外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计算机50内储存有按每个变更前后的地域的组合规定有应根据各地域的相互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和无需其设定值的变更的设定项目的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图13)。图13是表示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的图。打印机驱动器的开发者(或,打印机驱动器的管理者)考虑各地域的文化(习惯),将应根据各地域的相互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和无需其设定值的变更的设定项目预先登录至该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例如,考虑到日本与美国的文化(习惯)的差异,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或从美国变更为日本)的情况下将应变更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的内容登录至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另一方面,关于设定项目“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即使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或从美国变更为日本)的情况下将无需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登录至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1(图11)中,计算机50基于该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图13),对每个设定项目,判定是否预先决定有应根据变更前后的地域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
例如,在检测出从日本到美国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关于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目标设定项目),计算机50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在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中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从日本到美国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然后,处理从步骤S21进入步骤S22,并将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
另一方面,例如关于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目标设定项目),计算机50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在该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中预先决定有无需根据从日本到美国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然后,处理从步骤S21不经过步骤S22进入步骤S23。换言之,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被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
然后,在步骤S25中,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被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项目(在这里为“原稿尺寸”)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在这里为美国)对应的初始值(“Letter”)(图7)。另一方面,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例如,设定项目“打印种类”(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关于该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由用户变更后的值“单面”(图7)。
此外,即使在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以外的地域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基于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600(图13)来决定变更对象项目和非变更对象项目。
例如,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欧洲国家的情况下,将哪一个设定项目都不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而是将所有的设定项目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也参照图13)。而且,所有的设定项目(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另外,在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下,将设定项目“装订方向”和设定项目“页面分配(顺序)”这2个设定项目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并且将该2个设定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也参照图13)。而且,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该2个设定项目(“装订方向”以及“页面分配(顺序)”)(仅)的设定值变更为与阿拉伯国家对应的初始值。
<3.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作为在打印机驱动器起动之后的设定值组由用户设定的自定义设定值组)(图8),执行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
在这里,在该打印机驱动器中,用户能够对多个设定项目,也预先登录(保存)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不同的自定义设定值组(参照图14)。而且,用户在想要利用所登录的该不同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的情况下,通过在打印设定画面200中进行规定的用户操作,能够使该不同的自定义设定值组反映(调出)至该打印设定画面200。该不同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由于是能够在用户的所希望的时机调出的自定义设定值组,所以也称为“中意设定值组”。另外,该不同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由于是预备登录的设定值组,所以也称为“预备自定义设定值组”等。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不仅是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对于该中意设定值组,也执行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
首先,在对与中意设定值组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进行说明之前,对中意设定值组的登录处理以及调用处理(反映处理)进行说明。在这里,在已经登录了中意设定值组702(“中意设定1”(参照图14))之后,执行新的中意设定值组703的登录处理。另外,在这里,中意设定值组703的登录处理在使用地域变更前(日本)进行。
具体而言,首先,用户在打印设定画面220(反映有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的打印设定画面)(图6)中设定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在这里,用户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从值“A5”)变更为值“A3”,并且将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的设定值(从值“2in1”)变更为值“4in1”(参照图15)。此外,在这里,其他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被设定为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值。图15是表示由用户变更2个设定项目(“原稿尺寸”以及“页面分配”)的设定值后的打印设定画面230(200)的图。
之后,用户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30中按下“添加”按钮205(图15),并且对所登录的自定义设定值组(中意设定值组)赋予登录名称(例如“中意设定2”)。然后,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响应于用户的登录操作,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设定项目“原稿尺寸”以及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的各自的设定值被用户变更后的设定值组作为中意设定值组703登录(参照图14)。图14是表示登录有中意设定值组(新的中意设定值组703)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的图。
像这样,用户能够预先登录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不同的自定义设定值组(中意设定值组702、703)。
另外,所登录的中意设定值组(例如中意设定值组703)的调用处理(朝向打印设定画面200的反映处理)如下执行。具体而言,首先,在打印设定画面220中,响应于下拉按钮207的按下操作,显示所登录的中意设定值组的一览(参照图16)。该下拉按钮207是用于指示应显示中意设定值组的一览的内容的用户界面部件。而且,响应于由用户进行的中意设定值组703(“中意设定2”)的选择操作(调用操作),显示将所选择的中意设定值组703反映至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打印设定画面230(图15)。例如,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被变更为该中意设定值组703中的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值“A3”(参照图15)。另外,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的设定值被变更为该中意设定值组703中的该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的值“4in1”(参照图15)。
像这样,用户能够使所登录的中意设定值组(在这里为703)反映(调出)至打印设定画面230(图15)。
以下,以在使用地域变更前预先登录有中意设定值组702、703(图14)为前提,对与该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进行说明。特别是,在这里,对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后的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进行说明。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在和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相同的时机(打印机驱动器起动时)执行。
具体而言,首先,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执行是否需要变更判定处理(步骤S21),并决定变更对象项目和非变更对象项目(步骤S22)。在这里,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将“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
然后,在步骤S25中,将多个设定项目中的(仅)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地域(在这里为美国)对应的初始值。另一方面,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具体而言,将多个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3(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以及中意设定值组702、703)中的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分别变更为变更后的地域(美国)的初始值。另一方面,该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3中的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分别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具体而言,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14)中的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从针对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由用户变更后的值“A5”(图14)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初始值“Letter”(也参照图7)。另一方面,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图8)中的非变更对象项目(在这里,为“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例如,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中的设定项目“页面分配”(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针对该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由用户变更后的值“2in1”(图14)(也参照图7)。
另外,关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也同样地将中意设定值组702、703中的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变更为变更后的地域(美国)的初始值。另一方面,该中意设定值组702、703中的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例如,将中意设定值组703(图14)中的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从针对该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由用户变更后的值“A3”(图14)变更为与美国对应的初始值“Letter”(参照图17)。图17是表示在使用地域变更后显示并且反映有变更后的中意设定值组703的打印设定画面260(200)的图。另一方面,中意设定值组703中的非变更对象项目(在这里,为“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例如,中意设定值组703中的设定项目“页面分配”(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针对该设定项目“页面分配”由用户变更后的值“4in1”(图14)(参照图17)。此外,对于中意设定值组702也相同。
像这样,不仅是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对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也执行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
然后,计算机50将从日本的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3(701a~703a)(图14)变更后的自定义设定值组701b~703b存储(登录)至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图19是表示登录有变更后的自定义设定值组701~703(701b~703b)的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700的图。在这里,日本的自定义设定值组701a~703a(图14)中的仅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美国的初始值“Letter”并登录。另一方面,设定项目“原稿尺寸”以外的设定项目(“打印种类”等)(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日本的自定义设定值组701a~703a中的值。
此外,在这里,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和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在相同的时机(打印机驱动器起动时)执行,但并不限于此。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也可以在和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不同的时机执行。例如,与各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也可以响应于各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的调用操作(调用指示)来执行。
具体而言,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例如从日本变更到美国之后,响应于打印机驱动器的起动,执行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此外,在该时刻(使用地域变更后的打印机驱动器起动之后的时刻),与中意设定值组702、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尚未执行。
而且,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的结果,显示反映有变更后的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b(图19)的打印设定画面250(图7)。之后,若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50中按下下拉按钮207,则显示中意设定值组的一览(参照图18)。图18是表示在使用地域的变更(在这里从日本到美国的变更)后显示并且显示有中意设定值组的一览的打印设定画面250的图。
若在该打印设定画面250(图18)中显示的中意设定值组的一览中选择多个中意设定值组702、703中的一个中意设定值组(在这里为703),则计算机50受理中意设定值组703的调用指示。而且,计算机50响应于该中意设定值组703的调用指示,对该中意设定值组703开始图10的处理。
具体而言,计算机50存储中意设定值组703的前一次调用时的使用地域(日本),基于中意设定值组703的前一次调用时的使用地域(日本)和中意设定值组703的本次调用时的使用地域(美国),来判定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从日本变更为美国的内容(步骤S11(图10)。而且,计算机50对中意设定值组703执行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此外,与中意设定值组703相关的步骤S12的处理内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像这样,与中意设定值组(在这里为703)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也可以在和与基本自定义设定值组701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不同的时机执行。
另外,在这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来例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
<4.变形例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内容。
<与对用户通知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相关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进一步,也可以将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
图22是表示该改变例的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22中,在图10的步骤S12与步骤S13之间,执行步骤S41、S42的处理。此外,步骤S11~S13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0)相同。
首先,在步骤S41(图22)中,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判定是否存在变更对象项目。
在步骤S51中判定存在变更对象项目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41进入步骤S42,计算机50显示变更通知画面300(图20)。
图20是表示变更通知画面300的图。在该变更通知画面300中,显示根据使用地域的变更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从值“A5”变更为值“Letter”(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对应的值)的内容。
像这样,也可以将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由此,用户即使在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被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识别各设定项目的设定状态。
<与用户确认是否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相关的变形例>
或者,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进一步,也可以在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且用户允许该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将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对应的值。
图23是表示与该变形例的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0))相关的子流程处理的图。在图23中,在图11的步骤S23与步骤S25之间,执行步骤S51~S53的处理。此外,图23的步骤S21~S25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1)相同。
首先,在步骤S51中,计算机50判定是否存在变更对象项目。
例如,在步骤S22中将设定项目“原稿尺寸”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在步骤S51中判定为存在变更对象项目,处理从步骤S51进入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计算机50(打印机驱动器)将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图21)重叠地显示于打印设定画面220(在地域变更前显示的打印设定画面)。图21是表示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的图。
在该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中,显示变更对象项目(在这里为“原稿尺寸”)和该变更对象项目的变更前后的设定值。另外,在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中,设置有指示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按钮(“是”按钮351)、以及指示不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按钮(“否”按钮352)。该用户确认该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并决定是否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并根据决定内容按下按钮351、352的任意一个。而且,计算机50受理与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是否允许变更相关的用户的指示。
例如,在用户允许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该用户在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上按下“是”按钮351(图21)。基于该“是”按钮351的按下操作(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指示),计算机50在步骤S53中判定用户允许了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的变更。
然后,处理从步骤S53进入步骤S25,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Letter”(图7)。
另一方面,例如在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的办公室等准备了A5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用户不允许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的变更,在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中按下“否”按钮352(图21)。基于该“否”按钮352的按下操作(不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指示),计算机50在步骤S53中判定用户不允许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的变更。
然后,处理不经由步骤S25结束。换言之,变更对象项目“原稿尺寸”的设定值未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美国)对应的值(“Letter”),而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关于设定项目“原稿尺寸”由用户变更后的值“A5”(图6))。
像这样,也可以在用户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执行该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处理。
由此,在用户确认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是否允许变更之后,执行该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处理。因此,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与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相应的与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
此外,在本改变例中,进一步,也可以在允许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在图21的是否允许变更确认画面350中按下了“是”按钮351的情况下),将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了的内容通知给用户(参照图20)。
<其他变形例>
进一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基于由计算机50的操作系统能够设定的地域信息(由操作系统管理的地域信息),来检测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步骤S11(图1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由打印机驱动器能够设定的地域信息(由打印机驱动器管理的地域信息),来检测计算机50的使用地域的变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关于打印任务的设定所使用的多个设定项目执行了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图1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关于其它种类的任务(例如扫描任务)的设定所使用的多个设定项目执行设定值控制处理。例如,也可以在通过计算机50预先进行由MFP10执行的扫描任务的设定时,关于在该扫描任务中能够设定的多个设定项目执行设定值控制处理(步骤S12)。而且,将该多个设定项目中的例如设定项目“读入尺寸”决定为变更对象项目,并将该设定项目“读入尺寸”的设定值变更为与变更后的使用地域(例如美国)对应的值(例如“Letter”)。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他设定项目(例如“分辨率”)决定为非变更对象项目,且该其它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使用地域变更前的值。
进一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作为执行图10以及图11(设定值控制处理)等的动作的设定控制装置,例示出了计算机50(任务执行装置(例如与MFP10)不同的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该设定控制装置也可以是任务执行装置本身(打印机或扫描仪等)。而且,在该任务执行装置中的显示画面中,也可以根据任务执行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来执行与各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控制处理(图10以及图11等)。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系统;10…MFP;50…计算机(设定控制装置);200…打印设定画面;500…初始值组管理表;600…是否需要变更管理表;700…自定义设定值组管理表。

Claims (24)

1.一种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用于使内置于设定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检测上述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亦即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变更的步骤a);
在上述步骤a)中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步骤b);
基于上述步骤b)中的判定结果,执行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的步骤c),
在上述步骤c)中,
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上述变更对象项目是被判定为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
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上述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亦即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
上述程序使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登录自定义设定值组,该自定义设定值组是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组,且是被用户变更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设定值组的步骤d),
在上述步骤c)中,
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c)中,在上述至少一个设定项目中的特定的设定项目是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在由用户对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变更后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d)中,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作为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上述程序启动之后的设定值组登录由用户设定的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
在上述步骤c)中,
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d)中,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还登录与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不同的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
在上述步骤c)中,
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也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b)中,
对每个设定项目,比较与上述第一地域对应的初始值和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初始值,
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在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中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设定项目被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b)中,
对每个设定项目,判定是否预先规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
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的步骤e)。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使上述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
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步骤f),
在上述步骤c)中,在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9.一种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地域变更检测单元,检测上述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亦即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变更;
判定单元,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以及
设定控制单元,基于上述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来执行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被判定为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亦即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上述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亦即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登录自定义设定值组,该自定义设定值组是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组,且是被用户变更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设定值组,
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
将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维持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至少一个设定项目中的特定的设定项目是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将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维持在由用户对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变更后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设定控制装置中,安装有能够设定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的程序,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作为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上述程序启动之后的设定值组登录由用户设定的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
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
将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维持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还登录与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不同的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
在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
将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也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维持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单元对每个设定项目,比较与上述第一地域对应的初始值和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初始值,
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在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单元对每个设定项目,判定是否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
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控制单元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
在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17.一种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设定控制装置的使用地域的变更亦即从第一地域到第二地域的变更的步骤a);
在上述步骤a)中检测出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的情况下,对多个设定项目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步骤b);
基于上述步骤b)中的判定结果,执行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相关的控制的步骤c),
在上述步骤c)中,
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上述变更对象项目是被判定为应根据从上述第一地域到上述第二地域的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设定项目,
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上述变更对象项目以外的设定项目亦即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前的值,
还具有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登录自定义设定值组,该自定义设定值组是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组,且是被用户变更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定项目的设定值的设定值组的步骤d),
在上述步骤c)中,
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c)中,在上述至少一个设定项目中的特定的设定项目是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d)中登录的上述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在由用户对上述特定的设定项目变更后的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设定控制装置中,安装有能够设定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设定值的程序,
在上述步骤d)中,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作为与上述多个设定项目相关的上述程序启动之后的设定值组登录由用户设定的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
在上述步骤c)中,
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d)中,在上述使用地域的变更之前,还登录与上述第一自定义设定值组不同的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
在上述步骤c)中,
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也被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上述第二自定义设定值组中的上述非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维持。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b)中,
对每个设定项目,比较与上述第一地域对应的初始值和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初始值,
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在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中具有不同的初始值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b)中,
对每个设定项目,判定是否预先规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
将上述多个设定项目中预先决定有应根据上述第一地域和上述第二地域之间的地域变更而变更其设定值的内容的设定项目决定为上述变更对象项目。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被变更的内容通知给用户的步骤e)。
24.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步骤f),
在上述步骤c)中,在允许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上述变更对象项目的设定值变更为与上述第二地域对应的值。
CN201910293297.8A 2018-04-19 2019-04-12 设定控制装置、设定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10389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0886A JP7070018B2 (ja) 2018-04-19 2018-04-19 設定制御装置、設定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80886 2018-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9728A CN110389728A (zh) 2019-10-29
CN110389728B true CN110389728B (zh) 2023-07-14

Family

ID=6823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3297.8A Active CN110389728B (zh) 2018-04-19 2019-04-12 设定控制装置、设定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2985B2 (zh)
JP (1) JP7070018B2 (zh)
CN (1) CN110389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7095B (zh) 2006-03-15 2013-12-01 Janssen Pharmaceuticals Inc 1,4-二取代之3-氰基-吡啶酮衍生物及其作為mGluR2-受體之正向異位性調節劑之用途
TW200900065A (en) 2007-03-07 2009-01-01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3-cyano-4-(4-pyridinyloxy-phenyl)-pyridin-2-one derivatives
HUE053734T2 (hu) 2014-01-21 2021-07-28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2-es altípusú metabotróp glutamáterg receptor pozitív allosztérikus modulátorait tartalmazó kombinációk és alkalmazásuk
JP7434987B2 (ja) * 2020-02-12 2024-02-2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80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设置变更装置及方法
CN102736874A (zh) * 2011-03-29 2012-10-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6126666A (ja) * 2015-01-07 2016-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管理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1257A (ja) 2000-07-24 2002-02-08 Minolta Co Ltd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のインストール方法、プリンタドライバ用インストール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用インストール装置
JP2002157126A (ja) 2000-11-21 2002-05-31 Seiko Epson Corp 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277381C (zh) * 2003-08-14 2006-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用户终端维护初始网络选择设置的方法
JP4029889B2 (ja) 2005-04-12 2008-01-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設定方法、ドライバ設定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13156894A (ja) 2012-01-31 2013-08-15 Brother Ind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割付数設定プログラム
JP5962391B2 (ja) 2012-09-27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制御装置
EP3273706B1 (en) * 2016-07-22 2020-12-09 Nxp B.V. Configuration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settings in a mobile device
JP6328218B2 (ja) 2016-12-14 2018-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257653B2 (en) * 2017-05-26 2019-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cation-based mobile device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80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设置变更装置及方法
CN102736874A (zh) * 2011-03-29 2012-10-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6126666A (ja) * 2015-01-07 2016-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管理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9728A (zh) 2019-10-29
JP7070018B2 (ja) 2022-05-18
US20190324700A1 (en) 2019-10-24
JP2019191707A (ja) 2019-10-31
US10712985B2 (en)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9728B (zh) 设定控制装置、设定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US82716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holding time in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a job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8325354B2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playing, controlling job icons indicative of the presence of a received job
EP2575343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system
US2010028749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877755B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系统
JP4414943B2 (ja) 画像形成制御方法と画像形成制御用のプログラム
JP73280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609232B2 (en) Job execu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job execu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ob execu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job execu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etting a setting value
US106208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9496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92438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execution of applications,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72477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022482B (zh) 调度协作系统以及多功能外围装置
JP55099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表示方法
US1184373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for reflecting an editable tab received from an external device on a settings screen
JP73312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634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001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093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531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959989B2 (ja) 操作画面生成システム
JP2020047136A (ja) 印刷システム
KR20060059372A (ko) 인쇄오류방지를 위한 인쇄시스템 및 인쇄방법
JP200825077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