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967A - 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967A
CN110383967A CN201780088233.3A CN201780088233A CN110383967A CN 110383967 A CN110383967 A CN 110383967A CN 201780088233 A CN201780088233 A CN 201780088233A CN 110383967 A CN110383967 A CN 110383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omponent feeding
housing recess
component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2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967B (zh
Inventor
藤城武史
清水利律
长谷川英之
梶山裕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8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在带式供料器中,具备:突起部(33),设为在将从带盘(14)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3)向盖带(23)的剥离位置输送的路径的中途与向该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元件收纳凹部(22)产生干涉;及元件吸引磁体(41),设于将在该突起部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15)的底面。在通过带进给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来拉动元件供给带而在上述突起部上通过时,向该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上述元件收纳凹部越过该突起部,由此使该元件供给带振动而将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的元件振落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底面,通过上述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将该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底面并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Description

带式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与具备使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的姿势稳定地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功能的带式供料器相关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带式供料器安设元件供给带卷绕而成的带盘,通过带进给机构对从该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进行间距进给,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从该元件供给带的上表面剥离盖带(也被称为盖膜、顶带、顶膜),在该元件吸附位置处利用元件安装机的吸嘴来吸附该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
此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7992号公报)记载的带式供料器在元件吸附位置的下方设置通过磁力对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进行吸引的永磁体,通过其磁吸引力防止元件从该元件收纳凹部的飞出或元件吸附时的元件立起。
另外,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09506号公报)记载的带式供料器跨越从比元件吸附位置靠近前三个元件收纳凹部的位置至该元件吸附位置的区域地设置L字形状的永磁体,并且设置使元件供给带沿着宽度方向振动的振子,通过其振动使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靠向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一侧定位而由永磁体的磁力进行吸引保持。在该情况下,吸引元件的永磁体以使磁力向使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靠向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一侧的方向作用的方式呈L字形状地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79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09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5所示,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形成为R形状,因此在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与盖带2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在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为薄型元件的情况下,即使在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表面被盖带23堵住的状态下,也有时成为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的一个边缘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或者如图6所示,元件的对角方向的两角部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的状态。这样的状态,除了有可能由于元件供给带13的间距进给动作中(元件安装机的运转中)的振动而产生以外,还有可能在卷绕有元件供给带13的带盘14的搬运中或更换作业中产生。另外,也有可能由于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剥离盖带23时的振动或静电而成为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的状态。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仅仅对到达了元件吸附位置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从其下方通过永磁体进行吸引,因此即使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处于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的状态,对于消除这种上抵状态也几乎没有效果。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构成为设置使元件供给带沿着宽度方向振动的振子和其驱动源,因此不仅结构复杂化而成本变高,还需要在元件供给带的侧方确保设置振子的空间,还具有带式供料器的宽度尺寸大型化的缺点。而且,设置振子的位置在元件吸附位置附近,在该元件吸附位置的下方存在对元件供给带进行间距进给的链轮等带进给机构,因此在元件吸附位置附近的空余空间较少,对于近年来轻薄化的带式供料器而言,在空间上难以在元件吸附位置附近设置振子和其驱动源。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将卷绕有在以预定间距形成的元件收纳凹部内收纳并包装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盘安设于供料器主体,通过带进给机构对从上述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进行间距进给,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将盖带从该元件供给带的上表面剥离,在该元件吸附位置处通过元件安装机的吸嘴吸附该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上述带式供料器具备:突起部,设为在将从上述带盘拉出的上述元件供给带向上述盖带的剥离位置输送的路径的中途与向该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上述元件收纳凹部产生干涉;及元件吸引磁体,设于将在上述突起部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向上述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的底面,上述带式供料器构成为,在通过上述带进给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来拉动上述元件供给带而在上述突起部上通过时,向该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上述元件收纳凹部越过该突起部,由此使该元件供给带振动而将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的元件振落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底面,通过上述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将该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底面并向上述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在该结构中,通过带进给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对元件供给带赋予张力并且使向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元件收纳凹部与突起部产生干涉从而使该元件供给带振动,仅通过在带式供料器设置与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产生干涉的突起部就能够使元件供给带振动,结构极其简单。而且,设置突起部的位置只要是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盖带的剥离位置输送的路径的中途即可,可以是任意位置,因此能够选择空间有富余的位置来设置突起部,容易实用化并且也能够避免带式供料器的宽度尺寸的大型化。此外,在将在突起部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的底面设置元件吸引磁体,因此即使在突起部上听过后的元件供给带在通过带通路而到达元件吸附位置的过程中元件供给带振动,也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将该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该元件收纳凹部的底面并以稳定的姿势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在带通路中通过的元件供给带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盖带被剥离,因此在该盖带的剥离时会产生振动或静电,但在盖带的剥离位置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也由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吸引保持于该元件收纳凹部的底面,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盖带的剥离时产生的振动或静电而使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能够将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以稳定的姿势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上述带通路中的至少接近上述突起部的部分,设有对在该突起部上通过后的上述元件供给带的上浮进行按压的带按压部件。若设为通过带按压部件对在突起部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的上浮进行按压,则能够更可靠地使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与突起部产生干涉,并且也能够对元件供给带从元件吸引磁体的上浮进行按压。
在此,可以是,上述带按压部件由非磁性的材料(例如塑料、铝、铜等非磁性的金属等)形成。这是由于当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带按压部件时,随着使用期间变长而由于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影响使带按压部件带有磁性而有可能使基于元件吸引磁体的元件姿势稳定化效果下降。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元件吸引磁体中的至少位于上述带按压部件的下侧的部分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构成,并通过弹性部件上推或者提升该部分而在上述元件吸引磁体与上述带按压部件之间夹住上述元件供给带。这样一来,通过弹性部件可靠地使元件吸引磁体与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的下表面接触,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可靠地吸引保持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
或者,也可以是,上述带按压部件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被支撑,通过弹性部件下压或者下拉该带按压部件而在该带按压部件与上述元件吸引磁体之间夹住上述元件供给带。这样,也通过弹性部件而可靠地使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的下表面与元件吸引磁体接触,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可靠地吸引保持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
上述元件吸引磁体可以构成为在带通路的底面将多个磁石呈一列地排列,但在该结构中,由于多个磁石的接缝处磁力变动而有可能使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的姿势不稳定,因此上述元件吸引磁体可以是由呈带状地形成的一块磁片或者磁板构成。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元件吸引磁体以N极的磁化区域和S极的磁化区域沿着上述元件供给带的进给方向延伸的方式被磁化。这样一来,能够从该元件吸引磁体对在设于带通路的底面的元件吸引磁体上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连续作用均匀的磁力,能够将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以更稳定的姿势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另外,上述突起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调整高度或者能够更换为高度不同的突起部。例如,能够通过调整突起部的高度,而调整该突起部与元件收纳凹部之间的干涉量来调整赋予元件供给带的振动的强度。另外,元件收纳凹部的高度也根据所使用的元件供给带的种类而改变,因此若根据该元件收纳凹部的高度调整突起部的高度,则对于元件收纳凹部的高度不同的元件供给带也能够适当地调整该元件收纳凹部与突起部之间的干涉量(赋予元件供给带的振动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对元件供给带赋予振动的功能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剖切表示对元件供给带赋予振动的功能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剖切表示将元件吸引磁体上推而在该元件吸引磁体与带按压部件之间夹住元件供给带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的一个缘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的状态的元件供给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的四个方向的角部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的状态的元件供给带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表示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化模式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1来对带式供料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带式供料器的供料器主体11的把手部12侧,能够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设卷绕有压模型的元件供给带13的带盘14。在供料器主体11的上表面部设有将从带盘14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3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15。在供料器主体11的里侧(与把手部12相反一侧),设有对安设于带通路15的元件供给带13向元件吸附位置进行间距进给的带进给机构(未图示)。在供料器主体11的里端面设有与元件安装机侧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的通信连接器16和决定相对于元件安装机的安装位置的定位销17、18。
一般,如图5及图6所示,元件供给带13在对树脂制的载带21以恒定间距呈一列地压模加工而得到的各元件收纳凹部22中各收纳一个元件,并在该载带21的上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盖带23,由此各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表面开口部被盖带23堵住。如图6所示,在元件供给带13的载带21的侧缘部,进给孔24以与各元件收纳凹部22恒定的位置关系以恒定间距呈一列地形成,使带进给机构的链轮(未图示)的齿与该进给孔24啮合而通过步进电机等马达(未图示)使该链轮每次间歇性地旋转预定角度,由此对该元件供给带13向元件吸附位置进行间距进给。虽未图示,但链轮配置于元件吸附位置的下方,在该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从元件供给带13的上表面剥离盖带23,成为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露出的状态。
在将从带盘14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3向盖带23的剥离位置输送的路径的中途,对该元件供给带13赋予振动的振动赋予单元31通过螺丝32等而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1。如图2及图3所示,在振动赋予单元31中,突起部33设为与向元件供给带13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元件收纳凹部22产生干涉。该突起部33由金属板、板簧等形成,通过螺丝34等以可更换的方式安装于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例如,能够通过将突起部33更换为高度不同的突起部,来调整该突起部33与元件收纳凹部22的干涉量而调整向元件供给带13赋予的振动的强度。另外,元件收纳凹部22的高度也根据使用的元件供给带13的种类而变化,因此若将突起部33更换为与元件收纳凹部22的高度对应的高度的突起部,则对于元件收纳凹部22的高度不同的元件供给带13也能够适当地调整该元件收纳凹部与突起部33的干涉量(对元件供给带13赋予的振动的强度)。另外,突起部33也可以以能够调整高度的方式设于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
此外,在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通过螺丝37等安装有带按压部件36,该带按压部件36对在突起部33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13的上浮进行按压。该带按压部件36由非磁性的材料(例如塑料、铝、铜等非磁性的金属等)形成,没有磁性。
在将在突起部33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13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15的底面,遍及其全长地设有元件吸引磁体41,构成为通过该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将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其底面并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该元件吸引磁体41从与突起部33接近的带按压部件36的下侧的位置延伸至稍微超过元件吸附位置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元件吸引磁体41也可以构成为在带通路15的底面呈一列地排列多个磁石,但在该结构中,有可能在多个磁石的接缝处磁力变动而使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的姿势不稳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元件吸引磁体41由呈带状地形成的一块磁片或者磁板构成。
此外,如图7所示,元件吸引磁体41以N极的磁化区域和S极的磁化区域沿着元件供给带13的进给方向延伸的方式被磁化,在带通路15底面的元件吸引磁体41上移动的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保持跨越元件吸引磁体41的N极和S极的状态并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这样一来,能够对于在带通路15底面的元件吸引磁体41上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从该元件吸引磁体41连续地作用均匀的磁力,能够将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以更稳定的姿势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此外,元件吸引磁体41中的至少位于带按压部件36的下侧的位置的部分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形成,如图3及图4所示,在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中的与带按压部件36的下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将元件吸引磁体41上推的弹簧、橡胶等弹性部件42,通过该弹性部件42将元件吸引磁体41上推而在该元件吸引磁体41与带按压部件36之间夹住元件供给带13。由此,通过弹性部件42使元件吸引磁体41可靠地与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下表面接触,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可靠地吸引保持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
在带盘14的更换时等,在进行将从带盘14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3向带通路15安设的作业时,作业者通过指尖等将元件吸引磁体41下压而扩大该元件吸引磁体41与带按压部件36之间的间隙,向该间隙插入元件吸引磁体41来向带通路15安设。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带按压部件36固定于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但也可以是,通过铰链等将带按压部件36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于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在元件供给带13的安设作业时使带按压部件36开放,在元件供给带13的安设后使带按压部件36闭合并通过夹紧机构等将该带按压部件36保持成闭合状态。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卡合机构等将带按压部件36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振动赋予单元31的基座部件35,在元件供给带13的安设作业时拆下带按压部件36。
如图5所示,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形成为R形状,因此在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与盖带2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在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为薄型元件的情况下,即使为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表面被盖带23堵住的状态,也有时成为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的一个边缘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或者如图6所示,元件的对角方向的两角部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的状态。这样的状态除了由于元件供给带13的间距进给动作中(元件安装机的运转中)的振动而产生以外,还有可能在卷绕有元件供给带13的带盘14的搬运中或更换作业中产生。另外,也可能由于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剥离盖带23时的振动或静电而成为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带进给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来拉动元件供给带13而在突起部33上通过时,通过向该元件供给带13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元件收纳凹部22越过该突起部33,由此使该元件供给带13振动而将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的元件振落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底面,通过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将该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底面并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在该结构中,通过带进给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对元件供给带13施加张力并且使向元件供给带13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元件收纳凹部22与突起部33产生干涉,由此使该元件供给带13振动,因此能够仅通过在带式供料器中设置与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产生干涉的突起部33就使元件供给带13振动,结构极其简单,能够满足低成本化的要求。
而且,设置突起部33的位置(设置振动赋予单元31的位置)只要是将从带盘14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3向盖带23的剥离位置输送的路径的中途即可,可以是任意位置,因此能够选择空间有富余的位置来设置突起部33(振动赋予单元31),容易实用化,并且也能够避免带式供料器的宽度尺寸的大型化。
此外,在将在突起部33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13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15的底面设置元件吸引磁体41,因此即使在突起部33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13通过带通路15而到达元件吸附位置的过程中元件供给带13产生振动,也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将该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底面并以稳定的姿势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在带通路15中通过的元件供给带13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将盖带23剥离,因此在该盖带23的剥离时会产生振动或静电,但在盖带23的剥离位置处,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也由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吸引保持于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底面,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盖带23的剥离时产生的振动或静电而使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上缘上,能够将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以稳定的姿势向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带通路15中的至少接近突起部33的部分设有对在该突起部33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13的上浮进行按压的带按压部件36,因此能够对在突起部33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13的上浮进行按压,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与突起部33产生干涉,并且也能够对元件供给带13从元件吸引磁体41的上浮进行按压。
此外,将元件吸引磁体41中的位于至少带按压部件36的下侧的位置的部分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形成,通过弹性部件42将元件吸引磁体41上推而在该元件吸引磁体41与带按压部件36之间夹住元件供给带13,因此能够通过弹性部件42使元件吸引磁体41可靠地与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下表面接触,而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可靠地吸引保持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部件42上推元件吸引磁体41,但也可以构成为提升元件吸引磁体41。
或者,也可以是,对带按压部件36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进行支撑,通过弹性部件下压或者下拉该带按压部件36而在其与元件吸引磁体41之间夹住元件供给带13。这样,也通过弹性部件使元件供给带13的元件收纳凹部22的下表面可靠地与元件吸引磁体41接触,能够通过元件吸引磁体41的磁力可靠地吸引保持元件收纳凹部22内的元件。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变更突起部33的形状或变更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等,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附图标记说明
11…供料器主体;13…元件供给带;14…带盘;15…带通路;21…载带;22…元件收纳凹部;23…盖带;24…进给孔;31…振动赋予单元;33…突起部;35…基座部件;36…带按压部件;41…元件吸引磁体。

Claims (8)

1.一种带式供料器,将卷绕有在以预定间距形成的元件收纳凹部内收纳并包装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盘安设于供料器主体,通过带进给机构对从所述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进行间距进给,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处将盖带从该元件供给带的上表面剥离,在该元件吸附位置处通过元件安装机的吸嘴吸附该元件供给带的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所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突起部,设为在将从所述带盘拉出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所述盖带的剥离位置输送的路径的中途与向该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所述元件收纳凹部产生干涉;及
元件吸引磁体,设于将在所述突起部上通过后的元件供给带向所述元件吸附位置输送的带通路的底面,
所述带式供料器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带进给机构的间距进给动作来拉动所述元件供给带而在所述突起部上通过时,向该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突出的所述元件收纳凹部越过该突起部,由此使该元件供给带振动而将抵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上缘上的元件振落到该元件收纳凹部的底面,通过所述元件吸引磁体的磁力将该元件收纳凹部内的元件吸引保持于底面并向所述元件吸附位置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在所述带通路中的至少接近所述突起部的部分,设有对在该突起部上通过后的所述元件供给带的上浮进行按压的带按压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带按压部件由非磁性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元件吸引磁体中的至少位于所述带按压部件的下侧的部分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构成,并设有上推或者提升该部分而在所述元件吸引磁体与所述带按压部件之间夹住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带按压部件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被支撑,并设有下压或者下拉该带按压部件而在该带按压部件与所述元件吸引磁体之间夹住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元件吸引磁体由呈带状地形成的一块磁片或者磁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元件吸引磁体以N极的磁化区域和S极的磁化区域沿着所述元件供给带的进给方向延伸的方式被磁化。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突起部构成为能够调整高度或者能够更换为高度不同的突起部。
CN201780088233.3A 2017-03-22 2017-03-22 带式供料器 Active CN110383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1538 WO2018173171A1 (ja) 2017-03-22 2017-03-22 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967A true CN110383967A (zh) 2019-10-25
CN110383967B CN110383967B (zh) 2021-01-05

Family

ID=63586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233.3A Active CN110383967B (zh) 2017-03-22 2017-03-22 带式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64019B2 (zh)
CN (1) CN110383967B (zh)
WO (1) WO2018173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8238A (zh) * 2022-08-18 2022-11-01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芯片的治具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549A (zh) * 1995-12-28 1999-01-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元器件供给装置
JPH11121981A (ja) * 1997-10-08 1999-04-30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US5913425A (en) * 1997-12-08 1999-06-22 Peak International, Inc. Component carrier having anti-reflective pocket
EP0973369A2 (en) * 1998-07-15 2000-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rts feeder
CN1263039A (zh) * 1999-02-05 2000-08-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传送带的送料器
US6652706B1 (en) * 2000-12-01 2003-11-25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Tape feeder with improved cover tape disposition path and drive
EP1530414B1 (en) * 2003-11-07 2007-04-25 Mydata Automation AB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pos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1932224A (zh) * 2009-06-17 2010-12-29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1965124A (zh) * 2009-07-23 2011-02-02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器
JP2011049350A (ja) * 2009-08-27 2011-03-10 Juki Corp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CN10303767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JP2013098379A (ja) * 2011-11-01 2013-05-20 Fuji Mach Mfg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385727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防卡带机构
CN205906457U (zh) * 2016-07-01 2017-01-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载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7172U (zh) * 1985-10-31 1987-05-18
JPH1140985A (ja) * 1997-07-17 1999-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供給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4479616B2 (ja) * 2005-07-13 2010-06-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028590B2 (ja) * 2007-12-14 2012-09-19 株式会社 東京ウエルズ 外観検査トラックシステム
JP5184197B2 (ja) * 2008-04-28 2013-04-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面実装機
JP5903664B2 (ja) * 2012-07-27 2016-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テープ送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549A (zh) * 1995-12-28 1999-01-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元器件供给装置
JPH11121981A (ja) * 1997-10-08 1999-04-30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US5913425A (en) * 1997-12-08 1999-06-22 Peak International, Inc. Component carrier having anti-reflective pocket
EP0973369A2 (en) * 1998-07-15 2000-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rts feeder
CN1263039A (zh) * 1999-02-05 2000-08-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传送带的送料器
US6652706B1 (en) * 2000-12-01 2003-11-25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Tape feeder with improved cover tape disposition path and drive
EP1530414B1 (en) * 2003-11-07 2007-04-25 Mydata Automation AB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pos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1932224A (zh) * 2009-06-17 2010-12-29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1965124A (zh) * 2009-07-23 2011-02-02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器
JP2011049350A (ja) * 2009-08-27 2011-03-10 Juki Corp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CN10303767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JP2013098379A (ja) * 2011-11-01 2013-05-20 Fuji Mach Mfg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385727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防卡带机构
CN205906457U (zh) * 2016-07-01 2017-01-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载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8238A (zh) * 2022-08-18 2022-11-01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芯片的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73171A1 (ja) 2019-11-14
CN110383967B (zh) 2021-01-05
WO2018173171A1 (ja) 2018-09-27
JP6764019B2 (ja) 202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04732A1 (en) Linear motor and mobile device having linear motor
EP2908138A1 (en) Carrying apparatus
CN104620689A (zh) 用于贴片机的带送进器和带送进方法
JP4809506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キャリアテープの送り出し方法
KR101339847B1 (ko) 벌크 피더용 부품 수납 케이스
CN110383967A (zh) 带式供料器
JP2012250323A (ja) 吸着装置
GB2244482A (en) Parts dispensing device
JP5156201B2 (ja) 振動フィーダ
EP1026933B1 (en) Parts feeder using strip carrier
CN106395357B (zh) 转接装置
JPH0749325B2 (ja) 振動ボウルフィーダ装置
US20140299621A1 (en) Feeder Unit for Medicine Dispensing and Packing Apparatus and Trough Thereof
JP3636739B2 (ja) チップ部品装着機
JP6008671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5881373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KR102126959B1 (ko) 슈트 탈자식 전자칩 호퍼
CN111906536B (zh) 一种柔性上料装置
JP3677870B2 (ja) 部品給送装置
JP2838355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3186382B2 (ja) 部品整列装置
JP6301731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H048096Y2 (zh)
KR20210123253A (ko) 캐리어 테이프용 피더
JP2008044758A (ja) 部品整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