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1756A -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1756A
CN110371756A CN201910577224.1A CN201910577224A CN110371756A CN 110371756 A CN110371756 A CN 110371756A CN 201910577224 A CN201910577224 A CN 201910577224A CN 110371756 A CN110371756 A CN 110371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group
conveyer belt
rack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72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1756B (zh
Inventor
贵思维
贵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i Ho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i Ho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i Ho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i Ho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72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17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1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1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1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1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4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from or with transvers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 B65H35/06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from or with transvers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from or with blade, e.g. shear-blad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HMARKING, INSPECTING, SEAMING OR SEVERING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ransvers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4Textile, fib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当需要更换裁剪成不同其他规格的布料时,则需要重新设置传送带的长度,导致两段传送带与驱动辊筒之间松紧不一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辊筒机构以及传送带,机架上设置有滑动副,滑动副上设置有运动部;辊筒机构包括第一定辊筒组、第二定辊筒组以及调距辊筒组,传送带依次绕设于第一定辊筒组、调距辊筒组以及第二定辊筒组上并形成有送料基准面;调距辊筒组包括至少两个内侧辊筒组,两个内侧辊筒组之间留有间距,达到可免重新安装与拆卸的调距辊筒组,可便于快捷地调节工件裁剪的位置,可有效地提高切换成不同加工规格工件时的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带因其在工业中可以大批量传送物品且结实耐用的特点一直以来被各大、中、小型生产以及相关企业所广泛应用,且无论是手动还是电动传送带其应用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传送带亦常用于布料类产品的分段裁剪使用,一般地会将传送带分为两段,然后将裁剪机构设置于两段传送带之间进行裁剪。
因此裁剪机构相对两段传送带的间距即为裁剪后的分别长度,但当需要更换裁剪成不同其他规格的布料时,则需要重新设置传送带的长度,两段传送带与驱动辊筒之间松紧不一,此时重新调节传送带的长度后容易出现两段传送带的速度不一致的情况,最终会使得裁剪的长度与设置中不一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具有可免重新安装与拆卸的调距辊筒组,可便于快捷地调节工件裁剪的位置,可有效地提高切换成不同加工规格工件时的效率,可有效地降低因重复安装和调整传送带时所造成传送带松动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包括机架、辊筒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工件的传送带,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动副,所述滑动副上设置有可平行于工件进料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部;所述辊筒机构包括第一定辊筒组、第二定辊筒组以及与所述运动部同步移动的调距辊筒组,所述传送带依次绕设于第一定辊筒组、调距辊筒组以及第二定辊筒组上并形成用于工件进料的送料基准面;所述调距辊筒组包括至少两个内侧辊筒组,两个所述内侧辊筒组之间留有用于裁剪工件的间距;于所述间距内,绕设于所述内侧辊筒组上的传送带的送料基准面朝向外侧并相对布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距辊筒组包括内侧辊筒组以及沿内侧辊筒组轴向布置于内侧辊筒组周侧的外侧辊筒组;所述内侧辊筒组包括依次绕设的第一内辊筒、第二内辊筒、第三内辊筒和第四内辊筒,所述间距设置于第一内辊筒与第四内辊筒之间;所述外侧辊筒组包括沿着工件进料方向依次绕设的第一外辊筒、第二外辊筒、第三外辊筒和第四外辊筒;所述传送带依次于第一定辊筒组、第一外辊筒、第二外辊筒、第三外辊筒、第四外辊筒、第二定辊筒组、第四内辊筒、第三内辊筒、第二内辊筒和第一内辊筒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内辊筒与第四内辊筒之间的间距用于裁剪工件时,第一定辊筒组与第一内辊筒之间为工件裁剪后的第一段,第四内辊筒与第二定辊筒组为工件裁剪后的第二段;此时,由于第一定辊筒组与第二定辊筒组的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因此通过移动运动部便可调节第一内辊筒与第四内辊筒相对机架的位置,而该位置即用于裁剪工件;当需要裁剪成其余规格的两段不同长度时,可通过移动运动部以驱动内侧辊筒组沿着机架的轴向滑动,进而实现快速调节第一内辊筒与第四内辊筒之间间距相对机架的位置的目的。当需要裁剪不同规格的工件时,通过实现快速调节工件的裁剪位置,可有效地提高切换成不同加工规格工件时的效率,可有效地降低因重复安装和调整传送带时所造成传送带松动,还可降低调距辊筒组在调节过程中对传送带松紧度的影响,以便于降低因传送带松动所造成的工件加工质量下降发生的几率,进而提高工件裁剪的加工质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辊筒与第四外辊筒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外辊筒与第三外辊筒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辊筒的中轴线和第二外辊筒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外辊筒的中轴线和第三外辊筒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朝向裁剪机构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三外辊筒的中轴线和第四外辊筒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朝向裁剪机构的夹角呈锐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提高传送带绕设于外侧辊筒组时的稳定性,以降低传送带出现松动的几率,进而便于减少因传送带松动而出现的工件裁剪加工质量低下的情况,以便于提高工件裁剪的加工质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侧辊筒组包括设置于第二内辊筒和第三内辊筒之间的第五内辊筒和第六内辊筒,所述第五内辊筒和第六内辊筒沿着传送带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所述传送带于第一内辊筒、第二内辊筒、第五内辊筒、第三内辊筒、第四内辊筒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在内侧辊筒组上绕设成方形的路线既可便于提高传送带移动过程中的一致度,以便于提高工件裁剪过程加工质量,还可降低内侧辊筒组在滑动副内所占的空间,进而便于提高裁剪机构在滑动副上的安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靠近第一定辊筒组的侧面设有用于避免传送带与机架接触的第一支撑辊筒,所述第一支撑辊筒抵触于传送带背离送料基准面的表面;所述机架靠近第二定辊筒组的侧面设有用于避免传送带与机架接触的第二支撑辊筒,所述第二支撑辊筒抵触于传送带背离送料基准面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辊与第二支撑辊筒可使得传送带与机架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以便于减少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与机架发生不必要的摩擦。进而使得传送带的工作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滑动副包括沿着工件进料方向设置的丝杆、螺母副和第一电机,所述丝杆和第一电机均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螺母副形成运动部并螺纹连接于丝杆上,所述第一电机与丝杆转动连接;所述内侧辊筒组和外侧辊筒组均设置于螺母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电机驱动丝杠转动时,内侧辊筒组和外侧辊筒组跟随着螺母副沿着丝杆轴向移动,通过利用丝杆传动的稳定性和自锁功能,以实现工件裁剪位置的快速调节,还可进一步提高调节过程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包括用于裁剪工件的裁剪机构,所述裁剪机构包括设置于滑动副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处于间距的下方且刀刃朝向间距布置的第二切刀;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连接有可沿垂直于送料基准面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处于间距的上方且刀刃朝向间距布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上转轮、下转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下转轮传动连接;所述上转轮与下转轮分别转动连接于安装座沿着垂直于送料基准面方向的两端,所述上转轮与下转轮上绕设有传动链,所述第一切刀设置于传动链上;所述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送料基准面,且位于第一内辊筒与第四内辊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切刀为固定式安装,当第二电机驱动下转轮转动时,下转轮通过传动链驱动上转轮转动,此时传动链驱动第一切刀沿着垂直于送料基准面的方向往第二切刀移动,直至将工件压合至抵触于第二切刀上,进而完成工件的裁剪,以便于提高工件裁剪的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包括用于驱动传送带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可相对机架自转动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与第二定辊筒组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机构为第二定辊筒组提供转动的动力,使得第二定辊筒组为传送带提供移动的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有效地提高切换成不同加工规格工件时的效率,可有效地降低因重复安装和调整传送带时所造成传送带松动;
2、可降低调距辊筒组在调节过程中对传送带松紧度的影响,以便于降低因传送带松动所造成的工件加工质量下降发生的几率,进而提高工件裁剪的加工质量;
3、可免重新安装与拆卸的调距辊筒组,可便于快捷地调节工件裁剪的位置,进而便于提高加工的效率。
总的来说本发明,可免重新安装与拆卸的调距辊筒组,可便于快捷地调节工件裁剪的位置,可有效地提高切换成不同加工规格工件时的效率,可有效地降低因重复安装和调整传送带时所造成传送带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机架和辊筒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传送带;2、送料基准面;3、机架;4、运动部;5、第一定辊筒组;6、调距辊筒组;61、内侧辊筒组;611、第一内辊筒;612、第二内辊筒;613、第三内辊筒;614、第四内辊筒;625、第五内辊筒;626、第六内辊筒;62、外侧辊筒组;621、第一外辊筒;622、第二外辊筒;623、第三外辊筒;624、第四外辊筒;63、滑动副;631、丝杆;632、螺母副;633、第一电机;7、第二定辊筒组;8、裁剪机构;81、安装座;82、上转轮;83、下转轮;84、第一切刀;85、第二切刀;86、第二电机;87、传动链;9、第一支撑辊筒;10、第二支撑辊筒;11、第一平面;12、第二平面;13、第三平面;14、动力机构;141、活动端;15、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架3、辊筒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工件的传送带1,机架3上设置有滑动副63,滑动副63上设置有可平行于工件进料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部4;辊筒机构包括第一定辊筒组5、第二定辊筒组7以及与运动部4同步移动的调距辊筒组6,传送带1依次绕设于第一定辊筒组5、调距辊筒组6以及第二定辊筒组7上并形成用于工件进料的送料基准面2;调距辊筒组6包括至少两个内侧辊筒组61,两个内侧辊筒组61之间留有用于裁剪工件的间距15;于间距15内,绕设于内侧辊筒组61上的传送带1的送料基准面2朝向外侧并相对布置。工件进料方向为传送带1的输料路径,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纱布作为工件,但不仅限于此。
调距辊筒组6包括内侧辊筒组61以及沿内侧辊筒组61轴向布置于内侧辊筒组61周侧的外侧辊筒组62;内侧辊筒组61包括依次绕设的第一内辊筒611、第二内辊筒612、第三内辊筒613和第四内辊筒614,间距15设置于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之间;外侧辊筒组62包括沿着工件进料方向依次绕设的第一外辊筒621、第二外辊筒622、第三外辊筒623和第四外辊筒624;传送带1依次于第一定辊筒组5、第一外辊筒621、第二外辊筒622、第三外辊筒623、第四外辊筒624、第二定辊筒组7、第四内辊筒614、第三内辊筒613、第二内辊筒612和第一内辊筒611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动力机构14包括可相对机架3自转动的活动端141,活动端141与第二定辊筒组7传动连接。
内侧辊筒组61包括设置于第二内辊筒612和第三内辊筒613之间的第五内辊筒625和第六内辊筒626,第五内辊筒625和第六内辊筒626沿着传送带1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传送带1于第一内辊筒611、第二内辊筒612、第五内辊筒625、第三内辊筒613、第四内辊筒614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第二内辊筒612、第五内辊筒625、第六内辊筒626以及第三内辊筒613围成方型。
机架3靠近第一定辊筒组5的侧面设有用于避免传送带1与机架3接触的第一支撑辊筒9,第一支撑辊筒9抵触于传送带1背离送料基准面2的表面;机架3靠近第二定辊筒组7的侧面设有用于避免传送带1与机架3接触的第二支撑辊筒10,第二支撑辊筒10抵触于传送带1背离送料基准面2的表面。第一支撑辊与第二支撑辊筒10可使得传送带1与机架3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15,以便于减少传送带1在移动过程中与机架3发生不必要的摩擦。进而使得传送带1的工作更加稳定。
滑动副63包括沿着工件进料方向设置的丝杆631、螺母副632和第一电机633,丝杆631和第一电机633均设置于机架3上,螺母副632形成运动部4并螺纹连接于丝杆631上,第一电机633与丝杆631转动连接;内侧辊筒组61和外侧辊筒组62均设置于螺母副632上。当第一电机633驱动丝杠转动时,内侧辊筒组61和外侧辊筒组62跟随着螺母副632沿着丝杆631轴向移动,通过利用丝杆631传动的稳定性和自锁功能,以实现工件裁剪位置的快速调节,还可进一步提高调节过程的稳定性。
机架3包括用于裁剪工件的裁剪机构8,裁剪机构8包括设置于滑动副63上的安装座81,安装座81上设置有处于间距15的下方且刀刃朝向间距15布置的第二切刀85;安装座81上滑动连接有可沿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切刀84,第一切刀84处于间距15的上方且刀刃朝向间距15布置。安装座81上设置有上转轮82、下转轮83和第二电机86,第二电机86与下转轮83传动连接;上转轮82与下转轮83分别转动连接于安装座81沿着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方向的两端,上转轮82与下转轮83上绕设有传动链87,第一切刀84设置于传动链87上;第一切刀84与第二切刀85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且位于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之间。由于下切刀为固定式安装,因此当第二电机86驱动下转轮83转动时,下转轮83通过传动链87驱动上转轮82转动,此时传动链87驱动第一切刀84沿着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的方向往第二切刀85移动,直至将工件压合至抵触于第二切刀85上,进而完成工件的裁剪,以便于提高工件裁剪的效率。
第一外辊筒621与第四外辊筒624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外辊筒622与第三外辊筒623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使得传送带1的移动路程呈现直线型,移动路径呈直线型可与线性布材相匹配应用,以便于提高传送带1驱动工件移动过程的稳定性,进而便于提高工件裁剪的加工质量。
第一外辊筒621的中轴线和第二外辊筒622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一平面11,第二外辊筒622的中轴线和第三外辊筒623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二平面12,第二平面12与第一平面11之间朝向裁剪机构8的夹角呈锐角;第三外辊筒623的中轴线和第四外辊筒624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三平面13,第二平面12与第三平面13之间朝向裁剪机构8的夹角呈锐角,可便于提高传送带1绕设于外侧辊筒组62时的稳定性,以降低传送带1出现松动的几率,进而便于减少因传送带1松动而出现的工件裁剪加工质量低下的情况,以便于提高工件裁剪的加工质量。
机架3包括用于驱动传送带1的动力机构14,动力机构14包括可相对机架3自转动的活动端141,活动端141与第二定辊筒组7传动连接。动力机构14为第二定辊筒组7提供转动的动力,使得第二定辊筒组7为传送带1提供移动的动力支持。动力机构14为本技术领域常用的伺服电机,活动端141为伺服电机的转动部。
工作过程及原理:当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之间的间距15用于裁剪工件时,第一定辊筒组5与第一内辊筒611之间为工件裁剪后的第一段,第四内辊筒614与第二定辊筒组7为工件裁剪后的第二段;此时,由于第一定辊筒组5与第二定辊筒组7的间距15不变的情况下,因此通过移动运动部4便可调节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相对机架3的位置,而该位置即用于裁剪工件;当需要裁剪成其余规格的两段不同长度时,可通过移动运动部4以驱动内侧辊筒组61沿着机架3的轴向滑动,进而实现快速调节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之间间距15相对机架3的位置的目的。当需要裁剪不同规格的工件时,通过实现快速调节工件的裁剪位置,可有效地提高切换成不同加工规格工件时的效率,可有效地降低因重复安装和调整传送带1时所造成传送带1松动,还可降低调距辊筒组6在调节过程中对传送带1松紧度的影响,以便于降低因传送带1松动所造成的工件加工质量下降发生的几率,进而提高工件裁剪的加工质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包括机架(3)、辊筒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工件的传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上设置有滑动副(63),所述滑动副(63)上设置有可平行于工件进料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部(4);所述辊筒机构包括第一定辊筒组(5)、第二定辊筒组(7)以及与所述运动部(4)同步移动的调距辊筒组(6),所述传送带(1)依次绕设于第一定辊筒组(5)、调距辊筒组(6)以及第二定辊筒组(7)上并形成用于工件进料的送料基准面(2);所述调距辊筒组(6)包括至少两个内侧辊筒组(61),两个所述内侧辊筒组(61)之间留有用于裁剪工件的间距(15);于所述间距(15)内,绕设于所述内侧辊筒组(61)上的传送带(1)的送料基准面(2)朝向外侧并相对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辊筒组(6)包括内侧辊筒组(61)以及沿内侧辊筒组(61)轴向布置于内侧辊筒组(61)周侧的外侧辊筒组(62);所述内侧辊筒组(61)包括依次绕设的第一内辊筒(611)、第二内辊筒(612)、第三内辊筒(613)和第四内辊筒(614),所述间距(15)设置于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之间;所述外侧辊筒组(62)包括沿着工件进料方向依次绕设的第一外辊筒(621)、第二外辊筒(622)、第三外辊筒(623)和第四外辊筒(624);所述传送带(1)依次于第一定辊筒组(5)、第一外辊筒(621)、第二外辊筒(622)、第三外辊筒(623)、第四外辊筒(624)、第二定辊筒组(7)、第四内辊筒(614)、第三内辊筒(613)、第二内辊筒(612)和第一内辊筒(611)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辊筒(621)与第四外辊筒(624)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外辊筒(622)与第三外辊筒(623)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辊筒(621)的中轴线和第二外辊筒(622)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一平面(11),所述第二外辊筒(622)的中轴线和第三外辊筒(623)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二平面(12),所述第二平面(12)与第一平面(11)之间朝向裁剪机构(8)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三外辊筒(623)的中轴线和第四外辊筒(624)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第三平面(13),所述第二平面(12)与第三平面(13)之间朝向裁剪机构(8)的夹角呈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辊筒组(61)包括设置于第二内辊筒(612)和第三内辊筒(613)之间的第五内辊筒(625)和第六内辊筒(626),所述第五内辊筒(625)和第六内辊筒(626)沿着传送带(1)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所述传送带(1)于第一内辊筒(611)、第二内辊筒(612)、第五内辊筒(625)、第三内辊筒(613)、第四内辊筒(614)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靠近第一定辊筒组(5)的侧面设有用于避免传送带(1)与机架(3)接触的第一支撑辊筒(9),所述第一支撑辊筒(9)抵触于传送带(1)背离送料基准面(2)的表面;所述机架(3)靠近第二定辊筒组(7)的侧面设有用于避免传送带(1)与机架(3)接触的第二支撑辊筒(10),所述第二支撑辊筒(10)抵触于传送带(1)背离送料基准面(2)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副(63)包括沿着工件进料方向设置的丝杆(631)、螺母副(632)和第一电机(633),所述丝杆(631)和第一电机(633)均设置于机架(3)上,所述螺母副(632)形成运动部(4)并螺纹连接于丝杆(631)上,所述第一电机(633)与丝杆(631)转动连接;所述内侧辊筒组(61)和外侧辊筒组(62)均设置于螺母副(63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包括用于裁剪工件的裁剪机构(8),所述裁剪机构(8)包括设置于滑动副(63)上的安装座(81),所述安装座(81)上设置有处于间距(15)的下方且刀刃朝向间距(15)布置的第二切刀(85);所述安装座(81)上滑动连接有可沿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切刀(84),所述第一切刀(84)处于间距(15)的上方且刀刃朝向间距(15)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81)上设置有上转轮(82)、下转轮(83)和第二电机(86),所述第二电机(86)与下转轮(83)传动连接;所述上转轮(82)与下转轮(83)分别转动连接于安装座(81)沿着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方向的两端,所述上转轮(82)与下转轮(83)上绕设有传动链(87),所述第一切刀(84)设置于传动链(87)上;所述第一切刀(84)与第二切刀(85)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送料基准面(2),且位于第一内辊筒(611)与第四内辊筒(61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包括用于驱动传送带(1)的动力机构(14),所述动力机构(14)包括可相对机架(3)自转动的活动端(141),所述活动端(141)与第二定辊筒组(7)传动连接。
CN201910577224.1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Active CN110371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7224.1A CN110371756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7224.1A CN110371756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1756A true CN110371756A (zh) 2019-10-25
CN110371756B CN110371756B (zh) 2024-04-19

Family

ID=6825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7224.1A Active CN110371756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17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648A (zh) * 2020-05-03 2020-07-28 崔梅 一种无纺布等距分切机
CN111844842A (zh) * 2020-07-28 2020-10-30 谷梅彩 一种便于定距加工的防滑型铝型材生产用辊压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6955A (en) * 1976-10-29 1980-12-02 Prittie Allan R Printing and die-cutting apparatus
US20030154834A1 (en) * 2002-02-20 2003-08-21 Cothrell Leroy E. Automatic cutoff saw
KR101034850B1 (ko) * 2010-11-29 2011-05-19 프로테크 주식회사 필름 공급장치 및 필름 공급방법
CN206185935U (zh) * 2016-10-24 2017-05-24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式废边裁切装置
CN106865329A (zh) * 2017-04-18 2017-06-20 佛山市宾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纱布的折叠机构
CN210418652U (zh) * 2019-06-28 2020-04-28 佛山市宾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6955A (en) * 1976-10-29 1980-12-02 Prittie Allan R Printing and die-cutting apparatus
US20030154834A1 (en) * 2002-02-20 2003-08-21 Cothrell Leroy E. Automatic cutoff saw
KR101034850B1 (ko) * 2010-11-29 2011-05-19 프로테크 주식회사 필름 공급장치 및 필름 공급방법
CN206185935U (zh) * 2016-10-24 2017-05-24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式废边裁切装置
CN106865329A (zh) * 2017-04-18 2017-06-20 佛山市宾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纱布的折叠机构
CN210418652U (zh) * 2019-06-28 2020-04-28 佛山市宾宏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648A (zh) * 2020-05-03 2020-07-28 崔梅 一种无纺布等距分切机
CN111455648B (zh) * 2020-05-03 2020-11-10 浙江润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等距分切机
CN111844842A (zh) * 2020-07-28 2020-10-30 谷梅彩 一种便于定距加工的防滑型铝型材生产用辊压设备
CN111844842B (zh) * 2020-07-28 2022-05-17 广州聚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定距加工的防滑型铝型材生产用辊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1756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3607B (zh) 一种橡胶自动切胶设备及橡胶自动切胶方法
CN204035772U (zh) T型钢自动焊接机
US20060011015A1 (en) Sharpening unit and cutting machin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blade and said sharpening unit
CN203592499U (zh) 一种海绵切割机
CN110371756A (zh)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CN112847471B (zh) 一种橡胶切片装置
CN105290585A (zh) T型钢自动焊接机
CN104369274B (zh) 悬臂卧式环线切割机
CN109048373A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钢卷板的自动加工装置
CN109014399A (zh) 控制器控制的板材剪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3579747U (zh) 一种海绵切割机上的海绵压紧结构
CN210418652U (zh) 一种方便调节型传送装置
CN207682468U (zh) 一种皮带分条机
CN204249120U (zh) 悬臂卧式环线切割机
CN210188098U (zh) 一种用于加工刀模的送料机构
CN208179678U (zh) 一种双丝杠双导向推料机构及立式切片机
CN203993459U (zh) 双头平面砂光机
CN213444682U (zh) 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松紧调节装置
CN108297156A (zh) 一种卷纸切断装置
CN110102600B (zh) 一种用于加工刀模的送料机构
CN204621550U (zh) 一种不锈钢管加工机的截断装置
CN204602879U (zh) 一种不锈钢管加工机的上料装置
CN220549796U (zh) 一种高速折叠机上料机构
CN212635895U (zh) 医用口罩加工用分切机
CN103522130A (zh) 双刃四角度刀片连续自动磨削机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