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9324A -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9324A
CN110359324A CN201810250167.1A CN201810250167A CN110359324A CN 110359324 A CN110359324 A CN 110359324A CN 201810250167 A CN201810250167 A CN 201810250167A CN 110359324 A CN110359324 A CN 110359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device
vehicle
route
protectiv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01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9324B (zh
Inventor
孙洪蕾
王彦云
许勇强
牛茹茹
曾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01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9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9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20Safety means for switches, e.g. switch point protectors, auxiliary or guiding rail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轨道换线装置由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中间轨道段和防护装置组成,其中,中间轨道段具有至少两条线路,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中间轨道段的所述线路上,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这样设置,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轨道上可实现车辆在不同路线上的行驶,具体地,通过转辙道岔来实现车辆在不同路线上的切换。然而,当多辆车辆从不同方向同时进入道岔时,若道岔转辙路线错误,则极易出现车辆相撞的事故,车辆换线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轨道换线装置由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中间轨道段和防护装置组成,其中,第二轨道段与第一轨道段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中间轨道段连接在第一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之间,且中间轨道段具有至少两条线路,防护装置设置在线路上,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这样设置,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轨道换线装置由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中间轨道段和防护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第二轨道段与所述第一轨道段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中间轨道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段和所述第二轨道段之间,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至少两条线路,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线路上,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线路时,设置在所述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防护装置时,所述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并排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装置、第二防护装置、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和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的两端,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二线路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二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二防护装置时,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或,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四防护装置时,所述第四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二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一线路;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二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装置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相连,所述第三防护装置与所述第四防护装置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线路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装置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一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三防护板,所述第四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四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线路的一端,所述第四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线路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装置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装置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二线路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方法,轨道换线方法应用于轨道换线装置,轨道换线装置由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中间轨道段和防护装置组成,所述第二轨道段与所述第一轨道段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中间轨道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段和所述第二轨道段之间,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至少两条线路,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线路上;所述轨道换线方法包括: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线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或,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防护装置时,控制所述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并排布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装置、第二防护装置、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和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的两端,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的两端;所述轨道换线方法包括: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二线路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二防护装置时,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或,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四防护装置时,所述第四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二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一线路;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二线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间轨道段设置防护装置,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轨道换线装置100;
第一轨道段1;第二轨道段2;中间轨道段3;防护装置4;第一连杆装置5;第二连杆装置6;
第一线路31;第二线路32;第一防护装置41;第二防护装置42;第三防护装置43;第四防护装置44;
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第四连杆61;第五连杆62;第六连杆63;
第一防护板411;第二防护板421;第三防护板431;第四防护板4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设置” 、“布置”、“相连”、“铰接”、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连接方式、布置方式和铰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100,轨道换线装置100由第一轨道段1、第二轨道段2、中间轨道段3和防护装置4组成,中间轨道段3具有至少两条线路,防护装置4设置在中间轨道段3的线路上,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这样设置,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对向行驶的车辆同时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100,如图1-图3所示,轨道换线装置100由第一轨道段1、第二轨道段2、中间轨道段3和防护装置4组成,其中,第二轨道段2与第一轨道段1在长度方向(例如图1-图3中所示出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中间轨道段3连接在第一轨道段1和所述第二轨道段2之间,且中间轨道段3具有至少两条线路;防护装置4设置在中间轨道段3的线路上;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车辆8从右往左进入第一线路3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左端进入第一线路31;当车辆7从左往右进入第二线路32时,第三防护装置43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右端进入第二线路32。同样地,如图3所示,当车辆8从左往右进入第一线路31时,第二防护装置42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右端进入第一线路31;当车辆7从右往左进入第二线路32时,第四防护装置44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左端进入第二线路32。
需要说明的是,“间隔设置”可理解为两物体之间相互间隔开,且通过其他物体来实现连接;“防护装置”可理解为,在车辆低速换线时,通过控制其工作,可阻挡车辆前行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可理解为防护装置处于阻挡车辆行驶的状态,“停止工作”可理解为防护装置处于不影响车辆行驶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100,通过在中间轨道段3设置防护装置4,且在轨道换线装置100上,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这样设置,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对向行驶的车辆同时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车辆行驶至防护装置4时,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线路。例如,如图2所示,当车辆8从左往右行驶至防护装置42时,防护装置42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8顺利通过第一线路31;当车辆8从右往左行驶至防护装置41时,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8顺利通过第一线路31。同样地,当车辆7从左往右行驶至防护装置44时,防护装置44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7顺利通过第二线路32;当车辆7从右往左行驶至防护装置43时,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7顺利通过第二线路32。这样可保证车辆在进入线路后,能够从线路的另一端顺利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中间轨道段3由第一线路31和第二线路32组成,且第一线路31与第二线路32并排布置。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第一线路设置在第二线路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并排设置”可理解为线路之间不交叉设置;“中间轨道段由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组成”仅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能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比如,根据具体条件,中间轨道段3还可以设置有第三线路、第四线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防护装置4包括第一防护装置41、第二防护装置42、第三防护装置43和第四防护装置44,第一防护装置41和第二防护装置42分别设置在第一线路41的两端(例如图1-图3中所示出的左右端),第三防护装置43和第四防护装置44分别设置在第二线路32的两端(例如图1-图3中所示出的左右端)。这里将防护装置设置在线路的两端,使得防护装置能够在线路的两端对转辙错误的车辆进行阻挡,从而有效避免的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有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42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或,当有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44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例如,如图3所示,当车辆8进入第一线路3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42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如图1所示,当车辆7进入第二线路32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44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这样设置,可有效避免了同一线路上的车辆相撞问题,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车辆行驶至第二防护装置42时,第二防护装置42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第一线路31;或,当车辆行驶至第四防护装置44时,第四防护装44置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第二线路32。例如,如图2所示,当车辆8从左往右行驶至防护装置42时,防护装置42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8顺利通过第一线路31;当车辆7从左往右行驶至防护装置44时,防护装置44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7顺利通过第二线路32。这样可保证车辆在进入线路后,能够从线路的另一端顺利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有车辆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43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或,当有车辆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41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例如,如图3所示,车辆8从左侧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43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如图1所示,车辆7从左侧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41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这样设置,可有效防止车辆换线错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换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装置41与第二防护装置42相连,第三防护装置43与第四防护装置44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相连”可理解为两装置之间机械连接、电气连接或其他可控制方式的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样设置,大大方便了在同一线路上,对两个防护装置之间的控制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装置41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板411,第二防护装置42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板421,第一防护板41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线路31的一端,第二防护板42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线路31的另一端。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装置41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板411,第二防护装置42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板421,第一防护板41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线路31的一端(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左端),第二防护板42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线路31的另一端(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右端)。具体地,可通过控制第一防护板411或第二防护板421的状态来实现对车辆的阻挡,当第一防护板411或第二防护板421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防护板411或第二防护板421翘起,防护板露出轨道面,可对车辆起到阻挡作用;当第一防护板411或第二防护板42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一防护板411或第二防护板421平铺或者嵌入轨道面,此时,车辆可顺利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装置41的另一端与第二防护装置4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装置5相连。这里将同一线路上的防护装置之间通过连杆装置连接,可实现对防护装置之间的机械控制,可使得,当线路一端的防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在连杆的机械作用下,线路另一端的防护装置停止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杆装置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第一连杆51的一端与第一防护装置41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3的一端(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左端)铰接,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与第二防护装置4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右端)铰接,第三连杆53的中部铰接在第一线路31上。具体地,第一连杆装置5中的第三连杆53可绕自身的中部进行摆动,从而作用于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使得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可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一防护板411和第二防护板421运动,使得第一防护板411和第二防护板421可露出或嵌入轨道面。例如,如图4所示,车辆7和车辆8由于道岔转辙错误,将分别从左右方向进第一线路31,当车辆8行走至第二防护装置42时,压下第二防护板421,此时,在连杆装置的作用下,第一防护装置41上的第一防护板411露出轨道面(如图5所示),从而有效阻挡了车辆7进入第一线路31,避免的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这样设置,不仅实现的防护装置对车辆的防护功能,且结构简单,大大减低了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防护装置43上设置有第三防护431板,第四防护装置44上设置有第四防护板441,第三防护板4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线路32的一端,第四防护板44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线路32的另一端。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防护装置43上设置有第三防护431板,第四防护装置44上设置有第四防护板441,第三防护板4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线路32的一端(例如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左端),第四防护板44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线路32的另一端(例如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右端)。具体地,可通过控制第三防护板411或第四防护板441的状态来实现对车辆的阻挡,当第三防护板431或第四防护板441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三防护板431或第四防护板441翘起,防护板露出轨道面,可对车辆起到阻挡作用;当第三防护板431或第四防护板44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三防护板431或第四防护板441平铺或者嵌入轨道面,此时,车辆可顺利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防护装置43的另一端与第四防护装置4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装置6相连。这里将同一线路上的防护装置之间通过连杆装置连接,可实现对防护装置之间的机械控制,可使得,当线路一端的防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在连杆的机械作用下,线路另一端的防护装置停止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连杆装置6包括第四连杆61、第五连杆62和第六连杆63,第四连杆61的一端与第三防护装置43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61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63的一端(例如图6和图7所示出的左端)铰接,第五连杆62的一端与第四防护装置44的另一端铰接,第五连杆62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63的另一端(例如图6和图7所示出的右端)铰接,第六连杆63的中部铰接在第二线路上。具体地,第二连杆装置6中的第六连杆63可绕自身的中部进行摆动,从而作用于第三连杆61和第四连杆62,使得第三连杆61和第四连杆62可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三防护板431和第四防护板441运动,使得第三防护板431和第四防护板441可露出或嵌入轨道面。例如,如图6所示,车辆7和车辆8由于道岔转辙错误,将分别从左右方向进第二线路32,当车辆8行走至第四防护装置44时,压下第四防护板441,此时,在连杆装置的作用下,第三防护装置43上的第三防护板431露出轨道面(如图7所示),从而有效阻挡了车辆7进入第二线路32,避免的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这样设置,不仅实现的防护装置对车辆的防护功能,且结构简单,大大减低了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方法,轨道换线方法应用于轨道换线装置100,轨道换线装置100由第一轨道段1、第二轨道段2、中间轨道段3和防护装置4组成,第二轨道段2与第一轨道段1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中间轨道段3连接在第一轨道段1和第二轨道段2之间,中间轨道段3包括至少两条线路,防护装置4设置在线路上;轨道换线方法包括: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控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或,当车辆行驶至防护装置时,控制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线路。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车辆8从右往左进入第一线路31时,控制第一防护装置41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左端进入第一线路31;当车辆7从左往右进入第二线路32时,控制第三防护装置43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右端进入第二线路32。同样地,如图3所示,当车辆8从左往右进入第一线路31时,控制第二防护装置42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右端进入第一线路31;当车辆7从右往左进入第二线路32时,控制第四防护装置44开始工作,以阻挡其他车辆从左端进入第二线路32。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可以为机械控制、电气控制或信息控制等,比如通过纯机械结构来控制,也可以是机械与电气或通号技术的结合来控制。这样设置,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由于多辆车辆同时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轨道段3包括第一线路31和第二线路32,第一线路31与第二线路32并排布置,防护装置4包括第一防护装置41、第二防护装置42、第三防护装置43和第四防护装置44,第一防护装置41和第二防护装置42分别设置在第一线路31的两端,第三防护装置43和第四防护装置44分别设置在第二线路32的两端;当有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42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或,当有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44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例如,如图3所示,当车辆8进入第一线路3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42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如图1所示,当车辆7进入第二线路32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44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这样设置,可有效避免了同一线路上的车辆相撞问题,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车辆行驶至第二防护装置42时,第二防护装置42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第一线路31;或,当车辆行驶至第四防护装置44时,第四防护装44置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第二线路32。例如,如图2所示,当车辆8从左往右行驶至防护装置42时,防护装置42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8顺利通过第一线路31;当车辆7从左往右行驶至防护装置44时,防护装置44停止工作,以保证车辆7顺利通过第二线路32。这样可保证车辆在进入线路后,能够从线路的另一端顺利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有车辆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43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或,当有车辆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41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例如,如图3所示,车辆8从左侧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一防护装置41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43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一线路31;如图1所示,车辆7从左侧进入第一轨道段1时,第三防护装置43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41开始工作,保证车辆进入第二线路32。这样设置,可有效防止车辆换线错误,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通过在中间轨道段设置防护装置,当有车辆进入线路时,设置在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这样设置,可有效控制同一线路上车辆的行驶,避免了由于多辆车辆同时进入同一线路而导致车辆相撞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换线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换线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换线装置包括:
第一轨道段;
第二轨道段,所述第二轨道段与所述第一轨道段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中间轨道段,所述中间轨道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段和所述第二轨道段之间,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至少两条线路;
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线路上;
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线路时,设置在所述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防护装置时,所述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并排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装置、第二防护装置、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和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的两端,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
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二线路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二线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二防护装置时,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一线路;
或,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四防护装置时,所述第四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二线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三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一线路;
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二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装置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相连,所述第三防护装置与所述第四防护装置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线路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装置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一线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三防护板,所述第四防护装置上设置有第四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线路的一端,所述第四防护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线路的另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装置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装置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防护装置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第二线路上。
15.一种轨道换线方法,应用于轨道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换线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所述第二轨道段与所述第一轨道段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中间轨道段,所述中间轨道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段和所述第二轨道段之间,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至少两条线路;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线路上;
所述轨道换线方法包括:
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线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线路上的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同一线路;
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防护装置时,控制所述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线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换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轨道段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并排布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装置、第二防护装置、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和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的两端,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和第四防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的两端;
所述轨道换线方法包括:
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二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
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二线路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第四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以阻挡对向行驶的车辆进入所述第一线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轨道换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二防护装置时,所述第二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一线路;
或,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第四防护装置时,所述第四防护装置停止工作,以保证所述车辆顺利通过所述第二线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换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一线路;
或,当有车辆进入所述第一轨道段时,所述第三防护装置停止工作,同时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开始工作,保证所述车辆进入第二线路。
CN201810250167.1A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Active CN110359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0167.1A CN110359324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0167.1A CN110359324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9324A true CN110359324A (zh) 2019-10-22
CN110359324B CN110359324B (zh) 2021-06-18

Family

ID=6821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0167.1A Active CN110359324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932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6689A (zh) * 2008-07-11 2008-11-19 杨玉英 单轨双行城市地铁及其调度方法
CN201193039Y (zh) * 2008-04-09 2009-02-11 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 斜井单线轨道双钩提升联动运行装置
CN203514133U (zh) * 2013-10-21 2014-04-02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快速敷设双道岔四轨会车道场
US8864084B2 (en) * 2011-09-07 2014-10-21 Railway Equipment Company, Inc. Railway track switch cover system
CN10786729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任孝平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3039Y (zh) * 2008-04-09 2009-02-11 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 斜井单线轨道双钩提升联动运行装置
CN101306689A (zh) * 2008-07-11 2008-11-19 杨玉英 单轨双行城市地铁及其调度方法
US8864084B2 (en) * 2011-09-07 2014-10-21 Railway Equipment Company, Inc. Railway track switch cover system
CN203514133U (zh) * 2013-10-21 2014-04-02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快速敷设双道岔四轨会车道场
CN10786729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任孝平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9324B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28582B2 (ja) 走行路を把持し軌道案内される車両用の転換連結装置
CN110359324A (zh)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CN207608774U (zh) 一种道岔
CN110091762B (zh) 一种地面过分相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8021482U (zh) 一种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DE112016003794T5 (de) Spurhaltesteuerungsvorrichtung
EP3256342A1 (de) Fahrleitungseinrichtung
JP7411345B2 (ja) 列車制御装置、当該装置を搭載する鉄道車両および列車制御方法
JP2010280240A (ja) 軌道車両の分岐装置
CN207292297U (zh) 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CN109208400A (zh) 渡线道岔系统及轨道
US2151709A (en) Automatic railway switching system
JP7288362B2 (ja) 充電線区の設備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源車の入換え方法
CN216002551U (zh) 列车车站及轨道交通结构
US466602A (en) Means for operating the switches of street-railways
US1344917A (en) Railway signaling
JP2006232210A (ja) 列車の後退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97749A (en) Railway signaling.
US4629376A (en) Roadway for dual-mode vehicles
US2852665A (en) Highway crossing protection control apparatus employing track instrument
US1300081A (en) Signaling system for single-track railways.
DE2003334A1 (de) Kurvenabhaengige Steuerungseinrichtung fuer Fahrzeuge
US1324200A (en) Vania
CN1103452A (zh) 一种铁路交叉线路
DE382617C (de) Sicherungsanordnung fuer Hochofenanlagen mit Schraegaufzuegen und Zubringerwag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