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7297A -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7297A
CN107867297A CN201610852828.9A CN201610852828A CN107867297A CN 107867297 A CN107867297 A CN 107867297A CN 201610852828 A CN201610852828 A CN 201610852828A CN 107867297 A CN107867297 A CN 107867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track
circuit
vehicle
track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28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孝平
薛志超
陆梅
陆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528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7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7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7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站,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不同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一换乘站,所述第一换乘站包括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分别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轨道和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车辆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沿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沿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其包括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与上述第一换乘站相同或类似的换乘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相同优势的轨道车辆换乘方法。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站,包括此轨道车辆换乘站的轨道车辆换乘系统以及轨道车辆换乘方法,与当前的轨道车辆乘客换乘方法相比换乘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安全性也相应地提高。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日趋紧张,许多大城市兴建地下铁道发展地下交通以满足快速、大量运送乘客的需求。地铁建设中会碰到乘客线路的交汇站或换乘站,在所述换乘站,至少两条不同线路的车辆经过,有大量乘客进站、出站或换乘车。
当前的换乘站站台构造非常复杂,同一个站台用于同一个线路的相反两个方向的车辆,不同线路的车辆的乘客换乘时需要在用于不同线路的站台之间走动。由于在不同站台之间设置的扶梯和升降梯的数量和运载能力有限,大量乘客只能通过楼梯步行换乘,换乘极不方便,非常容易发生人员拥挤堵塞。尤其是在站台之间连接通道较长、上下楼次数较多以及多次拐弯的情况下,这种换乘方式不但影响乘客的换乘效率和便捷程度而且安全性较差,发生紧急状况时乘客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疏散。
通常情况下,两个轨道线路只有一个站点做为乘客换乘中转站,高峰期间,上下乘客非常多,上述现象尤为严重。当前也存在两条不同线路之间设有两个换乘站的情况,但这些换乘站的站台设计简单,仍然是同一线路的相反两个方向的车辆共用同一个站台,这只能很小程度上解决换乘乘客集中、拥堵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希望能够解决换乘站上不同线路车辆的乘客的换乘效率低、安全性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换乘站换乘时乘客更换站台不方便、发生乘客滞留和拥堵、以及因此引发的安全隐患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站,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不同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一换乘站,所述第一换乘站包括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分别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轨道和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车辆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沿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沿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一车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提醒乘客换乘后的第二车辆的行驶方向的第一乘客提醒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一车辆中至少一个设有提醒乘客换乘第二车辆后所能够到达的停靠站信息的第二乘客提醒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一车辆中至少一个设有第三乘客提醒装置,用于提醒乘客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下车后如何能够换乘到用于所述第二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二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车辆。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中至少一个设有第四乘客提醒装置,用于提醒乘客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分别在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上的当前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二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三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四乘客提醒装置是语音提醒装置,图像提醒装置,箭头指示装置中任一种。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二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三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四乘客提醒装置是指示灯提醒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指示灯提醒装置包括用于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的各停靠站的指示灯。
根据一个实施例,绿色闪烁指示灯表示正在停靠的停靠站,红色常亮指示灯表示将要到达的停靠站,灰色指示灯表示已经过的停靠站。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乘站还包括第二站台,所述第二站台的一侧是用于所述第二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二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第三轨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站台的另一侧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一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第四轨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站台的另一侧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一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第四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的轨道车辆换乘系统。
根据一个实施例,轨道车辆换乘系统还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二换乘站,乘客能够选择在第一换乘站或第二换乘站进行换乘。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乘站包括用于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三换乘站台,位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的轨道分别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和第一线路第二行驶方向中任一者,以及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和第二线路第二行驶方向中任一者。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乘站不包括用于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的换乘站台。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乘站和所述第一换乘站是第一轨道线路的相邻或不相邻的停靠站,和/或
所述第二换乘站和所述第一换乘站是第二轨道线路的相邻或不相邻的停靠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站的乘客换乘方法,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不同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一换乘站,所述第一换乘站包括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分别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轨道和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车辆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沿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沿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其中,乘坐第一车辆的乘客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下车后无需离开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即可换乘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而去往第二轨道线路的沿着所述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的下游停靠站。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换乘站的设计以及乘客换乘方法,需要在两条轨道线路之间换乘的乘客中近似一半乘客从其中一条轨道线路上下车之后可以直接换乘第二条轨道线路的车辆,无需离开站台、无需步行穿过通道更换站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换乘压力以及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前述总述以及下面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当参考附图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了示意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说明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两条不同轨道线路的停靠站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换乘方法的简化示意图;
图3简化示意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乘站的站台;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换乘方法的简化示意图;
图5简化示意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换乘站的站台;和
图6a-6c简化示意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换乘站的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乘客换乘方法特别适用于、但不仅限于城市地铁换乘领域。术语“轨道车辆”特别适用于、但不仅限于城市地铁,术语“换乘站”是指不同线路、例如两条线路的交汇站。本文将以两条线路形成的交汇站或换乘站为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乘客换乘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与现有技术中同一个站台用于同一轨道线路的相反两个行驶方向不同,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在两条轨道线路的交汇站或换乘站上,同一个站台相反两侧上的轨道分别用于这两条轨道线路中的不同轨道线路,例如第一轨道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第二轨道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这样,如果乘客的目的地位于第二轨道线路上沿着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位于本换乘站的下游的话,那么,该乘客在从位于站台一侧的、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车辆上下来之后,仅仅需要横跨站台就可以上乘到位于站台相反侧的、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车辆上,无需更换站台。同理,如果乘客的目的地位于第一轨道线路上沿着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位于本换乘站的下游的话,那么,该乘客在从位于站台一侧的、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车辆上下来之后,仅仅需要横跨站台就可以上乘到位于站台相反侧的、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车辆上,无需更换站台。
这样,大约一半换乘乘客不需更换站台即可实现换乘,而不更换站台即不需要步行长长的通道、不需要频繁地上下楼梯台阶即可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前面所述的换乘问题,提高了换乘效率和换乘便捷性,从实质上避免了由于换乘带来的站台和通道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贯穿全文,不同附图、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含义,各图中箭头表示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
图1中示意性示出了第一轨道线路L1的停靠站A,B,C,D,E,F,G和第二轨道线路L2的停靠站O,P,Q,R,S,T,U。这些停靠站的标记A-G和O-U仅用来示意性地表示相应轨道线路的若干停靠站,它们可以是相邻的停靠站,也可以是不相邻的停靠站,但它们的布置顺序与相应轨道线路的延伸方向一致,即第一轨道线路L1沿其第一行驶方向依次经过停靠站A,B,C,D,E,F,G或者沿与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二行驶方向依次经过G,F,E,D,C,B,A;第二轨道线路L2沿其第一行驶方向依次经过停靠站O,P,Q,R,S,T,U或者沿与其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二行驶方向依次经过U,T,S,R,Q,P,O。这些停靠站的标记不意于限制该轨道线路的停靠站数量,也不被局限于特定的停靠站。
图2以简化的示意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换乘站的乘客换乘方法,其中,第一轨道线路L1的停靠站D和第二轨道线路L2的停靠站R被假设为这两条轨道线路的换乘站。
图3则详细示出了图2所示的换乘站D(R)的换乘站台10,位于换乘站台10两侧的轨道12和14,分别在轨道12和14上行驶的车辆22和24。不同于当前的换乘站设计,根据本发明,轨道12和14以及车辆22和24分别是用于不同轨道线路、具体分别用于第一轨道线路L1和第二轨道线路L2的轨道和车辆(在图中分别表示为L1(22)和L2(24))。
在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轨道线路L1的车辆22在轨道12上的行驶方向为C-D-E方向,第二轨道线路L2的车辆24在轨道14上的行驶方向为Q-R-S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如果车辆22上的乘客想要换成第二轨道线路L2的停靠站S或T或U站,则该乘客只需从车辆22上下来,跨过换乘站台10在换乘站台10的另一侧等待第二轨道线路L2的车辆24到达即可,而不必须寻找和更换其它的站台。当然,如果该乘客意欲去往第二轨道线路L2的停靠站O或P或Q站,则仍需要根据站台上或车辆中的相关提示更换其它站台(图中未示出),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这样。
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用于第一轨道线路L1的E-D-C方向的轨道和用于第二轨道线路L2的S-R-Q方向的轨道共用另一换乘站台。
同理,第二轨道线路L2的车辆24上的乘客如意欲去往第一轨道线路L1的停靠站E或F或G站,则无需更换站台,只需跨过本站台10即可。如若第二轨道线路L2的车辆24上的乘客如意欲去往第一轨道线路L1的停靠站A或B或C站,则如上所述仍需要更换其他站台。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乘客换乘方法得到的优势是:从第一轨道线路L1更换到第二轨道线路L2的乘客或者从第二轨道线路L2更换到第一轨道线路L1的乘客有大约一半的乘客无需更换站台,这样由于乘客换乘而造成的拥堵以及出现安全隐患概率能够降低近似一半,从根本上解决了换乘人员集中、站台通道拥堵以及安全隐患高的问题。
当然,图3中示意出的车辆22和24的行驶方向仅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原理也适用于车辆22和24中的一个或两个行驶方向相反的情形。
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在站台10的每一侧设置有换乘提醒装置。作为一个例子,该换乘提醒装置可提示乘客该侧轨道线路是哪一个轨道线路,比如用鲜艳的颜色和/吸引人的形状提示乘客本侧为“一号线”或“二号线”等。作为另一个例子,该换乘提醒装置可提示乘客该侧轨道线路的车辆的行驶方向,比如用鲜艳的颜色和/吸引人的形状或箭头提示乘客本侧车辆行驶方向为:C-D-E,或者E-D-C,或者Q-R-S,或者S-R-Q等。作为又一个例子,该换乘提醒装置可提示乘客该侧轨道线路的车辆行驶的终点站。
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在经过本换乘站的车辆内设置有换乘提醒装置,用于提醒本车乘客在换乘站所能够换乘的轨道线路的信息,包括能够换乘的另一轨道线路的名字、换乘站在所述另一轨道线路中的停靠站站名信息、在同一换乘站台处能够换乘的该另一轨道线路的车辆行驶方向如何等,同时提醒何时需要更换站台再乘坐该另一轨道线路的车辆。
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可选实施例,在经过本换乘站的车辆内设置有换乘站到达提醒装置。
上述任一类型的提醒装置都可以是声音提醒装置、图像显示装置或任何其它适当的提醒装置。最常见的换乘站到达提醒装置是车辆的语音提示和闪烁灯提示。
比如停靠站指示灯为绿色闪烁表示停靠站到达,红色常亮表示该停靠站未到达,停靠站指示灯熄灭或呈灰色表示已驶过该停靠站。换乘站的指示灯可以进行特别设置,例如显示闪烁的蓝色或另一特殊颜色,例如与语音提示相结合,以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
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仅仅列举了一些提醒装置的例子,本发明的提醒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任何能够实现提醒功能的装置都可以使用。
上述第一实施例描述了两条轨道线路L1和L2只有一个换乘站的情况,当然,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换乘站也是可以的,设置两个或以上换乘站本身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分流换乘乘客的作用。图4示出了轨道线路L1和L2存在两个换乘站D(R)和E(S)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意欲从轨道线路L1换乘轨道线路L2的乘客可在换乘站D(R)和E(S)中任一站实现换乘,乘客只需选择任一站下车即可。
图5示出了换乘站E(S)的示意图用于解释乘客在该换乘站换乘的原理,在图5中车辆的行驶方向仍以箭头表示。下文中,换乘站E(S)的站台在图5中则用附图标记20表示,换乘站D(R)的站台在图6a-6c用附图标记30表示,以此来表示用于两个不同的换乘站的站台。从图5中可以看出,轨道线路L1的车辆22的行驶方向设定为F-E-D-C,而轨道线路L2的车辆24的行驶方向设定为Q-R-S-T。
如果从轨道线路L1下车的乘客意欲去往T或U站,那么,该乘客在从车辆22下车后只需跨过站台20在站台20的另一侧等待第二轨道线路L2的车辆24到达即可,无需更换站台。相反,如果从车辆22下车换乘的乘客的目的地是O或P或Q站,则仍需根据站台指示穿过预定换乘通道寻找另一站台(图中未示出)。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换乘乘客也可以选择在换乘站D(R)处换乘。
在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换乘站D(R)具有现有技术中的站台设计,如图6a所示,即站台的两侧轨道分别用于同一轨道线路、在本图中为第一轨道线路L1的相反两个行驶方向F-E-D-C和C-D-E-F上的车辆行驶。则本第二实施例的优势均由上述关于图5所示的换乘站E(S)提供。
在第二种情况中,如果换乘站D(R)具有如图6b所示的站台设计,其中图6b与图5所示的相同,即站台30的相反两侧的轨道分别用于第一轨道线路L1的F-E-D-C方向和第二轨道线路L2的Q-R-S-T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从轨道线路L1下车的、意欲去往T和U站的乘客无论在哪一换乘站下车都可以免于更换站台的困扰,而需要更换站台才能正确换乘的乘客同样能够在这两个换乘站分流,使每个换乘站的换乘压力再降低近似一半。
在第三种情况中,换乘站D(R)可以具有如图6c所示的站台设计,本站台设计与图5和6b中示出的正好相反。如图所示,站台30的两侧轨道12和14分别用于第一轨道线路L1的F-E-D-C行驶方向和第二轨道线路L2的T-S-R-Q行驶方向。图5和图6c的配合是最佳的换乘设计,因为从车辆22下来的乘客若要去往T-S-R-Q行驶方向可以选择在换乘站D(R)换乘,无需更换站台,而从车辆22下来的乘客若要去往Q-R-S-T行驶方向则可以选择在换乘站E(S)换乘,无需更换站台,反之亦然。这种设计方案能够解决所有换乘的需要,使所有换乘的乘客都不需要更换站台,同样所有换乘站都没有换乘压力。
当然,在本第三情况中,优选车辆22和24以及站台中任一者,任两者,优选所有这三者都设有乘客换乘提醒信息,提醒乘客应该在哪个换乘站下车最佳。
如上所述的,本文中的所有换乘提醒信息都包括语音提示、图标提示、或者指示灯提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至少两种,以方便乘客换乘。
如上述,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换乘站设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轨道车辆换乘压力问题,使得需要在不同的轨道线路之间换乘的乘客无需更换站台即能方便地换乘车辆,提高了乘客换乘的便捷性,能够简化换乘站站台的设计、成本,最有利地,解决了由于乘客换乘拥堵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虽然上面已经关于图示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制于图中示出的以及在上面说明书描述的具体细节。相反,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多种修改、省略和添加,并且所有这些修改、省略和添加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站,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不同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一换乘站,所述第一换乘站包括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分别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轨道和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车辆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沿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沿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一车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提醒乘客换乘后的第二车辆的行驶方向的第一乘客提醒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一车辆中至少一个设有提醒乘客换乘第二车辆后所能够到达的停靠站信息的第二乘客提醒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一车辆中至少一个设有第三乘客提醒装置,用于提醒乘客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下车后如何能够换乘到用于所述第二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二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中至少一个设有第四乘客提醒装置,用于提醒乘客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分别在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上的当前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二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三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四乘客提醒装置是语音提醒装置,图像提醒装置,箭头指示装置中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二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三乘客提醒装置和/或所述第四乘客提醒装置是指示灯提醒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指示灯提醒装置包括用于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的各停靠站的指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绿色闪烁指示灯表示正在停靠的停靠站,红色常亮指示灯表示将要到达的停靠站,灰色指示灯表示已经过的停靠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一换乘站还包括第二站台,所述第二站台的一侧是用于所述第二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二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第三轨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二站台的另一侧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一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第四轨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其中,所述第二站台的另一侧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沿着与所述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相反的第一线路第二行驶方向的第四轨道。
13.一种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轨道车辆换乘系统,还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二换乘站,乘客能够选择在第一换乘站或第二换乘站进行换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乘站包括用于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三换乘站台,位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的轨道分别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和第一线路第二行驶方向中任一者,以及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和第二线路第二行驶方向中任一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乘站不包括用于第一轨道线路和第二轨道线路的换乘站台。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换乘站和所述第一换乘站是第一轨道线路的相邻或不相邻的停靠站,和/或
所述第二换乘站和所述第一换乘站是第二轨道线路的相邻或不相邻的停靠站。
18.一种轨道车辆换乘方法,包括用于为第一轨道线路和不同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线路提供乘客换乘功能的第一换乘站,所述第一换乘站包括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相反两侧分别是用于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轨道和用于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线路的第一车辆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沿第一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沿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行驶,其中,乘坐第一车辆的乘客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下车后无需离开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即可换乘第二轨道线路的第二车辆,而去往第二轨道线路的沿着所述第二线路第一行驶方向的下游停靠站。
CN201610852828.9A 2016-09-26 2016-09-26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7867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2828.9A CN107867297A (zh) 2016-09-26 2016-09-26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2828.9A CN107867297A (zh) 2016-09-26 2016-09-26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7297A true CN107867297A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5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2828.9A Pending CN107867297A (zh) 2016-09-26 2016-09-26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72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9324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6872B2 (en) * 2008-06-03 2012-04-17 Kaci Intermodal Systems, Llc System,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cargo
CN104408082A (zh) * 2014-11-11 2015-03-11 大连海天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时信息的地铁乘客服务系统
CN104477170A (zh) * 2014-12-19 2015-04-0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标准化桥梁式高架车站
CN104527733A (zh) * 2014-12-22 2015-04-22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向地铁乘客提供乘车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204279412U (zh) * 2014-11-28 2015-04-22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双层平交零换乘地铁车站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6872B2 (en) * 2008-06-03 2012-04-17 Kaci Intermodal Systems, Llc System,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cargo
CN104408082A (zh) * 2014-11-11 2015-03-11 大连海天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时信息的地铁乘客服务系统
CN204279412U (zh) * 2014-11-28 2015-04-22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双层平交零换乘地铁车站台
CN104477170A (zh) * 2014-12-19 2015-04-0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标准化桥梁式高架车站
CN104527733A (zh) * 2014-12-22 2015-04-22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向地铁乘客提供乘车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舸鹏: "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探讨", 《隧道建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9324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CN110359324B (zh) * 2018-03-26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换线装置和轨道换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733A (zh) 城市轨道交通加长列车编组客运方法
JP4689575B2 (ja) 都心地域へ増強される交通システム
CN102717802A (zh) 城市轨道交通双列串连列车车组客运体系
KR20090117159A (ko) 도시철도 벌집형 역사 구조
CN106758610B (zh) 城市轨道公交立体交通系统
CN103253276A (zh) 地铁系统及提高其运输能力的方法
CN107867297A (zh) 轨道车辆换乘站、轨道车辆换乘系统和方法
CN106080611A (zh) 一种八月台单方向无交叉三线换乘车站
CN107107932A (zh) 用于在客运交通工具的地板区域内给乘客显示信息的方法
CN104778899A (zh)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JP2018094955A (ja) 交通システム
JP7091334B2 (ja) 車両が各駅に停車せず、他の車両を追い越さないようにする地下鉄交通管理方式
CN101654103A (zh) 子母车交通系统
CN108032861A (zh) 一种轨道交通段场出入线接轨站工作站台的布置结构
CN105463962B (zh) 一路通公交运输系统
CN208069646U (zh) 一种轨道交通段场出入线接轨站工作站台的布置结构
KR20100089670A (ko) 초고속 장거리 광역 지하철 및 그에 따른 차량설비
Belošević et al. Railroad transshipment yards: layouts and rail operation
Vuchic Skip-stop operation: High speed with good area coverage
CN217864103U (zh) 一种中部进站的具有双t型换乘模式的车站
Glickenstein New Streetcars for San Francisco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ujka et al. Development of passenger train transport in the Brno urban region between 1980 and 2010
Lewis The Antrim/Kintyre ferry service
Alessia Proposals on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Giedryś et al. Multifunctional hub Łódź Fabrycz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