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8899A -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8899A
CN104778899A CN201410018395.8A CN201410018395A CN104778899A CN 104778899 A CN104778899 A CN 104778899A CN 201410018395 A CN201410018395 A CN 201410018395A CN 104778899 A CN104778899 A CN 104778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station
platform
train
corresponding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83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183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88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8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8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05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Rail freight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超长列车是指列车长度超过站台长度的列车。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按照该图示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信息指示图,可帮助乘客选择上下车的车厢。指示图包含但不限于列车图案、站台图案,车站图案和/或车站名称(和编号)。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列车停靠时哪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站台图案、或者列车图案、或者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与车站名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或者与车站名称和/或编号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适用于哪些车站。

Description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显示屏中播放的超长地铁或轻轨列车停靠信息指示图的设计方法。根据该指示图,乘客可以在合适的站台选择合适的车厢乘车。此方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领域。
技术背景
提高地铁的运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压缩编组列车之间的间隔时间,二是增加列车编组的长度。目前,运营中的地铁列车的编组长度都不超出站台长度,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编组运行和站台长度确定的方法”(申请号201210075434.9,申请人王哲),提出了采用超长列车运送乘客的方法。与之配套,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申请号201310060907.2,申请人王哲)提出了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此发明,提出了另一种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根据本发明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信息指示图,能够帮助乘客,在知道上车车站和下车车站的条件下,快速地选择上车的车厢和下车的车厢。
发明内容
1.列车并组
把若干个比较短的列车合并成较长的列车,原来较短的列车称为子列车。合并之后,各个子列车之间都有车钩联接,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也都统一起来,整个并组列车当作一个列车来运行。
2.超长列车
特征是,列车的首尾车厢的车门之间的距离大于站台的长度,使得列车每次停靠时,总有一些车门没有对着站台。
3.列车停靠指示图
指示图为乘客提供的信息包含:
(1)列车的车厢数量、车厢的编号,
(2)列车经过的车站,
(3)在每个车站列车停靠次数,
(4)在每一个车站的每一次的停靠中,哪些车厢对着站台,以及那些站台对着车厢。
根据指示图,在已知上车车站和下车车站的条件下,乘客可以选择合适的站台上到合适的车厢来乘坐。指示图在显示屏中动态播出,显示屏可以是平面的、柱面的、球面的或其它曲面的。
4.车厢图案
车厢图案:代表车厢的图案,分为单车厢图案和多车箱共用图案两种。车厢图案可以是单纯的图案,也可以是标注有车厢编号的组合图案。
单车厢图案:每个车厢图案只代表一个车厢。
多车厢共用图案:一个车厢图案代表多个彼此相邻的车厢。
车厢图案的选择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形:
1)单纯用线条绘制的图形
(1)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以及其它各种多边形,
(2)圆形、椭圆形、以及用不同曲率圆弧组成的封闭图形,
(3)圆弧与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4)用直线组成的开口图形,
(5)用不同曲率曲线组成的开口图形,
(6)用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开口图形,
2)充填有背景颜色的以上各种图形,背景颜色可以与几何图形线条颜色相同或不同。
5.列车图案
列车图案和列车图案的基准线:列车图案是代表列车的图案,由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车厢图案组合而成;排列规则是,车厢图案的几何形心处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图案边界的某一个边或某一个点处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称为列车图案的基准线。列车图案可以是单纯的图案,也可以是标注有车厢编号的组合图案。
列车图案的基准线具有以下性质:车厢图案边界与之重合,或者车厢图案高度方向最外侧、或宽度方向最外侧与之有共同点,或者车厢图案轴线与之重合,或者车厢图案的几何形心与之重合。
车厢编号:车厢序号的编制和标注规则是,
(1)从列车的车头车厢开始向着车尾车厢,用连续的自然数进行编号;
(2)车头车厢的编号为1,车尾车厢的编号数是整个列车包含的车厢数量;
(3)当所有车厢图案都为单车厢图案时,
通常情况下,对应于每一个车厢图案,都标注编号;
如果一些车厢图案的标注编号的位置被其它图案或文字占用,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不适宜标注时,则对于这些车厢图案,虽然编制了序号,但不标注序号;
(4)当所有车厢图案都是多车厢共用图案时,
标注其代表的所有车厢的编号,或编号范围;
如果标注编号的位置被其它图案或文字占用,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不适宜标注时,则对于这些车厢图案,虽然编制了序号,但不标注序号;
(5)当一部分车厢图案是单车厢图案,另一部分车厢图案是多车厢共用图案时,
对于那些单车厢图案,标注其所代表的车厢编号;
对于那些多车箱共用图案,标注其代表的所有车厢的编号,或编号范围;
如果一些单车厢图案或/和多车厢共用图案的标注编号的位置被其它图案或文字占用,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不适宜标注时,则对于这些车厢图案,虽然编制了序号,但不标注序号;
(6)车厢编号递减的方向就是列车行驶的方向;
(7)除了单纯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和标注之外,还可以选用中文的甲乙丙丁...,或者英文字母、罗马字母、希腊字母等各国文字、字母,或者它们的组合,或者它们与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子列车:超长列车到达车站尽头,折返时解体为最小编组的列车。子列车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折返线能够折返的列车长度,通常也小于或等于站台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子列车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单独地进行编组作业和折返作业;当没有独立的动力系统时,要借助其他设备进行折返作业。
6.站台图案(通用站台图案)
站台图案:是代表站台的图案,也称为通用站台图案,在描述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关系中使用,例如,图3中的5.1、5.2、5.3和5.4。
站台图案的选择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形:
(1)直线;
(2)宽直线;
(3)沿着站台长度方向有周期变化的曲线或折线,
(4)矩形、平行四边形;
(5)多个矩形沿着直线排列的组合图案,
(6)多个平行四边形沿着直线排列的组合图案,
(7)圆弧与平行线组合的图形,
(8)充填颜色的圆弧与平行线组合的图形,
(9)不同边框颜色的以上各种图形,
(10)充填颜色的以上各种图形。
在站台图案上可以标注车厢编号、或者车站名称,这时仍然称为站台图案。
站台图案基准线:站台图案基准线是一条直线,具有以下性质:站台图案边界与之重合,或者站台图案某一方向的最外侧与之有共同点,或者站台图案轴线与之重合。
7.停靠
车厢停靠站台:列车停在站台旁,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列车停靠站台:列车停在站台旁,其中一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列车在车站停靠:列车在车站内至少在一个站台停靠。
多次停靠:列车在同一个车站内的停靠次数等于或多于两次,每一次停靠,都有不同的车厢对着站台。
8.车站图案
车站图案:代表车站的图案,可以是单纯的图案,也可以是在标注有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的组合图案。
车站站台图案:当在一个车站列车停靠多次,每次停靠的站台又有所不同时,如果强调每一次停靠列车对应的站台名称,则在车站图案的名称中添加站台的名称,这时车站图案称为车站站台图案。
车站图案的形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案
1)单纯用线条绘制的图形
(1)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以及其它各种多边形,
(2)圆形、椭圆形、以及用不同曲率圆弧组成的封闭图形,
(3)圆弧与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4)用直线组成的开口图形,
(5)用不同曲率曲线组成的开口图形,
(6)用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开口图形,
2)充填有背景颜色的以上各种图形,背景颜色可以与几何图形线条颜色相同或不同。
在车站图案上可以标注车站名称和/车站编号,
9.转折图案
转折图案:当站台图案的基准线或者列车图案的基准线或者站台-列车组合图案的基准线,不平行于车站图案的排列方向时,用转折图案来联接站台图案或者列车图案或者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转折图案处在站台图案的基准线或者列车图案的基准线或者站台-列车组合图案的基准线与另一条直线的交点上,在“另一条直线”上排列有多个车站图案。
10.第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在各个车站的站台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1)在采用此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指示图中,包含
a)列车图案,和
b)站台图案,以及
c)车站图案和车站名称,或者
车站图案和车站编号;或者
车站图案和车站名称和车站编号;
(2)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列车停靠时哪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3)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参见图3),或者
列车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图14),或者
(由站台与列车组合而成的)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图4),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适用于哪些车站;
(4)车站图案与车站名称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车站图案与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车站图案与车站名称以及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图3),
对于任何一个车站图案,根据这种关系可以知道该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
11.第二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在各个车站的站台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1)在采用此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指示图中,包含
a)列车图案
b)站台图案
c)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
(2)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对应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列车停靠时哪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3)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图11),或者
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适用于哪些车站。
12.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之间存在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的图示方法
条件:在所有的指示图中,列车图案基准线和站台图案基准线都相互平行。
正交投影:投影方向垂直于车厢的基准线和站台的基准线。
斜交投影:投影方向不垂直于车厢的基准线和站台的基准线。
用正交投影方法表示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如果沿着垂直于列车图案基准线的方向,把站台图案(8)投影到列车图案(5)上,则投影图像覆盖的长度范围内的车厢,有一侧的车门是对着站台的,参见图1。
用斜交投影方法表示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如果沿着一条与列车图案基准线斜交的射线方向,把站台图案(8)投影到列车图案(5)上,则投影图像覆盖的长度范围内的车厢,有一侧的车门是对着站台的;在同一个指示图中,产生所有的斜交投影图像的投影操作,有着相同的投影方向,或者其投影方向相差180度,参见图2。
用列车与站台图案的重叠部分表示二者的相对位置:列车图案中与站台图案重叠部分对应的车厢,至少有一侧的车门对着站台。
13.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的相对位置关系适用车站的图示方法
(1)对应于一个站台图案
对应于任意一个站台图案,有一个或多个车站图案、或者一个或多个车站名称、或者一个或多个车站名称和编号,该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的相对位置关系适用于同该站台图案对应的所有车站。
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任意一个站台图案的应对关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或若干的组合来表示,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直接与站台图案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
例如,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处在站台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上;或者,车站图案、或车站名称、或车站名称和编号,有规律地偏离站台图案的基准线的延长线。
b)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站台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c)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通过转折图案与站台图案产生在空间位置上的对应关系。
d)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转折图案、站台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2)对应于一个列车图案
对应于任意一个列车图案,有一个或多个车站图案、或者一个或多个车站名称、或者一个或多个车站名称和编号,该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的相对位置关系适用于和该列车图案对应的所有车站。
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某一列车图案的应对关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或若干的组合来表示,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直接与列车图案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
例如,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处在列车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上;或者,车站图案、或车站名称、或车站名称和编号,有规律地偏离列车图案的基准线的延长线。
b)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列车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c)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通过转折图案与列车图案产生在空间位置上的对应关系。
d)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转折图案、列车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3)对应于一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
对应于任意一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有一个或多个车站图案、或者一个或多个车站名称、或者一个或多个车站名称和编号,该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中的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关系适用于与该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对应的所有车站。
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某一站台-列车组合图案的应对关系,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或若干的组合来表示,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直接与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
例如,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处在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上;或者,
b)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有规则地偏离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
c)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通过转折图案与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产生在空间位置上的对应关系。
d)车站图案、或者车站名称、或者车站名称和编号,与转折图案、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14.车站图案与其名称和/或编号之间的视觉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
车站图案(含车站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编号之间的视觉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每一个车站的图案与该车站的编号区域和/或站名区域,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
(2)每一个车站的图案与该车站的编号区域和/或站名区域,有着相同的视觉特征。
(3)相邻的车站名称区域和/或编号区域视觉特征相异。
站名区域:包含车站名称的文字、文字背景区域以及背景区域的边界。
编号区域:包含车站编号的文字、文字背景区域以及背景区域的边界。
15.视觉特征和强调
视觉特征相同:用肉眼观看时,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以至于一眼看上去就认为它们是同一类的。
相同的视觉特征举例:
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相同的视觉特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所列情况
(1)图案形状相同或相近,
(2)图案中某些线条相同或相近,
(3)图案边框颜色相同或相近,
(4)两种图案中某些文字符号相同或相似,
(5)区域或图案的背景颜色相同或相近,
(6)两种图案中某些相同或不同的要素同时出现相同或相近的亮度,
(7)两种图案中某些相同或不同的要素的闪烁频率相同,
视觉特征相异:用肉眼观看时,两个或多个区域某些特征明显相异,以至于一眼看上去就认为它们不是同一类的。
强调方式:如果要强调指示图中的某些信息,可让相应区域做出某些改变,比如闪烁,高亮,与周边不同的颜色等。
附图说明
附图中的注释符号说明
区域和图案的代号:箭头尾端的阿拉伯数字,如在图3中,上部右边“5.1”代表子列车1,左上角的“5”代表整个列车。
视觉特征的代号:箭头尾端的大写英文字母。多数情况下,在箭头尾端同时出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其含义是区域图案代号和视觉特征代号共用一个箭头符号。例如,在图15中,的左上角的箭头尾端出现标注符号“8.4,A”,其中“8.4”是(通用)站台图案名称“对应着第1~6节车厢,“A”是视觉特征的代号。
附图名称
图1正交投影表达的列车与站台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列车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2~7的车厢有一侧车门对着站台)
图2斜交投影表达的列车与站台的对应关系,以及多个列车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2~7的车厢有一侧车门对着站台)
图3实施例1中方式1.1对应指示图
图4实施例1中方式1.2对应指示图
图5实施例1中方式1.3对应指示图
图6实施例1中方式1.4对应指示图
图7实施例1中方式1.5对应指示图
图8实施例2中方式2.1对应指示图
图9实施例2中方式2.2对应指示图
图10实施例2中方式2.3对应指示图
图11实施例2中方式2.4对应指示图
图12实施例2中方式2.5对应指示图
图13实施例3中指示图
图14实施例4中指示图
图15实施例5中指示图
图16实施例6中方式6.1对应指示图
图17实施例6中方式6.2对应指示图
图18实施例7中方式7.1对应指示图
图19实施例7中方式7.2对应指示图
图20实施例8中指示图
图21实施例9中指示图
图22实施例10中指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背景情况
线路情况:北京地铁1号线,每个车站的站台能够容纳6节车厢,线路两端的车站(四惠东和苹果园车站)都配有站后折返线,折返线适用的列车长度为6节车厢。在线路西端的三个车站(八角游乐园、古城路和苹果园),以及在东端的至少两个车站(四惠东和四惠)都为侧式站台,其余的车站为岛式站台。对于侧式站台,列车在站台左侧前行;对于岛式站台,列车在站台右侧前行。
整个线路上有多个换乘站:四惠东、四惠、国贸、建国门、东单、西单、复兴门、军事博物馆和公主坟。
列车编组情况——A编组:
编组设计:超长列车由两个子列车并组而成;每个子列车为6车厢编组,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没有并组时,子列车可以单独运行,运送乘客。子列车可以直接选用目前运行使用的6车厢编组列车。
列车编号:从并组列车的车头向车尾用自然数编排序号,车头车厢的编号为1,车尾车厢的编号为12,子列车1对应的车厢编号为1~6,子列车2对应车厢的编号为7~12.
列车编组情况——B编组:
三个子列车编组,共17节车厢,第1~6节车厢组成子列车1,第7~12节车厢组成子列车2,第13~17节车厢组成子列车3。
车站编号:起点站(四惠东)为1号车站,终点站(苹果园)为23车站,从起点站开始,用连续的自然数给线路上的所有车站编号。
1.实施例1
列车编组:
列车编组采用A编组方式。
停靠规则:
列车在始发站(四惠东,1号车站)停靠两次,解体为两个子列车后分别停靠。子列车1(车厢编号1~6)在站台A(这里为出站线站台)停靠,子列车2(车厢编号7~12)在站台B(进站线站台)停靠。两个子列车在完成折返和上下人的作业之后,再并组为12节车厢的超长列车。
列车在终点站(苹果园,23号车站)停靠两次,两个子列车可选择都在同一个站台停靠,也可选择在两个站台分别停靠。由于在终点站不涉及乘客选择车厢乘车的问题,因此无需注明每个子列车停靠的站台。
从2号车站到22号车站,列车在每个车站只停靠一次,第2~7号车厢在这个区段的奇数编号的车站停靠,第6~11号车厢在偶数编号的车站停靠。
1.1.方式1.1(图3)
方式1.1中的整个线路列车停靠指示图见图3。图中包含列车图案(5)、站台图案区域(8)、车站图案区域(6)以及车站名称编号区域(7)。
车站名称编号区域(7)包含车站名称区域(7.1)与车站编号区域(7.2)。
列车图案(5)包含第一个子列车(5.1)和第二个子列车(5.2)。(通用)站台图案共有四个,分别是图案8.1、8.2、8.3、和8.4。
车站图案(含车站站台图案)共有四行(6.1、6.2、6.3和6.4),分别对应于四个站台图案。
在第2~22号车站,对于每一个车站名称只有一个车站图案与之对应,表示在每个车站都只停靠一次。在第1号车站,车站名称区域中列出了四惠东的A站台和B两个站台名称,与之对应有车站站台图案6.1.1和6.4.1,这表示列出在这两个站台各停靠一次。在第23号车站,对应有车站图案6.1.23和6.4.23,这表示列车在该车站停靠两次,但不强调每次停靠在哪一个站台。
站台图案(8.1)在竖向对应于第1~6节车厢,在横向对应于车站图案(6.1.1)和(6.1.23),表示第1~6节车厢在1号车站A站台和23号车站的某一个站台各停靠一次。
站台图案(8.2)在竖向与列车中的第6~11节车厢对应,在横向与第2、4、6.......22号车站图案对应,表示第6~11节车厢在这些车站每站停靠一次。
站台图案(8.3)在竖向与列车中的第2~7节车厢对应,在横向与第3、5、7.......21、23号车站图案对应,表示第2~7节车厢在这些车站每个站停靠一次。
站台图案(8.4)在竖向与列车中的第7~12节车厢对应,在横向与第1号车站的B站台图案(6.4.1)以及第23号车站图案(6.4.23)对应,这表示第7~12节车厢在在前一个车站的指定站台停靠一次,在后一个车站的不指定站台停靠也一次。
任选一节车厢,如果有多个站台图案在列车上的投影覆盖了该车厢图案,则在与这些站台图案对应的车站图案所代表的车站上,该车厢停靠。第3节车厢(5.1.3)处在站台图案(8.1)和(8.3)的投影覆盖范围内,该车厢在第1号车站A站台以及编号依次为3、5、7.......21、23车站停靠。
第6节车厢包含在站台8.1、8.2、8.3的投影范围内,该车厢在第1~23号车站都停靠,其中在第1号车站停靠在A站台。
在指示图中,当特别强调某一节车厢的停靠信息时,对此车厢可以采用高亮、闪烁、另类颜色等方式进行强调。此图中对第3节车厢采用了强调方式。
指示图的特点:
(1)6.2行和6.3行中的车站数量最多,在指示图中与这两行车站的对应的部分是指示图中的主体部分。
(2)在指示图的主体部分(6.2行、6.3行)中,站台图案与同一行的车站图案视觉特征相同,车站图案与同一列的编号图案和名称图案视觉特征相同。
(3)对于在指示图的主体部分(6.2行、6.3行)包含的那些车站,其两列相邻的站名编号图案视觉特征相异。
(4)在指示图中,车站图案6.1.23与处在同一列中的编号背景图案和站名背景图案视觉特征相同,但是,它们与同它们处在同一列中的车站图案6.4.23视觉特征相异。
(5)6.2行车站图案对应的车站编号背景图案和车站名称背景图案,与6.3行的车站对应的编号和名称背景图案相异。
1.2.方式1.2(图4)
方式1.2的指示图见图4,列车的停靠规则不变。其特点如下。
(1)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重叠,二者组成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其重叠部分对应的车厢在列车停靠时,有一侧的车门对着站台。在6.1行中,站台图案8.1与列车图案中的第1~6节车厢重叠;在6.2行中,站台8.2与6~11节车厢重叠;在6.3行中,站台8.3与2~7节车厢重叠;在6.4行中,站台8.4与7~12节车厢重叠。
(2)站台-列车组合图案表示的列车与站台关系,适用于与之处在同一行的车站图案所代表的车站。,
(3)指示图中的文字的朝向是横向。
(4)第3节车厢在两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中都出现强调的视觉特征。
1.3.方式1.3(图5)
方式1.3的指示图见图5,列车的停靠规则不变。与方式1.2相比,在组合图案中站台图案有所变化,另外,车站图案也有变化。
1.4.方式1.4(图6)
方式1.4的指示图见图6,列车的停靠规则不变。与方式1.3的区别是,车站图案以及车站名称和编号区域的视觉特征有所不同。
1.5.方式1.5(图7)
方式1.5的指示图见
图7,列车的停靠规则不变。特点是,站台图案采用斜交投影方法来表示与列车的相对位置。
2.实施例2
列车编组(A编组)和停靠规则都与实施例1的相同。
车站名称标注在车站图案中。
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重叠,它们组成站台-列车组合图案。
在第1和第23号车站,列车停靠两次,分别是第1~6节车厢停靠站台和第7~12节车厢停靠站台,但不强调每次停靠在哪一个站台。
2.1.方式2.1(图8)
方式2.1的指示图见图8。列车图案出现多次,单独的列车图案和编号处在所有站台图案的下方,列车图案还与站台图案重叠组成站台-列车组合图案。
在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中,列车图案标注了车厢编号,列车图案没有边框,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重叠的部分背景采用站台图案的,没有重叠的部分采用整个指示图中的通用背景。
在同一行中,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有着相同的视觉特征;在同一列中,车站图案与车站编号区域有着相同的视觉特征。整个指示图中,共使用了三种视觉特征。
2.2.方式2.2(图9)
方式2.2的指示图见图9。在指示图中没有单独的列车图案,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重叠在一起,二者组成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列车图案中没有与站台重叠的车厢,每一节都有轮廓线,并在其中标注有车厢编号。在每一个组合图案中,与站台图案重叠的那些节车厢,其车厢图案的边框和充填区与站台图案相同。
车站编号在指示图中处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2.3.方式2.3(图10)
方式2.3的指示图见图10。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的相对位置,通过斜交投影方法来确定。
2.4.方式2.4(图11)
方式2.4的指示图见图11。图中,没有车站图案,只有车站名称,也可以理解为,车站图案的边框和充填区与周边区域的背景或图案相同。
2.5.方式2.5(图12)
方式2.6表示的指示图见图12。车站图案有两种,分别是小尺寸的圆形图案和小尺寸的菱形图案,图案旁边标注车站名称,车站编号处在指示图的下端。
3.实施例3(图13)
实施例3的指示图见图13。列车编组(A编组)与实施例1的相同;列车停靠规则与实施例1的唯一差别是,列车在建国门车站的同一个站台停靠两次。作业方法是,第一次停靠时,打开第1~6节车厢的车门,完成下客、上客,关上车门,列车前行;第二次停靠时,让第7~12节车厢对着站台,开门,下客,上客,关门,前行。
在图13中,站台8.1和8.4在建国门站都有对应的车站图案,表示第1~6节车厢在建国门停靠一次,第7~12节车厢在建国门也停靠一次。
4.实施例4(图14)
列车编组(A编组)、停靠规则都与实施例1的相同。
实施例4的指示图见图14。对应于每一个列车图案,有多个车站图案。每一个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适用于与列车图案直接对应的那些车站图案(或车站站台图案)所代表的车站(或车站的站台)。
5.实施例5(图15)
列车编组(A编组)、停靠规则都与实施例1的相同。
实施例5的指示图见图15。列车的基准线、站台的基准线与车站排列排列方向互相垂直。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通过转折图案来实现对应。
站台图案8.1、转折图案9.1以及车站图案6.1.1和6.1.23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些图案都具有视觉特征D,在四惠东A站台和苹果园车站的某个站台,列车停靠时第1~6节车厢对着站台。
站台图案8.2、转折图案9.2以及第2、4、6......22号车站图案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些图案都具有视觉特征C,列车在这些车站停靠时,第6~11节车厢对着站台。
站台图案8.3、转折图案9.3以及第3、5、7......21号车站图案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些图案都具有视觉特征A1,列车在这些车站停靠时,第2~7节车厢对着站台。
站台图案8.4、转折图案9.4以及车站图案6.4.1和6.4.23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些图案都具有视觉特征A,在四惠东B站台和苹果园车站的某个站台列车停靠时,第1~6节车厢对着站台。
6.实施例6
6.1.方式6.1(图16)
列车编组(A编组)、停靠规则都与实施例1的相同。
用方式6.1表示的指示图见图16。每一个站台图案对应着一个车站的站台,车站名称标注在站台图案中,相邻的站台图案采用的视觉特征相异。
在四惠东车站的两次停靠中,第1~6节车厢对着A站台,第7~12节车厢对着B站台。在第2、4、6......22号车站停靠时,第2~7节车厢对应着对着站台;在第3、5、7.......21号车站停靠时,第6~11节车厢对着站台。在苹果园站的两次停靠中,第1~6节车厢和第7~12节车厢分别对着站台,不强调每次停靠列车对着的是哪一个站台。
6.2.方式6.2(图17)
用方式6.2表示的指示图见图17。每一个站台图案对应着一个车站的名称或者一个车站的站台名称,以及一个车站的编号。车站的名称和编号处在站台区域的外侧。在苹果园车站,一行车站名称和编号中对应有两个站台图案,表示在此车站列车停靠两次,但不强调每次停靠列车对着的是哪一个站台。
7.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相比,列车编组(A编组)完全相同,停靠规则略有差别。在此实施例中,对于苹果园车站的停靠,要求确定地表示第1~6节车厢停靠在A站台,第7~12节车厢停靠在B站台,而在实施例1中则不限定具体的站台。
7.1.方式7.1(图18)
用方式7.1表达的指示图见图18。每一个车站的停靠站台与列车组成一个组合图案,车站的名称或者车站的站台的名称,以及车站的编号处在组合图案的外侧。
7.2.方式7.2(图19)
用方式7.2表示的指示图见图19。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重叠,它们组成了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对应于每一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车站编号标注在组合图案区域之外,车站名称标注在组合图案中的站台图案区域里。
由于站台图案中标注有车站的名称,或者车站的站台名称,为了视觉上避免混乱,对于列车图案与站台图案重叠部分的车厢没有再标注编号。但是,由于相邻区域中的列车车厢有编号,很容易判断站台图案对应车厢的编号。
8.实施例8(图20)
列车编组(A编组)、停靠规则都与实施例1的相同。
实施例8的指示图见图20。图中只有一个(通用)站台图案,每一个列车图案对应有一个车站名称或车站站台名称,以及车站编号。每一个站台图案的投影与列车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列车图案形成与车站名称或车站的站台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列车在四惠东车站停靠两次,分别是第1~6节车厢对着站台A和第7~12节车厢对着站台B。列车在苹果园车站也停靠两次,分别是第1~6节车厢和第7~12节车厢对着站台,不强调每次停靠对着是哪一个站台。
9.实施例9(图21)
列车编组和停靠规则都与其它实施例不同。
列车编组:采用B编组方式,即,整个列车由三个子列车组成,第一(5.1)、第二(5.2)和第三个(5.3)子列车对应的车厢分别是,第1~6节、第7~12节和第13~17节。
停靠规则:第1~6节车厢在四惠东车站的A站台和苹果园车站停靠;第6~11节车厢在编号依次为2、4、6......22的车站停靠;第2~7节车厢依次在第3、5、7......21号车站停靠;第12~17节车厢只在四惠东的B站台和苹果园车站停靠。
实施例9的指示图见图21。
在图中,第1~6节车厢、站台8.1以及车站图案6.1.1、6.1.23之间有对应关系。这表示在四惠东车站,列车停靠时第1~6节车厢对着的A站台;在苹果园车站停靠时,这些车厢对着没有特别指明的某个站台。
在图21中,第6~11节车厢对着站台8.2,该站台又对着第2、4、6......22号车站的图案,列车在这些车站停靠时,第6~11节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在图21中,第2~7节车厢对着站台8.3,该站台又对着第3、5、7......21号车站的图案,列车在这些车站停靠时,第2~7节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在图21中,第12~17节车厢、站台图案8.4、四惠东车站B站台图案(6.4.1)、苹果园车站图案(6.4.23)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表示在四惠东车站,列车停靠时第12~17节车厢对着的B站台;在苹果园车站停靠时,这些车厢对着没有特别指明的某个站台。
10.实施例10(图22)
列车编组(A编组)、停靠规则都与实施例1的相同。实施例10与实施例5(图15)的表达方式相似。
在图22中站台图案8.1、8.2、8.3和8.4的基准线是竖向的,与之对应有转折图案9.1、9.2、9.3和9.4。指示图中没有车站图案,只有车站名称,车站编号处在车站名称的上方。

Claims (17)

1.一种表达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在各个车站的站台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其特征为,
(1)在采用此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指示图中,包含但不限于
a.列车图案,
b.站台图案,
c.车站图案和车站名称,或者
车站图案和车站编号;或者
车站图案和车站名称和车站编号;
(2)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列车停靠时哪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3)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列车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适用于哪些车站;
(4)车站图案与车站名称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车站图案与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车站图案与车站名称以及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车站图案,根据这种关系可以知道该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是指:
(1)每一个站台图案只对应着一种列车停靠时车厢与站台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如果采用正交投影或斜交投影方法把站台图案投影到列车图案上,则列车图案中的那些与站台投影重叠的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是指:
(1)每一个列车图案只对应着一种列车停靠时车厢与站台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如果采用正交投影或斜交投影方法把站台图案投影到列车图案上,则列车图案中的那些与站台投影重叠的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是指:
(1)每一个站台图案与一个列车图案重叠在一起组成的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代表着一种列车停靠时车厢与站台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与站台图案重叠的列车图案中的那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包含:
a.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b.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或者
c.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通过转折图案来造成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d.站台图案、转折图案以及车站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图案与车站图案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包含:
a.车站图案处在站台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上,或者
b.车站图案有规则地偏离站台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列车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包含:
a.列车图案与车站图案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b.列车图案与车站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或者
c.列车图案与车站图案通过转折图案来造成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d.列车图案、转折图案以及车站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包含:
a.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b.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或者,
c.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通过转折图案来造成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d.站台-列车组合图案、转折图案以及车站图案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图案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包含:
a.车站图案处在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上,或者
b.车站图案有规则地偏离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基准线的延长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方法,其特征为,在用所述方法设计的指示图中,
(1)对于任意一个站台图案,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视觉对应关系的)车站图案与之对应,当对应车站多于一个时,所有对应车站的站台长度相同并且停靠时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也相同;或者
(2)对于任意一个列车图案,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视觉对应关系的)车站图案与之对应,当对应车站多于一个时,所有对应车站的站台长度相同并且停靠时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也相同;或者
(3)对于任意一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有一个或若干个(与之有视觉对应关系的)车站图案与之对应,当对应车站多于一个时,所有对应车站的站台长度相同并且停靠时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也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方法,其特征为,在用所述方法设计的指示图中,无论是列车图案、站台图案或者车站图案,其图案区域中的填充部分或者边框,可以与其周边图案的背景和/或边界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方法,其特征为,在用所述方法设计的指示图中,每一个车站的图案与该车站的名称区域和/或编号区域有着相同的视觉特征。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方法,其特征为,在用所述方法设计的指示图中,
相邻车站的站名区域有着相异的视觉特征,和/或
相邻车站的编号区域有着相异的视觉特征。
14.一种表达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在各个车站的站台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其特征为,
(1)在采用此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指示图中,包含但不限于
a.列车图案
b.站台图案
c.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
(2)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列车停靠时哪些车厢的车门对着站台;
(3)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或者
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站台图案与列车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关系适用于哪些车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为,
(1)所述“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包含但不限于,
a.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b.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或者
c.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通过转折图案来造成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d.站台图案、转折图案以及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2)所述“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包含但不限于,
a.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b.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或者
c.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通过转折图案来造成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d.列车图案、转折图案以及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3)所述“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包含但不限于,
a.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直接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b.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或者
c.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通过转折图案来造成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对应关系,或/和
d.站台-列车组合图案、转折图案以及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存在共同的视觉特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方法,其特征为,
(1)所述“站台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是指,每一个站台图案对应着唯一个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
(2)所述“列车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是指,每一个列车图案对应着唯一个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
(3)所述“站台-列车组合图案与车站名称和/或车站编号之间存在视觉对应关系”是指,
每一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对应着唯一个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方法,其特征为,在用所述方法设计的指示图中,
(1)对于任意一个站台图案,有两个或多于两个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与之对应,所有对应车站的站台长度相同并且停靠时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也相同;或者
(2)对于任意一个列车图案,有两个或多于两个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与之对应,所有对应车站的站台长度相同并且停靠时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也相同;或者
(3)对于任意一个站台-列车组合图案,有两个或多于两个车站的名称和/或编号与之对应,所有对应车站的站台长度相同并且停靠时列车与站台的相对位置也相同。
CN201410018395.8A 2014-01-15 2014-01-15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Pending CN104778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8395.8A CN104778899A (zh) 2014-01-15 2014-01-15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8395.8A CN104778899A (zh) 2014-01-15 2014-01-15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8899A true CN104778899A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2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8395.8A Pending CN104778899A (zh) 2014-01-15 2014-01-15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889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6301A (zh) * 2015-11-23 2016-03-23 郭卫康 一种节省投资又能成倍增加高铁列车轿车装载量的方法
CN105416300A (zh) * 2015-11-23 2016-03-23 郭卫康 一种节省高铁站台投资又能使高铁列车多装轿车的方法
CN105539454A (zh) * 2015-11-23 2016-05-04 郭卫康 一种少建站台又能大幅增加高铁列车轿车装载量的方法
CN111137700A (zh) * 2019-09-02 2020-05-12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火车装车批量制单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6301A (zh) * 2015-11-23 2016-03-23 郭卫康 一种节省投资又能成倍增加高铁列车轿车装载量的方法
CN105416300A (zh) * 2015-11-23 2016-03-23 郭卫康 一种节省高铁站台投资又能使高铁列车多装轿车的方法
CN105539454A (zh) * 2015-11-23 2016-05-04 郭卫康 一种少建站台又能大幅增加高铁列车轿车装载量的方法
CN111137700A (zh) * 2019-09-02 2020-05-12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火车装车批量制单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8899A (zh) 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CN103335853A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004346A (zh) 用于协调形成车队的车辆的移动的方法
WO2017185918A1 (zh) 一种cpⅲ平面网测量方法
CN103253276A (zh) 地铁系统及提高其运输能力的方法
CN112381277B (zh) 衔接多线路的方向别高速铁路枢纽站的到发线分配方法
CN106758610A (zh) 城市轨道公交立体交通系统
CN108805315A (zh) 根据轨迹点绘制出行轨迹的方法及系统、车载终端及车辆
CN104008703A (zh) 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
CN101550667B (zh) 公交车与出租车上下客停靠站一体化设置的控制方法
CN108290588B (zh) 用于轨道线路网络的安全方法
CN106080611A (zh) 一种八月台单方向无交叉三线换乘车站
CN207089296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区间站接轨布置结构
CN101872545A (zh) 铁路客运站出站旅客交通诱导系统
CN205893840U (zh) 用于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道交通引导装置
CN112288185A (zh) 交通路线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32861A (zh) 一种轨道交通段场出入线接轨站工作站台的布置结构
CN106023606A (zh) 交叉口的路口结构及其两次变左控制方法
JP6253828B1 (ja) 鉄道路線駅表示方法、およびバス路線停留所表示方法
Puttipakorn et al. Environmental Graphic Design and the Travelers’ Perception on the Exit Patterns of Subway Stations in Bangkok
Wang et al. Research on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 Exit Sign Numbering
CN109837843A (zh) 一种光栅标志牌及其制造方法
Dewar et al. Designing road sign symbols
Ramli et al. Assessment of existing bicycle facilities in private and public universities in Klang valley
Scheidt et al. TikZ-trackschematic library: a symbology towards a universal graphical description for operational scenarios in railway resear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