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8685A -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8685A
CN110358685A CN201910675304.0A CN201910675304A CN110358685A CN 110358685 A CN110358685 A CN 110358685A CN 201910675304 A CN201910675304 A CN 201910675304A CN 110358685 A CN110358685 A CN 110358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bed mud
culture
river
microb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53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菊梅
王涛
闫瑞强
沈渭寿
李彦林
司万童
任艳霞
王瑜
刘爽爽
向双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6753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86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8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8685A/zh
Priority to CN201911022181.7A priority patent/CN11115465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02Separating microorganisms from their culture med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3/00Condition responsive contro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具体涉及微生物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底泥采集与分类:从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采集时需要采集表层的底泥、中层的底泥以及底层的底泥,表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3‑5cm,采集量设置为50‑70g,中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为设置7‑9cm,采集量为设置50‑70g。本发明通过对不同深度和温度的底泥进行氮转化微生物的培养,同时检测出其在不同环境下对河道的治理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对水体氨氮污染的治理效果,根据该河道的实际环境因素培养出相适应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对应性治理。

Description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背景技术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向水体排放大量的营养盐,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是我国水环境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862257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学和环境保护领域。从需要治理的水体中采集环境样品,用特定的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物种子;将富集培养物种子、富集培养基加入到原位水样中进行扩大培养,再将扩大培养的富集培养物种子施用到水体,以治理水体氨氮污染。该发明通过对原位样品进行富集放大的方法获得高效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比一般商品菌剂更具有针对性,也避免了外来菌剂对该水体的适应性及生态安全隐患。该发明通过人工可控的条件进行富集,保证了高效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快速生长,比直接向水体添加促生剂效果更为稳定,也没有二次污染的风险。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了解到不同环境影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培养,进而影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通过将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混合处理,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进行3-5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可以对不同深度和温度的底泥进行氮转化微生物的培养,同时检测出其在不同环境下对河道的治理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对水体氨氮污染的治理效果,根据该河道的实际环境因素培养出相适应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对应性治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泥采集与分类:从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采集时需要采集表层的底泥、中层的底泥以及底层的底泥,表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3-5cm,采集量设置为50-70g,中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为设置7-9cm,采集量为设置50-70g,底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11-13cm,采集量设置为50-70g,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二、底泥存储:分别将步骤一中采集的底泥放入试管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之后放入到存放箱内部进行存储,存放箱内部的温度与河道底层温度相同;
步骤三、培养物的测试:将步骤二中的各个试管中的底泥分被提取10-12g,水量提取20g中,分成四组进行试验,对试验的各个底泥和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存档,之后将试验的底泥和水放入到培养管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制得一定量氮转化微生物,然后将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四、微生物环境控制:之后将试验的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环境控制,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将此次检测数据与原始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的氮转化微生物对不同深度下和不同位置的底泥和水的氨氮转化率;
步骤五、富集培养: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控制为17-19℃,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同样控制为17-19℃,之后进行3-5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
步骤六、提升培养量:将步骤五中的转化基体放入到培养罐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盐和微生物促生剂,对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的培养,通过调节培养罐内部的温度、湿度、营养盐浓度、氧气浓度和微生物促生剂浓度,采用精细化处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之后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处理,之后将培养出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到采集的治理河道河水中进行测试。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对河道底层的温度24小时的全天候监测,通过对河道的水流速度和内部的其他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测试出该河道对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二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每个试管内部分别添加100g的河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三中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的时间设置为15-18s。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五中进行测试时,对不同温度的河水进行氮转化率检测,从而检测出在适应的投放时间。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得到的富集培物在氨氮治理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集0.1g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在治理河水的水中,之后增加水量,之后对氮含量进行检测,从而测试出氮转化率,继而测试出适宜的投放比例;
步骤二、按照步骤一中的投放比例相应量的经过培养罐中大规模的培养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在经过检测的适应的投放时间投放在需要治理的河道中即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对氮含量进行检测时,每添加50kg的水,检测一次氮含量,从而检测出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转化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将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对试验的各个底泥和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添加微生物制剂制得一定量氮转化微生物,然后进行混合处理,之后将试验的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进行环境控制,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之后进行3-5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可以对不同深度和温度的底泥进行氮转化微生物的培养,同时检测出其在不同环境下对河道的治理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对水体氨氮污染的治理效果,根据该河道的实际环境因素培养出相适应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对应性治理;
2、将转化基体放入到培养罐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盐和微生物促生剂,对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的培养,通过调节培养罐内部的温度、湿度、营养盐浓度、氧气浓度和微生物促生剂浓度,采用精细化处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之后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处理,之后将培养板出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到采集的治理河道河水中进行测试,进行测试时,对不同温度的河水进行氮转化率检测,从而检测出在适应的投放时间,有效的提升了大规模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培养效率,同时进行小规模试验,对转化率进行检测,有效提升了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治理水体氨氮污染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泥采集与分类:从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采集时需要采集表层的底泥、中层的底泥以及底层的底泥,表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3cm,采集量设置为50g,中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为设置7cm,采集量为设置50g,底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11cm,采集量设置为50g,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二、底泥存储:分别将步骤一中采集的底泥放入试管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之后放入到存放箱内部进行存储,存放箱内部的温度与河道底层温度相同;
步骤三、培养物的测试:将步骤二中的各个试管中的底泥分被提取10g,水量提取20g中,分成四组进行试验,对试验的各个底泥和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存档,之后将试验的底泥和水放入到培养管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制得一定量氮转化微生物,然后将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四、微生物环境控制:之后将试验的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环境控制,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将此次检测数据与原始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的氮转化微生物对不同深度下和不同位置的底泥和水的氨氮转化率;
步骤五、富集培养: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控制为17℃,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同样控制为17℃,之后进行3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
步骤六、提升培养量:将步骤五中的转化基体放入到培养罐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盐和微生物促生剂,对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的培养,通过调节培养罐内部的温度、湿度、营养盐浓度、氧气浓度和微生物促生剂浓度,采用精细化处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之后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处理,之后将培养出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到采集的治理河道河水中进行测试。
实施例2: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泥采集与分类:从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采集时需要采集表层的底泥、中层的底泥以及底层的底泥,表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4cm,采集量设置为60g,中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为设置8cm,采集量为设置60g,底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12cm,采集量设置为60g,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二、底泥存储:分别将步骤一中采集的底泥放入试管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之后放入到存放箱内部进行存储,存放箱内部的温度与河道底层温度相同;
步骤三、培养物的测试:将步骤二中的各个试管中的底泥分被提取11g,水量提取20g中,分成四组进行试验,对试验的各个底泥和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存档,之后将试验的底泥和水放入到培养管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制得一定量氮转化微生物,然后将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四、微生物环境控制:之后将试验的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环境控制,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将此次检测数据与原始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的氮转化微生物对不同深度下和不同位置的底泥和水的氨氮转化率;
步骤五、富集培养: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控制为18℃,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同样控制为18℃,之后进行4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
步骤六、提升培养量:将步骤五中的转化基体放入到培养罐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盐和微生物促生剂,对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的培养,通过调节培养罐内部的温度、湿度、营养盐浓度、氧气浓度和微生物促生剂浓度,采用精细化处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之后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处理,之后将培养出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到采集的治理河道河水中进行测试。
实施例3: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泥采集与分类:从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采集时需要采集表层的底泥、中层的底泥以及底层的底泥,表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5cm,采集量设置为70g,中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为设置9cm,采集量为设置70g,底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13cm,采集量设置为70g,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二、底泥存储:分别将步骤一中采集的底泥放入试管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之后放入到存放箱内部进行存储,存放箱内部的温度与河道底层温度相同;
步骤三、培养物的测试:将步骤二中的各个试管中的底泥分被提取12g,水量提取20g中,分成四组进行试验,对试验的各个底泥和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存档,之后将试验的底泥和水放入到培养管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制得一定量氮转化微生物,然后将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四、微生物环境控制:之后将试验的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环境控制,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将此次检测数据与原始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的氮转化微生物对不同深度下和不同位置的底泥和水的氨氮转化率;
步骤五、富集培养: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控制为19℃,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同样控制为19℃,之后进行5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
步骤六、提升培养量:将步骤五中的转化基体放入到培养罐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盐和微生物促生剂,对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的培养,通过调节培养罐内部的温度、湿度、营养盐浓度、氧气浓度和微生物促生剂浓度,采用精细化处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之后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处理,之后将培养出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到采集的治理河道河水中进行测试。
实施例4: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物在氨氮治理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集0.1g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在治理河水的水中,之后增加水量,之后对氮含量进行检测,从而测试出氮转化率,继而测试出适宜的投放比例;
步骤二、按照步骤一中的投放比例相应量的经过培养罐中大规模的培养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在经过检测的适应的投放时间投放在需要治理的河道中即可。
实施例5: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3所制得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在需要治理的河道内部,使用3天后,得到以下数据: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2中的氮转化微生物治理效果较好,速度较多,通过将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混合处理,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进行3-5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可以对不同深度和温度的底泥进行氮转化微生物的培养,同时检测出其在不同环境下对河道的治理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对水体氨氮污染的治理效果,根据该河道的实际环境因素培养出相适应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对应性治理。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底泥采集与分类:从需要治理河道的水体中分别对中部和两侧位置进行底泥采集,采集时需要采集表层的底泥、中层的底泥以及底层的底泥,表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3-5cm,采集量设置为50-70g,中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为设置7-9cm,采集量为设置50-70g,底层的底泥采集的深度设置为11-13cm,采集量设置为50-70g,同时对河道底层的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二、底泥存储:分别将步骤一中采集的底泥放入试管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之后放入到存放箱内部进行存储,存放箱内部的温度与河道底层温度相同;
步骤三、培养物的测试:将步骤二中的各个试管中的底泥分被提取10-12g,水量提取20g中,分成四组进行试验,对试验的各个底泥和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存档,之后将试验的底泥和水放入到培养管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制得一定量氮转化微生物,然后将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
步骤四、微生物环境控制:之后将试验的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环境控制,之后对试管内部的底泥和水进行二次氨氮检测,将此次检测数据与原始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的氮转化微生物对不同深度下和不同位置的底泥和水的氨氮转化率;
步骤五、富集培养:之后分别提取试管内部的底泥,然后将其转接到氮转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之后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控制为17-19℃,然后将培养物转接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同时对离心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温度同样控制为17-19℃,之后进行3-5次的转接培养获得转化基体;
步骤六、提升培养量:将步骤五中的转化基体放入到培养罐中,添加相应的营养盐和微生物促生剂,对土著氮转化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的培养,通过调节培养罐内部的温度、湿度、营养盐浓度、氧气浓度和微生物促生剂浓度,采用精细化处理,培养土著氮转化微生物,之后对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处理,之后将培养出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到采集的治理河道河水中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河道底层的温度24小时的全天候监测,通过对河道的水流速度和内部的其他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测试出该河道对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添加治理河道的水,每个试管内部分别添加100g的河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培养管放入到离心机内部进行混合处理的时间设置为15-18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进行测试时,对不同温度的河水进行氮转化率检测,从而检测出在适应的投放时间。
6.使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得到的富集培物在氨氮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集0.1g土著氮转化微生物投放在治理河水的水中,之后增加水量,之后对氮含量进行检测,从而测试出氮转化率,继而测试出适宜的投放比例;
步骤二、按照步骤一中的投放比例相应量的经过培养罐中大规模的培养的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在经过检测的适应的投放时间投放在需要治理的河道中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物在氨氮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氮含量进行检测时,每添加50kg的水,检测一次氮含量,从而检测出土著氮转化微生物的转化率。
CN201910675304.0A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Withdrawn CN1103586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5304.0A CN110358685A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CN201911022181.7A CN111154651A (zh) 2019-07-25 2019-10-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5304.0A CN110358685A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8685A true CN110358685A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5304.0A Withdrawn CN110358685A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CN201911022181.7A Pending CN111154651A (zh) 2019-07-25 2019-10-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2181.7A Pending CN111154651A (zh) 2019-07-25 2019-10-25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3586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7768A (zh) * 2020-08-20 2020-12-11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用于水生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河流网络构建方法
CN113651432A (zh) * 2021-09-01 2021-11-16 江苏五湖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水体氨氮的微生物挂膜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8144A (zh) * 2009-02-11 2010-08-11 凯特琳·陈晓英 生物自净化污水污泥的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62257B (zh) * 2015-06-02 2018-01-1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在水体氨氮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CN109851186A (zh) * 2019-03-25 2019-06-07 中林山水(北京)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其制备方法及用其矿化河道底泥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7768A (zh) * 2020-08-20 2020-12-11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用于水生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河流网络构建方法
CN113651432A (zh) * 2021-09-01 2021-11-16 江苏五湖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水体氨氮的微生物挂膜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4651A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4481B (zh) 耐盐菌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分离得到的耐盐碱菌株及其应用
CN106011005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t600及其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31552B (zh) 一株高效脱氮不动杆菌新种及其应用
CN104263682B (zh) 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及其应用
CN105602863A (zh) 一株高产脂肽抗生素和聚-γ-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CN109234167A (zh) 一种小球藻及其在沼液净化中的应用
CN110358685A (zh) 一种土著氮转化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及其治理的应用
Chen et al. The growth of Scenedesmus sp. attachment on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
CN101565686B (zh) 一种融合菌株及其应用
CN105296392B (zh) 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解淀粉芽孢杆菌Bam22的发酵方法
CN110184225A (zh) 一株具有PAHs降解能力的根际促生细菌PHE-2及其应用
CN104593301B (zh) 一株壁芽孢杆菌g1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07092A (zh) 一株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的植物内生菌戈登氏菌l191及其应用
CN110079471A (zh) 一株具有促生作用的氢氧化细菌a06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08841748A (zh) 中华根瘤固氮菌株系h6及其应用
CN106399194B (zh) 一株吡啶降解菌株a6及其生产的菌剂和应用
CN113005054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ss-zc-26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80856A (zh) 一种开放式生产微藻油脂的方法
CN108611294B (zh) 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淬灭菌及其应用
CN103911319B (zh) 菊酯类农药降解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07828690B (zh) 能用于石漠地区的植物解磷固氮促生菌及其菌剂与其应用
CN106190898A (zh) 一种溶解池塘甲藻的蜡样芽孢杆菌jzbc1的工业化液体发酵方法
CN110229762A (zh) 一株具有植物促生作用的氢氧化细菌及其分离培养和应用
CN113817653B (zh) 一株荧光假单胞菌BsEB-1及其应用
CN109735474A (zh) 一株具有促生作用的氢氧化细菌zw-26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