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6131B - 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26131B CN110326131B CN201880013290.XA CN201880013290A CN110326131B CN 110326131 B CN110326131 B CN 110326131B CN 201880013290 A CN201880013290 A CN 201880013290A CN 110326131 B CN110326131 B CN 1103261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region
- multiple tab
- tab
- electrode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YWXYYJSYQOXTPL-SLPGGIOYSA-N isosorbide mono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O)O[C@@H]1CO[C@@H]2[C@@H](O)CO[C@@H]21 YWXYYJSYQOXTPL-SLPGGI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OIFBSDVPJOWBCH-UHFFFAOYSA-N Dieth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OCC OIFBSDVPJOWBC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MTRUDSVKNLOMY-UHFFFAOYSA-N Ethylene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OCCO1 KMTRUDSVKNLOM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4 liqu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RUOJZAUFBMNUDX-UHFFFAOYSA-N propylene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1COC(=O)O1 RUOJZAUFBMNUD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70 Cupro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3063 LiBF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3870 LiPF 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IEJIGPNLZYLLBP-UHFFFAOYSA-N dimeth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OC IEJIGPNLZYLLB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4 electrolyte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QOULBWSWCWZJC-UHFFFAOYSA-N ethene;methyl hydrogen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OC(O)=O UQOULBWSWCWZJ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80 inorganic soli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002 lithium s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9000000002 lithium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518 polymer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4 sol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14 transition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7—Protection against reversal of polarit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30—Preventing polarity revers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涉及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并且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够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形成为彼此对称来提高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的绝缘水平。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具有第一多重接线片;第二电极组件,与第一电极组件平行地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具有第二多重接线片;和盖板,封闭壳体,并且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其中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形成为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对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存储所转换的能量以提供高能量密度的电力存储系统。与不能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并且被广泛用于IT设备中,例如智能电话、蜂窝电话、笔记本电脑或平板PC。近年来,电动车辆正在引起对环境污染的保护的关注,并且高容量二次电池对于电动车辆的使用的趋势正在增长。二次电池需要具有高密度、高输出和稳定性特性。
在本背景技术章节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够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形成为彼此对称而提高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的绝缘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其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具有第一多重接线片;第二电极组件,其与第一电极组件平行地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具有第二多重接线片;和盖板,其封闭壳体,并且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其中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形成为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对称。
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以与边界区相比更靠近壳体。
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以从与边界区相比更靠近壳体的区域延伸到电极端子。
第一电极组件可包括第一卷绕中心,第二电极组件可包括第二卷绕中心,壳体可包括紧密接触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长侧部分和紧密接触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长侧部分,第一多重接线片可以位于第一卷绕中心与第一长侧部分之间,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以位于第二卷绕中心与第二长侧部分之间。
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以分别仅位于与壳体相比更靠近边界区的区域。
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以分别从与壳体相比更靠近边界区的区域延伸到电极端子。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分别可包括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延伸的第一区域、从第一区域延伸以与壳体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从第二区域弯曲以连接到电极端子的第三区域。
第一电极组件可包括第一卷绕中心,第二电极组件可包括第二卷绕中心,第一多重接线片可位于第一卷绕中心与边界区之间,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位于第二卷绕中心与边界区之间。
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可进一步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及电极端子分别覆盖的绝缘板。
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可以包括:外部多重接线片,其位于与边界区相比更靠近壳体的区域处;以及内部多重接线片,其位于与壳体相比更靠近边界区的区域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够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形成为彼此对称来提高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的绝缘水平。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从邻近壳体的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以关于电极端子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或接触区)彼此对称,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和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中彼此电短路。
再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从邻近电极端子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或接触区)的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以关于电极端子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或接触区)彼此对称,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和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中彼此电短路。
又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从邻近壳体的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以关于电极端子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或接触区)彼此对称,并且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另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从邻近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的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以彼此对称,从而提高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联接可靠性,并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和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彼此电短路。
附图说明
图1a,1b和1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截面图和分解透视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平面图和局部截面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平面图和局部截面图。
图4a和4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平面图和透视图。
图5a至图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示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列举的示例实施例。相反,提供本公开的这些示例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本公开的发明构思。
在附图中,为了简洁和清楚,夸大了各种部件的尺寸或厚度。相同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另外,将理解,当元件A被称为被“连接到”元件B时,元件A可被直接连接到元件B,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C并且元件A和元件B被间接相互连接。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或包含”和/或“包括有或包含有”指定所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
将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与另一个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区段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区段。
本文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方”、“以下”、“下部”、“上方”、“上部”等,以便于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空间相对术语旨在涵盖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以下”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或“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二者的方位。
另外,如本文所用,术语“隔板”包括通常用在使用对隔板具有低亲和力的液体电解质的液体电解质电池中的隔板。此外,如本文所用,术语“隔板”可包括本征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其中电解质牢固地结合到隔板上,由此被认为与隔板相同)和/或凝胶固体聚合物。因此,隔板的含义应该被定义为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的具体限定的。
参考图1a、图1b和图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截面图和分解透视图。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可包括壳体110、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盖板130、第一电极端子140和第二电极端子150。
壳体110可由导电金属制成,例如铝、铝合金或镀镍钢,并且可基本成形为六面体,其具有开口,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通过该开口插入壳体110中。虽然因为壳体110和盖板130彼此组装在一起开口在图1b中未示出,但其可以是壳体110的顶部的基本开放部分。同时,由于壳体110的内表面被绝缘,因此壳体110可以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绝缘。这里,壳体110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称为罐。
壳体110可包括:具有相对大的面积的第一长侧部分111;面向第一长侧部分111并具有相对大的面积的第二长侧部分112;连接第一和第二长侧部分111和112的第一端并具有相对小的面积的第一短侧部分113;面向第三短侧部分113、连接第一和第二长侧部分111和112的第二端并且具有相对小的面积的第二短侧部分114;和连接第一和第二长侧部分111、112以及第一和第二短侧部分113、114的底部分115。
第一电极组件120A组装在壳体110内。具体地,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一个表面在其与壳体110的第一长侧部分111紧密接触/接触的状态下联接到壳体110。第一电极组件120A可以通过卷绕或层叠堆叠结构来制造,所述堆叠结构包括是薄板或层的第一电极板121、隔板122和第二电极板123。这里,第一电极板121可以用作正电极,第二电极板123可以用作负电极。当然,第一电极板121和第二电极板123的极性可以颠倒。另外,如果第一电极组件120A以卷绕类型制造,则开始卷绕处的第一卷绕中心125A(或第一卷绕前缘)可以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中心。
第一电极板121可包括:第一集电板121a,其由包括铝或铝合金的金属箔或网制成;第一涂覆部分121b,其具有第一集电板121a上的第一电活性物质,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第一非涂覆部分(或第一未涂覆部分)121c,其上未涂覆第一电活性物质;以及第一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其从第一非涂覆部分121c向外(或向上)延伸,并且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40。这里,第一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可以成为电流在第一电极板121与第一电极端子140之间流动的通道,并且可以包括以堆叠类型布置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一接线片以被称为多重接线片。另外,第一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可被提供使得第一非涂覆部分121c向上延伸/突出。这里,第一电极可以是正电极。
第二电极板123可包括:第二集电板123a,其由包括铜、铜合金、镍或镍合金的金属箔或网制成;第二涂覆部分123b,其具有第二集电板123a上的第二电活性物质,诸如石墨或碳;第二非涂覆部分(或第二未涂覆部分)123c,在其上未涂覆第二电活性物质;和第二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71,其从第二非涂覆部分123c向外(或向上)延伸,并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150。这里,第二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71可以成为电流在第二电极板123与第二电极端子150之间流动的通道,并且可以包括以堆叠类型布置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一接线片以被称为多重接线片。另外,第二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71可被提供使得第二非涂覆部分123c向上延伸/突出。这里,第二电极可以是负电极。
隔板122可以位于第一电极板121与第二电极板123之间,以防止在第一电极板121与第二电极板123之间发生电短路并允许锂离子的移动。隔板122可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复合膜。然而,隔板122的材料不限于本文列出的特定材料。另外,如果使用无机固体电解质,则可以不提供隔板122。
第二电极组件120B可以具有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结构、类型和/或材料基本相同的结构、类型和/或材料。因此,将省略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详细描述。然而,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一个表面在其与壳体110的第二长侧部分112紧密接触/接触的状态下联接到壳体110。此外,如果第二电极组件120B以卷绕类型制造,则开始卷绕处的第二卷绕中心125B(或第二卷绕前缘)可以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中心。
另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包括边界区,在边界区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在壳体110内彼此面对;或者包括接触区190,在接触区190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彼此紧密接触/接触。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以在它们彼此紧密接触/接触的状态下被组装在壳体110内。
同时,第二电极组件120B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其从第一电极板121向外(或向上)延伸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40。这里,第一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可以成为电流在第一电极板121与第一电极端子140之间流动的通道,并且可以包括以堆叠类型布置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二接线片以被称为多重接线片。另外,第一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可被提供使得第一非涂覆部分121c向上延伸/突出。
另外,第二电极组件120B可以包括从第二电极板123向外(或向上)延伸并且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150的第二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72。这里,第二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72可以成为电流在第二电极板123与第二电极端子150之间流动的通道,并且可以包括以堆叠类型布置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二接线片以被称为多重接线片。另外,第二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72可被提供使得第二非涂覆部分123c向上延伸/突出。
同时,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卷绕中心125A和125B中的每个的轴线,即卷绕轴线,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中的每个的端子轴线基本平行或水平。这里,卷绕轴线和端子轴线可以表示图1b和图1c中的上下轴线,并且表述“卷绕轴线和端子轴线基本彼此平行或水平”可意味即使卷绕轴线和端子轴线延伸,卷绕轴线和端子轴线也不会彼此相交,或者当卷绕轴线和端子轴线极大程度延伸时,卷绕轴线和端子轴线可以彼此相交。
另外,如上所述,延伸并弯曲预定长度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与第一电极端子140之间,并且延伸并弯曲预定长度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71和172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与第二电极端子150之间。也就是说,位于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可以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顶端朝向第一电极端子140延伸并且弯曲,以彼此基本对称,然后被连接或焊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40。此外,位于另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71和172也可以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顶端朝向第二电极端子150延伸并弯曲,以彼此基本对称,然后被连接或焊接到第二电极端子150。
基本上,位于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中的每个可以是作为第一电极板121的其上未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的区域的第一非涂覆部分121c本身,或者可以是与第一非涂覆部分121c连接的单独构件。这里,单独构件可以由从铝、铝合金、镍、镍合金、铜、铜合金及其等同物构成的组中选取的一种制成。
另外,位于另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71和172中的每个可以是作为第二电极板123的其上未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的区域的第二非涂覆部分123c本身,或者可以是与第二非涂覆部分123c连接的单独构件。这里,单独构件可以由从镍、镍合金、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及其等同物构成的组中选取的一种制成。
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卷绕轴线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的端子轴线基本上彼此平行或水平,如上所述,电解质注射方向和卷绕轴线也基本上彼此平行或水平。因此,当注入电解质时,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表现出高电解质浸渍能力,并且在过充电期间,内部气体快速传递到安全通气部136,使得安全通气部136能够快速操作。
另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或非涂覆部分或单独构件)被延伸并弯曲以直接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这缩短了电路径,从而减小二次电池100的内阻,同时减少二次电池100的部件的数量。
特别地,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或非涂覆部分或单独构件)直接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且同时彼此对称,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与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预定部分)之间的不必要的电短路。换句话说,通过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的对称结构,可以提高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的绝缘水平。
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以与电解质一起容纳在壳体110中。电解质可包括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甲酯(EMC)或碳酸二甲酯(DMC),以及锂盐,例如LiPF6或LiBF4。此外,电解质可以是液体、固体或凝胶相。
盖板130可以基本成形为具有长度和宽度的矩形,并且可被联接到壳体110。也就是说,盖板130可以密封壳体110的开口,并且可以由与壳体110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盖板130可以通过激光和/或超声波焊接联接到壳体110。这里,在某些情况下,盖板130也可以称为盖组件。
盖板130可包括封闭电解质注入孔的塞子134和堵塞通气孔的安全通气部136。另外,安全通气部136可包括凹痕,该凹痕构造用以在预设压力下容易打开。
第一电极端子140可包括位于盖板130的顶表面上的第一电极端子板141、位于第一电极端子板141与盖板130之间的第一上绝缘板142、位于盖板130的底表面上的第一下绝缘板143、位于第一下绝缘板143的底表面上的第一集电板144、以及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板141和第一集电板144的第一电极端子柱145。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绝缘衬垫146,其使盖板130和第一电极端子柱145彼此绝缘。
这里,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40的第一集电板144,以彼此对称。
第二电极端子150可包括位于盖板130的顶表面上的第二电极端子板151、位于第二电极端子板151与盖板130之间的第二上绝缘板152、位于盖板130的底表面上的第二下绝缘板153、位于第二下绝缘板153的底表面上的第二集电板154、以及电连接第二电极端子板151和第二集电板154的第二电极端子柱145。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绝缘衬垫156,其使盖板130和第二电极端子柱155彼此绝缘。
这里,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71和172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150的第二集电板154,以彼此对称。
同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绝缘板180进一步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中的每个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之间,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以及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彼此电短路。绝缘板180可以由例如但不限于超级工程塑料制成,例如聚苯硫醚(PPS),其在高达约220℃下仍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且保持高强度和刚度。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被构造为使得它们延伸并且弯曲成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或接触区)190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彼此对称,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与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110、盖板130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预定区域)彼此电短路。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被配置为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彼此不对称,则可能增加在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与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相反的极性的壳体110、盖板130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预定区域之间发生电短路的可能性。然而,如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被构造为彼此对称,则可以降低发生这种电短路的可能性。
例如,在构造成彼此对称的正电极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负电极非涂覆部分123c之间发生电短路的可能性小于在构造成彼此不对称的正电极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负电极非涂覆部分之间发生电短路的可能性,但是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另外,例如,在构造为彼此对称的负电极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71和172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正电极非涂覆部分121c之间发生电短路的可能性小于在构造为彼此不对称的负电极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正电极非涂覆部分之间发生电短路的可能性,但是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
换句话说,如果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被构造为彼此对称,则可减小用于防止在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与具有相反极性的区域(即壳体110、盖板130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预定区域)之间的电短路的管理区域的数量或面积。因此,可以容易地防止在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与具有相反极性的区域之间的电短路。然而,如果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被构造为彼此不对称,则可增加用于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或162/172与具有相反极性的区域之间的电短路的管理区域的数量或面积。相应地,难以防止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71和162/172与具有相反极性的区域之间的电短路。
参照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平面图和局部截面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电极组件120A可包括开始卷绕处的第一卷绕中心125A(或第一卷绕前缘),并且第二电极组件120B也可包括开始卷绕处的第二卷绕中心125B(或第二卷绕前缘)。另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以在它们之间具有边界区(或接触区)190。
在以下描述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可以表示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间隔开并且更靠近壳体110的第一和第二长侧部分111或112的区域,并且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内部区域可以表示与壳体110的第一和第二长侧部分111或112间隔开并且更靠近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的区域。另外,在以下描述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可以表示从第一和第二卷绕中心125A或125B到壳体110的第一和第二长侧部分111或112的区域,并且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内部区域可以表示从第一和第二卷绕中心125A或125B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的区域。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和内部区域的定义可以共同应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
如图2a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包括位于其外部区域处以关于边界区190彼此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62或171/172。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和171可以仅位于例如但不限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外部区域。也就是说,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和171可以不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内部区域处。另外,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和172也可以仅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外部区域处。也就是说,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和172可以不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内部区域处。更具体地,如图2a所示,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和171可以仅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中的第一卷绕中心125A的大致上部区域(即,与壳体110的第一长侧部分111相邻的区域),并且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和172可以仅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中的第二卷绕中心125B的大致下部区域(即,与壳体110的第二长侧部分112相邻的区域)。因此,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162或171/172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最大总宽度(或厚度)。
另外,如图2b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以包括从外部区域延伸并弯曲以关于边界区190或电极端子140彼此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可以从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140,以关于边界区190彼此对称。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可以分别从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相比更靠近壳体110(即,第一长侧部分或第二长侧部分)的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140。
再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可以分别包括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延伸的第一区域161a和162a、从第一区域161a和162a延伸以与壳体110相邻的第二区域161b和162b、以及从第二区域161b和162b弯曲以与电极端子140电连接的第三区域161c和162c。
这里,随着第一区域161a和162a从壳体110(即,第一长侧部分或第二长侧部分)越来越靠近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第一区域161a和162a的弯曲角度越来越增大。另外,第二区域161b和162b可以与壳体110(即,第一长侧部分或第二长侧部分)的纵向方向基本平行。另外,第三区域161c和162c可以连接到电极端子140,同时从第二区域161b和162b大致成直角弯曲。
另外,由于绝缘板180进一步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及电极端子140之间,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与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相反的极性的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之间可不发生电短路。特别是,绝缘板180大致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中的每个的隔板122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140,以关于电极端子140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彼此对称,从而抑制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与具有与其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之间的电短路。
参照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平面图和局部截面图。
如图3a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以包括位于其内部区域处以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彼此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262或271/272。第一多重接线片261和271可以仅位于例如但不限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内部区域处。也就是说,第一多重接线片261和271可以不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外部区域处。另外,第二多重接线片262和272也可以仅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内部区域处。也就是说,第二多重接线片262和272可以不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外部区域处。更具体地,如图3a所示,第一多重接线片261和271可以仅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中的第一卷绕中心125A的大致下部区域(即,与边界区190相邻的区域),并且第二多重接线片262和272可以仅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中的第二卷绕中心125B的大致上部区域(即,与边界区190相邻的区域)。因此,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262或271/272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最小距离。
另外,如图3b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以包括从内部区域延伸并弯曲以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或电极端子140彼此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可以分别例如但不限于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内部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140,以彼此对称。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可以从与壳体110的第一长侧部分111或第二长侧部分112相比更靠近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的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140。
再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可以分别包括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内部区域延伸的第一区域261a和262a、从第一区域261a和262a延伸以与壳体110相邻的第二区域261b和262b、以及从第二区域261b和262b弯曲以与电极端子140电连接的第三区域261c和262c。
这里,随着第一区域261a和262a从壳体110越来越靠近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第一区域261a和262a的弯曲角度越来越增大。另外,第二区域261b和262b可以与壳体110的纵向方向基本平行。另外,第三区域261c和262c可以连接到电极端子140,同时从第二区域261b和262b大致成直角弯曲。
另外,由于绝缘板180进一步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及电极端子140之间,因此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与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相反的极性的壳板、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之间可不发生电短路。特别是,绝缘板180大致放置在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的第一区域261a和262a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内部区域延伸并弯曲到电极端子140,以关于电极端子140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之间的边界区190彼此对称,从而抑制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261和262与具有与其相反的极性的区域(例如,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预定区域)之间的电短路。
参照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平面图和透视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可包括位于其外部区域处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或外部多重接线片)361和362以及位于其内部区域处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或内部多重接线片)371和372。
例如,在图4a和图4b中,大致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左侧中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361和362可以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即,每个与第一长侧部分或第二长侧部分相邻的区域)对称,并且大致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右侧中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371和372可以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内部区域(即,每个与边界区邻近的区域)对称。这里,左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361和362可以是正电极接线片,而右侧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371和372可以是负电极接线片。
更详细地,在第一电极组件120A中,左侧的第一多重接线片361(正电极)可以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外部区域处,而右侧的第一多重接线片371(负电极)可以位于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内部区域处。在第二电极组件120B中,左侧的第二多重接线片362(正电极)可以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外部区域处,而右侧的第二多重接线片372(负电极)可以位于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内部区域处。
再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361和362可以彼此对称,并且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左侧的第一多重接线片361(正电极)和右侧的第一多重接线片371(负电极)延伸并弯曲以彼此对称,然后分别联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另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371和372可以彼此对称,并且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左侧的第二多重接线片362(正电极)和右侧的第二多重接线片372(负电极)延伸并弯曲以彼此对称,然后分别联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
因此,在正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361和负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371彼此对称的状态下,第一电极组件120A分别联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并且在正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362和负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372彼此对称的状态下,第二电极组件120B分别联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从而提高了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140和150之间的联接强度、联接刚度和联接可靠性。
参照图5a和图5b,示出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第一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和第二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71焊接到设置在盖板130中的第一电极端子140(即第一集电板144)和第二电极端子150(即第二集电板154),并且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第一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和第二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72也分别焊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40和第二电极端子150。这里,第一电极组件120A的第一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和第二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71,以及第二电极组件120B的第一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62和第二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72尚未弯曲。另外,如果焊接过程完成,则将绝缘板180放置在盖板130上。也就是说,绝缘板180被放置于位于第一集电板144上的第一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61和第一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62以及位于第二集电板154上的第二电极第一多重接线片171和第二电极第二多重接线片172上。
如图5b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从盖板130大致成直角弯曲。因此,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中的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被弯曲有第一区域161a和162a、第二区域161b和162b以及第三区域161c和162c。另外,作为弯曲过程的结果,绝缘板180可以基本上被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以及盖板130覆盖。另外,作为弯曲过程的结果,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彼此紧密接触以彼此平行。
如图5c所示,彼此紧密接触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被插入壳体110中。也就是说,直到盖板130关闭壳体110,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以及盖板130被推入壳体110中。
接下来,将盖板130焊接到壳体110上以然后被固定,并且将电解质溶液通过电解质注入孔注入壳体110中。然而,在不需要电解质溶液的固体电池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该过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由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仅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120A和120B的外部区域(或内部区域)处,作为弯曲过程的结果,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被弯曲以彼此对称。因此,在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期间或之后,可以防止在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与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多重接线片161和162相反的极性的壳体、盖板和/或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发生电短路。
参照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100的电池模块的示例的透视图被示出。
如图6所示,多个二次电池100排成一行,多个汇流条510联接到多个二次电池100,从而完成电池模块1000。例如,可以使用汇流条510将多个二次电池100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端子140和另一相邻的二次电池100的第二电极端子150彼此焊接,从而提供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100的电池模块1000。汇流条510可以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第一电极端子140的第一端子板131和第二电极端子150的第二端子板141也可以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从而允许汇流条510容易地焊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40和第二电极端子150。
尽管已经描述了前述实施例来实施本发明的具有对称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但是这些实施例是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出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化,并且这些修改和变化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
Claims (4)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壳体;
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具有第一多重接线片;
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平行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具有第二多重接线片;和
盖板,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壳体,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电连接的电极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形成为关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的边界区对称,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长侧部分和紧密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长侧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具有距所述边界区比距所述第一长侧部分近的内部区域和距所述第一长侧部分比距所述边界区近的外部区域,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具有距所述边界区比距所述第二长侧部分近的内部区域和距所述第二长侧部分比距所述边界区近的外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包括:外部多重接线片,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位于与所述边界区相比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区域处;和内部多重接线片,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位于与所述壳体相比更靠近所述边界区的区域处,并且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与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在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包括仅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所述外部区域延伸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以与所述壳体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二区域弯曲以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第三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包括仅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所述内部区域延伸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的所述第一区域延伸以与所述壳体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的所述第二区域弯曲以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第三区域,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包括仅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所述外部区域延伸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的所述第一区域延伸以与所述壳体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的所述第二区域弯曲以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第三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包括仅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所述内部区域延伸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的所述第一区域延伸以与所述壳体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的所述第二区域弯曲以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第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卷绕中心,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卷绕中心,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位于所述第一卷绕中心与所述第一长侧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外部多重接线片位于所述第二卷绕中心与所述第二长侧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卷绕中心,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卷绕中心,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位于所述第一卷绕中心与所述边界区之间,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的所述内部多重接线片位于所述第二卷绕中心与所述边界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进一步包括由所述第一多重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多重接线片以及所述电极端子分别覆盖的绝缘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023770 | 2017-02-22 | ||
KR1020170023770A KR20180097087A (ko) | 2017-02-22 | 2017-02-22 | 대칭형 멀티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
PCT/KR2018/001684 WO2018155853A2 (ko) | 2017-02-22 | 2018-02-08 | 대칭형 멀티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26131A CN110326131A (zh) | 2019-10-11 |
CN110326131B true CN110326131B (zh) | 2024-01-09 |
Family
ID=63253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3290.XA Active CN110326131B (zh) | 2017-02-22 | 2018-02-08 | 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63304B2 (zh) |
EP (1) | EP3588618A4 (zh) |
KR (1) | KR20180097087A (zh) |
CN (1) | CN110326131B (zh) |
WO (1) | WO201815585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155953A (ko) * | 2020-06-17 | 2021-12-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배터리 구조체 및 배터리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4204224B (zh) * | 2020-08-31 | 2023-06-1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 |
CN118738778A (zh) * | 2020-09-30 | 2024-10-0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圆柱型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
DE102021201681A1 (de) | 2021-02-23 | 2022-08-25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atteriezelle |
CN113161656B (zh) * | 2021-04-14 | 2024-08-13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盖板、盖板及电池注液方法 |
CN114865241B (zh) * | 2022-05-13 | 2024-01-26 |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组、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10654A (ko) * | 2004-07-28 | 2006-02-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20120087824A (ko) * | 2011-01-28 | 2012-08-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5322210A (zh) * | 2014-06-17 | 2016-02-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5322213A (zh) * | 2014-07-30 | 2016-02-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514351A (zh) * | 2014-10-10 | 2016-04-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柔性电极组件和具有该电极组件的电化学装置 |
KR20160092748A (ko) * | 2015-01-28 | 2016-08-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CN106356475A (zh) * | 2015-07-15 | 2017-01-25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55793B1 (en) * | 1993-11-19 | 2003-04-02 | Medtronic, Inc. | High-reliability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electrode assembly therefor |
US6893772B2 (en) | 1993-11-19 | 2005-05-17 | Medtronic, Inc. | Current collector for lithium electrode |
US6987099B2 (en) | 1997-06-09 | 2006-01-1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Uncomplexed cyclodextrin compositions for odor control |
AR017716A1 (es) | 1998-04-27 | 2001-09-12 | Procter & Gamble | Articulo de manufactura en la forma de un expendedor atomizador operado no-manualmente |
KR100502347B1 (ko) * | 2003-04-24 | 2005-07-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각형 이차전지 |
KR101192056B1 (ko) | 2008-02-05 | 2012-10-17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파우치 타입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1165503B1 (ko) * | 2009-09-30 | 2012-07-1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152515B1 (ko) * | 2009-12-17 | 2012-06-0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
CN103918106B (zh) * | 2012-05-30 | 2017-06-13 | Lg 化学株式会社 | 具有优良电极突片连接性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组件的电池单元和装置及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
KR101775540B1 (ko) * | 2013-07-02 | 2017-09-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전극 조립체를 가지는 이차 전지 |
KR102226515B1 (ko) * | 2014-06-17 | 2021-03-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
KR102226514B1 (ko) | 2014-06-17 | 2021-03-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306440B1 (ko) * | 2014-08-14 | 2021-09-2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284572B1 (ko) * | 2014-10-07 | 2021-08-0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273643B1 (ko) | 2014-10-07 | 2021-07-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284569B1 (ko) * | 2014-10-07 | 2021-08-0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20160113841A (ko) | 2015-03-23 | 2016-10-04 | 이승진 | 드론을 이용한 위치 추적 서비스를 운영하는 방법과 시스템 및 이 방법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 매체 |
KR102483338B1 (ko) * | 2015-05-15 | 2023-01-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337490B1 (ko) * | 2015-05-26 | 2021-12-0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
2017
- 2017-02-22 KR KR1020170023770A patent/KR2018009708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
- 2018-02-08 WO PCT/KR2018/001684 patent/WO2018155853A2/ko unknown
- 2018-02-08 US US16/485,410 patent/US110633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08 EP EP18757592.3A patent/EP358861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2-08 CN CN201880013290.XA patent/CN1103261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10654A (ko) * | 2004-07-28 | 2006-02-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20120087824A (ko) * | 2011-01-28 | 2012-08-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5322210A (zh) * | 2014-06-17 | 2016-02-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5322213A (zh) * | 2014-07-30 | 2016-02-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514351A (zh) * | 2014-10-10 | 2016-04-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柔性电极组件和具有该电极组件的电化学装置 |
KR20160092748A (ko) * | 2015-01-28 | 2016-08-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CN106356475A (zh) * | 2015-07-15 | 2017-01-25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63401A1 (en) | 2019-11-28 |
US11063304B2 (en) | 2021-07-13 |
CN110326131A (zh) | 2019-10-11 |
WO2018155853A3 (ko) | 2018-10-25 |
KR20180097087A (ko) | 2018-08-30 |
EP3588618A2 (en) | 2020-01-01 |
EP3588618A4 (en) | 2020-12-02 |
WO2018155853A2 (ko) | 2018-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26131B (zh) | 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 | |
CN109428045B (zh) |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 |
EP2958162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913652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8728644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110048068B (zh) | 二次电池 | |
US8828571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9428046B (zh) | 二次电池 | |
EP2450984A2 (en) |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rechargeabe battery module | |
CN110679005B (zh) | 二次电池 | |
US9023517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20240313307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20150214536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9028999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6876618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US10333130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 |
CN111725473B (zh) | 二次电池 | |
CN114641886A (zh) | 二次电池 | |
EP4439814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EP4354599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KR20200106694A (ko) | 이차전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