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6071A - 电抗器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6071A
CN110326071A CN201880011878.1A CN201880011878A CN110326071A CN 110326071 A CN110326071 A CN 110326071A CN 201880011878 A CN201880011878 A CN 201880011878A CN 110326071 A CN110326071 A CN 110326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er
shell
coil
reacto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18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6071B (zh
Inventor
南原慎太郎
草别和嗣
前田悠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6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6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6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6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2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抗器,具备:线圈,具有并列的一对卷绕部;磁芯,具有在所述卷绕部的内部配置的内侧芯部及从所述卷绕部露出的外侧芯部;及壳体,收纳所述线圈与所述磁芯的组合体,其中,所述壳体具备:底板部,载置所述组合体;及侧壁部,从所述底板部竖立设置,所述侧壁部具备使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芯用切口部。

Description

电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抗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3月3日提出的日本国申请的特愿2017-041148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国申请记载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抗器,具备线圈和磁芯,该线圈具有并列的一对卷绕部,该磁芯形成闭磁路,该电抗器利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转换器的构成零件等。磁芯可以分为在卷绕部的内部配置的内侧芯部和在卷绕部的外部配置的外侧芯部。上述线圈与磁芯的组合体收纳于壳体的内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8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并列的一对卷绕部;
磁芯,具有在所述卷绕部的内部配置的内侧芯部及从所述卷绕部露出的外侧芯部;及
壳体,收纳所述线圈与所述磁芯的组合体,
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
底板部,载置所述组合体;及
侧壁部,从所述底板部竖立设置,
所述侧壁部具备使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芯用切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具备的线圈成形体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要解决的课题]
壳体起到物理性地保护组合体的作用,并且也利用于将电抗器向设置对象固定的情况。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电抗器中,利用壳体将组合体的整周包围,存在从组合体向外部的散热性不令人满意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壳体且散热性优异的电抗器。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并列的一对卷绕部;
磁芯,具有在所述卷绕部的内部配置的内侧芯部及从所述卷绕部露出的外侧芯部;及
壳体,收纳所述线圈与所述磁芯的组合体,
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
底板部,载置所述组合体;及
侧壁部,从所述底板部竖立设置,
所述侧壁部具备使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芯用切口部。
根据电抗器的工作条件而存在以磁芯的损失增大那样的条件使电抗器工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磁芯中的发热有时会高于线圈中的发热,当利用壳体将磁芯的外周包围时,存在热量充满于电抗器而电抗器的工作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的电抗器中,在壳体的侧壁部设有使外侧芯部的一部分向壳体的外方露出的芯用切口部,因此容易将磁芯的热量向壳体外放出。其结果是,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散热性提高,电抗器的工作稳定。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电抗器中,用于将电抗器向设置对象固定的应力能够难以作用于壳体内的组合体。例如,安装从卷绕部的轴向或并列方向的两侧将电抗器紧固的安装配件,经由该安装配件将电抗器向设置对象固定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配件的紧固力由壳体承受。而且,在壳体的一部分形成具有螺纹孔的固定部,将固定部螺纹紧固于设置对象的情况下,能够使螺纹的紧固力由壳体承受。无论如何,都不会直接使应力作用于壳体内的组合体。
<2>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所述芯用切口部是与所述侧壁部的内外连通的贯通孔,
所述外侧芯部的一部分以嵌入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状态被保持的方式。
通过外侧芯部的一部分进入贯通孔的内部并卡合于贯通孔,能够有效地抑制组合体从壳体的脱落。而且,通过设为外侧芯部进入贯通孔的结构,与仅是外侧芯部向贯通孔的里侧露出而外侧芯部未进入贯通孔的结构相比,外侧芯部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经由壳体的磁芯的散热性。
<3>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所述底板部具备使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壳体的下方露出的底孔部的方式。
通过使外侧芯部从底板部的位置露出,磁芯的热量更容易向壳体外放出,电抗器的散热性提高。
<4>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外侧芯部由包含软磁性粉末和树脂的复合材料构成,
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合。
复合材料具有通过调整软磁性粉末的量而容易调整磁特性这样的优点。而且,复合材料通过向壳体内填充复合材料而能够制造,因此能够提高电抗器的生产性。在向壳体内填充复合材料而制造磁芯的情况下,磁芯与壳体的内周面接合,从磁芯向壳体容易传播热量。其结果是,容易经由壳体向壳体的外部放出热量。
<5>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侧壁部具备线圈用切口部,在将所述卷绕部并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时,该线圈用切口部使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或另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
通过构成为除了外侧芯部之外还使一方的卷绕部的外侧面从壳体露出,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
<6>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侧壁部具备线圈用切口部,在将所述卷绕部并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时,该线圈用切口部使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及另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分别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
通过构成为除了外侧芯部之外还使两卷绕部的外侧面从壳体露出,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
<7>作为具备所述线圈用切口部的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在所述卷绕部中的从所述线圈用切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部分具备散热构件的方式。
通过在从线圈用切口部露出的卷绕部的部分配置散热构件,能够促进从线圈的散热。作为散热构件,可列举经由散热膏或散热片而安装的散热翅片,或用于将电抗器向设置对象固定的安装构件等。当然,在设置对象的导热性良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安装构件而将卷绕部的露出部分直接安装于设置对象。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卷绕部的露出部分与设置对象之间夹设散热膏或散热片作为散热构件。
<8>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在所述外侧芯部中的从所述芯用切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部分具备散热构件的方式。
通过在从芯用切口部露出的外侧芯部的部分配置散热构件,能够促进从外侧芯部的散热。在此,与对软磁性粉末进行加压成形而制造的压粉成形体的磁芯相比,软磁性粉末的复合材料的磁芯的导热率降低一位左右,例如在软磁性粉末的含量为70体积%时,为3W/m·K左右。因此,特别是在利用复合材料构成外侧芯部的情况下,优选在外侧芯部的露出部位设置散热构件。
<9>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方式,
可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线圈具备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一体化树脂,
所述一体化树脂具备:
匝包覆部,将所述卷绕部的各匝进行一体化;及
端面包覆部,夹设在所述卷绕部的端面与所述外侧芯部之间。
利用一体化树脂的匝包覆部将线圈的各匝进行一体化,由此在每当制造电抗器时向卷绕部的内部填充复合材料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复合材料从卷绕部的匝间的泄漏。而且,能够利用一体化树脂的端面包覆部来确保卷绕部的端面与外侧芯部之间的绝缘。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电抗器的实施方式。图中的同一标号表示同一名称物。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非限定为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基于图1~图4说明电抗器1的结构。图1所示的电抗器1具备线圈2与磁芯3的组合体10、及收纳组合体10的壳体6。作为该电抗器1的特征之一,可以列举磁芯3的一部分从设置于壳体6的芯用切口部61Ax、61Bx向壳体6的外部露出的情况。以下,详细说明电抗器1具备的各结构,接下来,说明该电抗器1的制造方法。
《线圈》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2具备一对卷绕部2A、2B和将两卷绕部2A、2B连结的连结部2R(图3)。本例的线圈2具备的卷绕部2A、2B是将绕组呈螺旋状地卷绕的部分,相互以相同的匝数、相同的卷绕方向形成为中空筒状,以各轴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并列。在各卷绕部2A、2B中,匝数或绕组的截面积也可以不同。而且,在本例中,利用一根绕组制造线圈2,但是也可以通过将由不同的绕组制造的卷绕部2A、2B连结来制造线圈2。
本实施方式的各卷绕部2A、2B形成为方筒状。方筒状的卷绕部2A、2B是其端面形状为将四边形形状(包含正方形形状)的角修圆后的形状的卷绕部。当然,卷绕部2A、2B也可以不形成为圆筒状。圆筒状的卷绕部是其端面形状为闭曲面形状(椭圆形状或正圆形状、赛道形状等)的卷绕部。
包含卷绕部2A、2B的线圈2可以利用包覆线构成,该包覆线在由铜或铝、镁或其合金这样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扁线或圆线等导体的外周具备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绝缘包覆。在本实施方式中,导体由铜制的扁线(绕组)构成,绝缘包覆将由瓷漆(代表性地为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包覆扁线形成为扁立卷绕,由此形成各卷绕部2A、2B。
线圈2的两端部2a、2b从卷绕部2A、2B延伸,与未图示的端子构件连接。在两端部2a、2b中,将瓷漆等绝缘包覆剥下。经由该端子构件,连接向线圈2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等外部装置。
[一体化树脂]
本例的线圈2以具备为了避免卷绕部2A、2B的各匝散开而一体化的一体化树脂5的线圈成形体4的方式被利用。一体化树脂5具有抑制卷绕部2A、2B的伸长的功能、确保线圈2与磁芯3(图1)之间的绝缘的功能。作为一体化树脂5,可以由例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尼龙6或尼龙66这样的聚酰胺(PA)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构成。此外,通过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等能够形成一体化树脂。也可以使上述树脂含有陶瓷填料而提高一体化树脂5的散热性。作为陶瓷填料,可以利用例如氧化铝、二氧化硅、氮化硼、氮化铝等非磁性粉末。
本例的一体化树脂5具备对卷绕部2A、2B的各匝进行一体化的匝包覆部50和夹设在卷绕部2A、2B的端面与外侧芯部32之间的端面包覆部51。此外,一体化树脂5具备将卷绕部2A、2B的连结部2R(图3)覆盖的连结部包覆部52。
匝包覆部50由将卷绕部2A、2B的内周面覆盖的内周包覆部50A和将卷绕部2A、2B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外周包覆部50B构成(图4)。内周包覆部50A覆盖卷绕部2A、2B的内周面整体,抑制卷绕部2A、2B的伸长,并确保卷绕部2A、2B与配置于其内部的内侧芯部31(图3)之间的绝缘。另一方面,外周包覆部50B覆盖卷绕部2A、2B的外周面中的通过将绕组弯曲而形成的四个角部,抑制卷绕部2A、2B的伸长。在此,在卷绕部2A、2B中的绕组未弯曲的平坦部未形成外周包覆部50B,向一体化树脂5的外部露出,因此从卷绕部2A、2B的外侧面的散热不会受到外周包覆部50B的阻碍。
端面包覆部51以将卷绕部2A的匝包覆部50与卷绕部2B的匝包覆部50连结的方式设置。在端面包覆部51设有与卷绕部2A、2B的内部连通的一对贯通孔51h、51h。经由该贯通孔51h,在卷绕部2A、2B的内部配置内侧芯部31(图3)。
端面包覆部51具有沿着卷绕部2A、2B的轴向朝向远离线圈2的一侧呈框状地突出的框部510。该框部510的外侧面(卷绕部2A、2B的并列方向的面)与壳体6的线圈相对壁61C、61D的阶梯抵接(参照图1、2)。框部510具有壳体6中的线圈2的定位及抑制电抗器1的制造时的复合材料的泄漏的功能。
作为一体化树脂5的另一方式,可以列举例如在绕组的外周(瓷漆等绝缘包覆的更外周)形成热粘接性树脂的包覆层,使该包覆层彼此热粘接的热粘接树脂的方式。在该方式的情况下,能够使一体化树脂5非常薄,例如能够设为1mm以下,进而100μm以下,因此能够提高线圈2的散热性。而且,由于能够将卷绕部2A、2B分别单独一体化,因此线圈2的热量容易从卷绕部2A、2B之间逃散。此外,可以在卷绕部2A、2B之间配置散热构件,或者配置测定线圈2的温度等的各种传感器。
由热粘接树脂构成的一体化树脂5非常薄,因此即使卷绕部2A、2B的各匝利用一体化树脂5进行一体化,也成为卷绕部2A、2B的匝的形状、匝的边界从外观上可知的状态。作为该热粘接树脂,也可以利用例如环氧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化性树脂。
[磁芯]
磁芯3是由压粉成形体、复合材料等构成的磁性体。为了简便起见,如图3所示,该磁芯3可以分为在卷绕部2A、2B的内部配置的内侧芯部31和在卷绕部2A、2B的外侧配置的外侧芯部32。内侧芯部31和外侧芯部32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作为前者的例子,可列举利用压粉成形体构成内侧芯部31、利用复合材料构成外侧芯部32的情况,作为后者的例子,可列举利用复合材料一体地构成内侧芯部31和外侧芯部32的情况。在本例中,利用复合材料一体构成芯部31、32。
复合材料是包含软磁性粉末和树脂的磁性体。软磁性粉末是由铁等铁族金属或其合金(Fe-Si合金、Fe-Si-Al合金、Fe-Ni合金等)等构成的磁性粒子的集合体。在磁性粒子的表面也可以形成磷酸盐等的绝缘覆膜。作为树脂,可以利用例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或PPS树脂、尼龙6、尼龙66这样的PA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等。复合材料也可以含有填料等。作为填料,可以利用例如碳酸钙、滑石、二氧化硅、粘土、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各种纤维、云母、玻璃鳞片等。另一方面,压粉成形体是对包含软磁性粉末的原料粉末进行加压成形而形成的磁性体。
与本例不同,也可以利用复合材料构成外侧芯部32,利用压粉成形体构成内侧芯部31。可以利用单独的压粉成形体构成内侧芯部31,也可以将压粉成形体的芯片与间隔板交替地连结而构成内侧芯部31。间隔板是由氧化铝等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板材。
在此,本例的外侧芯部32如后述的电抗器的制造方法所示通过在壳体6收纳了线圈成形体4之后向壳体6的内部注塑成形或填充复合材料而形成。因此,磁芯3的外侧芯部32与壳体6的内周面接合。
外侧芯部32的一部分,在本例中为卷绕部2A、2B的轴向上的端面的一部分从在后述的壳体6的侧壁部61设置的芯用切口部61Ax、61Bx(图1、2)向壳体6的外部露出。从壳体6露出的外侧芯部32的外周面与壳体6的侧壁部61的外周面齐平。在外侧芯部32的露出部分可以设置散热翅片等散热构件。在散热翅片与外侧芯部32之间也可以夹设散热膏或散热片。
《壳体》
如图1、2所示,壳体6由底板部60和侧壁部61构成。底板部60与侧壁部61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将分别准备的底板部60与侧壁部61连结。作为壳体6的材料,可以利用例如铝或其合金、镁或其合金等非磁性金属、或树脂等。如果底板部60与侧壁部61为分体,则也可以使两者60、61的材料不同。例如,可列举将底板部60设为非磁性金属、将侧壁部61设为树脂,或者将它们颠倒的结构。
本例的侧壁部61由与外侧芯部32的外周面相对的一对芯相对壁61A、61B和与卷绕部2A、2B的外周面相对的一对线圈相对壁61C、61D构成。芯相对壁61A、61B相互平行并沿着卷绕部2A、2B的轴向分离。线圈相对壁61C、61D相互平行并沿着卷绕部2A、2B的并列方向分离。
在本例中,在芯相对壁61A、61B分别设有芯用切口部61Ax、61Bx,该芯用切口部61Ax、61Bx使外侧芯部32的一部分向壳体6的外方露出。外侧芯部32的一部分进入该芯用切口部61Ax、61Bx的内部(参照图1、2的比双点划线靠外方侧的部分)。芯用切口部61Ax、61Bx的形状、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如图1所示,本例的芯用切口部61Ax、61Bx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本例的芯用切口部61Ax(61Bx)的个数为一个,但也可以为多个。本例的芯用切口部61Ax、61Bx的矩形的上端到达芯相对壁61A、61B的上端,下端位于比底板部60稍靠上方处,左右端位于比外侧芯部32的左右端面靠内方处。上述下端也可以到达底板部60,但是通过如本例那样位于比底板部60稍靠上方处而容易提高壳体6的刚性。通过设为这样的大小和形状的芯用切口部61Ax、61Bx,能够增大外侧芯部32从壳体6的露出面积。而且,芯用切口部61Ax、61Bx的左右长度比外侧芯部32的左右长度短,由此能够抑制组合体10沿着卷绕部2A、2B的轴向从壳体6脱落的情况。
如图3的III-III剖视图所示,本例的壳体6在底板部60的位置还具备底孔部60x。外侧芯部32也进入底孔部60x,进入该底孔部60x的部分与底板部60的底面齐平。因此,容易将外侧芯部32的热量从壳体6的底面侧放出。
《电抗器的效果》
在本例的电抗器1中,用于将电抗器1向设置对象固定的应力难以作用于壳体6内的组合体10。例如,在安装从卷绕部2A、2B的轴向的两侧将电抗器1紧固的安装配件并经由该安装配件将电抗器1向设置对象固定的情况下,能够使壳体6承受安装配件的紧固力。而且,在壳体6的一部分形成具有螺纹孔的固定部,将固定部螺纹紧固于设置对象的情况下,能够使壳体6承受螺纹的紧固力。无论如何,都不会直接使应力作用于壳体6内的组合体10。
另外,通过使外侧芯部32的外侧面从壳体6的侧壁部61露出,容易从外侧芯部32向壳体6的外部放出热量,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抗器1的散热性。
《用途》
本例的电抗器1能够利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这样的电动车辆上搭载的双方向DC-DC转换器等电力转换装置的构成构件。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用于制造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的电抗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首先,准备图4所示的线圈成形体4。将该线圈成形体4配置在壳体6内,进而将该壳体6配置在模具内。模具只要具备在壳体6内利用复合材料形成磁芯3时避免复合材料向壳体6外泄漏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模具可以是将包含壳体6的上端开口部的壳体6的外周整体覆盖的构件,也可以是仅将芯用切口部61Ax、61Bx或底孔部60x覆盖的构件。
接下来,向壳体6内的空间注塑成形或填充复合材料,在卷绕部2A、2B的内部形成内侧芯部31,并形成与壳体6的内周面接合的外侧芯部32。在壳体6内的复合材料固化或硬化后,通过拆卸模具而能够完成电抗器1。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芯片与间隔板组合而构成内侧芯部31的情况下,向线圈成形体4的贯通孔51h的内部插入内侧芯部31,将该线圈成形体4和内侧芯部31的组合物收纳于壳体6。并且,可以将收纳有线圈成形体4的壳体6配置于模具,向壳体6内注塑成形或填充未固化的复合材料。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内侧芯部31的两端部配置间隔板,在注塑成形时能够抑制复合材料与内侧芯部31接触而内侧芯部31损伤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基于图5说明在壳体6的芯相对壁61A、61B设有贯通孔状的芯用切口部61Ax的结构。在此,在芯相对壁61B设置的芯用切口部在附图上处于看不见的位置,但是具备与芯用切口部61Ax相同的结构。
如图5所示,本例的芯用切口部61Ax成为与侧壁部61的内外连通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状的芯用切口部61Ax嵌入外侧芯部32的一部分,嵌入于该芯用切口部61Ax的部分与芯相对壁61A的外周面齐平。根据该结构,也是,外侧芯部32的一部分从壳体6的侧壁部61露出,能够容易地将外侧芯部32的热量向侧方放出。
通过将芯用切口部61Ax设为贯通孔状,外侧芯部32中的嵌入于芯用切口部61Ax的内部的部分的上表面与芯用切口部61Ax的内周面卡合。因此,无论是将壳体6放倒还是颠倒,组合体10都不会从壳体6脱落。即,电抗器1对于设置对象的安装方向的自由度升高。而且,根据该结构,外侧芯部32从芯用切口部61Ax露出,但是与未嵌入于芯用切口部61Ax的结构相比,与壳体6的接触面积增大,容易经由壳体6使外侧芯部32的热量散热。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基于图6,说明除了外侧芯部32之外,一方的卷绕部2A、2B的外侧面从壳体6露出的电抗器1。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功能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图6是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的概略俯视图。如图6所示,在本例的壳体6上,除了芯用切口部61Ax、61Bx之外,在侧壁部61的线圈相对壁61D形成有线圈用切口部61Dy。卷绕部2B中的卷绕部2A、2B的并列方向的外侧面从线圈用切口部61Dy向壳体6的外方露出。
线圈用切口部61Dy的形状、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例中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本例的线圈用切口部61Dy为一个,但也可以为多个。本例的线圈用切口部61Dy的矩形的上端(纸面跟前方向的端部)到达线圈相对壁61D的上端,下端(纸面进深方向的端部)比卷绕部2A、2B的下方侧的弯曲角部高,左右端(纸面上下方向的端部)与卷绕部2A、2B的轴向端面大致齐平。通过设为这样的大小和形状的线圈用切口部61Dy,能够增大卷绕部2B从壳体6的露出面积。而且,线圈用切口部61Dy与卷绕部2B的侧视观察的面积大致相同,但是比包含一体化树脂5的线圈成形体4的侧视观察的面积小,因此能够抑制组合体10沿卷绕部2A、2B的并列方向从壳体6脱落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1中,在从线圈用切口部61Dy露出的卷绕部2B的外周面配置加强构件7。本例的加强构件7具有与壳体6的在卷绕部2B的轴向上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具有保持线圈相对壁61D的在卷绕部2B的轴向上的强度的作用。因此,例如,沿着卷绕部2B的轴向将线圈相对壁61D紧固,进行将加强构件7作为向设置对象的安装面的侧方固定的情况下,能够使加强构件7承受紧固力,能够降低壳体6的变形、与之相伴的向组合体10的应力负载。
另外,本例的加强构件7由导热性与壳体6同等或比壳体6优异的材料构成,也作为使线圈2的散热性提高的散热构件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卷绕部2B与加强构件(散热构件)7之间设置散热膏、发泡性的散热片等导热材料,促进从卷绕部2B向加强构件7的导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将线圈相对壁61D紧固而进行将线圈相对壁61D作为向设置对象的安装面的侧方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加强构件7。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线圈相对壁61D与设置对象之间夹设散热膏、散热片等作为散热构件。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基于图7,说明除了外侧芯部32之外,两卷绕部2A、2B的外侧面从壳体6露出的电抗器1。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功能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图7是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1的概略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本例的壳体6,除了线圈用切口部61Dy之外,在线圈相对壁61C也形成有线圈用切口部61Cy。根据该结构,组合体10的四方朝向壳体6外露出,因此容易提高电抗器1的散热性。
本例的侧壁部61如四根分离的柱那样。因此,在将电抗器1利用安装配件等紧固而将电抗器1固定于设置对象的情况下,优选使侧壁部61具有紧固方向的耐力。在图7的例子中,设想紧固力沿卷绕部2A、2B的轴向作用的情况,在线圈相对壁61C、61D的外侧分别配置与线圈相对壁61C、61D相同长度的加强构件7、7。该加强构件7、7也与实施方式3同样由导热性与壳体6同等或比壳体6优异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促进从卷绕部2A、2B的散热。
标号说明
1 电抗器
10 组合体
2 线圈
2A、2B 卷绕部2R连结部2a、2b端部
3 磁芯
31 内侧芯部32外侧芯部
4 线圈成形体
5 一体化树脂
50 匝包覆部50A内周包覆部50B外周包覆部
51 端面包覆部52连结部包覆部
51h 贯通孔510框部
6 壳体
60 底板部60x底孔部
61 侧壁部61A、61B芯相对壁
61C、61D 线圈相对壁
61Ax、61Bx 芯用切口部
61Cy、61Dy 线圈用切口部
7 加强构件(散热构件)。

Claims (9)

1.一种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并列的一对卷绕部;
磁芯,具有在所述卷绕部的内部配置的内侧芯部及从所述卷绕部露出的外侧芯部;及
壳体,收纳所述线圈与所述磁芯的组合体,
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
底板部,载置所述组合体;及
侧壁部,从所述底板部竖立设置,
所述侧壁部具备使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芯用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芯用切口部是与所述侧壁部的内外连通的贯通孔,
所述外侧芯部的一部分以嵌入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状态被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底板部具备使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壳体的下方露出的底孔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外侧芯部由包含软磁性粉末和树脂的复合材料构成,
所述外侧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侧壁部具备线圈用切口部,在将所述卷绕部并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时,该线圈用切口部使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或另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侧壁部具备线圈用切口部,在将所述卷绕部并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时,该线圈用切口部使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及另一方的所述卷绕部的所述并列方向的外侧面分别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卷绕部中的从所述线圈用切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部分具备散热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外侧芯部中的从所述芯用切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方露出的部分具备散热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线圈具备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一体化树脂,
所述一体化树脂具备:
匝包覆部,将所述卷绕部的各匝进行一体化;及
端面包覆部,夹设在所述卷绕部的端面与所述外侧芯部之间。
CN201880011878.1A 2017-03-03 2018-02-23 电抗器 Active CN110326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1148A JP6593780B2 (ja) 2017-03-03 2017-03-03 リアクトル
JP2017-041148 2017-03-03
PCT/JP2018/006785 WO2018159503A1 (ja) 2017-03-03 2018-02-23 リアク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6071A true CN110326071A (zh) 2019-10-11
CN110326071B CN110326071B (zh) 2021-04-27

Family

ID=6337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1878.1A Active CN110326071B (zh) 2017-03-03 2018-02-23 电抗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5386B2 (zh)
JP (1) JP6593780B2 (zh)
CN (1) CN110326071B (zh)
WO (1) WO20181595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6594B2 (ja) * 2017-05-22 2020-03-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6948300B2 (ja) * 2018-09-25 2021-10-1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JP7089672B2 (ja) * 2018-10-25 2022-06-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213162B2 (ja) * 2019-07-29 2023-01-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放熱構造
JP2022069044A (ja) 2020-10-23 2022-05-11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リアクトル
GB2618373A (en) * 2022-05-05 2023-11-0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Hybrid construction transform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8465A (ja) * 2008-11-12 2010-05-27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インダクタ
JP2013197567A (ja) * 2012-03-23 2013-09-30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26618A (zh) * 2012-05-15 2013-12-04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电抗器
JP2015012147A (ja) * 2013-06-28 2015-01-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2015095563A (ja) * 2013-11-12 2015-05-18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JP2015170674A (ja) * 2014-03-06 2015-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アクトル
CN105074846A (zh) * 2013-03-28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
CN106415750A (zh) * 2014-06-24 2017-02-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芯部件、电抗器及芯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0816B1 (en) * 2003-12-10 2013-02-13 Tamura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JP4856890B2 (ja) * 2005-04-28 2012-01-1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9231495A (ja) * 2008-03-21 2009-10-08 Toyota Motor Corp リアクトル
US20110156853A1 (en) 2008-08-22 2011-06-30 Masayuki Kato Reactor-use component and reactor
EP2413336A4 (en) * 2009-03-25 2017-10-0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Reactor
JP4650755B1 (ja) 2009-08-31 2011-03-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WO2011101976A1 (ja) * 2010-02-19 2011-08-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20678B2 (ja) 2011-05-10 2013-01-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5120679B1 (ja) 2011-05-10 2013-01-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2013115140A (ja) * 2011-11-25 2013-06-10 Toyota Motor Corp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64598B2 (ja) * 2012-01-20 2016-08-0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43223B2 (en) 2013-03-29 2016-05-17 Tamura Corporation Reactor
JP6343141B2 (ja) * 2013-11-22 2018-06-1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JP2015153929A (ja) * 2014-02-17 2015-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アクトル
JP6674872B2 (ja) * 2016-09-09 2020-04-01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8465A (ja) * 2008-11-12 2010-05-27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インダクタ
JP2013197567A (ja) * 2012-03-23 2013-09-30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26618A (zh) * 2012-05-15 2013-12-04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电抗器
CN105074846A (zh) * 2013-03-28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
JP2015012147A (ja) * 2013-06-28 2015-01-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2015095563A (ja) * 2013-11-12 2015-05-18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JP2015170674A (ja) * 2014-03-06 2015-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アクトル
CN106415750A (zh) * 2014-06-24 2017-02-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芯部件、电抗器及芯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8007A (ja) 2018-09-20
WO2018159503A1 (ja) 2018-09-07
CN110326071B (zh) 2021-04-27
US20200075215A1 (en) 2020-03-05
US11495386B2 (en) 2022-11-08
JP6593780B2 (ja)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6071A (zh) 电抗器
CN107004497B (zh) 电抗器
US20190131052A1 (en) Reactor
JP5267240B2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コンバータ
WO2017099026A1 (ja) リアクトル
JP6376461B2 (ja) リアクトル
US11158452B2 (en) Reactor
CN110520950A (zh) 电抗器
CN109036773A (zh) 电抗器
JPWO2017155010A1 (ja) コイル部品
JP6844494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7126679A (ja) リアクトル
US10163563B2 (en) Reactor
JP2010245458A (ja) リアクトル用コイル部材及びリアクトル
CN110494940A (zh) 电抗器
CN110402474A (zh) 线圈成型体及电抗器
JP2009130152A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267184A1 (en) Rea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actor
CN109036815A (zh) 电抗器
US20220130584A1 (en) Circuit structure,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it structure
WO2016208441A1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US11139107B2 (en) Reactor
CN110199365A (zh) 电抗器
JP6016035B2 (ja) リアクトル
WO2020105469A1 (ja) リアク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