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040B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040B
CN110325040B CN201880013220.4A CN201880013220A CN110325040B CN 110325040 B CN110325040 B CN 110325040B CN 201880013220 A CN201880013220 A CN 201880013220A CN 110325040 B CN110325040 B CN 110325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ease
plant
virus
disease caus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2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5040A (zh
Inventor
萩原宽之
安乐城夏子
津田干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 Plant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325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5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0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A01N43/1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a carbocycl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8Immuni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12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a —O—CO—N<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thereof, neither directly attached to a ring nor the nitrogen atom being a member of a heterocycl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00Disinfectants;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r mixtur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21/00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含有选自由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用于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

Description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除特定植物病害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防除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大量化学药物被用于防除植物病害。但是,为了防除同种植物病害而将具有类似骨架的发挥相似作用的化学药物频繁使用或过量给药等,从而导致植物病原菌对该化学药物的耐性问题日趋显著。
另一方面,发现近来消费者对低农药作物的需求及对减轻由化学农药导致的环境负荷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
所谓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以下简称为“MBI剂”。),是抑制丝状菌类的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杀菌剂。已知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或瓜类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入侵植物体时,附着胞(appressorium)需要进行黑色素化(非专利文献1),而MBI剂通过抑制附着胞的黑色素化来阻止对植物体的入侵,从而显示防除效果(非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认为MBI剂对于水稻的稻瘟病菌或瓜类的炭疽病菌以外的、在入侵植物体时附着胞无需黑色素化的其他丝状菌以及不具有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细菌或病毒等的植物病害不显示防除效果。
作为MBI剂,已知有托普罗卡布(Tolprocarb)、咯喹酮(Pyroquilon)、三环唑(Tricyclazole)、四氯苯酞(Fthalide)、环丙酰菌胺(Carpropamide)、双氯氰菌胺以及氰菌胺,作为水稻稻瘟病防除剂使用。MBI剂根据各个化合物所抑制的与黑色素生物合成相关的酶的种类被分类为3类。FRAC Code List中,托普罗卡布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in melanin biosynthesis),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还原酶(Reductase in melanin biosynthesis),环丙酰菌胺、双氯氰菌胺及氰菌胺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脱氢酶(Dehydratase in melaninbiosynthesis),故而分别被分类为MBI-P(MBI-Polyketide synthase)(MBI-聚酮合酶)、MBI-R(MBI-Reductase)(MBI-还原酶)和MBI-D(MBI-Dehydratase)(MBI-脱氢酶)(非专利文献3)。
已发现本发明涉及的托普罗卡布是显示植物病害防除作用的二胺衍生物,特别是对于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显示高防除效果(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含有包括托普罗卡布的二胺衍生物与选自由其他的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螨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化合物的有害生物防除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病害虫防除方法(专利文献2)。并且公开了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包含已知的托普罗卡布的由通式(DD)表示的化合物的有害生物防除组合物(专利文献3)。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021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022
但是,含有托普罗卡布作为唯一的针对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成分的制剂虽然被注册为针对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以及作为因细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Burkholderia glumae)的农药,但未公开对上述以外的植物病害显示防除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咯喹酮是已知的化合物,已知对水稻稻瘟病显示防除效果(专利文献4)。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专利文献5)。并且,公开了下述内容:虽然并不包括咯喹酮本身,但作为咯喹酮的类似化合物的吡咯并喹啉酮(pyrroloquinolinone)系化合物显示了针对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专利文献6)。但是,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咯喹酮的类似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化合物针对使植物致病的细菌类的抗菌活性均未公开。并且,含有咯喹酮作为唯一的针对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成分的制剂被注册为针对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和因细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农药。但是,例如,虽然已公开了对于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瓜类的炭疽病的防除效果,但并未公开针对上述以外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效果(专利文献7)。
本发明的三环唑是已知对于水稻稻瘟病显示防除效果的已知化合物(非专利文献4)。但是,含有三环唑作为唯一的针对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成分的制剂虽然被注册为针对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的农药,但未公开针对上述以外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四氯苯酞是已知对水稻稻瘟病显示防除效果的已知化合物(非专利文献5)。另外,含有四氯苯酞作为唯一的针对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成分的制剂被注册为针对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的农药。但是,虽然已公开针对例如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瓜类的炭疽病的防除效果(专利文献7),但是并未公开针对上述以外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效果。
关于作为MBI-R剂的咯喹酮和四氯苯酞、以及作为MBI-D剂的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已公开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炭疽病的防除方法(专利文献7)。
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脱氢酶、作为MBI-D剂已知的环丙酰菌胺对于作为因细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和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显示防除效果是已知的(专利文献8)。但是,其作用活性与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无关,是因诱发宿主植物的抵抗性而引起的,即使是作用于相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MBI-P剂或MBI-R剂,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容易预料到其对这些病害显示防除效果。因此,不仅不知道作为MBI-P剂的托普罗卡布用于园艺作物时对其病害的防除效果,也不知道作为MBI-R剂的咯喹酮、三环唑和四氯苯酞用于园艺作物时对不包括炭疽病的病害的防除效果。
已知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P剂、MBI-R剂和MBI-D剂)在培养基上不显示明显的抑制菌丝伸长的活性(也称为“抗菌活性”。),通过抑制黑色素的蓄积来抑制菌群在培养基上的着色(抑制菌群着色的活性)。MBI剂中,在培养基上检测防除效果时,抑制菌群着色的活性成为指标。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5/042474
专利文献2:WO2006/106811
专利文献3:WO2008/075453
专利文献4:GB1394373
专利文献5:US4550165
专利文献6:US20080221110
专利文献7:JPA2008024682
专利文献8:JP2000109404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cta Biochemica Polonica 2006,53,(3):429-443(Review)
非专利文献2:Pesticide Outlook2001,12,32-35
非专利文献3:FRAC Code List2016
非专利文献4: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978,8(1):26-32
非专利文献5:Japanese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1982,48(1):58-6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背景技术而完成的,基于对现有的有关植物病害防除剂的认知,选自由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和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不足以防除与水稻稻瘟病等已知的可被上述药物控制的植物病害不同的丝状菌病、细菌病或病毒病,针对这些植物病害,人们要求新的植物病害防除剂和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该组合物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选自由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对于上述与作为可被上述药物控制的病害的水稻稻瘟病等已知病害不同的植物病害显示高防除效果,即使对病害栖息环境施予的有效成分量低也能显示高活性,并且植物未见发生药害。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深入研究了选自由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对于与水稻稻瘟病等已知的可被上述药物控制的植物病害不同的丝状菌病、细菌病或病毒病等的植物病害的效果,结果发现托普罗卡布或其盐对于作为丝状菌病的水稻稻瘟病以外的丝状菌病、水稻谷枯细菌以外的细菌病或者病毒病的植物病害显示了防除效果,并且发现咯喹酮、三环唑、四氯苯酞或它们的盐对于水稻稻瘟病及炭疽病以外的丝状菌病、水稻谷枯细菌以外的细菌病、或病毒病等的植物病害显示防除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记载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施用方法是专利文献1至8及非专利文献1至5的任一篇中均没有任何公开的新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的[1]至[18]。
[1]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其含有选自由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作为有效成分,其用于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
[2]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效成分为托普罗卡布或其盐。
[3]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效成分是选自由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植物病害是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及炭疽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4]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植物病害是选自由园艺作物的丝状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5]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植物病害是选自由不包括炭疽病的园艺作物的丝状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6]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细菌病是水稻白叶枯病及/或水稻内颖褐变病(rice bacterial palea browning)。
[7]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植物病害是选自由因细菌引起的病害、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及因病毒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因细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因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因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及因Erwinia(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白粉病及霜霉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病毒引起的病害是因选自由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8]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是将含有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四氯苯酞或它们的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用于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
[9]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成分是托普罗卡布或其盐。
[10]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成分是选自由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
用于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及炭疽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
[11]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病害是选自由园艺作物的丝状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2]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病害是选自由不包括炭疽病的园艺作物的丝状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3]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菌病是水稻白叶枯病及/或水稻内颖褐变病。
[14]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病害是选自由因细菌引起的病害、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及因病毒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因细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因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因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及因Erwinia(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白粉病及霜霉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病毒引起的病害是因选自由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15]如[8]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施用方法是对植物体或土壤的处理。
[16]如[15]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方法是对土壤的处理,是种植前、种植时或种植后的土壤灌注、土壤混合及/或对土壤表面的处理。
[17]如[15]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方法是对植物体的散布。
[18]如[15]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方法是对种子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施用方法,选自由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对于下述病害可以获得优异的防除效果,所述病害是:与上述的可被上述药物控制的植物病害不同的丝状菌病、细菌病或病毒病等的植物病害,例如作为因细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水稻内颖褐变病(Erwinia herbicola)、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及卷心菜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cucurbitae)、番茄白粉病(Oidium neolycopersici)及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作为病毒的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等。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作为本专利申请的第1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选自作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MBI-P剂(托普罗卡布或其盐)及MBI-R剂(咯喹酮、三环唑、四氯苯酞或它们的盐)中的至少1种作为有效成分,用作针对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的防除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托普罗卡布。
另外,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从本发明效果的观点来看,有效成分是选自由咯喹酮、三环唑及四氯苯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或它们的盐时,优选用作针对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及炭疽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的防除组合物。
本发明的作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MBI-P剂(托普罗卡布或其盐)或MBI-R剂(咯喹酮、三环唑、四氯苯酞或它们的盐)是已知的化合物,已知该化合物的游离体(educt)分别作为CAS No.911499-62-2、57369-32-1、41814-78-2、27355-22-2被公开,含有该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仅用于水稻。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根据通常的方法进行制备。即,该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有效成分,但也可以在含有1种有效成分的组合物中加入其他有效成分,制备含有至少1种有效成分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在所得的该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进一步混合载体进行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例如添加表面活性剂、润湿剂、粘固剂、增稠剂、防菌防霉剂、着色剂、稳定剂等制剂用辅助剂,根据通常的方法适当地制剂化为例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粉剂、乳剂等。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通常以重量比计在0.005~99%的范围,优选在0.1~90%的范围,更优选在0.3~80%的范围。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根据制剂形态而不同,能适当地选择,但通常在粉剂中为0.01~30重量%,在可湿性粉剂中为0.1~80重量%,在颗粒剂中为0.5~25重量%,在乳剂中为2~50重量%,在悬浮剂中为1~50重量%,在干悬浮剂中为1~80重量%。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优选含量在粉剂中为0.05~10重量%,在可湿性粉剂中为5~60重量%,在颗粒剂中为2~15重量%,在乳剂中为5~50重量%,在悬浮剂中为5~50重量%,在干悬浮剂中为5~60重量%。
用于上述组合物的载体是为了帮助有效成分到达应处理部位、且使有效成分的贮藏、运输、处理容易进行而配合的合成或天然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只要为通常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使用的物质即可,可使用固体或液体中的任一种,并无特别限制。
作为固体载体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膨润土、蒙脱石、高岭石、硅藻土、白土、滑石、粘土、蛭石、石膏、碳酸钙、无定形二氧化硅、硫酸铵等无机物质;大豆粉、木粉、锯屑、小麦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等植物性有机物质;或尿素等。
作为液体载体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异丙基苯等芳香族烃类及环烷类;正链烷烃(n-paraffin)、异链烷烃(iso-paraffin)、液体石蜡、煤油、矿物油、聚丁烯等链烷烃类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二氧杂环己烷、二甘醇二甲基醚等醚类;乙醇、丙醇、乙二醇等醇类;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丁酯等碳酸酯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非质子性溶剂;或水等。
进而,为了增强本发明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效力,考虑到制剂的剂型、处理方法等,也可以根据目的分别单独或组合使用辅助剂。作为辅助剂,例如可以举出表面活性剂、结合剂、崩解剂、稳定剂、pH调节剂、防菌防霉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等。
通常,出于将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乳化、分散、扩展或/及润湿等目的而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脂肪酸蔗糖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树脂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二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二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烷基苯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脂肪酰胺、聚氧乙烯双苯基醚、聚氧化烯苄基苯基醚、聚氧化烯苯乙烯基苯基醚、高级醇的聚氧化烯加成物及聚氧乙烯醚及酯型硅氧烷及氟类表面活性剂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苄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硫酸酯、石蜡烃磺酸酯、烷基磺酸酯、AOS、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烷基苯磺酸酯、萘磺酸酯、二烷基萘磺酸酯、萘磺酸酯的甲醛缩合物、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酯、木素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半酯、脂肪酸酯、N-甲基-脂肪酸肌氨酸酯、树脂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二烷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苄基化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苄基化苯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化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化苯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磷酸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亚胺、磷酸烷基酯、三聚磷酸钠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丙烯酸和丙烯腈、丙烯酰胺甲基丙磺酸衍生的聚阴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聚氧乙烯烷基氯化铵、烷基N-甲基溴化吡啶、单甲基化氯化铵、二烷基甲基化氯化铵、烷基五甲基二氯化丙烯胺、烷基二甲基苯扎氯铵、苄索氯铵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甜菜碱、烷基二甲基苄基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润湿剂,可以举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二辛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基琥珀酸钠、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烷基萘磺酸钠或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
作为粘固剂,可以举出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蜡、聚乙烯基烷基醚、烷基苯酚的甲醛缩合物、淀粉的磷酸酯、合成树脂乳液、淀粉类、树脂粉末、水膨润性高分子物质、石蜡等。
作为结合剂,例如可以举出藻酸钠、聚乙烯醇、阿拉伯胶、CMC钠或膨润土等。
做为崩解剂,例如可以举出CMC钠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作为稳定剂,例如可以举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或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pH调节剂,例如可以举出磷酸、乙酸或氢氧化钠等,作为防菌防霉剂,例如可以举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等工业用杀菌剂。
作为增稠剂,例如可以举出黄原胶、瓜耳胶、CMC钠、阿拉伯胶、聚乙烯醇或蒙脱石等,作为消泡剂,例如可以举出硅氧烷类化合物等,作为防冻剂,例如可以举出丙二醇、乙二醇等。但是,这些辅助剂并不限于上述物质。
作为着色剂,例如可以举出炭黑、氧化铁红、溶剂红23、C.I.酸性蓝1(C.I.AcidBlue 1)、C.I.酸性黄23(C.I.Acid Yellow 23)等。
下面,对作为本专利申请的第2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是使用作为本专利申请第1发明的含有选自作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MBI-P剂(托普罗卡布及其盐)及MBI-R剂(咯喹酮、三环唑、四氯苯酞及其盐)的至少1种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来防除选自不包括水稻稻瘟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的至少1种的病害。
作为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施用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对植物体的茎叶散布处理、苗箱处理、利用水稻插秧机的垄施用、对水田水的水面施用、对土壤表面的散布处理、对土壤表面散布处理后的土壤混合、向土壤中的注入处理、在土壤中的注入处理后的土壤混合、土壤灌注处理、土壤灌注处理后的土壤混合、对植物种子的喷洒处理、对植物种子的涂抹处理、对植物种子的浸渍处理或对植物种子的包衣处理、与植物种子的混合处理等,但只要能施用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则可以采用任一种方法。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通常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任一种施用方法中均能发挥足够的效力。
需要说明的是,施用方法是对土壤的处理时,可以是栽培作物的种植前、种植时或种植后的土壤灌注、土壤混合及/或对土壤表面的处理。
进而,可以将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与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与本发明未记载的已知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作为搭配剂进行组合用于防除植物病害。其施用方法可以根据上述施用法来进行,施用时的处理顺序、处理为止的时间(时期)及处理次数等具体的方法只要有防除植物病害的效果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作为对象的植物病害、植物、其他与施用相关的环境等,适当选择决定。
并且,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与含有其他有效成分的(即含有至少1种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组合,或者在含有单独的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或含有其他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适当组合本发明的作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有效成分以外的已知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来制备组合物。该组合物可以用水稀释而用作处理液。另外,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也可以与含有其他有效成分(即含有至少1种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组合,或者以成为含有单独的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或含有不同的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方式在使用时混合,制备成混合物。这些组合物可以进一步用水稀释,用作散布液(罐混法,tank mix法)。
含有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施用量及施用浓度只要有防除植物病害的效果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对象作物、对象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化合物的剂型、施用方法及各种环境条件等适当选择来决定。
散布该组合物时,通常,每一公顷的有效成分量为10~10000g,优选每一公顷为25~5000g。另外,将该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乳剂用水稀释进行散布时,其稀释倍率通常为5~50000倍,优选为10~20000倍,更优选为15~10000倍。另外,使用该组合物进行种子处理时,其使用量通常是每1kg种子为0.001~50g,优选为0.01~10g。
当将该组合物进行对植物体的茎叶散布处理、对土壤表面的散布处理、在土壤中的注入处理、土壤灌注处理等时,可以将该组合物在适当的载体中将该组合物稀释为适当的浓度后进行处理。使该组合物与植物种子接触时,可以直接将植物种子浸渍在该组合物中。另外,该组合物可以将其在适当的载体中稀释成适当的浓度后,对植物种子进行浸渍、包衣、喷洒、涂抹处理来使用。包衣·喷洒·涂抹处理时该组合物的使用量通常是干燥植物种子重量的0.05~50%左右,优选为0.1~30%,但其使用量并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根据作为处理对象的植物种子的种类等适当选择来决定。
作为适当的载体,例如可以举出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的液体载体;膨润土、蒙脱石、高岭石、硅藻土、白土、滑石、粘土、蛭石、石膏、碳酸钙、无定形二氧化硅、硫酸铵等无机物质、大豆粉、木粉、锯屑、小麦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等植物性有机物质,或尿素等固体载体,但并不限定于此。
本说明书中的植物体为进行光合作用且不运动地生活的物质,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葡萄、苹果、梨、桃、樱桃、柿、柑橘、大豆、菜豆、草莓、马铃薯、卷心菜、白菜、莴苣、番茄、黄瓜、茄子、西瓜、甜菜、菠菜、豌豆、南瓜、甘蔗、烟草、青椒、甘薯、芋头、药蒻、甘蓝型油菜、棉、向日葵、郁金香、菊、葱、洋葱、蒜、生姜、草坪草及转基因植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本说明书的园艺作物是指果树(结出用于食用的果实的木本植物)、蔬菜(不包括玉米、水稻及麦类的为了食用而栽培的草本植物)及花卉类(用于观赏而栽培的作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葡萄、苹果、梨、桃、樱桃、柿、柑橘、大豆、菜豆、草莓、马铃薯、卷心菜、白菜、莴苣、番茄、黄瓜、茄子、西瓜、菠菜、豌豆、南瓜、甘蔗、烟草、青椒、甘薯、芋头、药蒻、甘蓝型油菜、棉、向日葵、郁金香、菊、葱、洋葱、蒜、生姜及它们的转基因作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本说明书的植物种子是为储存幼植物发芽所需的营养成分、在农业上用于繁殖的物质,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玉米、大豆、棉、稻、甜萝卜、小麦、大麦、向日葵、番茄、黄瓜、茄子、菠菜、豌豆、南瓜、甘蔗、烟草、青椒、甘蓝型油菜等种子;芋头、马铃薯、甘薯、药蒻等种薯;食用百合、郁金香等球根或薤等的种球等;或对基因等进行人工操作而产生的植物,该植物例如可以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赋予了除草剂耐性的大豆、玉米、棉等;适应寒冷地域的水稻、烟草等;赋予了杀虫物质产生能力的玉米、棉、马铃薯等经转化的种子;等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当然,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作为搭配剂例如可以与其他的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成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等农药、土壤改良剂或肥效物质混合使用,也可以与这些物质制成混合制剂。
作为具体的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除虫菊酯、胺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炔呋菊酯、苄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四溴菊酯、乙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氟丙菊酯、七氟菊酯、联苯菊酯、炔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S-氰戊菊酯、溴氟菊酯、甲氧苄氟菊酯、丙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溴氟菊酯、氟硅菊酯、除虫菊提取物、醚菊酯、溴氟醚菊酯、DDVP、杀螟腈、倍硫磷、杀螟硫磷、杀虫威、甲基毒虫畏、丙虫磷、甲基对硫磷、双硫磷、辛硫磷、乙酰甲胺磷、异柳磷、水杨硫磷、DEP、EPN、乙硫磷、灭蚜磷、哒嗪硫磷、二嗪农、甲基嘧啶磷、乙嘧硫磷、异噁唑硫磷、喹硫磷、甲基毒死蜱、毒死蜱、伏杀硫磷、亚胺硫磷、杀扑磷、异亚砜磷、蚜灭磷、马拉硫磷、稻丰散、乐果、福尔莫硫磷、硫灭松、乙拌磷、甲拌磷、特丁硫磷、丙溴磷、普硫松、甲丙硫磷、吡唑硫磷、久效磷、二溴磷、噻唑磷、敌百虫、灭线磷、硫线磷、毒虫畏、除线磷、乙拌磷、甲胺磷、敌敌畏、丁基嘧啶磷、氧乐果、三唑磷、亚砜磷、保棉磷、氯氧磷、百治磷、乙拌磷、克线磷、磷胺、敌百虫、氯甲硫磷、甲基内吸磷、速灭磷、对硫磷、丁基嘧啶磷、MEP、马拉硫磷、DCIP、MPP、NAC、MTMC、MIPC、BPMC、XMC、PHC、MPMC、乙硫甲威、噁虫威、抗蚜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灭多虫、杀线威、丁醛肟威、硫双威、棉铃威、克百威、甲硫威、苯硫威、伐虫脒、二甲苯基氨基甲酸甲酯(xylylmethylcarbamate)、残杀威、异丙威、呋线威、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呋虫胺、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溴螨酯、三氯杀螨醇、硫丹、林丹、除虫脲、氟啶脲、氟苯脲、杀铃脲、氟虫脲、氟环脲、氟铃脲、啶蜱脲、丁醚脲、氟酰脲、多氟虫酰脲、双三氟虫脲、环虫酰肼、氯虫酰肼、甲氧虫酰肼、虱螨脲、灭蝇胺、唑蚜威、虫酰肼、噻嗪酮、稻瘟灵、硫酸烟碱、多萘菌素复合物、阿维菌素、密灭汀、雷皮菌素、BT剂、多杀菌素、鱼藤酮、杀螟丹、杀虫环、杀虫磺、噻氟菌胺、氟酰胺、灭锈胺、戊菌隆、噻唑菌胺、氧化萎锈灵、萎锈灵、硅噻菌胺、环丙酰菌胺、双氯氰菌胺、氰菌胺、嘧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亚胺菌、氟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春雷霉素、有效霉素、稻瘟素S苄基氨基苯磺酸盐、多抗霉素、叶枯酞、土霉素、链霉素、稻瘟素S、米多霉素(mildiomycin)、多抗霉素类、嘧菌腙、氯苯嘧啶醇、啶斑肟、氟苯嘧啶醇、乙嘧酚磺酸酯、硅氟唑、呋吡菌胺(furametpyr)、种菌唑、氟菌唑、咪鲜胺、稻瘟酯、抑霉唑、亚胺唑、氯唑灵(etridiazole)、氟环唑、恶咪唑富马酸盐、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四氟醚唑、戊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灭菌唑(triticonazole)、联苯三唑醇、恶霉灵、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丙环唑、糠菌唑、己唑醇、戊菌唑、叶菌唑、铜、壬基苯酚磺酸铜、碱性氯化铜、碱性硫酸铜、8-羟基喹啉铜、DBEDC、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铜、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硫菌灵、多菌灵、麦穗宁、EDDP、IBP、甲基立枯磷、福赛特(fosetyl)、敌螨普(dinocap)、吡菌磷、甲霜灵、噁霜灵、苯霜灵、高效甲霜灵、异菌脲、腐霉利、乙烯菌核利、乙菌利、福美联(thiuram)、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锌、代森联、代森锰(maneb)、福美锌、代森铵、羟基异噁唑、磺菌威、三氯硝基甲烷、磺菌胺、棉隆、异硫氰酸甲酯、羟基异噁唑钾、土菌灵(echlomezole)、1,3-二氯丙烯、TPN、克菌丹、嘧菌胺、嘧菌环胺、嘧霉胺、油菜籽油、机油(machine oil)、硫、石硫合剂、硫酸锌、三苯锡、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次氯酸盐、烯酰吗啉、苯锈啶、芬普福(fenpropimorph)、螺环菌胺、十三吗啉、十二环吗啉、氟吗啉、乙酯杀螨醇、溴螨酯、四氯杀螨砜、CPCBS、BPPS、甲基克杀螨、双甲脒、苯螨特、噻螨酮、苯丁锡、环己锡、除螨灵、四螨嗪、哒螨酮、唑螨酯、喹螨醚、吡螨胺、嘧螨醚、亚醌螨(acequinocyl)、联苯肼酯、乙螨唑、螺螨酯(spirodiclofen)、螺甲螨酯、磺胺螨酯(amidoflumet)、氟螨嗪、三氯杀螨醇、吡蚜酮、氟虫腈、苯氧威、吡丙醚、烯虫酯、烯虫乙酯、烯虫炔酯、硫丹、乙基-(3-叔丁基-1-二甲基氨基甲酰基-1H-1,2,4-三唑-5-基硫基)-乙酸酯(triazuron)、硫丹(benzoepin)、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氟硫磷、嘧螨酯(fluacrypyrim)、氟螨嗪(flufenzine)、茚虫威、唑虫酰胺、伽玛赛洛宁(gammacyhalothrin)、乙虫清(ethiprole)、乙酞虫腊(acetoprole)、磺胺蜻醋、溴虫清(Chlorphenapyr)、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e)、啼虫胺(flufenerim)、啶虫丙醚(Pyridalyl)、油酸钠、油酸钾、印楝素(azadilachtin)、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炔螨特、三唑锡、苯螨特、四聚乙醛、丙苯烃菊酯(protrifenbute)、氯苯噻挫、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氰氟虫腙、硫酸烟碱、石灰氮、机油、杀虫磺、苯甲酰胺(benzamide)、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吡氟喹虫唑(pyrifluquinazon)、氰氟虫腙、噁喹酸(oxolinic acid)、假单胞菌CAB-02、深绿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咯菌腈、DPC、4-[3-(3,4-二甲氧基苯基)-3-(4-氟苯基)丙烯酰基]吗啉、敌菌灵、异丙菌胺、抑霉唑、双胍辛胺烷苯磺酸盐(iminoctadinealbesilate)、苯氧喹啉、甲基克杀螨、金属银、五氯硝基苯、双胍辛盐、百菌清、地茂散(chloroneb)、氰霜唑、乙霉威、苯氟磺胺、氯硝胺、二氰蒽醌、氟嘧菌胺、二甲嘧酚、霜脲氰、硅噻菌胺、螺环菌胺、苯酰菌胺、噻二嗪、多果定、嗪胺灵、甲苯氟磺胺、酞菌酯、恶唑菌酮、咪唑菌酮、种衣酯、拌种咯、环酰菌胺、灭菌丹、氟啶胺、唑呋草(fluoroimide)、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丙二醇脂肪酸酯、调环酸钙盐、苯噻硫氰、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腈菌唑、有机镍、白藜芦醇(resveratrol)、吡噻菌胺、哒菌酮、双胍辛胺乙酸盐、tianidil、噻酰菌胺(tiadinil)、烯丙苯噻唑、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吡菌苯威(pyribencarb)、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异噻菌胺、异丁乙氧喹啉(Tebufloquin)、氟吡菌胺(Fluopicolid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组合1种或1种以上进行使用。
作为搭配剂,更优选举出呋虫胺、噻虫嗪、磺菌胺(Flusulfamide)、硅氟唑、吡噻菌胺等,通过混合使用可期待协同效果,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组合1种或1种以上进行使用。
所谓协同效果,是指混合多种化合物使用时,相比于分别单独使用时,显示预料不到的优异效果。
所谓本发明的植物病害,主要是指因丝状菌、细菌、病毒引起的病害。所谓丝状菌,是属于真菌门或变形菌门的真核生物,真菌门包括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及鞭毛菌亚门(卵菌类),细胞壁由几丁质·葡聚糖或纤维素·葡聚糖形成,形成具有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是形成胞子的微观尺寸的微生物。变形菌门作为营养体形成变形体,是形成胞子的微观尺寸的微生物。所谓细菌,是属于原核生物的最小的细胞生物,为球状、杆状或螺旋状。根据细胞壁的肽的组成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多数植物病原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另外,也包括细胞壁缺损而不完整的植原体类。所谓病毒,是包括DNA或RNA的核酸被由蛋白质形成的外壳(衣壳)包裹而成的微生物,通常为棒状、纽带状、球状、双球状、杆菌或丝状,为微观尺寸,包括仅由不具有衣壳的低分子量RNA构成的拟病毒。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用于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病害或1种或1种以上的丝状菌、细菌、病毒。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防除方法对于作为有效成分的托普罗卡布、咯喹酮、三环唑、四氯苯酞或它们的盐对于作为防除对照的植物病害、即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及水稻细菌性谷枯病(Burkholderia glumae)发挥效果,同时在本发明中,对于选自由不包括水稻稻瘟病的丝状菌病、不包括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植物病害也有效。
以下,具体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防除对象的具体病害的例子。
作为植物病害,例如可以举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可以是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胡麻叶斑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恶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苗立枯病(Pythium spp.、Fusarium spp.、Trichoderma spp.、Rhizopus spp.、Rhizoctonia solani等)、稻曲病(Claviceps virens)、黑穗病(Tilletia barelayana);麦类的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f.sp.hordei;f.sp.tritici)、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Pucciniagraminis、Puccinia recondita、Puccinia hordei)、条纹病(Pyrenophora graminea)、网斑病(Pyrenophora teres)、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Fusarium culmorum、Fusarium avenaceum、Microdochium nivale)、雪腐病(Typhula incarnata、Typhulaishikariensis、Micronectriella nivalis)、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Ustilagotritici、Ustilago nigra、Ustilago avenae)、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Tilletiapancicii)、眼斑病(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云纹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叶枯病(Septoria tritici)、颖枯病(Leptosphaeria nodorum)、苗立枯病(Fusarium spp.、Pythium spp.、Rhizoctonia spp.、Septoria nodorum、Pyrenophora spp.)、立枯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aminicola)、麦角病(Claviceps purpurea)、斑点病(Cochliobolussativus);玉米的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等)、苗立枯病(Fusarium avenaceum、Penicillium spp、Pythium spp.、Rhizoctonia spp)、锈病(Puccinia sorghi)、胡麻叶枯病(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黑穗病(Ustilago mayd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gramaminicola)、玉米圆斑病(Cochliobolus carbonum);葡萄的霜霉病(Plasmoporaviticola)、锈病(Phakopsora ampelopsidis)、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黑痘病(Elsinoe ampelina)、晚腐病(Glomerella cingulata)、黑腐病(Guignardia bidwellii)、蔓割病(Phomopsis viticola)、煤点病(Zygophiala jamaicensis)、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芽枯病(Diaporthe medusaea)、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白纹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苹果的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黑星病(Venturiainaequalis)、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ta(Apple pathotype))、赤星病(Gymnosporangium yamadae)、花腐病(Monillia mali)、腐烂病(Valsa ceratosperma)、轮纹病(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煤点病(Zygophiala jamaicensis)、煤斑病(Gloeodes pomigena)、黑点病(Mycosphaerellapomi)、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白纹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茎枯病(Phomopsis mali、Diaporthe tanakae)、褐斑病(Diplocarpon mali);梨的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Japanese pear pathotype))、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赤星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茎枯病(Diaporthe medusaea、Diaporthe eres)、西洋梨的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桃的黑星病(Cladosporium carpophilum)、拟茎点霉病(Phomopsis sp.)、疫病(Phytophthorasp.)、炭疽病(Gloeosporium laeticolor);樱桃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幼果菌核病(Monilinia kusanoi)、灰星病(Monilinia fructicola);柿的炭疽病(Gloeosporiumkaki)、落叶病(Cercospora kaki;Mycosphaerella nawae)、白粉病(Phyllactiniakakikora);柑橘的黑点病(Diaporthe citri)、绿霉病(Penicillium digitatum)、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疮痂病(Elsinoe fawcettii);番茄、黄瓜、豆类、草莓、马铃薯、卷心菜、茄子、莴苣等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番茄、黄瓜、豆类、草莓、马铃薯、菜籽、卷心菜、茄子、莴苣等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黄瓜、豆类、萝卜、西瓜、茄子、菜籽、青椒、菠菜、甜菜等各种蔬菜的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pp.、Pythiumspp.、Fusarium spp.、Phythophthora spp.、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瓜类的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cucurbitae)、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蔓割病(Fusarium oxysporum)、疫病(Phytophthoraparasitica、Phytophthora melonis、Phytophthora nicotianae、Phytophthoradrechsleri、Phytophthora capsici等);番茄的轮纹病(Alternaria solani)、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am)、番茄的白粉病(Oidium neolycopersici)、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根腐病(Pythium myriotylum、Pythiumdissotoc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homoides);茄子的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等)、煤霉病(Mycovellosiella nattrassii)、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褐色腐败病(Phytophthora capsici);油菜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十字花科的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等)、白斑病(Cercosporella brassicae)、根朽病(Leptospheria maculans)、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霜霉病(Peronosporabrassicae);卷心菜株腐病(Rhizoctonia solani)、萎黄病(Fusarium oxysporum);白菜的尻腐病(Rhizoctonia solani)、黄化病(Verticillium dahlie);葱的锈病(Pucciniaallii)、黑斑病(Alternaria porri)、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Sclerotiumrolfsii)、白色疫病(Phytophthora porri);大豆的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黑痘病(Elsinoe glycinnes)、黑点病(Diaporthe phaseololum)、丝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solani)、茎疫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菜豆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花生的黑涉病(Mycosphaerella personatum)、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豌豆的白粉病(Erysiphe pisi)、霜霉病(Peronosporapisi);蚕豆的霜霉病(Peronospora viciae)、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马铃薯的夏疫病(Alternaria solani)、立枯丝核菌病(Rhizoctonia solani)、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银腐病(Spondylocladium atrovirens)、干腐病(Fusarium oxysporum、Fusarium solani)、粉状疮痂病(Spongospora subterranea);甜菜的褐斑病(Cercosporabeticola)、霜霉病(Peronospora schachtii)、黑根病(Aphanomyces cochioides)、蛇眼病(Phoma batae);胡萝卜的黑叶枯病(Alternaria dauci);草莓的白粉病(Sphaerothecahumuli)、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炭疽病(Gromerella cingulata)、果实腐败病(Pythium ultimum Trow var.ultimum);茶的网饼病(Exobasidium reticulatum)、白星病(Elsinoe leucospi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heaesinensis)、轮纹病(Pestalotiopsis longiseta);烟草的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Tobaccopathotype))、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abacum)、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棉的立枯病(Fusarium oxysporum);向日葵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蔷薇的黑星病(Diplocarpon rosae)、白粉病(Sphaerotheca pannosa)、疫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霜霉病(Peronosporasparsa);菊的褐斑病(Septoria chrysanthemi-indici)、白锈病(Puccinia horiana)、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或草坪草的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币斑病(Sclerotinia homoeocarpa)、弯孢叶枯病(Curvularia geniculata)、锈病(Pucciniazoysiae)、长蠕孢属叶枯病(Cochliobolus sp.)、云形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立枯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雪腐褐色小粒菌核病(Typhula incarnata)、雪腐黑色小粒菌核病(Typhula ishikariensis)、雪腐大粒菌核病(Sclerotinia borealis)、菌环(Marasmius oreades等)、腐霉病(Pythiumaphanidermatum等)等,
作为因细菌引起的病害,可以举出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水稻内颖褐变病(Erwinia herbicola)、水稻细菌性谷枯病(Burkholderiaglumae)、水稻细菌性苗立枯病(Burkholderia plantarii)、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translucens f.sp.oryzae)、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urkholderiaandropogonis)、果树的细菌性褐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莴苣、生姜等的腐败病(Pseudomonas cichorii)、大豆叶烧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pv.glycines)、蔬菜类的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十字花科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Pseudomonascannabina pv.alisalensis、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或alisalensis及Pseudomonas viridiflava)、莴苣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vitians)、瓜类的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瓜类的细菌性茎枯病(Pseudomonas viridiflava)、瓜类的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桃的细菌性穿孔病(Pseudomona syringae pv.syringae、Erwinianigrifluens、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樱桃细菌性溃疡病(Pseudomonassyringae pv.syringae)、花卉的细菌性枯萎病(Burkholderia caryophylli)、茄科的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蔷薇科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草坪草细菌性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graminis)、草坪叶枯病(Pseudomonas syringaepv.atropurpurea)、草坪草叶鞘腐败病(Pseudomonas fuscovaginae)、草坪草褐斑病(Acidovolax avenae subsp.avenae)、草坪草细菌性苗枯病(Burkholderia plantarii)等,
作为因病毒、类病毒引起的病害,可以举出苜蓿花叶病毒病毒(AMV)、六出花X病毒(AlsVX)、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花叶病毒(ApMV)、芦笋病毒1(AV-1)、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蚕豆萎蔫病毒(BBWV)、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甜菜花叶病毒(BtMV)、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蚕豆坏死病毒(BBNV)、牛蒡斑纹病毒(BdMV)、仙人掌X病毒(CVX)、辣椒褪绿病毒(CaC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康乃馨潜伏病毒(CLV)、康乃馨斑纹病毒(CarMV)、樱桃卷叶病毒(CLRV)、小麦花叶病毒(CWMV)、中国坏死紫金病毒(chinese yam necrotic mosaic virus,ChYNMV)、柑橘粗叶病毒(CiLRV)、三叶草黄脉病毒(ClYVV)、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CYV)、西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黄瓜花叶病毒(CMV)、菊B病毒(CVB)、无花果花叶病毒(FMV)、蒜A病毒(GarV-A)、葡萄味无果伴随病毒(GAaV)、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INV)、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LRaV)、龙胆花叶病毒(GMV)、蛇麻花叶病毒(HpMV)、鸢尾黄斑病毒(IYS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KGMMV)、莴苣巨脉随伴病毒(LBVaV)、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NSV)、甜瓜黄斑病毒(MYSV)、莴苣巨脉病毒(MiLBVV)、洋葱黄矮病毒(OYD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梅树车轮花纹病毒(PPV)、花生矮化病毒(PS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水稻的矮缩病毒(RDV)、萝卜花叶病毒(RM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大豆花叶病毒(SMV)、甘薯斑纹花叶病毒(SPFMV)、南瓜花叶病毒(SqMV)、番茄不孕病毒(TAV)、烟草曲叶病毒(TbLcV)、烟草宽环斑病毒(TbRsV)、番茄黑色轮点病毒(TBRV)、番茄褪绿矮缩类病毒(TCDVd)、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花叶病毒(ToMV)、烟草脆裂病毒(TRV)、番茄斑萎病毒(TSWV)、芜菁花叶病毒(TuM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南瓜花叶病毒(W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PSTVd)、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菊花褪绿斑驳类病毒(CChMVd)、柑橘裂皮类病毒(CEVd)、番茄褪绿萎缩类病毒(TCDVd)等,作为其他的病害,可以举出因植原体(Phytoplasma)或螺原菌(Spiroplasma)等引起的病害。
作为优选的病害,可以举出选自由因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因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及因Erwinia(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因细菌引起的病害、选自由白粉病及霜霉病组成的组中的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及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作为特别优选的病害,可以举出水稻的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水稻内颖褐变病(Erwinia herbicola)、水稻细菌性谷枯病(Burkholderiaglumae)、水稻细菌性苗立枯病(Burkholderia plantarii)、番茄白粉病(Oidiumneolycopersici)、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cucurbitae)、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十字花科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十字花科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瓜类的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黄瓜花叶病毒(CM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但并不限定于此。
就本发明的植物病害而言,从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上述病害中优选从由园艺作物的丝状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选择,更优选从由不包括炭疽病的园艺作物的丝状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组成的组中选择。作为水稻的细菌病,优选为水稻白叶枯病及/或水稻内颖褐变病。
实施例
以下,举出制剂例及试验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制剂例及试验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制剂例中记载的各成分的配合份数均表示重量份数。
用于本试验的化合物如以下所示。
化合物(a)托普罗卡布
化合物(b)咯喹酮
化合物(c)三环唑
化合物(d)四氯苯酞
比较化合物(e)环丙酰菌胺
比较化合物(f)双氯氰菌胺
比较化合物(g)氰菌胺
比较化合物(h)噻菌灵
比较化合物(i)阿拉酸式苯-S-甲基
制剂例1简易乳剂(E)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a)1份溶解于丙酮(propan-2-one)100份,得到简易乳剂。将该简易乳剂在灌注试验中混悬于水,在散布试验中混悬于Guramin(注册商标)S(含有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15份、聚萘基甲磺酸钠4份、聚乙二醇脂肪酸酯5份及水76份。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0.03%溶液,得到简易乳剂E(a)。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进行操作,使用化合物(b)、化合物(c)及化合物(d)来代替化合物(a),同样分别得到简易乳剂E(a)、简易乳剂E(b)、简易乳剂E(c)及简易乳剂E(d)。
制剂例2颗粒剂(G1)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b)30份、膨润土22份、滑石45份及Sorpol(注册商标)5060(表面活性剂:东邦化学株式会社制)3份混炼均匀,用篮式造粒机造粒后,使所得的造粒物干燥,得到颗粒剂100份。
制剂例3颗粒剂(G2)
混合本发明的化合物(a)15份、膨润土60份、滑石2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份、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1份及木质素磺酸钠2份后,加入适量的水,混炼均匀,用篮式造粒机造粒后,使所得的造粒物干燥,得到颗粒剂100份。
制剂例4可湿性粉剂(W1)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c)50份、碳酸钙40份、Sorpol(注册商标)5039(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白炭的混合物:东邦化学株式会社制)5份及白炭5份均匀地混合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
制剂例5可湿性粉剂(W2)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d)30份、高岭石63份、Sorpol(注册商标)5039(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与白炭的混合物:东邦化学株式会社制)5份及白炭2份均匀地混合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
制剂例6乳剂(EC)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b)20份、二甲苯55份、N,N-二甲基甲酰胺20份、Sorpol(注册商标)2680(表面活性剂:东邦化学株式会社制)5份均匀地混合,制成乳剂。
制剂例7悬浮剂(FL)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a)40份、Sorpol(注册商标)3353(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东邦化学株式会社制)5份、黄原胶的1%水溶液5份、水40份、乙二醇10份中除有效成分以外的成分均匀地溶解,再加入本发明化合物,充分搅拌后,将得到的混合物用砂磨机(sand mill)进行湿式粉碎,得到悬浮剂。
制剂例8粉剂(D)
均匀地混合本发明的化合物(c)5份、粘土95份,得到粉剂。
参考制剂例1根据制剂例1所记载的方法,使用比较化合物(e)、比较化合物(f)、比较化合物(g)、比较化合物(h)及比较化合物(i)代替化合物(a),分别得到简易乳剂E(e)、简易乳剂E(f)、简易乳剂E(g)、简易乳剂E(h)及简易乳剂E(i)。
试验例1白菜软腐病预防试验(散布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于直径5cm的塑料盆的白菜(品种:无双)生长至真叶2~3叶期。将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d)或比较化合物(e)~(h)的简易乳剂E(a)~E(h)单独混悬于含有作为展着剂的Gramin(注册商标)S(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0.03%的蒸馏水中并使其达到规定浓度,将该混悬液散布在受试白菜个体中,散布3天后,对该白菜个体接种软腐病菌。
接种法如下所示:将昆虫针浸入软腐病菌混悬液(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中,刺于经散布处理的白菜叶进行接种。然后,将盆放入温室内,促使发病后,按照不同的程度来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防除价小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1。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仅在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发病,但未恶化;2:在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恶化的病斑;3: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恶化的病斑,并且病斑通过维管束而扩大。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1]
表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27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281
由上述表1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d)通过散布进行施用时对白菜软腐病显示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d)在与比较化合物(e)~(h)相同的浓度或低于比较化合物(e)~(h)的浓度下,也显示出高于比较化合物(e)~(h)的高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白菜(品种:无双)未因施用化合物(a)~(d)及比较化合物(e)~(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2白菜软腐病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于直径5cm的塑料盆的白菜(品种:无双)生长至真叶2~3叶期。将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中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c)或比较化合物(e)~(h)的简易乳剂E(a)~E(c)、E(e)~E(h)单独混悬于蒸馏水,于接种10天前在白菜株的根部灌注该混悬剂5ml。接种法如下所示:将昆虫针浸渍在白菜软腐病菌混悬液(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中,刺于散布后的白菜叶进行接种。然后,将盆放入湿室内促使其发病后,按照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防除价小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2。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仅在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发病,但未恶化;2: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恶化的病斑;3: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恶化的病斑,并且病斑通过维管束扩大。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2]
表2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291
由上述表2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c)通过灌注进行施用时显示出对白菜软腐病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c)在与比较化合物(e)~(h)同等浓度或低于比较化合物(e)~(h)的浓度下,也显示出与比较化合物(e)~(h)同等程度的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白菜(品种:无双)未因施用化合物(a)~(c)及比较化合物(e)~(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3卷心菜黑腐病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直径5cm的塑料盆中的卷心菜(品种:四季获)生长至真叶2~3叶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c)或比较化合物(h)的简易乳剂E(a)~E(c)及E(h)单独混悬于蒸馏水,在接种10天前对卷心菜株的根部灌注该混悬液5ml。接种法如下所示:将卷心菜黑腐病菌混悬液(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散布于卷心菜叶进行接种。然后,将盆放入湿室内,促使发病后,按照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基于防除价进行实用性的判定,防除价小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3。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仅叶的边缘可见发病,但未恶化;2:可见从叶的边缘沿着维管束恶化的病斑;3:叶面积的50%以上发病或枯死。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3]
表3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301
由上述表3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c)通过灌注进行施用时对卷心菜黑腐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c)在低于比较化合物(h)的浓度下也显示高于比较化合物(h)的高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施用化合物(a)~(c)及比较化合物(h),植物体卷心菜(品种:四季获)未见药害症状。
试验例4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预防试验(散布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直径5cm的塑料盆中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1~2叶期。将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d)或比较化合物(e)~(h)的简易乳剂E(a)~E(h)单独混悬在含有作为展着剂的Gramin(注册商标)S(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0.03%的蒸馏水中并使其达到规定浓度,将该混悬液散布在受试黄瓜个体上,散布3天后,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混悬液(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喷雾接种于该黄瓜个体。然后,将盆放入湿室内促使发病后,按照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基于防除价进行实用性的判定,防除价小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4。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以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病斑面积率1~24%;2:病斑面积率25~49%;3:病斑面积率50%以上。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4]
表4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311
由上述表4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d)通过灌注进行施用时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d)在低于比较化合物(e)~(h)的浓度下也显示高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化合物(a)~(d)及比较化合物(e)~(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5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于直径5cm的塑料盆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1~2叶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c)或比较化合物(h)的简易乳剂E(a)~E(c)及E(h)单独混悬于蒸馏水,在接种10天前对黄瓜株的根部灌注该混悬液5ml。接种法如下所示:对黄瓜喷雾接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混悬液(Pseudomonas syringaepv.lachrymans)。然后,将其放入湿室内,促使发病后,按照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防除价小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5。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病斑面积率1~24%;2:病斑面积率25~49%;3:病斑面积率50%以上。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5]
表5
试验种类 药物 浓度(g a.i./10a) 判定
实施例 托普罗卡布(a) 180 B
实施例 咯喹酮(b) 180 A
实施例 三环唑(c) 180 A
比较例 噻菌灵(h) 250 A
由上述表5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c)通过灌注进行施用时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c)在低于比较化合物(h)的浓度下也显示高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化合物(a)~(c)及比较化合物(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6黄瓜白粉病预防试验(散布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于直径5cm的塑料盆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1叶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d)或比较化合物(e)~(h)的简易乳剂E(a)~E(h)单独混悬于含有作为展着剂的Gramin(注册商标)S(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0.03%的蒸馏水中并使其达到规定浓度,将该混悬液散布在受试黄瓜个体中,药液干燥后,于当天进行接种。接种法如下所示:对黄瓜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胞子混悬液(Sphaerotheca cucurbitae)。然后,在温室内促使其发病后,按照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防除价低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6。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述。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病斑面积率1~24%;2:病斑面积率25~49%;3:病斑面积率50%以上。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6]
表6
试验种类 药物 浓度(ppm) 判定
实施例 托普罗卡布(a) 50 B
实施例 咯喹酮(b) 50 B
实施例 三环唑(c) 50 A
实施例 四氯苯酞(d) 50 B
比较例 环丙酰菌胺(e) 250 B
比较例 双氯氰菌胺(f) 250 B
比较例 氰菌胺(g) 250 A
比较例 噻菌灵(h) 250 A
由上述表6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d)通过散布进行施用时对黄瓜白粉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d)在低于比较化合物(e)~(h)的浓度下也显示高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化合物(a)~(d)及比较化合物(e)~(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7黄瓜霜霉病预防试验(散布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5cm的塑料盆中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1叶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d)或比较化合物(h)的简易乳剂E(a)~E(d)及E(h)单独混悬于含有作为展着剂的Gramin(注册商标)S(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0.03%的蒸馏水中并使其达到规定浓度,将该混悬液散布在受试黄瓜个体中,药液干燥后,于当天接种。接种法如下所示:对黄瓜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胞子混悬液(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然后,在湿室内促使发病后,按照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由此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防除价低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于表7。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病斑面积率1~24%;2:病斑面积率25~49%;3:病斑面积率50%以上。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7]
表7
试验种类 药物 浓度(ppm) 判定
实施例 托普罗卡布(a) 250 B
实施例 咯喹酮(b) 250 B
实施例 三环唑(c) 250 B
实施例 四氯苯酞(d) 250 B
比较例 噻菌灵(h) 250 B
由上述表7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d)通过散布进行施用时对黄瓜霜霉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化合物(a)~(d)及比较化合物(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8番茄白粉病预防试验(土壤混合试验)
在温室内实施番茄白粉病预防试验。试验中使用直径20em的塑料盆。作为试验药物,将市售的含有托普罗卡布(化合物(a))3%的颗粒剂(商品名;Sanblas(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及含有咯喹酮(化合物(b))5%的颗粒剂(商品名;Coratop(注册商标)颗粒剂(Syngenta Japan Co.,Ltd制))以相当于3kg/10a的量对盆进行整体土壤混合。另外,将含有化合物(c)的简易乳剂E(c)混悬于蒸馏水,对盆进行整体灌注并混合。作为比较例,将含有噻菌灵(比较化合物(h))8%的颗粒剂(商品名;Oryzemate(注册商标)颗粒剂(Meiji Seika Pharma株式会社制))以相当于3kg/10a的量对盆进行整体土壤混合。将生长至真叶4叶期的番茄(品种:大型福寿)定植在经药物处理过的直径20cm的塑料盆中。将盆苗在玻璃温室内进行育苗,对自然发生的番茄白粉病(Oidium neolycopersici)进行药物处理1个月后进行考察。考察中,考察每1盆6片复叶的发病指数,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8。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指数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病斑面积率小于5%;2:病斑面积率5%以上且小于25%;3:病斑面积率25%以上且小于50%;4:病斑面积率50%以上。
发病度由下式计算。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复叶数×0)+(发病指数1的复叶数×1)+(发病指数2的复叶数×2)+(发病指数3的复叶数×3)+(发病指数4的复叶数×4/(考察复叶数×4))×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8]
表8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35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361
由上述表8的结果可知,含有3%化合物(a)的颗粒剂、含有5%化合物(b)的颗粒剂、化合物(c)通过整体土壤混合,以比含有8%的作为比较药物的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低的化合物量的方式对番茄白粉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番茄(品种:大型福寿)未因施用含有3%化合物(a)的颗粒剂、含有5%化合物(b)的颗粒剂、化合物(c)及含有8%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9卷心菜软腐病预防试验(园圃试验)
在温室内,使在育苗盘中培育的卷心菜苗(品种:金系201号)生长至真叶3叶期,定植在地面为土壤的玻璃温室中。定植时,用作为市售制剂的含有托普罗卡布(化合物(a))3%的颗粒剂(商品名;Sanblas(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含有咯喹酮(化合物(b))5%的颗粒剂(商品名;Coratop(注册商标)颗粒剂(Syngenta Japan Co.,Ltd制))及含有噻菌灵(比较化合物(h))8%的颗粒剂(商品名;Oryzemate(注册商标)颗粒剂(Meiji Seika Pharm株式会社制))分别处理种植穴,使其分别达到3kg/10a、3kg/10a及6kg/10a。在温室园圃内使其生长至结球期后,对卷心菜喷雾接种软腐病菌接种源(Erwinia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病斑充分恶化后,考察防除效果。考察中,针对每一株考察发病指数,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9。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指数0:未发病;1:仅部分外叶出现发病(能出货);2:外叶与结球叶的一部分发病(除去损害部分,能作为小球出货,但为B级品);3:结球叶的大部分发病,或者存在比这还严重的损害(不能出货)。
发病度由下式计算。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株数×0)+(发病指数1的株数×1)+(发病指数2的株数×2)+(发病指数3的株数×3)/(考察株数×3))×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381
由上述表9的结果可知,含有3%化合物(a)的颗粒剂及含有5%化合物(b)的颗粒剂通过定植时进行种植穴处理对卷心菜软腐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即使是比含有8%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少的处理量也显示出比含有8%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优异的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卷心菜(品种:金系201号)未因施用含有3%化合物(a)的颗粒剂、含有5%化合物(b)的颗粒剂及含有8%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0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预防试验(园圃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5cm的塑料盆中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2叶期,定植于露天园圃。定植时,用作为市售制剂的含有3%托普罗卡布(化合物(a))的颗粒剂(商品名;Sanblas(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含有5%咯喹酮(化合物(b))的颗粒剂(商品名;Coratop(注册商标)颗粒剂(Syngenta Japan Co.,Ltd制))及含有8%噻菌灵(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商品名;Oryzemate(注册商标)颗粒剂(Meiji SeikaPharm株式会社制))对种植穴进行处理,使其分别达到6kg/10a、6kg/10a及7.5kg/10a。使其生长约3周后,对黄瓜下部叶喷雾接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接种源(Pseudomonas syringaepv.lachrymans)。病斑充分恶化后,考察防除效果。考察中,考察发病指数,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0。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指数0:考察株中无发病叶;1:考察株中的发病叶率小于5%;2:考察株中的发病叶率为5%~25%;3:考察株中发病叶率为26%~49%;4:考察株中的发病叶率为50%以上。
发病度由下式计算。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叶数×0)+(发病指数1的叶数×1)+(发病指数2的叶数×2)+(发病指数3的叶数×3)+(发病指数4的叶数×4)/(考察叶数×4))×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11
由上述表10的结果可知,含有3%化合物(a)的颗粒剂及含有5%化合物(b)的颗粒剂通过定植进行种植穴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即使是比含有8%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少的处理量也显示出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含有3%化合物(a)的颗粒剂、含有5%化合物(b)的颗粒剂及含有8%比较化合物(h)的颗粒剂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1水稻白叶枯病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5cm的塑料盆中的水稻(品种:幸风)生长至真叶3叶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d)或比较化合物(e)~(h)的简易乳剂E(a)~E(h)单独混悬于蒸馏水,接种10天前对水稻株的根部灌注该混悬液5ml。接种法如下所示:将剪刀浸渍在水稻白叶枯病菌混悬液(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中,剪切水稻叶的顶端进行接种(剪叶接种)。然后,将盆放入湿室内,促使发病后,考察距离经剪切的水稻叶前端的白化长度,计算防除价。防除效果如下评价:防除价低于20为C(防除效果低或没有防除效果);防除价20以上为B(可见防除效果)、防除价50以上为A(可见高防除效果)。其结果示表11。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平均白化长度/无处理区的平均白化长度)×100
[表11]
表1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2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31
由上述表11的结果可知,化合物(a)~(d)通过灌注进行施用时对水稻白叶枯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植物体水稻(品种:幸风)未因施用化合物(a)~(d)及比较化合物(e)~(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2水稻白叶枯病预防试验(园圃试验)
根据通常的方法,用作为市售制剂的含有4%托普罗卡布(化合物(a))、6%呋虫胺(杀虫成分)、0.75%氯虫苯甲酰胺(杀虫成分)的颗粒剂(商品名;Suntriple(注册商标)箱颗粒剂(box granules)(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及含有24%噻菌灵(比较化合物(h))、1%芬普尼(杀虫成分)的颗粒剂(商品名;Dr.Oryze(注册商标)Prince(注册商标)颗粒剂10(Meiji Seika Pharm株式会社制))以50g/箱的比例处理栽培于育苗箱的水稻苗(品种:Hinohikari),于同一天移植于水田。接种法如下所示:将预先接种了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水稻苗在移植当天移植到试验区的周围。然后,根据通常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在收获的约20天前实施考察。在考察中,对于各区500叶考察发病指数,算出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2。
发病指数
0:病斑面积/叶面积的比例为0的叶数;1:病斑面积/叶面积的比例为1/4以下的叶数;2:病斑面积/叶面积的比例为1/2左右的叶数;3:病斑面积/叶面积的比例为3/4左右的叶数;4:病斑面积/叶面积的比例为7/8以上的叶数。
发病度由下式计算。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叶数×0)+(发病指数1的叶数×1)+(发病指数2的叶数×2)+(发病指数3的叶数×3)+(发病指数4的叶数×4)/(考察叶数×4))×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51
由上述表12的结果可知,含有4%化合物(a)的混合颗粒剂(Suntriple(注册商标)箱颗粒剂)通过在移植当天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水稻(品种:Hinohikari)未因施用含有4%化合物(a)的混合颗粒剂及含有24%比较化合物(h)的混合颗粒剂(Dr.Oryze(注册商标)Prince(注册商标)颗粒剂10)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3水稻内颖褐变病预防试验(园圃试验)
根据通常的方法,用作为市售制剂的含有9%托普罗卡布(试验化合物(a))、12%呋虫胺(杀虫成分)的颗粒剂(商品名;Hyperkick(注册商标)箱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及含有24%噻菌灵(比较化合物(h))、1%芬普尼(杀虫成分)的颗粒剂(商品名;Dr.Oryze(注册商标)Prince(注册商标)颗粒剂10(Meiji Seika Pharm株式会社制))以50g/箱的比例处理栽培于育苗箱的水稻苗(品种:Nikomaru),在同一天移植于水田。根据通常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在移植约3个月后(糊熟期)考察自然发生的水稻内颖褐变病。考察中,针对各穗考察发病指数,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3。
发病指数
0:未见发病;1:发病粒数为5粒以下的穗;2:发病粒数为6~15粒的穗;3:发病粒数为16粒以上的穗。
发病度由下式计算。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穗数×0)+(发病指数1的穗数×1)+(发病指数2的穗数×2)+(发病指数3的穗数×3)/(考察穗数×3))×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71
由上述表13的结果可知,含有9%试验化合物(a)的混合颗粒剂(Hyperkick(注册商标)箱颗粒剂)通过在移植当天进行处理对水稻内颖褐变病(Erwinia herbicola)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水稻(品种:Nikomaru)未因施用含有9%试验化合物(a)的混合颗粒剂及含有24%比较化合物(h)的混合颗粒剂(Dr.Oryze(注册商标)Prince(注册商标)颗粒剂10)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4黄瓜花叶病毒(CMV)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直径8cm的塑料盆中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2叶展开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或比较化合物(i)的简易乳剂E(a)或E(i)单独混悬于蒸馏水,在接种1天前对黄瓜株的根部灌注该混悬剂10ml。接种法如下所示:将罹患黄瓜花叶病毒的黄瓜叶用乳钵捣碎,制作接种源。在黄瓜叶上撒上碳化硅(Nacalai Tesque株式会社制;600目),用浸渍于接种源的棉棒碰触其表面进行接种。然后,在温室内促使发病,发病后考察防除效果。根据发病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株数,由发病程度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4。
发病程度的基准如下所示。
发病程度0:未发病;1:发病(花叶病症状);2:发病(急性凋谢)
发病度=(((发病程度0的株数×0)+(发病程度1的株数×1)+(发病程度2的株数×2)/(考察株数×2))×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表14]
表14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8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491
由上述表14的结果可知,试验化合物(a)通过接种1天前进行处理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化合物(a)即使在低于比较化合物(i)的浓度下也显示高防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化合物(a)及比较化合物(i)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5黄瓜花叶病(CMV)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于直径8cm的塑料盆的黄瓜(品种:相模半白)生长至真叶2叶展开期。将在制剂例1或参考制剂例1制作的含有化合物(a)或(b)的简易乳剂E(a)或E(b)单独或与其他化合物混合而混悬于蒸馏水,在接种3天前对黄瓜株的根部灌注该混悬剂10ml。接种法如下所示:将罹患黄瓜花叶病的黄瓜叶用乳钵捣碎来制作接种源。对黄瓜叶撒上碳化硅(Nacalai Tesque株式会社制;600目),用浸渍于接种源的棉棒触碰其表面进行接种。然后,在温室内促使发病,发病后考察防除效果。根据发病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株数,由发病程度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5。
发病指数
0:未发病;1:发病(花叶病症状);2:发病(急性枯萎)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株数×0)+(发病指数1的株数×1)+(发病指数2的株数×2)/(考察株数×2))×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协同效果由以下的Colby式计算。
协同效果(期待值)=(化合物A的防除效果+化合物B的防除效果)-(化合物A的防除效果×化合物B的防除效果)/100
将各化合物彼此混合进行施用时的防除效果超过期待值时,判断为具有协同效果。
[表15]
表15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501
由上述表15的结果可知,试验化合物(a)及(b)通过在接种3天前进行处理对黄瓜花叶病(CMV)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通过将试验化合物(a)与呋虫胺(杀虫成分)、试验化合物(b)与噻虫嗪(杀虫成分)混合施用显示出了从单独施用所无法预料的优异的防除效果(协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黄瓜(品种:相模半白)未因施用试验化合物(a)(b)、呋虫胺、噻虫嗪及比较化合物(h)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6番茄黄化卷叶病(TYLCV)预防试验(灌注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于直径9cm的塑料盆的番茄(品种:世界一)生长至真叶4叶展开期。用含有3%托普罗卡布(a)的颗粒剂(商品名;Sanblas(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含有5%咯喹酮(b)的颗粒剂(商品名:Coratop(注册商标)颗粒剂(SyngentaJapan Ltd.制))及含有1%呋虫胺的颗粒剂(商品名:Starkle(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单独或者混合后对番茄株的根部以规定量进行处理。在药物处理7天后将患有TYLCV病的Q型烟粉虱成虫以1只/株并使其吸吮3天进行接种。然后,在温室内促使发病,发病后考察防除效果。根据发病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指数,由发病指数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6。
发病指数
0:未发病;1:可见早期发病(发病延迟);2:可见发病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株数×0)+(发病指数1的株数×1)+(发病指数2的株数×2)/(考察株数×2))×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协同效果由以下的Colby式计算。
协同效果(期待值)=(化合物A的防除效果+化合物B的防除效果)-(化合物A的防除效果×化合物B的防除效果)/100
将各化合物彼此混合施用时的防除效果超过期待值时,判断为具有协同效果。
[表16]
表16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511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521
由上述表16的结果可知,试验化合物(a)及(b)通过在接种7天前进行处理对番茄黄化卷叶病(TYLCV)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通过混合试验化合物(a)或试验化合物(b)与呋虫胺(杀虫成分)进行施用,显示出了从单独施用所无法预料的优异的防除效果(协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番茄(品种:世界一)未因施用试验化合物(a)(b)及呋虫胺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7水稻条纹叶枯病(RSV)预防试验(育苗箱施用园圃试验)
在温室内,根据通常的方法使水稻(品种:Hinohikari)幼苗生长,移植至露天水田。用根据制剂例2制作的含有4%托普罗卡布(a)的颗粒剂及含有6%呋虫胺(杀虫成分)的颗粒剂单独或混合,于移植当天以每箱50g处理育苗箱。移植35天后,将患有RSV的褐飞虱幼虫放养1周,使其吸吮水稻进行接种。移植79天后、99天后考察有无枯萎穗。
[表17]
表17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522
由上述表17的结果可知,通过混合施用试验化合物(a)与呋虫胺(杀虫成分),利用育苗箱进行施用对水稻条纹叶枯病(RSV)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在单独施用呋虫胺(杀虫成分)时,具有延迟枯萎穗的发生的效果,相对于此,混合施用试验化合物(a)时,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水稻(品种:Hinohikari)未因施用试验化合物(a)及呋虫胺而出现药害症状。
试验例18白菜软腐病预防试验(土壤混合试验)
在温室内,使种植在直径12cm的塑料盆中的白菜(品种:无双)生长至真叶5叶展开期。将含有3%托普罗卡布(a)的颗粒剂(商品名;Sanblas(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含有5%咯喹酮(b)的颗粒剂(商品名;Coratop(注册商标)颗粒剂(SyngentaJapan Co.,Ltd制))、含有1.5%硅氟唑(杀菌成分)的颗粒剂(商品名;Mongalite(注册商标)颗粒剂(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制))、及含有20%吡噻菌胺(杀菌成分)的悬浮剂单独或混合,在盆的土壤里以规定量混合后,定植白菜。药物处理14天后接种白菜软腐病菌。接种法如下所示:将昆虫针浸渍于白菜软腐病菌混悬液(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中,刺于经散布的白菜叶进行接种。然后,在25℃湿室内管理2天,促使发病,在发病后考察防除效果。按照发病程度的不同考察发病指数,由发病指数计算发病度。由发病度计算防除价。其结果示于表18。
发病指数
0:未发病(病斑面积率0%);1:仅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发病,但未恶化;2:在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恶化的病斑;3:在接种位置的周围可见恶化的病斑,并且病斑通过维管束扩大。
发病度=(((发病指数0的叶数×0)+(发病指数1的叶数×1)+(发病指数2的叶数×2)+(发病指数3的叶数×3))/(考察叶数×3))×100
防除价由下式计算。
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100
协同效果由以下的Colby式计算。
协同效果(期待值)=(化合物A的防除效果+化合物B的防除效果)-(化合物A的防除效果×化合物B的防除效果)/100
混合各化合物彼此进行施用时的防除效果超过期待值时,判断为具有协同效果。
[表18]
表18
Figure BDA0002174840540000541
由上述表18的结果可知,试验化合物(a)及(b)通过在定植时进行整体土壤混合从而对白菜软腐病显示优异的防除效果。另外,通过混合施用试验化合物(a)或试验化合物(b)与硅氟唑(杀菌成分)或吡噻菌胺(杀菌成分),从而显示出了从单独施用所无法预料的优异的防除效果(协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体白菜(品种:无双)未因施用试验化合物(a)(b)、硅氟唑及吡噻菌胺而出现药害症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含有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托普罗卡布(Tolprocarb)(化合物a)、咯喹酮(Pyroquilon)(化合物b)、三环唑(Tricyclazole)(化合物c)或四氯苯酞(Fthalide)(化合物d)作为有效成分,对于植物病害(例如作为因细菌引起的病害的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内颖褐变病、白菜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及卷心菜黑腐病、作为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的番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及黄瓜霜霉病、作为因病毒引起的病害的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等,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呈现了从迄今为止的使用方法所无法预料的优异的防除效果,显示高植物病害防除效果。另外,不仅单独的有效成分,与其他农药活性成分混合时也显示高防除效果,单独使用有效成分,或者与其他农药有效成分混合进行制剂化得到的农药制剂也显示高植物病害防除效果。此外,植物未见药害的发生,所以可以作为优异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使用。
该申请主张以2017年2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36468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Claims (11)

1.托普罗卡布或其盐在制造用于防除选自由因细菌引起的病害、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及因病毒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病害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的用途,
所述因细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因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因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及因Erwinia(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白粉病及霜霉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病毒引起的病害是病毒病、且是因选自由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2.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是将含有托普罗卡布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用于选自由因细菌引起的病害、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及因病毒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病害,
所述因细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因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因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及因Erwinia(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白粉病及霜霉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病毒引起的病害是病毒病、且是因选自由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施用方法是对植物体或土壤的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方法是对土壤的处理,是种植前、种植时或种植后的土壤灌注、土壤混合及/或对土壤表面的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方法是对植物体的散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方法是对种子的处理。
7.含有托普罗卡布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用于防除选自由因细菌引起的病害、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及因病毒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病害的用途,
所述因细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因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因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及因Erwinia(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丝状菌引起的病害是选自由白粉病及霜霉病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所述因病毒引起的病害是病毒病、且是因选自由CMV(黄瓜花叶病毒)、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RS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用于防除所述植物病害的用途是对植物体或土壤的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对土壤的处理,是种植前、种植时或种植后的土壤灌注、土壤混合及/或对土壤表面的处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对植物体的处理是对植物体的散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对植物体的处理是对种子的处理。
CN201880013220.4A 2017-02-28 2018-02-27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Active CN1103250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6468 2017-02-28
JP2017-036468 2017-02-28
PCT/JP2018/007253 WO2018159609A1 (ja) 2017-02-28 2018-02-27 植物病害防除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施用する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040A CN110325040A (zh) 2019-10-11
CN110325040B true CN110325040B (zh) 2022-04-05

Family

ID=63370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220.4A Active CN110325040B (zh) 2017-02-28 2018-02-27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5076B2 (zh)
EP (1) EP3590341A4 (zh)
JP (2) JP6772364B2 (zh)
KR (1) KR102272291B1 (zh)
CN (1) CN110325040B (zh)
BR (1) BR112019017522B1 (zh)
CA (1) CA3054406C (zh)
WO (1) WO20181596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4011B (zh) * 2019-12-19 2021-04-23 安徽农业大学 丙硫菌唑高效降解菌w313、菌剂及应用
CN113249229B (zh) * 2021-05-14 2021-11-3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假瓶霉属内生真菌p-b313及其应用
CN113973847B (zh) * 2021-12-02 2022-04-2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3704A (en) * 1967-08-30 1972-05-16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Agricultural fungicide and bactericide,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ame and a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rice blast
JPS4861499A (zh) * 1971-10-12 1973-08-28
JP2003528118A (ja) * 2000-03-30 2003-09-24 シンジエンタ パーテイスィペイシヨン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ピロキロン化合物とネオニコチノイド化合物とからなる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22458A (en) 1971-10-12 1977-12-13 Charles J. Paget (Jr.) Benzothiazole compounds for controlling plant pathogenic organisms
US4008325A (en) 1972-05-17 1977-02-15 Pfizer Inc. Control of rice blast disease employing certain pyrido compounds
GB1394373A (en) 1972-05-17 1975-05-14 Pfizer Lt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HU165912B (zh) 1972-10-10 1974-12-28
JPS54117028A (en) 1978-03-01 1979-09-11 Kumiai Chem Ind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 of rice blast
ATE21514T1 (de) 1982-03-25 1986-09-15 Ciba Geigy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1,2,5,6-tetrahydro4h-pyrrolo(3,2,1-ij)-chinolin-4-on und neue 5ch820325
US4595755A (en) 1982-03-25 1986-06-17 Ciba-Geigy Corporation 5-halo-1,2,3-(1,2-dihydropyrrolo)-4-quinolones
DE69907331T2 (de) 1998-07-30 2003-10-23 Nihon Nohyaku Co Ltd Fungizide Zusammensetzung enthaltend ein 1,2,3-Thiadiazolderivat sowie deren Verwendung
JP2000109404A (ja) 1998-10-01 2000-04-18 Nippon Bayer Agrochem Co Ltd 植物細菌病防除剤
US20070049635A1 (en) 2003-10-31 2007-03-01 Koichi Ebihara Diamine derivatives,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agents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s
TWI364258B (en) 2005-03-31 2012-05-21 Mitsui Chemicals Inc Pest controlling compositions
WO2007039215A1 (en) 2005-09-29 2007-04-1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yprodinil
PL1954697T3 (pl) 2005-10-21 2010-07-30 Glaxo Group Ltd Peri skondensowane tricykliczne związki użyteczne jako środki przeciwbakteryjne
BRPI0620337A2 (pt) 2005-12-22 2011-11-0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étodos e composição para engenharia de crescimento e controle de doenças
DE102006030710A1 (de) 2006-07-03 2008-01-10 Bayer Cropscience Ag Synergistische insektizide und fungizide Mischungen
JP2008024682A (ja) * 2006-07-25 2008-02-07 Kureha Corp 植物の炭疽病防除剤、及びその防除方法
KR20080024682A (ko) 2006-09-14 2008-03-19 하용수 유성기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식 로보트의 감속주행륜
EP2580962A1 (en) 2006-11-29 2013-04-17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damage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damage prevention method
JP2010047479A (ja) 2006-12-19 2010-03-04 Mitsui Chemicals Inc 有害生物防除組成物
ES2617152T3 (es) 2009-12-22 2017-06-15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Composición para el control de enfermedades de las plantas y método para controlar enfermedades de las plantas aplicando la composición
JP5793883B2 (ja) 2010-03-03 2015-10-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植物病害防除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JP2011201857A (ja) * 2010-03-03 2011-10-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植物病害防除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CN103889229B (zh) 2011-09-26 2016-10-12 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农园艺用杀菌剂组合物
TW201418223A (zh) * 2012-10-25 2014-05-16 Du Pont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LT3051945T (lt) * 2013-10-03 2023-02-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inės kompozicijos
JP6027663B2 (ja) 2014-10-20 2016-11-16 三井化学アグロ株式会社 植物病害虫防除組成物
JP2017036468A (ja) 2015-08-07 2017-02-16 株式会社Uacj 銅合金管
MY189989A (en) 2015-10-09 2022-03-22 Nippon Soda Co Fungicide composition for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us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3704A (en) * 1967-08-30 1972-05-16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Agricultural fungicide and bactericide,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ame and a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rice blast
JPS4861499A (zh) * 1971-10-12 1973-08-28
JP2003528118A (ja) * 2000-03-30 2003-09-24 シンジエンタ パーテイスィペイシヨン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ピロキロン化合物とネオニコチノイド化合物とからなる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颖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tolprocarb;筱禾;《世界农药》;20150825(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0341A4 (en) 2021-03-10
BR112019017522A2 (pt) 2020-04-07
KR102272291B1 (ko) 2021-07-01
BR112019017522B1 (pt) 2023-11-28
JPWO2018159609A1 (ja) 2019-11-07
JP7038776B2 (ja) 2022-03-18
WO2018159609A1 (ja) 2018-09-07
KR20190110115A (ko) 2019-09-27
CA3054406A1 (en) 2018-09-07
JP6772364B2 (ja) 2020-10-21
JP2021006553A (ja) 2021-01-21
RU2019130322A (ru) 2021-03-30
CN110325040A (zh) 2019-10-11
US11185076B2 (en) 2021-11-30
US20200000094A1 (en) 2020-01-02
EP3590341A1 (en) 2020-01-08
RU2019130322A3 (zh) 2021-03-30
CA3054406C (en)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1158B2 (en)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 by application of same
ES2699268T3 (es) Uso de combinaciones que comprenden inductores de defensa de anfitrión y agentes de control biológico para controlar organismos perjudiciales bacterianos en plantas útiles
RU2411727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повреждений растений заболеваниями и способ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контроля повреждений растений заболеваниями
KR102243170B1 (ko) 유용한 식물에서 박테리아성 유해 유기체를 방제하기 위한 숙주 방어 유도물질의 용도
JP7038776B2 (ja) 植物病害防除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施用する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CN106922706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JP2023165893A (ja) 殺菌性化合物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薬害軽減剤、並びに該薬害軽減剤と除草性化合物を含む薬害軽減された除草性組成物
CN106922695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TWI822950B (zh) 含有待克利(Difenoconazole)之農藥製劑及該農藥製劑之安定化方法
RU2797834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болезнями растений 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болезнями растений путем ее нанесения
CN106922721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3660863A (zh) 效力增强的农药组合物
JP7156659B2 (ja) 植物病害防除剤
CN11224403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2042661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2056316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712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Mitsui Chemical Plant Prote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