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362B -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362B
CN110323362B CN201810298047.9A CN201810298047A CN110323362B CN 110323362 B CN110323362 B CN 110323362B CN 201810298047 A CN201810298047 A CN 201810298047A CN 110323362 B CN110323362 B CN 110323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ortion
groove
width
occlusion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8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362A (zh
Inventor
包聪
龙超
卢臣智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80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3362B/zh
Priority to US16/299,239 priority patent/US10862085B2/en
Priority to EP19163880.8A priority patent/EP3547395B1/en
Priority to PL19163880T priority patent/PL3547395T3/p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362B/zh
Priority to US17/082,065 priority patent/US11437679B2/en
Priority to US17/082,062 priority patent/US1146946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固定带包括沿其自身的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第一端部、连接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包括本体及沿本体的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的咬合槽,咬合槽与本体一体成型,第二端部具有与咬合槽形状相匹配的咬合凸起,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厚度方向能够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及咬合凸起相互咬合,以使固定带围合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能够用于将单体电池组与端板绑紧以抵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且固定带形成的闭合环体的接头位置结构简单、便于搭接且连接强度高,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的电池模组一般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层叠设置形成的单体电池组以及设置在单体电池组两侧的端板,两侧的端板分别与两个侧板焊接固定,以抵抗来自单体电池的膨胀力。
而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步完善,市场对电池模组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慢慢发展为无模组结构,所说的无模组结构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结构取消了连接两个端板的侧板。由于侧板的取消,相应也就没有侧板和端板的连接来抵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而无模组结构为了抵抗单体电池的膨胀力,通常采用固定带与端板配合,以夹紧单体电池组并抵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带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固定带在形成闭合环体的接头位置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搭接,连接强度差,无法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固定带能够用于将单体电池组与端板绑紧以抵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且固定带形成的闭合环体的接头位置结构简单、便于搭接且连接强度高,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包括沿其自身的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第一端部、连接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包括本体及沿本体的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的咬合槽,咬合槽与本体一体成型,第二端部具有与咬合槽形状相匹配的咬合凸起,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厚度方向能够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及咬合凸起相互咬合,以使固定带围合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咬合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在第一端部上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咬合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在第二端部上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咬合槽由第一端部在厚度方向冲压形成,咬合凸起由第二端部在厚度方向冲压形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咬合槽的槽壁与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沿着延伸方向延伸,咬合凸起具有能够延伸至第一夹持槽的第一卡接部,以限制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互脱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端部包括主体及沿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的咬合凸起,咬合凸起与主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沿着延伸方向延伸,本体具有能够延伸至第二夹持槽的第二卡接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咬合槽的槽壁包括沿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外首部、外连接部及外尾部,外连接部由外首部至外尾部的宽度逐渐增加;咬合凸起包括沿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内首部、内连接部及内尾部,内连接部由内首部至内尾部的宽度逐渐增加,第一卡接部位于内连接部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外连接部与外首部及外尾部圆弧过渡连接,和/或,内连接部与内首部及内尾部圆弧过渡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固定带的宽度方向上,外首部的宽度小于外尾部的宽度,内首部的宽度等于外首部的宽度,内连接部的宽度大于外连接部的宽度,且内尾部的宽度等于外尾部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进一步包括止退部,止退部设置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以限制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相互脱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止退部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一者上的限位孔以及设置于另一者上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能够容纳于限位孔并与限位孔的孔壁相抵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一端部并由第一端部冲压形成;或者,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二端部并由第二端部冲压形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其包括沿着其自身的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第一端部、连接段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包括本体及在本体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咬合槽,咬合槽与本体一体成型,第二端部具有与咬合槽形状相匹配的咬合凸起。固定带在应用至电池模组时,能够围合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组及端板设置,使得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本体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及咬合凸起相互咬合,以将单体电池组及端板夹持固定于固定带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能够将单体电池组与端板绑紧并承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同时,由于固定带的接头位置采用与第一端部的本体一体成型的咬合槽及第二端部设置的咬合凸起相互咬合的连接形式,结构简单、便于搭接且连接强度高,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组,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单体电池;两个端板,相互间隔并夹持单体电池组设置;及上述的固定带;其中,固定带环绕单体电池组及两个端板,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及咬合凸起相互咬合,以使单体电池组及两个端板夹持固定于容纳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图7中沿着C-C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相互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中F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沿着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E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m-延伸方向;h-厚度方向;d-宽度方向;
1-固定带;
10-第一端部;
11-本体;111-第二卡接部;
12-咬合槽;121-外首部;122-外连接部;123-外尾部;
13-第一夹持槽;
20-连接段;
30-第二端部;
31-主体;
32-咬合凸起;321-内首部;322-内连接部;323-内尾部;324-第一卡接部;
33-第二夹持槽;
40-容纳空间;
50-止退部;51-限位孔;52-限位凸起;
2-单体电池组;201-单体电池;
3-端板。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用于电池模组,并与电池模组的端板配合使用,用于夹持固定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组并抵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能够满足电池技术中无模组结构的发展趋势,同时,固定带形成的闭合环体的接头位置结构简单、便于搭接且连接强度高,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1及电池模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1整体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且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说的固定带1的宽度不做具体数值的限定,可以根据固定带1的刚度以及所需承受膨胀力的单体电池的数量来确定,所说的刚性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等。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2示出了图1中A处放大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部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固定带1包括沿其自身的延伸方向m相继分布的第一端部10、连接段20及第二端部30,第一端部10、连接段20及第二端部30为一体成型且宽度相等,第一端部10包括本体11及沿本体11的厚度方向h凸出形成的咬合槽12,咬合槽12与本体11一体成型,第二端部30具有与咬合槽12形状相匹配的咬合凸起32,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能够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相互咬合,以使固定带1围合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40。
第一端部10的咬合槽12的成型方式有多种,可以为焊接、铸造并配合机加工等方式成型,但优选为由第一端部10在其本体11的厚度方向h冲压形成。咬合槽12采用冲压的方式形成。只需要预先将第一端部10在需要设置咬合槽12的位置按照咬合槽12的形状划线切割,使得咬合槽12的槽壁在固定带1宽度方向d与第一端部10的本体11分离,然后在厚度方向h冲压第一端部10的划线位置即可形成咬合槽12,便于加工。
请一并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第二端部30包括能够与第一端部10层叠设置的主体31以及上述所说的能够与咬合槽12相互咬合的咬合凸起32,主体31与咬合凸起32一体成型,第二端部30的咬合凸起32的成型方式有多种,可以与咬合槽12的成型方式相同,即,也可以为焊接、铸造并配合机加工等方式成型,优选为由第二端部30在其主体31的厚度方向h冲压的方式形成。只需要预先在第二端部30需要设置咬合凸起32的位置按照咬合凸起32的形状划线切割,使得咬合凸起32的局部在固定带1的宽度方向d与第二端部30的主体31分离,然后在厚度方向h冲压第二端部30的划线位置即可形成咬合凸起32。
在咬合凸起32与咬合槽12成形后,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固定带1的相应位置折弯,使得第一端部10的本体11与第二端部30的主体31相互层叠,并且使得咬合槽12与咬合凸起32相互咬合形成如图2所示的搭接形式即可。
由于咬合槽12与本体11为一体成型,咬合凸起32与主体31为一体成型,便于加工且方便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的搭接。同时,咬合槽12是在本体11的厚度方向h凸出,咬合凸起32是在主体31的厚度方向h凸出形成,当然,所说的本体11的厚度方向h与主体31的厚度方向h是一致的,经过受力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咬合凸起32及咬合槽12在相互咬合连接后,当承受来自单体电池的膨胀力时,相较于在钢带的两个自由端部外加连接件的形式,不仅便于加工、装配及成本低廉,同时能够使得两个自由端部即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不容易脱离或者断裂。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示出了图3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端部10的本体11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在与咬合槽12相对应处设置有开口,咬合槽12的槽壁包括沿延伸方向m相继分布的外首部121、外连接部122及外尾部123,外首部121及外尾部123沿着延伸方向m分别为等宽的条形结构,外连接部122由外首部121至外尾部123的宽度逐渐增加,呈梯形结构,咬合槽12的槽壁分别通过外首部121及外尾部123的端面与本体11连接以形成咬合槽12。
为了避免外连接部122与外首部121及外尾部123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外连接部122与外首部121及外尾部123圆弧过渡连接,进而避免应力集中,保证固定带1的刚度及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示出了图4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8示出了图7中沿着C-C方向的剖视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端部30的主体31与第一端部10的本体11的结构基本相同,也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在与咬合凸起32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开口,咬合凸起32包括沿延伸方向m相继分布的内首部321、内连接部322及内尾部323,内首部321及内尾部323沿着延伸方向m分别为等宽的条形结构,内连接部322由内首部321至内尾部323的宽度逐渐增加,整体呈梯形结构。
为了避免内连接部322与内首部321及内尾部323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内连接部322与内首部321及内尾部323圆弧过渡连接,进而避免应力集中,保证固定带1的刚度及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2,图9示出了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相互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的正视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F处放大图,图12示出了图10中沿着D-D方向的剖视图。
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相互脱离,保证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的连接强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咬合槽12的槽壁与本体11之间形成第一夹持槽13,第一夹持槽13沿着延伸方向m延伸,咬合凸起32具有能够延伸至第一夹持槽13的第一卡接部324。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24位于咬合凸起32的内连接部322上,当咬合槽12与咬合凸起32相互咬合连接时,第一卡接部324延伸至第一夹持槽13,使得第一端部10与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上形成限位,以限制第一端部10与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上相互脱离。
更为优选的,第二端部30的咬合凸起32与主体31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槽33,第二夹持槽33沿着延伸方向m延伸,本体11具有能够延伸至第二夹持槽33的第二卡接部111,即,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端部10的咬合槽12的槽壁与本体11及第二端部30的咬合凸起32与主体31在厚度方向h依次设置并相互叠压,不仅能够避免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上相互脱离,同时能够避免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沿着固定带1整体的延伸方向m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脱离。上述以及以下所说的远离彼此的方向是指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向彼此分离的方向使得固定带1围合形成的环状的容纳空间40被打开的方向。
为了给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相互装配时提供导向,同时更好的限定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固定带1整体的宽度方向d上,外首部121的宽度小于外尾部123的宽度,内首部321的宽度等于外首部121的宽度,内尾部323的宽度等于外尾部123的宽度,同时,内连接部322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宽度大于外连接部122与内连接部322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相对位置的宽度。所说的相对位置是指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相互层叠设置时,内连接部322及外连接部122相对层叠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相互搭接时,预先使得二者层叠设置,并将外首部121的朝向与内首部321的朝向相同,然后拉动第二端部30,使得第二端部30的内首部321、内连接部322及内尾部323依次滑入外首部121、外连接部122及外尾部123,同时第一卡接部324进入第一夹持槽13,第二卡接部111进入第二夹持槽33。使得固定带1在应用至电池模组并受到单体电池的膨胀力作用时,第一端部10的外首部121能够对第二端部30的内连接部322进行限位,卡住内连接部322,避免在延伸方向m上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向远离之彼此的方向移动。
优选在宽度方向d上,内连接部322的所有区域的宽度大于外连接部122与内连接部322的所有区域相对位置的宽度,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部10上的咬合槽12的数量为四个且相互间隔设置,第二端部30上的咬合凸起32的数量与第一端部10上的咬合槽12的数量相同且在第二端部30上相互间隔设置,各咬合槽12与各咬合凸起32能够一一对应,此为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得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的数量均可以少于四个,如两个,也可以多于四个,如五个、六个甚至更多个。同时,咬合槽12的数量及咬合凸起32的数量并不限于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可以咬合槽12的数量大于咬合凸起32的数量,使得固定带1在使用时,能够根据应用的电池模组的规格型号,调整与咬合凸起32相配合的咬合槽12,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使得固定带1的使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各个咬合槽12的外首部121朝向第一端部10远离连接段20的一侧,第二端部30各个咬合凸起32的内首部321朝向第二端部30靠近连接段20的一侧,四个咬合凸起32与咬合槽12相互咬合后,均能够限制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相互脱离。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图12中E处放大图。由于第一端部10的四个咬合槽12的外首部121的朝向相同,相应的,第二端部30的四个咬合凸起32的内首部321的朝向相同,均能够在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提供限位。而为了避免操作工人在装配或搬运时误操作导致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延伸方向m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进而导致咬合槽12与咬合凸起32相互脱离。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带1进一步包括止退部50,止退部50设置于第一端部10与第二端部30,以限制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相互脱离,具体限制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相互搭接后在各个方向均有限定,使得二者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止退部50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部10上的限位孔51及设置于第二端部30上的限位凸起52,限位凸起52的外轮廓形状与限位孔51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限位凸起52能够容纳于限位孔51并与限位孔51的孔壁相抵靠,以限制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延伸方向m即厚度方向h相对运动。
第一端部10上限位孔51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机加工形式,优选采用冲压的形式,限位凸起52可以采用在第二端部30上焊接凸起的形式形成,当然,优选采用冲压的形式,预先在第二端部30的主体31上切割U形槽,然后将切割的U形槽部分与限位孔51相对并冲压U形槽部分,形成的凸起即为限位凸起52并被冲压进入限位孔51,与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共同作用,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的连接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孔51并不限于设置于第一端部10,限位凸起52并不限于设置于第二端部3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限位孔51设置于第二端部30,而将限位凸起52设置于第一端部10,同样能够起到相应的限位作用,设置方式同上,均可采用冲压的方式,在此就不赘述。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止退部50并不限于为上述限位孔51及限位凸起52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与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共同作用,以对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进行限位均可,如,还可以采用铆钉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便于加工及安装,限定第一端部10的四个咬合槽12的外首部121的朝向相同,相应的,限定第二端部30的四个咬合凸起32的内首部321的朝向相同,因此相应设置了止退部50。当然,当咬合凸起32及咬合槽12采用其他的装配方式,在咬合槽12与咬合凸起32能够一体成型并相互装配咬合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止退部50,而是将其中一组或两组以上相互咬合的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的外首部121及内首部321与其他组相互咬合的咬合凸起32及咬合槽12的外首部121与内首部321的朝向相反,使得在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相互远离及相互靠近的方向均能够通过咬合槽12与咬合凸起32的配合形式进行限位。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1,在应用至电池模组时,能够围合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组及端板设置,使得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本体11的厚度方向h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相互咬合,以将单体电池组及端板夹持固定于固定带1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40内,能够将单体电池组与端板绑紧并承受单体电池的膨胀力。同时,由于固定带1的接头位置采用与第一端部10的本体11一体成型的咬合槽12及第二端部30设置的咬合凸起32相互咬合的连接形式,结构简单、便于搭接且连接强度高,而相应设置的咬合槽12与咬合凸起32的形状以及止退部50的设置使得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的连接强度更高,能够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
请一并参阅图图14,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组2、两个端板3及上述各实施例的固定带1,单体电池组2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单体电池201,两个端板3相互间隔并夹持单体电池组2设置,固定带1环绕单体电池组2及两个端板3,第一端部10及第二端部30在厚度方向h层叠设置并通过咬合槽12及咬合凸起32相互咬合,以使单体电池组2及两个端板3夹持固定于容纳空间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由于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带1,能够与两个端板3共同作用抵抗单体电池组2中各单体电池201的膨胀力,且组装方便,固定带1的连接强度高,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其自身的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第一端部、连接段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本体以及沿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的咬合槽,所述咬合槽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咬合槽的槽壁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咬合槽形状相匹配的咬合凸起,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所述厚度方向能够层叠设置并通过所述咬合槽及咬合凸起相互咬合,以使所述固定带围合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所述咬合凸起具有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持槽的第一卡接部,以限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互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咬合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槽由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厚度方向冲压形成,所述咬合凸起由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厚度方向冲压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主体及沿所述厚度方向凸出形成的所述咬合凸起,所述咬合凸起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槽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具有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槽的第二卡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咬合槽的所述槽壁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外首部、外连接部及外尾部,所述外连接部由所述外首部至所述外尾部的宽度逐渐增加;
所述咬合凸起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相继分布的内首部、内连接部及内尾部,所述内连接部由所述内首部至所述内尾部的宽度逐渐增加,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内连接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部与所述外首部及外尾部圆弧过渡连接,和/或,所述内连接部与所述内首部及内尾部圆弧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外首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外尾部的宽度,所述内首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外首部的宽度,所述内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外连接部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相对位置的宽度,且所述内尾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外尾部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止退部,所述止退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以限制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相互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一者上的限位孔以及设置于另一者上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容纳于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壁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并由所述第一端部冲压形成;或者,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并由所述第二端部冲压形成。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体电池组,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单体电池;
两个端板,相互间隔并夹持所述单体电池组设置;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带;
其中,所述固定带环绕所述单体电池组及两个所述端板,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并通过所述咬合槽及所述咬合凸起相互咬合,以使所述单体电池组及两个所述端板夹持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
CN201810298047.9A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10323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8047.9A CN110323362B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US16/299,239 US10862085B2 (en) 2018-03-30 2019-03-12 Fixing ban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EP19163880.8A EP3547395B1 (en) 2018-03-30 2019-03-19 Fixing ban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PL19163880T PL3547395T3 (pl) 2018-03-30 2019-03-19 Opaska mocująca dla modułu akumulatorowego oraz moduł akumulatorowy
US17/082,065 US11437679B2 (en) 2018-03-30 2020-10-28 Fixing ban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17/082,062 US11469469B2 (en) 2018-03-30 2020-10-28 Fixing ban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8047.9A CN110323362B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362A CN110323362A (zh) 2019-10-11
CN110323362B true CN110323362B (zh) 2020-09-04

Family

ID=6590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8047.9A Active CN110323362B (zh) 2018-03-30 2018-03-30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862085B2 (zh)
EP (1) EP3547395B1 (zh)
CN (1) CN110323362B (zh)
PL (1) PL3547395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693B (zh) * 2020-03-26 2023-01-20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382781B (zh) * 2020-08-26 2022-03-18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电芯转运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6638B1 (ko) * 2005-09-05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KR101108190B1 (ko) 2009-12-23 2012-01-31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엔드플레이트의 고정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모듈 및 그 고정 방법
AT511118B1 (de) 2011-03-09 2015-04-15 Avl List Gmbh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US9583747B2 (en) 2015-01-08 2017-0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tention assembly for traction battery cell array
KR102033698B1 (ko) 2016-07-25 2019-10-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362A (zh) 2019-10-11
US11469469B2 (en) 2022-10-11
US20190305269A1 (en) 2019-10-03
US20210043897A1 (en) 2021-02-11
PL3547395T3 (pl) 2020-11-02
EP3547395B1 (en) 2020-07-22
US20210043898A1 (en) 2021-02-11
EP3547395A1 (en) 2019-10-02
US11437679B2 (en) 2022-09-06
US10862085B2 (en)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55182A1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e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8808907B2 (en) Battery module
EP2849253A2 (en) Battery pack
US10644301B2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e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10323362B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固定带及电池模组
JP6794988B2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823532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238693B1 (ko) 전지셀 어셈블리
JP6158081B2 (ja) 保定バンド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み立ての方法
EP1852925A1 (en) Battery pack
EP2993715B1 (en) Battery having cap plate with integrated pin coupled to electrode lead
EP2790242B1 (en) Battery module
WO2017047784A1 (ja) 蓄電素子
EP2546916A1 (en) Battery
US4430775A (en) Muffler shield banding strap
EP2637490B1 (en) Ferrite clamp
EP3552258B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03721802U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
CN212430059U (zh) 包括带件和密封圈的紧固装置
CN108140794B (zh) 蓄电元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JP6155997B2 (ja) 蓄電素子およ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EP3467901A1 (en) Battery pack
JP2015069800A (ja) 蓄電素子およ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CN210073969U (zh) 电池模组
CN218827557U (zh) 一种组装方便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