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0772A - 抽屉 - Google Patents

抽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0772A
CN110320772A CN201910242146.XA CN201910242146A CN110320772A CN 110320772 A CN110320772 A CN 110320772A CN 201910242146 A CN201910242146 A CN 201910242146A CN 110320772 A CN110320772 A CN 110320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elevoping cartridge
inclined surface
axis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21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0772B (zh
Inventor
王裕雯
桥本淳一
岸勋朗
大冈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0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0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0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0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抽屉包括:感光鼓;和框架,显影盒能够附接至框架。感光鼓能够绕着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感光鼓具有外圆周表面。显影盒包括具有外圆周表面的显影辊。显影盒能够在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面向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下附接到框架。框架被构造成,响应于被附接至框架的显影盒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显影辊在分离方向上移动。分离方向是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分离的方向。

Description

抽屉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抽屉。
背景技术
诸如激光打印机和LED打印机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显影盒用于图像形成设备。显影盒包括用于供应调色剂的显影辊。在现有技术中描述了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现有技术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抽屉单元。抽屉单元包括感光鼓。显影盒可附接到抽屉单元。当显影盒附接到抽屉单元时,显影辊接触感光鼓。
在另一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显影盒可附接到鼓盒。鼓盒包括感光鼓。当显影盒附接到鼓盒时,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然后,已经附接有显影盒的鼓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可在显影辊和感光鼓彼此接触的状态以及显影辊和感光鼓彼此分离的状态之间切换。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移动显影盒以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部件设置在抽屉单元或鼓盒的两端,并且用于移动显影盒的两个部件都需要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接收驱动力。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内容,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屉,其能够通过仅作用在显影盒的一端上的驱动力而相对于抽屉的感光鼓使显影盒移动,而不是通过作用在显影盒的两端上的驱动力。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抽屉,包括:感光鼓;和框架,显影盒能够附接至框架。感光鼓能够绕着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感光鼓具有外圆周表面。显影盒包括具有外圆周表面的显影辊。显影盒能够在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面向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下被附接到框架。框架被构造成,响应于被附接至框架的显影盒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显影辊在分离方向上移动。分离方向是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分离的方向。
优选地,框架被构造为响应于被附接至框架的显影盒的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显影盒在分离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抽屉还包括第一倾斜表面,第一倾斜表面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第一倾斜表面被构造成响应于显影盒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框架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显影盒相对于框架在分离方向上移动。分离方向与轴向方向相交。
优选地,第一倾斜表面被构造成在第一倾斜表面与显影盒的一部分接触的同时,相对于框架在分离方向上引导显影盒。
优选地,第一倾斜表面定位在框架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处。
优选地,抽屉还包括第二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定位在框架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处,并且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第二倾斜表面被构造成使显影盒相对于框架在分离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框架包括: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第二侧框架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侧框架间隔开。第二侧框架具有在轴向方向上贯穿第二侧框架的通孔。通孔允许被附接到框架的显影盒的一部分露出至框架的外部。显影盒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之间被附接到框架。显影盒能够响应于从框架的外部通过通孔接收指向轴向方向的按压力而在分离方向上相对于框架移动。
优选地,通孔是相对于显影盒被插入框架的方向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开口的凹陷部分。
优选地,抽屉还包括另一个感光鼓。框架被构造成进一步接收包括另一个显影辊的另一个显影盒。显影盒能够被附接到与感光鼓对应的框架。另一个显影盒能够附接到与另一个感光鼓对应的框架。
优选地,显影盒在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下被附接到框架。
优选地,框架被构造成,在显影辊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响应于显影盒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显影辊在分离方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实施例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包括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在第一方向上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
图5是在第一方向上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另一平面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分离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分离构件的轴和第一凸轮的分解放大视图;
图8是用于描述分离构件相对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壳体和显影辊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视图;
图9是用于描述分离构件相对于壳体和显影辊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另一视图;
图10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可拆卸地附接到其上的抽屉的立体图;
图12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抽屉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抽屉和显影盒的立体图,示出了显影盒附接到抽屉的状态;
图14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抽屉和显影盒的平面图,示出了显影盒附接到抽屉的状态;
图15是在第一方向上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抽屉和显影盒的平面图,示出了显影盒附接到抽屉的状态;
图16A是用于描述由分离构件执行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分离移动的视图;
图16B是用于描述由分离构件执行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分离移动的另一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和处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接触状态的抽屉的感光鼓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和处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分离状态的感光鼓的立体图;
图19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
图20A是用于描述由分离构件执行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分离移动的视图;和
图20B是用于描述由分离构件执行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分离移动的另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18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显影盒1的图像形成设备100。
<1.1.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00是电子照相型打印机。例如,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是激光打印机或LED打印机。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四个显影盒1、抽屉2、主框架101和控制器102。
显影盒1可附接到抽屉2。即,显影盒1与抽屉2一起使用。抽屉2是可附接有四个显影盒1的鼓盒,并包括四个槽2A。四个显影盒1可附接到相应的槽2A。在显影盒1附接到相应的槽2A的状态下,显影盒1可附接到主框架101。也就是说,在显影盒1附接到相应的槽2A的状态下,抽屉2可拆卸地附接到主框架101。四个显影盒1容纳彼此不同颜色(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显影剂(例如调色剂)。然而,多个显影盒1可以容纳相同颜色的显影剂。可附接到抽屉2的显影盒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或五个以上。
图像形成设备100被构造为使用从四个显影盒1供应的显影剂在打印纸上形成图像。
四个显影盒1中的每一个包括IC芯片51。IC芯片51是可从其读取信息并且信息可写入的存储介质。例如,存储介质可以是闪存ROM或EEPROM。当附接到抽屉2的槽2A的显影盒1附接到主框架101时,显影盒1的IC芯片51和控制器102彼此电连接。控制器102由例如电路板构成。控制器102包括诸如CPU的处理器和各种存储器。控制器102被构造为通过根据程序操作处理器来执行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各种类型的处理。
<1.2.显影盒>
图2和3是显影盒1的立体图。图4和5是在第一方向上观察的显影盒1的平面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显影辊30的旋转轴线(即,第一轴线)延伸的方向将被称为“第一方向”(轴向方向的示例)。第一方向还表示抽屉2的感光鼓21(稍后描述)的旋转轴线(鼓轴线)延伸的方向。这里,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包括露出至壳体10外部的一个端部分,以及位于壳体10内部的另一个端部分。将显影辊30的圆周表面的一个端部分和圆周表面的另一个端部分排列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分离方向的示例)。第二方向也表示与露出至显影盒1的壳体10的外部的显影辊30的圆周表面相交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表示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21(稍后描述)的外圆周表面分离和/或接近的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相交。优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显影盒1包括壳体10,壳体10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壳体10具有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它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开。壳体10在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外表面11是壳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第二外表面12是壳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
壳体10包括容器10A和盖10B。容器10A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并且具有开口(未示出)。盖10B覆盖容器10A的开口(未示出)。容器10A和盖10B在第一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之间的位置处。
壳体10还在预定方向上延伸。下文中,壳体10延伸的预定方向将被称为“第三方向”。第三个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优选地,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可以表示显影盒1插入抽屉2的相应的槽2A(参见图1)和/或从抽屉2的相应的槽2A抽出的方向。壳体10具有开口10C。开口10C定位在壳体10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处。
显影盒1还包括搅拌器20。搅拌器20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即,第三轴线)旋转。搅拌器20是被构造成搅拌容纳在容器10A中的显影剂的构件。搅拌器2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以及从轴径向向外延伸的搅拌叶片。在轴旋转时,容纳在容器10A中的显影剂被搅拌叶片搅拌。
显影盒1还包括显影辊30。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与搅拌器20间隔开。此外,搅拌器20被定位成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显影辊30比轴61(稍后描述)距离显影辊30更近。显影辊30位于开口10C处,开口10C位于壳体10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显影辊30由壳体10支撑,以便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的辊。
显影辊30包括显影辊本体31和显影辊轴32。显影辊本体3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圆筒形状。显影辊本体31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显影辊轴32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显影辊本体31的柱状形状。显影辊轴3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或树脂制成。显影辊本体31固定到显影辊轴32,以便不相对于显影辊轴32旋转。利用该构造,显影辊本体31可与显影辊轴32一起旋转。显影辊30(即,显影辊本体31)至少部分地露出至壳体10的外部。也就是说,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至壳体10的外部。更具体地,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通过开口10C露出至壳体10的外部。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定位在壳体10内。也就是说,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不露出至壳体10的外部。
显影盒1还包括显影电极33。显影电极33位于显影辊轴3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这里,设置有显影电极33的显影辊轴32可旋转地附接至壳体10的轴承(未示出)。轴承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壳体10处,或者可以与壳体10分开地形成。显影电极33位于第一外表面11处。显影电极33电连接到显影辊30的显影辊轴32。显影电极33是用于向显影辊30施加显影偏压的电极。显影电极33被定位成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显影辊30比分离构件60(稍后描述)的轴61和第一凸轮62距离显影辊30更近。
显影辊齿轮(未示出)联接到显影辊轴32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分。显影辊齿轮位于第二外表面12处。显影辊轴32固定至显影辊齿轮,以便不相对于显影辊齿轮旋转。当显影辊齿轮旋转时,显影辊轴32也旋转,从而使显影辊本体31与显影辊轴32一起旋转。
顺便提及,显影辊轴32可以不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显影辊本体31。例如,一对显影辊轴32中的每一个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从显影辊本体31在第一方向上的每个端部分延伸。
显影盒1还包括供应辊(未示出)。供应辊布置在容器10A内,在显影辊30和搅拌器20之间的位置处。供应辊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当显影盒1接收驱动力时,显影剂通过供应辊从壳体10的容器10A供应到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即,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此时,显影剂在供应辊和显影辊30之间摩擦带电。同时,显影偏压被施加到显影辊30的显影辊轴32。因此,显影剂通过显影辊轴32和显影剂之间产生的静电力被吸引到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
显影盒1还包括层厚调节刀片(未示出)。层厚调节刀片调节供应到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以使得显影剂层的厚度形成为恒定厚度。然后显影辊本体3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被供应到抽屉2的感光鼓21(稍后描述,参见图11)。此时,根据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剂从显影辊本体31转印到感光鼓21。因此,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变为可见图像。
如图3和4所示,显影盒1还包括齿轮部分40。齿轮部分40定位在壳体10的第二外表面12处。齿轮部分40包括联接器41和显影辊齿轮(未示出)。
联接器41是接收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主框架101施加的驱动力的齿轮。联接器41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联接器41定位成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显影辊30比分离构件60(稍后描述)的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距离显影辊30更近。联接器4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凹进的联接孔411。当附接到抽屉2的槽2A的显影盒1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主框架101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驱动轴(未示出)插入到联接孔411中。因此,驱动轴和联接器41彼此联接,从而防止驱动轴和联接器41之间的相对旋转。因此,当驱动轴旋转时,联接器41也旋转。此外,随着联接器41旋转,连接到供应辊(未示出)的供应轴和显影辊齿轮旋转。通过该旋转,供应辊与供应轴一起旋转,并且显影辊30与显影辊齿轮一起旋转。联接器41的旋转还引起搅拌器20通过另一个齿轮(未示出)旋转。
图像形成设备100具有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接触状态下,显影辊30和抽屉2的感光鼓21在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槽2A的状态下彼此接触。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分离状态下,显影辊30和抽屉2的感光鼓21彼此分离。在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槽2A时,图像形成设备100处于接触状态。
显影盒1还包括分离构件60。分离构件60是用于将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状态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当图像形成设备100从接触状态切换到分离状态时,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与感光鼓21分离,第二方向是显影辊30与感光鼓21分离的分离方向。
分离构件60布置在盖10B处。分离构件60可相对于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另外,分离构件60可与壳体10和显影辊30一起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图6是分离构件60的分解立体图。在壳体10中,在图6中仅示出了布置有分离构件60的盖10B。图7是分离构件60中的轴61和第一凸轮62的分解放大图。图8和9是用于描述分离构件6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0和显影辊30的移动的视图。图10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显影盒1的平面图。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至10描述分离构件60。
分离构件60包括轴61,轴61沿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即,第二轴线)延伸。轴61具有圆柱形状。然而,轴61可以具有矩形柱状形状。盖10B具有凹槽10B1,孔10B4和孔10B5,每个孔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盖10B。凹槽10B1,孔10B4和孔10B5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大于轴61的直径。轴61插入通过凹槽10B1,孔10B4和孔10B5。插入到凹槽10B1,孔10B4和孔10B5中的轴61可在第一位置(图8中所示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图9中所示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10的盖10B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处于第二位置的轴61距离第一外表面11比处于第一位置的轴61距离第一外表面11更近。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盖10B具有两个孔(即,孔10B4和孔10B5),但是盖10B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孔,只要盖10B可以可移动地支撑轴61即可。
优选地,轴61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例如,轴61由铁制成。或者,轴61可以由树脂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环形部分10B2和10B3。环形部分10B2形成在盖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处,而环形部分10B3形成在盖10B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处。环形部分10B2和10B3一体地形成在盖10B处。贯穿环形部分10B2的通孔是孔10B4,贯穿环形部分10B3的通孔是孔10B5。沿着第一方向形成的凹槽10B1在环形部分10B2和环形部分10B3之间露出。也就是说,插入到凹槽10B1,孔10B4和孔10B5中的轴61在环形部分10B2和环形部分10B3之间的位置处从盖10B露出。由于轴61具有刚性,因此从盖10B露出的轴61的一部分不会朝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即,除第一方向以外的方向)弯曲。
顺便提及,可以在盖10B处仅形成一个环形部分。或者,可以在环形部分10B2和10B3之间布置另外的环形部分。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轴61在第一方向上在环形部分10B2和10B3之间的位置处露出,但是轴61可以不从盖10B露出。也就是说,轴61可以容纳在盖10B内。
如上所述,轴61由盖10B支撑,以便可沿第二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因此,轴61可以容易地布置在壳体10处。
第一凸轮62布置在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61A处。第一凸轮62例如由橡胶或树脂制成。如图7所示,第一凸轮62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一凸轮62的孔62A。轴61的一个端部分61A的直径小于轴61的除一个端部分61A之外的部分的直径。轴61的一个端部分61A插入孔62A中。插入孔62A中的一个端部分61A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凸轮62露出的远端,并且保持环61B附接到一个端部分61A的露出的远端。利用该构造,第一凸轮62固定到轴61的一个端部分61A。或者,第一凸轮62可以粘接固定到轴61。
第一凸轮62具有与第二轴线不平行的第一倾斜表面6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621定位在轴6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处,如图5所示。更具体地,第一倾斜表面621定位在轴6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处。轴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距离显影辊30比轴6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距离显影辊30更近。第一凸轮62还具有面向盖10B的接触表面622。接触表面622布置在轴61的外周表面的另一部分处,其不同于第一倾斜表面621所在的外周表面的部分。换句话说,接触表面622面向壳体10,即壳体10的外表面。由于接触表面622面向盖10B,即使第一凸轮62试图绕轴61旋转,接触表面622也接触盖10B,从而防止第一凸轮62旋转。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621布置在轴6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处,但是第一倾斜表面621可以布置在轴61的整个外周表面处。
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61倾斜并且相对于第二轴线成角度。换句话说,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连接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的一个端部分和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的另一个端部分的方向倾斜。第一倾斜表面62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3度且小于或等于47度。更优选地,第一倾斜表面62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约45度。
第一凸轮62,即第一倾斜表面621定位在壳体10的第一外表面11处。当第一倾斜表面621在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外表面11的方向上延伸时,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二方向上远离显影辊30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倾斜表面621形成为使得轴61(即,第二轴线)与第一倾斜表面621之间在轴61的径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61A朝向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的方向上增加。换句话说,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使得第一倾斜表面621和轴61之间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的距离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61A朝向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增加。换句话说,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使得第一倾斜表面621和显影辊30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0增大或减小。进一步换句话说,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使得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距离轴61比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距离轴61更近。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轴61以锐角倾斜。
第一凸轮62形成为类似以第二轴线为中心的锥体的一半。换句话说,第一凸轮62具有锥体的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一倾斜表面621。
注意,第一凸轮62可以具有金字塔形状而不是锥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轴线穿过顶点和金字塔的底表面的中心,并且金字塔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一倾斜表面621。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621相对于轴61平滑地倾斜,但是第一倾斜表面621可以具有诸如台阶的突起和凹陷部分。或者,第一倾斜表面621可以是弯曲的。
第二凸轮63布置在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处。第二凸轮63例如由橡胶或树脂制成。与参照图7描述的第一凸轮62类似,第二凸轮63固定到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
第二凸轮63具有与第二轴线不平行的第二倾斜表面6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倾斜表面631位于轴61的整个外周表面处,如图4所示。顺便提及,第二倾斜表面631可以布置在轴6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倾斜表面631定位在轴6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即,被定位成距离显影辊30比另一个端部分距离显影辊30更近的端部分。
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61倾斜并且相对于第二轴线成角度。换句话说,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连接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的一个端部分和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的另一个端部分的方向倾斜。第二倾斜表面63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3度且小于或等于47度。更优选地,第二倾斜表面631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约45度。
第二倾斜表面631形成为使得轴61(即,第二轴线)与第二倾斜表面631之间在轴61的径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61A到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的方向上增加。换句话说,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使得第二倾斜表面631和轴61之间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的距离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61A到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增加。进一步换句话说,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使得第二倾斜表面631和显影辊30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0增大或减小。进一步换句话说,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使得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倾斜表面63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距离轴61比第二倾斜表面63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距离轴61更近。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轴61以锐角倾斜。也就是说,第一凸轮62的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凸轮63的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第一方向在相同方向上倾斜。
从第二轴线到第二倾斜表面631的径向距离随着从第一倾斜表面621到第二倾斜表面631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从第二轴线到第一倾斜表面621的径向距离随着从第一倾斜表面621到第二倾斜表面631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第二凸轮63具有以第二轴线为中心的锥形形状。换句话说,第二凸轮63具有锥体的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二倾斜表面631。
第二凸轮63可以具有金字塔形状,而不是锥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轴线穿过顶点和金字塔的底表面的中心,并且金字塔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用作第二倾斜表面6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倾斜表面631相对于轴61平滑地倾斜。然而,第二倾斜表面631可以具有突起或凹陷部分,例如台阶。或者,第二倾斜表面631可以是弯曲的。
如图8和9所示,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都可以与轴61一起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都可以响应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而沿着第二轴线与轴61一起轴向移动。当轴61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凸轮63接近盖10B,并且第一凸轮62从盖10B后退。当轴61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二凸轮63从盖10B后退,并且第一凸轮62接近盖10B。`换句话说,当轴61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凸轮63接近壳体10,并且第一凸轮62远离壳体10移动。当轴61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二凸轮63远离壳体10移动,并且第一凸轮62接近壳体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62的接触表面622面向盖10B,并且该构造防止第一凸轮62旋转。因此,固定有第一凸轮62的轴61和固定到轴61上的第二凸轮63也不能相对于盖10B旋转。也就是说,插入通过孔10B5和孔10B4的轴61不能相对于壳体10的盖10B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然而,轴61可以相对于盖10B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在轴61构造成可相对于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旋转的情况下,仅轴61相对于盖10B,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旋转,并且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不旋转。或者,轴61可以与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一起绕第二轴线旋转。
分离构件60还包括螺旋弹簧64。螺旋弹簧64定位在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处。具体地,轴61插入螺旋弹簧64中。螺旋弹簧6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凸轮63和盖10B之间。螺旋弹簧64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通过例如垫圈65与盖10B接触。螺旋弹簧64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凸轮63接触。也就是说,螺旋弹簧64的一端连接到壳体10,而螺旋弹簧6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倾斜表面631。螺旋弹簧64在轴61的圆周方向上由盖66覆盖。尽管螺旋弹簧64通过第二凸轮63连接到轴61,但是螺旋弹簧64可以直接连接到轴61。
螺旋弹簧64是弹性构件,其构造成在第一长度和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之间在第一方向上伸展和收缩。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第二凸轮63通过在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到轴61的一个端部分61A的方向上施加的压力而被按压。因此,轴61与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一起从图8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图9所示的第二位置。当轴6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螺旋弹簧64从第一长度压缩到第二长度。当释放施加到第二凸轮63的压力时,由于螺旋弹簧64的恢复力,螺旋弹簧64从第二长度恢复到第一长度,由此轴61与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一起从第二位置移回到第一位置。这样,由于在第一方向上施加的压力和螺旋弹簧64的弹力(恢复力),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可相对于壳体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1.3.抽屉>
图11是抽屉2的立体图。图12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抽屉2的平面图。图13是抽屉2和显影盒1的立体图,示出了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相应的槽2A的状态。图14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抽屉2和显影盒1的平面图,示出了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相应的槽2A的状态。图15是在第一方向上观察的抽屉2和显影盒1的平面图,示出了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相应的槽2A的状态。
抽屉2包括框架200。框架200包括四个槽2A。显影盒1分别可附接到相应的槽2A。抽屉2还包括感光鼓21。每个感光鼓21对应于四个槽2A中的每一个布置。每个感光鼓21可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鼓轴线)旋转。在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相应的槽2A的状态下,框架200可移动地支撑每个显影盒1的分离构件60。每个显影盒1可附接到抽屉2的对应的槽2A,以使得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面向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更具体地,在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的状态下,每个显影盒1可附接到抽屉2的对应的槽2A。
注意,抽屉2包括传统的(众所周知的)推动构件。在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槽2A的状态下,每个显影盒1的显影辊30和相应的感光鼓21由于传统推动构件施加的推动力而在第二方向上彼此接触。显影盒1已经附接到每个槽2A的抽屉2附接到主框架101(见图1)。
在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框架200的状态下,框架200被构造为使附接的显影盒1的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响应于在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分离构件6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框架20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显影辊30与相应的感光鼓21分离。
抽屉2的框架200包括第一侧框架201和第二侧框架202。第一侧框架201和第二侧框架202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四个感光鼓21在第一方向上布置在第一侧框架201和第二侧框架202之间的位置处。当显影盒1附接到槽2A时,显影盒1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第一侧框架201和第二侧框架202之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显影盒1的第一外表面11在第一方向上面对第一侧框架201,并且每个显影盒1的第二外表面12在第一方向上面对第二侧框架202。
第一侧框架201具有对应于四个槽2A中的每一个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分201A。每个第一凹陷部分201A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一侧框架201,并且在第三方向上朝向对应的感光鼓21凹陷。在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相应的槽2A的状态下,覆盖有盖45的每个显影盒1的IC芯片51位于相应的第一凹陷部分201A中,如图13和14所示。
第二侧框架202具有第二凹陷部分202A(作为通孔和开口的示例)。类似于第一凹陷部分201A,每个第二凹陷部分202A对应于每个槽2A形成。每个第二凹陷部分202A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二侧框架202以使显影盒1的一部分露出至抽屉2的外部,并且朝向在第三方向上远离相应的感光鼓21的方向开口。在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相应的槽2A的状态下,每个显影盒1的第二凸轮63位于相应的第二凹陷部分202A中,如图13至15所示。
第二侧框架202还具有通孔202B。每个通孔202B对应于每个槽2A形成。每个通孔202B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二侧框架202。在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相应槽2A的状态下,每个显影盒1的联接器41的联接孔411从相应的通孔202B露出,如图13至15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驱动轴通过相应的通孔202B插入每个联接孔411中。因此,驱动轴和相应的联接器41彼此联接,以便不相对于彼此旋转。
抽屉2具有用于每个槽2A的第一接收表面22和第二接收表面23。第一接收表面22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接收表面23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一接收表面22位于每个槽2A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处,而第二接收表面23位于每个槽2A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处。
第一接收表面22中的每一个定位在第一侧框架201的面向第二侧框架202的表面处。第一接收表面22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更具体地,第一接收表面22布置成面向在第二方向上附接到抽屉2的槽2A的显影盒1的第一凸轮62。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第一凸轮62的第一倾斜表面621,如图14所示。第一接收表面22形成为使得第一接收表面22和显影盒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侧框架201的方向(即,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侧框架201到第二侧框架202的方向)上增加。第一接收表面22是第一倾斜表面的示例。
第二接收表面23定位在形成在第二侧框架202处的每个第二凹陷部分202A处。第二接收表面23在与第一接收表面22相同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更具体地,第二接收表面23布置成使得第二接收表面23面对附接到抽屉2的每个槽2A的显影盒1的第二凸轮63。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第二凸轮63的第二倾斜表面631,如图14所示。第二接收表面23形成为使得第二接收表面23和显影盒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侧框架201的方向(即,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侧框架201到第二侧框架202的方向)上增加。第二接收表面23是第二倾斜表面的示例。
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当附接到每个槽2A的显影盒1的分离构件6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接收表面22和第二接收表面23中的每一个被构造为相对于框架200在第二方向上引导(移动)显影盒1,同时分别地,第一倾斜表面621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第二倾斜表面631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
<1.4.分离构件60的分离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当图像形成设备100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盒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移动。
图16A和16B是用于描述由分离构件60执行的显影盒1的分离移动的视图。图16A示出处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接触状态的显影盒1。图16B示出处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分离状态的显影盒1。图17是显影盒1和感光鼓21的立体图,示出了显影辊30和感光鼓21彼此接触的状态。图18是显影盒1和感光鼓21的立体图,示出了显影辊30和感光鼓21彼此分离的状态。
当每个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的对应的槽2A时,每个显影盒1的显影辊30接触对应的感光鼓21,如图17所示。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设备100处于接触状态。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这种接触状态下,如图16A所示,第一凸轮62的第一倾斜表面621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第二凸轮63的第二倾斜表面631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换句话说,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接合框架200。
更确切地说,在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时,第一倾斜表面621不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并且第二倾斜表面631不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然后,当显影盒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时,第一倾斜表面621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第二倾斜表面631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顺便提及,在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时,第一倾斜表面621可以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并且第二倾斜表面631可以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
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一方向上在从第一凸轮62朝向第二凸轮63的方向上从轴61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第一倾斜表面621的一部分。第一倾斜表面621的一部分与轴61之间在轴61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倾斜表面621的剩余部分与轴61之间在轴61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类似地,第二倾斜表面631在第一方向上在从第一凸轮62朝向第二凸轮63的方向上从轴61径向向外延伸。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第二倾斜表面631的一部分。第二倾斜表面631的一部分与轴61之间在轴61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二倾斜表面631的剩余部分与轴61之间在轴61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
如上所述,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中的每一个具有锥形形状。因此,即使轴61绕第二轴线旋转,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也可以分别可靠地接触(接合)第一接收表面22和第二接收表面23。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驱动单元103和按压构件104。驱动单元103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按压构件104。驱动单元103例如是马达。按压构件104具有圆柱形状或矩形柱状形状,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按压构件104可通过形成在第二侧框架202中的第二凹陷部分202A在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将来自框架200外部的按压力施加到第二凸轮63。处于接触位置的按压构件104接触附接到抽屉2的槽2A的显影盒1的第二凸轮63,而处于非接触位置的按压构件104不接触第二凸轮63。
为了将显影辊30与感光鼓21分离,驱动单元103使按压构件104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二凸轮63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被按压构件104按压。当第二凸轮63通过第二凹陷部分202A从按压构件104接收按压力时,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相对于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凸轮62的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同时保持与第一接收表面22的接触。如上所述,第一倾斜表面621形成为在从第一凸轮62到第二凸轮63的方向上相对于轴61径向向外延伸。因此,当第一凸轮62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倾斜表面621的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的部分在轴61的径向方向上从轴61后退。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一接收表面22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也就是说,当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倾斜表面621也在第二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一接收表面22的方向移动,如图16B所示。
类似于第一倾斜表面621,第二凸轮63的第二倾斜表面631在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如上所述,第二倾斜表面631形成为使得第二倾斜表面631在从第一凸轮62到第二凸轮63的方向上相对于轴61径向向外延伸。因此,当第二凸轮63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倾斜表面631的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的部分在轴61的径向方向上远离轴61。第二倾斜表面631和第二接收表面23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也就是说,当第二倾斜表面631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倾斜表面631也在第二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二接收表面23的方向移动,如图16B所示。
随着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轴61也以相同的方式移动。当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壳体10和显影辊30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如图16B所示。换句话说,响应于轴61沿第二轴线的轴向移动,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可以与壳体10和显影辊30一起在与第二轴线不平行的方向上移动。进一步换句话说,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中的每一个响应于轴61沿第二轴线的轴向移动而提供凸轮移动。如图18所示,该移动使得显影辊30抵抗设置在抽屉2中的传统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在第二方向上与感光鼓21分离。因此,图像形成设备100进入分离状态。
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引起螺旋弹簧64在第一方向上的扩展和收缩。如上所述,当轴61位于第一位置时,螺旋弹簧64具有第一长度,如图8所示。相反,当轴61位于第二位置时,螺旋弹簧64具有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如图9所示。由于按压构件104的按压力,螺旋弹簧64从第一长度被压缩到第二长度,并且当作用在分离构件60上的按压力通过按压构件104被释放时,螺旋弹簧64从第二长度延伸到第一长度。
当轴61与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一起从第二位置移回第一位置时,由于与上述机制相反的机制,第一倾斜表面621的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接近轴61。类似地,第二倾斜表面631的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接近轴61。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的这些移动使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从而允许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接近感光鼓21。结果,由于设置在抽屉2中的传统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显影辊30的外圆周表面与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因此,图像形成设备100进入接触状态。
<1.5.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分别布置在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与只有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中的一个布置在轴61处的情况相比,该构造可以防止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个在图像形成设备100在分离状态和接触状态之间被切换的同时倾斜。
如上所述,指向第一方向的按压力使轴61相对于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倾斜表面621由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而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时,第一倾斜表面621沿第一接收表面2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壳体10和显影辊30也根据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而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利用这种构造,显影盒1可以通过指向第一方向的驱动力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而不是通过作用在显影盒1的两端的驱动力。另外,显影盒1具有第一倾斜表面621和轴61。因此,与鼓盒包括轴的情况相比,轴61不会中断显影盒1附接到槽2A以及显影盒1与槽2A的分离。
此外,当轴6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不需要来自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驱动力。也就是说,显影盒1由于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施加的驱动力而可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100还包括布置在主框架101的一侧的驱动源,显影盒1和抽屉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该一侧。驱动源被构造为驱动显影辊30和感光鼓21旋转。用作使按压构件104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源的驱动单元103可布置在该驱动源附近。利用这种布置,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驱动源(即,驱动单元103和用于驱动显影辊30和感光鼓21的驱动源)可以集中地布置在显影盒1和抽屉2的一侧。因此,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尺寸减小。此外,由于用于移动显影盒1的部件不需要布置在抽屉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所以可以简化抽屉2的构造,并且可以减小抽屉2的尺寸。
<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9至20B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1,其中,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用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中的每一个相对于第一方向以恒定角度倾斜。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中的每一个具有限定不同角度的至少两个倾斜表面。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
图19是在第三方向上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1的平面图。
第一凸轮62的第一倾斜表面621具有倾斜表面621A和倾斜表面621B。倾斜表面621A和倾斜表面621B在第一方向上彼此排列。倾斜表面621A定位成在第一方向上距离第二凸轮63比倾斜表面621B距离第二凸轮63更远。此外,倾斜表面621A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度比倾斜表面621B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度更陡。具体地,倾斜表面621A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在倾斜表面621A与第一方向之间限定锐角;倾斜表面621B也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在倾斜表面621B与第一方向之间限定锐角;并且倾斜表面621A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倾斜表面62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
倾斜表面621A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3度且小于或等于47度。更优选地,倾斜表面621A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倾斜表面62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2度且小于或等于17度。优选地,倾斜表面62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4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更优选地,倾斜表面62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14度或15度。
倾斜表面621A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倾斜表面621A在轴61的径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是例如1:1(一比一)。此外,倾斜表面621B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倾斜表面621B在轴61的径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是例如4:1(四比一)。
第二凸轮63的第二倾斜表面631具有倾斜表面631A和倾斜表面631B。倾斜表面631A和倾斜表面631B在第一方向上彼此排列。倾斜表面631A定位成在第一方向上距离第一凸轮62(即,第一倾斜表面621)比倾斜表面631B距离第一凸轮62(即,第一倾斜表面621)更近。此外,倾斜表面631A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度比倾斜表面631B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度更陡。具体地,倾斜表面631A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在倾斜表面631A与第一方向之间限定锐角;倾斜表面631B也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在倾斜表面631B与第一方向之间限定锐角;并且倾斜表面631A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倾斜表面63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
倾斜表面631A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3度且小于或等于47度。更优选地,倾斜表面631A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倾斜表面63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2度且小于或等于17度。优选地,倾斜表面63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4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更优选地,倾斜表面631B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14度或15度。
倾斜表面631A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倾斜表面631A在轴61的径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是例如1:1(一比一)。倾斜表面631B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倾斜表面631B在轴61的径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比率是例如4:1(四比一)。
优选地,倾斜表面621A和倾斜表面631A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便限定彼此相同的角度。此外,还优选的是,倾斜表面621B和倾斜表面631B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便限定彼此相同的角度。
<2.1.通过分离构件60的分离移动>
下面将描述当图像形成设备100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1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移动。
图20A和20B是用于描述由分离构件60执行的显影盒1的分离移动的视图。图20A示出处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接触状态的显影盒1。图20B示出处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分离状态的显影盒1。
在显影盒1的显影辊30与感光鼓21接触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接触状态下,第一倾斜表面621的倾斜表面621A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并且第二倾斜表面631的倾斜表面631A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如图20A所示。
更确切地说,在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时,倾斜表面621A与第一接收表面22分离,并且倾斜表面631A与第二接收表面23分离。然后,随着显影盒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倾斜表面621A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并且倾斜表面631A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顺便提及,倾斜表面621A可以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并且倾斜表面631A可以在显影盒1附接到抽屉2时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
当第二凸轮63被按压构件104在第一方向朝向第一凸轮62按压时,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相对于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倾斜表面621的倾斜表面621A在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二倾斜表面631的倾斜表面631A在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倾斜表面621也在第二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一接收表面22的方向移动,如图20B所示。另外,第二倾斜表面631也在第二方向上在远离第二接收表面23的方向上移动,如图20B所示。通过该移动,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与感光鼓21分离(参见图18)。
当轴61,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在第一方向上进一步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倾斜表面621的倾斜表面621B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以沿着第一接收表面22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此外,第二倾斜表面631的倾斜表面631B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以沿着第二接收表面23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
当轴61与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一起从第二位置移回第一位置时,由于与上述机制相反的机制,第一倾斜表面621的与第一接收表面22接触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接近轴61。类似地,第二倾斜表面631的与第二接收表面23接触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接近轴61。因此,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显影辊30在第二方向上接近感光鼓21。因此,图像形成设备100进入接触状态。
<2.2.第二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来自按压构件104的按压力使轴61相对于壳体10和显影辊3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倾斜表面621由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而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时,第一倾斜表面621沿第一接收表面2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根据第一倾斜表面621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壳体10和显影辊30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利用这种构造,显影盒1可以通过指向第一方向的驱动力而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而不是通过作用在显影盒1的两端的驱动力。另外,显影盒1具有第一倾斜表面621和轴61。因此,与鼓盒包括轴的情况相比,轴61不会中断显影盒1与槽2A的附接以及显影盒1与槽2A的分离。
此外,当轴6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不需要来自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驱动力。也就是说,显影盒1由于从轴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施加的驱动力而可移动。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100还包括布置在主框架101的一侧的驱动源,显影盒1和抽屉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该一侧。驱动源构造为驱动显影辊30和感光鼓21旋转。用作使按压构件104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源的驱动单元103可布置在该驱动源附近。利用这种布置,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驱动源(即,驱动单元103和用于驱动显影辊30和感光鼓21的驱动源)可以集中地布置在显影盒1和抽屉2的一侧。因此,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尺寸减小。此外,由于用于移动显影盒1的部件不需要布置在抽屉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所以可以简化抽屉2的构造,并且可以减小抽屉2的尺寸。
在第一凸轮62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期间首先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的第一倾斜表面621的倾斜表面621A比倾斜表面621B更陡。类似地,在第二凸轮63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从第二凸轮63到第一凸轮62的方向移动期间首先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的第二倾斜表面631的倾斜表面631A比倾斜表面631B更陡。利用这种构造,在分离构件6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开始,分离构件60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量可以增加。因此,显影辊30可以与感光鼓21分离,同时减少分离构件6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量。
此外,其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度小于倾斜表面621A的倾斜表面621B接触第一接收表面22,并且其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度小于倾斜表面631A的倾斜表面631B接触第二接收表面23。因此,分离构件6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而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量较小。该构造可以减小按压构件104的驱动负载。
<3.修改例>
尽管已经参考其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上述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分离构件60包括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然而,分离构件60可包括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分离构件60可包括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中的至少一个。换句话说,在仅设置第一凸轮62的情况下,在分离构件60中仅设置第一倾斜表面621。另一方面,在仅设置第二凸轮63的情况下,在分离构件60中仅设置第二倾斜表面631。或者,可以在不设置第一凸轮62和第二凸轮63的情况下形成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例如,第一倾斜表面621和第二倾斜表面631可以通过机械加工轴61而形成,以使得轴61的端部分的外周表面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
尽管螺旋弹簧64用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弹性构件的示例,但是弹性构件不限于螺旋弹簧64。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片簧,扭转弹簧,橡胶,海绵等作为弹性构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和修改例中出现的各种特征可以在避免冲突组合的情况下适当地组合在一起。

Claims (11)

1.一种抽屉,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能够绕着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感光鼓具有外圆周表面;和
框架,显影盒能够附接至所述框架,所述显影盒包括具有外圆周表面的显影辊,所述显影盒能够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圆周表面面向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外圆周表面的状态下被附接到所述框架,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响应于被附接至所述框架的所述显影盒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所述显影辊在分离方向上移动,所述分离方向是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圆周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外圆周表面分离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被构造为响应于被附接至所述框架的所述显影盒的一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所述显影盒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表面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显影盒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所述显影盒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移动,所述分离方向与所述轴向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与所述显影盒的一部分接触的同时,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分离方向上引导所述显影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定位在所述框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分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定位在所述框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分处,并且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被构造成使所述显影盒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包括:
第一侧框架;和
第二侧框架,所述第二侧框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框架间隔开,所述第二侧框架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侧框架的通孔,所述通孔允许被附接到所述框架的所述显影盒的一部分露出至所述框架的外部,
所述显影盒能够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第一侧框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架之间被附接到所述框架,所述显影盒能够响应于从所述框架的外部通过所述通孔接收指向所述轴向方向的按压力而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孔是相对于所述显影盒被插入所述框架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开口的凹陷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另一个感光鼓,
其中,所述框架被构造成进一步接收包括另一个显影辊的另一个显影盒,
所述显影盒能够被附接到与所述感光鼓对应的所述框架,所述另一个显影盒能够附接到与所述另一个感光鼓对应的所述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显影盒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外圆周表面的状态下被附接到所述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圆周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响应于所述显影盒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所述显影辊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移动。
CN201910242146.XA 2018-03-30 2019-03-28 抽屉 Active CN110320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7900A JP7095362B2 (ja) 2018-03-30 2018-03-30 ドロワ
JP2018-067900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0772A true CN110320772A (zh) 2019-10-11
CN110320772B CN110320772B (zh) 2023-09-01

Family

ID=6811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2146.XA Active CN110320772B (zh) 2018-03-30 2019-03-28 抽屉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5362B2 (zh)
CN (1) CN110320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2484B2 (ja) 2020-01-16 2023-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ロ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7371A (ja) * 1984-02-24 1985-09-11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複写装置等における現像装置の逃避装置
JPS60201371A (ja) * 1984-03-26 1985-10-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像形成装置
JPS63118172A (ja) * 1986-11-05 1988-05-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540405A (ja) * 1991-08-06 1993-02-1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の着脱構造
CN1580970A (zh) * 2003-07-31 2005-02-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201820089U (zh) * 2010-08-27 2011-05-0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20150117874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252877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main body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73405A (ja) * 2016-03-22 2017-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8894B2 (ja) 2006-03-30 201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3781A (ja) 2006-09-13 2006-12-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4435B2 (ja) 2006-12-11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2908A (ja) 2009-11-11 2011-05-26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4128B2 (ja) 2013-08-22 2016-03-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09731A (ja) 2015-06-19 2017-0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7371A (ja) * 1984-02-24 1985-09-11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複写装置等における現像装置の逃避装置
JPS60201371A (ja) * 1984-03-26 1985-10-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像形成装置
JPS63118172A (ja) * 1986-11-05 1988-05-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540405A (ja) * 1991-08-06 1993-02-1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の着脱構造
CN1580970A (zh) * 2003-07-31 2005-02-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201820089U (zh) * 2010-08-27 2011-05-0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20150117874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252877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main body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73405A (ja) * 2016-03-22 2017-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9130A (ja) 2019-10-17
JP7095362B2 (ja) 2022-07-05
CN110320772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6208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shaft and cam having cam surface
US11204579B2 (en) Drawer including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fr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1099516B2 (en) Drawer including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frame having guide roller
US11947310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inclined surfaces, elastic member, and first protrusion
CN11032078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10320772A (zh) 抽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