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842A - 车门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2842A
CN110312842A CN201780086519.8A CN201780086519A CN110312842A CN 110312842 A CN110312842 A CN 110312842A CN 201780086519 A CN201780086519 A CN 201780086519A CN 110312842 A CN110312842 A CN 110312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pring
initial position
latch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65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黑克行
布赖恩·法里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kkam Co
Geco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ekkam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kkam Co filed Critical Gekkam Co
Publication of CN110312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中消除了门不能被打开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闩锁(5);棘轮(6),其通过解除动作解除与闩锁(5)的接合;第一杆(71),其能够基于棘轮(6)的解除动作从初始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通过将合成树脂体(71B)安装到金属部分(71A)周围的区域的一部分来形成第一杆(71);第一弹簧(74),其朝向初始位置对第一杆(71)施力;第二杆(73),其由第一杆(71)支撑,使得能够相对于第二轴(72)转动预定角度并且能够移位到阻止第一杆(71)从初始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的阻挡位置;第二弹簧(75),其是朝向初始位置对第二杆(73)施力的扭转弹簧;以及保持构件(71a、71b),其由合成树脂体(71B)形成,保持构件(71a、71b)保持第二弹簧(75)的线圈部(75a)。

Description

车门闩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闩锁装置,用于在门板因碰撞而变形时防止门打开。
背景技术
在引用文献1中公开了传统的车门闩锁装置。
引用文献1中的车门闩锁装置包括:闩锁(专利文献1中的“转动锁扣”),其能够与撞销接合;棘爪(“爪”),其能够与闩锁接合;打开杆(“开放杆”),其用于解除棘轮;第一杆(“惯性杆”),其枢转地安装于基体;第二杆(“阻止杆”),其枢转地安装于第一杆;以及安全杆,其强制地接触第一杆的外周,并对第一杆的旋转施加抵抗。当手动操作门把手时,第一杆和第二杆一起绕着第一杆转动,当打开杆由于碰撞以过高的速度转动时,第二杆移动到能够接触安全杆的位置,从而防止棘轮转动且防止门打开。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05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引用文献1中的车门闩锁装置通过强制接触第一杆的外周以施加对第一杆的转动的抵抗。由于在第一杆的外周和安全杆之间的间隙中的灰尘以及冰冻雨水导致作用在第一杆上的抵抗过大,并且当手动操作门把手时,第二杆移动到阻止第一杆转动的位置,使得门不能被打开。
鉴于这些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用于在门板因碰撞而变形的情况下防止门打开,而且利用门把手使得门能够被确实地手动打开。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如下的车门闩锁装置,该车门闩锁装置包括:基体构件;闩锁,其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能够与撞销接合;棘轮,其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通过解除动作解除与所述闩锁的接合;第一杆,其经由第一轴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且基于所述棘轮的解除动作而能够从初始位置在解除方向上转动,通过使合成树脂体固定到金属部分的周围的一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一杆;第一弹簧,其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一杆施力;第二杆,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转动预定角度的方式被所述第一杆支撑,并且能够从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合成树脂体的一部分接触的初始位置转动到阻止所述第一杆在解除方向上转动的阻挡位置;第二弹簧,其包括用于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二杆施力的扭转弹簧;以及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由所述合成树脂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
优选地,所述保持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的外周的一部分接触的凹圆弧状的外侧保持部和/或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的内周的一部分接触的凸圆弧状的内侧保持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门板因碰撞而变形的情况下确实地防止门打开,而且利用门把手使得门能够被确实地手动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门闩锁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接合单元的正面图。
图3是接合单元的背面图。
图4是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背面图。
图5是碰撞解除防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碰撞解除防止机构在被手动解除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正面图。
图7是处于初始状态下的碰撞解除防止机构的放大背面图。
图8是处于阻挡状态(block state)下的碰撞解除防止机构的放大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车门闩锁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接合单元的正面图;图3是接合单元的背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左侧、右侧、正面侧和背面侧分别对应于当车门闩锁装置1安装于门的情况下的车内侧、车外侧、后侧和前侧。
车门闩锁装置1包括:接合单元,该接合单元配置在前门的后端部以能够开关的方式枢转地安装在车身侧面的上下方向铰链轴上,接合单元具有接合机构壳体2,该接合机构壳体2具有接合机构(后述),该接合机构接合车体的撞销S以保持门关闭;以及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具有操作机构壳体3,该操作机构壳体3具有锁定机构(未示出)和其它要素。
在门的外侧面配置有手动锁定/解锁的锁芯(未示出)和外侧门把手(未示出),该外侧门把手用于从车外打开门,并且在门的内侧面配置有手动锁定/解锁的锁定按钮(未示出)和内侧门把手(未示出),该内侧门把手用于从车内打开门。
操作单元的操作机构壳体3固定到接合机构壳体2以覆盖接合机构壳体2的背侧。在操作机构壳体3的内部,配置有锁定机构(未示出),该锁定机构用于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在解锁状态下能够通过手动锁定/解锁操作(利用锁芯或锁定按钮)或由于便携装置的远程控制引起的电驱动来利用外侧门把手或内侧门把手使门打开,在锁定状态下门不能被打开。
接合单元包括在正面由金属盖构件4封闭的合成树脂接合机构壳体2。接合机构壳体2是本发明中的基体构件,并且在由接合机构壳体2和盖构件4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包括:接合机构,其包括能够与撞销S接合的闩锁5和能够与闩锁5接合的棘轮6;以及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其在由于碰撞引起的门板变形的情况下阻止棘轮6从闩锁5解除或脱离接合。
在图3中,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背侧,配置有与闩锁5一起转动的打开杆8、连接到外侧门把手的第一外侧杆9和与第一外侧杆9一起运动的第二外侧杆10。接合机构壳体2以盖构件4面向门的后端的内表面的方式利用多个螺栓(未示出)固定到门。
闩锁5经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闩锁轴51枢转地安装于接合机构壳体2。通过门的关闭动作,撞销S进入接合机构壳体2和盖构件4的撞销进入槽2a、4a并且与接合槽5a接合。闩锁5抵抗作用于闩锁5的弹簧(未示出)从打开位置(从图2中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的位置)沿从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到达图2中的完全闩锁位置,而通过门的打开动作反向转动。图2示出了省略盖构件4的情况以示出接合单元的内部结构。
棘轮6经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棘轮轴61枢转地安装于接合机构壳体2,并被作用在打开杆8上的弹簧11沿接合方向(从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在图2中,爪部6a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接合,以将闩锁5保持在门完全关闭的完全闩锁位置。爪部6a从爪部6a与完全闩锁接合部5b接合的接合位置抵抗弹簧11的施力沿解除方向(从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解除,在图6中爪部6a从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以使门能够打开。
打开杆8经由棘轮轴61枢转地安装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背侧,并且经由连接销81连接到棘轮6以与棘轮6一起转动。
在图3中,第一外侧杆9经由轴91枢转地安装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背侧的下部。在图1和图2中,第一外侧杆9在一端部9a处经由上下方向的博登拉线(Bowden cable)12连接于外侧把手,并且由于外侧把手产生的门的打开动作而绕着轴91沿解除方向(从背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该转动被传递到第二外侧杆10。
第二外侧杆10经由第一轴101枢转地安装在接合机构壳体2的背侧的下部,在端部10a处与第一外侧杆9的弯曲部9b接触,并且绕着轴101沿解除方向(从背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因此,打开杆8和棘轮6通过锁定机构(未示出)释放,使得门能够打开。
图4是接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背面图。图5是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在被手动解除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正面图。图7是处于初始状态下的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的放大背面图。图8是处于阻挡状态下的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的放大背面图。
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包括:第一杆71,其经由与第二外侧杆10同轴的第一轴101枢转地安装于接合机构壳体2;第二杆73,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经由第二轴72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杆71的上部;第一弹簧74,其是作用于第一杆71的扭转弹簧;以及第二弹簧75,其是作用于第二杆73的扭转弹簧。
在第一杆71中,合成树脂体71B部分地固定在金属部分71A的周围并且保持在初始位置(参照图2),在该初始位置,右下端通过处于初始状态的第一弹簧74的施力沿从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地与盖构件4的止动部4b接触。
在第二杆73和第二弹簧75连接到第一杆71的子组装状态下,第一杆71被形成为使得重心位于转动中心(第一轴101的轴心)。即使通过碰撞从任意方向施加惯性力或加速度,处于子组装状态下的第一杆71也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转动。
在图5、图7和图8中,第一杆71包括绕着第一轴101以保持第二弹簧75的、由合成树脂体71B形成的凸圆弧状的内侧保持部71a和凹圆弧状的外侧保持部71b。内侧保持部71a和/或外侧保持部71b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保持构件。
在图7中,在第一杆71保持在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一杆71的上缘的圆弧状(该圆弧是绕着第一轴101向左约2mm的位置的圆的一部分)的阻止部71c和棘爪6的下缘处的爪状的接触部6b的边缘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L。间隙L被确定为小于棘轮6的爪部6a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啮合的啮合余量。
在图8中,当打开杆8由于碰撞以过高的速度沿解除方向动作时,棘轮6的接触部6b与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c接触,并且施加在阻止部71c上的力的作用线从第一杆71的转动中心在图8中向左偏离。因此,当棘轮6的接触部6b与在初始位置的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c接触时,来自初始位置的与解除方向相反的力施加在第一杆71上,从而防止棘轮6沿解除方向进一步动作,使得棘轮6的爪部6a不会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
第一弹簧74在一端与接合机构壳体2接合,在另一端与第一杆71接合,从而向第一杆71施加绕着第一轴101的沿从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的施力。
第二杆73经由第二轴72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杆71的上部,并且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通过在图2、图4和图7中的初始状态下的第二弹簧75的施力,下部73a通过合成树脂体71B与在第一杆71的背侧处的止动部71d接触。
当第二杆73被保持在初始位置时,第二杆73被保持处于第二杆73不与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接触的姿势,使得可以允许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转动。
由于因碰撞引起的门板的变形,解除力作用在外把手上并传递到打开杆8。接触部8a从图8中的左侧以过快的速度与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b接触。因此,第二杆73绕着第二轴72沿从背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从图7中的初始位置抵抗第二弹簧75的施力转动到图8中的阻挡位置。
在图8中,当第二杆73移动到阻挡位置时,为了阻止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转动,顶端部73c从第一杆71的上缘向上大幅突出并且成为第二杆73能够沿转动方向接触不动止动部2b的姿势。
在第二弹簧75中,线圈部75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第一杆71的内侧保持部71a接触,并且外周面的一部分与外侧保持部71b接触,线圈部75a由合成树脂体71B保持。一端75b与由合成树脂体71B形成的接合部71e接合,另一端75c与第二杆73的接合部73d接合,从而向第二杆73施加绕着第二轴72的从背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的施力。利用合成树脂体71B将第二弹簧75保持在第一杆71上。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二弹簧75,从而随时向第二杆73施加稳定的施力。
第二弹簧75的施加在第二杆73上的施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弹簧74的施加在第一杆71上的施力。
然后,将说明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的功能。
当门关闭时,在图2和图4中,闩锁5保持在接合位置,其中在完全闩锁位置处棘轮6的爪部6a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接合。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处于初始状态,其中第一杆71和第二杆73分别通过弹簧74、75保持在初始状态。
通过在碰撞解除防止机构7处于初始状态并且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手动操作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通过转动第一外侧杆9和第二外侧杆10来解除棘轮6和打开杆8。
通过手动解除棘轮6和打开杆8,打开杆8的接触部8a与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b接触。在图6中,第一杆71绕着第一轴101沿从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杆73绕着第一轴101沿从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二弹簧75的作用在第二杆73上的施力大于第一弹簧74的作用在第一杆71上的施力,所以第二杆73不会抵抗着第二弹簧75的施力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阻挡位置。
因此,当手动操作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时,在图6中棘轮6和打开杆8被解除以使门打开。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弹簧75由第一杆71保持,同时线圈部75a与合成树脂体71B的内侧保持部71a和外侧保持部71b接触,从而使由进入操作机构壳体3的灰尘引起的第二弹簧75对第二杆73的施力的变化最小化。因此,当手动操作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时,第二杆73在保持处于初始位置的同时确实地绕着第一轴101旋转,从而克服了门不能被打开的问题。
当门关闭时,由于门板因碰撞产生的变形而使得门打开力施加到外侧把手,并且棘轮6和打开杆8以过高的速度(或超过手动打开门时速度的速度)从接合位置沿解除方向转动。打开杆8的接触部8a强制地与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b接触。沿从背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力被施加到第一杆73,并且第二杆73从图7中的位置抵抗第二弹簧75的施力绕着第二轴72沿从背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立即转动到阻挡位置。
第二杆73移动到阻挡位置,从而使第二杆73的顶端部73c接触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并阻止第一杆71沿解除方向转动。因此,棘轮6和打开杆8沿解除方向稍微转动,但是被阻止沿解除方向进一步转动,使得棘轮6的爪部6a不会从闩锁5的完全闩锁接合部5b脱离接合。
当以高于上述过高的速度的速度转动时,打开杆8的接触部8a更加有力地与第二杆73的被接触部73b接触。当棘轮6和打开杆8移动了对应于间隙L的距离时,第二杆73抵抗第二弹簧75的施力绕着轴72沿从背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并移动到图8中的阻挡位置。
第二杆73移动到阻挡位置。第二杆73的顶端部73c成为能够在转动方向上与接合机构壳体2的不动止动部2b接触的状态,并且棘轮6的接触部6b与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杆71的阻止部71c接触。因此,阻止棘轮6沿解除方向转动。
以上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以下变型和变更:
(a)棘轮6与打开杆8一体形成。
(b)第一杆71的内侧保持部71a和外侧保持部71b的形状有适当变化。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门闩锁装置
2 接合机构壳体
2a 撞销进入槽
2b 不动止动部
3 操作机构壳体
4 盖构件
4a 撞销进入槽
4b 止动部
5 闩锁
5a 接合槽
5b 完全闩锁接合部
51 闩锁轴
6 棘轮
6a 爪部
6b 接触部
61 棘轮轴
7 碰撞解除防止机构
71 第一杆
71a 内侧保持部
71b 外侧保持部
71c 阻止部
71d 止动部
71e 接合部
71A 金属部分
71B 合成树脂体
72 第二轴
73 第二杆
73a 下部
73b 被接触部
73c 顶端部
73d 接合部
74 第一弹簧
75 第二弹簧
75a 线圈部
75b 一端
75c 另一端
8 打开杆
8a 接触部
81 连接销
9 第一外侧杆
9a 一端部
9b 弯曲部
91 轴
10 第二外侧杆
10a 端部
101 第一轴
11 弹簧
12 博登拉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包括:
基体构件;
闩锁,其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能够与撞销接合;
棘轮,其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通过解除动作解除与所述闩锁的接合;以及
碰撞解除防止机构,其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阻止所述棘轮的解除动作,
所述碰撞解除防止机构包括:
第一杆,其经由第一轴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且基于所述棘轮的解除动作而能够从初始位置在解除方向上转动,通过使合成树脂体固定到金属部分的周围的一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一杆;
第一弹簧,其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一杆施力;
第二杆,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转动预定角度的方式被所述第一杆支撑,并且能够从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合成树脂体的一部分接触的初始位置转动到阻止所述第一杆在解除方向上转动的阻挡位置;以及
第二弹簧,其包括用于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二杆施力的扭转弹簧,
其中所述第一杆设置有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由所述合成树脂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的外周的一部分接触的凹圆弧状的外侧保持部和/或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的内周的一部分接触的凸圆弧状的内侧保持部。

Claims (2)

1.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其包括:
基体构件;
闩锁,其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能够与撞销接合;
棘轮,其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通过解除动作解除与所述闩锁的接合;
第一杆,其经由第一轴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并且基于所述棘轮的解除动作而能够从初始位置在解除方向上转动,通过使合成树脂体固定到金属部分的周围的一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一杆;
第一弹簧,其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一杆施力;
第二杆,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转动预定角度的方式被所述第一杆支撑,并且能够从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合成树脂体的一部分接触的初始位置转动到阻止所述第一杆在解除方向上转动的阻挡位置;
第二弹簧,其包括用于朝向初始位置对所述第二杆施力的扭转弹簧;以及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由所述合成树脂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的外周的一部分接触的凹圆弧状的外侧保持部和/或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线圈部的内周的一部分接触的凸圆弧状的内侧保持部。
CN201780086519.8A 2017-02-15 2017-10-31 车门闩锁装置 Pending CN1103128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33,885 2017-02-15
US15/433,885 US10697205B2 (en) 2017-02-15 2017-02-15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PCT/JP2017/039454 WO2018150644A1 (ja) 2017-02-15 2017-10-31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2842A true CN110312842A (zh) 2019-10-08

Family

ID=63106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6519.8A Pending CN110312842A (zh) 2017-02-15 2017-10-31 车门闩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7205B2 (zh)
EP (1) EP3575522A4 (zh)
CN (1) CN110312842A (zh)
BR (1) BR112019016921A2 (zh)
WO (1) WO20181506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5424B2 (en) * 2017-01-26 2019-11-05 Gecom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JP2022064378A (ja) 2020-10-14 2022-04-2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作動伝達構造、及び当該構造を備えた検出装置並びに当該検出装置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22122958A1 (de) * 2022-09-09 2024-03-14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7454A (ja) * 2011-10-14 2013-05-13 Ansei:Kk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40015262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Deployable Latch Connection
CN203925053U (zh) * 2013-05-30 2014-11-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6168086A (zh) * 2015-05-22 2016-11-30 丰田自动车东日本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5428B2 (en) * 2009-07-14 2012-08-07 Kiekert Ag Lock unit having a slotted pawl
EP2538002B1 (en) * 2010-02-19 2018-08-22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door latch device
US9920555B2 (en) * 2013-01-18 2018-03-20 Kiekert Ag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JP6024023B2 (ja) * 2013-04-25 2016-11-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142717B2 (ja) * 2013-05-30 2017-06-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13110756A1 (de) * 2013-09-27 2015-04-02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10465424B2 (en) * 2017-01-26 2019-11-05 Gecom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7454A (ja) * 2011-10-14 2013-05-13 Ansei:Kk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40015262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Deployable Latch Connection
CN203925053U (zh) * 2013-05-30 2014-11-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6168086A (zh) * 2015-05-22 2016-11-30 丰田自动车东日本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30715A1 (en) 2018-08-16
US10697205B2 (en) 2020-06-30
BR112019016921A2 (pt) 2020-04-14
WO2018150644A1 (ja) 2018-08-23
EP3575522A4 (en) 2021-01-13
EP3575522A1 (en)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16787B2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KR101637820B1 (ko) 차량용 리트랙터블 핸들 장치
KR101520126B1 (ko) 자동차용 안전 핸들
JP5601837B2 (ja) 安全装置を備えた車両ハンドル
US9869113B2 (en) Vehicle lock
CN110312842A (zh) 车门闩锁装置
CN107975309B (zh) 门锁装置
US11525290B2 (en) Motor-driven door latch for vehicle
KR20130066351A (ko) 차량의 도어래치장치
CN107406015A (zh) 机动车门锁,特别是机动车座椅上的靠背锁
CN106150236A (zh) 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
CN110234825A (zh) 车门闩锁装置
JP712724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204691470U (zh) 一种车辆门把手的惯性锁机构
JP6764827B2 (ja)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210115708A1 (en)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US11365565B2 (en) Motor-driven door latch for vehicle
WO2020115939A1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KR102428771B1 (ko) 차량용 폐쇄 장치
CN112302437B (zh) 用于车辆的电动门锁
JP4073642B2 (ja) 車両用上下開閉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WO2017009336A1 (en) Lock for a vehicle seat back
JP2006225898A (ja) バックドアにおけるロック装置
KR100882676B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아웃사이드핸들과 도어래치의 연결구조
CZ308797B6 (cs) Zámek sedadl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