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6121B -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6121B
CN110286121B CN201910392675.8A CN201910392675A CN110286121B CN 110286121 B CN110286121 B CN 110286121B CN 201910392675 A CN201910392675 A CN 201910392675A CN 110286121 B CN110286121 B CN 110286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connecting pipe
water
fixedly connect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26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6121A (zh
Inventor
张又
李伟
苏雅玲
李宽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3926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6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6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6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6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6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82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precipitate or turbid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G01N33/1826Organic contamination in 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属于水体环保领域。本发明中通过考察贝类密度对于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最佳贝类密度,在水体治理中,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设置阶梯式的密度处理组对考察贝类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十分直观,通过将结果转变为柱状图或者曲线图,可以快速便捷地从中看出贝类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之间的趋势,从而可以推导出贝类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对治理水体环境中投放生物量,可以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对于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治理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escription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修复领域,尤其涉及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生物治理生态污染手段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确定生物对于环境的有效的治理的有效程度,且不易掌控投放生物的投放密度的量,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河蚬密度过高,会使其由净水者转而成为污染者。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治理过程中,确定生物数量密度和生物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进而有效地确定生物的投放的数量密度,不仅可以减少生态治理的投放资金投入,也可以大大加强提升生物治理的效果,防止投放生物成为生态环境另一破坏者。
而在使用河蚬治理生态污染时,虽然作为滤食性贝类可以滤食藻类,但同时河蚬对沉积物的扰动和其自身代谢会促进水体营养元素的循环,从而有利于浮游藻类的生长,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在将河蚬用于高悬浮物浓度水体的生态修复中时,河蚬的投放密度是本发明的主要研究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无法有效的分析出在生态修复中河蚬密度对于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包括:实验养殖箱体和透气盖板,所述实验养殖箱体上端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过滤板,所述移动过滤板前后左右四侧中部与移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上端与透气盖板下表面四侧固定连接,所述透气盖板左下角固定安装有抽液虹吸四通阀门,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上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液连接机构,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左侧与调控波纹管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调控波纹管左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气瓶固定连接,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右侧与虹吸管左侧上端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下端与吸液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吸液管下端进口设置在实验养殖箱体内部下方;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包括: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左连接管、右连接管和四通本体,所述四通本体上下左右四侧依次与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管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液连接机构,所述左连接管左侧与调控波纹管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管右侧与虹吸管左侧上端进口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下端中部与透气盖板左下角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下端与吸液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四通本体前后两侧内部设置有气动槽,所述气动槽内部活动套接有气动杆,所述气动杆向内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移动密封板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动槽位于左连接管处靠上左右两侧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气动槽位于左连接管处左右两侧与气动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管左右两侧与气动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气动连接管左端与调控波纹管内壁夹层固定连接;所述抽液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外管、弹簧套管、弹簧、密封板、密封环和透气内管,所述上连接管上端内部与固定外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管上端内部下表面固定外管外部环形分布有多个弹簧套管,所述弹簧套管内部活动套接有弹簧上端,所述弹簧下端与密封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上表面中部与透气内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内管下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透气内管上端活动套接在固定外管下端内部。
优选地,所述四通本体内侧上连接管至下连接管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
优选地,所述透气盖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空气流通孔,所述实验养殖箱体左右两侧设置有移动把手,所述实验养殖箱体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中部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杆。
优选地,所述吸液管下端出口活动套接在过滤外管内部。
采用如上所述的装置进行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方法,包括:
S1、采集实验湖泊底泥,烘干研磨后,过300目筛,并采集该湖泊中的河蚬,清理其表面附着物,挑选无损伤和有活力的个体用湖水暂养7天,实验前24h停止投喂;
S2、向160L的塑料桶中加入100L经63μm浮游动物网过滤的实验湖泊湖水,并且加入8g烘干研磨后经300目过筛的底泥,充分搅拌使其悬浮均匀,之后将充分搅拌的湖水倒入16个8L的方形塑料箱中,每个方形塑料箱中倒入5L湖水;
S3、将S2中的8L方形塑料箱设置为4个密度处理组,每个密度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箱,之后向每个平行组中加入壳长在14-16mm的河蚬;所述密度处理组分为4组,其中设置1组空白对照组,河蚬密度为0g/m2,另外3组分别为:低密度组,河蚬密度为125-135g/m2;中密度组,河蚬密度为255-265g/m2;高密度组,河蚬密度为515-525g/m2;
S4、对S2中方形塑料箱中的混合均匀的水体进行取样,用于测定浊度、总悬浮物、无机悬浮物和叶绿素a含量;
S5、对S3中加入河蚬之后的水体,每间隔20分钟使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从中抽取水体样本,用于测定浊度并记录;
S6、加入河蚬4h之后,实验结束,每个密度处理组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从中抽取水体样本,用于测定浊度,并且利用虹吸效应取500ml水样两份,分别用于测定TSS、ISS和Chl-a含量并记录;
S7、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密度处理组的浊度变化进行分析,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TSS、ISS和Chl-a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再基于最小显著差别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所述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若P>0.05则差异不明显,在最小显著差别方法中,若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若P>0.05则差异不明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有抽液虹吸四通阀门,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快速的从中抽取水体样本,当实验结束之后,先通过按压调控波纹管增加内部气压,推动气动杆在气动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移动密封板移动,从而可以将上连接管的下端进口封住,之后可以通过将虹吸管下端放置于低于吸液管下端进口处,之后先将虹吸管下端密封,按压气瓶使吸液管和虹吸管之间充满水体,之后松开虹吸管出口,水体将会在虹吸作用下,被抽出实验养殖箱体,从而可以快速高效的采集水体。
2.本发明中通过考察河蚬密度对于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最佳河蚬密度,在水体治理中,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设置阶梯式的密度处理组对考察河蚬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十分直观,通过将结果转变为柱状图或者曲线图,可以快速便捷地从中看出河蚬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之间的趋势,从而可以推导出河蚬密度与水体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对治理水体环境中投放生物量,可以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对于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治理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拆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部分拆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抽液四通阀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抽液四通阀门左侧视拆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抽液四通阀门右侧视拆分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侧面半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侧面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侧面剖视标注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的图9中的A放大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河蚬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不同河蚬密度处理组的浊度变化图;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分析河蚬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不同河蚬密度处理组滤水4小时后的水体悬浮物浓度情况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实验养殖箱体、101移动槽、200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1调控波纹管、202气瓶、203虹吸管、204吸液管、205上连接管、206下连接管、207左连接管、208右连接管、209四通本体、210限位槽、211气动杆、212移动密封板、213限位杆、214气动槽、215气动连接管、216透气孔、301透气盖板、302移动过滤板、303移动杆、304、过滤外管、401固定外管、402弹簧套管、404密封板、405密封环、406透气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包括:实验养殖箱体100和透气盖板301,实验养殖箱体100上端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过滤板302,移动过滤板302前后左右四侧中部与移动杆303下端固定连接,移动杆303上端与透气盖板301下表面四侧固定连接,透气盖板301左下角固定安装有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上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液连接机构,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左侧与调控波纹管201右端固定连接,调控波纹管201左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气瓶202固定连接,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右侧与虹吸管203左侧上端进口固定连接,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下端与吸液管204上端固定连接,吸液管204下端进口设置在实验养殖箱体100内部下方;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包括:上连接管205、下连接管206、左连接管207、右连接管208和四通本体209,四通本体209上下左右四侧依次与上连接管205、下连接管206、左连接管207和右连接管208固定连接,上连接管205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液连接机构,左连接管207左侧与调控波纹管201右端固定连接,右连接管208右侧与虹吸管203左侧上端进口固定连接,下连接管206下端中部与透气盖板301左下角固定连接,下连接管206下端与吸液管204上端固定连接;四通本体209前后两侧内部设置有气动槽214,气动槽214内部活动套接有气动杆211,气动杆211向内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13,限位杆213与移动密封板212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气动槽214位于左连接管207处靠上左右两侧设置有透气孔216,气动槽214位于左连接管207处左右两侧与气动连接管215固定连接,左连接管207左右两侧与气动连接管215固定连接,气动连接管215左端与调控波纹管201内壁夹层固定连接;抽液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外管401、弹簧套管402、弹簧403、密封板404、密封环405和透气内管406,上连接管205上端内部与固定外管401上端固定连接,上连接管205上端内部下表面固定外管401外部环形分布有多个弹簧套管402,弹簧套管402内部活动套接有弹簧403上端,弹簧403下端与密封板404上表面固定连接,密封板404上表面中部与透气内管406下端固定连接,透气内管406下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405,透气内管406上端活动套接在固定外管401下端内部。
四通本体209内侧上连接管205至下连接管206之间设置有限位槽210,限位槽210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213。
透气盖板30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空气流通孔,实验养殖箱体100左右两侧设置有移动把手,实验养殖箱体100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中部设置有移动槽101,移动槽101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杆303。
吸液管204下端出口活动套接在过滤外管304内部。
本发明设置有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205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快速的从中抽取水体样本,当实验结束之后,先通过按压调控波纹管201增加内部气压,推动气动杆211在气动槽214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移动密封板212移动,从而可以将上连接管205的下端进口封住,之后可以通过将虹吸管203下端放置于低于吸液管204下端进口处,之后先将虹吸管203下端密封,按压气瓶202使吸液管204和虹吸管203之间充满水体,之后松开虹吸管203出口,水体将会在虹吸作用下,被抽出实验养殖箱体100,从而可以快速高效的采集水体。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但有所不同的是;
采用如上所述的装置进行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方法,包括:
S1、采集实验湖泊底泥,烘干研磨后,过300目筛,并采集该湖泊中的河蚬,清理其表面附着物,挑选无损伤和有活力的个体用湖水暂养7天,实验前24h停止投喂;
S2、向160L的塑料桶中加入100L经63μm浮游动物网过滤的实验湖泊湖水,并且加入8g烘干研磨后经300目过筛的底泥,充分搅拌使其悬浮均匀,之后将充分搅拌的湖水倒入16个8L的方形塑料箱中,每个方形塑料箱中倒入5L湖水;
S3、将S2中的8L方形塑料箱设置为4个密度处理组,每个密度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箱,之后向每个平行组中加入壳长在14-16mm的河蚬;所述密度处理组分为4组,其中设置1组空白对照组,河蚬密度为0g/m2,另外3组分别为:低密度组,河蚬密度为125-135g/m2;中密度组,河蚬密度为255-265g/m2;高密度组,河蚬密度为515-525g/m2;
S4、对S2中方形塑料箱中的混合均匀的水体进行取样,用于测定浊度(Turbidity)、总悬浮物(TSS)、无机悬浮物(ISS)和叶绿素a含量(Chl-a);
S5、对S3中加入河蚬之后的水体,每间隔20分钟使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205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从中抽取水体样本,用于测定浊度并记录;
S6、加入河蚬4h之后,实验结束,每个密度处理组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205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从中抽取水体样本,用于测定浊度,并且利用虹吸效应取500ml水样两份,分别用于测定TSS、ISS和Chl-a含量并记录;
S7、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密度处理组的浊度变化进行分析,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TSS、ISS和Chl-a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再基于最小显著差别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所述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若P>0.05则差异不明显,在最小显著差别方法中,若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若P>0.05则差异不明显。
本发明中并未加入沉积物,因此河蚬扰动作用导致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问题也可以忽略。此外,河蚬密度需达到1000ind/m2以上才会对水体营养盐循环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中的高密度组河蚬远低于该阀值,因此对水体营养盐影响不大,且河蚬的滤食强度超过藻类的生长潜力,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生物量。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和2但有所不同的是;
S1、采集太湖太湖底泥,烘干研磨后,过300目筛,备用。在太湖采集河蚬,清理其表面附着物,挑选无损伤、有活力的个体用湖水暂养7天,实验前24h停止投喂;
S2、滤水实验在8L的方形塑料箱中进行,每个箱体的水量为5L。实验开始前,向160L的塑料桶中加入100L经63μm的浮游动物网过滤的太湖湖水,并且加入8g烘干研磨后经300目过筛的底泥,充分搅拌使其悬浮均匀;
S3、实验选用壳长15mm左右的河蚬,设置4个密度处理组为:空白对照组0、低密度组130g/m2、中密度组260g/m2和高密度组520g/m2,实验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
S4、实验开始前对混合均匀的水体进行取样,用于测定浊度、TSS、ISS和Chl-a含量;
S5、实验开始后每20分钟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用于测定浊度;
S6、实验持续4h,实验结束后,每个处理组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用于测定浊度。并且用虹吸法取500ml水样两份,分别用于测定TSS、ISS和Chl-a含量。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河蚬密度处理组的浊度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且河蚬密度越大,水体浊度值越低。两两比较的结果也表明各处理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河蚬对高悬浮物浓度的去除效果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表明,不同河蚬密度处理组的TSS、ISS和Chl-a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最小显著差别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表明:对TSS的滤除情况,除了低密度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低密度组与中密度组之间的TSS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处理组之间的TSS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对ISS的滤除情况,低密度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低密度组与中密度组之间、中密度组与高密度组之间的TSS差异均不显著,而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之间的ISS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对Chl-a的滤除情况,所有处理组之间的Chl-a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在实验持续4小时后的TSS浓度、ISS浓度和Chl-a浓度均为:空白对照组>低密度组>中密度组>高密度组,说明高悬浮物浓度水体中,不同河蚬密度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
不同河蚬密度均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悬浮藻类,且去除效果随着河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河蚬对水体中总固体悬浮物和无机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低密度河蚬对水体中的总固体悬浮物和无机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因此,将河蚬用于高悬浮物浓度水体的生态修复中时,应适当提高河蚬密度才能达到滤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包括:实验养殖箱体(100)和透气盖板(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养殖箱体(100)上端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过滤板(302),所述移动过滤板(302)前后左右四侧中部与移动杆(30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303)上端与透气盖板(301)下表面四侧固定连接,所述透气盖板(301)左下角固定安装有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上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液连接机构,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左侧与调控波纹管(201)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调控波纹管(201)左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气瓶(202)固定连接,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右侧与虹吸管(203)左侧上端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下端与吸液管(20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吸液管(204)下端进口设置在实验养殖箱体(100)内部下方;所述抽液虹吸四通阀门(200)包括:上连接管(205)、下连接管(206)、左连接管(207)、右连接管(208)和四通本体(209),所述四通本体(209)上下左右四侧依次与上连接管(205)、下连接管(206)、左连接管(207)和右连接管(208)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管(205)内部固定安装有抽液连接机构,所述左连接管(207)左侧与调控波纹管(201)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管(208)右侧与虹吸管(203)左侧上端进口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206)下端中部与透气盖板(301)左下角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206)下端与吸液管(20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四通本体(209)前后两侧内部设置有气动槽(214),所述气动槽(214)内部活动套接有气动杆(211),所述气动杆(211)向内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13),所述限位杆(213)与移动密封板(212)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动槽(214)位于左连接管(207)处靠上左右两侧设置有透气孔(216),所述气动槽(214)位于左连接管(207)处左右两侧与气动连接管(215)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管(207)左右两侧与气动连接管(215)固定连接,所述气动连接管(215)左端与调控波纹管(201)内壁夹层固定连接;所述抽液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外管(401)、弹簧套管(402)、弹簧(403)、密封板(404)、密封环(405)和透气内管(406),所述上连接管(205)上端内部与固定外管(40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管(205)上端内部下表面固定外管(401)外部环形分布有多个弹簧套管(402),所述弹簧套管(402)内部活动套接有弹簧(403)上端,所述弹簧(403)下端与密封板(404)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404)上表面中部与透气内管(40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内管(406)下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405),所述透气内管(406)上端活动套接在固定外管(401)下端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本体(209)内侧上连接管(205)至下连接管(206)之间设置有限位槽(210),所述限位槽(210)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板(30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空气流通孔,所述实验养殖箱体(100)左右两侧设置有移动把手,所述实验养殖箱体(100)前后左右四侧内壁中部设置有移动槽(101),所述移动槽(101)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杆(3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4)下端出口活动套接在过滤外管(304)内部。
5.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行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采集实验湖泊底泥,烘干研磨后,过300目筛,并采集该湖泊中的河蚬,清理其表面附着物,挑选无损伤和有活力的个体用湖水暂养7天,实验前24h停止投喂;
S2、向160L的塑料桶中加入100L经63μm浮游动物网过滤的实验湖泊湖水,并且加入8g烘干研磨后经300目过筛的底泥,充分搅拌使其悬浮均匀,之后将充分搅拌的湖水倒入16个8L的方形塑料箱中,每个方形塑料箱中倒入5L湖水;
S3、将S2中的8L方形塑料箱设置为4个密度处理组,每个密度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箱,之后向每个平行组中加入壳长在14-16mm的河蚬;所述密度处理组分为4组,其中设置1组空白对照组,河蚬密度为0g/m2,另外3组分别为:低密度组,河蚬密度为125-135g/m2;中密度组,河蚬密度为255-265g/m2;高密度组,河蚬密度为515-525g/m2;
S4、对S2中方形塑料箱中的混合均匀的水体进行取样,用于测定浊度(Turbidity)、总悬浮物(TSS)、无机悬浮物(ISS)和叶绿素a含量(Chl-a);
S5、对S3中加入河蚬之后的水体,每间隔20分钟使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205)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从中抽取水体样本,用于测定浊度并记录;
S6、加入河蚬4h之后,实验结束,每个密度处理组用玻璃注射器采集10ml水体,使用注射器前端与上连接管(205)上设置的抽液连接机构对接,从中抽取水体样本,用于测定浊度,并且利用虹吸效应取500ml水样两份,分别用于测定TSS、ISS和Chl-a含量并记录;
S7、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密度处理组的浊度变化进行分析,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TSS、ISS和Chl-a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再基于最小显著差别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所述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若P>0.05则差异不明显,在最小显著差别方法中,若P<0.05则存在显著差异,若P>0.05则差异不明显。
CN201910392675.8A 2019-05-13 2019-05-13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0286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2675.8A CN110286121B (zh) 2019-05-13 2019-05-13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2675.8A CN110286121B (zh) 2019-05-13 2019-05-13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6121A CN110286121A (zh) 2019-09-27
CN110286121B true CN110286121B (zh) 2020-04-14

Family

ID=68001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2675.8A Active CN110286121B (zh) 2019-05-13 2019-05-13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612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063A (zh) * 2006-10-31 2009-12-02 贝壳污染物处理有限公司 生产低悬浮物溶液的系统和方法及其用途
CN202909993U (zh) * 2012-08-22 2013-0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用于净化贝类污染物的实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063A (zh) * 2006-10-31 2009-12-02 贝壳污染物处理有限公司 生产低悬浮物溶液的系统和方法及其用途
CN202909993U (zh) * 2012-08-22 2013-0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用于净化贝类污染物的实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太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对富营养水体水质的改善作用;朱小龙 等;《湖泊科学》;20151231;第27卷(第3期);第486-49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6121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5670A (zh) 脱水污泥中微塑料的提取方法及小试装置
CN205473043U (zh) 养殖污水收集分离装置
CN112845522A (zh) 一种沉积物中微塑料高效分离及吸附污染物部分解吸的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15499A (zh) 一种浮游动物分级过滤装置及其应用
CN110286121B (zh) 分析贝类密度对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净化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CN105165678B (zh) 一种养殖鲟鱼的方法
CN108925511A (zh) 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
CN107721125A (zh) 用于养殖黑水虻的畜禽粪便浓缩装置及浓缩方法
CN208783574U (zh) 中国鲎幼体仿生态养殖装置
CN208218580U (zh) 一种养殖厂污水处理装置
CN2917736Y (zh) 一种玻璃纤维海水专用砂滤器
CN205511695U (zh) 一种新型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5953766U (zh)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08372629U (zh) 一种农业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109205698A (zh) 一种利用作物秸秆过滤养殖污水的装置
CN115046819A (zh) 一种土壤/底泥活体藻细胞分离提取与快速分类计数方法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05893018U (zh) 城市污水污泥分离处理系统
CN205266654U (zh) 一种免维护鱼粪过滤分解桶
CN20802286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108302674B (zh) 一种耦合微藻空气净化的室内生态养殖系统
CN201676583U (zh)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CN206157002U (zh) 一种畜牧业用高效回收化粪池
CN205999228U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9928460A (zh) 一种便携式浮游生物浓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