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3766U -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3766U
CN205953766U CN201620730803.7U CN201620730803U CN205953766U CN 205953766 U CN205953766 U CN 205953766U CN 201620730803 U CN201620730803 U CN 201620730803U CN 205953766 U CN205953766 U CN 205953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elevating lever
sewage
sedimentation tank
scra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08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ONGSHENG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ONGSHENG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ONGSHENG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ONGSHENG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308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3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3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37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污泥沉淀装置和污水降解装置,污泥沉淀装置与污水降解装置通过连通管路相连,在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污水中会含有一些污泥或者是不溶物,这些物质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对污水中能够降解物质的降解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污水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近几年来,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而目前的污水处理池制作成本高,处理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前的污水处理池制作成本高,处理效果差,提供了一种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传统的污水中会含有一些污泥或者是不溶物,这些物质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对污水中能够降解物质的降解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污泥沉淀装置和污水降解装置,所述污泥沉淀装置与所述污水降解装置通过连通管路相连,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污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和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在所述沉淀池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路相连,在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在所述沉淀池底端一侧设置有污泥排出口,在所述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连通管路相连,在所述沉淀池顶端设置有所述顶层污泥回收装置,所述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回收槽、污泥收集刮板以及刮板滑动导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顶端,所述污泥收集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上,所述污泥回收槽通过污泥回收导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顶端一侧,所述污泥回收槽采用“L”形结构,在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层污泥回收装置,所述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底层污泥导出槽、导出刮板和导出刮板滑轨,所述污泥导出槽设置在所述污泥排出口的上方,所述导出刮板滑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底端,所述导出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出刮板滑轨上,所述污泥导出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20°;
所述污水降解装置包括降解池、生物降解装置和搅动装置,在所述降解池顶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连通管路相连,在所述降解池底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管路相连,在所述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生物降解装置垂直且平行的设置在所述降解池内,在所述生物降解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搅动装置,所述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生物降解器,所述左支撑板与所述右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降解池的内壁上,在所述左支撑板上设置有左通孔,在所述右支撑板上设置有右通孔,所述左通孔与所述右通孔交错设置,在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生物降解器,所述生物降解器包括活性降解吸收件、过滤外壳以及过滤膜,所述过滤外壳采用矩形结构,在所述过滤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过滤孔,在所述过滤外壳内侧设置有所述过滤膜,在所述过滤膜内设置有所述活性降解吸收件。
所述搅动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头以及搅拌升降杆,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一端,所述搅拌头设置在所述搅拌电机的另一端,所述搅拌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以及升降杆套管,所述第一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套管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的外侧,所述升降杆套管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和所述第三升降杆长度的总和。
在所述沉淀池顶端设置有水位监测器,在所述降解池底端设置有含氧量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器的输出端与设置在降解池外侧的控制系统的水量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系统的水量输出端与所述进水阀的开关相连,所述含氧量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排水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系统的排水输出端与所述排水阀的开关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污泥沉淀装置,通过污泥沉淀装置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泥和不溶物进行前期的回收,顶层污泥回收槽和底层污泥回收槽能够同时对沉淀池中顶层和底层的污泥进行回收,从而保证进入污水降解装置中的污水中污泥和不溶物的含量大大减少,提高后续污水处理的效率,也能够避免污泥将生物降解装置阻塞从而导致后续生物降解过程效率降低;通过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生物降解装置,来对污水中的各种能够利用微生物降解来进行降解处理掉的污染物进行生物上的降解处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采用向污水中投放化学物质降解污染物;在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与排水阀,且在沉淀池顶端和降解池底端分别设置有水位监测器与含氧量监测装置则是为了自动化控制装置主体中污水含量,当污水含量过高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阀关闭,使得生物降解装置对装置主体内的污水进行降解,待含氧量监测装置向控制系统输送信号即装置主体最下层的污水含氧量已经达到标准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排水阀开启,从而向外排水,使得位于上层的污水能够有效地流向装置主体下层,有效监控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生物降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连通管路,2为循环泵,3为沉淀池,4为进水管路,5为进水阀,6为污泥回收槽,7为污泥收集刮板,8为刮板滑动导轨,9为底层污泥导出槽,10为导出刮板,11为导出刮板滑轨,12为污泥排出口,13为降解池,14为排水管路,15为排水阀,16为左支撑板,17为右支撑板,18为左通孔,19为右通孔,20为活性降解吸收件,21为过滤外壳,22为搅拌电机,23为搅拌头,24为搅拌升降杆,25为水位监测器,26为含氧量监测装置,27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中,1为连通管路,2为循环泵,3为沉淀池,4为进水管路,5为进水阀,6为污泥回收槽,7为污泥收集刮板,8为刮板滑动导轨,9为底层污泥导出槽,10为导出刮板,11为导出刮板滑轨,12为污泥排出口,13为降解池,14为排水管路,15为排水阀,16为左支撑板,17为右支撑板,18为左通孔,19为右通孔,20为活性降解吸收件,21为过滤外壳,22为搅拌电机,23为搅拌头,24为搅拌升降杆,25为水位监测器,26为含氧量监测装置,27为控制系统。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污泥沉淀装置和污水降解装置,污泥沉淀装置与污水降解装置通过连通管路相连,在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污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和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在沉淀池顶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路相连,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在沉淀池底端一侧设置有污泥排出口,在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连通管路相连,在沉淀池顶端设置有顶层污泥回收装置,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回收槽、污泥收集刮板以及刮板滑动导轨,刮板滑动导轨设置在沉淀池顶端,污泥收集刮板活动的设置在刮板滑动导轨上,污泥回收槽通过污泥回收导轨设置在沉淀池顶端一侧,污泥回收槽采用“L”形结构,在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底层污泥导出槽、导出刮板和导出刮板滑轨,污泥导出槽设置在污泥排出口的上方,导出刮板滑轨设置在沉淀池底端,导出刮板活动的设置在导出刮板滑轨上,污泥导出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20°;
污水降解装置包括降解池、生物降解装置和搅动装置,在降解池顶端设置有入水口,入水口与连通管路相连,在降解池底端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管路相连,在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排水阀,生物降解装置垂直且平行的设置在降解池内,在生物降解装置之间设置有搅动装置,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生物降解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设置在降解池的内壁上,在左支撑板上设置有左通孔,在右支撑板上设置有右通孔,左通孔与右通孔交错设置,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生物降解器,生物降解器包括活性降解吸收件、过滤外壳以及过滤膜,过滤外壳采用矩形结构,在过滤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过滤孔,在过滤外壳内侧设置有过滤膜,在过滤膜内设置有活性降解吸收件。
搅动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头以及搅拌升降杆,搅拌电机设置在搅拌升降杆一端,搅拌头设置在搅拌电机的另一端,搅拌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以及升降杆套管,第一升降杆内套接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内套接第三升降杆,升降杆套管设置在搅拌升降杆的外侧,升降杆套管的长度等于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和第三升降杆长度的总和。
在沉淀池顶端设置有水位监测器,在降解池底端设置有含氧量监测装置,水位监测器的输出端与设置在降解池外侧的控制系统的水量输入端相连,控制系统的水量输出端与进水阀的开关相连,含氧量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排水输入端相连,控制系统的排水输出端与排水阀的开关相连。
设置有污泥沉淀装置,通过污泥沉淀装置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泥和不溶物进行前期的回收,顶层污泥回收槽和底层污泥回收槽能够同时对沉淀池中顶层和底层的污泥进行回收,从而保证进入污水降解装置中的污水中污泥和不溶物的含量大大减少,提高后续污水处理的效率,也能够避免污泥将生物降解装置阻塞从而导致后续生物降解过程效率降低;通过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生物降解装置,来对污水中的各种能够利用微生物降解来进行降解处理掉的污染物进行生物上的降解处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采用向污水中投放化学物质降解污染物;在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与排水阀,且在沉淀池顶端和降解池底端分别设置有水位监测器与含氧量监测装置则是为了自动化控制装置主体中污水含量,当污水含量过高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阀关闭,使得生物降解装置对装置主体内的污水进行降解,待含氧量监测装置向控制系统输送信号即装置主体最下层的污水含氧量已经达到标准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排水阀开启,从而向外排水,使得位于上层的污水能够有效地流向装置主体下层,有效监控污水处理的效率。
实施例中的过滤膜均采用现有的只能允许水通过而阻止固态物质通过的材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3)

1.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沉淀装置和污水降解装置,所述污泥沉淀装置与所述污水降解装置通过连通管路相连,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污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和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在所述沉淀池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路相连,在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在所述沉淀池底端一侧设置有污泥排出口,在所述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连通管路相连,在所述沉淀池顶端设置有所述顶层污泥回收装置,所述顶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回收槽、污泥收集刮板以及刮板滑动导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顶端,所述污泥收集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刮板滑动导轨上,所述污泥回收槽通过污泥回收导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顶端一侧,所述污泥回收槽采用“L”形结构,在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层污泥回收装置,所述底层污泥回收装置包括底层污泥导出槽、导出刮板和导出刮板滑轨,所述污泥导出槽设置在所述污泥排出口的上方,所述导出刮板滑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底端,所述导出刮板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出刮板滑轨上,所述污泥导出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20°;
所述污水降解装置包括降解池、生物降解装置和搅动装置,在所述降解池顶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连通管路相连,在所述降解池底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管路相连,在所述排水管路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生物降解装置垂直且平行的设置在所述降解池内,在所述生物降解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搅动装置,所述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生物降解器,所述左支撑板与所述右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降解池的内壁上,在所述左支撑板上设置有左通孔,在所述右支撑板上设置有右通孔,所述左通孔与所述右通孔交错设置,在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生物降解器,所述生物降解器包括活性降解吸收件、过滤外壳以及过滤膜,所述过滤外壳采用矩形结构,在所述过滤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过滤孔,在所述过滤外壳内侧设置有所述过滤膜,在所述过滤膜内设置有所述活性降解吸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头以及搅拌升降杆,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一端,所述搅拌头设置在所述搅拌电机的另一端,所述搅拌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以及升降杆套管,所述第一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内套接所述第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套管设置在所述搅拌升降杆的外侧,所述升降杆套管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和所述第三升降杆长度的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顶端设置有水位监测器,在所述降解池底端设置有含氧量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器的输出端与设置在降解池外侧的控制系统的水量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系统的水量输出端与所述进水阀的开关相连,所述含氧量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排水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系统的排水输出端与所述排水阀的开关相连。
CN201620730803.7U 2016-07-12 2016-07-12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3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0803.7U CN205953766U (zh) 2016-07-12 2016-07-12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0803.7U CN205953766U (zh) 2016-07-12 2016-07-12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3766U true CN205953766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080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3766U (zh) 2016-07-12 2016-07-12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37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1873A (zh) * 2017-08-25 2017-11-24 衡阳旭光锌锗科技有限公司 废水中含锌、镉离子处理装置
CN107601752A (zh) * 2016-07-12 2018-01-19 天津宏晟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污泥阻塞功能的污水净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1752A (zh) * 2016-07-12 2018-01-19 天津宏晟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污泥阻塞功能的污水净化装置
CN107381873A (zh) * 2017-08-25 2017-11-24 衡阳旭光锌锗科技有限公司 废水中含锌、镉离子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9925U (zh) 气浮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3112948U (zh) 一种一体化循环养殖系统
CN211215583U (zh) 一种适用于矿井水的多孔隙砂滤池
CN205473043U (zh) 养殖污水收集分离装置
Schulz et al. Treating surface waters for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N205953766U (zh) 防污泥阻塞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08345993U (zh) 一种豆腐加工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6985861U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零排放和有机肥回收系统
CN109275617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5740568U (zh) 一种除藻设备
CN208684599U (zh) 一种双层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
CN205953767U (zh) 生物降解污水沉淀设备
CN205953765U (zh) 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08083507A (zh) 一种集成式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5893018U (zh) 城市污水污泥分离处理系统
CN108164038A (zh) 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4891705B (zh) 一种物化与超滤协同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4779028U (zh) 两级兼氧污水处理装置
CN212757626U (zh) 一种养殖尾水三级沉淀过滤装置
CN21317195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7601752A (zh) 一种具有防污泥阻塞功能的污水净化装置
CN208561942U (zh) 一种给水处理装置
CN103539318A (zh) 气浮生物滤池一体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94461U (zh) 一种使用新型控藻剂的立体生物孵化床
CN113860649A (zh) 一种生活污水用处理设备以及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