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1958U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71958U CN213171958U CN202021631602.4U CN202021631602U CN213171958U CN 213171958 U CN213171958 U CN 213171958U CN 202021631602 U CN202021631602 U CN 202021631602U CN 213171958 U CN213171958 U CN 2131719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ank
- filter
- pool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过滤装置包括进水管、排污管、出水管和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罐体,每个所述罐体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接管和三通阀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污管连通,每个所述罐体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二接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罐体内设有过滤砂,所述过滤砂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接管连通的集水器,所述集水器包括集水筒和多个滤棒,多个所述滤棒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集水筒上,且与所述集水筒的上端面之间呈一定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不需要停机进行单独的整理清洗,过滤效率高,且可有效减少过滤砂的损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可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过滤几乎是必备的工序。然而,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过滤装置,大多存在清洗难度较高,污水中的颗粒粘附在砂石、过滤网上,需要停止过滤装置的工作才能进行清理工作,且在清洗时,容易造成砂石的流失;同时,现有的过滤装置大多为单罐进行过滤,均使得污水过滤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包括进水管、排污管、出水管和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罐体,每个所述罐体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接管和三通阀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污管连通,每个所述罐体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二接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罐体内设有过滤砂,所述过滤砂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接管连通的集水器,所述集水器包括集水筒和多个滤棒,多个所述滤棒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集水筒上,且与所述集水筒的上端面之间呈一定夹角。
优选的,每个所述滤棒与所述集水筒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优选的,每个所述滤棒与所述集水筒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4°。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压力表和排气阀。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初次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次沉淀池、上述任一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消毒池以及清水池,所述格栅池的入口连接污水源,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位于底部的污泥出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收集池,所述二次沉淀池的水出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出口与所述初次沉淀池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消毒池和所述清水池均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还连接一风机。
优选的,所述消毒池的底部连接一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氧气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罐体,可实现多罐同时过滤,同时,可实现不停机进行过滤装置的反洗,此时,反洗的水流经出水管、第二接管进入罐体内部,对滤棒和过滤砂进行清洗,再经排污管排出即可,可避免停机进行清洗,方便高效;且将滤棒均匀分布安装在集水筒的四周,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即滤棒呈倒置的伞状分布在集水筒的四周,可使得在对过滤装置进行反洗时,实现全方位的清洗,反洗效果较原来显著提高,同时也可有效减少过滤砂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滤装置;101、进水管;102、排污管;103、出水管;104、罐体;105、第一接管;106、三通阀;107、第二接管;108、过滤砂;109、集水器;110、集水筒;111、滤棒;112、压力表;113、排气阀;2、污水源;3、格栅池;4、调节池;5、初次沉淀池;6、风机;7、消毒池;8、水解酸化池;9、生物接触氧化池;10、二次沉淀池;11、污泥收集池;12、臭氧发生器;13、氧气源;14、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包括进水管101、排污管102、出水管103和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罐体104,每个所述罐体104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接管105和三通阀106与所述进水管101和所述排污管102连通,每个所述罐体104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二接管107与所述出水管103连通,所述罐体104内设有过滤砂108,所述过滤砂108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接管107连通的集水器109,所述集水器包括集水筒110和多个滤棒111,多个所述滤棒111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集水筒110上,且与所述集水筒110的上端面之间呈一定夹角,优选的,每个所述滤棒与所述集水筒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60°,更优选的,该夹角为15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每个三通阀106与进水管101连接的一端开启,与排污管102连接的一端呈关闭状态,污水经进水管101、第一接管105进入罐体104的内部,再流经过滤砂108,污水中的杂质残留物被过滤砂108截留分离,过滤后的水流再经集水器109的滤棒111和集水筒110收集,再经第二接管107和出水管103排出或者进入下一处理程序即可。可以理解的,罐体104的数量可根据污水处理的量进行适当调整。随着过滤砂108中的杂质的不断累积,罐体104内部压力损失不断增加,当过滤到一定时间后,即可进入到反洗的状态,此时,每个三通阀106与进水管101连接的一端呈关闭状态,与排污管102连接的一端则开启,反洗的水流则可依次经出水管103、第二接管107进入罐体104 内部,对滤棒111和过滤砂108进行清洗,再经排污管102排出或者将其回流输送至污水处理的前端进行处理即可。进一步的,滤棒111与集水筒110之间的夹角在本实施例限定的范围内时,过滤效果和反洗效果均可达到最佳,且也可有效减少过滤砂108的流失。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对罐体104内部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在进水管101上安装有压力表112和排气阀113,压力表112用于监测罐体104内部压力,当测量到罐体104内部压差达到一设定值时,即可自动进行反洗状态,智能化程度高,还可避免人为操作产生误差。
实施例2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通的格栅池3、调节池4、初次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8、生物接触氧化池9、二次沉淀池10、实施例1中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1、消毒池7以及清水池14,所述格栅池3的入口连接污水源2,所述初次沉淀池5和所述二次沉淀池10位于底部的污泥出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收集池11,所述二次沉淀池10的水出口与所述进水管101连通,所述排污管102的出口与所述初次沉淀池5连通,所述出水管103 与所述消毒池7和所述清水池14均连通,即在正常过滤时,过滤装置1的两端仅分别连通二次沉淀池10和消毒池7,在需要对其进行反洗时,其两端则分别连通至清水池14和初次沉淀池5;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9还连接一风机6,用于向生物接触氧化池9内部提供氧气。
本实施例中,格栅池3内安装有粗格栅和细格栅,可用于拦截污水中的大件悬浮物等,污水依次经过格栅池3、调节池4、初次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8、生物接触氧化池9、二次沉淀池10、过滤装置1、消毒池7进行相应的处理,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杂质、有机污染物等,减少了环境污染且净化处理效果佳。
本实施例中,为尽量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在消毒池7的底部连接一臭氧发生器12,所述臭氧发生器12的另一端与氧气源13连通,即通过臭氧对消毒池7内进行杀菌消毒,可以理解的,可在消毒池7的底部安装一与臭氧发生器12连通的曝气盘,臭氧通过曝气盘均匀向消毒池7内释放;另外,还可通过一管道将消毒池7内上端的气体回收至氧气源13进行重复利用,资源利用率高。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消毒池内安装紫外杀菌装置,同样可减少化学消毒试剂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在生物接触氧化池9与初次沉淀池5之间设置一水解酸化池8可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有利于提高后续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效果,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生物接触氧化池9可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在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均填充有填料,厌氧区的填料上富集厌氧微生物、缺氧区内的填料上富集兼氧微生物,好氧区的填料上则富集有好氧微生物,用于依次对污水进行生物除磷、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完成对有机污染物的大量分解。且将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可减少整个系统的占地面积,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01)、排污管(102)、出水管(103)和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罐体(104),每个所述罐体(104)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接管(105)和三通阀(106)与所述进水管(101)和所述排污管(102)连通,每个所述罐体(104)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二接管(107)与所述出水管(103)连通,所述罐体(104)内设有过滤砂(108),所述过滤砂(108)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接管(107)连通的集水器(109),所述集水器包括集水筒(110)和多个滤棒(111),多个所述滤棒(111)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集水筒(110)上,且与所述集水筒(110)的上端面之间呈一定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棒(111)与所述集水筒(110)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棒(111)与所述集水筒(110)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01)上安装有压力表(112)和排气阀(113)。
5.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管道连通的格栅池(3)、调节池(4)、初次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8)、生物接触氧化池(9)、二次沉淀池(10)、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1)、消毒池(7)以及清水池(14),所述格栅池(3)的入口连接污水源(2),所述初次沉淀池(5)和所述二次沉淀池(10)位于底部的污泥出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收集池(11),所述二次沉淀池(10)的水出口与所述进水管(101)连通,所述排污管(102)的出口与所述初次沉淀池(5)连通,所述出水管(103)与所述消毒池(7)和所述清水池(14)均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9)还连接一风机(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7)的底部连接一臭氧发生器(12),所述臭氧发生器(12)的另一端与氧气源(13)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31602.4U CN213171958U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31602.4U CN213171958U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71958U true CN213171958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9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31602.4U Active CN213171958U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719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5307A (zh) * | 2022-07-04 | 2022-08-02 | 莘县耀霆渔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21631602.4U patent/CN2131719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5307A (zh) * | 2022-07-04 | 2022-08-02 | 莘县耀霆渔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327752U (zh) |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 |
CN206680322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711109U (zh) | 一种光催化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3171958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4981422U (zh) | 污水处理厂分类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5088040U (zh) | 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改造深度过滤系统 | |
CN109422390A (zh) | 一种高效的污水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321189A (zh) | 一种mbr膜线外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 |
CN218454078U (zh) |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5933560U (zh) | 一种洗车污水无排放循环利用装置 | |
CN216367017U (zh) | 一种新型一体化净水设备 | |
CN206328170U (zh) | 饮用泉水初级沉降塔 | |
CN212924733U (zh) | 一种新型可处理污水排放利用的一体化设备 | |
CN209161767U (zh) |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6188579U (zh) | 中水循环利用设备 | |
CN207079057U (zh) | 一种分体式气提膜反应器处理装置 | |
CN207980659U (zh) |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 |
CN208717069U (zh) | 一种污水多级处理装置 | |
CN207187519U (zh) | 一种mbr膜线外清洗装置 | |
CN201842736U (zh) | 生活污水循环净化处理装置 | |
CN2457145Y (zh) | 生活污水净化设备 | |
CN206799303U (zh) | 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 |
CN112499835A (zh) | 一种环境保护废水处理设备 | |
CN216614315U (zh) |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7226522A (zh) | 一种分体式气提膜反应器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