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4703A -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4703A
CN110264703A CN201910563997.4A CN201910563997A CN110264703A CN 110264703 A CN110264703 A CN 110264703A CN 201910563997 A CN201910563997 A CN 201910563997A CN 110264703 A CN110264703 A CN 110264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sidewalk
crossing
pedestrian
pressure plat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3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衣丰艳
孙巍
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639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47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4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47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10Moving walk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5/00Control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05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cluding pedestrian guidance indicato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和控制器,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两侧行人等候区内,压力板表面与地面平齐,并将行人质量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水平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中心线两侧,方向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方向一致,运行方向通过控制器控制;本发明具有四种工作模式:节能模式、单A通行模式、单B通行模式、AB通行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人通行状况;提高了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通过人行横道的总人数;减少了绿灯结束后,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到达马路对面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人过街管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
背景技术
行人过街方式主要是传统过街方式,在无辅助工具下步行穿越人行横道完成过街活动,在传统过街方式下,行人过街速度慢,出现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已结束仍有行人处于过街状态,通过率低,既不利于保护过街行人的人身安全,又阻碍了车辆通行,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降低了马路利用率。
中国专利“一种U型轨道行人过街节能电梯”(授权号:ZL201620596271.2),包括牵引机构、导轨和箱体机构;节能电梯有效保护了过街行人的人身安全,节约了过街行人的体力,但节能电梯实施工程量大,对于实施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输送人数有限,未能解决行人通行率低的问题,降低了马路的利用率。中国专利“一种双梯同步运行的过街节能电梯”(授权号:ZL201721355529.0),包括牵引机构、地上导轨、地上箱体机构、地下上导轨和地下箱体机构,通过同步牵引使两箱体一起运动,极大地降低了能量消耗,但箱体电梯使用空间小,运送行人数量少,同时,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进出箱体电梯不方便,占据箱体空间大,箱体电梯使用效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通过人行横道通行率低以及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受箱体电梯的空间约束带来的通行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将自动人行道设置在人行横道表面,且自动人行道窄于人行横道,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通过自动人行道或普通人行道过街,可以不受箱体电梯的空间约束,提高了通行效率,本发明提出了四种通行模式,有效提高了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行人的通过率,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过街行人的人身安全,缓解了交通堵塞状况,提高了马路利用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两侧行人等候区内,压力板表面与地面平齐;压力板可对行人等候区内的行人质量进行监测,产生对应的电子信号,并通过线束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所述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结构相同,水平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中心线两侧,且自动人行道运行方向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方向一致;
具体的,所述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通过控制器控制;
更具体的,所述自动人行道的长度大于等于人行横道的长度,自动人行道的宽度小于人行横道的宽度;
所述控制器通过线束与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和交通信号灯相连,具体的控制器通过接收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的信号,可以分别计算出人行横道两侧行人等候区内等候行人的数量,并结合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信号,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方法,控制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
所述第一自动人行道设置在地面下,第一自动人行道上表面与地面平行;
具体的,第一自动人行道下底板倾斜,在下底板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地下排水系统连接。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自动人行道具有四种工作模式:节能模式、单A通行模式、单B通行模式、AB通行模式;节能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均不运行;单A通行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同向运行,均从人行横道的A侧向人行横道的B侧运行;单B通行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同向运行,均从人行横道的B侧向人行横道的A侧运行;AB通行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第二自动人行道反向运行,第一自动人行道从人行横道的B侧向人行横道的A侧运行,第二自动人行道从人行横道的A侧滑向人行横道的B侧运行。
进一步,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无自动人行道的情况下,两侧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总人数最多为2N,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时,选择节能模式;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时,选择单A通行模式;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时,选择单B通行模式;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时,选择AB通行模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对传统过街方式进行改进,加入了自动人行道,行人可通过在自动人行道上行走,节约了行人的时间与体力,过街活动的完成更加高效,人身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
2、本发明提供了节能模式、单A通行模式、单B通行模式、AB通行模式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3、本发明提供的四种工作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人通行状况,有效提高了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通过人行横道的总人数;减少了绿灯结束后,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到达马路对面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率;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不受箱体电梯空间大小的约束,避免了箱体电梯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运动过程带来的不便,增加了过街的总体数量;节能模式下,自动人行道不开启,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4、本发明利用自动人行道下底板的倾斜,使自动人行道内积水的排出更高效,加强了对自动人行道装置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自动人行道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力板,2-第一自动人行道,3-人行横道,4-第二压力板,5-第二自动人行道,6-排水口,7-下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1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压力板1、第二压力板4、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压力板1、第二压力板4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3两侧行人等候区内,压力板表面与地面平齐;压力板可对行人等候区内的行人质量进行监测,产生对应的电子信号,并通过线束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所述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结构相同,水平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3中心线两侧,且自动人行道运行方向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3的方向一致;
具体的,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的运行方向通过控制器控制;
如此好处是,行人可通过在自动人行道上行走,节约了行人的时间与体力,不受箱体电梯空间大小的约束,过街活动的完成更加高效,人身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
更具体的,自动人行道的长度大于等于人行横道3的长度,自动人行道的宽度小于人行横道3的宽度。
所述控制器通过线束与第一压力板1、第二压力板4和交通信号灯相连接;
具体的,控制器通过接收第一压力板1和第二压力板4的信号,可以分别计算出人行横道3两侧行人等候区内等候行人的数量,并结合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信号,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方法,控制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的运行方向。
所述第一自动人行道2设置在地面下,第一自动人行道2上表面与地面平行;
具体的,第一自动人行道2下底板7倾斜,在下底板7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口6,排水口6与地下排水系统连接;
如此好处是,有利于自动人行道内积水的排出,加强了对自动人行道装置保护。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的控制方法行人过街装置具有四种工作模式:节能模式、单A通行模式、单B通行模式、AB通行模式。
节能模式: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均不运行;
单A通行模式: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同向运行,均从人行横道3的A侧向人行横道3的B侧运行;
单B通行模式: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同向运行,均从人行横道3的B侧向人行横道3的A侧运行;
AB通行模式: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反向运行,第一自动人行道2从人行横道3的B侧向人行横道3的A侧运行,第二自动人行道5从人行横道3的A侧滑向人行横道3的B侧运行。
为方便描述控制器选择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的控制方法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无自动人行道的情况下,两侧行人通过人行横道3的总人数最多为2N。
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时,选择节能模式;
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时,选择单A通行模式;
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时,选择单B通行模式;
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时,选择单B通行模式。
本发明提供了节能模式、单A通行模式、单B通行模式、AB通行模式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人通行状况,有效提高了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通过人行横道的总人数;减少了绿灯结束后,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到达马路对面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率;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非机动车不受箱体电梯空间大小的约束,避免了箱体电梯为自行车和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运动过程带来的不便,增加了过街的总体数量。
另外,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以上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平齐”、“中心”、“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第一压力板(1)、第二压力板(4)、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和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力板(1)、第二压力板(4)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3)两侧行人等候区内,压力板表面与地面平齐;压力板可对行人等候区内的行人质量进行监测,产生对应的电子信号,并通过线束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结构相同,水平对称设置在人行横道(3)中心线两侧,且自动人行道运行方向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3)的方向一致;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的运行方向通过控制器控制;自动人行道的长度大于等于人行横道(3)的长度,自动人行道的宽度小于人行横道(3)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通过线束与第一压力板(1)、第二压力板(4)和交通信号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接收第一压力板(1)和第二压力板(4)的信号,可以分别计算出人行横道(3)两侧行人等候区内等候行人的数量,并结合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信号,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方法,控制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的运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自动人行道(2)设置在地面下,第一自动人行道(2)上表面与地面平行;第一自动人行道(2)下底板(7)倾斜,在下底板(7)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口6,排水口6与地下排水系统连接。
6.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行人过街装置具有四种工作模式:节能模式、单A通行模式、单B通行模式、AB通行模式。
7.根据权力6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节能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均不运行;单A通行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同向运行,均从人行横道(3)的A侧向人行横道(3)的B侧运行;单B通行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同向运行,均从人行横道(3)的B侧向人行横道(3)的A侧运行;AB通行模式下,第一自动人行道(2)、第二自动人行道(5)反向运行,第一自动人行道(2)从人行横道(3)的B侧向人行横道(3)的A侧运行,第二自动人行道(5)从人行横道(3)的A侧滑向人行横道(3)的B侧运行。
8.根据权力6-7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绿灯循环时间内,无自动人行道的情况下,两侧行人通过人行横道(3)的总人数最多为2N,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时,选择节能模式;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时,选择单A通行模式;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小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时,选择单B通行模式;当A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且B侧等候区的人数大于N时,选择AB通行模式。
CN201910563997.4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2647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3997.4A CN110264703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3997.4A CN110264703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4703A true CN110264703A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22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3997.4A Pending CN110264703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470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8227U (zh) * 2013-03-22 2013-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行人流量与车流量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CN204715240U (zh) * 2015-06-24 2015-10-21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移动斑马线
CN10766286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乘客运送装置的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和方法
JP2018097554A (ja) * 2016-12-13 2018-06-21 不二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視覚障がい者支援システム
CN208077398U (zh) * 2018-04-10 2018-11-09 福州大学 一种自动过马路的传送装置
CN108961741A (zh) * 2018-09-18 2018-12-07 邵鸣 一种封闭式过街人行道及输送车系统
CN109695186A (zh) * 2019-02-01 2019-04-30 长安大学 一种提高行人过街安全的自动式过街装置
CN110217682A (zh) * 2019-06-14 2019-09-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潮汐扶梯的客流疏散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8227U (zh) * 2013-03-22 2013-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行人流量与车流量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CN204715240U (zh) * 2015-06-24 2015-10-21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移动斑马线
CN10766286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乘客运送装置的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和方法
JP2018097554A (ja) * 2016-12-13 2018-06-21 不二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視覚障がい者支援システム
CN208077398U (zh) * 2018-04-10 2018-11-09 福州大学 一种自动过马路的传送装置
CN108961741A (zh) * 2018-09-18 2018-12-07 邵鸣 一种封闭式过街人行道及输送车系统
CN109695186A (zh) * 2019-02-01 2019-04-30 长安大学 一种提高行人过街安全的自动式过街装置
CN110217682A (zh) * 2019-06-14 2019-09-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潮汐扶梯的客流疏散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6965B (zh) 高架在十字路口上空由司机驾车经引导车道直接泊车的立体车库
CN107993457A (zh) 主次车道十字路口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10264704A (zh)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人车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25687B (zh) 一种针对潮汐交通车道变道的电子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530359U (zh) 城市多层环岛式立交桥
CN110264703A (zh) 一种基于自动人行道的行人过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33261U (zh) 一种可变道路护栏
Tian et al. Pedestrian timing alternatives and impacts on coordinated signal systems under split-phasing operations
CN104963252A (zh) 城市多层环岛式立交桥
CN201882758U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速度智能控制系统
CN109436133A (zh) 一种道路隔离护栏搬运车
CN204737640U (zh) 一种轻量化桥式起重机
CN213204981U (zh) 一种建筑外墙自动喷淋养护设备
CN209704124U (zh) 一种用于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的可调节框架
CN209178893U (zh) 一种城市道路护栏清洗装置
CN208122299U (zh) 一种过混凝土凌空梁自爬升整体式筒架体系
CN205382411U (zh) 一种用于跨既有线或跨河桥梁装修小车
CN202594547U (zh)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CN207260626U (zh) 节能环保多功能的旧房改造钢架构
CN204667637U (zh) 一种红绿灯同步辅助控制显示系统
CN220703144U (zh) 一种无动力扳道岔堆垛机天轨
CN207619879U (zh) 一种升降机构及路障装置
CN110169881A (zh) 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轮椅
CN109727462B (zh) 一种交通运行的系统和方法
CN201080586Y (zh) 一种变道式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