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9482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9482B
CN110249482B CN201780084803.1A CN201780084803A CN110249482B CN 110249482 B CN110249482 B CN 110249482B CN 201780084803 A CN201780084803 A CN 201780084803A CN 110249482 B CN110249482 B CN 110249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antenna radiator
slit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48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9482A (zh
Inventor
郑广在
金东辰
姜允模
洪性俊
黄敬善
卢昇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3627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7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9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9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10Resona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8Arrangements for establishing polarisation or beam width over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05Reducing noise, e.g. humm, from the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包括:主体,电装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中框;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主基板;侧壳体,位于所述主体的侧围,并且,包括多个天线辐射体和所述多个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多个狭缝;与所述天线辐射体相连接的接地线;以及向所述天线辐射体施加电源的供电线,所述狭缝包括: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侧面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以及位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第三狭缝和第四狭缝,所述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最小化在每个频率收发信号的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干扰来提高天线性能。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在减小边框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天线性能的结构。
背景技术
终端可以根据是否能够移动而被分为移动终端(mobile/portable terminal)和固定终端(stationary terminal)。移动终端还可以根据用户是否能够直接携带而被分为手持(型)终端(handheld terminal)和车载终端(vehicle mounted terminal)。
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例如,具有数据和语音通信、经由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和视频、记录音频、经由扬声器系统播放音乐文件以及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图像或视频的功能。一些终端附加玩游戏功能,或执行多媒体播放器功能。尤其是,最近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提供诸如广播和视频或电视节目的可视化内容的多播信号。
如上所述,随着功能多样化,终端(terminal)以具有例如拍摄图像或视频、再现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等多种功能的多媒体播放器(Multimedia player)的形式实现。
随着这些终端的功能扩大,应用各种方式的无线通信以通过无线方式来接收数据。为了使用各种无线通信方式,设置具有各种不同频率特性的天线,并且,为了收发更多的数据,还设置多个在一个频带操作的天线,由此,可以同时或顺序地收发数据。
然而,存在无线通信受周围电子部件的影响并发生相互干扰的问题,由此,正在对从天线到不同部件的距离和配置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多个天线之间的干扰最小化的天线辐射体的移动终端。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包括:主体,电装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中框;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主基板;侧壳体,位于所述主体的侧围,并且,包括多个天线辐射体和所述多个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多个狭缝;与所述天线辐射体相连接的接地线;以及向所述天线辐射体施加电源的供电线,所述狭缝包括: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侧面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以及位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第三狭缝和第四狭缝,从所述第一侧面到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的距离小于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到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的距离。
所述多个天线辐射体包括:包括与所述第一狭缝相邻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狭缝的第二端部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与所述第二狭缝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四狭缝相邻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天线辐射体;以及包括与所述第三狭缝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狭缝相邻的第二端部的第三天线辐射体,所述接地线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天线辐射体的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多个天线辐射体还包括第四天线辐射体,其包括与所述第四狭缝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中框相连接的第二端部,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连接于与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相连接的接地线的天线图案。
所述天线图案与所述中框重叠配置,并且可以包括以间隙为中心划分的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
所述第一图案可以与所述接地线相连接,所述第二图案可以与所述供电线相连接。
所述侧壳体还包括辅助辐射体,所述辅助辐射体包括与所述第三狭缝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中框相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辅助辐射体可以不与供电线连接。
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可以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邻的位置与所述供电线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可以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邻的位置与所述供电线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相连接的开关。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长度可以形成为长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长度。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前面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的端部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为6mm以下。
所述主基板还包括与所述中框相连接的接地单元,所述接地线可以连接于所述中框或所述接地单元。
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中框和所述天线辐射体之间,并且,可以与所述中框和所述侧壳体构成为一体。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最小化在每个频率收发信号的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干扰来提高天线性能。
并且,即使增大显示单元的尺寸,也能够确保天线性能,从而可以减小显示单元上端的边框尺寸。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适用性的进一步范围将变得更加明显。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仅通过例示的方式给出了详细说明和诸如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b和图1c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辐射体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辐射体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操作和性能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操作和性能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第三天线辐射体的操作的图。
图7是示出在现有的移动终端和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中频形成天线辐射体的电场(e-field)的分布的图。
图8是示出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性能和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性能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三天线辐射体之间的隔离度(isolation)的图表。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第四辐射体的操作和电场的分布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并且,不管附图标记如何,为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在以下说明使用的构成要素的后缀“模块”和“单元”仅考虑方便撰写说明书而赋予或混用,后缀本身并不具有彼此区分的含义或作用。并且,在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当判断对相关公知技术的详细说明可能混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要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对相关公知技术的详细说明。并且,应该理解,附图仅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受附图的限制,并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中包括的全部变更、等同物和替代物。
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以在对各种元件进行说明时使用,但是所述元件并不受所述术语限制。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区分。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接入”时,该元件可以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或接入,但是,应当理解,在中间还可以存在其他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时,应当理解,中间不存在其他元件。
单数表示可以包括复数表示,除非该单数表示根据上下文表示明确不同的含义。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它们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并不提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智能电话(smart phone)、笔记本电脑(laptop computer)、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导航仪、石板PC(slate PC)、平板PC(tablet PC)、超级本(ultrabook)、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例如,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眼镜(smart glass)、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 mounteddisplay))等。
然而,除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结构仅可以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情况,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结构还可以在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数字标牌等固定终端。
参照图1a至图1c,图1a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1b和1c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概念图。
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器180以及电源供应单元190等。图1a中示出的构成要素并不是在实现移动终端时所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具有比以上列出的构成要素更多或更少的构成要素。
更加具体而言,所述构成要素中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100之间或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一个以上模块。并且,所述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将移动终端100连接到一个以上网络的一个以上模块。
这些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种模块。
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用于输入图像信号的摄像头121或图像输入单元、用于输入音频信号输入的麦克风(microphone)122或音频输入单元、用于从用户接收信息输入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摸键(touch key)、按键(mechanical key)等)。通过输入单元120收集的语音数据或图像数据可以被分析并处理为用户的控制命令。
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信息以及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的一个以上传感器。例如,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141、照度传感器(illumination sensor)142、触摸传感器(touchsensor)、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sensor)、磁传感器(magnetic sensor)、重力传感器(G-sensor)、陀螺仪传感器(gyroscope sensor)、运动传感器(motion sensor)、RGB传感器、红外传感器(IR传感器:infrared sensor)、指纹识别传感器(finger scan sensor)、超声传感器(ultrasonic sensor)、光学传感器(optical sensor,例如,摄像头(参照121))、麦克风(microphone,参照122)、电池电量计(battery gauge)、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检测传感器、热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保健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另外,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对这些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传感器感测的信息进行组合并利用。
输出单元150用于产生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的输出,其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声音输出单元152、触觉模块153、光学输出单元154中的至少一种。显示单元151可以与触摸传感器形成中间层结构或形成为一体,由此实现触摸屏。这种触摸屏在起到提供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的用户输入单元123功能的同时,可以提供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之间的输出接口。
接口单元160用作与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之间的通路。上述接口单元160可以包括有线/无线耳麦端口(port)、外部充电器端口(port)、有线/无线数据端口(port)、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用于连接具有标识模块的装置的端口(port)、音频I/O(Input/Output)端口(port)、视频I/O(Input/Output)端口(port)、耳机端口(port)中的至少一种。在移动终端100中,对应于外部设备连接于所述接口单元160,可以执行与连接的外部设备相关的适当控制。
并且,存储器170存储用于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的数据。存储器170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100中运行的多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或应用(application))、用于操作移动终端100的数据、指令。这些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下载。并且,这些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出厂时就存在于移动终端100上,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基本功能(例如,接电话、打电话、接收消息、发送消息)。另外,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并且被安装到移动终端100上,从而由控制器180驱动以执行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或功能)。
除了与所述应用程序相关的操作以外,控制器180通常还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控制器180可以处理通过上述构成要素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可以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向用户提供或处理适当的信息或功能。
并且,控制器180可以控制图1a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以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此外,控制器180可以将包含在移动终端100中的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两种以上彼此组合而进行操作,以驱动所述应用程序。
电源供应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源、内部电源,从而向包含在移动终端100的各个构成要素供应电源。上述电源供应单元190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可以是内置型电池或可以更换的形态的电池。
所述各个构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彼此协作而操作,以实现后述的各种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并且,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可以通过驱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0中的至少一种应用程序,从而在移动终端上实现。
下面,在描述通过上述移动终端100实现的各种实施例之前,参照图1a更加详细地描述上面举出的构成要素。
首先,描述无线通信单元110,无线通信单元110的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所述广播频道可以包括卫星频道、地面频道。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100中提供两个以上的所述广播接收模块,以实现针对至少两个广播频道的同时广播加收或广播频道切换。
移动通信模块112在基于用于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或通信方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 Access)、码分多址2000(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2000)、增强型优化语音数据或增强型仅语音数据(EV-DO:Enhanced Voice-DataOptimized or Enhanced Voice-Data Only)、宽带CDMA(WCDMA:Wideband 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等)构建的移动通信网上与基站、外部终端、服务器中的至少一种收发无线信号。
所述无线信号可以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通话呼叫信号或基于文字/多媒体消息收发的各种形态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是指用于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模块,可以内置或外接于移动终端100。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根据无线互联网技术经由通信网络收发无线信号。
无线互联网技术包括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AN)、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直连(Wi-Fi Direct)、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DigitalLiving Network Alliance)、无线宽带(WiBro:Wireless Broadband)、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等,所述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基于包括上面未列出的互联网技术的范围内的至少一种无线互联网技术收发数据。
基于WiBro、HSDPA、HSUPA、GSM、CDMA、WCDMA、LTE、LTE-A等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是通过移动通信网实现的,从上述观点出发,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网执行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所述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以理解为所述移动通信模块112的一种。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用于短距离通信(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可以使用蓝牙(BluetoothTM)、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超宽带(UWB:Ultra Wideband)、紫峰(ZigBee)、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直连(Wi-Fi Direct)、无线通用串行总线(Wireless USB: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Bus)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来支持短距离通信。上述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网(Wireless Area Networks)支持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100之间、或者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100(或外部服务器)所在的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网可以是短距离无线个人通信网(WirelessPersonal Area Networks)。
这里,另一移动终端100可以是能够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相互交换数据(或联动)的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例如,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眼镜(smartglass)、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周围感测(或识别)能够与所述移动终端100通信的可穿戴装置。此外,当所述感测到的可穿戴装置是被验证为能够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通信的装置时,控制器180可以将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发送到可穿戴装置。因此,可穿戴装置的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装置使用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数据。由此,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呼入电话时,用户可以利用可穿戴装置来执行电话通话,或者当移动终端100接收消息时,用户可以利用可穿戴装置来确认所述接收的消息。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或当前位置)的模块,其典型例子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块或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例如,当移动终端使用GPS模块时,可以利用从GPS卫星发送的信号来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另一例,当移动终端使用Wi-Fi模块时,可以基于与Wi-Fi模块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AP(Wireless Access Point)的信息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根据不同需求,位置信息模块115可以替代或附加地执行无线通信单元110的其他模块中的任意功能,以获得与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关的数据。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或当前位置)的模块,并不限于直接计算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的模块。
接着,输入单元120用于输入图像信息(或信号)、音频信息(或信号)、数据或由用户输入的信息,为了输入图像信息,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21。摄像头121处理在视频通话模式或拍摄模式下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等的图像帧。经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或者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另外,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多个摄像头121可以配置成矩阵结构,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矩阵结构的摄像头121,使得具有各种角度或焦点的多个图像信息可以输入到移动终端100。并且,多个摄像头121可以配置成立体结构,以便获取用于实现立体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
麦克风122将外部的声音信号处理为电子语音数据。可以根据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或运行的应用程序)来以各种方式利用经处理的语音数据。另外,麦克风122可以实现各种噪音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声音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noise)。
用户输入单元123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当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23输入信息时,控制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以对应于输入的信息。上述用户输入单元123可以包括机械式(mechanical)输入手段(或机械键,例如,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面、后面或侧面的按钮、薄膜开关(dome switch)、滚轮、触合式开关等)和触摸式输入手段。作为一例,触摸式输入手段可以由通过软件处理显示在触摸屏的虚拟键(virtual key)、软键(softkey)或可视键(visual key)构成,或者可以由配置在所述触摸屏以外的部分的触摸键(touch key)构成。另外,所述虚拟键或可视键可以以各种形态显示在触摸屏上,例如,图形(graphic)、文本(text)、图标(icon)、视频(video)或它们的组合构成。
另外,感测单元140感测移动终端内部信息、围绕移动终端周围环境信息以及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且生成相应的感测信号。控制器180可以基于上述感测信号控制移动终端100的驱动或操作,或者执行与安装在移动终端100的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处理、功能或操作。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可以包含在感测单元140的各种传感器中的典型的传感器。
首先,接近传感器141是指使用磁场的力或红外线等,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检测接近预定检测面的物体或附近是否存在物体的传感器。上述接近传感器141可以配置在由上述触摸屏覆盖的移动终端的内部区域或所述触摸屏附近。
例如,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投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型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当触摸屏为电容型时,接近传感器141可以通过电场根据具有导电性的物体的靠近而产生的变化来感测所述物体的接近。在该情况下,触摸屏(或触摸传感器)本身可以被分类为接近传感器。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物体接近触摸屏并且没有接触于触摸屏的情况下识别出所述物体位于所述触摸屏上的行为命名为“接近触摸(proximity touch)”,将物体实际接触于所述触摸屏的行为命名为“接触触摸(contact touch)”。物体接近触摸所述触摸屏的位置是指所述物体接近触摸时所述物体垂直对应于所述触摸屏的位置。所述接近传感器141可以感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图案(例如,接近触摸距离、接近触摸方向、接近触摸速度、接近触摸时间、接近触摸位置、接近触摸移动状态等)。另外,如上所述,控制器180处理通过接近传感器141感测到的接近触摸操作和接近触摸图案相应的数据(或信息),进一步地,可以将与经处理的数据相对应的视觉信息输出到触摸屏上。此外,控制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以根据触摸屏上的相同的点的触摸是接近触摸还是接触触摸来处理不同的操作或数据(或信息)。
触摸传感器可以利用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红外线方式、超声波方式、磁场方式等各种触摸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来感测施加到触摸屏(或显示单元151)的触摸(或触摸输入)。
作为一例,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施加到触摸屏的特定部分的压力或在特定部分产生的电容等的变化转换为点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能够检测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摸的触摸物体触碰触摸传感器的位置、面积、触摸时的压力、触摸时的电容等。这里,触摸物体是对所述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的物体,例如,可以是手指、触摸笔或手写笔(Stylus pen)、指点器等。
如上所述,当存在对触摸传感器的触摸输入时,对应的信号被发送到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将对应数据发送到控制器180。由此,控制器180可以了解显示单元151的哪一区域被触摸等。这里,触摸控制器可以是独立于控制器180的构成要素,也可以是控制器180本身。
另外,控制器180可以根据对触摸屏(或设置于触摸屏以外的触摸键)进行触摸的触摸物体的种类执行不同的控制或相同的控制。可以基于当前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状态或运行中的应用程序来确定根据触摸物体的种类执行不同控制还是相同控制。
另外,上述触摸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以感测诸如对触摸屏的短(或轻敲)触摸(short touch)、长触摸(long touch)、多触摸(multi touch)、拖动触摸(drag touch)、轻拂触摸(flick touch)、缩小触摸(pinch-in touch)、放大触摸(pinch-out触摸)、轻扫(swype)触摸、悬停(hovering)触摸等的各种方式的触摸。
超声传感器可以利用超声波来识别感测对象的位置信息。另外,控制器180能够基于由光学传感器和多个超声传感器感测的信息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可以利用光远比超声波快的性质、即,光到达光学传感器的时间远比超声波到达超声传感器的时间快的性质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更具体地,可以利用基于光作为参考信号的超声波到达超声传感器的时间的时间差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
另外,被描述为输入单元120的构成的摄像头121包括摄像头传感器(例如,电子耦合组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光电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以及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摄像头121和激光传感器可以彼此组合,以对3D立体图像的感测对象的触摸进行感测。光电传感器可以层叠在显示元件上,上述光电传感器扫描接近触摸屏的感测对象的运动。更具体地,光电传感器以行/列安装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和晶体管(TR:Transistor),以利用根据施加到Photo Diode的光量变化的电信号来扫描放置在光电传感器上的内容物。即,光电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的变化量来执行感测对象的坐标计算,由此获取感测对象的位置信息。
显示单元151显示(输出)在移动终端100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画面信息、或者根据上述执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信息。
并且,所述显示单元151可以是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单元。
所述立体显示单元可以应用立体方式(眼镜方式)、自动立体方式(裸眼方式)、投影方式(全息方式)等3D显示方式。
声音输出单元152可以在呼叫信号接收、通话模式或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模式下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或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音频数据。声音输出单元152还输出与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消息接收音等)相关的声音信号。上述声音输出单元152可以包括接收器(receiver)、扬声器(speaker)、蜂鸣器(buzzer)等。
触觉模块(haptic module)153产生用户可以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由触觉模块153产生的触觉效果典型例子可以是振动。由触觉模块153产生的振动的强度和图案等可以通过用户的选择或控制器的设定来控制。例如,所述触觉模块153可以合成并输出不同的振动或顺序输出不同的振动。
除了振动以外,触觉模块153还可以产生各种其他触觉效果,包括相对于接触皮肤面垂直运动的销排列、通过喷射口或吸入口的空气的喷射力或吸力、对皮肤表面的触摸、电极(electrode)的接触、基于静电力等的刺激的效果以及基于使用能够吸热或发热的元件再现冷暖感效果等。
触觉模块153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触觉效果,并且还可以实现为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手臂等的肌肉觉来感觉到触觉效果。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成方式设置两个以上触觉模块153。
光输出单元154利用移动终端100的广元的光来输出用于通知事件发生的信号。移动终端100中发生的时间例如可以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电话、闹钟、日程提醒、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信息接收等。
由光输出单元154输出的信号通过移动终端向前面或后面发射单色或多色的光来实现。所述信号输出可以在移动终端感测到用户已经确认时间时结束。
接口单元160用作与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所有外部设备之间的通路。接口单元160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接收供应电源以传递到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或者使移动终端100内部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例如,接口单元160可以包括有线/无线耳麦端口(port)、外部充电器端口(port)、有线/无线数据端口(port)、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port)、用于连接具有标识模块的装置的端口(port)、音频I/O(Input/Output)端口(port)、视频I/O(Input/Output)端口(port)、耳机端口(port)等。
另外,标识模块是存储用于验证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权限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可以包括用户认证模块(user identify module;UIM)、订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SIM)、全球用户验证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等。具有标识模块的装置(以下,成为“识别装置”)可以制成智能卡(smart card)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通过所述接口单元160与终端100连接。
并且,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托架(cradle)连接时,所述接口单元160可以用作使来自所述托架的电源供应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通路,或者可以用作使用户从所述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传输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通路。从所述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所述电源可以用作识别所述移动终端100被正确地安装到所述托架上的信号。
存储器17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180的操作的程序,也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所述存储器170可以存储与在所述触摸屏上触摸输入时输出的各种图案的振动和声音相关的数据。
存储器170可以包括闪存类型(flash memory type)、硬盘类型(hard disktype)、固态磁盘类型(SSD:Solid State Disk type)、硅磁盘驱动器类型(SDD:SiliconDisk Drive type)、多媒体卡微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的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存储器、磁盘以及光盘中的至少一种的类型的存储介质。移动终端100可以与在互联网(internet)上执行所述存储器17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相关联地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控制器180控制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操作,并且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或解除限制用户对应用输入控制命令的锁定状态。
并且,控制器180还可以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或者可以执行将触摸屏上的手写输入或画图输入分别识别为文字和图像的图案识别处理。此外,控制器180可以组合控制上述构成要素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以便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上实现后述的各种实施例。
电源供应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源、内部电源,从而供应各个构成要素的操作所需的电源。电源供应单元190包括电池,电池可以是可充电的内置型电池,并且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于终端主体以进行充电等。
并且,电源供应单元190可以包括连接端口,连接端口可以被配置为与供应电源的外部充电器电连接以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接口160的一例。
作为另一例,电源供应单元190可以在不使用所述连接端口的情况下以无线方式对电池充电。在该情况下,电源供应单元190可以利用基于磁感应现象的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方式或者基于电磁共振现象的共振耦合(Magnetic ResonanceCoupling)方式中的一种以上,从外部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接收电力。
另外,在下文中,各种实施例可以利用例如软件、硬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在计算机或相似装置可读存储介质中实现。
参照图1b和1c,所公开的移动终端100具有条状的终端主体。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于手表类型、夹子类型、眼镜类型或两个以上主体相对可移动地结合的折叠类型、翻转类型、滑动类型、摆动类型、旋转类型等各种结构。尽管与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相关,但是关于特定类型的描述通常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
这里,终端主体可以被理解为将移动终端100看作至少一个集合体时所指的概念。
移动终端100包括形成外观的壳体(例如,框架、外壳、盖等)。如图所示,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前壳101和后壳102。在前壳101和后壳102结合而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各种电子部件。在前壳101和后壳102之间可以另外配置有至少一个中间壳。
在终端主体的前面可以配置有显示单元151以输出信息。如图所示,显示单元151的窗口151a可以安装于前壳101,从而与前壳101一起形成终端主体的前面。最近,随着移动终端100逐渐小型化,可以省略前壳并仅由窗口151a构成移动终端主体的前面。
为了移动终端100的刚性,可以设置用于支撑显示单元151的背面的中框290(参照图3),并且,为了刚性,中框290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并且,所述中框290不仅向移动终端提供刚性,并且作为包含导电物质的大面积的构成,可以用作接地(ground),从而可以与各个部件连接,以使诸如天线的电子部件接地。
中框290可以被配置为不暴露到外侧的形式,并且可以与位于主体的前面的前壳或位于侧面的侧壳体200形成一体。
随着多媒体功能的扩展,显示单元151的尺寸增大,并且,位于显示单元151周边的边框的尺寸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尤其是,上端部分需要确保用于设置摄像头121、声音输出单元152、接近传感器141等的空间,并且在下端配置物理按键,由此显示单元151的尺寸增大受限。
然而,最近实现了使各个部件的尺寸最小化且代替物理按键使用软键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仅在需要时在屏幕输出软键,而在不需要时消失,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屏幕的尺寸。
根据不同情况,在后壳102也可以安装电子部件。可安装于后壳102的电子部件包括可拆卸的电池、标识模块、存储卡等。在该情况下,在后壳102可以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有用于覆盖安装的电子部件的后盖。因此,当后盖103从后壳102分离时,安装于后壳102的电子部件暴露于外部。
上述壳体101、102、103可以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来形成,或者也可以由例如不锈钢(STS)、铝(Al)、钛(Ti)等的金属形成。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包括围绕侧围的侧壳体200,并且所述侧壳体200可以包括金属材料。然而,为了无线通信性能,侧壳体的一部分可以包括非金属材料。如图1b和图1c所示,侧壳体200可以包括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的多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参照图3)和配置于天线辐射体之间的非金属材料的狭缝201、202、203、204(参照图3)。
与由多个壳体提供用于容纳各种电子部件的内部空间的上述示例不同,移动终端100也可以由一个壳体提供所述内部空间。在该情况下,可以实现合成树脂或金属从侧面连接到后面的单一体的移动终端100。
另外,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防水单元(未图示),以防止水渗入终端主体内部。例如,防水单元可以包括防水构件,设置于窗口151a和前壳101之间、前壳101和后壳102之间、或者后壳102和后盖103之间,以在上述壳体结合时密封内部空间。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和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学输出单元154、第一摄像头121a和第二摄像头121b、第一操作单元123a和第二操作单元123b、麦克风122、接口单元160等。
下面,举出移动终端100作为一例进行描述,在所述移动终端100中,如图1b和图1c所示,在终端主体的前表面配置有显示单元151、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学输出单元154、第一摄像头121a以及第一操作单元123a,在终端主体的侧表面配置有第二操作单元123b、麦克风122以及接口单元160,并且在终端主体的后表面配置有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和第二摄像头121b。
然而,这些构成不限于上述配置。这些构成可以根据需要被排除或替换,或者可以配置在另一侧面。例如,在终端主体的前表面可以不配置第一操作单元123a,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可以配置在终端主体的侧表面而不是终端主体的后表面。
显示单元151显示(输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画面信息、或者根据上述执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信息。
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柔性显示屏(flexible display)、3维显示器(3D display)、电子墨水显示屏(e-ink display)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根据移动终端100的实现方式,可以存在两个以上显示单元151。在该情况下,在移动终端100中,多个显示单元可以隔开或一体地配置在一侧面,并且,还可以分别配置在不同的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显示单元151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以通过触摸方式接收输入的控制命令。由此,当对显示单元151进行触摸时,触摸传感器感测到所述触摸,并且控制器180可以基于该触摸来生成对应于所述触摸的控制命令。以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字或数字、或者能够在各种模式下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等。
另外,触摸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触摸图案的薄膜形态并配置在窗口151a和窗口151a背面上的显示器(未图示)之间,或者可以是在窗口151a的背面直接构图的金属线。或者,触摸传感器可以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以配置在显示器的基板上,或者设置于显示器的内部。
如上所述,显示单元151可以与触摸传感器一起形成触摸屏,在该情况下,触摸屏可以用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参照图1a)。根据不同情况,触摸屏可以代替第一操作单元123a的至少一部分功能。
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可以被实现用于将通话音传递到用户的耳朵的接收器(receiver),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可以被实现为用于输出各种提示音或多媒体的播放音的扩音器(loud speaker)的形态。
在显示单元151的窗口151a可以形成有声孔,所述声孔用于放出从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产生的声音。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配置为所述声音沿着结构物之间的装配间隙(例如,窗口151a与前壳101之间的间隙)放出。在该情况下,从外观上看,为了输出声音而独立地形成的孔不可见或被隐藏,从而进一步简化移动终端100的外观。
光学输出单元154在事件发生时输出用于通知事件发生的光。所述事件的示例可以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电话、闹钟、日程提醒、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消息接收等。当感测到用户已经确认事件时,控制器180可以控制光学输出单元154停止光的输出。
第一摄像头121a处理在拍摄模式或视频通话模式下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经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并且存储在存储器170中。
第一操作单元123a和第二操作单元123b作为用户输入单元123的一例,也可以统称为操作部(manipulating portion),操作所述用户输入部123用于接收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第一操作单元123a和第二操作单元123b可以采用触摸、按压、滚动等方式,只要是用户在操作时获得触觉感受的方式(tactile manner)即可。并且,第一操作单元123a和第二操作单元123b还可以采用通过接近触摸(proximity touch)、悬停(hovering)触摸等,使得用户在操作时不获得触觉感受的方式。
在该图中,例示了第一操作单元123a为触摸键(touch key),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操作单元123a可以是按键(mechanical key),或者可以是触摸键和按键的组合。
由第一操作单元123a和第二操作单元123b输入的内容可以以各种方式设定。例如,第一操作单元123a可以接收菜单、HOME键、取消、搜索等命令,第二操作单元123b可以接收从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或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输出的声音的音量调节,转换到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命令。
另外,作为用户输入单元123另一例,在终端主体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有后表面输入单元123c。操作上述后表面输入单元123c,以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输入的内容可以以各种方式设定。例如,可以接收诸如电源的开/关、开始、结束、滚动等命令以及诸如从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和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输出的声音的银浪调节、转换到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命令。后表面输入单元123c可以被实现为能够通过触摸输入、按压输入或它们的组合来进行输入的形态。
后表面输入单元123c可以在终端主体的厚度方向上与前侧面的显示单元151重叠。作为一例,后表面输入单元123c可以配置在终端主体的后侧面上端部,使得当用户使用单手抓握终端主体时,能够使用食指容易地操作。然而,本发明并不一定限于此,后侧面输入单元的位置可以改变。
如上所述,当后表面输入单元123c设置于终端主体的后侧面时,由此,可以实现新形态的用户界面。并且,当前述的触摸屏或后侧面输入单元代替了设置于终端主体的前侧面的第一操作单元123a的至少一部分功能而在终端主体的前侧面未配置第一操作单元123a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时更大的画面。
另外,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控制器180可以使用通过指纹识别传感器感测的指纹信息作为验证手段。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可以内置于显示单元151或用户输入单元123。
麦克风122接收用户的语音、其他声音等。麦克风122可以设置于多个位置以接收立体声。
接口单元160可以用作能够将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通路。例如,接口单元160可以是用于与另一装置(例如,耳机、外接扬声器)连接的连接端子、用于短距离通信的端口[例如,红外线端口(IrDA Port)、蓝牙端口(Bluetooth Port)、无线局域网端口(Wireless LAN Port)等]、或者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端子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接口单元160还可以被实现为用于容纳订户标识模块(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或用户标识模块(UIM,User Identity Module)、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卡等外接型卡的插口的形态。
在终端主体的后侧面可以配置第二摄像头121b。在该情况下,第二摄像头121b具有与第一摄像头121a实际相反的拍摄方向。
第二摄像头121b可以包括沿着至少一条线排列的多个镜头。多个镜头还可以排列成矩阵(matrix)形式。上述摄像头可以被命名为“阵列(array)摄像头”。当第二摄像头121b配置为阵列摄像头时,可以利用多个镜头以各种方式拍摄图像,并且可以获得更高品质的图像。
闪光灯124可以与第二摄像头121b相邻配置。闪光灯124在利用第二摄像头121b拍摄拍摄对象时朝向拍摄对象照射光。
在终端主体可以另外配置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第二声音输出单元152b可以与第一声音输出单元152a一起实现立体声功能,并且在通话时可以用于实现免提模式。
在终端主体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天线可以内置于终端主体,或者形成于壳体。例如,构成广播接收模块111(参照图1a)的一部分的天线以能够从终端主体引出的方式构成。或者,天线可以形成为薄膜类型并附着于后盖103的内侧面,或者也可以配置为包括导电材料的壳体用作天线。
在终端主体设置有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单元190(参照图1a)。电源供应单元190可以包括内置于终端主体或以能够拆卸的方式配置于终端主体的外部的电池191。
电池191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连接于接口单元160的电源电缆接收电源。并且,电池191也可以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无线充电器来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可以通过磁感应方式或共振方式(磁共振方式)来实现。
另外,在该图中,例示了后盖103被配置为以覆盖电池191的方式结合于后壳102,以限制电池191脱离,并且保护电池191不受外部冲击和异物的影响。当电池191以能够拆卸的方式配置于终端主体时,后盖103可以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于后壳102。
在移动终端100可以另外设置用于保护外观、或者辅助或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的附件。作为上述附件的一例,可以举出覆盖或容纳移动终端100的至少一表面的盖或袋。盖或袋可以与显示单元151联动,以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作为附件的另一例,可以举出用于辅助或扩展对触摸屏的触摸输入的触摸笔。
下面,参照附图,对可以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移动终端实现的控制方法有关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必要特征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被具体化为其他特定形式。
随着多媒体功能变得重要,由移动终端执行的无线通信技术以短距离、远距离或设备之间等各种形式执行,此时,由于使用的频带不同,因此需要使用分别不同的天线辐射体。
最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已经收发了大容量的数据,为此,可以使用同时或顺序地收发相同频带的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所述MIMO技术是将基站和移动终端100的天线增加两个以上以沿着多个路径传输数据,并检测由接收端沿着各个路径接收的信号,从而能够减少干扰并降低各个传输速度的技术。为了应用MIMO技术,需要在移动终端的有限尺寸内增加天线辐射体的数量。
由于天线辐射体形成电磁场,因此与相邻的导电材料相互影响,并且,相邻配置的各个天线辐射体之间产生干扰,由此可能导致无线信号的性能降低。因此,所述天线辐射体可以附接到壳体以配置于移动终端的外侧部分,或者可以将壳体本身用作天线辐射体。
随着显示单元的尺寸逐渐增大,移动终端的左右边框的尺寸几乎趋于零(0),因此,位于显示单元的左右的部分的侧壳体实际不容易用作天线辐射体,从而可以分为移动终端的上部和下部以实现天线辐射体。
图2是示出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辐射体的图,示出了移动终端的上端部分的中框90和侧壳体10、20、30、15、25。虽然中框90与侧壳体10、20、30、15、25隔开而配置,但是可以部分连接而形成一体。
侧壳体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与导电材料一起使用部分非导电材料。非导电材料使导电材料分开,由此,由非导电材料之间的导电材料的部分形成天线辐射体。在各个天线辐射体10、20、30之间具有隔开的空间(狭缝:15、25),并且,在狭缝15、25可以填充非导电材料,从而构成侧壳体。(在附图中,省略了填充于狭缝15、25的非导电材料,仅示出了天线辐射体部分。)
现有的侧壳体10、20、30、15、25可以在上部设置有两个狭缝15、25,在下部设置有一个至两个狭缝。多个辐射体分别配置于上部和下部,并且中间部分(移动终端的左右)的侧壳体与中框90连接并接地,因此,天线辐射体10、20、30位于移动终端长度方向的端部(上部或下部)。
最近,为了增大显示单元的尺寸,正在开发可以通过改变位于上部边框的摄像头、声音输出模块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的配置并缩小尺寸来将接近13mm的上部边框的尺寸缩小到其一半的6mm以下的技术。然而,即使位于上部的天线辐射体10、20、30与中框90隔开配置,所述天线辐射体10、20、30与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显示单元和中框90的距离变小,也降低无线通信性能。因此,在减小显示单元的上部的边框尺寸a时,天线性能可能被进一步降低。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辐射体的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结构,将显示单元151上端的边框尺寸减小到6mm以下(a→b),由此,即使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与显示单元151和中框290之间变窄也能够确保无线通信性能。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最小化相邻的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之间的干扰来使向移动终端100外侧辐射的能量最大化的结构。参照图3,与前述图2中现有的侧壳体不同,本发明的侧壳体200通过增加狭缝201、202、203、204的数量来增加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的数量,并且可以区分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主要辐射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的侧壳体200包括在上端由四个狭缝201、202、203、204分开的多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设置于下端的移动通信用天线辐射体通过位于移动终端100的中间的中框290来与上端的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区分,并且,不考虑位于下端的天线辐射体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虽然以位于上部的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为基准进行说明,但是所述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还可以在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上部或下部。
多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由多个狭缝201、202、203、204划分,并且,在狭缝201、202、203、204可以以双注塑方法填充诸如注塑物的非导电材料。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的长度可以根据要收发的信号的波长而不同,并且,可以连接匹配电路以进行频率匹配,或者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可以通过与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其他部件连接来匹配共振频率。
狭缝201、202、203、204包括形成于移动终端100的上侧面(以下,称为第一侧面)的第一狭缝201和第二狭缝202以及位于与所述第一侧的两端连接的左右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第三狭缝203和第四狭缝204。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可以是移动终端100的下端。
所述侧壳体200可以包括由第一至第四狭缝201、202、203、204划分的第一至第四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包括与第一狭缝201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二狭缝202相邻的第二端部,第二天线辐射体220包括与第二狭缝202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第四狭缝204相邻的第二端部。
第三天线辐射体230包括与第三狭缝203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狭缝201相邻的第二端部,第四天线辐射体240包括与第四狭缝204相邻的第一端部和与中框290相连接的第二端部。
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第一端部和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第二端部配置为隔着第一狭缝201面向彼此的形态,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第一端部配置为隔着第二狭缝202面向彼此的形态,并且,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第二端部和第四天线辐射体240的第一端部配置为以第四狭缝204为基准面向彼此的形态。
此时,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的第二端部与接地线211、221、231、241连接并使天线辐射体接地。接地线211、221、231、241可以与用作接地的中框290直接连接,还可以通过主基板181与中框290间接地连接。
接地线211、221、231、241与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的第二端部连接,与地面290一起,形成第一端部开放且第二端部封闭的槽。在第一天线辐射体210至第四天线辐射体240中,隔着狭缝201、202、203、204面向彼此的端部中的一个与接地线211、221、231、241连接,另一个不与接地线211、221、231、241连接而开放。
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通过与中框290连接的接地线211、221、231、241接地,并通过供电线212、222、232、242从主基板181接收电源。根据与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连接的接地线211、221、231、241和供电线212、222、232、242的位置电流的流动不同,从而可以实现不同形态的天线。
通常,与接地线211、221、231、241连接的部分连接到地面290,从而信号不会广泛扩散,使相邻的天线辐射体受到较小影响,然而,在未连接到中框290的端部,由于电子集中到导体的端部的性质,因此电磁场的辐射集中。
因此,在本发明的多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中,电磁场在未连接到接地线211、221、231、241的第一端部表现出最强的强度,由于第一天线辐射体至第四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的第一端部隔开配置而不面向彼此,因此可以使各个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在第一狭缝201部分形成最大电场,第二天线辐射体220在第二狭缝202部分形成最大电场,第三天线辐射体230在第三狭缝203部分形成最大电场,并且,第四天线辐射体240在第四狭缝204部分形成最大电场。
图2中示出的现有的移动终端通过两个狭缝15、25实现三个天线辐射体10、20、30,第一天线辐射体10和第二天线辐射体20同时在一个狭缝25产生辐射,因此存在干扰严重的问题,然而,本发明的天线辐射体210、220、230、240分别在不同位置产生最大辐射,因此可以使相互干扰最小化。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操作和性能的图。图4的(a)是示出电流的流动的图,图4的(b)是示出向供电线212施加电源时在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共振频率下的电场的图。
参照图4的(a),第一天线辐射体210位于第一侧面,并且,可以形成为相对较长于其他辐射体,从而可以收发作为最长波长的频带的低频带的信号。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在与第二狭缝202相邻的第二端部与接地线211连接而接地,用于供应电源的供电线212与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连接。当供电线212与接地线211相邻地配置时,如图4的(a)所示,电流的流动以L字形表示,并且可以被称为倒置L型天线(ILA:Inverted LType Antenna)。
ILA(Inverted L Type Antenna)天线具有从连接有供电线212的位置到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第一端部的距离对应于共振频率的λ/4的基本操作模式。在基本操作模式中,可以使用开关来调谐共振频率,或者可以使用导电材料来调节共振频率。
当接收低频的信号时,带宽窄,因此,为了使天线能够针对不同国家或运营商以不同频率的信号操作,可以还包括用于调节频率的开关217。在低频带用于频率调谐(共振频率调节)的开关217可以与第一端部连接(附图中虽然省略了主基板181,但是开关217和供电线212与主基板181连接)。
第一天线辐射体210还可以收发高频带的信号,高频带的信号的波长短,因此,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长度长于高频带的波长,从而可以收发高频带的信号。
参照图4的(b),颜色越深表示电场越强,在与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第一端部相邻的第一狭缝201形成最大电场。第二端部通过接地线211与中框290连接,因此,第一狭缝201处的电场强度相对大于第二狭缝202处的电场强度。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操作和性能的图。图5的(a)是示出电流的流动的图,图5的(b)是示出向供电线222施加电源时在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共振频率下的电场的图。
参照图5,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第二端部通过接地线221与中框290连接,电源通过供电线222施加到第一端部。第二天线辐射体220是槽天线类型,其中,电流沿着槽的周边以环形流动并收发信号。第二天线辐射体220可以收发中频(Mid Band)或高频(High Band)的信号。
参照图5的(b),颜色越深表示电场越强,在与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第一端部相邻的第二狭缝202形成最大电场。第二端部通过接地线221与中框290连接,因此,第二狭缝202处的电场强度大于第四狭缝204处的电场强度。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操作的图,图7是示出在现有的移动终端100和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的中频形成天线辐射体的电场(e-field)的分布的图。
第三天线辐射体230与GPS收发中频带的信号。GPS使用1.5GHz频带的信号,并且,中频的信号使用稍高于上述频率的1.7GHz~2.1GHz的信号。
与图2的现有天线辐射体的结构进行比较,本发明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接地线231和供电线232连接的位置不同,并且在连接有供电线232的第一端部形成第三狭缝203方面存在差异。
接地线231连接到与第一狭缝201相邻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第二端部,供电线232连接到现有的移动终端中没有的与第三狭缝203相邻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第一端部,在供电线232的作用下可以减少第三天线辐射体230与第一天线辐射体210之间的干扰。
并且,侧壳体200可以还包括以面向本发明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第一端部的形态配置的辅助辐射体235。辅助辐射体235与中框290连接而接地的点236(第二端部)是与第三天线辐射体230隔开的位置,并且,与第三狭缝203相邻的第一端部具有开放的形态。
辅助辐射体235虽然不包括直接施加电源的供电线232,但是,当通过供电线232向第三天线辐射体230施加电源时,所述辅助辐射体235受其影响而形成电场。
在1.5GHz的GPS的频带中,沿着由第三天线辐射体230形成的槽的周边表示环形电流流动,辅助天线用作增强器以提高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性能。在中频带(1.7~2.2MHz)的信号中,电流在辅助辐射体235流动并收发信号。
图7的(a)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现有的天线辐射体收发1.5GHz的信号时的电场分布的图,图6的(b)是示出图5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收发1.5GHz的信号时的电场分布的图。现有的侧壳体不包括第三狭缝203,因此,电磁场主要集中于位于上端的狭缝1,然而,在本发明的第三天线辐射体230中,电场集中于与第三狭缝203相邻的位置。
第三天线辐射体230与第一天线辐射体210之间的干扰减少,从而提高第一天线辐射体210的无线通信性能和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无线通信性能。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和第三天线辐射体230之间的隔离度(isolation)的图表,图9是示出现有的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性能和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性能的图。
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在低频带(750~950MHz)和高频带(2.3GHz~2.7GHz)收发信号,第三天线辐射体230收发GPS信号(1575~1610MHz)和中频带(1750GHz~2150GHz)的信号。在图8的图表中,曲线越位于下侧两个天线辐射体的影响越小,因此性能优异,在图9的表示性能的图表中,曲线越位于上侧天线辐射效率越高。
将结构改变为天线辐射体210、230的开放的端部不面向彼此,以使由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和第三天线辐射体230形成的电磁场的形状不重叠,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和第三天线辐射体230的性能更优异于现有的第一天线辐射体10和第三天线辐射体30的性能。
如图8所示,在GPS信号的频带中,隔离度提高了6dB,在中频带中,隔离度提高了3~5dB,并且,在高频带中,隔离度提高了7dB,由此,如图9所示,第一天线辐射体210和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无线通信效率被提高。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第四辐射体的操作和电场分布的图。在本发明的第四天线辐射体240中,靠近第四狭缝204的第一端部开放,第二端部与中框290连接而接地。第二天线辐射体220的与第四狭缝204相邻的第二端部通过接地线231与中框290连接,因此,减小第二天线辐射体220与第四天线辐射体240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的第四天线辐射体240执行WIFI和蓝牙方式的无线通信,并且,本发明的第四天线辐射体240执行图2中示出的现有的第二天线辐射体220所执行的功能,而本发明的第二天线辐射体220收发中频和高频的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还另外形成两个狭缝,从而增加天线辐射体的数量,使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第四天线辐射体240的第二端部与中框290连接,从而与中框290连接的部分可以用作接地线,或者可以另外设置额外的接地线241。在该情况下,靠近第一端部的供电线232的位置决定第四天线辐射体240的共振频率。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与接地线241相邻而配置的供电线232,电流从接地线241沿着第四天线辐射体240流动,如图10的(b)所示,辐射主要在第四狭缝204产生,从而在第四狭缝204处的电场强度最大。
随着多媒体功能增加,使用WIFI和蓝牙的数据传输量也增加,因此,除了移动通信天线以外,WIFI天线也可以另外设置天线辐射体,以增加数据传输量。然而,如前所述,天线辐射体的安装空间受限,因此不易远离隔开而安装。
当收发不同频带的信号的天线辐射体以相邻的方式配置时,也产生相互干扰,但是,在相同频带操作的多个天线辐射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更严重,因此,不容易在尺寸小的移动终端100内另外设置收发相同频带的信号的天线辐射体。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第四天线辐射体240设置有共享接地线241的附加辐射体,由此可以避免相互干扰。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天线图案250的操作和电场的分布的图,其中,(a)是示出向天线图案250的供电线252施加电源时的电流的流动的图,(b)是示出向天线图案250的供电线252施加电源时形成的电磁场的图。
可以还包括共享第四天线辐射体240的接地线241的天线图案250。天线图案250的端部与由第四天线辐射体240和中框290形成的槽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且在背面方向上隔开。所述天线图案250可以位于后壳的内侧面,并且,可以在后壳的内侧面以注入或图案化的形式来实现,所述后壳位于中框290的背面。
天线图案250包括第一图案254和第二图案255以及作为第一图案254和第二图案255之间的隔开空间的间隙253,接地线241与第一图案254连接,供电线252与第二图案255连接。间隙253用作电容器,并且,可以利用电荷聚集于间隙253部分的特性来减小图案与第四天线辐射体240之间的干扰。
即使第一图案254和第二图案255没有连接,间隙253也用作电容器,由此电荷向间隙253充电。电荷向间隙253充电之后,电流可以流动,从而电流沿着天线图案250以环形从第一图案254经由第二图案255流动。如前所述,由第四天线辐射体240构成的槽与所述天线图案250重叠且共享接地线241,由此,在流过天线图案250的电流的作用下,电流流过第四天线辐射体240,并且可以部分地用作槽天线。
如图11的(b)所示,在间隙253聚集很多电荷,因此在间隙253形成最大电场。如图10的(b)所示,当操作第四天线辐射体240时,主要被辐射的位置(电场强度最大的部分)是第四狭缝204,如图11的(b)所示,当操作天线图案250时,主要被辐射的位置是天线图案250的间隙253部分,因此,主要被辐射的位置彼此不同。因此,可以减小第四天线辐射体240与天线图案250之间的干扰。
当从中框290的背面观察时,天线图案250与作为接地的中框290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当天线图案250与接地重叠时,电荷被接地捕获,由此降低辐射性能,然而,天线图案250可以共享第四天线辐射体240的接地线241而得到第四天线辐射体240的帮助,由此,如图11的(b)所示,天线图案250可以进行辐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可以通过最小化在每个频率收发信号的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干扰来提高天线性能。并且,即使增大显示单元的尺寸,也能够确保天线性能,从而可以减小显示单元上端的边框尺寸。
上述详细描述不应在所有方面都被解释为限制意义,而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通过对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在本发明的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体,电装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中框,安装于所述主体;
主基板,安装于所述主体;
侧壳体,位于所述主体的侧面周围,并且,包括多个天线辐射体和位于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之间的多个狭缝;
接地线,与所述天线辐射体相连接;以及
供电线,向所述天线辐射体施加电源,
每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
封闭端部,与所述接地线连接;
开放端部,位于与所述封闭端部相反的位置,通过所述狭缝来与相邻的天线辐射体的封闭端部分离,
所述狭缝包括:
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面;以及
第三狭缝和第四狭缝,一一对应地位于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
从所述第一侧面到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的距离小于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到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
第一天线辐射体,开放端部与所述第一狭缝相邻,封闭端部与所述第二狭缝相邻;
第二天线辐射体,开放端部与所述第二狭缝相邻,封闭端部与所述第四狭缝相邻;以及
第三天线辐射体,开放端部与所述第三狭缝相邻,封闭端部与所述第一狭缝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四天线辐射体,该第四天线辐射体包括与所述第四狭缝相邻的开放端部和与所述中框相连接的封闭端部,
还包括天线图案,该天线图案连接于与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相连接的接地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图案与所述中框重叠配置,并且包括以间隙为中心划分的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接地线相连接,所述第二图案与所述供电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辅助辐射体,该辅助辐射体包括与所述第三狭缝相邻的开放端部和与所述中框相连接的封闭端部,
所述辅助辐射体不与供电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在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开放端部相邻的位置与所述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在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开放端部相邻的位置与所述供电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在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封闭端部相邻的位置与所述供电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开关,该开关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所述开放端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长度和且长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前面的显示单元,
所述显示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为6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板还包括与所述中框相连接的接地单元,
所述接地线连接于所述中框或所述接地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中框和所述天线辐射体之间,并且,与所述中框和所述侧壳体构成为一体。
CN201780084803.1A 2017-01-26 2017-01-26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249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2715.1A CN113067122B (zh) 2017-01-26 2017-01-26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7/000952 WO2018139692A1 (ko) 2017-01-26 2017-01-26 이동 단말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2715.1A Division CN113067122B (zh) 2017-01-26 2017-01-26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9482A CN110249482A (zh) 2019-09-17
CN110249482B true CN110249482B (zh) 2021-04-23

Family

ID=6297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4803.1A Active CN110249482B (zh) 2017-01-26 2017-01-26 移动终端
CN202110362715.1A Active CN113067122B (zh) 2017-01-26 2017-01-26 移动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2715.1A Active CN113067122B (zh) 2017-01-26 2017-01-26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951260B2 (zh)
EP (1) EP3576221A4 (zh)
KR (3) KR102171456B1 (zh)
CN (2) CN110249482B (zh)
WO (1) WO2018139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1456B1 (ko) * 2017-01-26 2020-10-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10700416B2 (en) 2017-08-30 2020-06-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11492535B (zh) 2017-10-05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系统
CN109980333A (zh) * 2017-12-27 2019-07-0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9193129B (zh) * 2018-08-31 2021-04-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终端
KR102607569B1 (ko) * 2019-02-19 2023-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606428B1 (ko) * 2019-02-19 2023-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962077B2 (en) * 2019-09-09 2024-04-16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tenna
CN116487893A (zh) * 2020-01-17 2023-07-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1613876B (zh) * 2020-05-26 2023-04-0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US11831090B2 (en) 2020-06-16 2023-11-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isplay-overlapping antennas
KR20220017128A (ko) * 2020-08-04 2022-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520414B (zh) 2020-11-20 2024-01-23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
CN114552171B (zh) * 2020-11-25 2024-04-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5117598B (zh) * 2021-03-17 2024-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KR20230082839A (ko) * 2021-12-02 2023-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사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36554U (zh) * 2013-09-16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框天线
CN204538197U (zh) * 2015-02-16 2015-08-05 苏州国质信网络通讯有限公司 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的金属边框天线
WO2016036450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al back cover with combin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communications
CN105529531A (zh) * 2014-10-20 2016-04-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近场通信装置和具有该近场通信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5742812A (zh) * 2016-03-23 2016-07-0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结构
CN105958201A (zh) * 2016-04-27 2016-09-21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框手机天线
CN106207446A (zh) * 2014-12-04 2016-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及使用该天线模块的移动终端
KR101686784B1 (ko) * 2015-06-10 2016-12-16 주식회사 아이엠텍 휴대 단말기용 안테나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3873A1 (en) * 2010-05-17 2013-03-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with same mounted
US9583824B2 (en) * 2011-09-28 2017-02-28 Sony Corporation Multi-ban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a hybrid antenna along an end portion, and relate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s
JP5076019B1 (ja) * 2011-10-19 2012-11-2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と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491107B (zh) * 2011-12-20 2015-07-01 Wistron Neweb Corp 電調天線及射頻裝置
US9160058B2 (en) * 2011-11-28 2015-10-13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819071B2 (en) * 2012-08-20 2017-11-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2013588B1 (ko) * 2012-09-19 2019-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287612B2 (en) * 2012-11-16 2016-03-15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Transparent antennas for wireless terminals
KR102025706B1 (ko) 2013-01-30 2019-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CN104937772B (zh) * 2013-08-06 2018-1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设备和具有该天线设备的移动终端
US9203463B2 (en) 2013-12-13 2015-12-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obile device with antenna and capacitance sensing system with slotted metal bezel
CN104577334B (zh) * 2015-02-11 2017-07-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KR102330024B1 (ko) * 2015-03-27 2021-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207373B (zh) * 2015-05-29 2020-08-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
KR101686787B1 (ko) 2015-05-31 2016-12-16 주식회사 아이엠텍 휴대 단말기용 안테나 구조
US9413058B1 (en) * 2015-07-10 2016-08-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op-feeding wireless area network (WAN) antenna for metal back cover
US9509042B1 (en) * 2015-08-05 2016-11-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feed passive antenna for a metal back cover
KR102306080B1 (ko) 2015-08-13 2021-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5609969A (zh) 2016-02-22 2016-05-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
KR102171456B1 (ko) * 2017-01-26 2020-10-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36554U (zh) * 2013-09-16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框天线
WO2016036450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al back cover with combin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communications
CN105529531A (zh) * 2014-10-20 2016-04-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近场通信装置和具有该近场通信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6207446A (zh) * 2014-12-04 2016-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及使用该天线模块的移动终端
CN204538197U (zh) * 2015-02-16 2015-08-05 苏州国质信网络通讯有限公司 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的金属边框天线
KR101686784B1 (ko) * 2015-06-10 2016-12-16 주식회사 아이엠텍 휴대 단말기용 안테나 구조
CN105742812A (zh) * 2016-03-23 2016-07-0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结构
CN105958201A (zh) * 2016-04-27 2016-09-21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框手机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23859A (ko) 2020-10-30
CN113067122B (zh) 2023-12-19
US10951260B2 (en) 2021-03-16
KR102171456B1 (ko) 2020-10-29
CN113067122A (zh) 2021-07-02
KR20190094454A (ko) 2019-08-13
EP3576221A1 (en) 2019-12-04
US11362699B2 (en) 2022-06-14
US20210175922A1 (en) 2021-06-10
WO2018139692A1 (ko) 2018-08-02
KR102241084B1 (ko) 2021-04-16
CN110249482A (zh) 2019-09-17
EP3576221A4 (en) 2020-09-09
KR20210043003A (ko) 2021-04-20
US20200007184A1 (en) 2020-01-02
KR102355635B1 (ko)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482B (zh) 移动终端
CN109428955B (zh) 移动终端
CN111727596B (zh) 移动终端
KR101622731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921182B1 (ko) 어레이 안테나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1149342B (zh) 电子装置
CN109983618B (zh) 移动终端
CN111788869A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包含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移动终端
CN110226320B (zh) 移动终端
KR102243663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90005030A (ko) 전자장치
US10396437B2 (en) Mobile terminal
KR20200008643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00008644A (ko) 이동 단말기
EP3641279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1052717A (zh) 移动终端
KR20160023438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622492B (zh) 移动终端
KR20190140200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