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3752A -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3752A
CN110243752A CN201910598140.6A CN201910598140A CN110243752A CN 110243752 A CN110243752 A CN 110243752A CN 201910598140 A CN201910598140 A CN 201910598140A CN 110243752 A CN110243752 A CN 110243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ubparticle
measurement
piece
measuremen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81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3752B (zh
Inventor
木村健一
徐杰
月井健
高桥亨
松永真理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3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3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1/14Suction devices, e.g. pumps; Ejector devices
    • G01N15/1433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52Individual samples arranged in a regular 2D-array, e.g. multiwell pl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 G01N15/01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01N15/143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using an analys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its opt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2015/1006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for cytolo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2035/1025Fluid level sen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6Illumination; Optics
    • G01N2201/061Sou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6Illumination; Optics
    • G01N2201/068Optics, miscellaneou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该筛选装置能够精确且高效地置换用于收纳微细颗粒的容器内的液体,能够提高分离提取精度。筛选装置(1)具备计测片(60)、计测部(14)和解析部(15),该计测片(60)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其形成有收纳了包含微细颗粒的液体的孔;该计测部(14)对收纳于该计测片中的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进行计测;该解析部(15)对该光信息进行解析,提取收纳于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计测片(60)的固定部件(120)具有:形成于计测片(60)上的液体保持部(129)、用于排出保持于该液体保持部的液体的排出口(121h)、将液体从该排出口排出至外部的流路(121i)、用于将液体导入液体保持部(129)的导入口(121c)、和用于将液体供给至该导入口的流路(121e)。并且,筛选装置(1)具备控制液体保持部(129)的液面高度的液面控制部(200)。

Description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580011975.7,申请日为2015年2月24日,发明名称为“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其用于对细胞等微细颗粒照射光,基于由微细颗粒发出的荧光对作为目标被测物的微细颗粒进行检测,选择性地吸引并回收该微细颗粒。
背景技术
以往,微细颗粒的筛选装置作为用于对细胞等微小被测物进行识别、分离提取的装置,广泛用于医疗领域的研究、检验等中。并且,近些年,在研究、检验机构中,迫切希望能够在不破坏被测物的情况下实现识别、分离提取,并且更精确地进行这些处理,从而提高研究、检验的效率。特别是,在规定领域中,希望以一个细胞单位进行识别/分离提取的需求提高,所以要求在这样的以一个细胞单位进行的识别/分离提取处理中也实现精确性的提高和高效率化。
图21是示出用于对作为被测物的细胞进行培养的现有培养室的示意图。该培养室400具有配置于上层的细胞培养室401、和配置于下层的温水循环室402的2层结构。
在上层的细胞培养室401中,用于培养细胞M’的玻璃盖片403被固定于玻璃盖片固定单元404,在玻璃盖片403与温水循环室402中的后述光学玻璃之间形成了封闭空间405。在玻璃盖片固定单元404设有用于对第2封闭空间405中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更换的培养液更换口406。
在下层的温水循环室402中,2片光学玻璃407、407相对地配置,被固定于光学玻璃固定单元408。在这2片光学玻璃间形成有用于循环温水的封闭空间409。另外,在光学玻璃固定单元408设有用于使温水流入封闭空间409的温水流入口410、和用于使温水从封闭空间409流出的温水流出口411。
在上述现有的培养室中,可以藉由培养液更换口406对封闭空间405内的培养液进行更换,另外,基于封闭空间405内的培养液的测定温度对温水循环室402的温水温度进行PID控制,从而可以进行该培养液的温度调节(专利文献1)。
图22是示出其它现有的培养容器的截面图。该培养容器500通过硅密封件等粘接密封件501而密合固定于基板502。在培养容器500的液体更换部500A,藉由管503而储存培养液。并且,储存于该液体更换部500A的新培养液藉由半透膜505而与细胞培养部504内的旧培养液进行更换,旧培养液被管506排出。在本构成中,也可以藉由管503、506来更换培养容器500和细胞培养部504内的培养液(专利文献2)。
图23是进一步示出其它现有的培养容器的图。在该收纳有培养容器600的腔室601中设有两根玻璃管602、603。玻璃管602、603各自贯通腔室601的侧壁,并且固定于腔室601。玻璃管602、603各自的一端浸入培养容器600中的培养基中。
使用者对培养容器600的培养细胞进行药剂刺激时,利用移液管604(或注射器)从玻璃管603排出培养基,之后立即向玻璃管602注入药剂。在玻璃管602的表面安装有由压力传感器构成的投药传感器605,若药剂通过玻璃管602内,则与其通过的时机对应的信号被发送至计算机605。
根据本构成,可以藉由玻璃管603排出培养容器600内的培养基,同时可以藉由玻璃管602将药剂注入培养容器600内。另外,利用投药传感器605可以监视投药的有无或者时机(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17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02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36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图21所示的现有的培养室的情况下,在将封闭空间内的培养基更换为新培养基时,新培养基会与旧培养基混在一起,因此无法精确地置换新培养基和旧培养基。另外,在图22所示的现有的培养容器的情况下,藉由半透膜405将细胞培养部404内的旧培养基与新培养基进行更换,因此,与图21的技术同样地无法精确地置换新培养基和旧培养基,置换需要的时间长。
另外,在图23所示的现有的培养容器的情况下,利用移液管或注射器从培养容器排出培养基,之后立即向培养容器注入药剂,因此无法精确地置换培养基和药剂,而且效率也不高。
特别是,在将试剂导入上述任意的培养室或培养容器的情况下,试剂与容器内的培养基混在一起,由此导致该试剂被稀释。从节省资源和成本的方面出发,若想利用尽可能少量的试剂溶液来进行分离提取,则具有目标被测物的发光强度变弱、分离提取精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其能够精确且高效地置换收纳微细颗粒的容器内的液体,能够提高分离提取精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筛选装置基于由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对规定的微细颗粒进行搜寻,并选择性地获取搜寻到的微细颗粒,该筛选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计测片,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并且形成有收纳了包含至少1个微细颗粒的液体的孔;计测部,其对收纳于上述计测片中的上述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进行计测;解析部,其对上述光信息进行解析,提取收纳于上述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液体保持部,其形成于上述计测片上;排出部,其将保持于上述液体保持部的液体排出;导入部,其将液体导入上述液体保持部;和液面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液体保持部的液面高度。
另外,上述液面控制部对从上述液体保持部排出的液体量和排出时机、与导入上述液体保持部的液体量和导入时机进行个别控制。
上述液面控制部具有:配置于上述排出部的下游的第1液体输送部、配置于上述导入部的上游的第2液体输送部、和控制上述第1液体输送部和上述第2液体输送部的工作的控制部。
另外,筛选装置进一步具备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由配置于上述计测片的端部上表面的框体结构形成,其将上述计测片固定于装置主体,上述液体保持部形成于上述固定部件的内部空间。
另外,上述固定部件具有:形成于该固定部件的下表面与上述计测片的上表面之间、在上述计测片的平面方向延伸出来而设置的扁平状的导入口;和从上述导入口的上方向该导入口供给液体的第1流路,上述导入部由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导入口构成。
另外,在将上述导入口的纵向截面的面积设为S1、将该导入口的截面的宽度设为a1、将上述第1流路的截面的面积设为S2、将该第1流路的截面的宽度设为a2时,优选满足S1<S2且a1>a2。
另外,上述固定部件具有:形成于该固定部件的下表面与上述计测片的上表面之间的第1排出口;和从上述第1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液体的第2流路,上述排出部可以由上述第1排出口和上述第2流路构成。
另外,上述固定部件具有:形成于该固定部件的下表面与上述计测片的上表面之间的第1排出口;从上述第1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液体的第2流路;形成于上述第1排出口的上方的第2排出口;和从该第2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液体的第3流路,上述排出部可以由上述第1排出口、上述第2流路、上述第2排出口和上述第3流路构成。
上述固定部件可以进一步具有设置于上述第2排出口的附近的堰部。
另外,本发明的筛选装置基于由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对规定的微细颗粒进行搜寻,并选择性地获取搜寻到的微细颗粒,该筛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计测片,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并且形成有收纳了包含至少1个微细颗粒的液体的孔;计测部,其对收纳于上述计测片中的上述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进行计测;解析部,其对上述光信息进行解析,提取收纳于上述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和温度控制部,其对上述计测片和/或上述收纳板的温度进行控制。
另外,筛选装置进一步具备鼓风机构,该鼓风机构对上述计测片的形成有上述孔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喷射气体。
另外,筛选装置可以进一步具备测定部,该测定部对从上述鼓风机构排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测定,上述温度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测定部所测定的气体的温度,对上述计测片和/或上述收纳板的温度进行控制。
另外,筛选装置进一步具备:固定部件,其由配置于上述计测片的下表面的框体结构形成,将上述计测片固定于装置主体;和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板状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固定部件的下表面侧,由此将由上述计测片的下表面和上述固定部件的内侧端面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密封。
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基于由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对规定的微细颗粒进行搜寻,并选择性地获取搜寻到的微细颗粒,该筛选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下述工序:第1计测工序,该工序中,将基准液体导入计测片上,计测该计测片上的孔的位置坐标信息,之后排出上述基准液体;第2计测工序,该工序中,将查找用液体导入上述计测片上,计测上述孔内的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清洗工序,该工序中,将上述计测片上的查找用液体排出,进行至少1次基准液体的导入和排出,对上述计测片进行清洗;识别工序,该工序中,基于所计测的上述位置坐标信息和上述光信息,将满足规定的回收条件的微细颗粒识别为目标被测物;和回收工序,该工序中,回收上述目标被测物,在上述第1计测工序、上述第2计测工序和上述清洗工序中,至少在上述第2计测工序中具有对上述计测片上的液面高度进行控制的液面控制工序。
上述液面控制工序在更换液体前降低上述基准液体的液面,之后再导入上述查找用液体。
另外,上述第1计测工序中,将基准液体导入上述计测片上,将上述液面高度控制成第1液面高度,之后排出上述基准液体,将上述液面高度控制成位于上述孔的正上方的第2液面高度。
另外,上述第2计测工序中,将上述查找用液体导入上述计测片上,将上述液面高度控制成第3液面高度。
另外,上述清洗工序中,将上述查找用液体排出,将上述液面高度控制成第4液面高度。此时,上述清洗工序中的上述第4液面高度优选设定为低于上述第2计测工序中的上述第2液面高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形成于计测片上的液体保持部的液面高度进行控制,因而,在分离提取作业的各工序中,能够精确且高效地置换收纳微细颗粒的孔和液体保持部内的液体。因此,能够精确地获取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能够提高分离提取精度。
另外,由于能够个别地控制从液体保持部排出的液体量和排出时机、与导入该液体保持部的液体量和导入时机,因而能够将液体保持部的液面高度变更为所期望的高度,能够更精确地获取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
特别是,通过将计测片上的基准液体的液面保持于稳定的位置,从而可以精确地计测微细颗粒的非反应时的状态。另外,在将培养基等基准液体置换为试剂溶液等查找用液体时,通过将该基准液体的液面高度降低至规定的液面高度,能够抑制之后导入的查找用液体被稀释,能够精确地掌握成为目标被测物的微细颗粒本来的反应。另外,还能够利用少量的查找用液体提高微细颗粒的发光强度。此外,若查找用液体的液面低,则由于表面张力等的影响,液体保持部的固定部件附近的液面高度会产生偏差,但通过在微细颗粒的反应时将查找用液体的液面高度保持为规定高度,从而可以在计测片上的全部位置精确地计测微细颗粒的反应时的状态。此外,在大体上全部排出计测片上的查找用液体后,通过导入和排出基准液体,可以提高计测片清洗的精度和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对计测片的形成有孔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喷射气体,因而,为了根据目的最佳地保持细胞等微细颗粒而将基准液体或查找用液体保持为规定温度的情况下,计测片表面也不会产生结露。因此,可以防止结露导致的光的折射和散射,可以精确地获取微细颗粒的光信息。
另外,由于对计测片和/或收纳板的温度进行控制,因而可以使细胞活化或休眠,可以根据目的最佳地保持细胞。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筛选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筛选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移动部和搭载用桌的详细情况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的搭载用桌上的收纳板和计测片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计测片和该计测片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中的目标被测物的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利用现有的构成说明被测物的延时计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液面控制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图5的固定部件的详细情况的图,(a)为截面图,(b)为俯视图。
图10是说明向形成于本发明的计测片上的液体保持部导入和排出液体的方法的图,(a)表示液体排出,(b)表示液体导入,(c)表示所检测的光强度的大小。
图11是说明向现有的计测片上导入和排出液体的方法的图,(a)表示液体排出,(b)表示液体导入,(c)表示所检测的微小颗粒的光强度的大小。
图12是在利用图8的液面控制部所实施的液面控制中示出液体保持部的液面高度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13是示出图9的固定部件的变形例的图,(a)是部分截面图,(b)是示出(a)所示的固定部件中的导入口与流路的尺寸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图8的液体转换部和第1液体输送部的变形例的图,(a)表示液体的基准液体的液体输送,(b)表示随后的液体的液体输送。
图15是示出在图4的搭载用桌搭载有温度调节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在搭载用桌的下方设有鼓风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图16中的固定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固定部件的变形例的图,(a)为整体截面图,(b)和(c)为用于说明水滴的回收方法的部分截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板状部件的厚度d的图。
图20是示出在图18所示的构成中进一步设有吸湿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示出用于培养作为被测物的细胞的现有培养室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其它现有的培养容器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又一现有的培养容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筛选装置的构成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筛选装置的立体图。
在图1和图2中,筛选装置1为下述装置:基于计测片60内的2个以上的微细颗粒(例如生物体的细胞等)发出的荧光对作为目标被测物的规定的微细颗粒进行搜寻,选择性地吸引收纳有满足回收条件的微细颗粒的孔内的微细颗粒,回收至收纳板50。
具体而言,筛选装置1具备基底11、支撑部12(图2)、回收部13、计测部14、图像解析部15(解析部)和移动部16,如图2所示,各部被罩19所覆盖。罩19防止来自外部的光和异物的进入。需要说明的是,基底11是用于保持筛选装置1的各要素的主体框架。
如图1所示,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为X方向(第1方向),左右方向为Y方向(第2方向)。Z方向为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
基底11具有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板部件111、112、113,通过这些板材来保持回收部13、计测部14和移动部16。板部件111、112被多个垂直部件114平行地固定,板部件112、113被多个部件115平行地固定。该垂直部件114由阻断振动的材质形成,以可调整高度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多个板材中位于最上方的板部件113上固定有支撑部12和支撑台30。支撑部12在板部件113上沿着Z方向垂直地竖立配置。支撑台30具有腿部30a和支撑板30b。板部件111、112、113和支撑板30b在Z方向彼此隔着规定间隔而配置。
在支撑板30的支撑板30b上放置并固定有移动部16。在移动部16上搭载有搭载用桌40、收纳板50以及计测片60。移动部16能够使搭载用桌40、即收纳板50和计测片60沿着X方向和/或Y方向移动并定位。
图3是示出图2中的移动部16和搭载用桌40的详细情况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移动部16具有桌161、和配置在该桌上的桌162。桌161被固定于支撑台30,以能够沿着X方向移动并定位的方式搭载有桌162。桌162以能够沿着Y方向移动并定位的方式搭载有搭载用桌40。
在桌161的上表面设置有导轨163、163和马达164。在桌162的下表面设置有截面为U字型的卡合部件165、165和螺母166。卡合部件165、165分别与导轨163、163可移动地卡合。马达164的进给螺丝167与螺母166螺合。
另外,马达164与控制部100电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00的指令使马达164工作,使进给螺丝167旋转时,桌162沿着X方向移动并定位。
在桌162的上表面设置有导轨168、168和马达169。在搭载用桌40的下表面设置有截面为U字型的卡合部件170、170和螺母171。卡合部件170、170分别与导轨168、168可移动地卡合。马达169的进给螺丝172与螺母171螺合。
马达164与控制部100电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00的指令使马达164工作,使进给螺丝172旋转,由此使搭载用桌40沿着Y方向移动并定位。
另外,桌161具有开口部173,桌162具有开口部174,进而搭载用桌40具有开口部175。这些开口部173、174、175具有即使桌162在X方向移动、搭载用桌40在Y方向移动也始终重合的大小。通过这些开口部173、174、175,使来自计测部14的物镜110侧的光L照射到搭载用桌40上的计测片60的微细颗粒。
另外,桌162向X方向移动并且搭载用桌40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来自物镜110侧的光L也会通过开口部173、174、175并照射到搭载用桌40上的计测片60的微细颗粒。即,桌161、162以及搭载用桌40处于任一相对位置的情况下,都能使微细颗粒产生荧光。
图4是示出图3的搭载用桌40上的收纳板50和计测片60的构成的立体图。
搭载用桌40例如是长方形板状部件,在该搭载用桌40的搭载面40a上,收纳板50和计测片60以可拆卸的方式沿着Y方向排列并搭载。
收纳板50是板状的部件,在收纳板50上,多个孔51沿着X方向和Y方向等间隔地成矩阵状排列。这些孔51是在生物细胞等微细颗粒从吸引/排出毛细管140依次被排出来时能够分别回收并容纳依次排出来的微细颗粒的回收容纳部。收纳板50的孔51是例如垂直方向截面大致为U字型的凹部、或者杯型的凹部。
计测片60被固定部件120固定于搭载用桌40的搭载面40a上,该固定部件120被定位并固定于搭载用桌40的规定位置。
图5是示出计测片60和该计测片的固定部件120的构成的放大截面图。固定部件120将计测片60固定并保持在与搭载用桌40的搭载面40a相距一定高度的基准面CL的位置。具体而言,固定部件120由协同保持计测片60的固定部件121、122构成。这些固定部件121、122由以包围计测片60的端部的方式所配置的近似框体结构形成。
计测片60配置于固定部件121、122之间,被固定部件121、122夹持,从而与固定部件121、122分别压接。由此,确保计测片60与固定部件121之间的密封性。
并且,在计测片60与固定部件121压接的状态下,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藉由固定部件122而定位于基准面CL。由此,能够精确地管理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与计测部14的物镜110和收纳板50在Z方向的距离。换言之,能够精确地管理计测片60的孔61内的微细颗粒M的位置、与计测部14的物镜110和收纳板50的距离。
另外,固定部件121具有设置在其平面方向中央部并且计测片60的上方、用于保持液体A的液体保持部129,以能够保持培养基、试剂溶液、反应液等各种液体的方式构成。即,液体保持部129形成于作为近似框体结构的固定部件121的内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件121能够使用例如未图示的铰链机构部相对于固定部件122进行开关,由此能够将固定部件120内的计测片60取出,与新的计测片60进行更换。关于固定部件120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计测片60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成型,在其上表面60a例如以矩阵状排列有多个孔61。各孔61是例如垂直方向截面大致为梯形、或者大致为杯型的凹部,孔61的水平方向截面形状优选大致为圆形。各孔以下述大小形成:在将微细颗粒M分次注入或者一次性注入计测片60上时,能够容纳1个微细颗粒M的大小。
另外,回收部13具备将所识别的微细颗粒M作为目标被测物而分离提取的吸引/排出毛细管140(图1)。吸引/排出毛细管140是沿着Z2方向(下方向)缩径的尖嘴状中空部件,在其内部形成有管路。
计测部14通过对计测片60的包含多个孔61的区域照射光L,使该区域内的微细颗粒M产生荧光,并接收该荧光(图1)。来自被光照射的微细颗粒M的荧光由图像解析部15进行图像解析。
具体而言,计测部14通过对计测片60以及收纳在计测片60中的微细颗粒M照射由至少1个以上的光源所导出的光,以比各个微细颗粒的平均尺寸更微细的分辨率获取由透射光、反射光或者荧光所获得的形状和位置信息、以及荧光·化学发光等亮度信息,并且获取计测片本身的形状、在计测片60上配置的孔61的位置坐标、大小等信息。
另外,计测部14具有物镜110,物镜110将光导向计测片60。物镜110配置于计测片60和移动部16的下方,吸引/排出毛细管140配置于计测片60和移动部16的上方。由此,能够将计测片60和其移动部16配置于物镜110和吸引/排出毛细管140之间。
另外,计测部14具有作为光源的激发光源181、荧光过滤器单元183、物镜110、聚焦单元187和受光部188,所述荧光过滤器单元183由用于在由激发光源181照射的光中仅选择所希望的激发波段的光学过滤器(激发过滤器)184、用于仅选择来自计测片60的光信息的所希望的波段的光学过滤器(荧光过滤器)185以及用于根据激发光和光信息的波段之差切换光路的分色镜186所构成,所述物镜110用于将从激发光源181出射的光导向计测片60、并且收集由计测片60得到的光信息,所述聚焦单元187具有使物镜110在光轴方向可调的自动聚焦功能,所述受光部188作为用于检测来自计测对象的光信息的光检测部。荧光过滤器单元183和受光部188被固定于荧光落射单元190。
在该计测部14,激发光源181由例如激光光源、汞灯构成。快门单元(shutterunit)182被配置于激发光源181与荧光过滤器单元183之间,快门单元182在未对计测片60的微细颗粒M照射光L的情况下,可以在荧光过滤器单元183的跟前截断激发光源181发出的光L。
进而,计测部14具有未图示的半透明反射镜,通过切换半透明反射镜和荧光过滤器单元183,能够将来自激发光源181的光的一部分照射到观察对象,同时将来自观察对象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导向受光部188,由此能够计测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以及形成于该上表面的孔61的形状以及位置信息。
另外,该计测部14中,多个物镜110a、110b···能够通过例如转换器(revolver)式旋转而将所需倍率的物镜定位在计测片60的下方位置。聚焦单元187根据例如来自控制部100的指令使马达189工作,由此能够使配置于计测片60的下方位置的例如物镜110沿着Z方向移动并定位,由此相对于计测片60的微细颗粒M进行物镜110的调焦。
图像解析部15计算出各孔61内的多个微细颗粒M内的、至少发出最大强度的荧光的微细颗粒M1的荧光亮度。
具体而言,图像解析部15通过对计测到的形状信息和光信息进行解析,获取至少用于确认在各孔61内存在满足测定人所设定的亮度条件的微细颗粒M的数据。并且,图像解析部15通过比对由透射光或者反射光得到的孔61的位置坐标信息和荧光、化学发光的光信息,提取来自微细颗粒的光信息。另外,计测部14具有自动聚焦功能,能够在对焦于规定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计测,并且通过对吸引/排出毛细管140的前端部和计测片60上表面实施自动聚焦,从而可以判断二者的位置关系。
在由X方向和Y方向构成的平面内,控制部100对收纳有满足回收条件的发出最大亮度的荧光的微细颗粒M1的孔61的位置进行检测。并且,控制部100将控制驱动信号发给图3的马达164、169,由此能够使移动部16上的计测片60的孔61位于吸引/排出毛细管140的正下方。即,吸引/排出毛细管140以能够以特定的孔为目标、对该孔内的微细颗粒进行吸引的方式构成。另外,吸引/排出毛细管140能够从多个孔中所选择的孔、即满足规定的回收条件的微细颗粒所进入的孔内吸引一个或多个微细颗粒。进而,吸引/排出毛细管140能够将上述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微细颗粒排出到收纳板50的规定的孔51中。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筛选装置1中,例如目标被测物如下被回收。
如图6所示,首先,获取该计测片的基准位置的信息、修正参数等作为计测片60的配置信息(步骤S1),然后进行图像解析,获取各孔的中心位置坐标信息(步骤S2)。接下来,照射光,获取微细颗粒(样品)的光信息,进行亮度解析(步骤S3)。作为亮度解析,例如如后述图7所示,可以在各孔内导入反应液,使该孔内的微细颗粒发出荧光,测定该荧光信息的时间变化。另外,也可以不管反应液的导入如何,测定已经发光的微细颗粒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对计测片60上的各孔中收纳的微细颗粒的数目进行计测。
接下来,基于获取的荧光信息,以用户所希望的微细颗粒的回收条件、例如某个荧光的亮度超过规定阈值,或者在使用了多个荧光(例如荧光的颜色不同)的情况下,至少一个荧光的亮度超过规定阈值,这些条件的任意组合作为回收条件。另外,对于任意的荧光亮度,可以组合从回收中排除的荧光亮度(低于阈值的荧光亮度)。输入如此确定的几个条件(步骤S4),将满足上述回收条件的微细颗粒确定为目标被测物(步骤S5)。并且,通过图像解析等获取毛细管的中心位置,将该中心位置或者相对于该中心位置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设定为微细颗粒回收时的孔的中心位置(位置信息)(步骤S6)。并且,移动收纳有目标被测物的各孔的中心位置,使其对准步骤S6中设定的微粒回收时的孔的中心位置,依次回收步骤S5中确定的目标被测物(步骤S7)。所回收的样品被收纳在用户预先设定的收纳板50上的规定的孔中。
此处,为了用图6所示的方法以良好的精度识别被测物,需要精确地计测细胞等微细颗粒M发出的荧光的延时。例如,将微细颗粒收纳于计测片60上后,将试剂溶液导入保持有培养基的液体保持部129,将培养基置换为试剂溶液时,经过规定时间后,作为目标被测物的微细颗粒M受到刺激而发出荧光(图7)。若为相同的目标被测物,从培养基向试剂溶液的置换开始至各细胞发生反应为止的经过时间通常是一定的,但由于收纳各细胞的孔的位置等的影响,有时反应时间不同,而且荧光强度也会不同。由此,在计测部14,要求以高灵敏度且及时地计测试剂溶液导入后的各微细颗粒的荧光程度。
此时,为了能够明确地区别目标被测物和非目标被测物,希望使在孔内浸渍于培养基中的细胞与之后导入的试剂溶液适当地反应,增大作为目标被测物的细胞的荧光强度。因此,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在计测片60上形成的液体保持部129的液面,能够高精度地识别目标被测物。
本发明的筛选装置1具备图8所示的液面控制部200。该液面控制部200能够个别地控制从液体保持部129排出的液体量和排出时机、与导入液体保持部129的液体量和导入时机。具体而言,液面控制部200具有配置于固定部件120的排出部(后述)的下游的液体输送部201(第1液体输送部)、配置于固定部件120的导入部(后述)的上游的液体输送部202(第2液体输送部)、和控制液体输送部201、202的工作的控制部203。在液体输送部202的上游设置有用于将培养基或试剂溶液等各种液体转换供给至液体输送部202的液体转换部204。需要说明的是,液面控制部200与上述控制部100另行设置,但也可以使用共通的控制部。
液体输送部201由通过管分别与设置于固定部件120的两个排出部连接的泵201a、201b构成,基于来自控制部203的信号,可以利用电压变化来变更流量。在泵201a、201b的下游配置有用于保持由各泵排出的液体的排液罐205。
液体输送部202由通过管与后述导入部连接的泵202a、和安装于该泵的步进马达202b构成,能够以高精度排出少量的液体。
控制部203与泵201a、201b以及泵202a(或步进马达202b)电连接,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或定时器的开/关,个别地控制各泵工作。
液体转换部204为旋转式的转换机构,其具有:对装有培养基或试剂溶液等多种液体的试管204a进行固定的旋转台204b;使该旋转台旋转的步进马达204c;安装于旋转台204b的上方、对与液体输送部202连接的管204d进行固定的固定台204e;使旋转台204b和固定台204e在上下方向(纵向)相对移动、将管204d的端部插入规定的试管的交流马达204f。步进马达204c和交流马达204f分别与控制部203或未图示的其它控制部电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203的信号使旋转台204b和固定台204e旋转、移动,由此可以将所期望的液体排出至液体输送部202。
图9是示出与液体输送部202的下游连接的固定部件120的详细情况的图,(a)为截面图,(b)为俯视图。
固定部件120利用固定部件121、122从上下方向夹住计测片60的外周部,由此将计测片60固定于该固定部件的内部。具体而言,配置于下侧的固定部件122大体为框体结构,在其上表面内侧具有阶梯部122a,计测片60的外周部嵌入该阶梯部。由此,计测片60的侧面和下表面被固定部件122所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嵌入计测片60的外周部的阶梯部也可以设置在配置于上侧的固定部件121。
配置于上侧的固定部件121大体为框体结构,其下表面内侧与计测片60的上表面抵接。由此,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被固定部件121所支撑。
另外,固定部件121在其下表面内侧具有液体导入用阶梯部121a。对于该液体导入用阶梯部121a来说,在将固定部件121放置于计测片60上时,具有在液体导入用阶梯部121a的下表面121b与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之间产生略微的间隙的阶梯高度。由该间隙形成的近似扁平状的空间端部的开口构成了后述的导入口。
此外,固定部件121具有:形成于导入用阶梯部121a的下表面121b与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之间、在计测片60的平面方向延伸出来而设置的扁平状的导入口121c;设置于该导入口的上方、向导入口121c供给液体的缓冲器121d;和、与该缓冲器连接、由液体输送部202向缓冲器121d供给液体的流路121e(第1流路)。这些导入口121c、缓冲器121d和流路121e构成了本发明中的导入部。
由液体输送部202供给的液体通过流路121e而暂时存积在缓冲器121d。另外,在缓冲器121d中存积的液体从由略微的间隙所形成的导入口121c以规定压力被排出至液体保持部129。并且,通过该导入口121c,液体在计测片60的正上方沿着该计测片的上表面60a而被供给(液流F)。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图中,在液体保持部129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了导入口121c(图9(b))。由此,从导入口121c排出的液体在液体保持部129的整个宽度方向以大致相同的时机被供给。因此,在计测片60上,在该计测片的宽度方向能够产生速度大致相同的液流F。
另外,缓冲器121d按照在计测片60的平面方向延伸出来、并且在与导入口121c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出来的方式进行设置(图9(b))。因此,存积于缓冲器121d的液体在导入口121c的整个横向被可靠地供给,由此能够由导入口121c在液体保持部129的整个宽度方向可靠地供给液体。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下述构成:在固定部件121不设置缓冲器121d,由流路121e直接向导入口121供给液体。
另外,固定部件121在其下表面内侧具有液体排出用阶梯部121f。对于液体导入用阶梯部121f来说,在将固定部件121放置于计测片60上时,具有在液体排出用阶梯部121f的下表面121g与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的阶梯高度,通常大于液体导入用阶梯部121a的阶梯高度。
此外,固定部件121具有:形成于液体排出用阶梯部121f的下表面121g与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之间的排出口121h(第1排出口);和由该排出口将液体排出至液体输送部201的多个流路121i(第2流路)。
液体保持部129的液体以规定压力从排出口121h被排出。此时,通过排出口121h,在计测片60的正上方使液体沿着该计测片的上表面60a排出。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图中,在液体保持部129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排出口121h,沿着液体保持部129的宽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流路121i。因此,能够在整个宽度方向整体上以大致均匀的速度排出液体保持部129内的液体。
另外,固定部件121具有:形成于排出口121h的上方的排出口121j(第2排出口);和由该排出口向液体输送部201排出液体的流路121k(第3流路)。这些排出口121h、流路121i、排出口121j和流路121k构成了本发明中的排出部。需要说明的是,未必一定设置排出口121j和流路121k,该情况下,排出口121和流路121i构成本发明中的排出部。
此外,固定部件121具有设置于排出口121j的附近的堰部121m。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图中,在液体保持部129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有堰部121m(图9(b))。因此,液体保持部129的液体不发生溢流,能够可靠地维持最大液面高度。
图10是说明向形成于计测片60上的液体保持部129导入和排出液体的方法的图,(a)表示液体排出,(b)表示液体导入,(c)表示所检测的微小颗粒的光强度的大小。图10中,以更换培养基等基准液体和试剂溶液等查找用液体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若培养基从液体输送部202被排出,培养基通过导入口121c而被导入液体保持部129,规定量的培养基被保持于液体保持部129。接着,在导入试剂溶液前,通过排出口121h从液体保持部129被排出。在排出培养基后,液体保持部129残存有少量的培养基G’,液面高度位于孔61的正上方(图10(a))。若少量的培养基G’残留,之后导入的试剂溶液在计测片60正上方流动时,其液流F的速度与液体保持部129残存大量的培养基时相比变快。由此,能够使试剂溶液更快地到达计测片60上的几乎全部的孔61。另一方面,如图11(a)所示,若一边排出培养基G一边从上方导入试剂溶液H,则液体保持部129残存大量的培养基,因此计测片60正上方的液流速度因阻力而变慢,作为目标被测物的细胞的反应速度变慢。
接着,通过导入口121c向液体保持部129导入试剂溶液H(图10(b))。此时,残留于液体保持部129的培养基G’为所需最低限量,因而所导入的试剂溶液H基本上不被稀释。由此,能够使导入液体保持部129的试剂溶液H的浓度维持为与从液体输送部202排出的试剂溶液H的浓度大体相同,能够实现所期望的浓度下的反应。由此,能够增强作为目标被测物的细胞的发光强度(图10(c)),能够提高分离提取精度。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若一边排出培养基G一边从上方导入试剂溶液H,则试剂溶液H被大量的培养基稀释,作为目标被测物的细胞的发光强度减弱(图11(c))。
如此,本发明中,在试剂溶液导入前排出培养基,在达到上述目的的范围内残留所需最低限量的培养基。并且,在液体保持部129残存有少量培养基G的状态下,试剂溶液H被供给至计测片60的正上方。
图12是示出在图8的液面控制部实施液面控制时的液体保持部129的液面高度的时间变化的图。下面,对在本发明的筛选方法中所实施的液面控制工序进行说明。
在液面控制部200中,首先,向计测片60上导入培养基(基准液体),计测该计测芯片上的孔61的位置坐标信息、孔61内的细胞(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之后排出培养基(第1计测工序)。在计测孔61的位置坐标信息时,将液体保持部129的液面高度维持为规定的液面高度L1(第1的液面高度),计测终止后,排出培养基,达到液面高度L2(L1>L2)。
接着,向计测片60上导入试剂溶液(查找用液体),计测孔61内的细胞(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第2计测工序)。在计测细胞发出的光信息时,将液面高度大体上维持为上述液面高度L2(第2的液面高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计测工序中,若导入液体保持部129的试剂溶液为少量,则有时会因表面张力的影响而使细胞的反应产生偏差,因此为了防止该情况,可以使液面高度慢慢地或阶段性地增高至液面高度L3(L2<L3)(第3液面高度)。
接下来,将计测片60上的试剂溶液排出,进行培养基的导入和排出,清洗计测片60(清洗工序)。在排出计测片60上的试剂溶液使,使液面高度为液面高度L4(L3>L4)(第4液面高度),之后导入培养基,达到液面高度L5(L4<L5)。本清洗工序中,通过为液面高度L4,从而尽可能地从计测片60上除去试剂溶液,之后大量地导入培养基而达到液面高度L5,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培养基所带来的清洗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利用培养基的导入和排出的清洗工序可以进行2次,也可以进行1次或3次以上。通过该清洗工序,利用试剂溶液(查找用液体)发生反应的细胞(微细颗粒)被充分置换成培养基,从而能够使反应稳定,接着在进行利用其它试剂溶液的测定时,能够精确地获取光信息。另外,也可以在作为一套流程反复进行多次上述第1计测工序、第2计测工序和清洗工序后,进行以下的识别工序、回收工序。
之后,基于所计测的上述位置坐标信息和上述光信息,将满足规定的回收条件的微细颗粒识别为目标被测物(识别工序),并回收该目标被测物(回收工序)。此时,液面保持部129的液面高度被维持为例如液面高度L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液面控制部200对形成于计测片60上的液体保持部129的液面高度进行控制,因而,在分离提取作业的各工序中,能够精确且高效地置换收纳细胞的孔61和液体保持部129内的液体。因此,能够精确地获取孔61内的细胞的光信息,能够提高分离提取精度。
另外,能够个别地控制从液体保持部129排出的液体量和排出时机、与导入该液体保持部的液体量和导入时机,因而能够将液体保持部129的液面高度变更为所期望的高度,能够更精确地获取孔61内的细胞的光信息。
特别是,通过将计测片60上的培养基的液面保持为稳定的位置,能够精确地计测细胞的非反应时的状态。另外,在将培养基置换为试剂溶液时,通过将该培养基的液面高度降低至规定的液面高度,可以抑制之后导入的试剂溶液被稀释,可以精确地把握作为目标被测物的细胞本来的反应。另外,还能够用少量的试剂溶液提高细胞的发光强度。此外,若试剂溶液的液面低,则由于表面张力等的影响会使液体保持部129的固定部件121附近的液面高度产生偏差,但通过在细胞反应时将试剂溶液的液面高度保持为规定高度,能够在计测片60上的全部位置精确地计测细胞反应时的状态。此外,大体上全部排出计测片60上的试剂溶液后,进行试剂溶液的导入和排出,从而能够提高计测片60的清洗精度和效率。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和筛选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计测工序、第2计测工序和清洗工序中的任一工序中均可以进行液面控制,但不限于此,可以在第1计测工序、第2计测工序和清洗工序之中至少在第2计测工序中控制计测片60上的液面高度。通过本控制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基准液体,以培养基为例进行了说明,作为查找用液体,以试剂溶液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基准液体和查找用液体可以为相同种类,也可以使用由其它不同的组合形成的两种液体。特别是,在分离提取不因试剂溶液而发出荧光、而是在无试剂溶液的情况下已经发光的微细颗粒的情况下,作为基准液体和查找用液体,可以使用相同种类的液体。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件120设有缓冲器121d(图9),但不限于此,如图13(a)所示,在固定部件也可以不设有缓冲器。具体而言,固定部件121’具有导入口121c、和沿着大致铅直方向形成、在该导入口从其上方供给液体的流路121e’。此时,导入口121c和流路121e’的尺寸由图13(b)所示的关系所规定。即,在将导入口121c的纵向截面的面积设为S1、将导入口121c的截面的宽度设为a1、将流路121e’的截面的面积设为S2、将流路121e’的截面的宽度设为a2时,满足S1<S2且a1>a2。如此,通过在大致铅直方向形成的流路121e’从上方向导入口121c供给液体,特别是按照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方式来规定导入口和流路的尺寸,从而可以起到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旋转式的液体转换部204,但不限于此,如图14所示,也可以使用三通阀等电磁阀将所期望的液体排出至液体输送部202。具体而言,液体转换部204’可以具有:对装有各种液体的多个试管204a’进行固定的固定台204e’;与多个试管分别连接的管204d’;和安装于多个管204d’的下游的电磁三通阀220a~220d。本变形例中,4个电磁三通阀220a~220d排成一列而进行设置,在位于其一端的电磁三通阀220a,通过管204d”安装了装有作为基准液体的培养基的试管204a”,位于另一端的电磁三通阀220d与液体输送部202连接。这些电磁三通阀220a~220d分别与控制部203或未图示的其它控制部电连接,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203的信号个别地进行阀的转换。例如,最初使电磁三通阀220a~220d全部为打开状态,仅将试管204a”的培养基(液体1)供给至液体输送部202(图14(a))。之后,仅使电磁三通阀220c为关闭状态,阻断培养基的流路,同时将试剂溶液(液体4)供给至液体输送部202(图14(b))。如此,通过个别地控制电磁三通阀220a~220d的开/关,能够以规定时机将所期望的液体排出至液体输送部202。
另外,在目标被测物为细胞的情况下,细胞通常在37度附近被活化,在4度附近为休眠状态。因此,为了将作为被测物的细胞根据目的保持为最佳,要求适当地对培养基或试剂进行温度管理。因此,优选的是,在搭载有计测片60和收纳板50的搭载用桌设置图15所示的温度调节机构。
具体而言,搭载用桌230具有:加热或冷却计测片60的珀耳帖(Peltier)元件等冷热源231;具有收纳固定部件的开口、并且在冷热源231与固定部件121之间进行传热的传热部232;安装于该传热部的温度传感器233;和覆盖冷热源231和传热部232双方而配置的绝热部234。另外,搭载用桌230具有:用于加热或冷却收纳板50的冷热源235;具有将收纳板50收纳的开口、并且在冷热源235与收纳板50之间进行传热的传热部236;安装于该传热部的温度传感器237;和覆盖冷热源235和传热部236双方而配置的绝热部238。上述冷热源231和温度传感器233分别与控制部203或未图示的其它控制部连接,该控制部203基于温度传感器233所测定的温度对冷热源231进行加热或冷却。冷热源235例如由珀耳帖(Peltier)元件构成,传热部232、236例如由铁、铝、或铜、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
通过这样的温度调节机构,在分离提取工序的整个期间,能够将计测片60上的液体保持部129或孔61内的液体保持为所期望的温度,能够时常将计测片60上的细胞保持为最佳。另外,冷热源235和温度传感器237也同样地与控制部203或未图示的其它控制部连接,基于温度传感器237所测定的温度来对冷热源235进行加热或冷却。由此,在分离提取工序的整个期间,能够将收纳于收纳板50的孔51内的液体保持为所期望的温度,由此能够使孔51内的细胞活化或者休眠,能够根据目的将细胞保持为最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形例中,设置有计测片60用的温度调节机构和收纳板50用的温度调节机构两者,但也可以设置任一种温度调节机构。
另外,在计测片60用的温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搭载用桌230的情况下,为了使细胞为休眠状态,若将计测片60的温度控制为4℃附近,则计测片60的下表面有时会产生结露。因此,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搭载用桌的下方设置鼓风装置240,对计测片60的形成有孔61的面60a的相反侧的下表面60b喷射气体。由此,在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不会产生结露导致的水滴W,而且,能够去除附着于下表面60b的水滴W。因此,在对计测片60的微细颗粒照射来自物镜110侧的光L时,可以防止结露导致的光的折射和散射,可以精确地获取细胞的光信息。
另外,也可以设置对由鼓风装置240排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241。这种情况下,利用控制部203或其它控制部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241的信号,基于温度传感器241所测定的气体的温度,可以对冷热源231进行加热或冷却。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的结露的发生,并且能够尽可能迅速地去除结露导致的水滴W。更具体而言,例如,在温度传感器241所测定的气体的温度与温度传感器233的温度差变大的情况下,计测片60上的温度与温度传感器233的温度差也变大,因此,基于温度传感器241所测定的气体的温度使温度传感器233的设定温度偏移,可以使计测片60上的温度(孔61内的细胞的温度)为所期望的值。
此外,通过为选择性地由鼓风装置240排出热风或冷风的构成,可以抑制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控制的偏差,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控制计测片60和收纳板50的温度。另外,通过合用冷热源和鼓风装置,可以利用传导和对流两者对计测片60、回收板50进行传热,可以实现稳定的温度控制。特别是,通过以良好的精度控制计测片60的温度,可以抑制细胞活性的差异导致的偏差,即便是不同的样品,也可以维持优异的分离提取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变形例中,基于温度传感器241所测定的温度对冷热源231进行加热或冷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冷热源231、235双方或一方进行加热或冷却。另外,在上述变形例中设置了冷热源231和鼓风装置240两者,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鼓风装置240。通过为选择性地从鼓风装置240排出热风和冷风中的任一种的构成,从而鼓风装置240发挥出温度调节机构的作用,可以控制计测片60、液体保持部129的温度,此外,在冷却时可以防止在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的结露的发生。
另外,为了不使冷却时在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发生结露而附着水滴W,除了图16所示的构成以外,还可以设置图17所示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图17所示的构成与图16所示的构成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以下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筛选装置具备:由配置于计测片60的上表面60a侧的框体结构形成的固定部件121”;由配置于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侧的框体结构形成的固定部件122”;按照对由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和固定部件122”的内侧端面301所形成的内部空间302进行密封的方式配置于固定部件122”的下表面侧、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板状部件303;由配置于该板状部件的下表面的框体结构形成、将板状部件303固定于固定部件122”、同时将计测片60固定于装置主体的截面为近似L字型的按压部件304。
固定部件121”是截面为近似倒L字型的部件,其下表面121a”与固定部件122”的上表面122a”抵接,在固定部件121”与固定部件122”之间形成了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抵接面。固定部件122”由具有比计测片60更高的导热性的材料构成,例如由与固定部件121”相同的金属形成。固定部件121”、122”例如由铁、铝、或铜、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由此,固定部件121”、122”双方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冷热源和传热部利用控制部203来进行温度控制。
在固定部件122”与计测片60之间设有对固定部件122”的上表面122a”与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之间进行密封的截面大致为矩形的密封部件305。在固定部件122”与板状部件303之间设有对固定部件122”的下表面122b”与板状部件302的上表面304a之间进行密封的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密封部件306。利用这些密封部件305、306对内部空间302进行密封,与外部气体隔绝。
板状部件303例如由石英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等玻璃材料、或丙烯酸类、聚苯乙烯等透光性高的树脂形成。在实施筛选时,从下方照射的光透过板状部件303而到达收纳于计测片60的孔中的微细颗粒M,并且,其反射光或者荧光透过板状部件303被物镜110聚集,由于板状部件303具有不影响筛选精度的程度的高透光性,因此在将板状部件303配置于光路的本构成中,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计测和回收。
如此,通过在计测片60的下方配置板状部件303,在计测片60与板状部件303之间设置密封状态的内部空间302,从而计测片60的下表面60b不与外部气体接触,可以防止冷却时下表面60b产生结露。另外,内部空间302成为绝热层,可以使计测片60相对于外部气体而绝热,可以容易地实现计测片60、液体保持部129的温度控制。
此处,在实施筛选时,计测片60在规定的时机与新的计测片进行更换,因而由于外部空间的湿度等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在内部空间302含有包含水分的空气。因此,即使内部空间302为密封状态,固定部件122”的内侧端面301有时也会略微产生结露,若在计测片60上的观察区域中物镜110与孔内的微细颗粒之间的光路存在水滴,则会导致测定精度的降低。
因此,如图18(a)所示,可以为下述构成:板状部件303的上表面303a与内部空间302接触的面积S3大于固定部件310的框体结构中的上部开口面积S4(S3>S4)。例如,在固定部件310中的内侧端面311的下方端部设有倒角部312。通过设置该倒角部312,在固定部件310与板状部件303之间形成槽部313。固定部件310由与计测片60或板状部件303相比导热率更高的材料构成,冷却时固定部件310的温度降得最低,因此在内部空间302内发生结露时发生在固定部件310。在固定部件310的内侧端面311产生结露的情况下(图18(b)),水滴W’因重力而向下方移动,水滴W’进入并保持于槽部313(图18(c))。倒角部312可以如图18所示为C倒角,另外也可以为R倒角。另外,为了可以利用表面张力促进槽部313的水滴的保持或者回收,槽部313优选在铅直方向截面为向外侧变尖的形状。
如此,在固定部件310的俯视图中,通过在内侧端面311的外侧设置作为水滴积存处的槽部313,可以从计测片60上的观察区域(开口面积S4)排除水滴W’,可以维持良好的计测精度。
另外,如上所述,本筛选装置中基于透过板状部件303的光来进行亮度解析等,因而,根据板状部件303的板厚的不同,在物镜110与微细颗粒之间在铅直方向会产生焦点偏移。因此,如图19所示,板状部件303的厚度d优选至少在上述观察区域内是一定的,具体而言,板状部件303的厚度d的偏差优选为0.01mm以下。通过使上述厚度d的偏差为0.01mm以下,可以抑制铅直方向的焦点偏移量,可以提高计测和回收精度。
此外,可以在固定部件310的内侧端面311配置吸湿部件320。该吸湿部件320由可以吸收水分的材质形成,可以使用例如由多孔质或者纤维质形成的物质、或硅胶、氯化钙等干燥剂。为了不对计测片60上的观察区域产生影响,吸湿部件320按照减小从内侧端面311向内侧的宽度尺寸的方式进行设置。另外,在固定部件310的俯视图中,吸湿部件320可以配置于内侧端面311的整体,即配置成环状,也可以配置于一部分。如此,通过在内部空间302配置吸湿部件320,该内部空间内的水分被吸收,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下表面60b、内侧端面311的结露的发生。
符号说明
1 筛选装置
11 基底
12 支撑部
13 回收部
14 计测部
15 图像解析部
16 移动部
19 罩
30 支撑台
30a 腿部
30b 支撑板
40 搭载用桌
40a 搭载面
50 收纳板
51 孔
60 计测片
61 孔
60a 上表面
60b 下表面
100 控制部
110 物镜
111、112、113 板部件
114 垂直部件
115 部件
120 固定部件
121 固定部件
121a 液体导入用阶梯部
121b 下表面
121c 导入口
121d 缓冲器
121e 流路
121f 液体排出用阶梯部
121g 下表面
121h 排出口
121i 流路
121j 排出口
121k 流路
121m 堰部
121’ 固定部件
121” 固定部件
121e’ 流路
122 固定部件
122” 固定部件
122a” 上表面
122b” 下表面
122a 阶梯部
129 液体保持部
140 吸引/排出毛细管
161 桌
162 桌
163 导轨
164 马达
165 卡合部件
166 螺母
167 进给螺丝
168 导轨
169 马达
170 卡合部件
171 螺母
172 进给螺丝
173、174、175 开口部
181 激发光源
184 光学过滤器
185 光学过滤器
186 分色镜
183 荧光过滤器单元
187 聚焦单元
188 受光部
190 荧光落射单元
200 液面控制部
201 液体输送部
201a、201b 泵
202 液体输送部
202a 泵
202b 步进马达
203 控制部
204 液体转换部
204a 试管
204b 旋转台
204c 步进马达
204d 管
204e 固定台
204f 交流马达
204’ 液体转换部
204a’ 试管
204d’ 管
204e’ 固定台
205 排液罐
220a、220b、220c、220d 电磁三通阀
204a” 试管
204d” 管
230 搭载用桌
231 冷热源
232 传热部
233 温度传感器
234 绝热部
235 冷热源
236 传热部
237 温度传感器
238 绝热部
240 鼓风装置
241 温度传感器
301 内侧端面
302 内部空间
303 板状部件
303a 上表面
304 按压部件
305 密封部件
306 密封部件
310 固定部件
311 内侧端面
312 倒角部
313 槽部
320 吸湿部件

Claims (3)

1.一种筛选装置,该筛选装置基于由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对规定的微细颗粒进行搜寻,并选择性地获取搜寻到的微细颗粒,该筛选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备:
计测片,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并且形成有收纳了包含至少1个微细颗粒的液体的孔;
计测部,其对收纳于所述计测片中的所述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进行计测;
解析部,其对所述光信息进行解析,提取收纳于所述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
温度控制部,其对所述计测片和/或所述收纳板的温度进行控制;
固定部件,其由配置于所述计测片的下表面的框体结构形成,将所述计测片固定于装置主体;和
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板状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固定部件的下表面侧,由此将由所述计测片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部件的内侧端面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密封。
2.一种筛选装置,该筛选装置基于由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对规定的微细颗粒进行搜寻,并选择性地获取搜寻到的微细颗粒,该筛选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备:
计测片,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并且形成有收纳了包含至少1个微细颗粒的液体的孔;
计测部,其对收纳于所述计测片中的所述微细颗粒发出的光信息进行计测;
解析部,其对所述光信息进行解析,提取收纳于所述孔内的微细颗粒的光信息;
温度控制部,其对所述计测片和/或所述收纳板的温度进行控制;和
鼓风机构,该鼓风机构对所述计测片的形成有所述孔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喷射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备测定部,该测定部对从所述鼓风机构排出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测定,
所述温度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测定部所测定的气体的温度,对所述计测片和/或所述收纳板的温度进行控制。
CN201910598140.6A 2014-03-07 2015-02-24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Active CN1102437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4914 2014-03-07
JP2014044914 2014-03-07
CN201580011975.7A CN106068328B (zh) 2014-03-07 2015-02-24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PCT/JP2015/055277 WO2015133337A1 (ja) 2014-03-07 2015-02-24 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1975.7A Division CN106068328B (zh) 2014-03-07 2015-02-24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3752A true CN110243752A (zh) 2019-09-17
CN110243752B CN110243752B (zh) 2022-12-02

Family

ID=540551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1975.7A Active CN106068328B (zh) 2014-03-07 2015-02-24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CN201910598140.6A Active CN110243752B (zh) 2014-03-07 2015-02-24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1975.7A Active CN106068328B (zh) 2014-03-07 2015-02-24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3075B2 (zh)
JP (1) JP5951138B2 (zh)
CN (2) CN106068328B (zh)
WO (1) WO2015133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3754B2 (en) 2011-08-01 2015-08-11 Denovo Sciences, Inc. Cell captur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0466160B2 (en) 2011-08-01 2019-11-05 Celsee Diagnost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ieving and analyzing particles
US9404864B2 (en) 2013-03-13 2016-08-02 Denovo Sciences, Inc. System for imaging captured cells
US9752181B2 (en) 2013-01-26 2017-09-05 Denovo Scien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and analyzing cells
US10391490B2 (en) 2013-05-31 2019-08-27 Celsee Diagnost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and analyzing cells
US9856535B2 (en) 2013-05-31 2018-01-02 Denovo Sciences, Inc. System for isolating cells
JP6461580B2 (ja) * 2014-12-05 2019-01-30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WO2017170993A1 (ja) 2016-03-31 2017-10-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細胞収容チップ及び該細胞収容チップを用いた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EP3541506A4 (en) * 2016-11-17 2020-09-23 Celsee Diagnost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AND ANALYZING PARTICLES
WO2018190336A1 (ja) * 2017-04-10 2018-10-1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送液デバイス及び送液方法
CN111295245B (zh) 2017-08-29 2021-03-16 伯乐实验室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和分析细胞的系统和方法
JP7272348B2 (ja) * 2018-03-20 2023-05-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微小粒子計測装置
CN109374875A (zh) * 2018-11-20 2019-02-2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低噪恒温重力灌流膜片钳装置
US10633693B1 (en) 2019-04-16 2020-04-28 Celsee Diagnost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akage control in a particle capture system
US11273439B2 (en) 2019-05-07 2022-03-15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rget material retrieval from microwells
KR20220016477A (ko) 2019-05-07 2022-02-09 바이오 래드 래버러토리스 인코오포레이티드 자동화된 단일 세포 처리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6518A (ja) * 2001-10-12 2003-04-22 Taiei Denki Kk 生細胞観察用顕微鏡温度制御装置
CN1529810A (zh) * 2001-07-05 2004-09-15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模件的检查方法和检查装置
US20090221080A1 (en) * 2005-09-05 2009-09-03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Treating Apparatus, and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Treating Method
JP2010085343A (ja) * 2008-10-02 2010-04-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微細粒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微細粒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02272580A (zh) * 2010-03-31 2011-12-07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信息解析装置及光信息解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20A (ja) 1986-06-24 1988-01-0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956174B2 (ja) 1990-09-05 1999-10-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ビスフェノールaの製造方法
US6716629B2 (en) * 2000-10-10 2004-04-06 Biotrove, Inc. Apparatus for assay, synthesis and storag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e, and manipulation thereof
JP4002720B2 (ja) 2000-11-22 2007-11-07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一細胞長期培養顕微観察装置
JP4117341B2 (ja) 2002-06-27 2008-07-16 国立大学法人群馬大学 温水循環式顕微培養チャンバー
AU2005311631B2 (en) * 2004-12-03 2012-06-07 Cytonome/St, Llc Unitary cartridge for particle processing
JP4804002B2 (ja) * 2004-12-28 2011-10-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培養観察装置
JP2008136415A (ja) * 2006-12-01 2008-06-19 Nikon Corp 観察装置
JP5578779B2 (ja) * 2008-10-08 2014-08-27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スフェロイド培養方法及びスフェロイド培養容器
WO2014097991A1 (ja) * 2012-12-18 2014-06-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希少細胞検出装置、希少細胞検出方法、希少細胞観察システム、および細胞展開用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9810A (zh) * 2001-07-05 2004-09-15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模件的检查方法和检查装置
JP2003116518A (ja) * 2001-10-12 2003-04-22 Taiei Denki Kk 生細胞観察用顕微鏡温度制御装置
US20090221080A1 (en) * 2005-09-05 2009-09-03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Treating Apparatus, and Various-Substance Holder Treating Method
JP2010085343A (ja) * 2008-10-02 2010-04-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微細粒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微細粒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02272580A (zh) * 2010-03-31 2011-12-07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信息解析装置及光信息解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珍: "《建筑装饰材料图鉴大全》", 29 February 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70342A1 (en) 2016-12-22
US10613075B2 (en) 2020-04-07
JP5951138B2 (ja) 2016-07-13
WO2015133337A1 (ja) 2015-09-11
CN110243752B (zh) 2022-12-02
JPWO2015133337A1 (ja) 2017-04-06
CN106068328B (zh) 2019-11-26
CN106068328A (zh)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8328B (zh) 筛选装置和筛选方法
US9314788B2 (en)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ensation device and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ensation method
US6495106B1 (en) Automated staining apparatus
CN103257213B (zh) 一种全集成高通量细胞水平微流控芯片药物评价系统
US11402305B2 (en) Smear staining apparatus, smear preparing apparatus, and smear staining method
CN107922907B (zh) 对象物移动方法及对象物移动装置
CN103649302B (zh) 细胞培养装置、细胞培养长期观察装置、细胞长期培养方法以及细胞培养长期观察方法
CN104603597A (zh) 筛选装置以及筛选方法
US20220072541A1 (en) Fluidic autosampler and incubator
JP7180060B2 (ja) 病理標本作製装置、病理標本作製システム
CN102192992A (zh) 样本分析仪及非临时性存储介质
JP2007166983A (ja) 培養容器用蓋及び生体試料培養システム
US20180361377A1 (en) Sample manufacturing method, sample manufacturing kit, observation method, and observation device
CN106885807B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大规模活生物体筛选系统
JP2004070307A (ja) 液浸媒質供給装置、蛍光分光検査装置及び培養顕微鏡
JP5282912B2 (ja) 捕集ユニット
JP2002125656A (ja) 細胞培養容器
CN113125693B (zh) 一种小型便携式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及其应用
CN108885211A (zh) 细胞收纳芯片和使用该细胞收纳芯片的筛选方法
CN112980647A (zh) 一种化学品投送系统和方法
KR101087721B1 (ko) 발광 측정장치
US20180066221A1 (en) Buffer tank and culture system
US20200040295A1 (en) Cell transfer apparatus
JP2020056709A (ja) 電界撹拌装置、電界撹拌方法、病理標本作製装置
US20100101652A1 (en) Liquid fee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feeding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Yamato Scie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RUKAWA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