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8253A - 手动弯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动弯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8253A
CN110238253A CN201910537345.3A CN201910537345A CN110238253A CN 110238253 A CN110238253 A CN 110238253A CN 201910537345 A CN201910537345 A CN 201910537345A CN 110238253 A CN110238253 A CN 110238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pipeline
bending device
bearing
manu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73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8253B (zh
Inventor
许清波
梁红方
彭敬朝
杨志军
张永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73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825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53734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238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8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8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8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8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06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in press brakes or between rams and anvils or abutments; Pliers with forming dies
    • B21D7/063Pliers with forming 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弯管装置,包括用于弯制管道的转盘组件,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固设于工作台上的固定盘、转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的转动盘,所述固定盘上固设有用于放置管道的卡座,所述转动盘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使转动盘转动的把手和用于控制管道随着转动盘转动的卡块。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制成本较低、能确定弯制管道的角度、操作安全性高,适用于所有小口径手动弯管装置。

Description

手动弯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弯制领域,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手动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道铺设的施工现场,由于管道设备复杂,大口径的管道大都有设计图纸,而小口径的管道作为辅助管道需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随时调整走向,或是为了避让大口径管道、设备和其他障碍物而多次调整方向,因此小口径管道安装过程中需进行不同角度的弯制,来调整管道的走向。现有技术中的弯管装置结构复杂,一种型号的弯管器只能弯制一种规格的管道,由于施工现场工作量大,施工人员需要将弯管器不断的搬到需要弯管的地方,降低了工作效率;当现场没有某种规格的弯管器时,需要工作人员到市面上临时购买,浪费时间也消耗人工;现有弯管器虽操作简单,但是大量管道弯制的转动均为无轴承滑动,大量的工作使施工人员体力消耗较大,长时间工作,效率不断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手动弯管装置,以达到结构简单、能现场自己制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动弯管装置,包括用于弯制管道的转盘组件,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固设于工作台上的固定盘、转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的转动盘,所述固定盘上固设有用于放置管道的卡座,所述转动盘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使转动盘转动的把手和用于控制管道随着转动盘转动的卡块。
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转盘组件为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上固设有卡座,所述轴承的外圈侧壁上固设有把手和卡块。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卡块为圆杆、棱边通过圆角过渡的块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卡块和把手相对设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轴承的内圈上固设有用于观察管道弯制角度的刻度盘,所述刻度盘的角度范围为0-180度,所述刻度盘的0刻度和180刻度均与放置管道的直径重合。
作为对本发明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手动弯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轴承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座,所述卡座固设于支座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定:所述卡座包括第一钢板和对称焊接于第一钢板两侧的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钢板的高度,形成用于放置管道的凹糟,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与轴承内圈的一个端面焊接齐平,且两端均固设于轴承内圈的内壁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二钢板高于轴承内圈的棱边通过圆角过渡。
作为对本发明的再另一种限定:所述支座包括用于和工作台固定的固定片和固设于固定片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片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块远离固定片的一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宽度,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固定块的高度。
作为对本发明的最后一种限定:所述第二钢板高于第一钢板的部分设有用于限制管道向外弹出的螺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轴承的内圈作为弯管装置的固定盘,轴承的外圈作为弯管装置的转动盘,将轴承的内圈通过支座固定在工作台上,转动固设于轴承外圈上的把手,可以实现轴承内圈不动,轴承外圈绕内圈转动,省去很多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找到相应的材料现场制作,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的卡座采用三个钢片焊接为一体的方式,第一钢片的高度小于两侧第二钢片的高度,形成的凹槽用于放置管道,结构简单,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钢片的厚度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管道,实用性强,且第二钢片的棱边通过圆角过渡,使管道在弯制过程中不会对管道产生划痕;
(3)本发明轴承的内圈上固设有刻度盘,有利于工人观察管道弯制的角度,同时,轴承外圈的外壁上固设有把手,把手的正对面固设有卡块,使管道在弯制过程中卡块转动的角度与管道弯制的角度大致相同,有利于读取刻度盘的数值;
(4)本发明第二钢板高于第一钢板的部分设有用于限制管道向外弹出的螺栓,能防止管道在弯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用力过猛,使管道向外弹出而伤人。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制成本较低、能确定弯制管道的角度、操作安全性高,适用于所有小口径手动弯管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11-内圈,12-外圈,2-卡座,21-第一钢板,22-第二钢板,3-把手, 4-卡块,5-支座,51-固定片,52-固定块,6-刻度盘,7-胶套,8-管道,9-工作台,10-转盘组件,11-固定盘,12-转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手动弯管装置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手动弯管装置
本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手动弯管装置,包括用于弯制管道8的转盘组件10,所述转盘组件10包括固设于工作台9上的固定盘11、转动连接于工作台9上的转动盘12,所述固定盘11上固设有用于放置管道8的卡座2,所述转动盘12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使转动盘12转动的把手3和用于控制管道8随着转动盘12转动的卡块4。
所述转盘组件10采用轴承1,利用轴承1内圈11和外圈12的相对转动,使弯管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所述卡座2固设于轴承1的内圈11上,所述卡座2包括第一钢板21和对称焊接于第一钢板21两侧的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的高度略大于轴承1内圈11的高度,所述第二钢板22的高度大于第一钢板21的高度,使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形成用于放置管道8的凹糟;所述第一钢板21的厚度根据管道8的直径选取,使管道8正好放置于第一钢板21上,两侧的第二钢板22将管道8夹紧;所述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均与轴承1内圈11的下端面(图2的下端)焊接齐平,且两端均固设于轴承1内圈1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钢板22高于轴承1内圈11的棱边通过圆角过渡,使管道8在弯制过程中不会被第二钢板22的棱边划伤,产生划痕;所述第二钢板22高于第一钢板21的部分设有用于限制管道8向外弹出的螺栓。
所述卡座2通过支座5固定于工作台9上,所述支座5包括用于和工作台9固定的固定片51和固设于固定片51上的固定块52。所述固定片5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片51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在工作台9上;所述固定块52远离固定片51的一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略大于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焊接为一体的宽度,所述焊接为一体的第一钢片和第二钢片与轴承1内圈11齐平的一面置于支座5的凹槽内,通过限制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的转动,来限制轴承1内圈11的转动,使轴承1内圈11固定,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固定块52的高度,即凹槽的下端面(图2下端)与固定片51之间形成轴承1外圈12转动的空间,使轴承1外圈12转动灵活,减小工人的操作强度。
所述轴承1外圈12侧壁上固设有用于转动轴承1外圈12的把手3和用于控制管道8随着转动盘12转动的卡块4,所述把手3未连接有轴承1外圈12的一端套接有胶套7,所述卡块为圆杆、棱边通过圆角过渡的块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的卡块4为圆杆,所述卡块4与把手3相对设置,使工人在管道8弯制同样的角度下,把手3转动的角度最小;所述轴承1的内圈11上固设有用于观察管道8弯制角度的刻度盘6,所述刻度盘6的角度范围为0-180度,所述刻度盘6的0刻度和180刻度均与放置管道8的直径重合。
使用本实施例时,将支座5的固定片51通过螺栓固定于工作台9上,卡座2与轴承1内圈11齐平的一面卡接在支座5的固定块52的凹槽中,完成轴承1内圈11的固定不动,再将管道8放置于两个第二钢板22之间的第一钢板21上,将螺栓穿过第一钢板21两侧的第二钢板22,通过螺母将螺栓固定牢固,转动固设于轴承1外圈12上的把手3,使卡块4与管道8的外壁接触后,用力转动把手3,使管道8顺着把手3转动的方向弯制,当管道8的一端弯制到刻度盘6上相应的刻度时,停止转动,松开螺栓,取下管道8,完成管道8相应角度的弯制。
实施例2 手动弯管装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无需支座5,不同之处还在于转盘组件10,本实施例的转盘组件10为固设于工作台9上的固定盘11,所述固定盘11为圆筒结构,所述卡座2齐平的一面固设于工作台9上,且两端固设于固定盘11的内壁上,所述转动盘12为与固定盘11同心设置的圆筒,所述转动盘12的直径大于固定盘11的直径,所述工作台9上设有与转动盘12壁厚相同的凹槽,所述转盘放置于凹槽内沿凹槽转动,所述卡块4和把手3固设于转动盘12上,且对立设置,所述刻度盘6固设于固定盘11上。
使用本实施例时,将管道8放置于两个第二钢板22之间的第一钢板21上,将螺栓穿过第一钢板21两侧的第二钢板22,通过螺母将螺栓固定牢固,转动固设于转动盘12的把手3,使卡块4与管道8的外壁接触后,用力转动把手3,使管道8顺着把手3转动的方向弯制,当管道8的一端弯制到刻度盘6上相应的刻度时,停止转动,松开螺栓,取下管道8,完成管道8相应角度的弯制。

Claims (9)

1.一种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弯制管道的转盘组件,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固设于工作台上的固定盘、转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的转动盘,所述固定盘上固设有用于放置管道的卡座,所述转动盘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使转动盘转动的把手和用于控制管道随着转动盘转动的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为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上固设有卡座,所述轴承的外圈侧壁上固设有把手和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为圆杆、棱边通过圆角过渡的块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卡块和把手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内圈上固设有用于观察管道弯制角度的刻度盘,所述刻度盘的角度范围为0-180度,所述刻度盘的0刻度和180刻度均与放置管道的直径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弯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轴承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座,所述卡座固设于支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第一钢板和对称焊接于第一钢板两侧的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钢板的高度,形成用于放置管道的凹糟,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与轴承内圈的一个端面焊接齐平,且两端均固设于轴承内圈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高于轴承内圈的棱边通过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用于和工作台固定的固定片和固设于固定片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片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块远离固定片的一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宽度,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固定块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高于第一钢板的部分设有用于限制管道向外弹出的螺栓。
CN201910537345.3A 2019-06-20 手动弯管装置 Active CN110238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7345.3A CN110238253B (zh) 2019-06-20 手动弯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7345.3A CN110238253B (zh) 2019-06-20 手动弯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8253A true CN110238253A (zh) 2019-09-17
CN110238253B CN110238253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3723A (ja) * 1996-10-01 1998-05-06 Mep Macc Elettron Piegatrici Spa 二重式成形加工機とこれを用いて金属区分材を曲折加工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1900160U (zh) * 2010-11-25 2011-07-20 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弯管转角定位装置
CN102172686A (zh) * 2011-01-25 2011-09-07 上海正帆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螺旋管弯管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14050513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第一高周波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管の曲げ加工装置および曲管部を備えた金属管の製造方法
CN205147171U (zh) * 2015-11-16 2016-04-13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可精确控制弯曲角度的钢筋弯曲机
CN205571082U (zh) * 2016-04-13 2016-09-1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手动弯管机
CN208991530U (zh) * 2018-09-03 2019-06-18 宁波玛士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弯管机
CN210305207U (zh) * 2019-06-20 2020-04-14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 手动弯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3723A (ja) * 1996-10-01 1998-05-06 Mep Macc Elettron Piegatrici Spa 二重式成形加工機とこれを用いて金属区分材を曲折加工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1900160U (zh) * 2010-11-25 2011-07-20 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弯管转角定位装置
CN102172686A (zh) * 2011-01-25 2011-09-07 上海正帆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螺旋管弯管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14050513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第一高周波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管の曲げ加工装置および曲管部を備えた金属管の製造方法
CN205147171U (zh) * 2015-11-16 2016-04-13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可精确控制弯曲角度的钢筋弯曲机
CN205571082U (zh) * 2016-04-13 2016-09-1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手动弯管机
CN208991530U (zh) * 2018-09-03 2019-06-18 宁波玛士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弯管机
CN210305207U (zh) * 2019-06-20 2020-04-14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 手动弯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63521B1 (de) Vorrichtung zur Prüfung von Rohrleitungen aus ferromagnetischen Materialien
CN100396435C (zh) 大直径磨机筒体的制造工艺方法
CN215449056U (zh) 用于管道焊缝的可调式无损检测装置
CN212042132U (zh) 一种手动弯管器
CN209652385U (zh) 一种环焊缝超声冲击装置
CN110238253A (zh) 手动弯管装置
CN108637059A (zh) 一种全自动四车门机器人滚边设备的折边装置
RU270071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овальности элементов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CN209812109U (zh) 一种适用于矩形管加工的定位装置
CN210189586U (zh) 一种用于工业仪器仪表的工装夹具
CN208595896U (zh) 自动测量弯曲管子的装置
CN206613887U (zh) 一种金属管道弯管工具
CN209745256U (zh) 一种相贯口质量检测用装置
CN110108243B (zh) 一种相贯口质量检测用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5144040A (zh) 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超声波流量计
CN110308207B (zh) 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10720276U (zh) 一种钢塑复合管探伤检测设备
CN21201903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管生产用辅助煨弯装置
CN111098208B (zh) 一种手持式管道切割装置
CN110566750B (zh) 一种埋地管道的轨迹测量和内部检测的方法及检测设备
CN210160205U (zh) 现场仪表导压管配置装置
CN208952812U (zh) 逆变器进水管检测工装
CN209157259U (zh) 一种简易钢板切圆装置
CN108057748A (zh) 一种可调便捷式弯管机
CN207961741U (zh) 一种核测量管道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