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6607A -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26607A CN110226607A CN201910687288.7A CN201910687288A CN110226607A CN 110226607 A CN110226607 A CN 110226607A CN 201910687288 A CN201910687288 A CN 201910687288A CN 110226607 A CN110226607 A CN 1102266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cumber
- leaf spot
- angular leaf
- melon aphid
- bacterial ang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hree ring hetero at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具体涉及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复配所得药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该药剂组合物采用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两种药剂作为主要成分,配以助剂和填料载体,达到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其制备工艺简单,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产生,有效控制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具体涉及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复配所得药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瓜蚜(Aphis gossypii)、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lachrymans)是黄瓜重要病虫害,在黄瓜植株上同时发生,混合危害,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黄瓜瓜蚜属半翅目、蚜科。该害虫以成蚜和若蚜在黄瓜叶片背面、嫩梢及嫩茎上吸食汁液,导致黄瓜叶片卷缩、黄斑或枯黄枯死,甚至生长停滞;瓜蚜为害时排出蜜露,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引发煤污病;同时该害虫也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毒介体,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瓜蚜具有发育历期短、繁殖力高抗药性增长快等特点,防治困难。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在黄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菌脓,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瓜条发病,初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污白色菌脓,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该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黄瓜产量损失50%以上。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黄瓜瓜蚜的药剂,一般为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它复配药剂,用于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主要有噻唑锌、噻霉酮、氢氧化铜及其它复配药剂。化学药剂长期不科学使用,导致其抗性增强,防治困难。由于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混合危害,发明能够同时对两种靶标对象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对于有效防治两种靶标对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保障黄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金龟子绿僵菌,英文通用名为Metarhizium anisopliae,属麦角菌科、绿僵菌属,是一种广谱性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昆虫能被这种真菌感染致死。金龟子绿僵菌喷施后在黄瓜中无农药残留,对环境无污染,是生产绿色黄瓜产品中害虫防治的首选药剂,可有效提高黄瓜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噻唑锌,英文通用名为Zinc thiazole,其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对细菌性病害特效,是当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高效药剂,同时对真菌性病害亦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结构式如下:
目前,由于金龟子绿僵菌通常不宜与一般杀菌剂同时使用,未有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复配用于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按照特定的比例复配,对防治黄瓜瓜蚜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不影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效果,所得新型药剂组合物能较好控制在黄瓜上同时发生的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和噻唑锌,其中,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的重量比为4:3,其中金龟子绿僵菌的孢子数为6×109个/克以上;
该药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剂和填料载体;
该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有效组分70份,助剂10份,填料载体20份;
本发明中,所述的金龟子绿僵菌杀虫机理是:对瓜蚜侵染过程包括粘附、孢子萌发、穿透虫体、体内发育和致死五个阶段。绿僵菌通过体表或取食作用进入瓜蚜体内并增殖,主要作用于瓜蚜血淋巴免疫系统,使之丧失免疫防御功能,使瓜蚜致死。该药剂具有致病力强,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中,所述的噻唑锌杀菌机理是:其结构含二个基团,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使植株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二是锌离子,既杀真菌又杀细菌,其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锌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而影响其活性,导致病菌衰竭死亡。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该药剂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
本发明中,两种物质组合时,由于金龟子绿僵菌和噻唑锌的作用机理不同,两种药剂的复配组合物可同时作用于不同靶标,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对防治黄瓜瓜蚜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不影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在黄瓜上同时发生的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
本发明中所述的助剂为农药常用助剂,优选为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武汉远成共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含量96%)、十二烷基硫酸钠(奥尼克合成化学有限公司产,含量98%)和拉开粉(郑州诚奥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含量98%)的复合农用助剂。
其中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起分散剂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起润湿、渗透作用,有利于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和作物吸收组合物有效成分;拉开粉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优良的渗透力与润湿性,润湿性也极佳,并具有乳化、扩散和起泡沫性能。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三者科学复配使用,可以有效的起到分散、润湿、渗透和悬浮作用,有助于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黄瓜植株对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组合物有效成分被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吸收率越高,对靶标对象杀灭效果越好;组合物有效成分被黄瓜植株吸收率越高,靶标对象在危害过程中被杀灭效果也越高。该助剂有效提高组合物对靶标对象的防治效果,实现对靶标对象的农药减量化防治,对保护生态环境、降低黄瓜产品的农药残留、保障黄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该助剂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产生。
优选的,上述复合农用助剂中,按重量比计,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为7:1.2:1.8。
本发明所述的填料载体优选为硅藻土(购于寿光市科德化工有限公司产),因其吸附性能优良,在农药生产中可广泛使用。
制备该组合物时,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其通过气流粉碎机混合均匀并粉碎至粒径5~10微米即得。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药剂组合物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其具体步骤为:将药剂组合物加水混合后喷施,其用量为80-100克/667平方米,水的用量为60千克/667平方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虽然现有技术中金龟子绿僵菌通常不宜与一般杀菌剂同时使用,但发明人发现,在本发明的配方下,噻唑锌对金龟子绿僵菌不会有现抑制作用,还可提高金龟子绿僵菌的防治效果,田间使用剂量较单剂使用量明显降低。
2、对于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混合危害,本药剂组合物能够同时对两种靶标对象有较好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保障黄瓜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为主要成分,辅以复合助剂,达到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对防治黄瓜瓜蚜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不影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效果,对于有效防治田间同时发生的黄瓜瓜蚜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发明应用该助剂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作为对发明内容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所述原理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实施例,除特殊说明外,均采用现有技术完成。
室内联合毒理测定:
供试药剂为150亿孢子/克金龟子绿僵菌原药(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95%噻唑锌原药(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和两种原药按重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
黄瓜瓜蚜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采用浸渍法。在预试验基础上,将供试药剂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用0.05%吐温-80稀释成7个系列浓度,用来测定单剂LC50;分别将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原药按有效成分质量比4:3、4:4、4:5配成三个组分不同的药剂组合物,按上述方法稀释成7个系列浓度,用来测定不同药剂组合物的LC50。将带有无翅成蚜的叶片(单叶蚜量30-35头)用镊子夹住,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在药液中浸泡10秒,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并晾干,而后将带蚜叶片放入垫有湿润滤纸的养虫盒中,用盒盖封口。将养虫盒放入温度(26±2)℃、相对湿度(70±5)%、光照16:8的光照培养箱中,48h后调查瓜蚜活虫数与死虫数。每处理重复3次,并用清水作为对照。对照组死亡率在10%以下为有效试验。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系统及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毒力回归方程、LC50值、95%置信区间。根据孙云沛的共毒系数公式求出各混剂的共毒系数。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A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毒力指数×药剂A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B剂的毒力指数×药剂B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所得共毒系数进行比较,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
试验结果: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1)表明,金龟子绿僵菌(150亿孢子/克)和噻唑锌混配,在金龟子绿僵菌和噻唑锌有效成分比例分别为4:3、4:4、4:5时,药后48h对瓜蚜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3.84、79.95、74.39,其中有效成分比例为4:3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1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瓜蚜的室内联合毒力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室内抑菌效果测定:
采用琼脂扩散法。只选取对黄瓜瓜蚜有增效作用的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组合(组分比例4:3)开展试验,因金龟子绿僵菌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不具有抑菌作用,因此只比较不同处理的抑菌效果。
根据噻唑锌田间推荐剂量(有效成分30-24克/667平方米)确定150亿孢子/克金龟子绿僵菌剂量(40-32克/667平方米);根据田间用水量(60升/667平方米),计算得金龟子绿僵菌在药液中孢子浓度为10×106-8×106孢子/毫升,噻唑锌在药液中浓度为500-400ppm。据此,试验设金龟子绿僵菌10×106孢子/毫升+噻唑锌500ppm、金龟子绿僵菌8×106孢子/毫升+噻唑锌400ppm,金龟子绿僵菌10×106孢子/毫升、8×106孢子/毫升,噻唑锌500ppm、400ppm和无菌水对照共7个处理,配好上述药液备用。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均匀涂布在直径为9cm的KBM平板上,取直径6mm灭菌滤纸片分别置于平板中心和距中心2.5cm的等距离分布的4个点处,分别用移液枪量取20μL的上述药液加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润湿平展在培养基上,中心点以无菌水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将各培养皿放入(27±2)℃培养箱中,48h后用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比较不同处理的抑菌效果。
数据处理方法:纯抑菌圈平均直径=∑(抑菌圈总直径-滤纸直径)÷3
试验结果:
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2)表明,金龟子绿僵菌(150亿孢子/克)和噻唑锌按有效成分4:3组合,在噻唑锌田间推荐剂量下,药后48h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室内抑菌效果与同剂量噻唑锌效果相近,说明金龟子绿僵菌和噻唑锌复配后,噻唑锌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抑菌效果不受影响。但金龟子绿僵菌单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无抑菌作用。
表2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室内抑菌效果
实施例1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配制1000千克70%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40%金龟子绿僵菌(60亿孢子/克)+30%噻唑锌)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为:
具体生产操作:称取150亿个孢子/克金龟子绿僵菌原药400千克、95%噻唑锌原药315.79千克、96%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72.92千克、98%十二烷基硫酸钠12.24千克,98%拉开粉18.37千克、硅藻土180.68千克。将称取各原料在气流粉碎机混合机上混合均匀,输送至储料槽,通过加料机进入气流粉碎机的料仓,调整工作压力和气流压力,混合物被送入粉碎室进行粉碎。被粉碎的混合物由出料口进入分级器,粗粉通过旋转阀返回原料槽和原料一起再粉碎。粉碎进入旋风分离器,收集在成品仓中,成品和超微粉在双螺旋锥形混合器中混合,然后进入包装机上的料仓。取样(250克)分析:组合物粒径控制在5~10微米,金龟子绿僵菌≥6×109孢子/克(孢子萌发率为90%以上)、噻唑锌≥30%、NNO(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7%、K12(十二烷基硫酸钠)≥1.2%、拉开粉(二异丁基萘磺酸钠)≥1.8%,产品为合格。
实施例1药剂组合物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
试验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张而村蔬菜基地日光温室内黄瓜上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欣禾博丰”。供试药剂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70%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药剂组合物;黄瓜瓜蚜对照药剂为80亿孢子/克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照药剂为3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各药剂每667平方米试验剂量:70%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100克、80克,80亿孢子/克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90克,30%噻唑锌悬浮剂100克。每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40平方米。2018年5月24日喷药1次,药械为背负式新加坡利农喷雾器,用水量为60千克/667平方米。
黄瓜瓜蚜调查与数据处理方法: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7、14d调查残存活虫数。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2株黄瓜,每株黄瓜标记上部2片叶,每次调查均记录标记叶片上瓜蚜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更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更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调查与数据处理方法:
分别于药前、药后7、14d调查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情况: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6株黄瓜,根据分级标准记录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
9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3、表4)表明,70%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40%金龟子绿僵菌(60亿孢子/克)+30%噻唑锌)每667平方米用100克、80克的处理,药后14天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6%、88.1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8%、73.75%,显著高于或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相当。
表3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瓜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4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实施例2: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具体生产操作同实施例1。
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药剂组合物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
试验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玉皇庙街道办事处日光温室黄瓜植株上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3966”。供试药剂、试验处理、试验方法、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如表5-6所示。
试验结果(表5、表6)表明,70%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40%金龟子绿僵菌(60亿孢子/克)+30%噻唑锌)每667平方米用100克、80克的处理,药后14天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11%、91.26%,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92%、71.45%,显著高于或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相当。
表5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瓜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6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实施例3: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原料组成、具体生产操作同实施例1。
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药剂组合物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
试验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张马屯村黄瓜植株上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301”。供试药剂、试验处理、试验方法、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如表7-8所示。
试验结果(表7、表8)表明,70%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40%金龟子绿僵菌(60亿孢子/克)+30%噻唑锌)每667平方米用100克、80克的处理,药后14天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96%、90.72%,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89%、70.0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
表7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瓜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8金龟子绿僵菌·噻唑锌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Claims (9)
1.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和噻唑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龟子绿僵菌与噻唑锌的重量比为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龟子绿僵菌的孢子数为6×109个/克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剂和填料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助剂为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的复合农用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农用助剂中,按重量比计,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为7:1.2:1.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载体为硅藻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8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按重量份计,有效组分70份,助剂10份,填料载体20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87288.7A CN110226607B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87288.7A CN110226607B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26607A true CN110226607A (zh) | 2019-09-13 |
CN110226607B CN110226607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7855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87288.7A Active CN110226607B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2660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42959A (zh) * | 2022-01-18 | 2022-04-15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7691A (zh) * | 2008-12-15 | 2009-05-13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金龟子绿僵菌与绿僵菌素混合杀虫组合物 |
CN101755847A (zh) * | 2009-11-25 | 2010-06-3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绿僵菌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4621185A (zh) * | 2015-02-16 | 2015-05-20 | 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在制备杀蚜虫的药剂中的应用 |
CN105377040A (zh) * | 2012-11-22 | 2016-03-02 | 巴斯夫公司 | 农药混合物 |
CN108244141A (zh) * | 2018-02-09 | 2018-07-06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绿僵菌与苯氧威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
-
2019
- 2019-07-26 CN CN201910687288.7A patent/CN1102266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7691A (zh) * | 2008-12-15 | 2009-05-13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金龟子绿僵菌与绿僵菌素混合杀虫组合物 |
CN101755847A (zh) * | 2009-11-25 | 2010-06-3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绿僵菌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5377040A (zh) * | 2012-11-22 | 2016-03-02 | 巴斯夫公司 | 农药混合物 |
CN104621185A (zh) * | 2015-02-16 | 2015-05-20 | 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在制备杀蚜虫的药剂中的应用 |
CN108244141A (zh) * | 2018-02-09 | 2018-07-06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绿僵菌与苯氧威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42959A (zh) * | 2022-01-18 | 2022-04-15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26607B (zh) | 2021-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2126B (zh) |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 |
CN1994082B (zh) | 一种防治果蔬炭疽病的复配杀菌剂 | |
CN103766353B (zh) |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518750B (zh) | 一种高效复配生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5961399A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658171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658175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0226607A (zh) |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 |
CN107439564A (zh) |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噁霉灵的颗粒剂杀菌组合物 | |
CN114617127B (zh) |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0024804A (zh) | 一种含春雷霉素和多抗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
CN110495456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
CN107873708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
CN114342959B (zh) | 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 | |
CN109090119A (zh) | 一种防治蓝莓枝枯病的化学杀菌剂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 |
CN109105379A (zh) | 一种防治蓝莓果腐病的化学杀菌剂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 |
CN107467025A (zh) | 一种含精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72549A (zh) | 用于农作物的杀菌组合物及用途 | |
CN110583669B (zh) | 一种用于瓜类病害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835118A (zh) | 一组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5941480A (zh) | 一种萎缩芽孢杆菌和香菇多糖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942281B (zh) | 蜡蚧菌与苦皮藤素的复配杀虫剂 | |
CN105685057A (zh) | 一种含戊唑醇和三氯异氰尿酸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30627A (zh) |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5851040B (zh) |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和异菌脲的农药颗粒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